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就是中国画,它的一整套创作程序和符号系统看起来也是一个经长期选择且固定下来的价值系统,但是艺术作品本身所蕴含的韵味、辉光,如中国画自身所发散出来的那种颇具形而上意味的笔情墨趣、笔气墨韵,是任何文化背景的人都能凭借一种直觉的力量感悟出来的。中国人看油画,看非洲的木雕或玛雅蒂尔金字塔、柬埔寨的吴哥窟遗址甚至后现代拼贴,也能从中感悟出一种特别的,人类文化演变的方向就目前人类的经验来说并不具有确定性,但艺术精神作为人类的感性生命的鲜活体现,竟可以超越历史上经过选择的价值系统”,而成一本体性的存在,这也就是汤因比所说的神秘的。
以往的研究大多从艺术从属于文化,依附于文化这个立场来说明艺术所能起到的体现、反映文化发展阶段,推动文化历史发展玛雅人的金字塔柬埔寨的吴哥窟进程等功能作用和价值地位,如认为古希腊艺术体现出古希腊文化中物质与精神、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力图克服宗教与科学、天国与尘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从而推动欧洲文化历史发展进程等,蟹而我们认为艺术固然因民族时代文化氛围、种族基因,地理环境等等共时性或历时性因素的影响,而呈现为不同的经过选择的符号系统意象系统,但艺术作为一种悬浮的能指,一种融感性、智慧于一体的浑一自在的实体,又必然超越于民族文化和时代文化之上,也就是说,艺术既属于大文化系统,但在人类文化不断演变、选择、整合、重构的过程中,艺术精神独立于这种动态的历程,艺术的不朽价值和它的永恒性正是从这个立场上得到了确认。
或许赫伯特里德的论述有助于我们对于艺术超越于人类具体文化模式之外的终级价值的认识,里德说:艺术的终极价值远远超过了艺术家个人及其所处的时代与环境。艺术价值在于表现了一种艺术家只有依靠直觉力量才能把握得住的理想的均衡或和谐。在表现其直觉的过程中,艺术家将会利用他那个时代的环境给他提供的材料:
在一个时期,他在自己的洞穴的石壁上随意乱画;在另一个时期,他建造或装饰起一座寺庙或教堂;其后,他又在画布上为一伙鉴赏家挥毫作画;他,只接受那些可用来表现其形式意志的条件。
在历史的衰变沉浮中,艺术家付出的努力将会被外来的力量种他本人预想不到的、同他所强调的价值无关的力量所扩大或抵消,发扬或摒弃。尽管如此,艺术家仍然坚信自己作品中的艺术价值在于表现了永恒的人性。
民族文化艺术类和文化服务类的区别在于它们服务的对象不同。民族文化艺术类主要面向的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包括传统音乐、舞蹈、戏曲等,旨在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艺术。而文化服务类则更注重为社会提供文化服务,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中心等,旨在提供文化娱乐和知识传播。
这种区别主要是基于两种类型的文化服务的不同目的和服务对象。民族文化艺术类主要是为了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弘扬其独特的文化艺术,而文化服务类则更注重为公众提供各种形式的文化服务。二者虽然有区别,但是在实际服务中也有相互融合的情况。
对于民族文化艺术类,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同时也要发展创新,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对于文化服务类,应该更注重提高服务质量,提供更多元化、更具有吸引力的文化服务。可以通过利用各种先进技术,提高文化服务的便利性和互动性,以满足公众的需求。
总之,民族文化艺术类和文化服务类在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上有所不同,但是在实际服务中也有相互融合的情况。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目的,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提高文化服务的质量,为公众提供更优质、更多元化的文化服务。
所谓汉语言艺术,就是通过语言表达来形成一种独特的美感。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浅谈汉语言艺术,供大家参考。
浅谈汉语言艺术 范文 一:浅谈汉字及汉语言 文化 的魅力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长江黄河交织成几千年的经纬。中华文化像一支蜿蜒的巨流,源自亘古高山,流向万里平野,气势雄浑磅薄,巨流的源头是上古先民胼手胝足发掘出来的,汇聚了梦与真实之间的神话,灿烂辉煌的艺术,更涌起了天人合一的浪涛。我们的文明以汉语为载体传承了几千年的历史,绵延着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汉语以它的以它的从容和优雅,在历史上写下辉煌不朽的一笔。
汉语是我们的民族之精髓,是中华 传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们在大街小巷常听到是节奏感极强的外国歌曲,我们的民乐光盘上却落上一层厚厚的灰尘;在我们的周围英语培训机构满大街都是,可怎么也寻不到几个国学 教育 机构这不得不令我们深思,多的是一份沉痛的哀思,少的是汉语的字正腔圆。
曾经我看过一个报道,说一个人写了一篇名为《施氏食狮史》的 文章 ,据说通篇文章只有一个读音‚shi‛(当然音调不同)。我想全世界的语言大概只有我们的汉语能做到如此吧!这就是我们汉语的魅力,这就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这就是我们民族的魅力。每个国家的人都会说自己国家的语言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唯独那些不可理喻的崇洋派疯狂的攻击着自己的母语。
字正腔圆,之乎者也,这才是我们民族的味道啊!从孔夫子、董仲舒到朱熹,再到鲁迅,一代又一代文化巨人的努力,才建构起我们的民族文化大厦,才形成一种伟大的文化传统。是这种文化传统,养就了我们的民族风骨,养成了我们民族的现代风采。
难道先辈们创造的中华文化就要在我们这一代陷入危机,甚至走向消亡吗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我们的责任。即使在全球化的浪潮已经非常凶猛的今天,我们依然愿意做一个中华文化的守望者。相信我们将写出更加刚劲的汉字笔画,舞出更加矫健的中华龙姿!
从夏商时期的甲骨文,到秦汉时期的隶书;从魏晋时期的行书,到隋唐时期的楷书。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应社会发展需要,统一了六国的文字,如此一来,原来的六国之间的人也就们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交流,语言与文字也越来越趋近于一个共同的标准。再后来,一个个新的词汇被文人造出来,再渐渐地融入人们的生活中,逐渐为人们所认可。借助这些文字载体,我们时刻感受到汉语五千多年历史的不朽和辉煌。
毫无疑问,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中国的语言也具有悠久的历史。沧海桑田,汉语为何得以流传是因为中华民族祈求统一、和平、强大的精神动力使然。五千多年来,无论是改朝换代,还是外族侵略,中华民族始终守护着自己的精神财富,更重要的是守护着自己的文明和灵魂,这是世界上最伟大最长久守护。《世界通史》中说过:如果一个生活在汉朝时期的人在唐朝时期复活的话,他会发现,人们的语言依然不变。如果一个生活在古罗马时期的人在几百年后复活的话,他会听到人们的语言与自己的语言大不相同——汉语的魅力由此略见一斑。
汉语简洁,语言结构简单;记载语言的文字音型结合、易懂易记,因而汉语的特点也得以延伸。汉语中的 成语 就是典型的例子。成语可以精炼概括一种现象,四字的成语等于用十几字甚至更多字描述出来的一种现象。而近十字的成语,说起来却十分顺口易记易理解。中国古代寓言中,常用成语为标题生动地说明这则寓言蕴含的哲理;而古希腊的寓言,在标题上则是用名词直叙地表白 故事 的片面,如中国的寓言《亡羊补牢》《掩耳盗铃》和《伊索寓言》中的《狗和倒影》《农夫和蛇》。这说明,汉语表面生动形象,实际上它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还有汉语中的俗语、 谚语 、 歇后语 十分形象,通俗易懂,上至高官,下至草根百姓,都能使用。俗语、谚语、歇后语的运用,使汉语的表现形式更丰富多彩。
欧洲人把语言作为一种工具,而中国人则把语言当作一种艺术,当然这也可以说是汉语的一种长处。欧洲人的艺术是建筑、雕塑、绘画等,中国人则把说汉语写汉字,都作为艺术来对待。‚书法‛是一种艺术自不必说,‚汉赋‛、‚唐诗‛、‚宋词‛等,都是只限于汉语才有的语言艺术。中 国画 也是用写汉字的笔和墨来进行绘画,而不像欧洲人那样另有一套专用的绘画工具。
在文字形体上,汉字与西方文字的区别在于,汉字的写法有很多种,尤其是字体方面,分为隶书、楷书、 草书 、行书、宋体、等多种形式。而其中的楷书,又分为欧体,柳体、颜体、赵体等,王羲之因他那行云流水般的行书而被称为‚书圣‛,张旭更是将狂草推入巅峰。正因为汉字的形体多变,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审美观,使得书法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传统艺术。它是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 ,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 汉语读起来朗朗上口,主要体现在唐诗、宋词、元曲等艺术形式。自古文人墨客都喜欢在午后品一杯香茗,执一卷诗词低声吟诵,或者在月下独酌,吟出一篇奇文。汉语言好听的特点还主要体现在戏曲上,中国的戏曲,内涵包括唱念做打,综合了对白、音乐、歌唱、舞蹈、 武术 和杂技等多种表演方式,其中汉语言的艺术魅力占很大的成分,不同于西方的歌剧、舞剧、话剧。中国的京剧、黄梅戏、昆曲等也因为其独特的魅力而折服无数听众。
汉语言在句式上的随意,区别于西方严格的语法要求。汉语在语法上没有过于严格的要求,即使一个 句子 平没有明显地包括主语谓语宾语,我们依然可以领会居中的意思。此外,句式上的随意带给人们的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 散文 。‛唐宋八大家‚的文章,如果翻译成英文,一定会失去其独有的随意与大气,读起来亦将味同嚼蜡。
汉语言的魅力在古典诗文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古典诗文语言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准确、鲜明、生动, 不仅有很强的感染力, 而且优美隽永, 能给人留下持久的印象。而‚唐诗‛、‚宋词‛等,无疑是汉语艺术的顶峰。它们特别强调平仄声韵、排比对仗,巧妙地运用汉字同时表达发音和词义的特点,使诗词不仅读起来好听,而且还借用描写景色来抒发内心的感情。汉字的艺术性,使多少中国的文人把毕生的精力都花在磨炼汉语这种感性艺术上。王维的‚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中‚直‛与‚圆‛两字,使得单调、伤感之景产生了相反的美学效果。‚孤烟‛本是单调的景色,用一‚直‛字来写孤烟,不但没有了单调之感,而且衬托了大漠的辽阔,写出了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伤感的情绪,但在这里着一‚圆‛字,却使夕阳显得艳丽壮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春望》)中‚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类似这样的例子在古典诗词中可谓是比比皆是、举不胜举。
语言是文化的直接载体, 汉语文化不但体现字词的锤炼上,同时形成了一些表达特定内涵的词语。这些词语在文学创作与评价领域超越了其基本意义,已通向了民族文化和民族审美心理的深层。例如在古典诗词中大量出现的‚寒‛字,其内涵已经超越了寒冷之本意,在更多的时候隐含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文化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成为积淀于中国古典文化深层的集体意识,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意蕴。寒的本意是冷、寒冷,引申意有冷清、悲伤、悲苦、贫困、低微、凋谢、枯败、声音凄凉等。诗词中大量出现的‚ 寒烟‛、‚寒色‛、‚寒碧‛、‚寒山‛、‚ 寒鸦‛、‚ 寒塘‛等,说明‚寒‛既可以表示一种体表感觉,也可以表示视觉听觉印象,更可以体现为一种心理体验。在这些词语中,具体物象究竟用何种形态呈现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这种意象中体会到了诗人所要传达的孤寂、清高、澹泊、伤感等,‚寒‛已经具有了独特的文化意蕴。除此之外,诸如‚圆月‛‚残月‛‚田园‛等词语,在文学创作与评价领域都超越了其基本意义,成为了一种文化积淀, 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意蕴。
汉语不同于其他语言,它丰富的语素和词汇使得其在世界文字中更加璀璨夺目。一位日本教中文的大学教授翻译冰心写的《樱花赞》时难得他手足无措。《樱花赞》中写道:‚樱花,呆映重叠,争妍斗艳,却是我所看过的最璀璨、最庄严的华光回射的樱花。花像云海似的,在朝阳下绯红万顷,溢彩流光‛。那位教授对我说:‚你们中国的形容词太丰富了,仅用来形容‘美’的词就枚不胜举,而日本只有‘很美’、‘非常漂亮’几个有数的形容词,《樱花赞》翻成日文就成了干涩无味的糟米饭。‛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有的词汇已不足以用来表达人们的想法。于是,一些新的词汇应运而生并迅速流行起来。一些字词出现是因为它有趣,例如‚囧, 本义为‚光明‛。从2008年开始在中文地区的网络社群间成为一种流行的表情符号,成为网络聊天、论坛、博客中使用最最频繁的字之一,被赋予‚郁闷、悲伤、无奈‛之意。‚囧还被形容为‚21世纪最风行的一个汉字‛。还有一些字词的出现,是因为它能反映现实问题,具有很好的讽刺意义。比如‚楼歪歪‛、‚楼脆脆‛等。还有一些字词的出现纯粹是一些人出于无聊,哗众取宠,如‚出来体验生活‛的‚犀利哥‛、‚表酱紫‛的意思是‚不要这样子‛……
中国人看《樱花赞》,最钦佩就是作者巧妙地使用‚呆映重叠、争妍斗艳、华光回射、绯红万顷、溢彩流光‛,这些只可意会的形容词。可是这些中文最精妙的部分,即使请第一流的英语大师来翻译,恐怕也难把‚呆映重叠、争妍斗艳、华光回射、绯红万顷、溢彩流光‛这些词,原汁原味地翻译出来。
汉语言博大精深, 它的艺术魅力仅以鄙人之见是难以全部表述的。本文只能是对我们汉语言的艺术魅力简单、肤浅的体味。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第一要务就是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而汉语,这一种古老的语言,也正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向世界散发出青春的魅力。
浅谈汉语言艺术范文二:浅论书法艺术与汉语言文化
关键词:汉字;书法;传统文化;艺术创新
一、从书法的内涵看,书法艺术是汉语言文化的应有之义
世界上所有开化的民族都有他们自创的文字,或参照其他民族文字创造的文字,有文字的书写,只是他们的书写都未能成为艺术形式(如拉丁文字、阿拉伯文字等)。此外,现今的汉语拼音字母,是借拉丁文字母创造的,以拉丁文书写方式拼写,人们也不能以书法的素养书写它以取得类似汉字书法的审美效果。这表明:只有汉字才是书法艺术形象创造的基础,书法艺术是汉语言文化的应有之义。
(一)书法的定义,就是特指汉字的书写。 中国书法,博大精深。关于书法的定义(内涵),至今有多种提法,尚未定论,但每种提法却与汉语言文化息息相关。在此,略举几例加以说明:
其一,书法,顾名思义,就是书写汉字的 方法 。
其二,书法,是关于汉字书写研究的一门学问。
其三,书法,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以“文房四宝”为工具,通过书写汉字来抒情达意的一门艺术。它主要包括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等内容。
上述三种提法均表明: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汉语言文化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汉字是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
(二)书法是汉字的艺术表现。 汉字能成为艺术,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汉字有一个为别的文字不具有的特点。汉字既不是模拟自然的图画,也不是任何人随心所欲的抽象符号,它是“本乎天地之心,得乎自然之理”,而以象形、会意诸法创作的造型,是根据汉语的单音单词构成一个个具有独立完整意义的形体。
2、汉字的形体构成充分体现了人们感悟自然万物形体构成之理。人们在自然千姿百态痕迹的启发下,创造了象形文字。有了象形文字作基础,再造其他的字就有了参照,因此,以会意、形声等造出的字就随语言的实际发展起来。这样,据单音语言创造的具有形体整体性的文字,为以书法创造出具有生命活力的形象准备了很好的基础。
3、能使汉字成为艺术的关键是书写。随着实际需要的发展,书写工具的改进,书写技术方法的 总结 ,汉字发展形成了如大小篆、古今隶、章今草乃至楷书、行书体。体势变了,笔画变了,写法变了,但充分运用书写手段,借汉字的基本结构,创造出具有生动的抽象形式,具备力的运动节律,具有生命机体意味的笔画,营构有生命的形象,这些始终保持着,而且越来越明确,越来越强烈。
二、从书法结构因素看,书法是汉字艺术特质的表现
汉字书写之所以能够成为艺术,除了书写者自身艺术创造力之外,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汉字先天便具有艺术的特质。书法是汉字艺术特质的表现。
(一)书法的艺术语言是汉字的笔画线条。
书法的艺术语言是汉字的笔画线条,是有着一定的限制和高质量要求的线条,即是书家用手直接写出的,具有生命活力的线条。因为汉字的笔画本身具有艺术素质,有着丰富的表现力,不仅是书法者必须依循的,而且是书法者乐于借助的。
1、汉字笔画具有丰富性。丰富的笔画才能构成丰富的形体,蕴涵丰富的内容。汉字有甲骨文、金文、篆、隶、楷、行、草等诸多字体,其笔画也由简到繁,不断丰富。如以法度最为完备的楷书为例,其基本笔画就有点、横、竖、撇、捺、挑、钩、折。而且,每种笔画又有多种形态。
2、汉字笔画具有意象性。汉字笔画线条,是人们在长期 社会实践 中对客观事物外形的一种抽象、概括和描述,同时又是人的创造,带有某种意象性。历代每一书法的笔画中都熔铸有书家的意象。 3、汉字笔画具有表情性。汉字丰富多样的笔画,与生俱来便带有丰富微妙的情感。不同笔画的线条,给人以不同的情感感受。一般来说,横线使人感到广阔、宁静;竖线使人感到上腾、挺拔;斜线使人感到危急、惊险;曲线使人感到流动、变化、柔和、轻巧、优美等。
(二)书法的艺术形体结构是通过汉字线条塑造出来的。
书法是造型艺术。艺术的使命在于用感性的艺术形象的形式去显示真实。书法艺术的形象是通过汉字线条塑造出一个个奇妙的结构形体。
1、汉字形体的象形性影响和促进了书法的形象塑造。中国汉字是象形的,有象形的基础,就有艺术性。汉字始终沿着表意走,符号中仍有形象,“象”的范围也更广了,称之为“象物、象事、象意、象声”。这“四象”属于象形精神,是汉字艺术性的集中体现。
2、汉字形体的多样性影响和促进了书法的形象塑造。汉字丰富的笔画和复杂的结构形体,源于自然和表意的特点。书家个人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审美追求去创造书法的艺术形象,但无论如何,汉字形体的固有特点是不能忽视的。
三、从发展书法艺术看,必须坚持书写汉字的传统
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的目的。历代书法的创变规律,都源于特定历史时期对艺术审美的与时俱进,也由于汉字的象形结构渊源,使其中艺术创作有了极大的可塑性和创造性。
(一)书写汉字是书法自身的规定性。
书法汉字包括两个最基本的方面:一是书写性,即书法是书写出来的,不是画出来的,也不是制作出来的,其创作过程是书写的过程。二是书写的对象是汉字而不是其他东西。两个方面是连在一起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书法艺术是最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
书写汉字不仅仅是书法自身的规定性问题,还涉及这门艺术的文化特色问题。书法是最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把它和其他艺术放在一起,它的中国文化身份最直接,特色最强烈、最鲜明。如果在西方看到一幅书法,哪怕是“唐人街”一块招牌,马上就会想到中国。
(三)学习书法必须要长期进行汉字线条的锤炼与感悟。
学习方法 ,临摹古人的优秀碑帖是通道,其他别无选择。古人是从小使用毛笔写汉字的。临摹古人的名碑帖,也就是在书写汉字。在传统书法上没有较长时间的扎实临摹功夫,是难以学会书法的。书法之难,就是难在汉字线条的锤炼上。线条是人的精神,性格的载体,要使线条达到书法的境界,非全身心地投入不可,非一辈子的功力不能。学习书法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结字,临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模仿古人结字的过程。至于书法的行气与章法,只有在临习范本中进行细致的认识及总体的把握,才能逐步感悟与体会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