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虎藏龙》:一代大侠李慕白为何会爱在心口难开?

《卧虎藏龙》:一代大侠李慕白为何会爱在心口难开?,第1张

在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中,有爱恨缠绵,也有深情厚谊,有江湖诡异,也有恩怨离合。

**中的男主李慕白(周润发饰)从武当下山,本意要退隐江湖,交出青冥宝剑。却又踌躇不定,最终殒命。

古往今来,英雄难过情关。李慕白和俞秀莲表面上两个人两情有意,属意对方多年,看似他们之间只隔着一张纸,但是实则很难,似乎隔着万水千山。是什么原因让李慕白含糊其辞,不肯示爱,到底是什么在阻止他们的情谊呢?

其一:道

李慕白来自武当派。在武侠世界中,武当是名门正派,正派人士将“道”看作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道即因一切事物非事物,不约而同,统一遵循某种东西,无有例外。

俞秀莲和李慕白,没有理由,没有父母之命,也没有媒妁之言,两人在一起,更要遵循江湖道义,作为武当山上的大侠,当然更要讲“道”,可是许多事情,特别是感情的事情,是没有什么道理可讲的。

其二:义

义,情谊。俗话云:朋友妻,不可欺。俞秀莲之夫孟昭阳,因为救李慕白而死,而李慕白对俞秀莲由愧生怜,由怜生爱。多年的相处,两人之间有了默契,但是仅仅是一层窗户纸的距离,却似乎像是隔绝了万水千山。

“义”字,像招牌,更像枷锁,将两人紧紧锁住,无法挣脱,也无法表达,无法分开,也无法真正在一起,进退两难。

其三:侠

侠者,有气度,有风骨。大侠本指那些身怀绝技、有勇有谋、大公无私的江湖好汉。他们常常游走于江湖之中,行侠仗义、惩凶 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中的侠客形象除恶、劫富济贫,做出一些让百姓称颂敬仰,而一般人不敢做或做不到的义举。正面形象越强,越是不敢越雷池半步,惧怕自己的名誉受损,惧怕会连累师门。

一代大侠,总是顾忌太多,想找个合适的机会说,而年龄越大,反而越是不和适宜,只好,被动地一再错过。

其四:欲

玉娇龙是李慕白的人“欲”。李慕白在武当山闭关修炼,但是却因为了断欲望而前功尽弃。

他的武功遇到了瓶颈,也可以说,他放不下“欲”。遇见了活色生香的玉娇龙,他内心的欲望更加蠢蠢欲动,几次克制不住。

他本可以一招就可以打败玉娇龙,但是却几次三番与其缠斗,终究还是想借助收她为徒来满足自己。可是玉娇龙对武当成见已深,又觉得自己夹在李慕白和俞秀莲之间不清不楚,不甘心插入二人之间。

李慕白虽为一代大侠,但是却不是狂放不羁,反而是克己复礼,控制不住自己对玉娇龙的吸引的这种本能欲望,错失了幸福的机会,不懂得表达爱意,让他与俞秀莲两人一再错过。

什么事情都不明说,含含糊糊,最后还说:我们不是说好了吗?是说好了吗,您那么含糊,你确定别人真的听的懂?

李慕白后来因为对玉娇龙的关注过深,让碧眼狐狸抓住的把柄,用迷香迷惑,而后用毒针攻击,命丧她手。

只在最后,临死之前,他才袒露自己的心迹。因为只有此时,他的外在欲望已死,他才可以不用顾忌太多,不用在乎太多。

人们说,当你遇见一生挚爱时时间会停止,这是真的,但他们没告诉你,当时光开始流转,它将会快到你无法跟上。

 《卧虎藏龙》玉娇龙结局给小虎完成了一个心愿后,就跳下了武当山的万丈悬崖而亡。玉娇龙是王府的格格,作为女子从小被束缚着长大,这也导致了她渴望自由,想要远离金丝笼的想法。玉娇龙闯荡江湖和李慕白、俞秀莲都有了联系,最后李慕白为了救她而死,玉娇龙也随之跳崖。

 玉娇龙是一位敢爱敢恨的女子,虽然生在王府,但她很有自己的想法,表面维持着一切,当矛盾堆积到了顶点,就需要爆发了,所以玉娇龙会和土匪小虎相识相爱,后来会为了追随李慕白而逃婚选择不断的去偷剑。

 只不过玉娇龙的追求或者是喜欢都有自己的原则,当一切都能够打败的时候她会再次陷入迷茫,这也是为什么李慕白死后,玉娇龙和小虎交代许愿,心诚则灵,之后她跳崖。

十年之后,再看这部**,才知道所有的一切,说的其实是“ 欲望 ”。

**开头,李慕白以为自己放下了所有欲望,以为自己将要得道飞升,他也一度进入了很深的寂静,但在很深的寂静之中“ 却没有得道的喜悦,反而被一种寂灭的悲哀环绕。 ”于是,在很深很深的内心中,他忽然明白,自己还有师仇未报,还有情缘未了。凡尘俗事,岂能说了就了?他虽然无比厌倦,但只能破戒、出定、下山。

得不到的欲望,带来最寂灭的悲哀。李慕白不是不想报师仇,可仇家有意隐匿,茫茫江湖,哪里能寻踪迹?李慕白不是不喜欢俞秀莲,可俞秀莲的夫君当年和他结拜兄弟,为了救他而失去生命,他和俞秀莲虽然相互爱慕,可那层窗户纸,谁也不敢捅破。

或许,即使是李慕白,即使是只在江湖传说中存在的李慕白,即使是武德高山仰止、武功深不可测的李慕白,终究只是凡人。是凡人,就有欲望。有欲望,就有枷锁。

而且,他还碰到了玉娇龙。第一次交手之后,他就爱其天分、惜其才华,想要收她为徒。武林之中,哪个后辈如果能被李慕白看中,恐怕都是梦寐以求的事情。可玉娇龙一次又一次拒绝李慕白。这又让他多了一个得不到的欲望,对玉娇龙的欲望。

得不到的欲望,让李慕白迷失了自己,直到最后,害了自己。

所以,得不到欲望,会带来悲哀、幻灭,会毁灭自己。

但是,是不是欲望得到了、满足了,就一定能带来喜悦呢?

玉娇龙得到了青冥剑,得到了胜利,战胜了师傅,战胜了俞秀莲,战胜了一个又一个高手。这让她膨胀,让她想要挑战更大的江湖。但没有人能够永远胜利,卧虎藏龙的江湖,总会出现一个李慕白,折枝为剑,飘逸若仙,教她做人,让她输的心服口服。

玉娇龙得到了爱情,虽然出生官宦之家,虽然封建礼教禁锢,但她毅然走出牢笼,追求内心的冲动,征服了罗小虎,小虎甚至为她放弃了所有。可满足欲望之后呢?玉娇龙发现,自己的那颗心并不在罗小虎身上,那颗心,还是没有地方安放。

玉娇龙得到了自由,挣脱家庭,打碎枷锁,行走江湖,快意恩仇,没有谁能够阻挡,她对自由的向往。可问题是,得到的这个自由,却并不是她想要找的自由。

欲望的不断满足,一度让玉娇龙看不到天地之边、江湖之深,一度让她贪得无厌、欲壑难填。

欲望的不断满足,有时候会让人感到自信、兴奋,但更多的时候,会让人感到困惑,甚至感到恐惧。

所以,聂绀弩老先生说:“ 哀莫大于心死,哀莫大于心不死 ”。欲望就像那把青冥剑,得到了,不愿放下,自以为放下,其实还在心底。李慕白一心想要收玉娇龙为徒,玉娇龙却一心想要击败李慕白。心底的欲望和挣扎,无论是心死还是心不死,无论是得到还是得不到,无非都是执迷。

只不过,年少轻狂的执迷,是狂妄自大。俞秀莲和李慕白,都看到了玉娇龙的不知天高地厚,都想以过来人和前辈的身份,劝玉娇龙要坚守本心、走正道别走弯路。但年轻气盛时,谁又肯听那些废话,于是,玉娇龙反而对李慕白说:” 你们这些老江湖,哪能见到本心? ”

后来,中年迟暮的执迷,是随波逐流。李慕白陷入很深的寂静之后,下定决心了却世事、了却情缘。他虽然放下青冥剑,虽然终于对俞秀莲告白:“我也阻止不了我的欲望,我想要和你在一起。” 但这一切,其实只是被逼无奈,因为在说这段话之前,他还说:“ 江湖里卧虎藏龙,人心里何尝不是?刀剑里藏凶,人情里何尝不是 ”他深深地知道,人心叵测,人情凶险,自己已然无能为力。

所以,得到,或者得不到,终究是一场空。李慕白终于得偿所愿,了却夙愿,却意外中毒身亡;玉娇龙终于幡然醒悟,却为时已晚,最后只能黯然逝去。这部伟大的悲剧**,既指出了得不到欲望之空,也揭示了欲望得到之后的空。

那么,究竟应该怎么面对欲望?既然得到或者得不到都是空,那么,究竟该怎么做?

或许,这部**也给出了答案。李慕白死后,俞秀莲对玉娇龙说:“ 不论你对此生的决定为何,一定要真诚的对待自己。 ”

江湖之大,身不由己,请尽量独善其身。内心险恶,欲壑难填,请真诚面对自己。

面对自己,首先要 放下执迷, 放过自己,放过这个世界 。

然后,按照自己的选择,做想做的事情,成为想做的人,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度过一生。

《卧虎藏龙》名义上是在讲“青冥剑”搅动的刀剑江湖,实则说的是在李慕白、俞秀莲、玉娇龙、罗小虎这一群人的“人心江湖”。

李慕白和俞秀莲两人都是彼此相爱的,俞秀莲的丈夫孟思昭和李慕白是朋友,因为救李慕白而牺牲了,所以李慕白一直压抑着内心的爱意,没有向俞秀莲表达。

而俞秀莲也在遵守世俗礼教的约束没有向李慕白表达,彼此都压抑着内心的想法,这就是儒家提到的“克己复礼”克制自己的欲望达到礼教的高度,其实道德的约束也是对天性的一种压抑。

玉娇龙和王小虎虽然他们家世不同,修养不同其实他们是一路人,都是随心所欲,顺着自己的性子来,玉娇龙从小在王府娇生惯养随心所欲,一旦出了王府以这种性子一定会伤害自己也会伤害到别人,当这种冲突她无法解决时,必然会是一种悲剧,所以最后玉娇龙和王小虎在一起时,在武当山上跳下悬崖。

李慕白俞秀莲和玉娇龙王小虎这两对,一对是高度遵守道德礼教,另一对是随心所欲不管任何人的感受,都是两个极端,都是悲剧,李慕白临死开悟表达爱意,玉娇龙明白人不可能一直随心所欲最后跳下悬崖,这说明哪一条道走到黑都不行。

人物形象

1、李慕白

性格阳刚侠义,其剑法是人生最高境界的投射。其长空舞剑,宛若游龙,混无半点滞涩。大巧不工,一根木棍将玉矫龙的宝剑制得无力可施,是其高远人生境界的表现。

2、玉娇龙

心理层次诡谲复杂,白天是千金大**,晚上开打、谈情说爱,是个对江湖儿女情有所幻想的难驯少女。其剑法则一如其人性格般锋芒毕露,配上青冥剑天下无双的锐利,正如李慕白所说“揣而锐之,不可常保”,在与俞秀莲的数度败势中,也都是靠其锋芒逆转。

3、俞秀莲

俞秀莲外阳内阴,干练稳重,十八般兵器皆能称手,在与玉娇龙的打斗中,其武艺如行云流水,而又迭出神来之笔。

4、罗小虎

罗小虎的拳脚朴实无华,一如外族人的爽直,这个男孩强盗的魅力耀亮,以至于骄傲的玉矫龙最终倾慕于他。

俞秀莲有几分心软,她总是不忍心对玉娇龙痛下杀手。

影片最后玉娇龙配来的解药没能救回李慕白的性命,她还是为玉娇龙的未来考虑,介绍她去武当找她的爱人罗小虎,只是不曾想她跳下了悬崖,像是不能忍受那一个人的死去,相信了曾经听到过的浪漫童话。

与玉娇龙交手后李慕白就一心想要收玉娇龙做徒弟,只是玉娇龙一直不领情。

她是碧眼狐狸的徒弟,却聪明的留了一手,不曾将剑法心诀说给不识字的师父听。她也顺从父母的意愿准备嫁给鲁君佩,只是见罗小虎从新疆一路追来,她又动了彻底离开的心。自此她掩抑的不满情绪是自内而发愈演激烈,而后喷薄而出,以致在客栈用青冥剑连伤数人。

因为她所用的青冥剑是李慕白的佩剑,他人就问她与李慕白的关系,她说是李慕白的徒弟,于是那一伙手下败将就出现在李慕白与俞秀莲的面前,诉说着她心性的残忍。

后来,她闯荡江湖花光了身上的银两就去找俞秀莲,只为换一身干净衣裳,俞秀莲劝她归还青冥剑,而后回家结亲,她就与俞秀莲起了冲突,仗着青冥剑的锋利一直压制着俞秀莲。

玉娇龙虽是一个官家**,却早就为自己的爱情舍弃了封建礼教,她在新疆时就与“半边天”罗小虎在一起了,只不过舍不下自己的父母,于是选择了离开。

俞秀莲在江湖中闯荡,却舍不下曾经的婚约,一直没能与李慕白玉成好事。在李慕白临死前那一刻她才放肆去吻他,只是一切已经太迟了。

我最喜欢李慕白与玉娇龙在竹林中打斗的那场戏,飘忽上下,摇曳竹影,如梦似幻。而后碧眼狐狸将玉娇龙救走,李慕白追至山洞中要玉娇龙交出青冥剑,玉娇龙于是在睡梦初醒时直言说道:“你要剑还是要我?”之后她病弱倒下,李慕白去搀扶,她是那样年轻,而他年华已经逝去。

或许那一刻他想起了年轻时的梦,他恋上了一个女孩儿,只不过那个女孩儿一直在为她的未婚夫守寡。他等了她好多年,只是她一直没有应允,那逝去的光阴让她一点点衰老。于是在那一瞬间,他搂抱着青春正盛的玉娇龙,他看到了曾经她的倔强,只是他在恨,为什么当初她不能像这个女孩一样勇敢直面自己心中的爱。

是否为此他最后选择死去,像是死去才可挣脱这多年来求而不得的遗憾,正如影片的开头他向她抱怨说自己闭关失败,得不到真正的道。及至临死前,他不愿再守住那最后一丝真气,放弃多年的修行,只为心中爱她的蠢蠢欲动,像一个小孩儿,只是已经失去,所以只能逝去。

坐在宏村南湖边上,一队一队的旅行团从背后经过,说着同样的解说词:

这座画桥,就是李安**《卧虎藏龙》开场时,李慕白牵马去见俞秀莲的那座。

哦,那好吧,是时候重新看一遍《卧虎藏龙》了。

十几年前第一次看《卧虎藏龙》,我的关注点主要放在李慕白和俞秀莲的中年之恋上。

因为对玉娇龙的故事烂熟于心;加之当时的章子怡全然不在我的审美范围内,所以关于她以及罗小虎的部分,我都觉得是多余的。

至少,应该缩减篇幅,仅作为与“中年之恋”对比对应的“少年之恋”存在。

中年人隐忍、深沉的情感,同中国传统文化里静谧、内敛的美学,在《卧虎藏龙》中是如此契合,深深打动了当时还很年轻的我。

那时的我,最喜欢的一幕是李慕白和俞秀莲对坐在竹林的亭子里。

风动,竹响。

他想进一步的时候她没领会,她想进一步的时候他又退却了。

等都想明白了,却已经没有机会。

两个人的交错,是一生都无法挽回的遗憾。

我一直都喜欢那种留白,也早早就明白了人生必然的缺憾。

所以他们之间始终存在的一臂之距,才如此动人。

谁能想到,时隔多年,我对《卧虎藏龙》的关注点全然不同了。

这次我看到的是中年人与少年人之间的对应。

从前当然也有看到中年与少年的对比,但这一次,什么爱不爱的,已经退到我的视线之外。

它所描述的爱情,无论是中年之爱还是少年之爱,是克制还是奔放——皆无法再引起我的情绪波动。

剥离“爱情”的表象,**其实更多地叙述了人生的自省和某种意义上的成长。

开局,李慕白便说出了他的困惑:修行到了顶,前方无人开路;所见是一片迷雾。

同样的困惑存在于玉娇龙身上:当她发现自己能战胜高师娘,她慌了,因为她看不到天的边。

两个人,两代人,都急需寻求自我的突破。

玉娇龙相对好办点,因为她年轻。

从倔强,任性,张扬,不计后果,到受挫,到被影响,被收服,到最后学会付出乃至舍身。

**给了一条非常清晰的脉络。

(有意思的是,章子怡的人生似乎也履行了这样的轨迹——又或者,这是大多数人必行的人生之路。)

在这个过程中,李慕白担负了精神领袖的角色;而俞秀莲则是言传身教,点点滴滴。

但令我感触更深的则是,李安将这种成长,做成了双向的东西。

表面上是俞秀莲李慕白在教玉娇龙为人处世,他们把人到中年所累积的经验之谈教给她,要这样要那样,得圆润得求全得不落人面子……

在中国的人情社会里,你知道他们说的这些都是对的,虽然很累,但是会做人的人,往往更吃得开。

可是,当玉娇龙理直气壮地说:爱就爱了,想这么多干嘛;我喜欢就还剑,不喜欢就不还……

无论是俞秀莲还是李慕白,都发生了肉眼可见的变化。

恪守礼教的俞秀莲越来越难以克制自己的情感;她看向玉娇龙的眼神里有宠溺也有羡慕;她甚至做了从前不会做的事,勇敢地去表达内心;

李慕白何尝不是如此?开始的时候,只是因为看到玉娇龙是个练武好料子,这可以缓解他本人修为的无所精进的困扰;

但后来,他一再地问自己:什么才是你想要的?难道只有修行吗?你看清自己的内心了吗?

…… ……

这到底是谁在教谁?是谁在影响谁?

他们互相拉扯,互相靠近。

于是玉娇龙学会为自己做过的事负责;李慕白宁可用最后一口气去表白;俞秀莲情难自禁拥吻了心上人。

每个人,都在这场悲剧里认清了自我,升华了自我。

人哪,最难的就是弄懂自己。

他们遇见彼此,何其有幸!

我也在思考,重刷经典,为什么这次我更在意少年与中年的对照,而不是他们之间让人伤感且充满遗憾的爱情呢?

我想,应该是因为我确然老了。

对于人生中的缺憾,“明白了”和经历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这些年,也算是认识了不少比我小十岁以上的小盆友,现在连小我二十岁的都有了。

我看着他们一点点成长,又是艳慕又是感叹。

因为无论是多小的小盆友,随着时日的推移,我们都在变得越来越像,无一例外。

我曾经年轻,你终将老去。

我们都一样一样的,最后都要走进坟墓里。

就像宏村村口的那两棵大树——

​这两棵树对于村民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

一为红杨,成婚之日,新娘花轿须绕树一周才能出村;

一为银杏,辞世之后,寿棺要绕树三周才能下葬。

生死轮回,C'est la vie。

——20201009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3309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21
下一篇2024-02-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