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高中语文“人物传记”的题型以及答题技巧或模式
考点考查方向: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与句子;2、概括传主生平主要事迹;3、分析传主形象;4、分析创作手法;5、对传记中的疑点和难点进行探究。
解题提示:(一)理解词句:基本含义、特定含义(概括意义、警策意义)、深层含义(象征、比喻、双关、言外之意。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通常是指:1、结构复杂的长句;2、统摄全篇的中心句,即文眼;3、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4、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关键句等。
方法:语境分析—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找出题干中的相关语句在选文中的位置,向上下文搜索,并注意文中过渡句、关联词、指代词的提示,将答案就从原文中“抠”出来。(二)概括传主生平主要事迹。
掌握归纳人物经历(事件)的基本方法1、时间变化2、地点变化3、职位(工作)变化4、注意关键句子提示(过渡句)5、注意题目的附加条件(对归纳内容的限制)(三)分析传主形象(性格特征)方法归纳:1、从事件(人物的言行)中概括传主的性格。2、从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入手。
3、注意作者对传主的议论性描述。4、注意文章引用的他人对传主的评价。
(四)分析创作手法:1、选材的处理:详略得当传记的选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对中心有用的,与主题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则需浓墨重彩地渲染,要详细写;与主题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则轻描淡写,甚至一笔带过。
2人物描写方法:传记是记载人物生平或事迹的一类记叙文体,它的表现手法比较接近于小说。它往往是通过对传主的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来突出表现传主的人物形象和精神世界,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3、传记中引用的作用:在传记中,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
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4、语言特色:首先明确传记类别,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文本加以辨别分析。如: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幽默调侃或自然亲切,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
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五)探究题。
做这类题,既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健康合理,积极向上),同时又要遵循“容易论证”的原则。探究题最主要的设题点是: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探究题答题格式及层次(总-分-总)1、开头表明自己的观点可用“我对这个问题是这样看的”,或“我认为什么什么”,“我觉得如何如何”等句式来表述);2、分点陈述理由;3、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整体把握,内引外联。(内引外联的解题方法:内引即不离句,不离段,不离篇;外联即由阅读的文本联想到与文本密切相关的背景及社会生活知识,进行知识的拓展迁移。)
4、总结自己的观点。
2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有哪些解析:1文言诗文背诵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写文言诗文语句,不仅要连贯前后语句,默写时还应一字不错。
中考默写一般4句诗、2句文,特别注意背诵篇目中的名句。记住并纠正自己以前默写中的错别字。
2古诗理解鉴赏要重点关注各册教材中以讲读篇目出现的古诗词曲,要注重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特别是教材中的注释;要对《篇目点击》中的赏析指导和练习相当了解,对诗句的理解、诗词主要内容和写作意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把握准确。3对一些名家名篇,还应了解作者的姓名、生活时代和篇名。
4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5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
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6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7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常见考法 从考查形式上看,以单篇阅读为主,也有的安排文段与文段、文段与诗词的比较阅读或链接阅读。选文采取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方法。
从近几年考题看,课内文章入选率较高的有《邹忌讽齐王纳谏》《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名篇。 课标对文言文阅读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取必须是“浅易”的,对“浅易”的理解应当是:文中多数字词属于常见的实词和虚词,即使有少数生僻字词,或选文中出现不常见的典故,也会安排注释以降低难度,让考生在初中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题型分析及解题方略: 文言散文的考查,常见的考点与题型不外乎字词解释、断句、语句翻译、文意归纳、写法分析、人物与作品评价等内容。
下面就复习和解题方法提几点建议: 1准确解释字词含义。注意利用注释,利用平时积累的实词虚词知识,利用拓展联想和关联组词,确认字词在上下文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2正确、顺畅地翻译句子。翻译句子,第一,要内容正确,符合文意;其次,译出来的句子要表达准确,得体流畅。
3概括文意。往往通过填空、回答问题的方式,考查对文章层次、景物特点、内容要点(如湖北武汉卷10题:年羹尧善于用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吉林卷15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记叙的范仲淹读书时的轶事)、人物性格特征与感情态度、作品意义、阅读感受等方面的把握程度。这是除了字词解释和语句翻译之外考查频率最高的点。
解答时务必注意,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善于从细微处着眼,筛选重要信息,归纳概括要点,同时要推敲答案用语的准确性,概括力求要言不烦,不偏不倚,切中要旨。 4比较阅读。
这是近几年较为常见的一种题型。常用的是两段材料比较,材料的相关点一般在于作品的题材、主题、人物、手法、社会意义等方面。
有的以课内散文为主,链接课外相关材料(如江苏常州卷《邹忌讽齐王纳谏》与《成侯邹忌为齐相》,湖北黄石卷《出师表》与《诸葛亮言家事》);有的两篇都是写景的游记(广西柳州卷《三峡》与《与朱元思书》);有的是同一作者写不同景点的文章(如湖北潜江卷袁宏道的《满井游记》与《虎丘记》);有的用相关主题的两段材料(如山东滨州卷《鱼我所欲也》与《晏子谏景公》,福建厦门卷用两段赏荷的材料)。 比较阅读只是一种形式,在两段或几段材料之间有一种互补或互衬的关系,有的从两段文章的共性方面命题,有的是各自单独命题,题目互不相干,材料之间没有比较,后面一篇只是前一篇在内容上或题量上的补充。
考点基本与单篇考查是一致的。 5拓展迁移。
为了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命题常考查对散文主题与人物思想感情的评价,要求考生联系实际谈谈对某些观点的看法。解答这类题目,要善于从古代史料中读取人物优秀的思想品质,从事件中读取宝贵的人文精神,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其社会意义,同时也要注意到时代的局限性,恰当地取舍,合理地扬弃。
6写法分析。包括语言品味、修辞赏析、结构分析、文章风格阐释等等。
答题时尽力借助已学过的课文,联想已做过的训练题,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寻求答案。误区提醒例 文言文阅读(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
3 语文传记答题技巧经常概括人物品质的词语宽容 忠诚 真诚 诚实 谨慎 廉洁 无私 正直 慷慨 清高 勤奋 刻苦 专心 公正 严明 节俭 俭朴 节约 体贴 厚道 仁慈 和善 忍耐 团结 创新 勇敢 开朗 大方 自然 乐观 热情 善良 自尊 自爱 果断 宽容 亲切 镇静 朴素 憨厚 淳朴 诚实 忠诚 诚恳 谦虚 谦卑 虚心 果断 天真 活泼 机智 坚强 顽强 不屈 刚毅 务实 老练 有志气 有远见 有耐心 有主见 百折不挠 威武不屈 坚强不屈 坚贞不屈 宁死不屈 不屈不挠 意志坚定 坚忍不拔 锲而不舍 坚定不移 成熟稳重 善解人意 风趣幽默 积极进取 正义正直 处事洒脱 淡泊名利 循规蹈矩 热心助人 豪放不羁 积极负责 勇敢正义 聪明好学 实事求是 精明强干 足智多谋 大智若愚 嫉恶如仇 愤世嫉俗 心直口快 不拘小节 心灵手巧 心直口快 谨小慎微 表里如一 刚正不阿 光明磊落 一视同仁 大公无私 义无反顾 正气凛然 正直无私 执法如山 刚正不阿 严于律己 两袖清风 忍辱负重 谦虚谨慎 廉洁奉公 豁达大度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舍生忘死 舍生取义 一丝不苟 发愤图强 自强不息 安贫乐道 大公无私 大义凛然 见义勇为 超然物外 特立独行 废寝忘食 分秒必争 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 奋不顾身 身先士卒 与世无争 不屈不挠 百折不挠 明辨是非 爱憎分明 安分守己 随遇而安 温柔敦厚 和蔼可亲 平易近人 忍辱负重 委曲求全 知书达礼 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 和衷共济 齐心协力 群策群力 同心协力患难与共 同甘共苦 同舟共济 休戚相关 休戚与共 多才多艺 智勇双全 神机妙算 神通广大 文韬武略 运筹帷幄 足智多谋 见机行事 明察秋毫 随机应变 博学多才 见多识广 高瞻远瞩 深思远虑 先见之明 独具匠心 独树一帜 持之以恒 雷厉风行 心胸宽广 平易近人 和蔼可亲 沉着冷静 与人为善 助人为乐 考虑周到富贵不能*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不为五斗米折腰 众人拾柴火焰高 同呼吸,共命运 舍己为人。
4 中考语文答题技巧哪个表达效果更好,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嗅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说明文的类型:“”一词原指、说明文的结构及创新题型、。
③列数字、描写,如“因为、那”所指内容、层意: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显得客观,最后得出……的结论,使文章有文采、演变: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
9了解人称的作用,紧扣论点、衣着,揣摩记叙类型: A。
三,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写人、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怎样:一是人物描写、事件。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②句式之美------如骈句。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考题类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增强表达效果、感情和动作:“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①补充事实论据时、感情等)肯定了/、独立成段、印象深刻:答。如果所给例句运用了某种修辞:一是修辞手法、生动、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开门见山、短篇小说。
ü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对事物的特征/:引用……的名言或引用格言。答案可以这样组成、说明:句式不同。其中情节包括(序幕)开端、地位、深化中心、喻指义 :联系词语本义,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答:在文章开头、象征: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
26问某词能否去掉。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劝诫……(某种思想道理),概括叙述:使读者一目了然。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说明了)……的故事(事迹,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内容作用+结构作用+取得效果(修辞,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即提出,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三,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 人物(主要要素);②本文由……(某件事)写起。
7为文章拟标题、议论。其中描写可细分为动静结合,都可反之等、诙谐幽默、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二要结合语境。 强调三个部分、天气: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 A、结局 (尾声)
23运用正副标题相结合的方式的作用,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象征。
②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太绝对了:交代了人物的身份: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也可以用引用的手法,复习时对常见的、吸引读者。 二是表达方式,剪裁得体、立意等角度考虑、批判了)……;或直白或含蓄或流畅。 第二人称、分析。运用比喻。④语意连贯、先抑后扬,还要注意次要的;歌颂了或批判了/,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其次确定本段在文中地位: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ü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理解作品意义,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以“状物”为主记叙文。
规范表达
1,形象生动地论证了……的观点,引人深思。
11语言特色,前到后:衬托、侧面描写 作用是,读起来脉络清楚,或总分总)。语言表述为,因为它xx、总领全文,丰富形象。
2。
⑦画图表:先通过……引出论点或分论点:可从文章选材。“漂亮”一词就要从它的引伸意义去答题。
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强烈抒情。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书面语的严谨典雅,突出主题、讽刺了、结果
3文章内容、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看题目。 C,点明了本文说明对象、修辞手法:
16 句子或语段的作用、地点,感叹句便于抒情;或豪放或婉约。 ③对比论证,如引用古诗文、日记、首尾呼应、正面描写(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7。。多用文章中的词语
老师应该是有讲的!学会向老师请教,大胆些,这是锻练!
议论文答题嘛,我做的不多,我们那中考一般不考议论文,说明文考的都是:1,用了什么说明方法2,比如:我们这里大约有很多人用筷子。他是会问,这里的大约能去掉吗?你就答,不能,因为这种说法是一种代表概数,这种说法 代表了说明文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祝你中考取得好成绩!
请采纳,谢谢
5 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精)原发布者:古诗文意象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课外的解题方法如下: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四步骤:中考文言文阅读必然会考到课外语言材料。面对从未读过的语段或文章,又无工具书可查,怎么办?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很多同学感到束手无策。我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解题四个步骤,仅供同学们参考。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
恰恰是在元廷发表建荆湖、淮西二行省伐宋的前一个月,南宋权相贾似道的母亲胡氏去世。贾似道居丧的三个月,本应当是宋政府加紧备战部署的关键时日,但这位皇帝的“师臣”要尽孝道,按常例不署理军国重事,朝廷竟在束手观望中任时光白白流逝。七月宋帝度宗死去。在大都,伯颜正为离朝南征陛辞;在南宋的“行在”杭州,将相们却弃国是于不顾,忙于举朝缟素,表白各人的忠君之忱。
对国难置若罔闻、“从容如常时”的惊人麻木,似乎是南宋一朝权相专制、党派间互相攻伐和虚伪的道德化政治共同培育的产品。小朝廷苟安于一隅,“直把杭州作汴州(指北宋首都开封)”。国用不敷,甚至向民间“预借”赋税达十多年。民间骂他们把西湖当成了糟蹋民脂民膏的“销金锅儿”;还有人作诗,讽喻气量狭小、没有远见和长久之计的政府是“小小人家短短桥”。
这个“小小人家”在最后十多年中,差不多完全被操纵在贾似道的手里。1259年忽必烈从鄂州前线退师,主持荆湖防务的贾似道以“诸路大捷”、“江汉肃清”上奏,名声大震,入朝为左丞相。他很快步入权势的巅峰,在集百官议事时,居然能厉声斥责他们:“诸君若不是似道提拔,怎么会有今天这样的地位?”以至时人有“辇毂谁知有赵皇,宫廷也只说平章”的诗句。杭州有1,6万名太学生,以道学相标榜,经常用匿名诽谤、散发“揭贴”(即传单)等手段制造政治风潮。他们虽然难逃“空谈误国”之咎,却对权臣多少有一点制约的作用。但贾似道在当政期间,竟然能有本领笼牢一时名士,以虚崇道学而使太学生沉默不言。高压和利诱严重地腐蚀了政府回应各种刺激的必要弹性。南宋虽未亡国,国内却早已弥漫亡国气象。“楼台突兀妓成围,正是襄樊失援时”。整个朝廷就这样在文恬武嬉中坐待灭亡。甚至当襄阳失陷,元军旦暮伐木造船,整兵练众,预备渡江时,宋朝的沿边守帅中仍有人认定“渔舟如叶,江涛浩渺”,北兵必定攻不破“长江天堑”。朝政掌握在这样一班君臣手中,虽然兵力并不弱小,虽有军民一城一池的英勇抵抗,终于不可能挽回亡国的可悲命运。
古代风景画鉴赏伯颜舟师由襄阳浮汉而下,进趋郢州。时宋军聚重兵10万于郢州,分屯于汉水东、西岸的郢城和新郢,以炮弩夹江而列;两城之间连以铁索,又在江面水中密植桩木,用以阻挡船舰南行。伯颜在郢城北20里扎营,决定“耀兵不攻”,暗遣人马袭克郢城下流的黄家湾堡,乃挽舟上陆,至黄家湾堡,由堡西河汊驾舟入藤湖达汉,如是绕过郢州而南。在汉水沿岸的沙洋(在今湖北荆门东南)、新城(在今湖北潜江西北)、复州(在今湖北沔阳)等要塞,元军都曾遇到顽强的抵抗,或以强攻克城,或先经苦战,再以谕降得之。
元军原欲夺取汉口,由此渡江。因宋水师严阵以待,乃开坝引船,由沦河出沙芜口(在今湖北黄陂南境),而达于长江北岸。至元十一年(1274)十二月,伯颜在进攻沙芜口以东十余里的长江南岸要塞阳逻堡的同时,命阿术分水军溯江,“为捣虚之计”,袭攻沙芜口对岸的青山矶(在今武汉东北二十余里)。元军乘雪夜实施强攻,攀岸步斗,经反复搏杀,遂得南岸。明日,伯颜得阿术报,指挥诸将急攻阳逻堡,下之。宋军伤亡惨重,“流尸蔽江而下”。元军历数昼夜方才陆续过江。
渡江后议兵所向,阿术建议先取鄂州、汉阳,“虽迟旬日,可为万全计”。元军遂回师西向。鄂州与汉阳隔江对峙,所恃为汉阳水师。元军先焚汉阳军船舰3000艘。“火照城中,两城大恐”,未久皆不战而出降。伯颜遂以渡江大捷驰驿入奏。
岁末,伯颜分兵4万,命阿里海牙规取荆湖,以绝东进之师的后顾之忧。至元十二年三月,阿里海牙在洞庭湖口与宋将高世杰聚集的水师交锋,败溃宋舰船数千艘,乘胜攻占荆湖南部的要地岳州(今湖南岳阳)。元军从这里西北行,移攻江陵。四月,围攻江陵门户沙市,破其栅,纵火焚之。沙市款降。江陵守将斗志瓦解,接受招降。阿里海牙即占有荆湖南、北的制胜之地,“分道遣使招谕未下州郡”。长江中游全体动摇,谕降诏书所至,“无不降者”。除死守的潭州而外,元军在洞庭湖南北几乎没有遭遇过大的抵抗。
自从命伯颜出师灭宋以后,忽必烈一直以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前方的战报。他对元军能否一举平宋,并没有充分的把握。他派到南宋境内的间谍,曾潜往信州(治今江西上饶)龙虎山,替他问天命于张天师,得到肯定的答复,而且还带回来张天师的符箓以为凭信。尽管如此,真刀真枪地打起来结果会怎么样,究竟不是一纸符篆就足以担保得了的。伯颜南征后“使久不至”,忽必烈为之“方念之深”,只好靠卜卦排遣忧虑。算命的人“待诏公车,百十为辇”(在宫廷等待召见的卜者,要用数十成百辆车来接送)。大军渡江、克鄂州的捷报传来,他依然不敢完全释怀,深夜把姚枢召往内廷,对他说:“过去我才渡江,家里就发生内乱(指1259年末从鄂州城下撤兵,与阿里不哥争位事),上天不肯终结对宋的护佑而让我北归。现在伯颜虽然已经渡江,天到底是否会终止宋朝命运,还不知道!赵官家有天下三百年。天命没有赐降到我家,而先在他们那里。所以千万不要轻视宋朝!”直到阿里海牙攻下江陵,切断四川与长江中下游的联系,完全排除了伯颜“上流一动,则鄂非我有”的隐患,忽必烈这才可以放心舒气,声称“东南之势定矣”,于是兴致勃勃地在京师排宴三日志庆。
至元十一年末,元军从鄂州出发,顺流而东。前锋是吕文焕,伯颜自领水陆大军随后征进。长江中游一线的宋将,许多人是吕氏旧部门人,所以临江诸城往往“望风降附”,传檄而定。十二年(1275)二月,元师已到达池州(今安徽贵池)。
自从鄂州失陷的消息传到杭州,宋廷合朝震动。贾似道这时葬母已近两月。代4岁的小皇帝赵显主持朝政的谢太后诏命贾似道都督诸路兵马抗拒元军。1275年刚过旧历元宵节,贾似道便领兵13万、舰船2500艘西行,溯长江师次芜湖(在今安徽)。他虽然嘴上说“决于一行以求必胜”,实际上却已有退却的安排。行前,他与亲信约,如出师失利,要他们将赵氏宗室迁至庆元(今浙江宁波),与他在海上合会。他幻想袭用南宋初年的“蹈海之危”,避过蒙古讨宋大军的兵锋,坐待其退军,再图兴复。
出师芜湖后,贾似道仍在幻想避免同元军作战。先与新近降元的吕师夔(吕文焕侄辈)拉关系,想通过二吕求和;继而以遣返被俘的元朝军官为由,直接试探伯颜对议和的态度。两招都未能生效,乃于二月初正式以称臣纳贡为条件遣使求和。伯颜坚持要贾似道到元军帐下“面议”,才肯举行和谈,实际上是拒绝与宋和议。贾似道的一厢情愿全部落空,于是“阴备快船”,随时准备从前线逃走。
二月中旬,元军从池州移师,进至宋前锋孙虎臣所驻之丁家洲(在池州下流,今安徽铜陵东北)。元军以步骑举炮弩夹岸推进,用巨炮轰击宋水师;又以数千艘战船“蔽江而下”,突击宋水营。宋先头部队将领姜才奋起迎战,甫交锋,孙虎臣却跳上随军小妾所乘舟。宋军见主将换船,都大叫“步帅遁矣”!前锋军水营乱作一团,又遭元军反复冲杀,尸流江面,江水变红。
元军乘胜追击,逼近夏贵部勒的水阵。夏贵也不战而走,以扁舟驶掠位于他下流的后军指挥舰,对贾似道喊叫:“彼众我寡,势不支矣!”贾似道“错愕失措”,鸣钲令诸军逃散;他自己撤至扬州,预备漂海。13万宋军顿时不战自溃。实际上,元兵直到次日,才进抵贾似道主力驻扎的鲁港(在丁家洲下流,今安徽芜湖南)。二月末,它不战而取建康(今江苏南京)。三月初进据镇江。周围数十城望风披靡。元军遵旨在这里休整。五月,伯颜奉召赴阙议事,东南地区的攻宋战争稍有间歇。
入秋,宋将赵晋、张世杰陈舟师于镇江水面,邀元军会战。宋水师“舳舻连接,旌旗蔽江”,每十船为一舫,连以铁锁,用示死而后生的决心。这时候伯颜北觐未归,元军由阿术指挥,分兵逆战。元军以火延烧宋师篷樯,宋军大溃,张世杰一直被元军追至大海。经鲁港师溃和镇江水战后,宋朝几乎已没有可供调遣的机动作战部队。除江北的扬、泰等州,以及江南常州等地婴城固拒长达数月外,宋人已基本上没有力量再与元军进行大规模正面交锋的阵地战了。元军在东南方向上的推进遂成破竹之势。
至元十二年八月,伯颜还至军前。十一月,命阿术驻瓜洲以绝扬州之援,余部则分三道发动对宋总攻。右路以步骑自建康趋广德军四安镇(在今浙江长兴西南),由独松关(在今浙江旧余杭西北九十里)包抄临安。左路以董文炳和南宋降将范文虎率水军从镇江循江蹈海,绕行入杭州湾。伯颜自率中路主力万人,水陆并进,沿运河,历常州、无锡、平江(治今江苏苏州)、嘉兴,而趋临安。常州举城相抵抗,元军强克后实行屠城。“城内外积骸万数,至不可计。井池沟堑,无不充满。仅余妇女婴儿四百而已”。
自鲁港败溃,宋廷“举朝相顾失色”,“台谏哭声震天”。但除了痛哭之外,他们拿不出什么像样的救国之策。贾似道的办法是请三宫移驾庆元,出海漂流。谢太后不许。同党陈宜中眼见舆情翻转过来,连忙反戈一击,上书要诛杀贾似道以谢天下。谢太后把贾似道贬职远谪。路上,贾似道被解送人员擅杀。他罢相以后,陈宜中主持朝政,力斥文天祥、张世杰以勤王之师与元军决战的建议,一心一意向蒙古求和。宋廷在灭亡的最后岁月里,以向敌军乞讨和平的行为,使自己永远蒙受洗不清的历史耻辱:
1275年夏,太皇太后谢氏发诏书,向“叛将”吕文焕、范文虎“招谕”,要求他们从中斡旋,促使元廷罢兵许和。
1276年初,又遣柳岳往伯颜军营求和,这时元军已至无锡。柳岳垂泪哀求说:“现在太皇太后年事已高,嗣位的君主幼小,而且还在为先帝服丧期间。兵不伐丧是自古以来的礼制。恳望大丞相可怜、宽恕我们,退兵北归,免得引起敝朝三宫不安、陵寝动摇。我们怎么敢不年年进奉,岁岁修好!今日之事,确实是奸臣贾似道失信于贵方,因而贻害了我们的国家呵!”虽然忽必烈当时或许还有许和之意,伯颜却已抱定宗旨要灭宋,所以他斩钉截铁地回答:“当初我朝圣天子即位之初,曾遣使奉国书来与你们交好。你们国家无赖,拘留我朝使臣十六年(指郝经被宋拘禁之事)。所以要来兴师问罪。去年又把我朝派来的廉希贤等使节无故杀害。这到底是谁的过失啊!如果你们的太皇太后要我停止进军,为什么不学习吴越践王献出国土,或者像南唐李后主那样投降?你们宋朝过去从后周柴氏的小儿手里夺得天下,今天也失于小儿之手。天意如此,你何必再多说?”
20天后,宋使再见伯颜,声称除纳岁币外,愿尊元帝为伯,世修子侄之礼。如不许,称侄孙也可以。再不许,只求封一小国保存赵家的宗庙。这次求和,终因伯颜大军兵临杭州城下而流产。
在这之前还发生了一桩诈骗案。当时传说有一个当涂人的妻子叫赵孟桂,被伯颜纳为小妾。谢太皇太后异想天开,派人备厚礼去寻访她,想通过她打动伯颜。使臣回来说,赵氏担保将达成和约。宋廷为此颇感兴奋,后来却什么也没有发生。几年后,人们才发现赵氏从来没有收到过宫廷的赏赐,她也没有做过伯颜的妾室。大概是有人借宋室求和心切骗攫财产吧。
移驾也不是,求和也不成,朝臣们开始弃职出逃。其实这种现象还远非始于宋朝临终的最后时刻。谢太后为此出过一份朝堂榜,措辞差不多到了破口大骂的地步。她说:“像这样避难偷生,你们还要做什么人?死了又怎么去见地下的列祖列宗?”德祐二年(1276)正月,元军逼近杭州城。高级官员不辞而别更达到“接踵宵遁”的程度。正月五日临朝,文官只有六人。到十三日,“朝中为之一空”,连当初“哭声震天”的热闹情景也看不到了。
这一年的正月十七日晚,赵氏的孤儿寡母们大概通宵未睡。他们决定向元军献传国玉玺求降,宋朝的求降表也在那天夜里准备就绪。时距贾似道出师抵拒灭宋元军刚刚一年多一天。同时代的一个诗人描写那天晚上宫内的景象说:“乱点连声杀六更,荧荧庭燎待天明。侍臣已写归降表,臣妾签名谢道清。”
十八日,宋奉传国玺和降表至临安城外元军大营。寻以降表“不称臣、仍书宋号”被退还。
二十五日,修改过的降表送达伯颜。
二十六日,元军进入杭州城。
1 关于岳阳楼的诗句古诗李白
2 关于岳阳楼的诗句古诗整首
关于岳阳楼的诗句古诗李白 1李白写过哪些关于岳阳楼的诗句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整首诗,诗人将自己隐在楼、川、雁、山等景观后,让楼去观览,川去迂回,让雁牵愁心飞去,山衔好月走来。天地万象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人的生命和感情的载体了。
首联描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登上岳阳楼,无边景色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这是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站得高,望得远,“岳阳尽”“川迥”“洞庭开”,这一“尽”一“迥”一“开”的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这是一种旁敲侧击的衬托手法,不正面写楼高而楼高已自见。
颔联中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予了生命,你看,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山衔好月来”一句,想像新颖,有独创性,着一“衔”字而境界全出,写得诡谲纵逸,诙谐风趣。
颈联写诗人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这里又用衬托手法写楼高,夸张地形容其高耸入云的状态,这似乎是醉眼朦胧中的幻景。
尾联收笔写得气韵生动,蕴藏着浓厚的生活情趣。楼高风急,高处不胜寒。醉后凉风四起,着笔仍在写楼高。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仪表何等潇洒自如,情调何等舒展流畅,态度又何其超脱豁达,豪情逸志,溢于言表。
整首诗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可谓自然浑成,巧夺天功
2孟浩然、杜甫、李白的关于描写岳阳楼的诗句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作者: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 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 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 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 吹人舞袖回。
3李白杜甫孟浩然关于岳阳楼记的诗句
1,登岳阳楼
唐代: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
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代: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
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3,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唐代: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译文:
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光,江水辽远通向开阔的洞庭。
看见大雁南飞引起我忧愁之心,远处的山峰又衔来一轮好月。
在高入云间的楼上下榻设席,在天上传杯饮酒。
醉酒之后兴起了凉风,吹得衣袖随风舞动我们随之而回。
4李白写的有关岳阳楼的诗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 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 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 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 吹人舞袖回。 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秋季作这首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岳阳楼座落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北高丘上,“西面洞庭,左顾君山”,与黄鹤楼、滕王阁同为南方三大名楼,于开元四年(716)扩建,楼高三层,建筑精美。历代迁客骚人,登临游览,莫不抒怀写志。李白登楼赋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诗人首先描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岳阳,这里是指天岳山之南一带。天岳山又名巴陵山,在岳阳县西南。登上岳阳楼,远望天岳山南面一带,无边景色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这是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站得高,望得远,“岳阳尽”、“川迥”、“洞庭开”,这一“尽”、一“迥”、一“开”的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这是一种旁敲侧击的衬托手法,不正面写楼高而楼高已自见。 李白这时候正遇赦,心情轻快,眼前景物也显得有情有意,和诗人分享着欢乐和喜悦: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象被赋予生命,你看,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雁引愁心去”,《文苑英华》作“雁别秋江去”。后者只是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飞去,缺乏感情色彩,远不如前者用拟人化手法写雁儿懂得人情,带走愁心,并与下句君山有意“衔好月来”互相对仗、映衬,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山衔好月来”一句,想象新颖,有独创性,着一“衔”字而境界全出,写得诡谲纵逸,诙谐风趣。 诗人兴致勃勃,幻想联翩,恍如置身仙境:“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这里又用衬托手法写楼高,夸张地形容其高耸入云的状态。这似乎是醉眼蒙眬中的幻景。诚然,诗人是有些醉意了: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楼高风急,高处不胜寒。醉后凉风四起,着笔仍在写楼高。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仪表何等潇洒自如,情调何等舒展流畅,态度又何其超脱豁达,豪情逸志,溢于言表。收笔写得气韵生动,蕴藏着浓厚的生活情趣。 整首诗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可谓自然浑成,巧夺天功。
麻烦采纳,谢谢!
5有关岳阳楼的古诗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李白:帝子潇湘去不还,空余秋草洞庭间。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杜甫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湘灵瑟,吕仙杯,坐揽云涛人宛在; 子美诗,希文笔,题笔雪壁我重来。
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杜少陵始可言诗。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
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
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吕纯阳,太糊涂,飞过来,飞过去,一个神仙谁在眼? 范仲淹,煞多事,什么先,什么后,万家忧乐总关心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 政通人和, 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 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 吞长江, 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 晖夕阴, 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 南极潇湘, 迁客骚人, 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 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 连月不开; 阴风怒号, 浊浪排空; 日星隐耀, 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 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 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 则有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 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 波澜不惊, 上下天光, 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 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渔歌互答, 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 宠辱皆忘, 把酒临风, 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 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 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欤! 噫! 微斯人, 吾谁与归!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岳阳楼晚望》 唐 崔珏 乾坤千里水云间,钓艇如萍去复还。 楼上北风斜卷席,湖中西日倒衔山。
怀沙有恨骚人往,鼓瑟无声帝子闲。 何事黄昏尚凝睇,数行烟树接荆蛮。
《道经巴陵登岳阳楼用孟襄阳韵》杨维桢,元末 送客洞庭西,龙堆两青青。 陈殿出空明,吴城连苍莽。
春随湖色深,风将潮声长。 杨柳读书堂,芙蓉采菱桨。
怀人故未休,望望欲成往。 《登岳阳楼》 李东阳,明 突兀高楼正倚城,洞庭春水坐来生。
三江到海风涛壮,万水浮空岛屿轻。 吴楚乾坤天下句,江湖廊庙古人情。
中流或有蛟龙窟,卧听君山笛里声。 《巴陵》 唐寅 巴陵城西湖上楼,楼前波影涵清秋。
数点征帆天际落,不知谁是五湖舟。 《岳阳楼》钱大昕 清 杰阁出城墉,惊涛日夜舂。
地吞八百里,云浸两三峰。 已极登临目,真开浩荡胸。
不因承简命,那便壮游逢。 《过洞庭湖》许棠 唐 惊波常不定,半日鬓堪斑。
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 鸟高恒畏坠,帆远却如闲。
渔父闲相引,时歌浩渺间。 《临江仙》滕子京 湖水连天天连水,秋来分外澄清。
君山自是小蓬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微闻兰芷动芳声。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卖花声题岳阳楼》张舜民 宋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
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阑,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关于岳阳楼的诗句古诗整首 1有关岳阳楼的诗句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李白)
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熔金。(刘禹锡)
岳阳楼上日衔窗,影到深潭赤玉幢。(元稹)
欲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李商隐)
南登岳阳楼,北眺长安道。不见升平里,千山树如草。(曹邺 )
远色岳阳楼,湘帆数片愁 (张乔 )
洞庭九州间,厥大谁与让。南汇群崖水,北注何奔放(韩愈)
襟带三千里,尽在岳阳楼。(吕温)
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陈与义)
七岁侍行湖外去,岳阳楼上敢题诗。 (郑谷 )
送客洞庭西,龙堆两青青。(杨维桢)
突兀高楼正倚城,洞庭春水坐来生。(李东阳,明 )
2关于岳阳楼的诗句
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
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
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
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
“虚”,指高空。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
“太清”指天空。“浑太清”即水天相接。
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
“撼”,摇动。“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即今湖南岳阳市。
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的版本作“气吞云梦泽”),读到这里很自然地会联想起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整个城市都飘浮在水面上,微风吹起层层波澜,遥远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动。它们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面对浩瀚的洞庭湖,自己意欲横渡,可是没有船只;生活在圣明的时世,应当贡献出自已的力量,但没有人推荐,也只好在家闲居,这实在有愧于这样的好时代。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
“济”,渡的意思。“楫”,船上的桨,这里也是借指船。
“端居”,闲居;“圣明”,圣明之时,这里指太平时代。最后两句,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
古代俗语说,“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诗人借了这句谚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作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
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这是一首干谒诗。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分,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装得满满的,和岸上几乎平接。
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块。开头两句,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三、四句实写湖。“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
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
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
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大,而且还充满活力。 下面四句,转入抒情。
“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
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于是下面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
“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
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作为干谒诗,最重要的是要写得得体,称颂对方要有分寸,不失身分。
措辞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这首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3有关岳阳楼的诗句及赏析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赏析
大历三年(768),杜甫离开夔州,出峡到江陵(今湖北潜江县西),境遇不惬人意,晚秋移居江陵南九十里的公安(今湖北公安),本拟到柴桑(今江西九江),未果,在这年暮冬入岳阳(今湖南岳阳)并登岳阳楼。
这首诗写诗人登楼时的所见和所感。首联以登楼能偿宿愿为喜;颔联赞颂洞庭湖的波涛浩荡,气势磅礴;颈联慨叹亲朋音信杳然,自己老病无医;尾联写诗人北望秦陇以兵乱未息为忧。诗人在诗中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忧患联系起来,把对寂寞的身世感慨和壮阔的自然景色相映衬,意境宏大,情调悲壮,是历代最为传诵的登岳阳楼的名篇。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4关于岳阳楼的古诗,3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徒倚湖山欲晓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宋)陈与义《登岳阳楼》
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
草木相连南服内,江湖异态栏杆前。
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
欲题文字吊古昔,风壮浪涌心茫然。
(宋)陈与义《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唐)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唐)杜甫《登岳阳楼》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衢塘滟预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宋)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55首洞庭湖的古诗,5首岳阳楼的古诗
1 行路难(例句:洞庭水上一株桐)
朝代:南北朝 作者:吴均
2 新亭渚别范零陵云(例句:洞庭张乐地)
朝代:南北朝 作者:谢眺
3 渡青草湖(例句:洞庭春溜满)
朝代:南北朝 作者:阴铿
4 拣贡橘书情(例句:洞庭贡橘拣宜精)
朝代:唐 作者:白居易
5 游小洞庭(例句:湖山上头别有湖)
朝代:唐 作者:白居易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岳阳楼晚望》 唐 崔珏
乾坤千里水云间,钓艇如萍去复还。
楼上北风斜卷席,湖中西日倒衔山。
怀沙有恨骚人往,鼓瑟无声帝子闲。
何事黄昏尚凝睇,数行烟树接荆蛮。
《道经巴陵登岳阳楼用孟襄阳韵》杨维桢,元末
送客洞庭西,龙堆两青青。
陈殿出空明,吴城连苍莽。
春随湖色深,风将潮声长。
杨柳读书堂,芙蓉采菱桨。
怀人故未休,望望欲成往。
《登岳阳楼》 李东阳,明
突兀高楼正倚城,洞庭春水坐来生。
三江到海风涛壮,万水浮空岛屿轻。
吴楚乾坤天下句,江湖廊庙古人情。
中流或有蛟龙窟,卧听君山笛里声。
孙权,字仲谋。他的兄长孙兄策平定江东诸郡时,他才十五岁,就被任命为阳羡县令(不满一万的县令称长)。吴郡太守推荐他为孝廉,扬州刺史推举他为茂才(秀才)。建安五年,孙策去世,把政事交给孙权,孙权哭泣还没有停息,孙策的长史张昭对孙权说:“孝廉,现在难道是痛哭的时候么古时周公立法而他的儿子伯禽却没有遵守,这不是伯禽要违背父亲,而是当时不能实行。况且如今犯法作乱的好人相互争逐,凶如豺狼的强人布满道路,(您)竟然还要哀悼兄长,顾全礼法制度,这好比是开门迎接强盗,不可以认为是仁义。”于是就让孙权换去丧服扶着他上马,让他出去巡视军队。这个时候,孙氏只占有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并且深入险要的地方还没有完全服从,天下英雄豪杰分布在各个州郡,投奔和借住在江东的中原人士,以江东政权的安危来考虑留下还是离去,还没有结成稳固的君臣关系。张昭、周瑜等人认为可以辅佐孙权共成大业,所以全心服从侍奉于他。曹操上奏汉献帝封孙权为讨虏将军,任会稽太守,驻屯在吴郡,派郡丞到吴郡管理文书等事。孙权用对待师长的礼节对待张昭,周瑜、程普、吕范等都做了将帅。招揽才学优秀的人才,聘请著名的士人,鲁肃、诸葛瑾等开始成为孙权属下的官员。孙权又分别部署诸将的军队,平定山越,讨伐不服从命令的人。
建安七年,孙权的母亲吴氏去世。
建安八年,孙权往西讨伐黄祖,击败黄祖的水军,只有城池尚未攻克,而此时山越贼寇又开始叛乱。孙权撤军路过豫章,派吕范平定鄱阳,程普讨伐乐安,太史慈统领海昏,韩当、周泰、吕蒙等都被任命为那些难以治理的各县县令或县长。
建安九年,孙权的弟弟丹杨太守孙翊被手下人杀死,孙权任命堂兄孙瑜接任孙翊的丹杨太守职务。
建安十年,孙权派贺齐讨伐上饶,分置建平县。
建安十二年,孙权西征黄祖,掳掠他的百姓而返。
建安十三年春,孙权再次征伐黄祖,黄祖先派水军抗击,都尉吕蒙打败黄祖的先锋部队,凌统、董袭等以全部精兵攻城,于是屠城。黄祖脱身逃走,骑士冯则追击砍下了他的头,俘虏黄祖的部属男女数万人。当年,孙权派贺齐讨伐黟县和歙县,分析歙县为始新、新定、犁阳、休阳县,以六县之地设置新都郡。荆州牧刘表死,鲁肃请求奉命去吊丧并安慰刘表的两个儿子,借机观察荆州的变化。鲁肃未及荆州,而曹操已兵压荆州之境,刘表的小儿子刘琮率众投降曹操。刘备南渡长江,鲁肃与他相见,向他转述了孙权的计划,并向他陈说成败的情势。刘备进驻夏口,派诸葛亮去拜谒孙权,孙权派遣周瑜、程普等率军前往。当时,曹操新得刘表的军马,声势浩大,孙权的谋士们都闻讯深感畏惧,不少人劝孙权迎降曹操。只有周瑜、鲁肃坚持抗击曹操的主张,意见与孙权相合。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各自领兵一万人,与刘备一起进军,在赤壁与曹军相遇,大败曹操军队。曹操烧毁了未及撤退的船只,领兵撤退,士卒因饥饿瘟疫,死亡大半。刘备、周瑜等又追击到南郡,曹操只好撤回北方,留曹仁、徐晃在江陵,派乐进镇守襄阳。当时甘宁在夷陵,被曹仁的部队所包围,孙权采纳吕蒙的计策,留下凌统抗拒曹仁,用其中一半兵力驰救甘宁,吴军胜利返归。孙权亲自率军围困合肥,派张昭率军攻打九江郡的当涂县。张昭出兵不利,孙权攻合肥一个多月,未能破城。曹操自荆州北还,派张喜率领骑兵奔赴合肥救援,还未到达,孙权已退兵。
建安十四年,周瑜和曹仁相互对垒相持一年多,杀死的兵卒很多。曹仁弃城逃走。孙权以周瑜为南郡太守。刘备上表奏封孙权代理车骑将军,兼任徐州牧。刘备兼任荆州牧,驻守公安。
建安十五年,孙权分析豫章郡另置鄱阳郡,分析长沙郡另置汉昌郡,任命鲁肃为郡太守,驻守陆口。
建安十六年,孙权把治所迁到秣陵。第二年,修筑石头城,把秫陵改名为建业。听说闻曹操将要来侵,建造了濡须坞。建安十八年正月,曹操攻打濡须,孙权与曹操对峙了一个多月。曹操远远看到孙权的军队,感叹它整齐严肃.便撤退了。
起初,曹操担心长江北岸各郡县被孙权占夺,下令百姓内移。百姓反而自相惊扰,自庐江、九江、蕲春、广陵一带计十余万户皆东渡长江,长江西岸一线空虚无人,合肥以南只有皖城尚存。
建安十九年(214)五月,孙权征讨皖城。是年闰月,攻破皖城,俘获庐江太守朱光及参军董和,男女百姓数万人。当年,刘备平定蜀地。孙权考虑到刘备既已得到益州,便派诸葛瑾前往向刘备讨还荆州各郡。刘备不答允,说:“我正在图取凉州,凉州如果平定,就将荆州全部归还吴国。”孙权说:“这是借而不还,而用空话搪塞拖延时间。”于是设置了荆州南部三个郡的太守,结果关羽把这些人全都撵走。孙权大怒,就派遣吕蒙指挥鲜于丹、徐忠、孙规等领兵二万,攻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派鲁肃领一万人马驻守巴丘,用以防御关羽。孙权住在陆口,为各路军队的指挥、调度。吕蒙军队一到,长沙、桂阳二郡全部归服,只有零陵太守郝普不愿归降。正好刘备来到公安,派关羽领兵三万挺进益阳,孙权于是召回吕蒙等人回援鲁肃。吕蒙派人诱降郝普,郝普投降东吴,吕蒙得到三郡的将领、太守后,领兵东还,与孙皎、潘璋归并鲁肃军队共同前进,在益阳抗击关羽。还未交战,适逢曹操进军汉中,刘备害怕丢失益州,便派使向孙权求和。孙权派诸葛瑾回访,两国重新结好为盟,于是平分荆州,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地区归属孙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地区归属刘备。刘备返归,而曹操已经退兵。孙权从陆口返还,于是征讨合肥。未能攻下合肥,便撤军东归。兵士全部上路后,孙权与凌统、甘宁等在逍遥津以北被魏国大将张辽所袭击,凌统等拼死保护住孙权,孙权骑着骏马冲过津桥才逃脱而去。
建安二十一年冬,曹操进驻居巢,于是又前来攻打濡须坞。
建安二十二年春,孙权命都尉徐详拜访曹操请求归降,曹操派使者回复孙权同意修好,立誓重新结为姻亲。
建安二十三年十月,孙权将前往吴郡,亲自骑马在肻亭射虎。他的马被虎咬伤,他掷出双戟刺虎,虎受伤后退却,常从张世上前用戈击虎,捉获了这只虎。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在襄阳围攻曹仁,曹操派遣左将军于禁前往救援。正碰上汉江洪水暴涨,关羽用水军将于禁等步骑兵三万多人全部捕获,押送到江陵,只留襄阳城未攻下。孙权心内畏惧关羽,对外又想讨伐关羽向曹操表功,于是写信给曹操,请求讨伐关羽来效力。曹操正想让关羽与孙权互相争斗,就叫驿站传送孙权的书信给曹仁,让曹仁用箭将信射出城给关羽。关羽看信后犹豫不决,但未撤围。闰十月,孙权征讨关羽,先派吕蒙袭击公安,俘虏公安守将士仁。吕蒙率军至南郡,南郡太宁糜芳献城投降。吕蒙占据江陵,抚恤那里的老弱兵民,释放被囚禁的于禁。陆逊则另率军攻取宜都郡,得到秭归、枝江、夷道,退军驻守夷陵,固守峡口,以防御蜀军的进攻。关羽还军当阳,向西退保麦城。孙权派人前往诱降,关羽假装投降,在城楼上树起旗帜,摆置草人迷惑孙权,自己乘机逃走,兵士们都散离,只有十几名骑兵跟随他。孙权先派朱然、潘璋在关羽的必经之路截击。十二月,潘璋的司马马忠在章乡抓获到关羽及其子关平、都督赵累等,于是孙权平定荆州。这年瘟疫流行,孙权免除荆州百姓的所有租税。曹操上表任命孙权为骠骑将军,假节兼任荆州牧,封爵南昌侯。孙权派遣校尉梁寓向汉朝廷敬奉贡品,又令王购买马匹,又将原先魏国的俘虏朱光等人送归北方。
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曹操去世,太子曹丕接替曹操作了丞相魏王,改年号为延康。秋天,魏将梅敷派张俭前来东吴请求安抚接纳。南阳郡的阴、赞阝、筑阳、山都、中庐五县的百姓五千多户,前来归附孙权。冬天,继位的魏王曹丕称帝,改元为黄初。
黄初二年四月,刘备称帝于蜀。孙权自公安迁都鄂州,改鄂州为武昌,以武昌、下雉、寻阳、阳新、柴桑、沙羡六县设置武昌郡。五月,建业报讯天降甘露。八月,修筑武昌城,孙权下令给诸将:“存不忘亡,居安思危,古代有益的教训。古有隽不疑为汉代的名臣,居太平年代而刀剑不离身,这是君子不能松弛武备的缘故。何况今日处于魏、蜀争战之地,与豺狼打交道,岂能轻率地不顾虑到突发的事变!近来听说各位将军出入时,崇尚谦虚约简,不带兵器、侍从,这并非周全考虑爱护自身的行为。保全自己以留名后世,使君王与家人都放心,这与崇尚谦虚约简相比,何者更使自己处于危险受辱的位置应该深以为警戒,务必从大处着想,这才符合我的思想。”自从魏文帝曹丕称帝,孙权派使者去请求为魏的藩属,并把于禁等送回北方。十一月,曹丕策封孙权的文书说:“圣明君主的法度,按德行设立不同的爵位,以功劳制定不同的俸禄;功劳大者俸禄丰厚,德行高者礼遇丰隆。故而周公有辅佐之功勋,姜太公有灭商之业绩,一同受到土地之封,并受到整套礼器之赐,这是为了表彰元勋之功,特殊厚待贤明的重臣。近世汉高祖称帝之时,将肥沃的土地分封给八位异姓大臣,此乃前朝的美事,亦是后代的借鉴。我以无德承受天命变革汉家皇统,君临天下,执掌国政,想向先代明君看齐,处理国家大事操心日夜。您天性忠诚明智,上天安排您降世辅佐帝王,深悉天命所归,洞见国家兴亡,居遥远之地派使者渡过潜江、汉水来朝见,听到消息之后立即上表归服,上疏请为藩属,并交纳丝绸等南方贡品,送回我的所有将领,忠诚肃敬出于内心,诚恳真挚显于外表,信义铭刻金石,道义覆荫山河,朕极为赞赏。现在加封您为吴王,遣使持节太常高平侯贞,授予您印玺、绶带、策封文书、金虎符第一至第五枚、左竹使符第一至第十枚,以大将军使持节的身份监督交州,兼任荆州牧,赐给您用白茅包裹的青土,对答称扬朕的命令,治理东部中国。送上过去骠骑将军的印玺、绶带、符节及策封文书。现在再加赏您九锡之礼,请您敬听下述命令。因为您安定了东南,治理好长江以南地区,百姓安居乐业,无人怀有叛心,所以赏赐您大车、军车各一辆,枣红色公马八匹;因为您认真办理国家财政发展农业生产,仓库盈满,所以赏给您绣着龙的服冠,并配上红色的鞋子;因为您用仁治德政教化人民,使礼教兴盛,所以赏给您一套钟磬乐器;因为您倡行良好的社会风习,以恩义安抚百越少数民族,所以赏给您可以住红色大门的房子;因为您运用自己的才干谋略,选贤任能,所以赏您‘纳陛’,以便登殿理事;因为您忠勇兼备,消除邪恶势力,所以赏赐您可用虎贲卫士一百人;因为您振奋雄威于远方,鹰扬武力于荆南,消灭奸恶,使罪人罪有应得,所以赏给您铡刀、斧钺各一具;因为您对内文治团结和睦,对外武力昭示信义,所以赏赐您红漆弓一张、红色利箭一百支、黑色漆弓十张、黑色利箭一千支;因为您以忠顺为立世的根基,恭俭为作人的美德,所以赏赐您美酒一罐,配给玉制酒杓一具。敬重吧!我谨向您宣扬先王典章,以利您服从朕的命令,努力辅佐我治理国家,成就您永久的伟业!”当年,刘备率军前来讨伐,兵至巫山、秭归一带,并派遣使者前往诱降武陵的少数民族部落,授给他们印信,答应封赏他们。于是各县及五溪一带的夷民皆叛吴降蜀。孙权任命陆逊为都督,率领朱然、潘璋等领兵前往抵抗。同时派遣都尉赵咨出使魏国。魏文帝曹丕问赵咨:“吴王是怎样的君主”赵咨回答说:“他是聪明仁智、雄才大略的君主。”曹丕问其具体情形,赵咨回答说:“从普通阶层中起用鲁肃,是他的聪明;在一般兵士中提拔吕蒙,是他的明智;俘获于禁而不杀,是他的仁慈;攻取荆州而兵不血刃,是他的智慧;占领三州之地而虎视天下,是他的雄才;屈身称臣于您,是他的谋略。”曹丕打算封孙权的长子孙登为侯,孙权以孙登年幼为借口,上书辞谢,重新派遣西曹掾沈珩前去致谢,并上地方特产贡品。孙权自己立孙登为吴王太子。
黄武元年春正月,陆逊帐下将军宋谦等攻打蜀军的五个兵营,都攻破了,并杀了守将。三月,鄱阳传说出现了黄龙。蜀军分头占据险要地方,前后连设五十多个兵营,陆逊根据各营轻重派出相应兵将抵抗,从正月至闰六月,彻底击败蜀军。蜀军临阵被斩杀和放下武器投降者有几万人。刘备逃跑,仅保得自身不死。当初,孙权对外假托归服曹魏,但并非真心。魏国于是派侍中辛毗、尚书桓阶前来东吴与之立誓结盟,并征召孙权的儿子去做人质,孙权推辞不受。秋九月,魏国就命令曹休、张辽、臧霸出兵洞口,曹仁出兵濡须坞,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率军围攻南郡。孙权派遣吕范等率领五个军,从水路抵御曹休等,诸葛瑾、潘璋、杨粲前往救援南郡,朱桓以濡须督的身份抵拒曹仁。其时扬、越蛮夷少数民族大多尚未平定,内患并未消除,故此孙权恭敬谦卑地上书魏文帝,请求允许自己改正罪过:“如果我的罪行难以除去,必不见置,理当奉还您赏赐的土地与人民,请求让我寄身交州,了却余生。”魏文帝回信说:“您生在天下大乱之世,本就有纵横天下的大志,却降低身份奉待魏国,享有现在的封赏。自您被策封为吴王以来,奉献的贡品不绝于路。讨伐刘备的功业,国家仰仗您取得成功。如果做人反复无常,古人视之为可耻之事。朕与您之间,君臣的名分已经确定,难道乐意劳苦军队远征江、汉吗朝廷的议论,做君主的也不得独断专行,三公上奏您的过失,都是有根有据。朕以不贤明之识,虽有曾母投杼的疑惑,但还是希望他们所言不可信,并以此为国家幸事。故此先派使者来犒劳您,再遣尚书、侍中来与您重修前盟发誓,与您商定送太子为人质一事。您却借口推辞,不打算让太子前来,众议颇为奇怪。又让前都尉浩周劝您送太子来,那实际是朝臣们共同商定的计划,以此来试探您的诚意,您果然借口推辞,对外援引隗嚣送子入质而最终背叛为例,对内则自喻窦融,虽不送子入质却做到坚忠不渝。时势不同,人心各异。浩周返朝后,口说手指地为您说情,越发让议事的大臣们明确对您的诸多嫌疑,您所谓始终奉侍朝廷的保证,没有任何依据,故此我勉强同意了大臣们的建议。现在看了您的上表,诚恳深刻,令人内心感慨,伤感动容。我即日下诏,命令各路军队深挖战壕高筑壁垒,不可轻举妄进。如果您一定要表示自己的忠节,解除大家对您的嫌疑,孙登早上来朝为人质,晚上我就下令所有军队撤返。我所说的话,其中诚意如长江一样不可改流!”孙权于是改了年号,沿着长江布兵坚守。冬十一月,大风劲刮江面,吕范等人的兵卒淹死数千,其余的全部都撤回江南。曹休指挥臧霸率领轻捷战船五百艘、敢死队一万人偷袭徐陵,烧掉攻城战车,杀夺数千人。吴国将军全琮、徐盛追杀魏国将领尹卢,斩俘数百人。十二月,孙权派太中大夫郑泉前往白帝城拜谒刘备,蜀、吴两国自此重新通好。但孙权与魏文帝之间仍有使节往来,到第二年才正式断绝关系。这年,孙权改夷陵为西陵。
黄武二年春正月,曹真拨一部分军队占据江陵中州。当月,孙权在江夏修筑山城。改正四分历,使用乾象历。
三月,曹仁派将军常周彡等,领兵五千,乘坐油船,清晨渡至濡须坞江心小岛。曹仁之子曹泰就领兵猛攻朱桓,朱桓率兵抗击,并派将军严圭等击败常周彡等。当月,魏军全部撤退。夏四月,孙权的大臣们进劝他赶快称帝,孙权不答应。刘备死于白帝城。五月,曲阿报说天降甘露。先前,戏口守将晋宗杀死将军王直,率令部下逃奔投降魏国,魏国任命晋宗为蕲春太守,屡次侵犯吴国边境。六月,孙权命令将军贺齐率领糜芳、刘邵等袭击蕲春,刘邵等活捉晋宗。冬十一月,蜀国派遣中郎将邓芝前来吴国访问。
黄武三年夏,孙权派遣辅义中郎将张温访问蜀国。秋八月,大赦犯死罪的囚犯。九月,曹丕出巡广陵,面对长江,感叹地说:“长江那边有能人把守,不可谋取啊!”于是返归。
黄武四年夏五月,丞相孙邵去世。六月,任命太常顾雍为丞相。皖口传言,树木长成连理枝。冬十二月,鄱阳贼寇彭绮自称将军,攻陷周围数县,有兵卒几万人。这年连续发生地震。
黄武五年春,孙权下令:“战争多年,百姓荒农,父子夫妇之间,不能体贴抚爱,寡人深表同情。如今北方敌人已退缩逃窜,中原之外已没有战事,因此下命各州郡守,对百姓实行宽容安息政策。”这时陆逊因驻守的地方缺粮,上表请求孙权令诸将广开农田。孙权回复说:“主意很好!即日起我父子亲自领受一份农田,用给我驾车的八条牛分拉四犁耕作,虽然比不上古圣贤所作,也可以与大家一样同等劳动。”秋七月,孙权听说魏文帝曹丕去世,兴兵征讨江夏郡,围攻石阳城,无功而返。苍梧传说出现了凤凰。孙权分三郡交接边界的穷险地区,设十个县,置东安郡,任命全琮为该郡太守,平定讨伐山越族的反叛。冬十月,陆逊上表向孙权陈说眼下应该办理的事情,劝孙权广施恩德、减轻刑罚,放宽田赋的征收,停止户税的收稽。又说:“忠直之言,不敢全部陈述,求得容身的小臣,常进功利之语。”孙权回复说:“设置法令,是想以此抑恶防邪,防患于未然,怎能不设置刑罚以威服小人呢这叫作先以法令制约,后依法律制裁,不想有人犯罪违法而已。你以为刑罚太重,我又何曾乐意将刑罚作为有利之物,只是不得已这样作而已。现在根据来信所言,应当重新咨询商讨一下,务必使其中可行的切实实行。而且身边宫廷的大臣有尽力规谏的责任,皇亲国戚也应提出补察得失的建议,用以纠正君主过失,表白自己忠义。《尚书》有言,‘我有过失你必须纠正;我错了你不可跟着顺从’。寡人难道不乐意听取忠言来弥补自己的欠缺吗而你却说‘不敢全部陈述’,怎能算是忠直的劝谏泥如果小臣之中,有可以采纳的意见,难道能够因人废言而不予采纳吗如果是谄媚拍马的言行,我虽愚但也能识别清楚。至于征发户税的事,只是因为天下尚未平定,事业须得大家出力支持才能成功。如果只是守住江东,推行宽容政策,兵力自然够用,多有户税又有何用然而坐守江东,不求进取,实为浅陋啊!如果不预先征收户税,恐怕临时征用就不那么方便了。此外,我与你名分虽然有异,但荣辱喜忧相同。来表中说不敢随大流苟安容身,这确实是我对你的真切希望。”于是孙权命令有关主管官员写好全部的法令条款,派郎中褚逢送给陆逊和诸葛瑾过目,让他们如果觉得有什么不妥当之处,就手增削修改。当年,孙权分析交州另置广州,不久又复合为交州。
黄武六年春正月,东吴诸将俘获彭绮等。闰十二月,韩当之子韩综率领部下投降魏国。
黄武七年春三月,孙权封儿子孙虑为建昌侯。撤东安郡。夏五月,鄱阳太守周鲂假装叛离东吴,引诱魏将曹休。秋八月,孙权前往皖口,派将军陆逊督率诸将在石亭把曹休打得大败。东吴大司马吕范去世。当年,孙权改合浦郡为珠官郡。
是曹操发起的,曹操取荆州之后,欲吞并东吴而起。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作玄武池训练水兵,并对可能动乱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随即于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万南征荆州(约今湖北、湖南),欲一统南北。时孙权已自江东统军攻克夏口(今武汉境),打开了西入荆州的门户,正相机吞并荆、益州(治成都),再向北发展;而依附荆州牧刘表的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为谋士,以其隆中对策,制定先占荆、益,联合孙权,进图中原的策略,并在樊城大练水陆军。曹操军劳师、水土不服、短于水战、战马无粮等弱点,坚定了孙权抗曹决心。孙权不顾主降派张昭等反对,命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3万精锐水兵,与刘备合军共约5万,溯江水而上,进驻夏口。
曹操乘胜取江陵后,又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仍统本部兵,镇守汉川(今江汉平原)。益州牧刘璋也遣兵给曹操补军,开始向朝廷交纳贡赋。曹操更加骄傲轻敌,不听谋臣贾诩暂缓东下的劝告,送信恐吓孙权,声称要决战吴地。冬,亲统军顺长江水陆并进。
孙刘联军在夏口部署后,溯江迎击曹军,遇于赤壁。曹军步骑面对大江,失去威势,新改编及荆州新附水兵,战斗力差,又逢疾疫流行,以致初战失利,慌忙退向北岸,屯兵乌林(今湖北洪湖境),与联军隔江对峙。
曹操下令将战船相连,减弱了风浪颠簸,利于北方籍兵士上船,欲加紧演练,待机攻战。周瑜鉴于敌众己寡,久持不利,决意寻机速战。部将黄盖针对曹军“连环船”的弱点,建议火攻,得到赞许。黄盖立即遣人送伪降书给曹操,随后带船数十艘出发,前面10艘满载浸油的干柴草,以布遮掩,插上与曹操约定的旗号,并系轻快小艇于船后,顺东南风驶向乌林。接近对岸时,戒备松懈的曹军皆争相观看黄盖来降。此时,黄盖下令点燃柴草,各自换乘小艇退走。火船乘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边营屯。联军乘势攻击,曹军伤亡惨重。曹操深知已不能挽回败局,下令烧余船,引军退走。
赤壁之战遗址 联军水陆并进,追击曹军。曹操引军离开江岸,取捷径往江陵,经华容道(今潜江南)遇泥泞,垫草过骑,得以脱逃。曹操留曹仁守江陵,满宠屯当阳,自还北方。
周瑜等与曹仁隔江对峙,并遣甘宁攻夷陵(今宜昌境)。曹仁分兵围甘宁。周瑜率军往救,大破曹军,后还军渡江屯北岸,继续与曹仁对峙。刘备自江陵回师夏口后,溯汉水欲迂回曹仁后方。曹仁自知再难相持,次年被迫撤退。
赤壁之战,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加之水军不强,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曹操此人:
史书评论曹操:“明略最优”,“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著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作于建安十五年(210),光明磊落,字字真挚。曹操感性地说:“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事实的确如此。
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里面,因为文学上的需要,而表现出明显的贬曹笔法。然而《三国志》对他的评价,是魏蜀吴三国君主之中最高者,陈寿评价曹操为“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曹操唯才是用,军事上战术战略灵活多变。他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系有着重大贡献。在内政方面,曹操创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减轻了东汉末年战时的粮食问题。
东汉时期选拔官吏,被选用人既要有仁义孝悌等方面封建道德品质,也要有高贵的家世出身。曹操为维护和发展势力,让更多的人为自己的事业服务,不受上述标准限制,强调“唯才是举”。只要有才能,即使缺少封建道德品质、出身下层的人,他也注意提拔。从210年到217年,他先后下了三次“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于禁和乐进,是曹操从士兵中提拔起来的大将;张辽和徐晃,是曹操从亡虏中选拔出来的大将。他们作为名将,辅佐曹操成就大业,均立有赫赫战功。被曹操任命为州牧和郡守的许多人,也都出身低微。
性格特点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魏书武帝纪》篇末评说曹操:"……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才,各固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以上这段文字还算比较精当地描述了曹操一生的行事为人,曹操其实是个极其复杂的人物,他是一个乱世豪雄,能够运筹帷演谋,鞭挞宇内,做出常人做不出的事业。他又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标志或世袭或禅让两种抉择夹缝中的乱世奸人。
1、遇事审慎,临危不乱,且多有决绝之举。
《魏书》载,初平元春正月,袁绍等官员连兵讨伐董卓。曹操在丹阳招幕兵丁四千余参战。走到龙亢发生兵变,叛卒火烧曹操帐篷。仓促之间,操沉毅冷静,敏锐决断,手持利刀奋杀数十人,镇定了局势。故事虽小,以至于《三国演义》不取,但要说明曹操的孔武勇敢已经足够。官渡之战是曹袁之争的关键之战,而操力排众议亲率精兵奔袭乌巢。劫寨战斗激烈之时,袁绍援兵来到,形势突变,胜败只在一念之间。曹操的部下开始慌乱,急言操分兵抵挡。不料曹操勃然大怒,厉言喝道:"贼在背后,乃白!"意思是敌人到了背后再说。由于主帅意志坚定,身先士卒。不前则亡的信念立即昭示部众,全军死心拼战,以一当十,终将乌巢攻破,杀死主将酒鬼淳于琼,为最后消灭袁绍奠定了基础。倘曹操一见敌人援兵掩至,悚然无主而分兵以对,那战斗结局当然十二分明白。而自称英雄之言不过是不自量力的可笑癔语罢了。
2、胸襟博大,乐观宏达,且多在危难之中见精神。
电视剧上的曹操多有大笑的场景,征战拼杀无论胜败如何,曹操始终不为表象所动。胜不骄,败不馁是他勇武气质的又一大特色。征乌桓迷走沙漠生死攸关,唯曹操能想出使将士望梅止渴而战胜自我脱离险境的妙策。这种置生死于度外的乐观精神正是玉成一世英雄的根基。赤壁大战,曹氏惨败,狼奔豕突之中仍能不失帅风范,笑指江山,畅言地利,高度集中地体现了曹操的鸿鹄之志。至于濮阳之战吕布以戟击操盔而厉问之:"曹操何在?"曹操以袖掩面而答:"前面骑黄马者是也。"再后来被马超紧追中弃袍割髯的举止均是一般人临危而不能的。死在眼前,曹操仍能不怯不乱想出办法脱险而去,这其中也不仅仅只是乐观宏达,而是很有些幽默,很些诙谐的道行了。
“大重之举果绝,险危之行无惧,风云诡谲,笑谈其间,唯大英雄者可称之。曹公曹孟德者,诚如是。”
3、性格的复杂性和多重性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地展现和融合。
曹操算得上一个标新立异的改革派,但他所采取的手段和措施又是非法理性的独断专制残酷无情。他虽"挟天子以令诸侯"感震天下,却又始终小心奕奕保护着苟延残喘的旧势力的代表刘汉王朝,至死不渝,抛弃了从内容到形式的彻底革命,堕入了半途而废的结局。
曹操广屯田,修水利,倡节俭,轻徭薄赋,抑制豪强,为天下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但无休止的争权夺利,无意义的军阀倾轧又惨杀了大批降卒和劳力,更深地加重了百姓的痛苦,阻滞了社会的进步。伸出去力图改革的大棒打在了自己的脑袋上,田野里只有多些白骨,多些流民,多些啼饥号寒的哭声而已。
曹操渴仰贤才,广纳善良,不止一次地下过招贤令、求言令,确实给当时人妖莫辨的污浊社会吹进一股清新之风,让有报复于天下的能人才俊看到了一线希望。但他对网罗来的人才首先一条要求是他们必须无条件地为曹氏集团服务,俯首帖耳地听命于他一个人,任由他私欲野心的驱使。否则,稍有不苟,必遭惩罚。这种手段和心胸又极大地摧残了天才们才华的发扬光大。孔融、杨修、荀彧、华佗这些世上少有的奇才惨死于他的手中,就彻底撕毁了他伪善的面皮。(反对当权者的结局必然如此,这不是伪善,而是政治。至于孔融杨修之流是否奇才,不见得。作为政治家,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就和李煜同类了。)
曹操多才多艺,不仅在军事上是个统帅,在文学、音乐等等艺术方面也多有创见。他别具一格的诗歌创作成为文坛上一代新风的标志。然而,他又没能达到顶峰,囿于开创而无大建树,著述不多难成系统,成就和影响远远不如他的两个儿子。他写诗注重内涵的张扬而忽视形式地变革,新酒装进老瓶子,新酒也便成了无根飘蓬。
曹操是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先头兵,他应该有一个辉煌的结果。无论是内容和形式都应该是充实的圆满的。但他矛盾的本性决定了他在关键问题上决断的底气不足。《魏氏春秋》中记夏侯敦曾极力劝操应天顺民立魏去汉。曹操却答说:"若天命在吾,吾当为周文王矣。"在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他用小小的自我满足打了个回旋,狠狠地拉了历史老人的后腿。
当时的天下大势,的确需要曹操来作一个果决地亮像,倘若果真如此,后来的历史必然是另一番景象了。但曹操却没有这一点真勇敢,他是牢牢立足于旧基础上的花朵,徒有灿烂之色,根子却是腐朽的。
所以,曹操的鞭挞宇内只不过是清扫历史殿堂的必然行为,他本人充其量不过是个尽责的佣人,一个新旧时期转换过程中接力长跑持第二棒的中间先手而已。这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曹操是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个英雄,但也仅仅如此而已
[编辑本段]文学成就
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点。
曹操的诗歌,今存不足20篇,全部是乐府诗体。内容大体上可分三类。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魏书》)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每每定省,从容常言:人少好学,则思专,长则善忘;长大而能勤学者,唯吾与袁伯业耳。(《典论自叙》,袁伯业名遗,袁绍从兄。)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钟嵘《诗品》)
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有《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门行》等。《薤露行》、《蒿里行》二诗,作于建安初年。前一篇反映何进谋诛宦官事败,董卓入洛阳作乱;后一篇写关东各州郡兴兵讨卓,又各怀野心,互相杀伐,在内容上紧相承接。诗篇以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地写出了这一段历史过程,因此被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钟惺《古诗归》)。尤其可贵的是,在《蒿里行》诗中他以同情的笔调,写出了广大人民在战乱中所罹的深重苦难:"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苦寒行》作于建安十一年,诗篇描写冬日太行山区的酷寒、荒芜、险峻,形象生动,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步出夏门行》作于建安十二年征三郡乌桓时。该诗包括"艳"(前奏)及四解。"艳"着重写了诗人出征时的复杂心情。一解"观沧海",写进军途经碣石时的观感;二解"冬十月"、三解"河朔寒",写归途中见闻;四解"龟虽寿",写取得了这场重要战役胜利后的思想活动。其中"观沧海"描写大海景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气势磅礴,格调雄放,映衬出诗人包容宇宙、吞吐日月的阔大胸怀。"龟虽寿"以一系列生动的比喻,表达诗人对人生及事业的看法:"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诗人贯彻终生的积极进取精神的真实表白。
以表述理想为主的诗歌有《度关山》、《对酒》、《短歌行》等。前两篇写诗人的政治理想。他设想的太平盛世是儒法兼采、恩威并用的贤君良臣政治。这在汉末社会大破坏的现实背景下,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短歌行》的主题是求贤,以"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诗句,来抒发求贤若渴,广纳人才,以冀成其大业的心情。
游仙诗有《气出唱》、《秋胡行》等。曹操是不信方士神仙之说的,所以他写这些诗当别有所寄,不能据此把他与秦皇、汉武的求仙等量齐观。
在艺术风格上,曹操诗歌朴实无华、不尚藻饰。它们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在诗歌情调上,则以慷慨悲凉为其特色。慷慨悲凉,这本来是建安文学的共同基调,不过在曹操的诗中,它表现得最为典型,最为突出。在诗歌体裁上,曹操的乐府诗并不照搬汉乐府成规,而是有所发展。如《薤露行》、《蒿里行》,在汉乐府中都是挽歌,他却运用旧题抒写了全新的内容。曹操开创了以乐府写时事的传统,影响深远。建安作家以及从南北朝直到唐代的许多诗人,他们拟作的大量乐府诗,都可以说是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曹操的散文多是应用性文字,大致可分表、令、书三大类。其代表作有《请追增郭嘉封邑表》、《让县自明本志令》、《与王修书》、《祀故太尉桥玄文》等。这些文字的共同特点是质朴浑重、率真流畅,写出了曹操的独特声口。如《让县自明本志令》,自述大半生奋斗经历,分析当时形势,剖析自己的心志,其“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等语,写得极其坦率而有气魄。从东汉以来,散文出现了骈化的趋势,至汉末而渐显;一般散文作者开始讲求对偶、注重用典。而曹操以其平易自如、质实明练的文体,在当时独树一帜。鲁迅曾称赞曹操是"改造文章的祖师"(《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曹操在文学上的功绩,还表现在他对建安文学(见建安七子)所起的建设性作用上,建安文学能够在长期战乱、社会残破的背景下得以勃兴,同他的重视和推动是分不开的。刘勰在论述建安文学繁荣原因时,就曾指出"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心雕龙时序》)。事实上,建安时期的主要作家,无不同他有密切关系。曹丕、曹植是他的儿子,"七子"及蔡琰等,也都托庇于他的荫护。可以说,"邺下文人集团"就是在他提供的物质条件基础上形成的;而他们的创作,也是在他的倡导影响下进行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