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追是哪个名族的民俗,怎么来的啊?有什么特别意义?

姑娘追是哪个名族的民俗,怎么来的啊?有什么特别意义?,第1张

萨克语称“克孜库瓦尔”,它是哈萨克青年们最喜爱的一种马上体育游戏,也是男女青年相互表白爱情的一种别致方式,常在喜庆时举行。关于“姑娘追”,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只白天鹅化为女子,和一位猎人结为夫妻,成为哈萨克人的始祖。他俩结婚那天,骑着两匹白色的骏马,象白天鹅一样,飞来飞去,互相追逐。据说这就是姑娘追最早的由来。“姑娘追”一般在夏秋季节繁花争艳的草原上举行,远近牧民都骑马前来参观。活动一开始一对对未婚青年男女向指定地点并辔慢行。去时,小伙子可向姑娘任意笑谑或求爱,姑娘只能默默倾听,不能生气;返程,小伙子必须策马急驰,姑娘则在后挥鞭追打。姑娘若追上小伙子可任意鞭打,有时还将帽子抽落在地,惹得观众一阵哄笑。如果姑娘对小伙有情,则会鞭下留情,只见鞭子在小伙子头上转圈虚晃,却不见鞭梢落身,或姑娘故意将鞭抽打到小伙子坐骑的马屁股上。场面热列,妙趣横生。

柯尔克孜民间的“追姑娘”

在草原上,除哈萨克牧民有“姑娘追”的游戏外,阿合奇和特克斯等地的柯尔克孜族民间则有一种叫“追姑娘”的游戏。每逢喜庆集会和婚嫁喜事,柯尔克孜族民间都要进行这种游戏。

柯尔克孜的“追姑娘”游戏与哈萨克的“姑娘追”游戏规则相反,是女的骑马在前面跑,男的骑马在后面追。柯尔克孜牧民说,这种游戏是检验小伙子是否有本事,是否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男子汉。同时,这种游戏也是柯尔克孜族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情或求婚的一种最佳机会和方式。

参加游戏的选手,骑什么样的马都是保密的,不能让对方轻易得到“情报”。每个村落要把最好的马挑出来让自己的选手骑上。比赛开始前,姑娘有权选择自己的对手。

选好对手后,姑娘小伙子向指定的地点并辔慢行。一路上,小伙子可以任意向姑娘逗趣,说俏皮话,或者表白爱慕之情,甚至可以求婚。这时姑娘如果真的喜欢小伙子,则可以答应求婚,但大多姑娘并不表态,而是对小伙子表明,如果追上她婚事可以商量,如果追不上只好靠边站。

到达指定的地点后,姑娘骑马先跑,小伙子紧迫不舍。这时观看的人群中不断爆发出呼喊声和口哨声,为自己的选手鼓劲加油。小伙子如果追上了姑娘,可以在众人面前搂一下姑娘或抚摸一下姑娘,也可以扯住姑娘的衣角表示自己是真正的男子汉;如果小伙子没追上姑娘,不仅在众人面前丢了脸,而且小伙子所在的村落还要向姑娘颁发奖品。一般总是小伙子胜得多,姑娘胜得少,柯尔克孜族小伙子大都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男子汉。

于“姑娘追”的起源,哈萨克族民间还流传着不少有趣的传说。其中一则说:很早很早以前,哈萨克族曾有两个部落头人结成儿女亲家。在姑娘过门的那天,来接亲的人当中有一个快嘴的,夸自己头人的儿子坐骑是从许多马里挑选出来的一匹千里马驹。这件事传到了姑娘父亲的耳朵里,姑娘的父亲为了夸耀自己的马和女儿的骑术,便说:“我的姑娘骑马向你们接亲去的相反方向跑,如果你们的小伙子追上了我的姑娘,那么今天就过门,否则改日再谈。”来接亲的小伙子迎亲心切,也不甘示弱就答应了这一挑战式条件。两个青年人立即翻身上马,姑娘在前策马奔跑,小伙子在后紧紧追赶。当他追上姑娘并绕到前面时,姑娘提出让小伙子在前面往回跑,自己从后面追,这样由追姑娘变成了姑娘追。后来,此活动相沿成习,一直流传至今。 另一个传说故事:一个猎人和天鹅仙子结成的夫妻,在结婚那天,骑着两匹雪白的骏马,像白天鹅一样飞翔,互相追逐。他们就是哈萨克人的始祖。后来,哈萨克男女就以驰马互相追逐的方式来促成爱情的结合

不同氏族部落或地区的男女青年交错组合,一男一女两人一组。活动开始,二人骑马并辔走向指定地点。去的时候,小伙子可以向姑娘逗趣、开各种玩笑,甚至可以接吻、拥抱,按习惯,怎么嘻闹逗趣都不为过,姑娘也不会生气。到达指定地点以后,小伙子立即纵马急驰往回返,姑娘则在后面紧追不舍,追上后便用马鞭在小伙子的头上频频挥绕,甚至可以抽打,以报复小伙子的调笑,小伙子不能还手。不过姑娘一般是不会真打的,特别是如姑娘本来就喜欢小伙子,那她就会把马鞭高高举起,轻轻落下。但如果是姑娘不喜欢的小伙子,在去的路上又说了许多脏话或做了不少过分的动作,那姑娘就会毫不客气,挥鞭狠狠抽打。过去,此活动是哈萨克族男女青年反抗宗法封建礼教、摆脱父母包办婚姻和自由恋爱的一种方式,许多人就是通过这种戏谑性的追逐互相认识、互相了解而萌发了爱情,最终结成伴侣的。而今它已成为一项饶有风趣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了,不少已婚的成年男女也喜欢参加。

  三幕歌剧,希洛夫斯基编剧,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谱曲,1878年3月29日在莫斯科首次公演。1884年10月19日在彼得堡皇家剧院演出。剧本为俄文,希洛夫斯基根据普希金的韵文小说编剧,1877年5月,柴可夫斯基正在撰写此剧与第四交响曲的构想,当写到一段落时,他不幸的婚姻宣告破裂,因而受刺激导致神经病发作,这是他一生最悲惨的时期。直到他在日内瓦湖畔克拉兰静养,受到梅克夫人精神与物质上的支援,健康逐渐复原,才又开始作曲,完成了此剧与第四交响曲同时脱稿。是俄国音乐协会歌剧比赛的得奖作。

  [编辑本段]剧情简介

  圣彼得堡的贵族青年奥涅金在去乡村继承遗产时,与女庄园主的大女儿塔姬雅相识。塔姬雅对奥尼金一见钟情,但奥尼金冷淡地拒绝了塔姬雅。为转移视线,奥尼金故意向塔姬雅的妹妹、好友连斯基的未婚妻奥儿嘉大献殷勤,并在决斗中打死了连斯基。三年后,奥尼金和塔姬雅在舞会上邂逅,当奥尼金想重温旧情时,遭到已成为公爵夫人的塔姬雅的拒绝。

  [编辑本段]剧中人物

  拉丽娜 女庄园主 女中音

  塔姬雅娜 拉丽娜的大女儿 女高音

  奥儿嘉 拉丽娜的次女,连斯基的未婚妻 女低音

  费丽碧耶芙娜 奶妈 女中音

  叶甫盖尼·奥尼金 圣彼得堡的贵族青年 男中音

  连斯基 奥儿嘉的情人,诗人 男高音

  葛烈敏公爵 塔姬雅娜的丈夫 男低音

  特里克(法国人) 男高音

  彼得罗维奇 船长 男低音

  查列茨基 诗人之友 男中音

  萨烈兹基决斗的(陪伴者)、罗特奴伊(队长)

  演奏时间 第一幕:83分 第二幕:40分 第三幕:38分

  时间1820年前后。地点俄国乡下和彼得堡

  歌剧序曲是前奏曲般的短曲,只反复表示女庄园主的女儿塔姬雅的多情、敏感、沉溺幻想的个性。

  [编辑本段]剧幕信息

  第一场拉丽娜家的花园

  在傍晚时分,拉丽娜坐在树下,忙着熬果酱,老奶妈费丽碧耶芙娜也在帮她的忙。这时塔姬雅娜和奥儿嘉的歌声从屋内传来。这是一首二重唱:《请听这夜莺般的歌声》。此曲正是多愁善感的少女心声。

  不一会儿,两位少女的二重唱,夹杂着拉丽娜和费丽碧耶芙娜的歌声成为四重唱。不论是歌词还是曲调,都洋溢着俄国浪漫曲的风格。随后在舞台上出现一大群农夫,他们高唱着庆祝丰收的合唱,应拉丽娜的要求,载歌载舞起来。他们唱的是一首优美淳朴的俄国民谣,这时,塔姬雅和奥儿嘉两姊妹也都来到花园。姐姐塔姬雅的手中拿着一本书,她被农夫们热情洋溢的歌舞所吸引,她是一个爱空想、易感伤的姑娘。妹妹奥儿嘉,则蹦蹦跳跳,充满青春气息,是一个浪漫热而美丽少女。她无法了解姐姐为什么老爱在黑夜中叹息,并唱出一段咏叹调:“我不会懒散地感伤。”

  拉丽娜上场后,看到塔姬雅独自看书看得出神,并为书中的爱情故事掉眼泪,于是安慰女儿说:“人生并不像小说那样。”

  这时青年诗人连斯基出现了,他是奥儿嘉的情人。和他同行的还有好友尤琴·奥尼金。奥尼金对沉默寡言的塔姬雅颇具好感。塔姬雅突然觉得举止端庄的奥尼金,是她心目中的理想伴侣。他们交谈过几句后,就一起来到了花园。 留下连斯基和奥儿嘉,连斯基就热情地唱出著名的咏叹调《我爱你,奥儿嘉》:“爱情是一首绮丽的诗……”他对奥儿嘉表示了深深的爱意。

  暮色渐浓后,老奶妈出来叫年轻人进去用餐。当她看到塔姬雅突然容光焕发时,立刻觉察出她已爱上奥尼金。

  第二场塔姬雅的闺房

  屋内陈设整齐,银色月光自窗外投射进来。老奶妈虽然要塔姬雅早一点睡觉,但思潮澎湃的她,却毫无睡意。在两人交谈的宣叙调中,当塔姬雅问奶妈年轻时曾否恋爱时,老奶妈就随着俄国民谣的曲调,叙述自己的婚姻故事:《命运注定亲爱的瓦尼亚此我年轻》。听罢,塔姬雅忍不住告诉老奶妈说:“啊,奶妈,我真苦闷、真忧愁、真难受!”等奶妈退去后,塔姬雅独自沉思起来。她先唱出:“让我毁灭吧,但我要先在令人目眩的期望里,呼唤渺的幸运。”

  接着便是著名的《写信场面》,是全剧中最受喜爱的部分。她为了如何向奥尼金表白内心的思慕而苦恼着。等她下定决心后,就坐在桌前,拿起纸笔决心写信。经过一段管弦乐热情的音乐表达塔姬因为过分想念奥尼金,夜不成眠,音乐以种种变幻,表达少女心中难以言喻的狂喜、爱情、秘密的心情。接着又唱道:“我的心不会再交给世上任何的人!你是保卫我的天使呢?还是阴险的诱惑者”不论如何,她已下定决心;“从现在起,我已把命运交托在你的手中。”等她把信封好,走到窗前时晨光已透进屋里。清晨老奶妈进屋时,塔姬雅就请她把信转交给奥尼金。

  第三场拉丽娜家花园的另一角落

  采浆果的女郎,愉快地唱着民谣曲凋的合唱:“美丽的少女们,亲爱的朋友们。”她们唱着出心底的歌声,吸引了年轻小伙子。接着塔姬雅也登场,她因为接不到奥尼金的回信,心中惶惑不安。这时奥尼金也来了,他依旧镇定有礼,而且直截了当地向塔姬雅说:“你写信给我,表白你的心意,使我点燃起久已熄灭的火花。我喜欢你的直爽,但我不能接受。因为我无意成家,只能像兄长那样爱你。”听到这些冷酷的话,塔姬雅感到一阵羞愧与失望。采浆果的姑娘们又唱起歌来,而且慢慢离去,只剩茫然伫立的塔姬雅。

  第二幕

  第一场拉丽家堂皇的大厅塔姬雅生日舞会

  塔姬雅生辰之日,高朋满堂,有贵族,也有军人,大家都来参加塔姬雅的生日舞会。先是一段短小的间奏曲,主旋律是古雅温和的圆舞曲。接着,客人们就随着圆舞曲的节奏,唱出赞美盛会的合唱。奥尼金因被连斯基勉强带来,心中感到不乐。为了使连斯基生气,他在舞会上,故意亲近奥儿嘉,而且屡次在众目睽睽下邀她跳舞。法国人特里克献唱一首玛祖卡与叙唱,祝贺塔姬雅生日快乐。这时塔姬雅和连斯基一起跳着舞,客人们也随着音乐翩翩起舞,而奥尼金仍缠住奥儿嘉。奥儿嘉与奥尼金形影不离,使连斯基妒火中烧。他愤怒地走到奥尼金面前,要他说明居心何在。奥尼金却巧言相辩,二人发生口角。怒不可遏的连斯基破口大骂奥尼金,并邀他决斗。虽然奥尼金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悔意,但为时已晚无法拒绝。跟在连斯基后面愤怒地冲出舞厅。这时所有的客人都惊慌失措地走了。

  第二场有水车小河边,山野被白雪覆盖着

  这时虽然接近清晨,但太阳还没有露脸。因为连斯基选择这个靠近水车的小河边作为决斗的地点,就先来这里等候着,而且唱出了一首感伤的咏叹调:“我美好的青春,在哪里 ”这是全剧中最著名的咏叹调,它充分流露青年诗人连斯对爱情的热望,使聆听者不禁为之落泪。

  一会儿,奥尼金也带着仆人来到。两个助手在讨论决斗条件时,奥尼金和连斯基唱了一段二重唱,他们悲叹友谊遭受的厄运。为了荣誉,有一个人必须死在另一人手中。两人拿起手枪,站好位置后`,由萨烈兹基拍掌三声作为信号。随后两声枪响,连斯基被击中倒地,奥尼金飞奔到死者跟前露出恐怖、哀伤的表情,一场友谊随着两声枪响完结了。于是奥尼金决定离乡漫游。

  第三幕

  第一场彼得堡社交会场,葛烈敏公爵豪华的舞会

  6年过去了奥尼金不停地从这国游到那国,但是从未得到快乐。现在他又重回到圣彼得堡,来参加葛烈敏公爵举行的舞会,随着华丽的波兰舞曲,宾客们愉快地跳舞。奥尼金一个人离开众人沉思着。他在惋惜已经逝去的三个年头,连斯基的影子,一直停留在他的脑海中。他在杀害好友后,到处旅行想抹去这一段痛苦的记忆,但终未成功。所以他想参与社交活动,以此来淡忘往事。

  在大厅中,贵宾们在等待着葛烈敏公爵夫人的到来。不久夫人终于出现。她正是往日的塔姬雅。葛烈敏公爵是一位富豪阶层的贵族,对美若天仙的夫人,更是百般宠爱。当奥尼金看到塔姬雅已变成一位风姿绰约、仪态万千的贵妇时,心中的悔恨与痛苦,是无法言喻的。

  当公爵夫人塔姬雅登场时,发觉奥尼金也在场,外表尽管平静安详但内心却已起波浪,公爵在客人面前,愉快地唱出一段颂赞爱情的歌曲:“爱情的花朵并不仅在年轻时开放,任何年龄都该顺从爱情,不管是初出茅庐的青年,还是被命运锻链出的老战士,爱的冲击都有益于他的生命。我因获得塔姬雅才得到幸福,我痴狂般地爱着她。”唱罢,公爵介绍奥尼金和自己的夫人认识。塔姬雅保持镇静,但过一会儿就告诉大家自己有些困倦,先行告退回房。奥尼金长久地呆立着,神情茫然。

  第二场公爵家的会客厅

  这时塔姬雅正读着奥尼金给她的信,他说他急于想来见她。塔姬雅虽然和老公爵过着幸福的日子,但这一次和初恋情人的重逢,原本平静的心湖又掀起了波澜。她读着奥尼金热情洋溢的求爱信,心乱如麻,于是独自喃喃自语地唱道:“他的炯炯目光,震撼我心,他使我旧情复燃,我仿佛又变成一个少女。”

  突然,奥尼金出现在门外,他看到塔姬雅在饮泣,立即奔到跟前,跪在她身边。塔姬雅随即回忆着往事:“当时我是一个可怜的乡下姑娘,当我率直地倾吐爱情时,却受到你冷酷的讥讽。可是现在为什么又来追求我呢是因为我的丈夫有钱有势?还是要表演你那横刀夺爱的本事,好向别人夸耀” 奥尼金急忙辩解:“不,那是始终不渝的爱情……”接着两人就无限惋惜地唱道:“啊,幸福曾是那么可能、那么接近!”

  塔姬雅经过一段痛苦的内心争斗,毅然表示为了保持名誉,恳求奥尼金离开。她说,她虽然不能忘怀初恋时的感情,但时过境迁,如今,她已经是有夫之妇了。塔姬雅信守婚姻与家庭的责任,克制住自己的情感而拒绝了他,奥尼金绝望了,只好默默地离开,孤独地悲叹自己的不幸。全剧结束在令人黯然神伤的乐声里。

11想到能和你共度余生,我就对余生充满期待。

2希望我在你那里是唯一,是特殊,是偏爱,你在我这里总是例外和特殊的。

3如果全世界都对你恶语相加,我就对你说上一世的情话;如果全世界都给你风雨泥泞,我就给你一生的守护。

4在这什么都善变的人间里,我想和你看一看永远。

5我不敢说自己一生都会喜欢你,至少在能看见你的岁月里,只想对你一个人好。

6我不管前方是风是雨还是晴,我只知道,如若是你,随时随地,我会如约而至,哪怕赌上一生的运气。

天山文化·别具一格的节日娱乐活动·姑娘追和追姑娘

姑娘追是哈萨克人集会时经常举行的一种特有的马上娱乐活动,哈萨克语中称作“克孜库瓦尔”。在这一娱乐活动中,哈萨克青年男女一方面借助于坐骑的奔驰速度,来显示他们精湛的骑术和健壮的体魄;另一方面也利用这一别致的形式表白相互的爱情。关于“姑娘追”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其中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一只白天鹅化为女子,和一位猎人结成夫妻,成为哈萨克人的始祖。他俩结婚那天,骑着两匹白色的骏马,像白天鹅一样,飞来飞去,互相追逐。据说这就是“姑娘追”最早的由来。由此看来,“姑娘追”起源很早,哈萨克民族一形成,它便随之产生了。

“姑娘追”一般在夏秋的绿色大草原上举行,远近牧民都骑马前来参观。开始时,青年男女中一方发出邀请,然后一男一女向指定地点骑马并辔缓行。一路上,小伙子可向姑娘说俏皮话、逗趣或表白爱慕之情,甚至可以接吻。按照习俗,怎么戏谑也不为过。姑娘即使羞红了脸,也只能默默倾听,不能生气。但到了指定的终点返回时,小伙子要拍马前奔,姑娘要紧追不放,如追不上,就算小伙子获胜。姑娘若追上小伙子,可任意鞭打,以报复小伙子刚才的调笑。有些小伙子因俏皮话说过了头,脊背上少不了要承受姑娘狠心的几鞭子。有的小伙子被姑娘抽打得狼狈不堪,有时还将帽子抽落在地,惹得观众一阵阵哄笑。倘若姑娘对小伙子有情,鞭下则也留情。只见鞭子在小伙子头上转圈虚晃,却不见鞭梢落身。姑娘还会故意将鞭子抽打到小伙子的马 上,以促使小伙子的坐骑跑得更快。

“姑娘追”早期是草原上哈萨克男女青年反抗封建礼教,摆脱父母包办婚姻和进行自由恋爱的一种方式。现今它变成一项饶有风趣的群众性体育娱乐活动了。有时,已婚青年和成年人也参加这种活动,但必须年龄基本相近,又是同辈人,在游戏中便于开玩笑。这样,不仅表演者高兴,观众也高兴。

在新疆阿合奇县和特克斯县的柯尔克孜族人有一种“追姑娘”的娱乐活动。哈萨克族的“姑娘追”是男的骑马在前面跑,女的骑马在后面追,而柯尔克孜族的“追姑娘”是女的骑马在前面跑,男的乘马在后面追。柯尔克孜族的“追姑娘”也是柯尔克孜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情或求婚的一种最佳机会和方式。柯尔克孜人常用这一活动,来考验小伙子是否有本事,能否称得上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参加“追姑娘”的选手,无论是男是女都代表一个部落或一个“阿依勒”(村落)。所有选手要骑什么马是保密的,不能让对方轻易得到“情报”。每个部落和“阿依勒”都把最好的马挑选出来,让自己的选手骑,为自己一方争光。赛前,如果姑娘发现对手是自己特别讨厌的小伙子,她可以弃权,等遇上她称心的对手时再参加。比赛开始时,男女各自选好对手后,也像哈萨克族的“姑娘追”一样,一起向指定地点徐徐进发。路上小伙子可以求婚,姑娘若确实喜欢他,也会应允婚事。但大多数姑娘只向小伙子表明,如果追上她,婚事可商量,追不上,就靠边站。从指定地点返回时,就同哈萨克族的“姑娘追”不同了。有些姑娘和小伙子拉开距离,故意用马鞭把他的马打一下,使他的马躲开她远一些。乘小伙子不备之时,姑娘放开缰绳扬鞭抽马飞奔而去。小伙子立刻拼命追赶上去。这时,两旁观看的人群不断爆发出呼喊和口哨声,为自己的选手鼓劲加油。一般跑道为二百至三百米长,在这段路程中便决定了胜负。

这种比赛对小伙子来说,能否取胜非常重要。他们一旦输了,不仅在众人面前丢脸,失去姑娘的好感,而且部落或“阿依勒”要替他向姑娘颁发奖品。为此,小伙子一般都抱着只能胜、不可输的心理,使出自己全部本事追赶姑娘。当然,他们多数情况下会追上姑娘。当他们追上姑娘后,可以当着众人面搂一下姑娘,或抚摸一下,可扯住姑娘的衣角,表示自己是真正的男子汉,得胜了。柯尔克孜族牧民每逢节庆集会和婚嫁喜事,常常举行这种“追姑娘”活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9829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25
下一篇2024-01-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