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红楼梦中各个人物的关系

谁知道红楼梦中各个人物的关系,第1张

01贾宝玉

各个作家都有一位或几位重要人物,作为自己的代言人。如赛万帝思的《唐.吉柯德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歌德的《浮士德》,扥尔思太在《战争与和平》里的安耳

但柔可夫与昂都仑勿几康思基。《红楼梦》里曹雪芹的代言人,当然是贾宝玉。宝玉是一

位天生的哲学家,生来就有他的人生观,不像其他作品里主人翁的人生观是学而后知的。

然宝玉从生到出家,十九年间没有读什么书,但他知道很清楚应当怎样生活。看来似乎不

近人情,那有不读书,且没经过世故,就有人生观的道理。但知道的作者的用意,也就不

足为怪。《红楼梦》的开端,作者就说历经一番梦幻之后,藉“石头”的投胎入世,用第

三者的态度,叙述自己对人生的认识,再者,中国以往的社会基础为家庭,大家庭实际就

是范围较小的社会,一生下来就得与人接触,他要没有自己的个性,就显不出宝玉之为宝

玉。换言之,表现不出他的人生观与现实社会的冲突。因为要表现这种冲突,所以作者在

第三回介绍宝玉的时候,就用一首“西江月”词,表示说“行为偏僻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宝玉的人生观是什么呢?不了解他的人都以为他是糊涂,没目的,无事忙;其实不然

。他的人生观就是“爱”。得到了爱就是幸福;否则,就是苦痛。至于人生的贫贱富贵,

尊卑际遇,他毫不在意。但对付女子,却小心谨慎,一句话也不敢错说。他恨不得天下所

有的女子,都收到大观园里,尽自己一分对女性的天职。他被父亲苦打后,各个人都对他

怜惜悲感,尤其宝钗瞧他的时候,说错了话,以致姣羞怯怯,他心中愈发感动,将疼痛早

已去在九霄云外,且心里想道:“我不过挨了几个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之态,令

人可亲可近!假如我一时遭殃横死,他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戚呢?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

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也无足叹惜了!”这是宝玉人生观的自白

贾宝玉之所以不朽,因为一方面他象征了中国数千年来绅士社会的爱情;另一方面,

他象征着人类的“情种”,我们相信古今中外,没有一个理想人物,在比宝玉更多情的。

关于宝玉的情,读花人有一段很妙的议论道:“宝玉之情,为天地古今男女所不能尽之情

,而适为宝玉为林黛玉心中、目中、意中、念中、谈笑中、哭泣中、出思梦魂中、生生死

死中、悱恻缠绵固结莫解之情,次为天地古今男女之至情。惟圣人能为尽性,惟宝玉能尽

情,负情者多矣,惟宝玉其谁与归?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

惠圣之和者也’。我故曰:宝玉圣之情者也”。(注一)宝玉一落胞胎,嘴里便衔一块五

彩晶莹的玉,故起名“宝玉”。这“玉”是整部《红楼梦》的关键。照中国旧时的风俗,

凡男女儿童,偶然有同样玩具,都有成为夫妇的可能。黛玉忌妒宝钗,就为宝钗有东西可

配,而自己没有,偏偏宝玉又不信那些和尚道士的“金玉奇缘”。冲突与悲剧,就由这里

产生了。宝玉的几次砸玉,那一次不是为向黛玉表白心思?红楼梦的整个故事,由他们三

位作纲领,织成了一部人类心理的百科全书。宝玉之情,虽专于女性,而由专于黛玉。黛

玉虽知宝玉专情于己,然因宝钗的金锁与湘云的麟麒关系,总是疑信参半,终不放心。一

天,宝玉不得不向她明言,请她放心。之后,二位都心知神会,再无疑虑。可是故事也就

此转变了。黛玉妒的金锁,果不出他所妒,终于成为玉钗成婚的媒介。贾母也因宝钗的性

格温柔和平,黛玉性乖体弱,恐非长寿,结果,定了宝钗;这是宝玉不知道的事。宝玉因

许多事情已经悲凄哀苦,弄得情色若痴,后来又失玉。就在这种神智皆迷的当儿,贾姆设

法令他与宝钗成亲。他们结婚之时,也正是黛玉辞世之时。

02林黛玉

林黛玉的人生观与宝玉一样,只求一个爱。贫富贱贵,兴衰际遇,也是不闻不问。为

要烘托出黛玉的爱,不能不让他俩发生冲突,所以作者一开始就给他一个不适意的环境。

幼而失母,继而丧父,因此,尽管贾母等万般怜爱,饮食起居,都同宝玉一样,较之迎春

姊妹等,还高一等,然总是寄居。他得步步留心,时时在意,遂养成她的善感。再者,她

原同宝玉一起长大的,二人异常亲密,不想来了一个宝钗,年岁虽大不多,而品格容貌,

似在黛玉之上;行为豁达,随分从时,又不像她那样孤高自许,于是人人喜悦,这有引起

黛玉的多疑。由这二种环境,曹雪芹造成了黛玉性格之多疑与善感。然黛玉之妒宝钗,以

前是泛泛的,稚气的,从宝玉的介绍,得读那些外传野史,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玩物上

撮合;且年岁较长,渐知男女之爱,对宝钗妒的对象由宝钗本人转为宝钗的金锁。她以没

有东西可配为憾,这话不知从她嘴里提过多少遍。不料,一天宝玉又得一个金麒麟,恰恰

又与湘云的一对,令黛玉更加一层忧惧。这一层一层的冲突,一次一次的风波,使宝玉与

黛玉的心都显露出来。

每位作家,都有他创造人物的特殊方法。他描写黛玉的妒,就用直接法。第八回,宝

钗怕冷酒于五脏有害,不让宝玉吃,黛玉就藉紫鹃让云雁送手炉的机会道:“也亏了你,

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话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的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贾母

在张道士们敬的贺礼里,找出一个玉麒麟,宝钗说湘云也有一个。探春赞美宝钗处处留心

。黛玉冷笑道:“他在别的上头心还有限,惟有这些人戴的东西上是留心呢!”〈二十九

回〉宝钗因宝玉挨打与薛蟠吵嘴,整整哭了一夜,翌晨回家,路遇黛玉,黛玉道:“姊姊

也自己保重些儿,就是哭出两缸泪来,也医不好捧疮!”( 三十四回) 总之,曹雪芹没有

让黛玉错过一次机会,不去显示他的妒意。她同宝玉生气,不多由妒而发,如是一次的印

象,使黛玉在我们的脑里,成了一位妒的典型人物。至如黛玉的善感,勿需举例,他所有

的诗词,无不是充满了哀伤。《葬花词》和《桃花行》都是他最深心的表现。一次,黛玉

错酒令,宝钗不唯不讥笑,反而善意劝导他,从此,她深知宝钗的为人,前疑冰释,然前

因多疑,体格白赢,终于一天说到“熬不上”的话。她现在不妒宝钗,相信宝玉,可是已

经病入膏肓,不可救药。

03薛宝钗

作者为使他的人物性格显明,往往把两个相反的人放在一起。同样,红楼梦有一位贾

宝玉,也有一位薛宝钗。再者,假使认为唐.吉柯德与桑首代表两种典型:一是象征着理

想主义者,令一是象征着物质的追求者,那么,宝玉就是唐.吉阿德,宝钗就是桑首。宝

钗不像桑首那样仅求物质满意,或者她还轻视物质,但他们都没有理想;尤其薛宝钗。她

要做的,仅为世俗所谓的“美德”她处处照世俗所谓的美德行事,毫无反抗精神。宝钗性

格恰恰与宝玉的相反,一个是极端的现世主义者,一个是理想主义者,想在现世里找到人

生幸福。若说宝玉不喜欢读书,这不过说宝玉不喜欢像别人一样,读些四书、五经和八股

文,以求得到一官半职。但宝钗处处反对。钗黛等起诗社,每人得有别号,而宝钗就送“

无事忙”,或“富贵闲人”给宝玉,内中涵着讽刺的意思。她从没有错过机会,不讽刺宝

玉的。倘若她不是女性,他早同她疏远了;即令如此,据袭人讲,他曾给她过没脸,因为

劝他去会会官宦,谈谈经济。宝玉对宝钗所最叹息的是:“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子,也

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蠹之流!这总是前人无故生事,立意造言,原为导后世的须眉

浊物;不想我不幸,亦且琼闰绣阁中亦染此病,真是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一次她正

与湘云论时,忽而转题道:“究竟这也算不得什么,还是组织针黹是你我的本分;一时闲

了,倒是把那于身心有益的书看几章,却还是正经”(三十回)。这话转得令人惊异,然

也正是曹雪芹的苦心。古语说“三句话不离本行”,宝钗的人生观是这样,自然处处都拉

到这个题目上。她又对黛玉道:“自古道‘女子无才便是德’,总以贞静主。”宝钗的现

实思想,表现得多么清楚。曹雪芹要描写的,想从她的性格里,铸成中国女性的一切美德

。红楼梦的人物从上至下,没有不喜爱宝钗的,黛玉后来也敬爱它她。从宝钗的性格里可

找出四个特质。第一、是孝。第二、是待人忠厚。第三、是性格温柔。第四、比较起来,

她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实际社会上或许找不到这样的人,但在人类的意识理里,这种人是

存在的。黛玉所代表的是才,宝钗所代表的是德。说实在,宝钗并不阴险,若说她有手段

则可,阴险则未必。然世人所以认为宝钗阴险的,自有其心理背景。高鹗使玉钗成婚,黛

玉气死,人之恨宝钗,由此而来。说她阴险的,都由“恨”心出发。(注二)

04王熙凤

每位新的人物出现,做作者总是先概括地讲几句这个人物的性格。同样,用冷子兴的

口介绍凤姐道:“谁知娶了这位奶奶之后,倒上下无一人不称颂他的夫人,琏爷倒退了一

舍之地。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极爽利,心机又深细。竟是男人万不及一的。”次又用特

殊的手法,正式介绍凤姐。黛玉刚到贾府,正与贾母谈话,忽听后院有笑声,并大声说话

,她很惊讶,心想这里人都是敛声屏气,怎么此这么放诞无礼,原来就是贾府有名“泼辣

货”王熙凤。接着,她就问黛玉吃的玩的,只管告诉她;老婆子们的不好,也只管告诉她

,并问行李和吩咐收拾房间。又回王夫人发了月钱,和找缎子等等。由这段话,作者给我

们介绍了她在荣府管家,是怎样地忙碌。曹雪芹赋与熙凤的性格是能干和阴险。熙凤和浮

士德卷下所描写的“学士”,是属于同一典型,都是气壮力强,野心勃勃的青年人象征。

他们真以为世界由他们开始,且为他们而设。把这话与熙凤对浮虚说的:“你是素日知道

我的,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行就行。”,以及她素日行止和

趾高气扬,目中无人的情形,他们恰恰为同一类人物。因恃强的缘故,事事不愿令人褒贬

,即令病也不愿别人提。这种恃强心理,又是虚荣心作祟。浮虚求她为张家退婚,她本不

愿意管,但听静虚说:“虽如此说,只是张家也知我来求府里,如今不管这事,张家知道

没工夫管这事,不希罕他的谢礼。倒像府里连这点子手段也没有的一般!”这几句话打动

了她的心。再如贾芸求事,她见了她本是“连正眼也不看”,但听到贾芸说:“昨日晚上

还提起婶娘来,说婶娘身子生得单弱,事情又多,亏婶娘好大精神,竟料理得周周全全;

要是差一点儿的,早累得不知怎样了。”你瞧,她听了这话,“满脸是笑,不由的止了步

”。曹雪芹要怎样结束熙凤,不知道。高鹗的结束,以情理讲,尚不算坏。熙凤在荣府管

家,所以言行令从的,固由她的才干,然要是没有贾母等作保障,就难那样事事顺利。在

她管事期间,不知得罪了多少人,她自己也知道,她对平儿讲:“你知道我这几年生了多

少省俭的法子,一家子大约没有个背地里不恨我的。我如今也是骑上老虎了,虽然看破些

,无奈一时也难宽放。”她既得罪人,这些人遇机报复也是自然的。

05薛蟠

性格的养成,以写实主义者曹雪芹看来,不是天生,而是由于环境。环境的不同,性

格也随之而异。至于薛蟠,更是环境的产儿。作者讲得明明白白,他“幼年丧父,寡母又

怜他是个独根孤种,未免溺爱纵容些,遂致老大无成。且家中有百万之富,现领着内孥钱

粮,采办杂料。”溺爱又富有,目然养成了任性;加以宝玉二府是他的亲戚,在社会上任

意胡为,法律又无可奈何,因此,造成了公子哥儿薛蟠的典型。我们看宝玉挨打,宝钗误

信由于他的犯告,而引起的风波。“薛蟠本是个心直口快的人,见不得这样藏头露尾的事

;又是宝钗劝他不要逛去;她母亲又说他犯舌,宝玉之打,是他闹的,早已急得乱跳,赌

神发誓得分辨。又骂众人:‘谁这样编派我!我把那囚攮的牙敲了!分明为打了宝玉,没

的献勤儿,拿我做幌子!难道宝玉是天王?他父亲打了一顿,一家子定要闹几天!既拉上

我也不怕,索性进去把宝玉打死了,我替他偿命,大家干净!’一面嚷,一面找起一根门

闩来就跑。慌得薛姨妈抓着骂道:‘作死的孽障,你打谁去!你先打死我来!’薛蟠的眼

急得铜铃一般,嚷道:‘何苦来!又不叫我去!又好好的赖我!将来宝玉活一日,我耽一

日的口舌,不如大家死了清静!’薛蟠见宝钗的话句句有理,难以驳正,此母亲的话,反

难回答;因此便要设法拿话堵他去,就无人敢拦自己的话了。也因正在气头上,未曾想话

之轻重,便道:‘好妹妹,你不用和我闹,我早知你的心了。从前妈妈和我说,你这金要

拣有玉的缠可配,你留了心见宝玉有那劳什子,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薛蟠见妹妹

哭了,便知自己冒撞,便赌气去到自己房里安歇不提”。后来薛蟠又和向妈妈和宝钗赔不

是道:“‘妈妈也不必生气,妹妹也不必烦恼,从今以后我在不同他们一处吃酒闲逛如何

?’宝钗笑道:‘这才明白过来了。’薛妈妈道:‘你要有个横劲,那龙也下蛋了?’薛

蟠道:‘我若再和他们一处逛,妹妹听见了,只管碎我,在叫我"畜生",如何?何苦来,

为我一个叫娘儿两个天天操心!妈妈为我生气,还有可恕;若只管叫妹妹为我操心,我更

不是人!如今父亲没了,我不能多孝顺妈妈,多疼妹妹,反叫娘因子生气,妹妹烦恼,连

个畜生不如了!’口里说着,眼睛里禁不住也滚下泪来。”(注三)只这一段字,薛蟠的

整个心灵,都在这里。他心底本是纯良,然因任性,成了“呆霸王”。薛蟠的一切行为,

主由“任性”而来。

二、宝钗的结局

01红楼梦八十回后的宝钗

宝玉奉旨无奈,娶了他并无感情的薛宝钗,略如前文论。然则在曹雪芹的原书中,他

又是如何落笔以写宝钗的文字呢?可概括成一句话:玉、钗婚后,却仍然保持着原来的旧

关系。有人说:“黛玉死后,宝钗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宝玉感情上的一段空缺。”又说:

“根据二十回的一条脂批而论定,二人婚后感情美满,谈心话旧。在黛玉死后,宝玉、宝

钗之结合,成为十分自然的事。”这种合二为一论,目前还是有很多人期期不敢苟同。谈

心话旧,可以说是对的,但并不会是“情话缠绵”。他们成其夫妇了,又未成其夫妇。履

行了家长给安排下的喜事礼仪—仅仅如此。他们实际上还是姨姊弟。看宝钗悲叹不详的失

谜: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衿里总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焦首朝朝还

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芢苒须当惜,风雨阴情任变迁。( 注四)在曹雪芹笔下,常

常是一笔两用甚至数用,诗词雅谜,诸人的名字多出唐诗,对宝钗一名出处,特举李商隐

的“宝钗无日不生尘”。到八十四回中,其实也暗示得明白:宝玉对宝钗一向只有敬重,

而绝无轻薄狎昵之心。敬重而不亵昵,是两人关系的基本特点。但是这却又不尽然等于“

感情美满”。八十回前,有一段写及宝玉以杨妃比宝钗,宝钗大怒,反唇相稽,词色锐厉

,锐不可当,给了宝玉一个大“下不了台”。试看此种情形,和宝、黛之间的那种实因情

重而引起的口角呕气,全然不是同一性质。故美满二字,未可轻下。

小逸是一个比较普遍的名字,因此并不能确定具体指代的人物是谁。如果是特定的人物,需要提供更多的信息才能进行确认。

在中国文学中,小逸是《庄子》中的人物,是庄子的弟子之一。在《庄子》中,小逸被描述为一个精通音律的人,他的鼓琴技艺非常出色。他通过学习音乐,能够达到心灵与天地之间互通的境界,因此被庄子称为“天下之至音也”。

除此之外,小逸也是许多小说和**中的角色名字。例如,有一部**叫做《小逸》,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在艰难的生活中坚持追求自己梦想的故事。在另一部**《鬼吹灯之精绝古城》中,小逸是主角之一,与其他探险者一起探寻神秘的古城。

总之,想要确定具体指代的人物,需要提供更多的信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8871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1
下一篇2024-04-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