《无声告白》——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巴别塔

《无声告白》——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巴别塔,第1张

     

      每个人内心中都有一些不能和别人说的事情,隐藏着自己的一部分。“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无声告白》里讲述的,就是那些“我”想要告诉你的,但又无法说出口的事情。

      故事以“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为开头设下悬念,围绕重男轻女、种族歧视的社会现状以及负重的家庭期望状况展开,层层剥丝抽茧,以不同人的视角展开讲述,直至最后真相大白,结局出人意料又仿佛在情理之中。

      莉迪亚一家是生活在美国的普通家庭,说普通又并不普通。母亲玛丽琳出生于一个美国家庭,她有天赋,理科成绩优秀,想要成为医生,想要与众不同,不想同她的母亲一样以家政为生,尽管当时社会对于女性就业歧视而且不公平。父亲詹姆斯出生于移民家庭,家庭贫困,就算他生长在美国就读于美国甚至在美国大学教书,也从来没有融入进社会中,显得各个不入。就是这样的两个人却走到了一起,成立了家庭,但是命运的走向却并不如他们所预想的那样,反而将他们缠绕得越来越紧,差点透不过气来。他们生育有三个子女,大儿子内斯、大女儿莉迪亚和小女儿汉娜,只有大女儿莉迪亚遗传到了母亲的蓝眼睛,因此备受宠爱和期待也因此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莉迪亚的家庭,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也是一个扭曲的家庭。母亲渴望与众不同渴望自由和成功,父亲渴望融入美国社会成为其中一员,他们将所有不能被实现的期盼都施加在了女儿莉迪亚的身上,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其他两个孩子,内斯和汉娜,时常被忽视,汉娜甚至努力减弱自身的存在感来躲避父母的迁怒。他们努力地生活在美国的社会中,想要争取地位,争取重视,争取像一个正常的美国家庭一样地生活,可现实却拿着一根鞭子,狠狠地将他们抽打,生活并不如他们那般如意,他们的子女仍然重复着他们的悲剧,没有朋友,不能融入,不被承认。

      家庭中的每个人都想逃离这种令人窒息的生活。母亲玛丽琳离家出走,想要重新开始。父亲詹姆斯为了摆脱精神上的压力,与同事路易斯发生婚外情。儿子内斯考上哈佛成功离开了家。而女儿莉迪亚选择了最沉重的方式,沉入湖底,永远的离开。莉迪亚的死亡,如一道响雷,震醒了家庭中麻痹生活的每一个人,使他们正视现实,意识到这个家庭的不正常。虽然是无可挽回的悲剧,却是最彻底最清醒的,以悲痛的力量救赎了挣扎在绝望悬崖里所有人。

        是什么杀死了她又是什么“杀死了”他们是压力,是歧视,是格格不入,是生活的绝望。莉迪亚虽然死了,却是最解脱的,与这令她充满了绝望的世界说再见。苦苦挣扎的,是活着的那些人。生活巨大的压迫再加上女儿的意外死亡,令这个本就摇摇欲坠的家庭轰然间崩塌。当失去了一直赖以支撑的信念,回头细看慢思,才恍然发现原来一路上遗漏了如此多的美好的东西。莉迪亚的离开,给这个家庭以沉重的打击,也让这个家庭找回了重新面对生活的希望和力量。

      “将来发生的每一件事,他想,我都愿意告诉你。”若是在一开始,他们就能意识到,不应将自身的期望强制施加到他人的身上,也许莉迪亚的悲剧就能避免。若是美国的社会平等对待女性,平等对待移民者,也许玛丽琳和詹姆斯的悲剧就能避免。但是现实,没有这么多的如果,所选择的路,一旦走错了,回头再选择的机会,太渺茫了。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要努力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第一课哈佛哲学课

第一堂|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今天的选择决定未来的你

|第一节|/命运在自己手中,活出你自己

|第二节|/不掌控自己的命运,就会被命运所掌控

|第三节|/认识你自己,不高估不自轻

|第四节|/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第二堂|过去的总有遗憾,不如过好当下让将来没有遗憾

|第一节|/只有无法挽回的过去,没有过不好的当下

|第二节|/人生没有“早知道”,也没有后悔药

|第三节|/人生重要的不是你从哪里来,而是你到哪里去

|第四节|/前半生不要犹豫,后半生不要后悔|第五节|/不要期望模糊的未来,而应重视手边清楚的现在

第三堂|敢于面对死亡,才能更好地活着

|第一节|/死亡,其实离我们真的很近

|第二节|/你无须害怕死亡,因为它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第三节|/直面死亡,抓紧时间成就自己

|第四节|/自杀不能解决问题,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

|第五节|/这世上还有一种东西比生命更重要,那就是尊严

第四堂|战胜人性的弱点,做最好的自己

|第一节|/猜疑,信任的最大敌人

|第二节|/傲慢,让人缺乏尝试的勇气

|第三节|/欲望,让生活背负太多沉重

|第四节|/仇恨,伤人三分己占七分

|第五节|/愤怒,灵魂自身的摧残机

第二课哈佛心理课

第一堂|职场心理学:混好职场,要用心铺路

|第一节|/注意搞好同事关系,有时它比能力更重要

|第二节|/把敬业变成习惯的人,不管做什么都容易成功

|第三节|/时刻保持危机感,你才会有安全感

|第四节|/想突破事业的瓶颈,就要勇于挑战高难度的工作

第二堂|成功心理学:你不努力,谁也给不了你想要的生活

|第一节|/努力抓住机遇的臂膀

|第二节|/比别人多想一步,在思考中走向成功

|第三节|/握手成功,你只需再多一点勤奋

|第四节|/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第五节|/你的专注程度,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第三堂|爱情心理学:爱在眼睛之外,心灵之中

|第一节|/点滴的温暖胜过山盟海誓

|第二节|/婚姻中,爱是理解的别称

|第三节|/坚守信任,让爱的风筝永不坠落

|第四节/果断地放下爱得太辛苦的人

|第五节|/幸福不是等来的,爱一个人就要大胆去表白

第四堂|财富心理学:驾驭财富,才能享受生活

|第一节|/穷人最缺少的是成为富人的野心

|第二节|/脑袋决定口袋,一定要用脑子赚钱

|第三节|/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第四节|/看紧你的钱包,爱钱的同时也要惜钱

|第五节|/不放弃任何赚取一美元的机会

第三课哈佛管理课

第一堂|挑选出合适的“兵”为我所用

|第一节|/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第二节|/用人唯才,才能吸引人才

|第三节|/熟悉下属才能知人善任

第二堂|融入团队,赢在“我们”的力量

|第一节|/唤醒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感

|第二节|/严守纪律,成为公司最需要的员工-110

|第三节|/融入团队是最佳的生存之道-112

第三堂|学会管理时间是人生的必修课

|第一节|/把时间用在正确的地方-116

|第二节|/慢活人生,活出一个好心情-119

|第三节|/不要让拖延成为你的一种生活习惯-121

|第四节|/学会“见缝插针”,时间是挤出来的

第四堂|拆掉禁锢创新思维的围墙

|第一节|/成功的模仿是一种自我创新

|第二节|/打造“创新平台”,鼓励员工保持创新思维

|第三节|/不能创新的人工作做不到最佳

第四课哈佛情商课

第一堂|告诉自己:你比想象中的更优秀

|第一节|/每个人都有一座潜能的宝藏-139

|第二节|/潜意识,帮你发现未知的自己-141

|第三节|/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144

|第四节|/精神激励,激活你的内在潜能-146

|第五节|/想要成功就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148

第二堂|了解自己的独特,悦纳真实的自我

|第一节|/你是独一无二的,要对自己说“我很重要”

|第二节|/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要学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第三节|/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

|第四节|/不盲从,做真实的自己

第三堂|学会自我反省,成长总要付出代价

|第一节|/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在错误的路上狂奔

|第二节|/只要善待失败,成功便指日可待

|第三节|/人生不如意时,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第四节|/勇于承认错误,有担当者成大事

第四堂|人生要淡定,生活要从容

|第一节|/想开便是天堂,想不开就是地狱

|第二节|/控制欲望,别用过长的尺子衡量生活

|第三节|/不要把自己囚禁在眼前的苦痛中

|第四节|/生活需要的是平平淡淡地过完每一天

|第五节|/人生只是路过,没有什么放不下

第五课哈佛社交课

第一堂|沟通不是要去说服别人,而是要去了解别人

|第一节|/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

|第二节|/不相信别人,就是不相信自己

|第三节|/沟通中,知己知彼对你更有利

|第四节|/和人多接触,越接触好感越多

第二堂|做一个主动的倾听者,会听比会说更受欢迎

|第一节|/我们只有一张嘴,却有两只耳朵

|第二节|/以尊重和理解的心情倾听别人

|第三节|/竖起耳朵,听出对方的弦外之音

第三堂|不知不觉中影响他人

|第一节|/用最美的微笑去面对一切

|第二节|/不懂得尊重别人,就是不尊重自己

|第三节|/传递正能量,用积极的情绪感染身边的人

|第四节|/影响别人,从用心开始

第四堂|你的气场价值百万

|第一节|/你是自己人生的主角,其他人都是配角

|第二节|/良好的仪表能为你赢得更多机会

|第三节|/亲和力,让你更具吸引力

|第四节|/做人一定要谦逊

|第五节|/树立自信,走出自卑的泥潭

第六课哈佛口才课

第一堂|嘴巴创造财富,口才改变命运

|第一节|/“会说话”比“多说话”更重要

|第二节|/只承诺你能做到的,然后尽力超越你所承诺的

|第三节|/把话说得与众不同才能成为与众不同的人

|第四节|/跟老掉牙的表达方式说“No”

第二堂|把说话练好,是最划算的事

|第一节|/打开对方心锁,言语真诚得人心

|第二节|/让自己的声音充满魅力

|第三节|/背后偷偷赞美别人更显诚意

|第四节|/将心比心,暖心话拉近距离

|第五节|/不把话说绝,留条后路

第三堂|像成功者那样说话

|第一节|/大胆交流,任何人与你都只有6个人的距离

|第二节|/成功形象=拥有左右逢源的口才

|第三节|/说话要有底气,怯懦不能换来好感

第四堂|说话讲规范,做一个受欢迎的人

|第一节|/用心把握说话的分寸,你就能如鱼得水

|第二节|/开口说话之前要先看对象

|第三节|/与人交谈时,要避开其痛处

|第四节|/与人开玩笑要适可而止

第七课哈佛幸福课

第一堂|幸福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

|第一节|/生活中的幸福无处不在

|第二节|/幸福的感觉和拥有多少无关

|第三节|/平凡,也是一种奢侈的幸福

|第四节|/即便身无分文,我们照样可以幸福

|第五节|/内在的幸福才是永恒的财富

第二堂|用心经营,让幸福来敲门

|第一节|/设定目标,寻找幸福需要一匹好马

|第二节|/幸福不嫌贫爱富,只怕懒汉

|第三节|/换一种眼光,换一个世界

|第四节|/假装快乐,就会真的快乐

|第五节|/拿着错误的幸福地图,走得越快就错得越离谱

第三堂|被忽略的细节中也存有幸福

|第一节|/寻找你身边的幸福因子

|第二节|/幸福就是被忽略的细节

|第三节|/幸福是比较出来的

|第四节|/幸福感已经麻木,需要被你叫醒

第四堂|别让压力挤走了幸福

|第一节|/幽默,幸福的调味剂

|第二节|/解开怨恨的枷锁,让心灵更加轻松

|第三节|/放下压力,拥抱幸福

|第四节|/豁达,为幸福保驾护航

|第五节|/原谅生活,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对不起,我爱你》

  车武赫(苏志燮)

  1是吃饭还是和我亲亲,是吃饭还是和我睡觉,是吃饭还是跟我一起生活,是吃饭还是和我一起死 。

  2老天爷,如果您真的存在,我向您允诺:如果您让宋恩彩在我的余生里陪在我身边,让她在我余下的时间里安抚我,如果您不再让我受伤,那么我愿意马上放弃一切,仇恨也罢,愤怒也罢,我愿意抛开一切,静静的,安静的离开

  《婚礼》

  柳时元

  当阳光照耀大地,我思念着你。

  当月亮的影子慢慢爬上,我思念着你。

  当灰尘落到远方的路上,我能看见你。

  当深夜碰见的老头身上,我也能找到你的影子。

  即使在远方,我也在你身边,你也在我身边。

  太阳下山星星闪耀,啊!如果你在我身边!

  《巴黎恋人》

  朴信阳

  跟我一起生活吧,不要想得太复杂,不用想别的,如果你不好意思说的话,我让你选择:一、我同意马上结婚;二、就算不同意也要说同意,然后结婚;三、如果需要时间考虑,就给一天时间考虑,然后再结婚,选吧……

  《再见,先生》

  安在旭

  我们把它放进瓶子里,当我们接吻一次,就拿出一粒怎么样?

  《宫》

  朱智勋

  对星星来说,有它自己的时间,就像人有人自己的时间一样。如同书上所说,大部分行星都有返回到原来位置的公转周期。人也有一定的周期——2500万年。从现在起,过2500万年,会重新经历我们现在所经历的事情,重新遇见以前相遇过的人。” “那是我的真心话,是我有生以来的第一次…不是身为皇太子而是作为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的初次告白,你完全践踏了。是什么时候,你不经我的允许进入我心里,让我心中隐藏的阳光一股脑的散放出来,每天我的心脏好像出了故障般,想多了解你一点,想多见你一次,为了你,傻傻地笑。你把我变成这样一个傻瓜,却说要离婚,背叛我心灵的,不是我而是你,你给我好好记住。

  金正勋

  1可是人的心毕竟不是一张纸,随便折叠展开,无论如何关掉我的脑 我的心 都会掉进我的心里。

  2有你,我就有呼吸,有些人就算死也要得到,却不可以得到,就算纠缠在一起,最终也会像沙子般分开。

  《狼的诱惑》

  姜东元

  姐,如果有来生的话, 你一定不要再做我姐姐了,好不好 做个比我大很多岁的阿姨也行, 或是长的很丑很丑也没关系……只要,你不是我姐姐就好了。不管姐姐会在哪个国家出生……我都会找到你,跟着你再次来到这个世界。到那个时候,就不许再叫我英奇了,要叫我“亲爱”!好不好…… 那,我们就这么说定喽! 这是……我们共同的秘密,我们拉勾好吗……

  《大长今》

  池真熙

  长今:为了我,大人必须舍弃一切,这样没关系吗?为了我,大人可能被贬为贱民,这样没关系吗?为了我,您握笔的手以后只能挖泥土了,这样也没关系吗?我们以后只能吃草根过日子,这样真的没关系吗?

  闵:没关系,真的没关系。

  长今:这一切都是因为我

  闵:就是因为你 ,所以没关系……

  《悲伤恋歌》

  连政勋

  在我知道俊奎就是俊英的时候,我就知道,在他们俩耀眼的爱情面前变得一无是处的是我…… 好后悔啊,应该放的更洒脱点。“我知道你们有多相爱”“不用担心我,你们去吧!”……不过那些话那么难以启齿,要是我那么说了的话,慧仁也会那样对我笑吗?

  《My Girl》

  李东旭

  你痛苦的想说谎想逃脱,我都知道,以后会轻松惬意我也不能保证,但是从现在开始我可以只看着珠裕邻一个人了,所以能不能只看着我,只相信我,只跟着我?

  《天桥风云》

  张东健

  你说的话就像利剑一样刺痛了我,你就是我致命的弱点。我恨你。爱情,没错,只要抛开它就没事了,我绝对不相信爱情这个东西。但是一听说你要走,我不敢想象没有你的日子,我到宁愿死在的你的手里。

  《美妙人生》

  金载元

  说这世上没有一个幸福的人,没能当成外交官的母亲,没能跟自己爱的人结婚的飞行员 。人生不能像想的那样顺畅也不能预测的。但是,试着去幸福,试着去爱。我们就不能相爱吗?没有爱情真的好辛苦。我们直接相爱吧 。

  《美丽的日子》

  李秉宪

  你有没有喝过海水,爱上一个人的感觉和喝海水一样:第一口喝海水的时候很爽口,可是喝完之后马上口渴,喝越多海水越口渴。我怕我自己,我比一般人更容易口渴。

  《爱在哈佛》

  金来元

  天使,我的天使光芒四射。如果把天使的翅膀折断留住天使的话,那应该是贪心。我的天使,飞吧!飞的高,飞的远,如果累的话,到我这里休息。

  《最后的舞,请与我一起》

  池城

  就算永远不能恢复记忆,不对,就算恢复记忆回到陌生的现实,我也会永远和你在一起,永远爱你。我爱你,莹琇。最后一支舞,不是你就不能跳下去。

  《新娘18岁》

  李东健

  我今年二十八岁,我曾经不相信爱情。自从初恋失败以后,爱情对我来说毫无意义。我以为我不会再对某个人有心动的感觉,原本以为是这样。我今年二十八岁,我领悟到了一个新的事实,原来我深爱我的太太。 以后我们每一次吵架,我都要送你一份礼物,这次我送你的礼物是时间,我要把等待送给你!

本文4661字 读书碎碎念

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

压抑着感受着《无声告白》中的每个人物,理解其中的冷暖,却无法释然那份“期待”。读小说就这样,一旦走进去和他们“混”在一起,就变得“不(gan)分(tong)你(shen)我(shou)”。

好在故事的结局像是朗夜的星空,尽管深邃如网,却也星光如水,荡漾着希望,这希望不是给别人的,也不是别人给的,是我们自己给自己的,成为自己的希望。这希望,就是群星深处的那一颗,你抬头便一眼认出的星,它刻进我们的生命里,永不消散,看见时心很疼,但这疼将指引我们成为自己。

莉迪亚死了,一个刚过完16岁生日的的中美混血女孩儿,那一年她高一。她生活在中美混血家庭,父亲是一名中国移民(冒名顶替),母亲是一名美国人。她还有一个哥哥(内斯)和一个妹妹(汉娜),她长得最“像”妈妈,也是父母的“最爱”。

可是,她死了,是自杀。警察在离她家步行5分钟的米德伍德湖底找到了她。她的死无疑是在这个五口之家的中心轰出了一个黑洞,直插地心,而她就在洞底。她的死让家庭成员变得悲伤、绝望,不安、恐惧,愤怒、迷惑,安静、孤独,每个人都挣扎着走向莉迪亚,他们需要死亡真相,想揪出那个该对她的死负责的人。但结局是,就在某一刻他们每一个人都读懂了她,也因为真的读懂了她,所以他们开始变得柔软起来,可谁能说这“懂”是早还是晚呢?

詹姆斯·李是米德伍德大学的历史教授,十八年来他年复一年的讲授着历史导论。詹姆斯从很小冒名顶替成为移民,父亲是学校的修理工,母亲是学校食堂的帮厨。种族、阶层、样貌……让他觉得自己是学校的“异类”,他努力让自己变得普通融合,他的口语没有口音,他的成绩门门优异,他考入哈佛,本有机会留校成为“哈佛教授”却意外被淘汰,只得进入一所不入流大学任教,他努力让自己变得平凡普通,竭力回避着自己的“特别”。

她的妻子玛丽琳,是一个对自己充满“期待”的美国女孩,她鄙夷妈妈围着家务打转,她热爱科学,希望成为一名医生;她喜欢“与众不同”,希望自己掌控命运,得到自己想要的人生;她努力改变,畅想着自己成为医生后的彩色生活。她进入哈佛,离梦想越来越近。可无论她多么坚定梦想,多“厌恶”妈妈,她都记住了她说的那句:你知道,你会遇到多少优秀的哈佛男人”。

就是这样两个人,在哈佛相遇并相爱了,一个渴望融入,一个追求特别,看似完美的互补,却为每个人物走向埋下伏笔。因为故事的开始,他们就把自己的期待给了“别人”。

玛丽琳是詹姆斯的学生,当她第一眼看到他的时候,就被他的“与众不同”所吸引了。但她不知道的是,对于她,詹姆斯毫无注意,以至于当她走进他的办公室和他面对面时都没有认出来。玛丽琳鼓起勇气隔着办公桌吻了詹姆斯,故事开始了。

既然是故事就不会“顺理成章”,詹姆斯失去了留在哈佛的机会,玛丽琳因意外怀孕终止了学业,选择结婚。面对突如其来的改变,玛丽琳压抑着自己的“梦想”选择了柴米油盐,而詹姆斯小心翼翼的呵护着这份难得的融入。没有释然的期待有时像地里的种子,只要具备足够的条件就会拱土而出。

玛丽琳未了的心结,在妈妈去世后被激活,她离家出走了。那时,她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不想成为围着厨房、孩子丈夫的家庭主妇,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医生。她“勇敢”地迈出了这一步,用人间蒸发的方式,逃离家庭回归了学校。她走时,谁都没告诉。她没和丈夫说再见,没告诉孩子们她什么时候回来。她一边惦记着家庭一边安抚着自己,倔强又充满希望的等待着毕业。可就在她马上就要完成自己最后的课时,一场意外的晕倒让她错过了考试。她的第三个孩子到来了,她的到来再一次将它从“理想”的边缘拽了回来。最终,她回家了,在消失九个星期之后。生活一如从前,可这个九星期却成了决定每个人命运的节点。

“离开你”—最“真”的恐吓

但她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这件事,为什么短短一天之内一切都变了样,为什么她如此真爱的人前一分钟还在那里,下一分钟就“走了”。

对于5岁的莉迪亚来说,母亲的出走是晴天霹雳。尽管父亲一再说“这不是任何人的错,尤其和你们无关”,但对于幼小的莉迪亚来说,这就是他们的错,是他们做错了事,惹她生气了,他们没满足她的期待。

莉迪亚想:如果她母亲能回家,让她喝完自己的牛奶,她一定会喝完。她会自己刷牙,医生给她打针的时候也不哭,母亲一关灯,她就睡觉。她再也不会生病。母亲说什么,她就做什么。她要实现母亲的每一个愿望。

做这一切,她只想留住妈妈,她每一刻都在害怕妈妈不声不响的突然离开。离开和失去的恐惧萦绕在莉迪亚幼小的心间,仿佛告诉她“满足妈妈的心愿吧,那样你才能得到她的爱”。就这样,时间将这道“心愿”刻痕越拉越深,直到穿透生命的厚度。孩子,你真的没有错,只是你太小了,这也许是你唯一能想到并做到的吧。

我们一旦错过了铺垫“值得被爱、被保护”的时光,就可能要用更久的时间去学会“爱自己”,有可能是一生。

“为你好”—最“毒”的魔咒

从玛丽琳回来的那一刻起,她开始给莉迪亚特殊的爱。她把算数题带进生活的每一个小细节里,她送她听诊器当玩具,给她买各种各样的科学书,把爱因斯坦的明信片和听诊器挂在墙上,和她做化学实验,帮她批改物理作业,给高一的她报高二的物理课,和邻居女医生夸她聪明……,她把她以为的好统统给了自己的女儿。她的用心良苦,只为看着女儿穿起白大褂,脚蹬高跟鞋,手里抱着病历夹,脖子上挂着听诊器,嗒嗒嗒地走过医院的走廊,每一个见到她的医生护士都向她微笑致意,然后问她一堆别人难以解答的医学知识,那可是她梦寐以求的。

可她从来没问过女儿,这是你想要的吗?你的感受是什么?也或许,即使她问了,莉迪亚也会说:“是的,妈妈”,然后对着她的耳朵,扯起她的嘴角,露出一个微笑,那个笑是假的,这种笑她5岁那年就学会了,也或许比这更早。只有她自己知道,她的物理成绩直线下滑,直到不及格,她讨厌科学,烦透了那些公示和计算,但她不能说,因为她许了心愿,满足妈妈所有的期待。

詹姆斯则极力的提供所有“找朋友”的帮助,他送给莉迪亚关于交友和受欢迎的社科书,促成孩子们的约会,他希望莉迪亚拥有越来越多的朋友,希望他受人欢迎,希望他不要像自己那样被排挤,被视为“异类”,就连送给女儿礼物他都不忘加一句“大家都喜欢这个”,他相信他的期望一定能够实现,因为莉迪亚的蓝眼睛像极了玛丽琳。直到莉迪亚死了,他都不明白,莉迪亚怎么可能会是孤独的,没有朋友的“异类”呢?他明明每天都能听到楼梯转角处莉迪亚在和“朋友”愉快的聊着天,他明明看到餐桌前莉迪亚谈论学校见闻时神采奕奕。

他不知道的是,电话那头可能是不友好的调侃,也可能是忙音……。

詹姆斯对内斯的冷漠、对汉娜的忽略和对莉迪亚的热情本质上或许没有什么区别。因为他都是为他们好,他要教会他们如何混入人群中,告诉他们他们都不特别,他们可以可大家一样。这是他一直以来的心愿。

“为你好”听起来很温暖,但它却有着冷漠的压抑,它恐怖的像一个有毒的魔咒,裹挟着你完成别人的期望。这魔咒到了极致,就变成一把“尖刀”,它顶着你喉咙,冲着你笑,你说不出话,只能还以微笑,笑着笑着脸就僵住了,所以那一刻有的人委曲求全,有的人向前一步,但我更希望有的人能手握刀刃,收起微笑,破了魔咒,那可能会很疼,但至少能自由呼吸。

“看不见”—最“远”的距离

汉娜跪坐在脚眼上,想象着姐姐跪下来解开缆绳,然后把船推离岸边,推出很远很远,以至于根本看不清小船周围黑暗的水面。最后,她躺在码头上,轻轻地摇晃着身子,望着头顶的夜空。那天晚上,这片夜幕和她姐姐的距离应该也是如此接近。

不知为什么,我总会想起那个蜷缩在餐桌底下,感受每个人的汉娜。她搜集家里每个人人无关紧要的物品当成信物,她能读出每个人的表情和感受,她最小,可她却最能看到事物背后的秘密,她敏感,善良,渴望被看见,渴望被爱,她用自己的方式靠近每个人,感受他们所感受的,拥抱他们不愿拥抱的,可却被每一个人都忽略,他们看不见她。她不是故事的主角,我却和她走的最近,她像站在故事之外的天使,把每一个人物都串联了起来。

孤独却快乐是真快乐,快乐却孤独是真孤独,汉娜会享受孤独的快乐,她期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却又不抱太多希望,所以只要对方走近一点点,她就愿走近一大步,即使对方无动于衷她也不会太过失望,她那种淡然超出了年龄,好在因为莉迪亚的离开,她被看见了。

看不见的事太多太多了,有时是不愿看见,有时是视而不见,有时是没有看见,有时是藏着不被看见……,但事实就是事实,不会因为“看不见”就消失,它只会酝酿,发酵,将彼此拉的更远一些。詹姆斯是如此,玛丽琳是如此,莉迪亚是如此,内斯是如此,汉娜是如此,杰克也是如此。

事已至此,每个人都在回忆莉迪亚离开前的种种,他们会说,如果看见……,也许就……,可一切已经晚了,莉迪亚已经走了;可一切又都不晚,至少只有莉迪亚离开了。

“不再提”—最“痛”的记忆

“结婚的时候,詹姆斯和玛丽琳曾经约定,忘记过去,共同开启新的生活,别再回头看。”

詹姆斯不愿面对自己的原生家庭,不愿记起玛丽琳母亲在他们婚礼时说的那句“这样不对,玛丽琳,你知道这样不对”,不愿回味这些年来他受到的“特殊”对待,他以为绝口不提,这一切就不存在。但事实,越是不再提起的记忆,越是深刻;越是被压抑的感受,越会变本加厉。他什么都没忘,他只是用“不再提”的借口逃避这一切。

玛丽琳的梦被一次次地揉碎,丢进生活的垃圾桶;她试图翻越现实的藩篱,却被现实一次次的绊倒;她的不甘心不再提,但却变成了对莉迪亚的期许,那浓浓的期许让“不再提”的现实永远摆在眼前,没有一刻忘却。

内斯和莉迪亚的“不再提”,是屋顶上爸爸的皮鞋印,是莉迪亚落水的惊恐,是妈妈出走的旧伤,是他们彼此心知肚明的“期望”,是杰克欲言又止的神情……

还有杰克,一个公认的花花公子,却从“不再提”关于内斯的那份爱,即便内斯视他如敌。就像汉娜看见的一样,内斯汗珠落在他的手背,他凝视了好久……。

还有詹姆斯的华裔女助教路易莎·陈,我想没人再提。

………

但在故事结尾的尽头,我似乎看见了詹姆斯和玛丽琳提起了关于詹姆斯的中国家庭和中国的文化;玛丽琳和詹姆斯提起了关于自己的梦想;汉娜和大家提起关于她看到,感受到的那些细节;内斯和杰克提起了关于童年的误会;杰克和内斯提起了她和莉迪亚;他们每个人又都提起了莉迪亚,而莉迪亚想提起的,他们每个人也都知道。在那一刻莉迪亚似乎已经不再是所有人的禁忌,她是星空最亮的那颗星,明亮的闪烁着,那光刺的人们的心隐隐作痛,但又心存慰藉,就如题目一般《无声告白》。

故事终有结束,感受五味杂成。小说的结尾有哭泣,有拥抱,有看见,有放下,有伸出的手,也有抹不去的伤疤…这些微小的细节,像是穿透云层的光,撕开了包裹着人们外表的真相,它让每个还活着的人褪下“伪装”,变得真实又柔软。这柔软在我看来更像是和解,和彼此和解,和自己和解,和那为此付出生命的人和解。当然,这柔软也像放下的期望。

我想,不只与孩子的关系是如此,我们生命中的每段关系皆是如此,他们因“你我”成为“我们”,但绝不受制于“你我”,你有你的期许,我有我的期许,可我的期许绝不强加给你,你也一样,我们彼此辉映但也独立自由。正如封面所言: 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但我还想说:我们的一生充满期待,放下对别人的期待,但别放弃对生活的期待。

一、先介绍一下故事的时代背景:

从19世纪中期出现华人移民美国的现象开始,排华浪潮一直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但是在制度和文化心理上却并没有完全排除。例如:直到1967年,跨族婚姻在美国的16个州还都是非法的。

二、人物介绍:

1詹姆斯:

出生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血统的美籍人,父亲是自己读书学校的维修工,母亲在自己读书学校的厨房帮工。黑眼睛、黑毛发、黄皮肤的形象更是显得“与众不同”,他从小自卑、时间都用在学习上,最后终于上了哈佛。在那里他的第一堂“美国文化中的牛仔”讲课中遇到了玛丽琳,之后两人热恋、结婚。在结婚当天玛丽琳母亲对女儿说的“你应该找个和你更像的人”,一直在他心里。婚后两人避谈过去、他没有朋友、时时刻刻避免和别人不同、小心翼翼的生活。

2玛丽琳:

从小梦想成为一名医生,但是教授家政课的母亲则希望她成为一个管理好一座房子的女人(俗称:家庭主妇)。为了成为医生,在大学里和一群男生一起修化学受到各种嘲弄,但在大四遇到詹姆斯之后,原来的学习计划全都变了。结婚、做起了家庭主妇。就在多年后母亲去世了,收拾母亲的遗物时,她意识到自己这些年过得并不开心,所以,她抛弃了自己的丈夫和两个孩子,独自一人去学习,就在即将考试的时候,她发现自己怀孕了,再次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回到家之后误把女儿莉迪亚对自己的在乎当成是渴望追求梦想,所以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里,励志培养女儿来实现自己的医生梦。

3莉迪亚:

她清楚的知道母亲想要成为一名医生的梦想,父亲渴望有朋友、自信的生活的愿望。所以,她努力地把自己活成他们想要的样子,成为了一个家庭的粘合剂,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随着学习和人际上的压力,尤其是在发现以往自己精神支柱的哥哥期望逃离这个家的时候,她开始绝望,但是又不敢拒绝父母,因为她怕这个家再次破裂,最后选择了自杀

4内斯:

他也明白父母那无法实现的愿望,也很同情莉迪亚的处境,但是同样身为一个孩子,多么渴望得到父母的关注和爱,所以在内心深处也有对这个扭曲了的家庭的不满。自从看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报道后,深深的喜欢航天,每天都研究航天知识,最后终于考上了哈佛(这是父亲希望他考取的学校)。自从开始申请大学的那一刻起,他期望逃离这个家的心情就格外的迫切。

5汉娜:

从小就被父母哥哥姐姐忽略,缺乏爱,渴望爱。正是因为这样,总是观察他人每一个细微表情。

6杰克:

内斯的邻居,喜欢内斯,但是内斯厌恶他。大家眼里的坏孩子,但是他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勇敢地去做。

三、故事的结局:

莉迪亚的自杀,使得詹姆斯和玛丽琳都有所改变,对待孩子、对待生活的态度都有了改变,这个家庭开始有爱。

四、小感:

无论我们现在和这几个角色中的哪个更加相似,希望我们未来都可以找到真正的自己:

愿我们都能够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不要把自己的梦想寄期望于任何人,自己的梦自己来实现。

永远不要因为爱情、婚姻而放弃了自己的事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8882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1
下一篇2024-04-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