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会战只有三次,但在长沙不止打了三次。最后一次是豫湘桂战役,当时国内经济已经崩溃,物资匮乏到了极点,美援物资又被史迪威卡在驻印军和远征军上,国内得到的很少,再加上总指挥薛岳的一些自大,导致第四次大战时长沙失守,但在衡阳中央军第十军对阵日军四个师团却守了47天,日军伤亡人数还大于中方,即便如此,外围国军却不能解围,不得不说战斗力太重要了。不过当时已经是1944年,后来横山勇带兵攻到了贵州独山县,而老蒋逼美帝撤换史迪威后国内形势好转,日军再也不能前进,只待国军反攻,如果不是后来的两颗原子弹,再反攻一次长沙,长沙就会多打一仗。
长沙会战不仅一举挫败了日本进攻华北的阴谋,而且也拖住了日本的主力,使他们不能向西方移动,不能和德国战区合并,所以对于整个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来说,长沙会战都是有非常重要意义的,后代历史学家对于长沙会战的意义这个问题主要分为两方面来看待:
一、国内。
1、在1941年一位英国的记者在泰晤士报中说。12月份以来同盟军唯一的决定胜利就是中华人民的长沙大捷。其实长沙会战的意义丝毫不逊色于台儿庄战争的意义,两次战争都非常的震惊世界,而且长沙会战的指挥官薛岳将军更是因为这场战争得到了日本人的尊重,也得到了国民党派人士的尊重。
2、其实就死伤规模来看,长沙会战中中日双方死伤的人数差不多,但是长沙会战确实一举粉碎了日本的阴谋,也把他们的主力拖进了战争泥潭中。
3、蒋介石在日本刚侵入中国的时候,采取消极避战的态度,听任日本侵略者进攻中国。在得到美英两国的支持后,蒋介石开始积极作战。在长沙保卫战中,蒋介石投入近百万兵力,与日本进行输死决斗。
4、在长沙会战之后,远在南京的汪伪政府也受到了震动,他们满以为日本会一举拿下长沙,却没有想到中国军人在长沙这个地方拖住了日本的主力,汪伪政府没有了后续支援很快就垮台了,所以长沙会战的意义也应该包括对汪伪政权的打击。
二、国际。
1、长沙会战背景的国际背景是英法向德国宣战。德国在1939年进攻波兰,波兰是英法的同盟国,英法在德国进攻波兰的第二天向德国宣战。美英两国对中日交战也不再持观望态度,开始支持中国。
2、日本在得到德国与英法开战的消息后,认为世界大战开始了。当时的太平洋是英美的势力范围,日本对太平洋地区早已垂涎若渴。为了同美国开战,日本需要解决在中国的战争。因此日本政府派遣冈村宁次担任长沙会战的指挥官。冈村宁次是侵华日军总司令,有着丰富的对中国作战经验,战争最后以日本失败告终。
3、第一次长沙会战中,日本方面的指挥官是冈村宁次,他指挥日军从在赣北、鄂南、湘北三个地区攻击中国军队。在这次会战中,中国伤亡远大于日本伤亡,但却阻止了日本攻下第九战区的企图。日本在长沙会战失败后,整个太平洋战场上也出现了颓势。
4、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日军方面的指挥官是阿南惟几指挥12万日军在湘北地区同中国军队交战。中国方面的指挥官薛岳使用天炉战法将日军引之新河墙进行决战。中国军队的伤亡虽然大于日本军队,但是粉碎了日本企图消灭第九战区的野心。
5、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日军遭到了重大失败,被击毙5万余人,这次会战是中国军队取得了全面胜利。这次胜利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胜利,也对当时世界上反法西斯国家的人民和军队起到了鼓舞作用,欧美国家的媒体特别报道了这次大会战。
这一次会战是中国军队在日军突袭珍珠港后在中国战场上的第一次攻势,也是同盟国在太平洋战争初期一连串失败中首开胜利的记录。鼓舞了人心,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心 。促使美国援华方案的迅速实施,也促进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迅速形成 。
使得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迫使美英等国自动放弃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取得的各种治外法权。
三、长沙会战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长沙会战保住了中国西南地区的安全,而当时的国民政府在西南地区的重庆,如果日本攻入西南 ,那么随着国民政府的倒台,将会没有政府领导中国人民抗战。
因此史学界评价长沙会战保障了中国政府的安全。长沙会战的作用是很大的,但付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因为中国军队在长沙会战中伤亡10余万人。
扩展资料:
长沙会战,前后有三次之多,可见在第二期抗战中,长沙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实在超乎各地区之上,否则敌人不会至再至三地吃败仗,而仍然必欲得之而甘心也。
1、敌人攻占长沙的目的,主要的是为打通粤汉路,前文已经述及。粤汉路打通,则北接平汉、平绥、北宁、中长各线;南接广九、湘黔各线,纵贯中国南北之大动脉即均入敌人的掌握。这一企图在战略上的价值极钜,故不惮再接再厉以为之,自是当然之理。
2、其次,湖南为中国一大米仓,年产稻谷一万二千余万石,自古有“两湖熟,天下足”之谚。第二期抗战以来,敌人固然要“以战养战”,我们更应努力于自力更生,以相对抗。
所以长沙会战是敌人夺取我们米仓之战,也是我军保卫我们米仓之战。敌胜,即无异“以战养战”战略之成功;我胜,即无异敌人“以战养战”狡计之失败。一出一入之间,关系实在太大。
3、再则,第一次长沙会战是在二十八年(一九三九)九十月间发动的,其时汪兆铭正加紧与敌阀勾结,准备于是年双十节日,沐猴而冠,傀儡登场。假如此时敌军一举而下长沙,一方面可以给汪记政权壮一壮声势,一方面也可以稳定一下日本国内厌战反战的人心,这是第一次长沙会战的副因。
4、第二次长沙会战是在三十年(一九四一)九十月间发动的。是年四月,日苏中立协议签字,六月德苏战争爆发。在此种复杂微妙关系之下,为显示其兵力之强大,余勇之可贾,于是乃有第二次窜犯长沙的举动。
在日阀的盘算中,这样做至少可以防止国军反攻武汉的企图。如果战事顺利竟将长沙拿下,则在对美谈判中更可取得较为有利的立场,迫使美国让步。这是第二次长沙会战的副因。
5、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在三十年(一九四一)年底至三十一年(一九四二)年初发动的。此时日寇已经挑起太平洋大战,中国战场与太平洋战场事实上有其不可分的关系。日寇积极攻略香港之日,亦即集结兵力三次谋犯长沙之时,其为牵制我军兵力,不使有援港可能情事,显而易见。这是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副因。
——长沙会战(长沙保卫战)
抗日时中长沙被日军攻占过两次,具体过程如下:
1、日军进攻长沙的初始原因,一是为了打通直达南洋的大陆补给线。二是长沙地区乃国民党控制下的西南唯一屏障,一旦长沙被攻陷,中国在战争中将处于被动情况下,有利于日本人发动柔化攻事,劝降国民党。
2、日军战占领过长沙分别是第二次长沙会战和第四次长沙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时间为,1941(民国三十年)年9月至10月,日军集结约12万军队,军舰20余艘,汽艇200余只,飞机100余架。在司令官阿南惟畿指挥下,采取将主力并列于狭窄正面上,以纵深突破的战略,向长沙进犯。最终9月28日日军占领长沙。
3、第四次长沙会战时间为,1944年(民国33年)5月至8月,攻击的日军人数约有36万,守势的中国国军约有30万。指挥者为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畑俊六,6月19日中国军队撤退,日本攻陷长沙。值得一提的是,第四次长沙会战,衡阳保卫战中方先觉指挥第10军面对6倍于己的日军重兵围攻,在得不到外援的情况下,顶住了日军几个师团的进攻,将日军整整阻挡了四十八天,使日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为抗战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长沙保卫战一共打了四次,国军38万对战日军28万,但最终还是不敌日军。
1944年6月19日长沙被日军占领,顺带一提 这个时期的日军,其实已经进入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被美军打得节节败退,日军的战线又拉得比德国还长,这本该是反攻的好机会。结果不但长沙沦陷了,直到日本挨了两颗原子弹,北上广南京武汉长沙这些大城市都还没夺得回来。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第四次长沙会战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第四次长沙会战简介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第四次长沙会战失败的原因
开始之前先看一下前三次长沙会战
第一次长沙会战,日军顺利攻克长沙,后主动撤退
第二次长沙会战,国军还是惨败,74军伤亡惨重,军部都被打掉
第三次长沙会战,薛岳的天炉战法胜利,成了大捷
我们不妨比较一下第三和第四次长沙会战,就知道为什么会败了
先看一下什么是天炉战法
天炉战法说白了就是核心机动,在对方进攻时,逐次抵抗,消耗对方后呈外八字向外线退去,以有力部队坚守要点,形成口袋底,和对方反复拉锯,待对方师老兵疲之后,外线兵团压上,形成包围
天炉战法有两大关键,1口袋底不能被打穿,2外线兵团具有优势,不能被缠住
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时候,日军投入兵力少,大家的力量对比是8万:30万
自然成功
但第四次长沙会战,横山勇吸取了教训,大约投入14万人,还加强了工兵和炮兵
而薛岳的兵力不过20万多一点,力量对比一下变化
当时战区参谋长赵子力提出,后退到衡阳会战,但被否决
开战后,日军将外线兵团打爆,驱离,确保外线安全
然后直逼长沙,在炮兵配合下一天打爆4军防御
长沙会战共有几次?
真正符合长沙会战字义的有3次。
长沙会战,也称为“长沙保卫战”,是指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2年2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
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正面战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以武力迫使日军回到原战略态势的战役。
扩展资料:
长沙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
这次会战虽然获胜而并未能按照计划全歼日军或歼灭更多日军,但得到了国际舆论的普遍称赞。这一次会战是中国军队在日军突袭珍珠港后在中国战场上的第一次攻势,也是同盟国在太平洋战争初期一连串失败中首开胜利的记录。鼓舞了人心,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心。
促使美国援华方案的迅速实施,也促进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迅速形成。使得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迫使美英等国自动放弃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取得的各种治外法权
-长沙会战
长沙会战第四次失败决定因素有哪些
长沙会战第四次失败会战役的胜负会影响中国战场,这场战役的决定因素有:
1、兵力对比悬殊
以往中国军队与日军兵力对比基本都是在1:5,我军使用兵力,常五倍于敌军,以弥补装备和素质的差距。
但这次,第六战区对外宣称日军被消灭2万5千多人,自身伤亡仅1万多人,第一次国军伤亡少于日军,取得了空前的大捷。可惜日军承认的伤亡只有4000多人,死亡只有一千多人。当然,日军一贯于喜欢缩小自己的损失,在太平洋战场也是一样的。但是,国军方面也明显隐瞒了自身伤亡。
2、国军装备优良
国军还出动了四个空军大队,美空军第14航空队一部也参加了协同作战,多次出动飞机,轰炸日军阵地和后方交通线。这是一场中国没有丧失制空权的会战。
3、解放军兵力消耗严重
经过三次长沙会战,薛岳的第九战区有了不小的伤亡;浙赣会战,顾祝同的第三战区也遭受了不小的损失;枣宜会战中,李宗仁的第五战区也被蹂躏了一番,连集团军司令张自忠也殉国,加上1942年河南大饥荒,短期内难以对日军发动攻势。
4、日军抵抗严重
日军在前期一路进攻,攻城略地,国军采取逐次抵抗的方式,寻找机会,顽强抵抗。前期基本完全不是日军的对手。到了会战后期,日军经过一段时间的作战或基本达成作战目后,利用日军的疲惫,在对其撤退途中进行追击。
5、汪伪政权政权的卖国行径
从8月开始,日军第11集团军便调兵遣将,集中了步兵10万,陆军航空兵团约100架飞机及海军一部的强大兵力,企图集中打击第9战区主力,并在政略上实施日本政府以打诱降的计划,企图挫败国民党军的抗日意志导致国民政府屈服,从军事上配合推出汪伪政权。
参考资料:
第四次长沙会战长沙为什么这么快沦陷?
是因为由于兵力部署上的失误,中国军队主力未能适时退守岳麓山阵地,部队隔江分阵,力不能支,日军以优势兵力攻破岳麓山阵地。
1944年5月至8月,在中国抗日战争的豫湘桂战役中,中国第9战区部队在湖南长沙、衡阳地区对日军进行的防御战役。从5月27日到6月19日,中日双方以争夺长沙为目标在湖南北部地区作战。
攻击的日军人数约有36万,守势的中国国军约有30万。6月16日,逼进长沙的日军开始向长沙城区猛攻,6月19日中国军队撤退,日本攻陷长沙。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自1941年12月8日,日敌偷袭珍珠港,爆发了太平洋战争后,它为了掠夺更多的战略资源及封锁我滇越、滇缅两条国际通道,便挟其海空优势,大肆举兵南进,一时魔爪伸进了南洋及东南亚一带,在广袤而漫长的战线上。
日寇对运输补给,深感捉襟见肘、力不从心,梦想以我国大陆为跳板,妄图打通粤江线,由广州进出南洋,打通湘桂线,经过越南直达新加坡,建立一条最捷便的交通联络线,以解脱其困境。
1944年夏,日本侵略者在太平洋与反法西斯同盟国主要是美国争夺已占领了美、英、法、荷等国家的许多殖民地,东南亚许多国家都受到蹂躏。
日本侵略者的战线越拉越长,兵源、物质的补给越来越困难,特别是粤汉铁路被割断,补给更成问题。为了打通粤汉线,日军孤注一掷,倾其全力再次攻打长沙。
-第四次长沙会战
历史上,中日之战长沙最后保住了住了长沙。
第一次长沙会战后中国军队胜利回到长沙。此役,正值德国法西斯横行欧洲,英法诸国新败之际。“湘北大捷”打破了“皇军不败”的神话,极大的鼓舞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志。薛岳也因此功正式出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
第二次长沙会战,从过程和伤亡来说,对中方来说本来应是一次败仗,但因日军的退却,中方把此役称为“第二次长沙大捷”。
由于长沙利用价值不高,国军很快又收复了长沙,日军随即发动疯狂反扑,孤军深入,被中国军队合围,取得了“第三次长沙大捷”,歼灭日军6万多人(国军战报)。
扩展资料:
总计此役,日军死伤5万余人,内有大队长、联队长以上军官10余人,被俘官佐139人,损失惨重,元气大伤。
此役日军本为策应香港之作战,但其伤亡人数却为香港之战伤亡人数之25倍。而且,此次湘北作战是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在中国战场上的第一次攻势,日军以两个师团之兵力攻打不足一军守卫的长沙,大战4天而不能攻克,给在太平洋上不可一世的日本陆军以重大打击。
参考资料:
从1938年至1944年,经过四次“长沙大会战”,1944年6月19日 长沙终于被日军占领。
2到1945年9月6日,118师师长戴朴率部抢先收复长沙。
3日军在长沙共占据1年零48天。
1长沙会战是指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4年8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也称为“长沙保卫战”。
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长沙是举世罕有的受灾最严重城市之一,整个城市被大火连续烧了两天两夜。在这场大火的背后,正是持续6年的四次长沙会战。
3国民政府特别重视长沙地区的防御,由薛岳率领的第9战区集结重兵与日军在战线对峙。前2次长沙会战,双方都自称获得了胜利。
4从战术上看,双方并未分出胜败,中国军队的损失更大;但从战略上,阻止了日军的战略目的,可以认为是抗战中的胜利。
5第3次长沙保卫战则是国民党军队一场典型的胜仗,国民党军队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终将日军击退。第4次长沙会战日军以优势兵力发动猛攻,中国军队被迫撤退。
6腥风血雨的四次“长沙大会战”,是十四年全国抗战中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日军66万人次,中国军队100余万人次)、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