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曹操~~

关于曹操~~,第1张

汉魏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字阿瞒 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父曹嵩,是宦官中常侍曹腾 的养子曹操自幼机警有智计,好游荡任侠20岁时,举 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执法严厉,不避豪强黄巾起 义爆发后,拜骑都尉,参与镇压起义军初平元年(190), 参与关东州郡讨伐董卓,开始建立自己的武装此后与 陶谦,吕布,袁术等连年互相攻战,实力逐渐壮大建 安元年(196),迎汉献帝于洛阳,又奉帝迁都于许昌,拜 司空,封武平侯自此建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 治优势建安五年,官渡一战,击败袁绍,此后即逐步 统一了北方广大地区,结束了中原地区持续达20年之久 的战乱建安十三年,拜丞相,南征荆州,在赤壁被孙 权,刘备联军击败,三国鼎立形势初步形成建安十八 年,封魏公,二十一年,进封魏王二十五年正月,病 逝于洛阳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他的 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点

曹操的诗歌,今存不足20篇,全部是乐府诗体内 容大体上可分三类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 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

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有《薤露行》,《蒿里行》, 《苦寒行》,《步出夏门行》等《薤露行》,《蒿里 行》二诗,作于建安初年前一篇反映何进谋诛宦官事 败,董卓入洛阳作乱;后一篇写关东各州郡兴兵讨卓,又 各怀野心,互相杀伐,在内容上紧相承接诗篇以简练 的语言,高度概括地写出了这一段历史过程,因此被誉 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钟惺《古诗归》)尤其 可贵的是,在《蒿里行》诗中他以同情的笔调,写出了 广大人民在战乱中所罹的深重苦难:"铠甲生虮虱,万 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 之断人肠"《苦寒行》作于建安十一年征高□时,诗 篇描写冬日太行山区的酷寒,荒芜,险峻,形象生动,同 时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步出夏门行》作于 建安十二年征三郡乌桓时该诗包括"艳"(前奏)及四 解"艳"着重写了诗人出征时的复杂心情一解"观 沧海",写进军途经碣石时的观感;二解"冬十月",三 解"河朔寒",写归途中见闻;四解"龟虽寿",写取得 了这场重要战役胜利后的思想活动其中"观沧海"描 写大海景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 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气势磅礴,格调雄放,映衬出 诗人包容宇宙,吞吐日月的阔大胸怀"龟虽寿"以一 系列生动的比喻,表达诗人对人生及事业的看法:"老骥 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诗人贯 彻终生的积极进取精神的真实表白

以表述理想为主的诗歌有《度关山》,《对酒》, 《短歌行》等前两篇写诗人的政治理想他设想的太 平盛世是儒法兼采,恩威并用的贤君良臣政治这在汉 末社会大破坏的现实背景下,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短歌行》的主题是求贤,以"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 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诗句,来抒发求贤若渴,广纳人 才,以冀成其大业的心情游仙诗有《气出唱》,《秋胡行》等曹操是不信 方士神仙之说的,所以他写这些诗当别有所寄,不能据 此把他与秦皇,汉武的求仙等量齐观在艺术风格上,曹操诗歌朴实无华,不尚藻饰它 们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在诗歌情调上,则以慷 慨悲凉为其特色慷慨悲凉,这本来是建安文学的共同 基调,不过在曹操的诗中,它表现得最为典型,最为突 出在诗歌体裁上,曹操的乐府诗并不照搬汉乐府成规, 而是有所发展如《薤露行》,《蒿里行》,在汉乐府 中都是挽歌,他却运用旧题抒写了全新的内容曹操开 创了以乐府写时事的传统,影响深远建安作家以及从 南北朝直到唐代的许多诗人,他们拟作的大量乐府诗,都 可以说是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曹操的散文多是应用性文字,大致可分表,令,书 三大类其代表作有《请追增郭嘉封邑表》,《让县自 明本志令》,《与王修书》,《祀故太尉桥玄文》等 这些文字的共同特点是质朴浑重,率真流畅,写出了曹 操的独特声口如《让县自明本志令》,自述大半生奋 斗经历,分析当时形势,剖析自己的心志,其中"设使 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等语,写得极 其坦率而有气魄从东汉以来,散文出现了骈化的趋势, 至汉末而渐显;一般散文作者开始讲求对偶,注重用典 而曹操以其平易自如,质实明练的文体,在当时独树一 帜鲁迅曾称赞曹操是"改造文章的祖师"(《魏晋风 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曹操在文学上的功绩,还表现在他对建安文学(见建 安七子)所起的建设性作用上,建安文学能够在长期战乱, 社会残破的背景下得以勃兴,同他的重视和推动是分不 开的刘勰在论述建安文学繁荣原因时,就曾指出"魏 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心雕龙·时序》)事 实上,建安时期的主要作家,无不同他有密切关系曹 丕,曹植是他的儿子,"七子"及蔡琰等,也都托庇于 他的荫护可以说,"邺下文人集团"就是在他提供的 物质条件基础上形成的;而他们的创作,也是在他的倡 导影响下进行的 曹操著述,据清姚振宗《三国艺文志》考证,有《魏 武帝集》30卷录1卷,《兵书》13卷等十余种,然多已亡 佚,今存者唯《孙子注》明代张溥辑散见诗,文等145 篇为《魏武帝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丁 福保《汉魏六朝名家集》中也有《魏武帝集》,所收作 品略多于张溥辑本1959年,中华书局据丁福保本,稍 加整理补充,增入《孙子注》,又附入《魏志·武帝纪》, 《曹操年表》等,重新排印为《曹操集》有关曹操作 品的注释,主要有黄节《魏文帝魏武帝诗注》,北京大 学出版组1925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校正重排,改 称《魏武帝魏文帝诗注》

曹操的儿子太多了,就目前有记载的如下:

长子是曹昂,在宛城之战时战死

第二子是曹丕

曹昂,字子修,操长子,丰愍王,张绣叛乱时战死。

曹铄,操子,相殇王。

曹冲,字仓舒,操子,邓哀王。

曹据,操子,彭城王。

曹宇,操子,大将军,燕王。

曹林,操子,沛穆王。

曹衮,操子,少好学,中山恭王。

曹玹,操子,怀王。

曹矩,操子,范阳闵王。

曹干,操子,赵王。

曹上,操子,临邑殇公子。

曹勤,操子,刚殇公子。

曹乘,操子,谷城殇公子。

曹整,操子,叔父绍继子,郿戴公子。

曹京,操子,灵殇公子。

曹均,操子,叔父彬继子,樊安公。

曹棘,操子,广宗殇公子。

曹徽,操子,叔父玉继子,东平灵王。

曹茂,操子,乐陵王。

曹彰,字子文,操子,少善射御,膂力过人,越骑将军,任城威王。

曹植,操子,陈思王。

曹熊,字子建,操子,萧怀王。

曹丕,字子桓,曹操太子,文皇帝。

驾车路线:全程约6458公里

起点:大兴村

1驻马店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行驶35公里,过右侧的蒋庄村约260米后,左前方转弯

2) 行驶340米,左转

3) 行驶16公里,左转

4) 行驶39公里,直行进入希望大道

5) 沿希望大道行驶29公里,朝G4方向,右转

6) 行驶310米,朝郑州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2沿匝道行驶830米,直行进入京港澳高速

3沿京港澳高速行驶939公里,朝永城/兰考/S32/S83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4沿匝道行驶10公里,直行进入永登高速

5沿永登高速行驶132公里,朝鄢陵/S83/兰考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兰南高速

6沿兰南高速行驶1141公里,直行进入日兰高速

7沿日兰高速行驶1036公里,朝济南/日照/G1511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曹州立交桥

8沿曹州立交桥行驶700米,直行进入日兰高速

9沿日兰高速行驶467公里,朝东平/济南/G35方向,稍向右转进入王官屯立交

10沿王官屯立交行驶910米,直行进入济广高速

11沿济广高速行驶1534公里,朝德州/泰安/北京/上海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殷家林立交桥

12沿殷家林立交桥行驶11公里,过殷家林枢纽立交约550米后,直行进入济南绕城高速

13沿济南绕城高速行驶226公里,朝绕城北线/聊城方向,稍向右转进入齐河南立交

14沿齐河南立交行驶12公里,过晏城枢纽立交约500米后,直行进入济南绕城高速

15沿济南绕城高速行驶139公里,朝青岛/淄博方向,稍向右转进入表白寺枢纽立交

16沿表白寺枢纽立交行驶640米,过表白寺枢纽立交约130米后,直行进入青银高速

17沿青银高速行驶880米,直行进入京沪高速

18沿京沪高速行驶102公里,稍向右转进入崔寨西互通立交桥

19沿崔寨西互通立交桥行驶12公里,直行进入京沪高速

20沿京沪高速行驶477公里,稍向右转上匝道

21沿匝道行驶14公里,左转进入S316

22济南市内驾车方案

1) 沿S316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开元大街

2) 沿开元大街行驶10米,过左侧的好又多超市约90米后,左转

3) 行驶930米,左转

4) 行驶1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前贾村

_岈山六月有优惠了,大家还不去享受吗?就从这个六一儿童节开始,如果大家要去这里旅游的话,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这个_岈山六月的

年六月_岈山门票优惠政策

优惠一:优惠套票

_岈山+百合套票:100元/人

_岈山景区门票:65元/人

百合门票:50元/人

优惠二:买套票送花束

购买套票送百合花一束

活动时间:61—620

购票方式:所有套票产品统一由_岈山景区出票,采取一票游三园的方式。此套票只包含全价票产品,半价等优惠人群无套票产品。

购票地点:_岈山景区南门、北门售票窗口。

验票方式:购买门票后,在_岈山景区南门或北门扫码入园,在百合园凭套票票根入园。

最后三天6折优惠的丛林飞跃

亲子线、成人线,每条线路各有17个关卡,参与者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通过爬、跳、跃、攀等动作顺利闯关,体验无动力溜索的快感,更多优惠尽在_岈山,

6月1日儿童节当天,_岈山景区和七彩百合花面向16周岁及以下青少年免费啦!

年六月_岈山游玩攻略

赏花——七彩百合

白色百合花,比较常见的颜色,象征着百年好合、伟大的爱,白色百合花有着深深的祝福,收到这种花祝福的人清纯天真,集众人宠爱于一身;橙色百合花,颜色比较少见,代表着力量、智慧、光辉和知识等,是繁荣和骄傲的象征;**百合花,表示感激和快乐,象征财富、高贵和荣誉;红色百合花的花语是热烈的爱又叫火百合,是一个很独特的品种,也有喜事到来、好运气来临之意,通常跟康乃馨搭配送给妈妈;粉色百合独特干净,象征大气温婉的女性,它的花语是纯洁、可爱、高雅,代表着梦幻、甜美和娇柔,通常用来表白爱一个人的心意。

紫色的薰衣草花海,花语是等待爱情它不像玫瑰那样惹眼,代表着含蓄的爱只要用力,就能看见奇迹,浪漫和心心相印。

登山——奇峰怪石

_岈秀丽,奇峰怪石为人称奇,湖泊水潭宛若明珠点缀其中,峰峰有奇石,石石挟仙气,被誉为中原盆景。

小贴士

1、门票价格

全价票:65元/人半价票:32元/人

半价票:大中小学生凭本人身份证及学生证;身高14米以上、14周岁以下学生凭本人身份证或户口本;60—69周岁老人凭本人身份证或老年证均可享受半价优惠。

免费票:身高14米以下儿童免票;70岁以上老人凭本人身份证或老年证换取免费票;现役军人凭士兵证及本人身份证、革命伤残军人凭军残证及本人身份证、记者凭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记者证及本人身份证、残疾人凭残疾证及本人身份证换取免费票。

2、交通路线

自驾路线:京港澳高速遂平站——希望大道——_阳大道——建设路——遂_路——_岈山风景区

乘车路线:遂平西关汽车站乘坐景区公交直达

《让县自明本质令》

孤始举孝廉②,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③,恐为海9内人之所见凡愚④,欲为一郡守⑤,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⑥,使世士明知之⑦。故在济南⑧,始除残去秽⑨,平心选举⑩,违忤诸常侍(11),以为强豪所忿(12)。恐致家祸,故以病还(13)。

去官之后(14),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15),年有五十,未名为老(16)。内自图之(17),从此却去二十年(18),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19)。故以四时归乡里(20),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21),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低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22),绝宾客往来之望(23),然不能得如意。后征为都尉(24),迁典军校尉(25),意遂更(26)。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27),然后题墓道言(28):"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而遭值董卓之难(29),兴举义兵(30)。是时合兵能多得耳(31),然常自损(32),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33),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34)。故汴水之战数千(35),后还到扬州更募(36),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37)。又袁术僭号于九江(38),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39),衣被皆为天子之制(40),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41)。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讨禽其四将(42),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43),发病而已(44)。及至袁绍据河北(45),兵势强盛。孤自度势(46),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47),以义灭身,足垂于后(48)。幸而破绍,枭其二子(49)。又刘表自以为宗室(50),包藏奸心,乍前乍却(51),以观世事,据有当州(52)。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位已极,意望已过矣(53)。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54)。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55),言10有不逊之志(56),妄相忖度(57),每用耿耿(58)。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59),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60)!"夫能以大事小也。昔乐毅走赵(61),赵王欲与之图燕(62),乐毅伏而垂泣(63),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64),放在他国(65),没世然后已(66),不忍谋赵之徒隶(67),况燕后嗣乎(68)?"胡亥之杀蒙恬也(69),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70)。今臣将兵三十馀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71)。

孤祖、父以至孤身(72),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73);以及子桓兄弟(74),过于三世矣。孤非徒对诸君说此也(75),常以语妻妾,皆令深知此意。孤谓之言:"顾我万年之后(76),汝曹皆当出嫁(77),欲令传道吾心,使他人皆知之。"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78)。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縢》之书以自明(79),恐人不信之故。

然欲使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80),以还执事(81),归就武平侯国(82),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已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前朝恩封三子为侯(83),固辞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复以为荣,欲以为外援,为万安计。孤闻介推之避晋封(84),申胥之逃楚赏(85),未尝不舍书而叹,有以自省也。奉国威灵(86),仗钺征伐(87),推弱以克强(88),处小而禽大(89),意之所图,动无违事(90),心之所虑,何向不济(91)?遂荡平天下,不辱主命,可谓天助汉室,非人力也。然封兼四县(92),食户三万(93),何德堪之(94)!江湖未静(95),不可让位;至于邑土(96),可得而辞。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议(97),少减孤之责也(98)。

注释

注释文件

注释文件

短歌行

①汉献帝建安元年(196),曹操迎献帝建都许昌,从此"挟天子而令诸侯"(《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建安十五年(210),曹操逐渐统一北方,权位日重,引来朝野谤议。孙权、刘备等抨击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欲废汉自立。曹操为平息谤议,于建安十五年十二月写此文,通告天下。文中陈述自己一生的主要政治生涯和思想变化,表白自己虽不愿放弃兵权,但绝无篡汉自代的异志。全文观点鲜明,通脱清峻。题目是后人所加,原作《述志令》,也作《自明本志令》。令,一种昭示下属的文体。②孤:古代侯王的自我谦称。曹操这时已任丞相,封武平侯、费亭侯。举孝廉:曹操二十岁时被荐举为孝廉。孝廉是汉代的一种选拔官吏的科目。孝指敬顺父母,廉指廉洁方正。被郡国选为孝廉后,就可由朝廷任以职位。③岩穴知名之士:隐居的名士。岩穴,山洞,代指隐居之处。④海内人:四海之内的人,即天下人。所见凡愚:被视为平庸愚昧的人。⑤郡守:郡的行政长官。⑥好作政教:做好政治和教化之事。⑦世士:当世之士。⑧在济南:汉灵帝中平元年(184),曹操任济南国相。国,在汉代相当于郡一级的封地,国相相当于郡太守。⑨除残去秽:除去世上的残暴势力和污浊风气。⑩平心选举:公平地选举官吏。(11)违忤(wǔ午):冒犯,得罪。忤,逆。常侍:又称中常侍,皇帝身边的侍从官,东汉多由宦官担任。(12)"以为"句:因而被豪强所恨。忿,愤恨。(13)以病还:借口生病,辞官还乡。中平四年(187),曹操被任为东郡太守,未受,以病还。(14)去官:辞官。(15)顾视:环视。顾,回头看。同岁:同年,指与自己同时被举为孝廉的人。(16)未名:不能称作。名,称,说。(17)内:内心。图:考虑。(18)却去:再度过。却,退。(19)始举者:指同年中五十岁才被举为孝廉的人。(20)以:于。四时:指一年四季。(21)精舍:学舍。(22)以泥水自蔽:借泥水阻隔宾客的探访。(23)绝:杜绝。望:想法,愿望。(24)都尉:汉代掌管郡国军事的最高武官。(25)迁:升任。典军校尉:京城近卫军的军事长官之一。中平五年(188),汉灵帝建立禁卫京城的西园军,设校尉八人统率,曹操任典军校尉。(26)意遂更:主意于是改变。(27)征西将军:官名。东汉置,因西进征赤眉军而得名。(28)墓道:与墓穴相连的地下通道,此指墓道前的石碑。(29)董卓之难:中平六年(189),凉州军阀董卓率军进入京城洛阳,杀何太后,废少帝立献帝,自封太尉,把持朝政,滥杀无辜,京城大乱,天下纷纷起兵讨伐。(30)兴举义兵:初平元年(190)春,函谷关以东诸州郡兴兵讨伐董卓,曹操亦招募五千人参与。(31)合兵:纠集兵士。(32)自损:自己削减士兵。(33)意盛:意气骄盛。(34)倘更为祸始:可能又引起祸端。倘,或许。更,又,重新。(35)汴水之战:初平元年(190),曹操愤于伐董联军徘徊不前,自率数千士兵西进,在汴水(今河南荥阳索河)遭遇董卓部将徐荣,因寡不敌众,伤亡惨重。(36)"后还到"句:汴水之败后,曹操曾到扬州(治所在今安徽寿县)募兵。(37)"后领兖(yǎn眼)州"二句:初平三年(192),黄巾军攻入兖州,杀刺史刘岱。曹操这时以兖州东郡太守的身份,领管兖州,大败黄巾军,从三十馀万降兵中,挑选精壮编成"青州兵"。兴平二年(195),曹操被正式任命为兖州牧。(38)"又袁术"句:建安二年(197),袁术在九江郡称帝。袁术,字公路,袁绍之弟,于东汉末年割据九江一带。僭(jiàn件)号,盗用皇帝的名号。(39)名门:给门命名。(40)衣被:指服装。制:制度,样式。(41)露布:宣布。(42)讨禽:征讨、擒获。禽,通"擒"。四将:建安二年(197)九月,曹操征伐袁术,斩其大将桥蕤、李丰、梁纲、乐就等四人。(43)穷亡解沮:走投无路,败亡崩溃。建安四年(199),袁术败投青州,发病死于路上。(44)已:指死亡。(45)袁绍:字本初,时为冀州牧,拥兵割据河北地区。河北:黄河以北。(46)度(duó夺)势:估量时势。(47)投死:投身死地。(48)足垂于后:足以垂名后世。(49)枭(xiāo萧)其二子:官渡之战后,曹操于建安十年(205)、十二年(207)分别攻杀袁二子袁谭和袁尚。枭,砍头并悬以示众。(50)刘表:字景升,汉宗室,为当时大军阀。建安十三年(208),曹操领兵南下,刘表已死,其子刘琮降曹。(51)乍前乍却:忽进忽退。(52)当州:犹言本州,指荆州。(53)意望已过:已经超过当初的意想和愿望。(54)"今孤言此"四句:现在我说这些,好像自我吹嘘,但想使人无话可说,所以我就无需讳言了。(55)私心相评:主观臆测。(56)不逊之志:指篡汉的野心。逊,谦恭。(57)妄相忖度(cǔnduó寸上声夺):妄加猜测。(58)每用耿耿:常常因此心中不安。(59)齐桓、晋文:齐桓公、晋文公,二人皆春秋时霸主。垂称:垂名。(60)"三分天下"三句:虽拥有天下的三分之二,却仍然臣服于殷纣,周文王的道德可谓是最高的道德了。引文见《论语·泰伯》篇,与今传《论语》文字稍有不同。(61)乐(yuè悦)毅走赵:乐毅是战国时燕昭王的上将军,曾统率赵、楚、韩、魏、燕五国军队攻下齐国七十馀城。昭王之子惠王继位后,因中齐人反间计,罢免乐毅,乐毅被迫出奔赵国。事见《史记·乐毅列传》。走,出奔,逃。(62)图燕:图谋攻打燕国。(63)伏而垂泣:跪伏流泪。(64)获戾(lì力):得罪。(65)放:流放。(66)没世:离世,死去。(67)徒隶:从事贱役的下等人。(68)后嗣:后代。(69)胡亥:秦二世,秦始皇的小儿子。始皇死后,得赵高等人帮助,即帝位。蒙恬(tián田):秦代名将,当时率军三十万北击匈奴,守卫边疆,被赵高、胡亥视为心腹大患,迫其自杀。事见《史记·蒙恬列传》。(70)"积信"句:蒙恬祖父蒙骜、父蒙武和蒙恬本人,三代都是受秦王信任的名将。这段引文与《史记·蒙恬列传》略有出入。(71)怆(chuàng创)然:悲伤貌。(72)孤祖、父:指曹操的祖父曹腾和父亲曹嵩。曹腾为桓帝时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曹嵩为灵帝时太尉。皆为皇帝重臣。(73)见信:被信任。(74)子桓:曹丕,字子桓。曹操子。详见本书曹丕小传。(75)非徒:不仅。(76)"顾我"句:待我去世后。顾,视。万年之后,指去世。(77)汝曹:你们。(78)肝鬲(gē隔)之要:犹言肺腑之言。鬲,同"膈"。要,紧要的话。(79)"见周公"句:周武王和他儿子周成王生病时,周公姬旦都作祷文祈祷神明,自请代死。之后,将祷文藏于用金属封固好的匣子中。武王死,成王立,年幼,周公摄政,政敌诬他欲废王自立。周公离开京都以避嫌。后来,成王发现匣中祷文,明白周公忠心,遂接回周公。《金縢(téng疼)》,《尚书》篇名。金,金属。縢,封固。事见《史记·鲁周公世家》。(80)便尔:就这样,犹言率尔。典:掌管。(81)执事:朝廷主管人员。(82)"归就"句:回到武平(在今河南鹿邑县)封地。曹操于建安元年拜大将军,封武平侯。(83)"前朝"句:《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注引《魏书》:建安十六年(211),朝廷封曹操三子曹植、曹据、曹豹分别为平原侯、范阳侯、饶阳侯。曹丕为继嗣长子,故未封。(84)"孤闻"句:介推,介子推,亦称介之推。《左传·僖公三十四年》载,春秋时,介之推随晋公子重耳流亡十九年。重耳为晋君后,赏赐随从,漏掉之推。之推不求封赏,与母隐居绵山(在今山西介休市东南),至死不出。《新序·节士篇》又载,为使介子推出山受赏,晋文公放火焚山,子推"遂不出而焚死"。(85)"申胥"句:春秋时,伍子胥率吴军攻下楚国京都郢都,楚国大夫申包胥到秦国请兵救楚,在秦廷痛哭七昼夜,方感动秦王出兵击退吴军。楚昭王回到郢都后要封赏申包胥,申包胥逃而不受。申胥,即申包胥。事见《左传》定公四年、五年。(86)奉国威灵:仰仗国家的声威神灵。(87)仗钺(yuè月)征伐:指凭借皇帝授予的权力,征讨不肯臣服者。钺,大斧,古代皇帝出征时,用作仪仗。(88)推:推动。克:战胜。(89)禽:通"擒"。(90)动无违事:执行起来没有不如意的。(91)济:成功。(92)四县:指阳夏(今河南太康县)、柘(今河南柘城县北)、苦(今河南鹿邑县东)和武平四县。(93)食户三万:享用三万户人家所缴的赋税。(94)堪:承当。(95)江湖未静:喻天下尚不平静。(96)邑土:指封给的城邑、土地。(97)分损:减少。(98)少:同"稍"。责:责难。

  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年),三国时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字孔明,号卧龙。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邪阳都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父亲诸葛圭,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早年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荆州牧刘表。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阳(①河南南阳卧龙岗;①湖北襄阳(现湖北襄樊)之西二十里隆中)隐居乡间耕种,维持生计。建安四年(199年),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

  后为了消除诸葛亮隐居地一事留下的历史纷争,清代在河南南阳做知府的湖北襄阳人顾嘉蘅写到:“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上,何须辨襄阳南阳。”

  这是清代在河南南阳做知府的湖北襄阳人顾嘉蘅所写,因诸葛亮名高天下,两省便争诸葛亮故居之处所,顾嘉蘅想不能开罪南阳,又怕承当出卖桑梓之名,便撰此妙联,既赞诸葛亮,又抹平两省争执,可谓公允。但这场争论并没有因此而平息,1990年发行《三国》邮票第二组“隆中对”小型张时,因湖北、河南两省争夺“隆中对”的首发式地点,并组成代表团进京申诉,以至设计受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和北京师范大学魏晋南北朝研究所曾专门组织“诸葛亮躬耕地”学术讨论会,诸葛亮躬耕地在X阳的说法得到大多数的的赞同,同时史学家们也认为,就像文武赤壁一样,襄阳南阳的诸葛胜迹也是完全可以并存的。顾嘉蘅的题联,真不愧为名联绝作。

  注意:此处删去一切关于诸葛亮隐居地和古籍书名争论的词条解释,避免引发民族矛盾,历史仅供了解,不须争论!

  新版人教版教科书同样删除了《隆中对》《出师表》注释中所有的“襄樊”“襄阳”“南阳”字样,只提及诸葛亮出生地及原籍。

  想了解更多请查找词条:《资治通鉴》、《草庐对》(《隆中对》)、南阳、襄樊(襄阳)。

  诸葛亮读书与当时大多数人不一样,不是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观其大略,并喜欢吟诵《梁父吟》这首古歌谣。通过潜心钻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他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诸葛亮还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用兵的知识。

  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即《草庐对》)。

  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形成三国鼎足之势。诸葛亮于危难之际出而辅佐刘备,联孙抗曹。大败曹军于赤壁,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三年(223年),刘备病危,以后事相托。

  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建兴五年(227年),上疏(即《出师表》)于刘禅,率军出驻汉中,前后6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十二年,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将后事托付姜维。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千百年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诸葛亮的著述,在《三国志》本传中载有《诸葛氏集目录》,共二十四篇,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后人所编,以清人张澍辑本《诸葛忠武侯文集》较为完备。诸葛亮一生主要著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曾革新“连弩”,可同时发射10箭;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

  诸葛亮的纪念古迹很多,全国有数十处。旅游观光者络绎不绝。

  全国最早的武侯祠在陕西汉中的勉县。勉县武侯祠乃天下第一武侯祠。勉县武侯祠建于景耀六年(公元二六三年)春。诸葛亮为蜀汉丞相,生前曾被封为“武乡侯”(武乡在今汉中市的武乡镇),死后又被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因此历史上尊称其祠庙为“武侯祠”。现勉县武侯祠巍峨壮观,规模宏伟,有七院六十余间殿宇,既是凭吊先贤之所,又是文物游览之地。更有意义的是,勉县武侯祠所在地乃诸葛亮当年赴汉中屯军北伐的“行辕相府”故址。

  目前最出名的除成都武侯祠、勉县武侯祠外,还有南阳武侯祠、白帝城武侯祠、云南保山武侯祠和祁山武侯祠等。此外,还有建于唐代前的五丈原诸葛庙,建于明代的武侯宫(湖北蒲圻),建于建安时期的黄陵庙(湖北宜昌)等。浙江兰溪的诸葛镇,因诸葛亮子孙世代群居此地而得名。明万历年间始建丞相祠堂,距今已历三百七十余年。丞相祠堂有古建筑五十二间,内设诸葛亮灵位。近些年,兰溪丞相祠堂渐负盛名,影响日盛,是兰溪一大史迹和揽胜之地。

  诸葛亮年谱

  年号 公元 年龄 生平及事迹

  光和4年 181 0岁 诸葛亮诞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

  中平6年 189 8岁 诸葛亮生母章氏去逝。

  初平3年 192 11岁 诸葛亮父亲诸葛硅去世。

  兴平元年 194 13岁 诸葛亮与弟诸葛均及妹妹由叔父诸葛玄收养, 其兄诸葛谨同继母赴江东。

  初平2年 195 14岁 诸葛亮叔父诸葛玄任豫章太守, 他及弟妹随叔父赴豫章(现南昌)。

  建安2年 197 16岁 诸葛玄病故。诸葛亮和弟妹移居南阳

  建安4年 199 18岁 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水镜先生司马徽。

  建安12年 207 26岁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对刘备陈说三分天下之计, 即著名的“草庐对”。旋即出山辅助刘备。

  建安13年 208 27岁 诸葛亮说服孙权与刘备结盟,参与赤壁之战获胜。

  建安14年 209 28岁 诸葛亮任军师中郎将。

  建安16年 211 30岁 诸葛亮与关羽、张飞、赵云镇守荆州。

  建安19年 214 33岁 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云率兵与刘备会师。刘备进成都,掌管巴蜀。诸葛亮任蜀军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兼任大司马府事。

  建安20年 215 34岁 诸葛亮整顿巴蜀内政。

  建安23年 218 37岁 诸葛亮留守巴蜀,筹集军粮,供应在汉中作战的刘备。

  蜀章武元年 221 40岁 刘备登基,建立蜀国。诸葛亮任丞相。

  蜀建兴元年 223 42岁 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

  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蜀建兴2年 224 43岁 诸葛亮调整巴蜀内政,稳定因刘备战败而混乱的人心。

  蜀建兴3年 225 44岁 诸葛亮率军南征,稳定南部四郡。

  蜀建兴4年 226 45岁 诸葛亮准备兴师讨魏。

  蜀建兴5年 227 46岁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呈交《出师表》进行北伐。

  蜀建兴6年 228 47岁 北伐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自贬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蜀建兴7年 229 48岁 诸葛亮再次北伐夺取武都、阴平,恢复丞相职位。

  蜀建兴8年 230 49岁 诸葛亮再次北伐。

  蜀建兴9年 231 50岁 诸葛亮北伐攻祁山,破司马仲达,大败魏将张合。

  蜀建兴11年 233 52岁 诸葛亮在斜谷修造邸阁,屯集粮食。

  蜀建兴12年 234 53岁(享年54岁) 诸葛亮于再次北伐中病故于五丈原。

  三国志 诸葛亮传

  晋陈寿撰,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圭,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都丞。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日:“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刘表长子琦,亦深器亮。表受后妻之言,爱少子琮,不悦于琦。琦每欲与亮谋自安之术,亮辄拒塞,未与处画。琦乃将亮游观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不?”亮答曰:“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字乎?”琦意感悟,阴规出计。会黄祖死,得出,遂为江夏太守。俄而表卒,琮闻曹公来征,遣使请降。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

  先主至于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亮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驽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邺。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刘璋遣法正迎先主,使击张鲁。亮与关羽镇荆州。先主自葭萌还攻璋,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定郡县,与先主共围成都。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二十六年,群下劝先主称尊号,先主未许,亮说曰:“昔吴汉、耿掩等初劝世祖即帝位,世祖辞让,前后数四,耿纯进言曰:‘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如不从议者,士大夫各归求主,无为从公也。’世祖感纯言深至,遂然诺之。今曹氏篡汉,天下无主,大王刘氏苗族,绍世而起,今即帝位,乃其宜也。士大夫随大王久勤苦者,亦欲望尺寸之功如纯言耳。”先主于是即帝位,策亮为丞相曰:“朕遭家不造,奉承大统,兢兢业业,不取康宁,思靖百姓,惧未能绥。於戏!丞相亮其悉朕意,无怠辅朕之阙,助宣重光,以照明天下,君其勖哉!”亮以丞相尚书事,假节。张飞卒后,领司隶校尉。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禅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陈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败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败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遂行,屯于沔阳。

  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眉,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邰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邰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邰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历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于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

  冬,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魏将军王双率骑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七年,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魏雍州剌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遂平二郡。诏策亮曰:“街亭之役,咎由马谡,而君引愆,深自贬抑,重违君意,听顺所守。前年耀师,馘斩王双;今岁爰征,郭淮遁走;降集氐、羌,兴复二郡,威镇凶暴,功勋显然。方今天下骚扰,元恶未枭,君受大任,干国之重,而久自绝损,非所以光扬洪烈矣。今复君丞相,君其勿辞。”

  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邰交战,射杀邰。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

  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诏策曰:“惟君体资文武,明睿笃诚,受遗托孤,匡辅联躬,继绝兴微,志存靖乱;爰整六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威震八荒,将建殊功于季汉,参伊、周之巨勋。如何不吊,事临垂克,遘疾陨丧!联用伤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纪行命谥,所以光昭将来,刊载不朽。令使使持节左中郎将杜琼,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谥君为忠武侯。魂而有灵,嘉兹宠荣。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陈图,咸得其要云。亮言教书奏多可观,别为一集。

  景耀六年春,诏为亮立庙于沔阳。秋,魏征西将军钟会征蜀,至汉川,祭亮之庙,令军士不得于亮墓所左右刍牧樵采。亮弟均,官至长水校尉。亮子瞻,嗣爵。

  诸葛氏集目录:开府作牧第一 权制第二 南征第三 北出第四 计算第五 训厉第六综核上第七 综核下第八 杂言上第九杂言第十 贵和第十一 兵要第十二 传运第十三 与孙权书第十四与诸葛谨书第十五 与孟达书第十六 废李平第十七 法检上第十八法检下第十九 科令上第二十 科令下第二十一 军令上第二十二军令中第二十三 军令下第二十四右二十四篇,凡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

  臣寿等言:臣前在著作郎,侍中领中书监及北侯臣荀勖、中书令关内侯臣和峤奏:使臣定故蜀丞相诸葛亮故事。亮毗佐危国,负阻不宾,然犹存录其言,耻善有遗,诚是大晋光明至德,泽被无疆,自古以来,未有之伦也。辄删除复重,随类相从,凡为二十四篇。篇名如右。亮少有群逸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造汉末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备,又观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疆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包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青龙二年春,亮帅众出武功,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孟轲有云:“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忿。”信矣!论者或怪亮文彩不艳,而过于丁宁周至。臣愚以为咎繇大贤也,周公圣人也,考之尚书,咎繇之谟略而雅,周公之诰烦而悉。何则?咎繇与舜、禹共谈,周公与群下矢誓故也。亮所与言,尽众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远也。然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于当世。

  伏惟陛下迈踪古圣,荡然无忌,故虽敌国诽谤之言,咸肆其辞而无所革讳,所以明大通之道也。谨录写上诣著作。臣寿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泰始十年二月一日癸巳,平阳侯相臣陈寿上。

  乔字伯松,亮兄瑾之第二子也,本字仲慎。与兄元逊俱有名于时,论者以为乔才不及兄,而性业过之。初,亮未有子,求乔为嗣,瑾启孙权遣乔来西,亮以乔为己适子,故易其字焉。拜为驸马都尉,随亮至汉中。〔一〕年二十五,建兴(元)[六]年卒。子攀,官至行护军翊武将军,亦早卒。诸葛恪见诛于吴,子孙皆尽,而亮自有胄裔,故攀远复为瑾后。

  瞻字思远。建兴十二年,亮出武功,与瑾书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年十七,尚公主,拜骑都尉。其明年为羽林中郎将,屡迁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瞻工书画,强识念,蜀人追思亮,咸爱其才敏。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虽非瞻所建倡,百姓皆传相告曰:“葛侯之所为也:”是以美声溢誉,有过其实。景耀四年,为行都护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南乡侯董厥并平尚书事。六年冬,魏征西将军邓艾伐蜀,自阴平由景谷道旁入。瞻督诸军至涪停住,前锋破,退还,住绵竹。艾遣书诱瞻曰:“若降者,必表为琅邪王。”瞻怒,斩艾使。遂战,大败,临阵死,时年三十七。众皆离散,艾长驱至成都。瞻长子尚,与瞻俱没。次子京及攀子显等,咸熙元年内移河东。

  董厥者,丞相亮时为府令史,亮称之曰:“董令史,良士也。吾每与之言,思慎宜适。”徙为主薄。亮卒后,稍迁至尚书仆射,代陈祗为尚书令,迁大将军,平台事,而义阳樊建代焉。延熙(二)十四年,以校尉使吴,值孙权病笃,不自见建。权问诸葛恪曰:“樊建何如宗预也?”恪对曰:“才识不及预,而雅性过之。”后为侍中,守中书令。自瞻、厥、建统事,姜维常征伐在外,宦人黄皓窃弄机柄,咸共将护,无能匡矫,然建特不与皓好往来。蜀破之明年春,厥、建俱诣京都,同为相国参军,其秋并兼散骑常侍,使蜀使慰劳。

  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诸葛亮的一些政绩

  一,都江堰,

  《水经注江水》记载:“诸葛亮北征, 以此堰为农本,国之所资,以征丁千二百人主护之。有堰官”。---诸葛亮开了堰官之先河。

  这份政令内容之详细令人叹为观止,详细到每年清淤工作的日期,掏挖深度,当年诸葛亮用于清淤维护的石标尺,直到80年代才被原样仿制的不锈钢标尺替换。而武侯立下的维护法规,直到今天仍被原样执行。

  二,佤族抗英;

  远在公元225年,居住在葫芦王地的佤族人卡那曼卷部落与蜀汉丞相诸葛亮签盟归顺蜀汉朝廷,发誓镇守边关,永不反叛;整整1700年,佤族人始终遵循了这个盟约,1934年的英军进攻班洪、班老地区,佤族人牢记了这个盟约,斑老王奋起抵抗,组织佤族武装,剽牛盟誓,效忠他们最尊崇的“阿祖阿公”---诸葛亮。这就是有名的“班洪事件”;

  三,六个少数民族供奉的“茶祖”。

  《普洱府志古迹》记载:旧传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铜镘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登,置撒袋于曼撤,固以名其山。"六大茶山中有一座就叫孔明山,当地人民还把茶树称作“孔明树”,把诸葛亮尊为“茶祖”。时至今日,基诺族、布朗族、佤族、傣族、哈尼族、壮族各村寨,每年都要在诸葛亮诞辰这天举行集会,称为“茶祖会”,赏月歌舞,放孔明灯,祭拜诸葛亮。

  诸葛亮在历代武庙中的地位

  唐代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了武庙

  1,《新唐书-礼乐五》记栽:“开元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尊太公为武成王,祭典与文宣王比,以历代良将为十哲象坐侍。这武庙十哲是:

  春秋时代吴国的孙武、齐国的司马穰苴,战国时代魏国的吴起、燕国的乐毅、秦国的白起,西汉的张良、韩信,蜀汉的诸葛亮,唐的李靖、李世绩,而以太公望为武庙主祀。”

  2,唐德宗建中三年,朝廷下诏叫史馆考定,列古今名将64人配享,并都画有图像,分列武成王左右。左边32人是:越范蠡,齐孙膑,赵廉颇,秦王翦,卫青,隋韩擒虎、郭子仪等。

  3,唐昭宗封诸葛亮为武灵王,并御赐庙堂于隆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8206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27
下一篇2024-03-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