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邪的 故事 ,有谁知道?

上邪的 故事 ,有谁知道?,第1张

有一位官家**和一个男子相爱,**为男子吟诵了一首《上邪》。后来战事迭起男子上了战场**等他无望,正好那一年皇上要送公主和亲。因为和亲的地方太过偏远而皇上又只有一个女儿所以皇上就打算在官家**中选一位替公主和亲,众位**都不愿意嫁的那么偏远只有她站出来愿意和亲,皇上立即赐她公主名号让她远去和亲。男子听说这件事后仿佛回到了那一年桃花树下女子巧笑倩兮为他吟诵《上邪》,只是这次说的却是:“我愿与君绝。”

一、故事

1、背礼娶姬

崇祯十四年(1641),赋闲在家的文坛领袖钱谦益在一艘船上迎娶了相识不久的柳如是。这一年,钱谦益刚好59岁,而柳如是才23岁。

依照明末的道德标准,士大夫涉足青楼、狎妓纳妾,会被看作是风流韵事,但要大礼婚娶妓女,则是伤风败俗、悖礼**之举,被视为洪水猛兽。

钱谦益爱柳如是心切,全然不顾世俗偏见和礼法名器,坚持用大礼聘娶。因为他的声望实在太高了,此举让许多循规蹈矩的读书人无法接受,舆论哗然,简直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

于是在婚礼当天,许多人站在岸边,捡起石头往他们结婚的船上砸去。

然而,柳如是不在乎,她只求“知己”;钱谦益更不在乎。为了置办风风光光的婚礼,他忍痛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宋刻《汉书》出售。婚后,这对闻名一时的“老少配”,还不断被人嘲笑。

据说钱谦益有一天对柳如是说:“我爱你乌黑头发白个肉”,柳如是俏皮地回答说:“我爱你雪白头发乌个肉。”

这些不知是真是假的闺房私话竟然成为公众乐此不疲的话题,被广泛传播,其中蕴含的讥讽、嘲笑和艳羡等复杂情绪,不言而喻。

2、老夫少妻

钱谦益是当时最为著名的藏书家,在与柳如是结婚后,他盖了一座精美的藏书楼,取名“绛云楼”。

里面陈列着他辛苦收集而来的书籍、古玩,包括金石文字、宋刻书数万卷,以及秦汉的鼎彝、晋唐宋元以来的书画作品,各种名贵的瓷器、砚台等。

就好像宋朝的赵明诚和李清照夫妇一样,钱谦益和柳如是也躲在自家的藏书楼里,每天看书、写字,做做历史的考证,互相之间开开玩笑。总之,生活过得非常闲适。

3、生死依靠

在与柳如是恩爱20多年之后,83岁的钱谦益终于撒手人寰。那是康熙三年五月二十四日。弥留之际的钱谦益挂心自己还未完成的著述,希望族孙钱曾帮助他完成。

钱曾是钱谦益晚年最为心爱的学生,也是钱氏宗族中的晚辈。然而钱谦益万万没想到,在他死后仅仅一个月,尸骨未寒,钱曾就伙同钱氏家族中的其他人向柳如是勒索金银、田产、房产、香炉、古玩等。

柳如是不堪受人欺凌,于六月二十八日愤然自尽,留下一纸遗嘱。作为一代才女,柳如是一生写作了许多绝艳的诗词,让文人学士佩服和赞赏。然而她的遗嘱却完全用白话写成,可谓字字见血。她在遗嘱中叮嘱女儿说:

我来汝家二十五年,从不曾受人之气,今竟当面凌辱。我不得不死,但我死之后,汝事兄嫂,如事父母。我之冤仇,汝当同哥哥出头露面,拜求汝父相知。我诉阴司,汝父决不轻放一人。

在这场史称“钱氏家难”的不幸事件中,柳如是毅然地自尽了,她希望已到阴间的钱谦益能够为她作主,帮她报复仇人。即使在阴间,钱谦益也被柳如是视为生命中最后的依靠。

二、人物资料

1、钱谦益

钱谦益(1582年10月22日—1664年6月17日),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苏州府常熟县鹿苑奚浦(今张家港市塘桥镇鹿苑奚浦)人。

明史说他“至启、祯时,准北宋之矩矱”。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探花(一甲三名进士)。钱谦益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

明亡后,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建立南明弘光政权,钱谦益依附之,为礼部尚书。后降清,为礼部侍郎。

2、柳如是

柳如是(1618年~1664年),明末清初女诗人,本名杨爱,字如是,又称河东君,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

浙江嘉兴人。 与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顾横波、寇白门、陈圆圆同称“秦淮八艳”。后嫁有“学贯天人”、“当代文章伯”之称的明朝大才子钱谦益为侧室。

柳如是是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改名为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留下的作品主要有《湖上草》、《戊寅草》与《尺牍》。

三、作品

1、《初学集》

《初学集》又称《牧斋初学集》凡一百一十卷,其中诗二十卷、文八十卷;又《太祖实录辩证》五卷、《读杜小笺》三卷、《读杜笺》二卷,(两集皆作者亲自编定),是其书体例异于一般诗文集处。

该集由钱之门人瞿式耜刻成于明崇祯十六年癸未九月。诗集别有钱曾的《初学集笺注》二十卷,刻于清初,与瞿本略有出入,词句也互有异同,后有翻刻本。

乾隆时书遭禁毁,清末宣统二年,邃汉斋始以明瞿刻本与笺注本两相对勘,作了校订,并加按语,合两本为一,以铅字排印。二十年代,商务印书馆影印明刻《初学集》,列入《四部丛刊》。

2、《投笔集》

《投笔集》是清·钱谦益编著的一部诗文别集。《投笔集》的命名,取西汉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始作于顺治十六年(1659)郑成功和张煌言兵入长江之际,显然隐寓着诗人抗清复明的志向。

形式上步和杜甫的七言律诗(秋兴八首),所以总题为(后秋兴》,共十三叠一百零四首,另附自题四首。

在《投笔集》中,诗人毫不掩饰地为南明水师的胜利高唱凯歌,还追忆和记叙了自己及其"内子"柳如是的抗清复明活动。

3、《牧斋初学集》

《牧斋初学集(全3册)》为钱谦益在明代所作的诗文结集。本集是他在明代所作的诗文结集。诗20卷,包括《还朝诗集》、《归田诗集》各上、下2卷,《崇祯诗集》6卷。

《桑林诗集》、《霖雨诗集》各1卷,《试拈诗集》、《丙舍诗集》各上、下2卷,《移居诗集》1卷,《东山诗集》3卷。

编年排次,文90卷,除各种体裁之外,还包括《太祖实录辨证》、《读杜小笺》、《读杜二笺》等3种学术专著。以上合计110卷,卷次相属。

扩展资料:

清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1645)五月,清兵近逼南京。兵临南京城下时,柳如是劝钱谦益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谦益沉思无语,最后走下水池试了一下水,说:“水太冷,不能下”,柳如是“奋身欲沉池水中”,却给钱谦益硬托住了。

五月十五日,钱谦益率诸大臣在滂沱大雨中开城向清军统帅多铎迎降。史敦《恸余杂记》记载:豫王(多铎)南下江南,下令剃头。南明民众对此议论纷纷。

一日,钱谦益忽然说:‘头皮痒得厉害",突然出门而去。家人以为他去用篦子篦发。不一会儿,剪了头发,留着辫子进来了。

时人有诗“钱公出处好胸襟,山斗才名天下闻。国破从新朝北阙,官高依旧老东林。” 而当时与钱谦益交好的河南巡抚越其杰(马士英妹夫)和河南参政兵巡道袁枢(兵部尚书袁可立子)俱誓不仕清相继绝食而死。

南明弘光政权亡。同年秋,上京候用。顺治三年(1646)正月,清廷任其为礼部右侍郎管秘书院事,充修《明史》副总裁。柳如是留居南京。

——钱谦益

——柳如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4252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28
下一篇2024-02-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