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主持人海霞被疑隔空示爱丈夫,她和丈夫是如何相识的?

知名主持人海霞被疑隔空示爱丈夫,她和丈夫是如何相识的?,第1张

海霞是我国知名主持人,她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是中国央视电视台的主持人,相信很多人都看到过她主持的《早间新闻》、《晚间新闻》、《现在播报》还有《新闻联播》,可以说是天天和她“见面”了。

曾获金话筒奖和“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荣誉称号。2020年12月26日,担任第十三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全球总决赛评委。

海霞的口齿可能算是央视最清晰的了,她语速最快可以一分钟读360个字,而且播报的内容清清楚楚。

海霞的丈夫是一个清华大学教授,毕业于哈佛,比海霞大11岁。

曾到美国攻读了生物化学博士学位,留学回国后致力于研究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低调有才华、有内涵。如今他是清华大学生物科学方面有名的教授。

海霞和丈夫已经恩爱18年了,两人结婚后非常低调。也很少传出绯闻。他们有一个女儿,现在也已经17岁了。而现在网上也流传了一段关于海霞示爱的视频,

海霞被问到2020年最后一个拥抱,你想给谁?海霞笑容甜蜜,深情款款的面对镜头回答“要送给最爱我的人”,最后还有一句“我爱你”,疑似表白丈夫。

海霞与丈夫的相识是通过朋友介绍的,那时候海霞去朋友家串门,正好罗永章也在,两人就这样认识了。而后罗永章更是大胆的追求了海霞,海霞也被罗永章的真诚与执着所感动,于是答应了跟他在一起 ,两人与相识的第二年就结婚了,婚后的生活也幸福甜蜜,罗永章对海霞也一直体贴入微。

如今,两人一起携手走过了将近20年,让人不禁羡慕起他们之间的爱情了。

第一课哈佛哲学课

第一堂|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今天的选择决定未来的你

|第一节|/命运在自己手中,活出你自己

|第二节|/不掌控自己的命运,就会被命运所掌控

|第三节|/认识你自己,不高估不自轻

|第四节|/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第二堂|过去的总有遗憾,不如过好当下让将来没有遗憾

|第一节|/只有无法挽回的过去,没有过不好的当下

|第二节|/人生没有“早知道”,也没有后悔药

|第三节|/人生重要的不是你从哪里来,而是你到哪里去

|第四节|/前半生不要犹豫,后半生不要后悔|第五节|/不要期望模糊的未来,而应重视手边清楚的现在

第三堂|敢于面对死亡,才能更好地活着

|第一节|/死亡,其实离我们真的很近

|第二节|/你无须害怕死亡,因为它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第三节|/直面死亡,抓紧时间成就自己

|第四节|/自杀不能解决问题,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

|第五节|/这世上还有一种东西比生命更重要,那就是尊严

第四堂|战胜人性的弱点,做最好的自己

|第一节|/猜疑,信任的最大敌人

|第二节|/傲慢,让人缺乏尝试的勇气

|第三节|/欲望,让生活背负太多沉重

|第四节|/仇恨,伤人三分己占七分

|第五节|/愤怒,灵魂自身的摧残机

第二课哈佛心理课

第一堂|职场心理学:混好职场,要用心铺路

|第一节|/注意搞好同事关系,有时它比能力更重要

|第二节|/把敬业变成习惯的人,不管做什么都容易成功

|第三节|/时刻保持危机感,你才会有安全感

|第四节|/想突破事业的瓶颈,就要勇于挑战高难度的工作

第二堂|成功心理学:你不努力,谁也给不了你想要的生活

|第一节|/努力抓住机遇的臂膀

|第二节|/比别人多想一步,在思考中走向成功

|第三节|/握手成功,你只需再多一点勤奋

|第四节|/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第五节|/你的专注程度,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第三堂|爱情心理学:爱在眼睛之外,心灵之中

|第一节|/点滴的温暖胜过山盟海誓

|第二节|/婚姻中,爱是理解的别称

|第三节|/坚守信任,让爱的风筝永不坠落

|第四节/果断地放下爱得太辛苦的人

|第五节|/幸福不是等来的,爱一个人就要大胆去表白

第四堂|财富心理学:驾驭财富,才能享受生活

|第一节|/穷人最缺少的是成为富人的野心

|第二节|/脑袋决定口袋,一定要用脑子赚钱

|第三节|/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第四节|/看紧你的钱包,爱钱的同时也要惜钱

|第五节|/不放弃任何赚取一美元的机会

第三课哈佛管理课

第一堂|挑选出合适的“兵”为我所用

|第一节|/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第二节|/用人唯才,才能吸引人才

|第三节|/熟悉下属才能知人善任

第二堂|融入团队,赢在“我们”的力量

|第一节|/唤醒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感

|第二节|/严守纪律,成为公司最需要的员工-110

|第三节|/融入团队是最佳的生存之道-112

第三堂|学会管理时间是人生的必修课

|第一节|/把时间用在正确的地方-116

|第二节|/慢活人生,活出一个好心情-119

|第三节|/不要让拖延成为你的一种生活习惯-121

|第四节|/学会“见缝插针”,时间是挤出来的

第四堂|拆掉禁锢创新思维的围墙

|第一节|/成功的模仿是一种自我创新

|第二节|/打造“创新平台”,鼓励员工保持创新思维

|第三节|/不能创新的人工作做不到最佳

第四课哈佛情商课

第一堂|告诉自己:你比想象中的更优秀

|第一节|/每个人都有一座潜能的宝藏-139

|第二节|/潜意识,帮你发现未知的自己-141

|第三节|/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144

|第四节|/精神激励,激活你的内在潜能-146

|第五节|/想要成功就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148

第二堂|了解自己的独特,悦纳真实的自我

|第一节|/你是独一无二的,要对自己说“我很重要”

|第二节|/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要学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第三节|/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

|第四节|/不盲从,做真实的自己

第三堂|学会自我反省,成长总要付出代价

|第一节|/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在错误的路上狂奔

|第二节|/只要善待失败,成功便指日可待

|第三节|/人生不如意时,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第四节|/勇于承认错误,有担当者成大事

第四堂|人生要淡定,生活要从容

|第一节|/想开便是天堂,想不开就是地狱

|第二节|/控制欲望,别用过长的尺子衡量生活

|第三节|/不要把自己囚禁在眼前的苦痛中

|第四节|/生活需要的是平平淡淡地过完每一天

|第五节|/人生只是路过,没有什么放不下

第五课哈佛社交课

第一堂|沟通不是要去说服别人,而是要去了解别人

|第一节|/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

|第二节|/不相信别人,就是不相信自己

|第三节|/沟通中,知己知彼对你更有利

|第四节|/和人多接触,越接触好感越多

第二堂|做一个主动的倾听者,会听比会说更受欢迎

|第一节|/我们只有一张嘴,却有两只耳朵

|第二节|/以尊重和理解的心情倾听别人

|第三节|/竖起耳朵,听出对方的弦外之音

第三堂|不知不觉中影响他人

|第一节|/用最美的微笑去面对一切

|第二节|/不懂得尊重别人,就是不尊重自己

|第三节|/传递正能量,用积极的情绪感染身边的人

|第四节|/影响别人,从用心开始

第四堂|你的气场价值百万

|第一节|/你是自己人生的主角,其他人都是配角

|第二节|/良好的仪表能为你赢得更多机会

|第三节|/亲和力,让你更具吸引力

|第四节|/做人一定要谦逊

|第五节|/树立自信,走出自卑的泥潭

第六课哈佛口才课

第一堂|嘴巴创造财富,口才改变命运

|第一节|/“会说话”比“多说话”更重要

|第二节|/只承诺你能做到的,然后尽力超越你所承诺的

|第三节|/把话说得与众不同才能成为与众不同的人

|第四节|/跟老掉牙的表达方式说“No”

第二堂|把说话练好,是最划算的事

|第一节|/打开对方心锁,言语真诚得人心

|第二节|/让自己的声音充满魅力

|第三节|/背后偷偷赞美别人更显诚意

|第四节|/将心比心,暖心话拉近距离

|第五节|/不把话说绝,留条后路

第三堂|像成功者那样说话

|第一节|/大胆交流,任何人与你都只有6个人的距离

|第二节|/成功形象=拥有左右逢源的口才

|第三节|/说话要有底气,怯懦不能换来好感

第四堂|说话讲规范,做一个受欢迎的人

|第一节|/用心把握说话的分寸,你就能如鱼得水

|第二节|/开口说话之前要先看对象

|第三节|/与人交谈时,要避开其痛处

|第四节|/与人开玩笑要适可而止

第七课哈佛幸福课

第一堂|幸福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

|第一节|/生活中的幸福无处不在

|第二节|/幸福的感觉和拥有多少无关

|第三节|/平凡,也是一种奢侈的幸福

|第四节|/即便身无分文,我们照样可以幸福

|第五节|/内在的幸福才是永恒的财富

第二堂|用心经营,让幸福来敲门

|第一节|/设定目标,寻找幸福需要一匹好马

|第二节|/幸福不嫌贫爱富,只怕懒汉

|第三节|/换一种眼光,换一个世界

|第四节|/假装快乐,就会真的快乐

|第五节|/拿着错误的幸福地图,走得越快就错得越离谱

第三堂|被忽略的细节中也存有幸福

|第一节|/寻找你身边的幸福因子

|第二节|/幸福就是被忽略的细节

|第三节|/幸福是比较出来的

|第四节|/幸福感已经麻木,需要被你叫醒

第四堂|别让压力挤走了幸福

|第一节|/幽默,幸福的调味剂

|第二节|/解开怨恨的枷锁,让心灵更加轻松

|第三节|/放下压力,拥抱幸福

|第四节|/豁达,为幸福保驾护航

|第五节|/原谅生活,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本文4661字 读书碎碎念

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

压抑着感受着《无声告白》中的每个人物,理解其中的冷暖,却无法释然那份“期待”。读小说就这样,一旦走进去和他们“混”在一起,就变得“不(gan)分(tong)你(shen)我(shou)”。

好在故事的结局像是朗夜的星空,尽管深邃如网,却也星光如水,荡漾着希望,这希望不是给别人的,也不是别人给的,是我们自己给自己的,成为自己的希望。这希望,就是群星深处的那一颗,你抬头便一眼认出的星,它刻进我们的生命里,永不消散,看见时心很疼,但这疼将指引我们成为自己。

莉迪亚死了,一个刚过完16岁生日的的中美混血女孩儿,那一年她高一。她生活在中美混血家庭,父亲是一名中国移民(冒名顶替),母亲是一名美国人。她还有一个哥哥(内斯)和一个妹妹(汉娜),她长得最“像”妈妈,也是父母的“最爱”。

可是,她死了,是自杀。警察在离她家步行5分钟的米德伍德湖底找到了她。她的死无疑是在这个五口之家的中心轰出了一个黑洞,直插地心,而她就在洞底。她的死让家庭成员变得悲伤、绝望,不安、恐惧,愤怒、迷惑,安静、孤独,每个人都挣扎着走向莉迪亚,他们需要死亡真相,想揪出那个该对她的死负责的人。但结局是,就在某一刻他们每一个人都读懂了她,也因为真的读懂了她,所以他们开始变得柔软起来,可谁能说这“懂”是早还是晚呢?

詹姆斯·李是米德伍德大学的历史教授,十八年来他年复一年的讲授着历史导论。詹姆斯从很小冒名顶替成为移民,父亲是学校的修理工,母亲是学校食堂的帮厨。种族、阶层、样貌……让他觉得自己是学校的“异类”,他努力让自己变得普通融合,他的口语没有口音,他的成绩门门优异,他考入哈佛,本有机会留校成为“哈佛教授”却意外被淘汰,只得进入一所不入流大学任教,他努力让自己变得平凡普通,竭力回避着自己的“特别”。

她的妻子玛丽琳,是一个对自己充满“期待”的美国女孩,她鄙夷妈妈围着家务打转,她热爱科学,希望成为一名医生;她喜欢“与众不同”,希望自己掌控命运,得到自己想要的人生;她努力改变,畅想着自己成为医生后的彩色生活。她进入哈佛,离梦想越来越近。可无论她多么坚定梦想,多“厌恶”妈妈,她都记住了她说的那句:你知道,你会遇到多少优秀的哈佛男人”。

就是这样两个人,在哈佛相遇并相爱了,一个渴望融入,一个追求特别,看似完美的互补,却为每个人物走向埋下伏笔。因为故事的开始,他们就把自己的期待给了“别人”。

玛丽琳是詹姆斯的学生,当她第一眼看到他的时候,就被他的“与众不同”所吸引了。但她不知道的是,对于她,詹姆斯毫无注意,以至于当她走进他的办公室和他面对面时都没有认出来。玛丽琳鼓起勇气隔着办公桌吻了詹姆斯,故事开始了。

既然是故事就不会“顺理成章”,詹姆斯失去了留在哈佛的机会,玛丽琳因意外怀孕终止了学业,选择结婚。面对突如其来的改变,玛丽琳压抑着自己的“梦想”选择了柴米油盐,而詹姆斯小心翼翼的呵护着这份难得的融入。没有释然的期待有时像地里的种子,只要具备足够的条件就会拱土而出。

玛丽琳未了的心结,在妈妈去世后被激活,她离家出走了。那时,她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不想成为围着厨房、孩子丈夫的家庭主妇,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医生。她“勇敢”地迈出了这一步,用人间蒸发的方式,逃离家庭回归了学校。她走时,谁都没告诉。她没和丈夫说再见,没告诉孩子们她什么时候回来。她一边惦记着家庭一边安抚着自己,倔强又充满希望的等待着毕业。可就在她马上就要完成自己最后的课时,一场意外的晕倒让她错过了考试。她的第三个孩子到来了,她的到来再一次将它从“理想”的边缘拽了回来。最终,她回家了,在消失九个星期之后。生活一如从前,可这个九星期却成了决定每个人命运的节点。

“离开你”—最“真”的恐吓

但她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这件事,为什么短短一天之内一切都变了样,为什么她如此真爱的人前一分钟还在那里,下一分钟就“走了”。

对于5岁的莉迪亚来说,母亲的出走是晴天霹雳。尽管父亲一再说“这不是任何人的错,尤其和你们无关”,但对于幼小的莉迪亚来说,这就是他们的错,是他们做错了事,惹她生气了,他们没满足她的期待。

莉迪亚想:如果她母亲能回家,让她喝完自己的牛奶,她一定会喝完。她会自己刷牙,医生给她打针的时候也不哭,母亲一关灯,她就睡觉。她再也不会生病。母亲说什么,她就做什么。她要实现母亲的每一个愿望。

做这一切,她只想留住妈妈,她每一刻都在害怕妈妈不声不响的突然离开。离开和失去的恐惧萦绕在莉迪亚幼小的心间,仿佛告诉她“满足妈妈的心愿吧,那样你才能得到她的爱”。就这样,时间将这道“心愿”刻痕越拉越深,直到穿透生命的厚度。孩子,你真的没有错,只是你太小了,这也许是你唯一能想到并做到的吧。

我们一旦错过了铺垫“值得被爱、被保护”的时光,就可能要用更久的时间去学会“爱自己”,有可能是一生。

“为你好”—最“毒”的魔咒

从玛丽琳回来的那一刻起,她开始给莉迪亚特殊的爱。她把算数题带进生活的每一个小细节里,她送她听诊器当玩具,给她买各种各样的科学书,把爱因斯坦的明信片和听诊器挂在墙上,和她做化学实验,帮她批改物理作业,给高一的她报高二的物理课,和邻居女医生夸她聪明……,她把她以为的好统统给了自己的女儿。她的用心良苦,只为看着女儿穿起白大褂,脚蹬高跟鞋,手里抱着病历夹,脖子上挂着听诊器,嗒嗒嗒地走过医院的走廊,每一个见到她的医生护士都向她微笑致意,然后问她一堆别人难以解答的医学知识,那可是她梦寐以求的。

可她从来没问过女儿,这是你想要的吗?你的感受是什么?也或许,即使她问了,莉迪亚也会说:“是的,妈妈”,然后对着她的耳朵,扯起她的嘴角,露出一个微笑,那个笑是假的,这种笑她5岁那年就学会了,也或许比这更早。只有她自己知道,她的物理成绩直线下滑,直到不及格,她讨厌科学,烦透了那些公示和计算,但她不能说,因为她许了心愿,满足妈妈所有的期待。

詹姆斯则极力的提供所有“找朋友”的帮助,他送给莉迪亚关于交友和受欢迎的社科书,促成孩子们的约会,他希望莉迪亚拥有越来越多的朋友,希望他受人欢迎,希望他不要像自己那样被排挤,被视为“异类”,就连送给女儿礼物他都不忘加一句“大家都喜欢这个”,他相信他的期望一定能够实现,因为莉迪亚的蓝眼睛像极了玛丽琳。直到莉迪亚死了,他都不明白,莉迪亚怎么可能会是孤独的,没有朋友的“异类”呢?他明明每天都能听到楼梯转角处莉迪亚在和“朋友”愉快的聊着天,他明明看到餐桌前莉迪亚谈论学校见闻时神采奕奕。

他不知道的是,电话那头可能是不友好的调侃,也可能是忙音……。

詹姆斯对内斯的冷漠、对汉娜的忽略和对莉迪亚的热情本质上或许没有什么区别。因为他都是为他们好,他要教会他们如何混入人群中,告诉他们他们都不特别,他们可以可大家一样。这是他一直以来的心愿。

“为你好”听起来很温暖,但它却有着冷漠的压抑,它恐怖的像一个有毒的魔咒,裹挟着你完成别人的期望。这魔咒到了极致,就变成一把“尖刀”,它顶着你喉咙,冲着你笑,你说不出话,只能还以微笑,笑着笑着脸就僵住了,所以那一刻有的人委曲求全,有的人向前一步,但我更希望有的人能手握刀刃,收起微笑,破了魔咒,那可能会很疼,但至少能自由呼吸。

“看不见”—最“远”的距离

汉娜跪坐在脚眼上,想象着姐姐跪下来解开缆绳,然后把船推离岸边,推出很远很远,以至于根本看不清小船周围黑暗的水面。最后,她躺在码头上,轻轻地摇晃着身子,望着头顶的夜空。那天晚上,这片夜幕和她姐姐的距离应该也是如此接近。

不知为什么,我总会想起那个蜷缩在餐桌底下,感受每个人的汉娜。她搜集家里每个人人无关紧要的物品当成信物,她能读出每个人的表情和感受,她最小,可她却最能看到事物背后的秘密,她敏感,善良,渴望被看见,渴望被爱,她用自己的方式靠近每个人,感受他们所感受的,拥抱他们不愿拥抱的,可却被每一个人都忽略,他们看不见她。她不是故事的主角,我却和她走的最近,她像站在故事之外的天使,把每一个人物都串联了起来。

孤独却快乐是真快乐,快乐却孤独是真孤独,汉娜会享受孤独的快乐,她期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却又不抱太多希望,所以只要对方走近一点点,她就愿走近一大步,即使对方无动于衷她也不会太过失望,她那种淡然超出了年龄,好在因为莉迪亚的离开,她被看见了。

看不见的事太多太多了,有时是不愿看见,有时是视而不见,有时是没有看见,有时是藏着不被看见……,但事实就是事实,不会因为“看不见”就消失,它只会酝酿,发酵,将彼此拉的更远一些。詹姆斯是如此,玛丽琳是如此,莉迪亚是如此,内斯是如此,汉娜是如此,杰克也是如此。

事已至此,每个人都在回忆莉迪亚离开前的种种,他们会说,如果看见……,也许就……,可一切已经晚了,莉迪亚已经走了;可一切又都不晚,至少只有莉迪亚离开了。

“不再提”—最“痛”的记忆

“结婚的时候,詹姆斯和玛丽琳曾经约定,忘记过去,共同开启新的生活,别再回头看。”

詹姆斯不愿面对自己的原生家庭,不愿记起玛丽琳母亲在他们婚礼时说的那句“这样不对,玛丽琳,你知道这样不对”,不愿回味这些年来他受到的“特殊”对待,他以为绝口不提,这一切就不存在。但事实,越是不再提起的记忆,越是深刻;越是被压抑的感受,越会变本加厉。他什么都没忘,他只是用“不再提”的借口逃避这一切。

玛丽琳的梦被一次次地揉碎,丢进生活的垃圾桶;她试图翻越现实的藩篱,却被现实一次次的绊倒;她的不甘心不再提,但却变成了对莉迪亚的期许,那浓浓的期许让“不再提”的现实永远摆在眼前,没有一刻忘却。

内斯和莉迪亚的“不再提”,是屋顶上爸爸的皮鞋印,是莉迪亚落水的惊恐,是妈妈出走的旧伤,是他们彼此心知肚明的“期望”,是杰克欲言又止的神情……

还有杰克,一个公认的花花公子,却从“不再提”关于内斯的那份爱,即便内斯视他如敌。就像汉娜看见的一样,内斯汗珠落在他的手背,他凝视了好久……。

还有詹姆斯的华裔女助教路易莎·陈,我想没人再提。

………

但在故事结尾的尽头,我似乎看见了詹姆斯和玛丽琳提起了关于詹姆斯的中国家庭和中国的文化;玛丽琳和詹姆斯提起了关于自己的梦想;汉娜和大家提起关于她看到,感受到的那些细节;内斯和杰克提起了关于童年的误会;杰克和内斯提起了她和莉迪亚;他们每个人又都提起了莉迪亚,而莉迪亚想提起的,他们每个人也都知道。在那一刻莉迪亚似乎已经不再是所有人的禁忌,她是星空最亮的那颗星,明亮的闪烁着,那光刺的人们的心隐隐作痛,但又心存慰藉,就如题目一般《无声告白》。

故事终有结束,感受五味杂成。小说的结尾有哭泣,有拥抱,有看见,有放下,有伸出的手,也有抹不去的伤疤…这些微小的细节,像是穿透云层的光,撕开了包裹着人们外表的真相,它让每个还活着的人褪下“伪装”,变得真实又柔软。这柔软在我看来更像是和解,和彼此和解,和自己和解,和那为此付出生命的人和解。当然,这柔软也像放下的期望。

我想,不只与孩子的关系是如此,我们生命中的每段关系皆是如此,他们因“你我”成为“我们”,但绝不受制于“你我”,你有你的期许,我有我的期许,可我的期许绝不强加给你,你也一样,我们彼此辉映但也独立自由。正如封面所言: 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但我还想说:我们的一生充满期待,放下对别人的期待,但别放弃对生活的期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6525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02
下一篇2024-01-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