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傲慢与偏见》中五种不同的婚姻

读书‖《傲慢与偏见》中五种不同的婚姻,第1张

世界名著《傲慢与偏见》是有关婚姻的一部小说,文中涉及到了五对婚姻,各有各的不同,代表了不同的婚姻观。第一对贝内特夫妇,贝内特先生因为美貌而娶了贝内特太太。婚后发现贝内特太太浅陋,他们经常拌嘴,说一些讽刺的话语。贝内特先生喜欢呆在书房,沉浸在书的海洋里,而贝内塔太太,情绪波动大,经常碎碎念,把嫁女儿看作是人生的重中之重。

贝内特家有五个女儿,都未受过正规的教育,也从未请过家庭教师。大女儿简知书达礼,温文尔雅,善良,拥有着令人称赞的外貌 。二女儿伊丽莎白喜爱读书,理智有礼,虽没有惊人的外貌,但很有灵气学识,自信洒脱,深得父亲的喜爱。剩下的三个小女儿莉迪亚,玛丽和基蒂,相比于两个姐姐便有些逊色,有时会作出一些有失偏颇的事情。

虽然尚未受过正规教育,但贝内特家两个大女儿丝毫不逊色。或许是学时相当,情趣相投,简和伊丽莎白不仅是亲姐妹,也是彼此的知心人。经常一起分享喜怒哀乐,表达各自的见解。关心彼此的同时,谈论心事,彼此懂得。既是知心朋友,亦是知己,遇到彼此也算人生一大幸事。除了姐姐简,邻居卢卡斯先生家的女儿夏洛特也是伊丽莎白的好友,她们志趣相投,聊得来,既是邻居亦是好友。

贝内特先生这一生的遗憾除了娶了知识浅陋的简的母亲,另一个遗憾便是家中没有一个儿子。带来的后果便是家产只能由远方亲戚柯林斯先生继承,贝内特太太也因此心痛不已。随着宾利和达西的到来,不久之后,柯林斯也前来拜访贝内特一家。因为家产,柯林斯先生并不受待见,但得知他此行的目的之一便是从贝内特家的女儿中挑选一位作为自己未来的妻子。贝内特太太态度巨变,顿时欣喜若狂,觉得柯林斯先生也算是一位不错的候选人。

他认为伊丽莎白是不错的选择,不久之后,便向伊丽莎白表白,谁料遭到了伊丽莎白坚定的拒绝。为此他还有些不可置信,认为伊丽莎白是因为羞涩而拒绝了她。贝内特太太因此还发了火,觉得受到了深深地伤害,父亲却对伊丽莎白表示赞同。

因为各种原因,柯林斯最终选择了伊丽莎白的好朋友夏洛特作为自己的妻子。听到这个消息,伊丽莎白有些惊讶。因为在她看来,柯林斯并不是夏洛特喜欢的类型。但夏洛特认为自己年龄已大,而且外貌平平,柯林斯先生虽然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但有着不错的物质基础,基于现实,是个不错的选择。作为好朋友,伊丽莎白有些不解,但还是表达了自己的祝福。他们的关系也因此有了微妙的变化,好在后面到柯林斯先生家拜访时有所缓解。

另一边随着宾利和达西的到来,宾利与简,达西与伊丽莎白的爱情也徐徐展开。宾利和简意气相投,性格相合,属于一见钟情,是外人眼中美好的一对。因为他们性格犹豫,宾利因为好朋友及妹妹的劝阻,中途有了一段时间的分离,但也因此认清了彼此的感情,。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达西与伊丽莎白,因为傲慢与偏见,他们的初见便是不欢而散。

之后随着情节的推进,情敌的出现,与达西共同长大的年轻帅气的威克汉姆的推波助澜,达西对姐姐简和宾利先生感情的阻拦导致他们误解进一步加深。伊丽莎白也因此拒绝了达西的求婚,认为那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之后,随着书信的往来,贝内特家突如其来的丑事,留言的传播,亲戚的推动及阻挠,他们开始反思。伊丽莎白慢慢消减了对达西的误解,达西也认识到了自己的傲慢无礼,开始变得随和。最终随着彼此的变化,虽一波三折,出乎意料,但也收到了亲人,朋友的祝福,成了一对璧人。

还有一对是伊丽莎白的妹妹莉迪亚和威克汉姆,初见时,大家对威克汉姆评价很高,与达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伊丽莎白对她的印象甚好,但出人意料的是威克汉姆带着莉迪亚私奔了,但他们并未结婚。对于家人来说,这是棒头一击,也是一大丑闻。因此大家也看清了威克汉姆,虽然恨之入骨,但为了家庭面子,不得不出钱出力让他们结婚。之后他们也得靠家人的资助而过活,莉迪亚是为了感情,而威克汉姆是为了有人陪同或许是为了钱,终究是不对等的关系。

小说中的五段婚姻,有人贪图美貌,有人基于现实, 有人为了爱情,有人三观一致,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不容易。没有物质基础的婚姻是盲目的,没有爱情的婚姻是寡淡的,既有爱情也有物质基础的婚姻是美好的。但人生怎能人人都幸运,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遗憾。因此小说中简与宾利,伊丽莎白与达西是幸运的,他们双向奔赴,过上了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

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讲述了19世纪初期英国乡绅之女伊丽莎白班内特五姐妹的爱情与择偶的故事。

作为一部以婚姻、爱情为剧情推进线索的小说,作者简奥斯汀在作品中着墨较多的有两段爱情故事:一是简与宾利,一是伊丽莎白与达西。这两段爱情故事最后都以幸福美满的结局收尾,但即便是美好的爱情,也曾历经坎坷,有个人、环境以及各种现实因素的阻挠,这篇文章就以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婚姻爱情为基础,去探寻人性本质—“傲慢”与“偏见”,并在与之对抗的过程中,洞察简奥斯汀笔墨背后对“爱”的坚守。

读过《傲慢与偏见》的读者都知道,开篇有这么一句话: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女孩子们把男人的钱包当成第一考虑因素,毕竟在当时,女人没有工作,也没有继承权,唯一让自己生活的不错的办法就是找个富裕的人结婚。

就像书里说的那样:“只考虑金钱的婚姻是荒谬的,不考虑金钱的婚姻是愚蠢的。”

所以当一年有五千镑收入的宾利出现在女孩们的视野里的时候,故事就此开始了。

在18世纪的英国,参与舞会就是未婚青年男女相识的重要社交活动,所以宾利一搬到内德菲尔,就立即举办了一场舞会,舞会那天,与宾利同时来的是达西,不仅一表人才,而且也很有钱,这就使得达西也迅速成为舞会的焦点。

达西对眼前熙熙攘攘的人群始终保持着冷漠的旁观态度,当宾利介绍伊丽莎白给达西认识时,达西并不领情,甚至拒绝了伊丽莎白伴舞的邀请。

这段达西略带傲慢的话不巧被伊丽莎白听见,她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由此莎白对这位傲慢的达西先生的偏见产生了。

而偏见一旦产生,就会在我们的心中建立一个固有的刻板系统,让我们不能客观的看待眼前发生的事件,相反还会对我们认为的“真相”深信不疑。

当伊丽莎白在外出游玩时遇到了帅气绅士的年轻军官威克姆,他讨人喜欢的言谈举止与达西的傲慢印象截然不同,而正在他们聊的火热时,达西和宾利正巧路过,这次偶然的遇见以达西很不友好的掉头离开结束。

不知缘由的伊丽莎白听信了威克姆的谎言:

威克姆的父亲是老达西的管家,老达西曾在遗嘱中给了威克姆一个牧师的职位,但是达西因为嫉妒剥夺了他的权利,但他又不愿意揭发达西的恶行,因为他谨记达西父亲的恩情。

他将自己说成是被人辜负又以德报怨的人,将自己的遭遇归因于达西的“傲慢与自大”,伊丽莎白对这番言论深信不疑,她没想到达西是这样阴险恶毒的小人,因此更加厌恶达西,对达西的偏见也加深了。

不久之后,达西的表兄菲兹威廉上校在于伊丽莎白的聊天中,提到达西破环了宾利和伊丽莎白姐姐简的婚事,并直白的解释是达西嫌弃简的出身以及家境,因而让朋友宾利“及时止损”。到这里,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甚至了她的头脑。

她为姐姐失去幸福而伤心,也不能原谅达西的所作所为,所以在达西全然不顾两人的家庭背景和社会阶层,放下自己的理智让感情占据上方,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向她吐露真心时,她断然拒绝了,骄傲的达西先生当然接受不了这种直白的拒绝,言语冲撞间也将自己的“傲慢”展露无遗:

她和达西前期的关系,简奥斯汀用一句流传甚广的台词生动概括:

偏见让你无法接受我,傲慢让我无法爱上你。

达西在表白失败之后,也开始了自我反思与思考,之后给伊丽莎白留下一封信便扬长而去,这封信将伊丽莎白对他的偏见和误会作了解释,尤其是关于对威克姆的谎言和对简的伤害。

他叙述了威克姆事件的来龙去脉,真挚而诚恳,甚至牵扯到了她的妹妹:

威克姆最初要求用同等的财富去取代老达西遗嘱中的 “牧师” 职位,在获取财富不久就将其挥霍一空,后来当得知“牧师”一职空出来后,又希望达西能够帮助他获取,深知他本性的达西拒绝了他的请求,为了获取钱财的威克姆就开始引诱达西的妹妹乔治安娜,被达西发现后驱逐。

看到这里后,伊丽莎白对达西的看法有了初步的改观。

而对于简与宾利的事情,达西承认了自己确实有阻挠,但为什么阻挠是处于对朋友宾利的关心:

一是因为在达西的角度看来,简对宾利的情意远不及宾利对简的爱:

二是达西曾无意间听到班内特太太的言论,她以女儿攀附权贵为荣,一些可笑的言论令他不想让朋友牵扯进去。

虽然不知道达西所说是否是事实,但这封信对两人的关系进行了缓冲。

后来在彭伯里,通过管家的介绍伊丽莎白了解到达西在当地很受人们尊敬,而且对妹妹乔治安娜非常爱护,而在庄园偶遇达西时,这次意外的相处,让伊丽莎白除了对达西的偏见。

在这期间,伊丽莎白收到了妹妹莉迪亚与威克姆私奔的电报,这也验证了达西对威克姆的描述,至此对达西的偏见完全消失。而与此同时,这桩丑闻对家庭的冲撞,让一家人深陷舆论中心,也正是达西默默的安排好了一切,找到莉迪亚,并给了威克姆一大笔钱,安排好了他们的婚事,让班内特一家的生活归于平静。

这种默默付出甚至不让伊丽莎白知晓的方式,维护了伊丽莎白的自尊,伊丽莎白在妹妹回家说漏嘴的时候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感受到了达西对自己的爱,回忆起与达西的相处,才知道自己早就爱上了达西。

拉德克里夫人在《尤多尔弗的奥秘》中写道:

不要相信初次印象,只有养成沉稳、端庄的心性,才能抵消强烈情感的作用。

保持理智,才能在“初次印象”不太愉快的时候,抑制由自己强烈情感所带来的偏见,也只有保持理智,才能进行思考与自我反思,消除自己的傲慢。

伊丽莎白与达西从歇斯底里的争吵到回归理智的思考,再到坦诚的交流,才是两个人走向美满结局的推进剂。

我们知道,在当时的英国,妇女缺乏生活来源,社会地位低下,甚至连继承权也可以被剥夺,小说当中班内特太太一提起此事就痛骂不已,却无法改变这样的事实。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妇女不得不把嫁人当成跳板,依附在男权社会里面,鉴于社会地位、物质生活的考虑,当时人们对“爱情、婚姻”不得不掺杂了很多功利性的东西。

小说中伊丽莎白不受时代背景的限制,坚持追求自己真正的爱情以及独立的人格,简奥斯汀通过描写伊丽莎白一生中经历的几次求婚,最为明显的体现了伊丽莎白所代表的作者的婚姻爱情观念,表现了在当时男权社会压制下伊丽莎白所代表的女性意识的觉醒,也表达了简奥斯汀对爱的坚守。

其中最早求婚的是柯林斯。柯林斯是伊丽莎白的表哥,也是班内特家的财产继承人,因此一旦伊丽莎白的父亲去世,伊丽莎白和她的姐妹们就要为栖身之所和生计发愁,正因为如此,柯林斯在面对伊丽莎白时有一种莫名的掌控感,他认为伊丽莎白会基于生存考虑答应他的求婚。

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伊丽莎白并没有唯唯诺诺的接受,而是十分果断的拒绝了他的求婚,这是伊丽莎白女性独立意识十分明显的地方,她不会把自己的爱情当作一场交易。

接下来就是达西的求婚,达西向伊丽莎白求婚两次。第一次求婚时,达西带着他傲慢的态度,以一种屈身的姿态来向伊丽莎白求婚,颇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而伊丽莎白虽然知道达西的社会地位和财富颇丰,但是达西的姿态没有让伊丽莎白感受到爱,而且此时伊丽莎白对达西带有偏见(达西诋毁她的家人和破幻她姐姐的幸福),让她拒绝了达西的求婚。

第二次求婚时,达西放下了他的傲慢,伊丽莎白也放下了她的偏见,看到了达西对自己的尊重与爱,这个时候他们才是精神上的门当户对,于是答应了达西的求婚。

在伊丽莎白眼里,她的爱情和人生不是金钱和社会地位的附属,她想要的是尊重和真正的爱情,她追求的是女性的独立与自由。

伊丽莎白代表的就是简奥斯汀在爱情里的态度,简奥斯汀在创作《傲慢与偏见》之前,爱上了一个叫做汤姆的青年,这个青年像达西一样傲慢,但不是因为社会地位和财富,而是因为自己学识的优秀,这一点也可以确认,因为他后来成为了爱尔兰首席大律师。

简奥斯汀与他的相识也是从不愉快到互相欣赏,就像书中的伊丽莎白和达西,但不同的是,因为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汤姆最后娶了一位上流社会的大家闺秀,而简奥斯汀的家人也希望她能嫁给上流社会的人。

但是与汤姆不同的是,简奥斯汀终身未婚,将所有的感情都投入到了自己的文学创作,这才有了《傲慢与偏见》等著作的问世。

她的作品大都以美好的结局收尾,不知道这是对当时社会的讽刺,还是对爱情的憧憬,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作品当中都表达了简奥斯汀对爱情的坚守以及对女性独立人格的呼吁。

简奥斯汀的书没有多么的奇伟瑰丽,她不过是在表现生活,她作品中出现的都是你我普通生活中会遇到的人。

她的婚姻爱情观念十分的超前,在爱情、婚姻方面,她称得上是历史上最深刻的洞察者,她以一种很温柔的方式将自己对“爱”的看法写给世人看,她曾经在给侄女芬妮的信中嘱咐道:

关于爱情与婚姻,不要吹毛求疵,更不要过于草率。

没有爱情的结合是一场悲剧,如果对方的缺点盖过良好的品质,也应该果断放弃这一段关系。

尽管她写了六部关于爱情的小说,却终身未婚,并不是因为爱情不眷顾她,而是她选择对“爱“的坚守,就像书中班内特先生对伊丽莎白说的那样:

我知道你和一个在理智上无法匹配你的人在一起是不会幸福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7683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23
下一篇2024-03-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