诋毁他人属于什么罪

诋毁他人属于什么罪,第1张

诋毁他人属于侮辱罪或者是诽谤罪。但是行为人要有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行为。

构成侮辱罪的要件如下: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

本罪的犯罪对象,只能是自然人,而非单位。侮辱法人以及其他团体、组织,不构成侮辱罪。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3、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目的。间接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

构成诽谤罪的要件如下:

1、诽谤罪客体要件:诽谤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

2、诽谤罪客观要件:诽谤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3、诽谤罪主体要件:诽谤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诽谤罪。

4、诽谤罪主观要件:诽谤罪主观上必须是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行为人的目的在于败坏他人名誉。如果行为人将虚假事实误认为是真实事实加以扩散,或者把某种虚假事实进行扩散但无损害他人名誉的目的,则不构成诽谤罪。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感情这件事情不应该强迫,但是在四川,有一女子受到了同事的表白之后,她选择了进行拒绝,可让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同事居然发布相关的视频,对她进行辱骂还有侮辱。同事的做法是非常不正确的,而且小编觉得同事的做法是非常可笑的,这样也是让女子感觉到更加不能跟这样的人在一起。

一、对方侵犯了她的哪些权益?

男子的说法对女子造成了诽谤,而且也是对女子造成的侮辱,所以对女子的身体和心理都造成了非常严重的伤害,而如今的证明,男子已经被警方进行行政拘留了。小编在这里也要告诉各位女生,当我们遇到自己不喜欢的人,就应该要勇敢地说出来,千万不要害怕。像这名女子的做法是非常正确的,可以直接的选择报警。

二、遇到这种事情怎么办?

首先,大家一定要保留相关的视频,否则的话,到时候就死无对证了,保留了视频之后,我们可以直接的去法院进行起诉,要求对方对我们进行赔偿。而且小编也是建议大家最好是去先进行报警,这样的话也能够保护好自己,要求警方把这名男子给进行拘留。经过调查发现,这名男子因为跟女子进行了长时间的接触,所以说就发现了女子非常的温柔,于是就对女子产生了爱慕之情。但是后来的爱慕之情,却发展成这个样子,也是男子的错误。

三、总结。

小编也是建议大家当自己喜欢一个人的时候,应该要用正确的方式去追求她人,而且我不可能我们随意的进行表白,别人就会同意。谈恋爱本身就是两个人自愿的,我们不能够用任何的方式去强迫对方跟我们在一起,否则也是属于违法行为。

法律分析:

言语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的,能构成侮辱罪。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侮辱罪客观上使用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败坏他人名誉;主观上只能是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侮辱行为会造成败坏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另外根据《刑法》规定,只有情节严重的侮辱行为才构成本罪。具体而言,侮辱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如下: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3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目的。间接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衍生问题:

在公开场合辱骂他人违反了哪些法律?

在公开场合辱骂他人,依据辱骂的情节,情节较轻或较重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情节严重的违反《刑法》,同时,被辱骂的受害者也可以以自身由《民法典》规定的名誉权、人格权受侵犯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其停止侵权、赔偿损失、恢复名誉,也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5065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05
下一篇2024-03-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