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的一则故事(白话文的)

西游记中的一则故事(白话文的),第1张

1孙悟空在刚出世时,前往东海龙王处寻求兵器,龙王给他拿了几个都不称手,于是让他自己去取当年的定海神针。悟空来到定海神针处,看到高兴的不得了,但看它有点大就说:“要能在小点就好了”,那定海神针,真的就变小了,悟空高兴,又说再小点,再小点,于是就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称手,终于那神针变做了金箍棒

2在遥远的古代,东方傲来国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块仙石吸收日月精华,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个石猴。这石猴同一群猴子在山中避暑,无意之间发现了一股飞瀑从山顶流下。石猴自告奋勇,钻入飞瀑,发现里面竟然是一个宽敞、幽静的石洞,众猴拜石猴为王,称他美猴王。

3美猴王为能够长生不死,远离花果山去寻仙访道。在一位樵夫的指引下他来到灵台方寸山,须菩提祖师收他为徒弟,赐名孙悟空。须菩提祖师认为他有灵性教授悟空七十二种变化和一个跟头可以翻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功夫学成,孙悟空回到了花果山。为操练群猴,悟空使起法术,将傲来国的兵器摄上了花果山,山中的妖、兽全拜在了悟空足下。后来,悟空入东海龙宫借宝,讨得了定海神针做兵器,即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不久,他又大闹地府,在生死簿上涂掉了所有猴子的名字。东海龙王和阎王表奏玉帝,请伏妖猴。

4蟠桃会这天,孙悟空喝光了宴会用的仙酒,还闯入太上老君的丹房,吃尽了葫芦内的金丹,然后回到了水帘洞。玉帝对孙悟空扰乱蟠桃会甚为痛恨,命令四大天王、托塔李天王和哪吒太子去捉悟空,10万天兵被悟空打败。玉帝又派二郎神来战孙悟空。经过多次交手,在二郎神同悟空大战之际,太上老君抛下金刚圈击中悟空,方才将他捉拿。

玉帝传旨处死孙悟空,但因悟空吃过太上老君的仙丹,任凭刀砍斧剁,雷打火烧,皆豪发无伤。太上老君将悟空放进了八卦炉中,经过49天烧炼,太上老君以为悟空已死,谁知悟空不仅活着,反而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悟空跳出丹炉,大乱天宫。玉帝束手无策,求助西天如来。孙悟空终究敌不过佛法无边的如来,一路筋斗云却翻不出佛掌。如来将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苦度了500年。

『壹』 续编西游记的故事在300字左右,快点急死!要上学啦!

自己瞎编不就行了

『贰』 从西游记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两个内容续写结尾100字

可以从几个方抄面来写。

=========

其一,网上袭有篇很火的帖子,写的是真的孙悟空死了,取到真经的是六耳猕猴,后记就可以用这本老账来算

菩提子徒弟被杀,而如来这一笔导致仙佛之争,或者真的孙悟空被菩提子救下,然后衍生出的剧情

其二、根据正统的情节来编撰后记,那时候几个都修成正果了嘛,以孙悟空爱闯祸的脾气,这个神仙恐怕当不安稳,可以以这个为噱头来写后记

成佛之后,孙悟空在佛界闯下祸事,在唐僧等人的包庇下遁往花果山继续当他的美猴王。

其三、可以采用比较离经叛道的写法,不过这个要求对西游记极为熟悉,不是很推荐,就是做出一个阴谋局的假设,然后在根据正文的一些蛛丝马迹来做大胆的推想

=======

产考文献://douban/note/229189614/

『叁』 西游记续编

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师徒四人取完西经以后,被如来佛祖封了佛,那可真是逍遥自在啊!

可是他们身在福中不知福啊,他们竟然不做佛了,各自谋了一件差事。悟空又回到了老“根据地“——花果山水帘洞,开了一家“花果山风景旅游公司”。那里的溪水清澈见底,那里的山峰峦雄伟,那里的服务顾客至上……这里的一切,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八戒开了一家餐馆,叫“八戒餐馆”。装修得富丽堂皇,菜谱里的菜式成千上万,样样是极品,样样是佳肴,有许多顾客来光顾。沙僧就开了一个“流沙河水上乐园”,这水可是经过过滤、消毒、杀菌的,所以有很多人来这里游泳。而唐僧也开了个“金禅子佛经公司”。是专门卖佛经的,让一些不懂佛理的人买来参禅参禅。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眨眼间,已经过了几年了。悟空赚了很多钱了,赚到的钱几间大房子都装不下!猪八戒的餐馆也生意火爆。沙僧还一般般,吃个鲍参鱼翅也不算什么!唐僧也赚死了,不知道是不是明星的缘故,有许多人都来他公司买佛经。

天有不测风云,据传,狼牙洞里的一个魔王聚走了天下妖怪的妖气,精心修炼成妖。不久,一个手握狼牙棒,身穿万兽皮甲织衣的万妖之王出现了,他的出现,弄得人间鸡犬不宁。

玉皇大帝得知此消息后,立刻命令唐僧师徒率领十万天兵天将前去降妖。他们来到万妖之王的老巢,在门前叫阵,准备攻打。万妖之王知道后,便派他的手下推四辆大车过去,第一、二辆车上放着有羊肉、狗肉、鸡肉等。第三、四辆车上放着有许许多多闪闪发光的金银珠宝。唐僧师徒四人一见,哪里还有心去降妖,赶紧分起东西来了。

万妖之王见时机成熟,便下令开始攻击,给唐僧师徒来个猝不及防。唐僧师徒被困在“天罗地网”之中,动弹不得。突然,一个神秘人出现了,他手持法杖,破了敌人的魔阵,带着唐僧师徒离开了。

原来,这个神秘人是如来佛祖,他早就料到万妖之王会用这招,所以就过来救他们。如来佛祖语重心长地跟他们说:“要专心练功,不要被敌人的东西诱惑……”如来佛祖给他们指点完迷津后,便消失了。唐僧师徒这时才恍然大悟,决定痛改前非!

他们四人各把自己的公司关了。每天上午练功,下午念经,晚上打坐。

就这样,他们苦心修炼了几个月,想再去找万妖之王报仇。他们直奔万妖老巢。唐僧师徒这次的到来,吓得万妖之王魂飞魄散,因为他知道,自己现在的实力只和孙悟空不相上下,如果再加上猪八戒、沙僧和唐僧的话,自己就死无全尸了。所以,他只能叫小妖先上。

几万只小妖已经被打死七七八八了,万妖之王见情况不妙,便想溜之大吉。但他哪里逃得过悟空的火眼金睛,一下子就被悟空逮个正着。万妖之王知道自己逃不掉了,只好硬拼了。悟空和他大战一百回合之后,却仍然不相上下。这时,唐僧他们把小妖全都搞定了,就过来帮忙。唐僧师徒四人连手,把万妖之王消灭了。

现在,他们师徒四人又上天做佛了,天下也太平了!

『肆』 西游记三借芭蕉扇续写400

一天,唐僧师徒来到一座高山前,山上住着一个专门残害百姓的白骨精,它诡计多端回,善于变化答。

白骨精为吃唐僧肉,变成一个村姑,不料,被悟空识破,一打白骨精,唐僧责怪悟空不该错杀好人,白骨精化成一缕青烟逃了。白骨精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变成一个老婆子。它的诡计又被悟空的火眼金睛识破,二打白骨精,老婆子“死”了,悟空正要去追妖怪的真身,唐僧怒喝。白骨精又变成一个老头,寻找自己的“老伴”和“女儿”。悟空认出老头又是妖怪变的,三打白骨精,唐僧上前护住老头,悟空不顾一切,把老头打下深涧,唐僧又阻拦,白骨精侥幸逃脱。

唐僧不分人妖,把敢于打妖怪的孙悟空赶回花果山了。

悟空走后,白骨精把唐僧捉进了洞,派小妖去请它母亲一起尝唐僧肉。八戒救师父,不敌妖怪,只好赶往花果山,请悟空搭救唐僧。悟空一听白骨精捉了师父,立即赶往白骨洞。路上,碰到来吃唐僧肉的白骨精的母亲。悟空打死老妖,自己变成老妖的样子进了洞。为了让师父觉醒,悟空用老妖的身份引白骨精说出真相,唐僧后悔莫及。这时,悟空变回真身,将白骨精烧死。

『伍』 续写西游记

1唐朝皇帝看到唐僧师徒四人历经艰险,取来了真经,非常高兴一天,皇帝对唐僧师徒说;"你们取经有功,各赏银子一千两,并准许你们周游全国,时间为一年''师徒四人听了高兴得拍手叫好于是他们踩上筋斗云便上路了。途径嘉兴时,他们落脚在烟雨楼。唐僧对徒弟们说:“徒儿们,嘉兴是个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这里的人民勤劳又善良,我们不妨在这儿留下,干一番事业。”三个徒弟异口同声地说:“好呀,好呀!”唐僧听后又说:“那大家就凭着各自的本领,为嘉兴人民做一些有益的事吧!一年后,咱们烟雨楼相见。”说完,师徒四人就分手了。

话说猪八戒与唐僧分别后便先到金悦大酒店,吃喝玩乐。他点了酒店里所有的名菜,整整一大桌呢!服务员**看见他点这么多菜,便问:“先生,您一个人吃得了这么多菜吗?”八戒嘴里含着东西,手摸着后脑勺,笑着说:“这一桌子菜可能还不够我吃呢!”服务员**看着他,忍不住捂着嘴笑了。八戒吃吃喝喝玩玩乐乐,一直到了凌晨2点才结束。经理对他说:“先生,您一共吃了2350元钱。”八戒听了,马上拿出几定银子,还问:“这,够了吗?”经理看看手上的银子,又看看八戒,连忙说:“够了,够了。”

八戒又来到了吴越宾馆住了下来,一直到第二天中午11点才起床。服务员**走进八戒的房间:“请问先生有什么吩咐吗?”这时,八戒的肚子已经咕咕地叫了,他问服务员:“你们这里有什么好吃的,通通拿进来吧!”说完,服务员**推了一桌子的菜给八戒吃。八戒看到好吃的东西,又狼狈地吃了起来。

就这样,几天下来,八戒口袋里的钱已经所剩无几了。又过了几个星期,八戒因为他的懒惰,被赶了出来,成了流浪儿。

一年的时间可真快呀,转眼间,师徒四人在烟雨楼相间。悟空穿着警服,沙僧胸前挂着一枚金牌,唐僧成了慈善家,只有八戒穿着破衣服。唐僧问道:“徒儿们,在这一年中,你们都为嘉兴人民做了什么事呀?”悟空头一个答道:“我当了警察,为人民抓坏人。”沙僧说:“我成为了游泳冠军,为人民取得了荣誉。”只有八戒一人唉声叹气:“因为懒惰,不但没为人民服务,还成了流浪儿。”听完,大家都哈哈大笑。唐僧又说:“在这一年中,我们大家都为人民做了好事,也应该回去向皇上答复了!”说完,师徒几人又驾着筋斗云飞回大唐去了。只有八戒一个迟迟迈不出步子

2话说孙行者(取)西经之后,当了斗战胜佛,便回花果山了,唐僧一念紧箍咒,自然是疼得受不了了

3古今闻名,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腾云驾雾来到了天宫,向玉皇大帝递交了请求出国考察的报告。玉帝很快批准它的奏清,并要求它取点科技经回来。

“太好了,多谢,多谢。”孙悟空乐得一蹦三尺高,迫不急待地回到了大唐。师徒四人打点好行李,告别了唐王,踏上了异国取经的旅途。孙悟空吹了一口气,变出一朵白云,唐僧、八戒、孙悟空、沙和尚腾云驾雾,来到了欧洲上空,按下云头,正好降落在英国首都伦敦。

“啊,是孙悟空!是古今闻名西天取经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师徒四人刚刚着陆,一位黄头发、蓝眼睛的英国小男孩便朝他们走来。孙悟空听了高兴得不得了,他们的事迹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就连国外也众所周知,他很有礼貌地问道:“小朋友,你知道图书馆在哪儿吗?”小男孩没有回答,只是从衣袋里掏出一块带很多键的“翻译通”,轻轻地按一了个键,然后说了几句英语,还递给孙悟空一只耳机,打着手势表示要他戴上。真奇怪,一戴上耳机,英语就成中国话。原来他是说:你朝前走到那个路口,往左拐,再向前走一百米,就到了图书馆了。临别时,小男孩还将“翻译通“送给悟空。

唐僧师徒谢过小男孩,来到了图书馆。他们捧起书本,翻了起来,可里边都是英文,四人面面相觑,谁也看不懂。孙悟空不愧是“火眼金睛“,他猛地发现封面的右下角有几个小小的键,其中一个写着:中文,孙悟空轻轻按了一下,转眼间,书上的字就成了中文。唐僧、八戒和沙和尚也学着他的样子按了那个键,他们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许多事情――克隆技术、人类登月、试管婴儿、电脑科技……在他们看来,都如同天方夜谭一般不可思议。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他们向图书馆借阅了满满一大袋书。

他们乘着筋斗云,又去了美国纽约、俄罗斯莫斯科、法国巴黎、韩国汉城、新加坡、马来西亚吉隆坡、希腊雅典、巴西利亚等地方,整整取了满满一车的“科技经”回来。他们来到天庭,对玉皇大帝说:“启禀玉帝,我们师徒四人,环游世界,取得科技经,已圆满完成任务。”玉皇大帝看着满满一车书籍,问道:“你们把全部知识都学完了吗?”“还早咧,学海无涯,我们所学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呢!”“好,那你们快去读科技经去吧!是师徒四人告别了玉帝,又回到了大唐

提示:用丰富的想象力去创造

『陆』 续写西游记为唐僧师徒加一难(500字)

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取得真经后就各自散了。孙悟空回到花果山,金箍儿已经没了,骄傲自大的本性又回到他身上。到处张显本领,受到众猴追捧,好不快活。猪八戒又回到高老庄,贪吃好色的本性也回到他的身上。靠取回真经的成就,真是想要什么有什么,逍遥自在。沙僧回到流沙河,海味吃了个遍。唐僧回到长安,天天大鱼大肉,毫无顾忌。

这样不知不觉过了500年。有一天,孙悟空闲得无聊,便离开花果山去找其他三人。孙悟空说:“这样的生活多没劲呀,我们去外面转转吧。”经过一致同意和商量,他们最后选择了去火焰山。

他们来到火焰山附近,还没着地,便感到热气腾腾。刚落地一会儿,他们便大汗淋漓。四周一片荒凉,草木枯落,不远处就有几座大烟囱。孙悟空正奇怪:火焰山不是灭了吗,怎么还那么热?他们正想找个人家问问,却看到一个老人摇摇晃晃走过来。孙悟空定睛一看,这不是土地神吗?于是说:“土地,土地!”土地神见是唐僧师徒四人,不敢怠慢,慌忙走向前。孙悟空问:“现在是什么时节?”土地神说:“现在正值春分。”孙悟空又说:“那这里为什么那么热?既然是春天,为什么草木枯落?”土地神一听,便大倒苦水:“哎,现在人类生产技术提高了,为了生产东西,不顾一切的建立工厂。”土地生用手往烟囱方向一指,说:“这就是工厂的烟囱,时不时冒出黑气,致使我经常咳嗽,也很少看到蓝天白云。我还听到什么全球变暖之类的消息,我想和春天就烈日炎炎的情况有关系吧。”突然,土地神弯下腰来,捂着肚子,“咿呀咿呀”的 。唐僧急忙说:“你不要紧吧。”土地神说:“没事,过一会儿就好了。”过了一会儿,土地神直起腰来,气愤地说:“最近我看到原本清澈的小河边的浑浊不堪,我正是因为喝了小河的水才闹肚子的。而且人类现在还捕捉残杀动物,许多动物濒临灭绝。什么老虎,鲨鱼翅,蛇都成了人类餐桌上的美食。”唐僧说:“善哉,善哉。我以后再也不吃大鱼大肉了。”孙悟空便说:“我去南海找菩萨,看看她有什么办法。”说完,一溜烟没影了。

孙悟空到了菩萨那,正想说话,菩萨说:“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了,这些不知好歹的人,暂且饶恕他们一次吧。”说完,拿着杨柳枝儿蘸了一点甘露,向天下洒去。顿时水变的清澈见底,枯树冒出了芽,一朵朵白云飘在天上,鸟儿欢快的唱着歌。

经过这次外出,唐僧师徒四人都有很大启发。都劝告人们:“地球只有一个,请爱护我们的地球吧。”

『柒』 西游记续写 作文50字

我成长着,快乐积累着…我成长着,烦恼堆积着。年龄越来越大,烦恼越来越多专,快乐越来越少属。是啊!好久没痛看一晚电视,好久没痛玩一次电脑,好久没痛聊一次闲天,好久没有痛打一次篮球…… 好多个好久,渐渐就积累成为好多个烦恼。“已经初三了,马上中考了,你就少玩一会儿吧!等考上好的大学有了好的工作,你再玩也不迟啊!”这是母亲经常念在嘴边的。那么试问,考完大学是不是还要继续努力学习找个好工作呢?找到好工作是不是又要努力工作,好尽快成家立业呢?成了家,立了业,那么是否…… 好多个是否 ,好多的疑问!

『捌』 吴承恩当年写完西游记之后 有没有再续写后面的故事

应该没有了。不过与《西游记》相关的续书倒是有一些,质量也是参差不齐的。

有《后西游记》《续西游记》《西游补》,等,其中《西游补》价值较高。

来自《西游记普及辞典》资料

『玖』 求《西游记》《水浒传》的续写

往回走的叫《续来西源游记》,孙小圣求真解的叫《后西游记》,《水浒后传》是讲李俊到暹罗开国的故事。

《西游记》还有一部插叙《西游补》,写的也很有意思;《水浒传》有一部《后水浒传》,讲的是宋江转世成杨幺继续起义的。也算是《西游》、《水浒》续书中价值较高的了,好事做到底,一并发给你了。

其实《水浒》续书中价值最高的应该算《金瓶梅》和《荡寇志》,前者就不说了,后者我极不喜欢,就不发了。

另外,张恨水先生写有一部续书《水浒新传》,讲的是梁山好汉抗金的故事,隐喻抗日;现代人褚同庆也有一部《水浒新传》是对《水浒传》的改写,写的也不错,可惜都没有电子版,真的感兴趣的话可以去找书看。

西游记第十二回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西游记第十二回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西游记第十二回读后感1

 玄奘秉承建大会 观音显像化金蝉 ——读《西游记》第12回有感

 我现在正在看四大名著中的一本——《西游记》。这本书很好看,我也很爱看。这本书我已经看到第14回了,但我觉得第12回很好看。第12回的题目是:玄奘秉承建大会,观音显像化金蝉。这一回说的是唐太宗要办一个水陆大会,并让玄奘主持。这时,观音带着徒弟木叉现身了,他们化作两个疥癫和尚,在街上卖袈裟和锡杖。他们被刚退朝的萧瑀碰上,萧瑀见他们手拿袈裟,就带他们去见唐太宗。唐太宗见了大喜,他正需要这些。水陆大会开始了,玄奘在大会上说“小乘教法”,但不会说“大乘”。两个和尚中有一个是观音,他化作金蝉子。给了唐僧袈裟和锡杖。水陆大会结束了。玄奘也应该去取经了。

 写得对仗的句子有:条条仙气盈空,朵朵祥光捧圣。条条仙气盈空,照彻了天关。朵朵祥光捧圣,影遍了世界。幢幡飘舞,宝盖飞辉。幢幡飘舞,凝空道道彩霞摇。宝盖飞辉,映日翩翩红电彻……

 读了这一回,我觉得玄奘能有这么多的成就是很不容易的,因为他从小没有父亲,母亲被逼抛弃了他。现在玄奘又要上路了,他一定会历经艰险,但他那种丝毫不害怕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像他一样,不怕危险,勇往直前!

西游记第十二回读后感2

 《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结构上大致可分为三部。第一、二回是第一部分,主要描写了石猴出世拜师,大闹天宫。第二部分是八至第十二回,主要描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描写了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这三名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

 孙悟空凭机智做了猴王,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后拜师学艺,学会了七十二变和一万八千里的筋斗云术。随后闯龙宫,索得金箍棒,入地府,超脱了生死界。接着又大闹天宫,他甚至打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旗号。

 我在一卷中最喜欢的一段是:金盔晃日,金甲凝光。盔上缨风飘雉尾,罗袍罩甲淡鹅黄。勒甲绦龙耀彩,护心镜绕眼辉煌。鹿皮靴槐花染色,锦围裙,柳叶绒妆。手持三股钢义利,不亚当年显圣郎。

 今天我讲《西游记》的第十二回;玄奘秉诚建大会观音想象化金蝉。

 这一回讲了观音菩萨给了玄奘一件锦襕异宝袈裟和一个九环杖。唐王又给了玄奘一个紫金钵盂和又银镯马一匹唐王给玄奘取了号——三藏。

 这一会给我的感想是玄奘是一个聪明的人,唐王室一个善良而又慈悲的人,菩萨是一个愿为人民造福的神。所以大家一定要学这些人的品质!

;

那是最后的几回,不是第七回啊。

要的是犀牛角。九十二回的时候,杀了三只犀牛,奎木狼他们带回天上四个,一个留在府堂,当免征灯油的证据,一个带到灵山献佛祖。

这五为同学到西天见到佛祖后,没拿出来,如来又不好意思张嘴要,只好让下面的尊者要了,但唐僧当时没有明白什么意思。

不期火起之时,惊动了一山兽怪。这观音院正南二十里远近,有座黑风山,山中有一个黑风洞,洞中有一个妖精,正在睡醒翻身,只见那窗门透亮,只道是天明。起来看时,却是正北下的火光晃亮,妖精大惊道:“呀!这必是观音院里失了火!这些和尚好不小心!我看时与他救一救来。”好妖精,纵起云头,即至烟火之下,果然冲天之火,前面殿宇皆空,两廊烟火方灼。他大拽步,撞将进去,正呼唤叫取水来,只见那后房无火,房脊上有一人放风。他却情知如此,急入里面看时,见那方丈中间有些霞光彩气,台案上有一个青毡包袱。他解开一看,见是一领锦襕袈裟,乃佛门之异宝。正是财动人心,他也不救火,他也不叫水,拿着那袈裟,趁哄打劫,拽回云步,径转东山而去。

  那场火只烧到五更天明,方才灭息。你看那众僧们,赤赤精精,啼啼哭哭,都去那灰内寻铜铁,拨腐炭,扑金银。有的在墙筐里,苫搭窝棚;有的赤壁根头,支锅造饭。叫冤叫屈,乱嚷乱闹不题。

  却说行者取了辟火罩,一筋斗送上南天门,交与广目天王道:“谢借,谢借!”天王收了道:“大圣至诚了。我正愁你不还我的宝贝,无处寻讨,且喜就送来也。”行者道:“老孙可是那当面骗物之人这叫做‘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天王道:“许久不面,请到宫少坐一时,何如”行者道:“老孙比在前不同,‘烂板凳,高谈阔论’了。如今保唐僧,不得身闲。容叙,容叙!”急辞别坠云,又见那太阳星上。径来到禅堂前,摇身一变,变做个蜜蜂儿,飞将进去,现了本象看时,那师父还沉睡哩。

  行者叫道:“师父,天亮了,起来罢。”三藏才醒觉,翻身道:“正是。”穿了衣服,开门出来,忽抬头只见些倒壁红墙,不见了楼台殿宇,大惊道:“呀!怎么这殿宇俱无都是红墙,何也”行者道:“你还做梦哩!今夜走了火的。”三藏道:“我怎不知”行者道:“是老孙护了禅堂,见师父浓睡,不曾惊动。”三藏道:“你有本事护了禅堂,如何就不救别房之火”行者笑道:“好教师父得知。果然依你昨日之言,他爱上我们的袈裟,算计要烧杀我们。若不是老孙知觉,到如今皆成灰骨矣!”三藏闻言,害怕道:“是他们放的火么”行者道:“不是他是谁”三藏道:“莫不是怠慢了你,你干的这个勾当”行者道:“老孙是这等惫懒之人,干这等不良之事实实是他家放的。老孙见他心毒,果是不曾与他救火,只是与他略略助些风的。”三藏道:“天那,天那!火起时,只该助水,怎转助风”行者道:“你可知古人云:‘人没伤虎心,虎没伤人意。’他不弄火,我怎肯弄风”三藏道:“袈裟何在敢莫是烧坏了也”行者道:“没事,没事!烧不坏!那放袈裟的方丈无火。”三藏恨道:“我不管你!但是有些儿伤损,我只把那话儿念动念动,你就是死了!”行者慌了道:“师父,莫念,莫念!管寻还你袈裟就是了。等我去拿来走路。”三藏才牵着马,行者挑了担,出了禅堂,径往后方丈去。

  却说那些和尚,正悲切间,忽的看见他师徒牵马挑担而来,唬得一个个魂飞魄散道:“冤魂索命来了!”行者喝道:“什么冤魂索命快还我袈裟来!”众僧一齐跪倒叩头道:“爷爷呀!冤有冤家,债有债主。要索命不干我们事,都是广谋与老和尚定计害你的,莫问我们讨命。”行者咄的一声道:“我把你这些该死的畜生!那个问你讨什么命!只拿袈裟来还我走路!”其间有两个胆量大的和尚道:“老爷,你们在禅堂里已烧死了,如今又来讨袈裟,端的还是人是鬼”行者笑道:“这伙孽畜!那里有什么火来你去前面看看禅堂,再来说话!”众僧们爬起来往前观看,那禅堂外面的门窗槅扇,更不曾燎灼了半分。众人悚惧,才认得三藏是位神僧,行者是尊护法,一齐上前叩头道:“我等有眼无珠,不识真人下界!你的袈裟在后面方丈中老师祖处哩。”三藏行过了三五层败壁破墙,嗟叹不已。只见方丈果然无火,众僧抢入里面,叫道:“公公!唐僧乃是神人,未曾烧死,如今反害了自己家当!趁早拿出袈裟,还他去也。”

  ——第十六回《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

  赏析

  这则小说名为“祸起观音院”,其祸之源乃在一件袈裟上。说起来,这件袈裟的来历很不简单。作者在小说的第十二回就告诉我们,“这袈裟,龙披一缕,免大鹏蚕噬之灾;鹤挂一丝,得超凡入圣之妙。但坐处,有万神朝礼;凡举动,有七佛随身。这袈裟是冰蚕造练抽丝,巧匠翻腾为线。仙娥织就,神女机成。方方簇幅绣花缝,片片相帮堆锦簆。玲珑散碎斗妆花,色亮飘光喷宝艳。穿上满身红雾绕,脱来一段彩云飞。三天门外透玄光,五岳山前生宝气。重重嵌就西番莲,灼灼悬珠星斗象。四角上有夜明珠,攒顶间一颗祖母绿。虽无全照原本体,也有生光八宝攒。这袈裟,闲时折迭,遇圣才穿。闲时折迭,千层包裹透虹霓。遇圣才穿,惊动诸天神鬼怕。上边有如意珠、摩尼珠、辟尘珠、定风珠。又有那红玛瑙、紫珊瑚、夜明珠、舍利子。偷月沁白,与日争红。条条仙气盈空,朵朵祥光捧圣。条条仙气盈空,照彻了天关;朵朵祥光捧圣,影遍了世界。照山川,惊虎豹;影海岛,动鱼龙。沿边两道销金锁,叩领连环白玉琮。”真是:“三宝巍巍道可尊,四生六道尽评论。明心解养人天法,见性能传智慧灯。护体庄严金世界,身心清净玉壶冰。自从佛制袈裟后,万劫谁能敢断僧”它原来是件珍宝。当年南海普陀山观世音菩萨,自领了如来佛旨,在长安城访察取经人时,在唐太宗的送别玄奘的法会上赠予他的,价值连城,千金难买。平时,唐僧也舍不得穿,只是密密地收藏着,从不轻易示人。这天,因为到了观音院,在和老院主的闲谈中,孙悟空偶尔间一时失语提起此事,被拿出来欣赏。谁知这院主是个贪婪的和尚,一见这件袈裟就爱不释手,请求唐僧借他一晚。

  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谁会料到,观音院的老院主当晚会起歹心,他见这件袈裟照得红光满室,彩气盈廷,就设下毒计,阴谋用火烧设法害死唐僧师徒,然后夺得袈裟。谁知这个阴谋被孙悟空知悉,才没有得逞。值得注意的是,取经路上的孙悟空与前相比已有了许多变化。他除了依旧是打斗的英雄以外,更多了一层智慧。这类智慧加上他的勇敢,就会无往而不胜。其实,早在院主要唐僧把袈裟拿出来观看的时候,孙悟空就多生了一个心。只是他在唐僧面前没有说破而装作一个没事人似的。而当唐僧提醒他说:“徒弟,莫与人斗富。你我是单身在外,只恐有错”时,他表面上回答说“放心!放心!”而在实际上则意识到了师父所说的“珍奇好玩之物,不可使见贪婪奸伪之人。倘若一经入目,必动其心,既动其心,必生其计”的话,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接下来的一句“都在老孙身上”的承诺,让人感到话中有话,韵味无穷。果然,当晚他提高了警惕,听到院外有人在不停地走,就“摇身一变,变做一个蜜蜂儿”去探听虚实。这一下,很快就发现了他们的阴谋。

  以前,人们常说唐僧是个迂腐,甚至是近似窝囊的人物。但从他在观音院中的表现来看,这种观点似乎有点以偏概全。因为当唐僧面对着观音院的院主要看他带来的袈裟时,他敏感地觉得这件事“恐有错”。从他对孙悟空说的话来看,也是抓到了点子上,而且后来的事证明,他的这种预感是很正确的。这就说明唐僧基本上还是识人的,只是有时候他太软弱,尤其是在那个西天取经的复杂的社会形态中,有时显得有点木讷和单纯而已。

  聪明的孙悟空这时面临着抉择: 如何处置这件事呢按照一般人的逻辑思维,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把院主的阴谋告知师父。这样做,至少有着两方面的好处。第一,可以在师父面前提高自己的地位。因为自从踏上西行取经的路途以来,他在师父面前还没有好好表现过。虽然在蛇盘山降伏了小白龙,但这功劳不应属于自己,因为最终的成功是观音菩萨亲自出面才如愿的。现在首先发现了院主的阴谋,岂不是讨功卖乖的好机会第二,可以向师父献媚。因为在白天师父已经提醒过自己,“莫与人斗富”,如此可能会惹祸上身,甚至有可能会“殒身灭命”。而今证实师父的话是对的,说明师父乃有先见之明。如果向他禀告此事,可以证明师父所说正确,岂不是一个向他献媚求宠的好时机但孙悟空没有这样做,他没有先去向师父禀告,既可讨好,又能献媚,而是瞒着师父采用“顺手牵羊,将计就计”的办法,到南天门去寻广目天王借一只“辟(避)火罩”来,把师父的肉身和白马罩住。这样等到观音院中着火时,可保师父和白马不损一根毫毛,而可使观音院自身受到毁灭。从佛教的立场看,孙悟空的“顺手牵羊,将计就计”似乎有点“狠毒”,因为这种“以毒攻毒”的办法是与它的教义相违背的。然而,这样的艺术描写倒反而显得很真实。它表现了孙悟空的智慧增加了,可他的本性还没有改变。

  事情正在按照孙悟空预料的方向发展。观音院院主火烧唐僧,唐僧和白马有“辟(避)火罩”罩着而安然无恙,而观音院却在大火中被烧尽了一切。可孙悟空实在也没有料到,师父的那件袈裟却在大火中换了主人。这正如中国的一句成语所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这“黄雀”是谁呢不仅唐僧没想到,孙悟空没想到,就是那个惹事的观音院院主也没有想到。“黄雀”原来就是在附近黑风山的黑风怪。这黑风怪就居住在观音院正南二十里路附近的黑风山的黑风洞中。正是由于观音院燃起的熊熊大火,把他从睡梦中惊醒过来。他见窗外透亮,满是红光,立即出洞观看,发现是观音院失火。他立即起身前往救火,忙乱中发现方丈房中霞光彩气升腾,进屋一看,发现是一件珍贵的袈裟。他打开一看,知道是佛门的异宝,于是也顾不得什么救火之事了,趁着混乱,拿起袈裟就回黑风洞而去。

  直到翌日天明,唐僧才从睡梦中醒来,才知一切物是人非。他慌忙寻找那珍贵的袈裟,发现它已丢失,再问观音院院主,他也不知袈裟的去向。这时他才慌了手脚。也直到此时,孙悟空才向他说了事情的经过。以下一段师徒间的对话很值得玩味:

  三藏闻言,害怕道:“是他们放的火么”行者道:“不是他是谁”三藏道:“莫不是怠慢了你,你干的这个勾当”行者道:“老孙是这等惫懒之人,干这等不良之事实实是他家放的。老孙见他心毒,果是不曾与他救火,只是与他略略助些风的。”三藏道:“天那,天那!火起时,只该助水,怎转助风”行者道:“你可知古人云,人没伤虎心,虎没伤人意。他不弄火,我怎肯弄风”三藏道:“袈裟何在敢莫是烧坏了也”行者道:“没事,没事!烧不坏!那放袈裟的方丈无火。”三藏恨道:“我不管你!但是有些儿伤损,我只把那话儿念动念动,你就是死了!”行者慌了道:“师父,莫念,莫念!管寻还你袈裟就是了。等我去拿来走路。”三藏才牵着马,行者挑了担,出了禅堂,径往后方丈去。

  这真是神来之笔。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孙悟空的聪明和料事如神。因为事情正如他所预料的,凡事对唐僧来说,还是不让他知道的好。前面我们讲到,孙悟空在发现了观音院院主火烧的阴谋后没有及时告知师父是正确的。原因就在于他对这位徒弟还缺乏真正的信任,他们的心还未真正地紧贴在一起。这一点,一直支配着小说《西游记》中的这对师徒间的类似于欢喜冤家的关系。当孙悟空告诉师父:“果然依你昨日之言,他爱上我们的袈裟,算计要烧杀我们。若不是老孙知觉,到如今皆成灰骨矣!”照理说,这时候的唐僧最该想说的话应当是表示感谢之类的。因为他在昨夜火烧观音院时一直在睡觉,对发生的事浑然不知。可我们万万没想到的竟是他毫无理由的责问孙悟空“莫不是……你干的这个勾当”而当孙悟空再次向他说明真相以后,唐僧还是无端地指责孙悟空“火起时,只该助水,怎转助风”最后甚至还拿出“杀手锏”——念动紧箍咒来威吓他,其是非不分,好坏不辨真是发展到了极点。而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徒弟的随意猜忌,或者可说是人格上的侮辱,是常人所受不了的。

  俗话说:“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在一个团队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宽容是很重要的。团结是他们一路上战胜各种妖魔鬼怪的根本。只有团结才有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抱团取暖身不冷。而要搞好团结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沟通、宽容。如唐僧这样无缘无故的任意猜忌是对这支取经集体队伍团结的致命危险,可惜当时的唐僧还意识不到。如果我们联想到先前的唐僧在取出袈裟给观音院院主欣赏时的一些先知之明,作者笔下的这个艺术人物形象的性格较为复杂,随着小说故事情节的深入发展,这一点将会表现得更加鲜明。

  倒是孙悟空还有点“大将”风度,对师父的猜忌和责难十分宽容,根本没把它放在心上。在寻找袈裟的过程中,才发现了它的可能去处——黑风山的黑风洞以及黑风洞主。于是驾云杀上山来,一场大闹黑风山的战斗从此开始:“行者执铁棒,撞至面前,大咤一声道:‘不要闲讲!快还你老外公的袈裟来!’那怪道:‘你是那寺里和尚你的袈裟在那里失落了,敢来我这里索取’行者道:‘我的袈裟,在直北观音院后方丈里放着。只因那院里失了火,你这厮,趁哄掳掠,盗了来,要做佛衣会庆寿,怎敢抵赖快快还我,饶你性命!若牙迸半个‘不’字,我推倒了黑风山,躧平了黑风洞,把你这一洞妖邪,都碾为齑粉!’”这模样,这神态,这口吻,岂不还是那个“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吗读到这里,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横空出世、英勇善战的孙悟空又回到了面前。因此当他听到黑风怪问他“你这个泼物!你是那里来的姓甚名谁有多大手段,敢那等海口浪言!”孙悟空道:“是你也认不得你老外公哩!你老外公乃大唐上国驾前御弟三藏法师之徒弟,姓孙,名悟空行者。若问老孙!……你待怎么的手段,说出来教你魂飞魄散,死在眼前!”接着,孙悟空自报家门说自己“自小神通手段高,随风变化逞英豪”,并且历数一系列的光荣历史,其中当然也少不了“大闹天宫”之事,最后还说“你去乾坤四海问一问,我是历代驰名第一妖!”这番长篇表白,是何等的自豪呵!从中可以看出,此时的孙悟空,他的本性根本没变,还是原来敢于藐视一切权威的英雄,虽然自称为“妖”,但不仅是“历代驰名”的,而且还是“第一”的呢!最后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终于战胜了黑风怪——原来它是熊罴怪转化而来。扫除了这一障碍后,唐僧师徒又踏上了西行之路。

  “祸起观音院”所表现的这一场由袈裟引起的劫难,乃是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八十一劫难之一。通过作者的刻意描写,唐僧和孙悟空的艺术形象被描摹得十分鲜明。袈裟,是这则小说的道具,也是全篇的文眼。围绕这件袈裟,生出多少事来,作者构想了多么出彩的故事,使小说情节的发展也起落不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充满了艺术情趣。从整部小说《西游记》来说,唐僧收了孙悟空后又得白龙马,紧接着叙写的应是猪八戒和沙僧的故事。然而,作者宕开笔锋,径写孙悟空,这是他自被镇五行山之后的又一次亮相。作者利用猪八戒和沙僧的尚未登上舞台的机会,又让孙悟空的英雄形象出现于世人面前,有利于展现其横空出世的一面,同时也让唐僧尽情地表现了一次,让他的性格基本定调,可为以后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线,作者的艺术匠心由此可见。同时,这样的艺术描写也使全书充满了跌宕起伏的波澜,使单线递进发展比较单调的艺术结构显出多变与曲折,让人有别具一格之感。清人张含章在《西游正旨》一书的回后评中指出: 小说作者“于收悟空得马之后,宜直接收八戒矣,乃忽添出矜驰赫雄一节,文似不伦,盖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于茫茫泡影中,忽被晨钟警醒幻梦,则见人之迷昧似我者,不觉慨叹哀悯,因曲为开导接引。原其心,则何尝不善,而论其时与位,则矜驰矣,夸耀矣。故孔门亦有德弃失言之咎。前二回悟空变松遭斥,即此意。”他的看法可供我们参考。只是我们认为,孙悟空的战胜熊罴怪,最后还得依靠天庭的观音菩萨来收伏,这些艺术描写,固然可以呈现出佛法的无穷力量,但从刻画人物艺术形象而言,则多少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况且在《西游记》中多次出现类似的情节,也容易造成雷同,从而不利于艺术审美的升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8282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28
下一篇2024-03-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