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防现代化的诗句

关于国防现代化的诗句,第1张

1 国防的现代诗歌

清晨 七百个清晨 你自晨曦中醒来 拥抱旭日耀眼的光彩 黄昏 七百个黄昏 你在夕阳下眺望 耳边是东海千年的波涛 豪情 是青春的音符 壮志 是人生的画笔 无畏故乡的别离 亦何惧征程的远途 远途 身后有母亲的慈目 远途 前方有同胞的渴慕 堂堂七尺男儿身 巍巍万丈护国心 天也妒 天也妒 天涯征程显风流 英雄自古少年出 今日济济一堂 明日国之栋梁 两载兄弟情 一朝别离难 铁血戎马英豪胆 何惧热泪送别离 今日送君千万 明朝随君远征 自此明珠满神州 家国更添乾坤寿 一朝功成名就后 共把美酒话从头 东海波涛万年涌 厦门月圆无止休 不言戚戚别离语 却唱乘风破浪少年游。

2 关于国防的诗歌大全

当兵

当兵不是为打仗,

当兵只是为国防。

如果外国敢侵犯,

军人寸土也不让。

筑起铁壁和铜墙,

不怕自己会伤亡。

军人为国为百姓,

国泰民安是理想。

解放军训练

解放军,在训练,

训练标准按实战。

不怕苦,不怕累,

就像猛虎下了山。

太阳见了笑开颜,

白云见了忙点赞。

要想实战少流血,

必须训练多流汗。

三军

海军陆军和空军,

三军联合守国门。

军舰飞机和坦克,

时时刻刻都严阵。

保卫祖国海陆空,

管叫敌人难入侵。

养兵千日用一时,

三军都要尽责任。

狙击手

有个军人他姓刘,

刻苦训练汗水流。

百发百中枪法好,

成了一名狙击手。

记者夸他真是牛,

他坚毅地开了口:

"只有国防强大了,

侵略者们不小瞅。"

大阅兵

和平鸽,飞天空,

天安门前大阅兵。

海陆空军都出动,

威武雄壮好队形……

要想国家永安宁,

国防强大是保证。

娃娃见了忙立正,

敬礼把手举头顶。

实现中国梦

咱中国,爱和平,

不愿世界有战争。

人口多,不霸道,

对别的国都尊重。

咱中国,爱发展,

民富国强才高兴。

国防建设现代化,

才能实现中国梦。

3 国防的现代诗歌

清晨

七百个清晨

你自晨曦中醒来

拥抱旭日耀眼的光彩

黄昏

七百个黄昏

你在夕阳下眺望

耳边是东海千年的波涛

豪情

是青春的音符

壮志

是人生的画笔

无畏故乡的别离

亦何惧征程的远途

远途

身后有母亲的慈目

远途

前方有同胞的渴慕

堂堂七尺男儿身

巍巍万丈护国心

天也妒

天也妒

天涯征程显风流

英雄自古少年出

今日济济一堂

明日国之栋梁

两载兄弟情

一朝别离难

铁血戎马英豪胆

何惧热泪送别离

今日送君千万

明朝随君远征

自此明珠满神州

家国更添乾坤寿

一朝功成名就后

共把美酒话从头

东海波涛万年涌

厦门月圆无止休

不言戚戚别离语

却唱乘风破浪少年游。

4 关于国防的诗歌

清晨七百个清晨你自晨曦中醒来拥抱旭日耀眼的光彩黄昏七百个黄昏你在夕阳下眺望耳边是东海千年的波涛豪情是青春的音符壮志是人生的画笔无畏故乡的别离亦何惧征程的远途远途身后有母亲的慈目远途前方有同胞的渴慕堂堂七尺男儿身巍巍万丈护国心天也妒天也妒天涯征程显风流英雄自古少年出今日济济一堂明日国之栋梁两载兄弟情一朝别离难铁血戎马英豪胆何惧热泪送别离今日送君千万明朝随君远征自此明珠满神州家国更添乾坤寿一朝功成名就后共把美酒话从头东海波涛万年涌厦门月圆无止休不言戚戚别离语却唱乘风破浪少年游。

5 歌颂军人的现代诗词

如那喷血的朝阳, 你们用生命书写辉煌。

永远没有轻薄地表白, 却用博大诉说着耀眼的刚强。

铁血之旅, 壮志男儿, 正气和胆识铸就巍巍长城, 庇护祖国母亲以安宁。

无论在战火纷飞的日子, 还是和平笼罩的岁月, 是你们, 让所有的兄弟姐妹平静地生活着, 有了你们,我们的生活没有畏惧。

总想用手, 编一项花环, 带在那铮铮铁骨的战士身上, 用最诚挚的心, 表达对你们的敬仰。

总想沏一杯醇香的茶, 递给那站岗的士兵, 让这一分暖意, 来抵挡夜晚那寒风冷雪。 总想唱一首歌, 用尽心底的真情, 来歌颂军人的雄壮, 来表达兄弟姐妹父老乡亲对你们深深的思念。

夜依旧……

6 关于国防的名言有哪些

●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条件就是无产阶级军队(马克思)

●革命军队所以必要,是因为只有强有力才能解决伟大的历史使命,而在现代斗争,强力的组织就是军事组织(列宁)

●军队是国家政权的主要成份(毛泽东)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

●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墨子)

●刚天下者兵也(宋·宋祁)

●兵者外以除暴,内以禁邪(管子)

●爱民者强,水爱民者弱(荀子)

●兵事以民为本(明·冯梦龙)

●爱民乃行军第一义(清·曾国藩)

●兵为民之卫,民无兵不固(清·刘溪)

●用兵以得民为先,安民乃能御侮(历代名贤经武粹语)

●兵不能胜大患,不能合民心者也(孙膑兵法)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毛泽东)

●阳刚之精血铸其义勇,阴柔之乳汁哺育其忠诚。民族之使命孕育其英烈,历史之内涵昭其深沉

●好铁要打钉,好男应当兵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兵在精而不在多,将在谋不在勇

●时平将士无功劳,乡远征人有梦归(宋·陆游)

●太平不用旧将军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不见征戎儿,岂知关山苦(唐·李白)

●服从是军人的第一职责(英国)

●一个忠贞的军人,跟狮子那么勇敢,跟婴儿那么驯顺,他只知道执行命令(法朗士)

●适于将军的条件是果断,慎重(塔西佗)

●一个将军不可缺少的品质是刚毅(拿破仑)

●将帅的坚强意志,就像城市主要街道汇集点上的方尖碑一样,在军事艺术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克劳塞维茨)

●战争全由偶然事件构成;主将虽应把握一般原则,但仍须密切注意以利用这些偶然事件,这正是天才的表征(拿破仑)

●良好的军事领导能左右周围事物,一旦他为周围的事物所左右,他就将失去下属的信任(蒙多马利)

●司令官以闲静为治事要则,闲静者,不亲小节之谓(蔡锷)

●没有胆量就谈不上杰出的统帅,也就是说,生来不具备这种感情力量的人是决不能成为杰出的统帅的(克劳塞维茨)

●一将无谋,累死三军

●兵糊涂一个,将糊涂一群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一头雄狮率领着的一群绵羊,会战胜一只绵羊率领的一群狮子(拿破仑)

●强将手下无弱兵

●看儿先看娘,看兵先看将

●三军无力,长官难当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战克之将,国之爪

●一将功成万骨枯

●千兵有头,万兵有将

●带兵带心

●兵在精而不在多,将在谋而不在勇

●勇将就像树根,从那里作为枝生出勇敢的士兵(锡德尼)

●既然是理想的士兵,就得绝对服从军官的命令。绝对服从就是绝对地不负责任(芥川龙之介)

●士兵在长期征战的生涯中以军为家,以对伟大领袖的忠诚替代爱国热情(蒙森)

●士兵们的优秀往往可以弥补将军们的错误(蒙森)

7 歌颂军人的现代诗词

如那喷血的朝阳, 你们用生命书写辉煌。

永远没有轻薄地表白, 却用博大诉说着耀眼的刚强。 铁血之旅, 壮志男儿, 正气和胆识铸就巍巍长城, 庇护祖国母亲以安宁。

无论在战火纷飞的日子, 还是和平笼罩的岁月, 是你们, 让所有的兄弟姐妹平静地生活着, 有了你们,我们的生活没有畏惧。 总想用手, 编一项花环, 带在那铮铮铁骨的战士身上, 用最诚挚的心, 表达对你们的敬仰。

总想沏一杯醇香的茶, 递给那站岗的士兵, 让这一分暖意, 来抵挡夜晚那寒风冷雪。 总想唱一首歌, 用尽心底的真情, 来歌颂军人的雄壮, 来表达兄弟姐妹父老乡亲对你们深深的思念。

夜依旧……。

1.《阿甘正传》:

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 you never know what you will go to get to me ,I'll never forget this !

I wish I could have been there with you Your were Jenny, I am not a smart man, but I know what is love ---Forrest Gump

"Death is a part of life" ----阿甘母亲在临终前对儿子说的话。

"where is my jenny"------FORREST GUMP 当阿甘喊出这句话,让我不能控制的掉下眼泪。 至今仍然忘不了。 在这个社会,谁能象阿甘一样去爱。

2.《乱世佳人》: Tara! Home! I‘ll go home, and I‘ll think of some way to get him back After all,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乱世佳人》

3.《Titanic》: 《Titanic》中Jack死亡前的对白: Jack: Listen, Rose You're going to get out of here You're going to go on You're going to make lots of babies, and you're going to watch them grow You' re going to die and old, an old lady in her warm bed, not here, not this night, not like this Do you understand me

Rose: I can't feel my body Jack: Winning that ticket (for Titanic at a poker game) Rose, was the best thing that ever happened to me It brought me to you, and I'm thankful (crying) you must (shivering) you must do me this honor Promise me that you'll survive, that you won't give up, no matter what happens, no matter how hopeless Promise me, now, Rose, and never let go of that promise, never let go Rose: I'll never let go, Jack I'll never let go, I promise ---------《Titanic》

4.《兄弟连》: I remember my grandson asked me the other day, he said: "Grandpa, were you a hero in the great war" "No," I replied,” But I served in a company of heroes" 有一天我的小孙子问我"爷爷,你是大战中的英雄吗?我回答:不但我与英雄 们一同服役。"

5.《勇敢的心》: WILLIAM WALLACE:"Fight, and you may die Run, and you'll live at least a while And dying in your beds many years from now Would you be willing to trade All the days from this day to that, for one chance, just one chance, to come back here and tell our enemies that they may take our lives, but they'll never take our Freedom! Freedom——" 威廉华莱士:"是啊,如果战斗,可能会死。如果逃跑,至少还能活。年复一年,直 到寿终正寝。你们!愿不愿意用这么多苟活的日子去换一个机会,就一个机会!那就是回 来,告诉敌人,他们也许能夺走我们的生命,但是,他们永远夺不走我们的自由!" "我们的自由!!

6.《偷天陷阱》经典对白: Believe me, I was prepared for everything ,except you ---------Entrapment(偷天陷阱)

7.《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 I thought that love would last forever: I was wrong

8.《大话西游》大话西游经典对白英文版 :once I let a true love slip away before my eyes, only to find myself regretting when it was too late, nothing in the world can be as painful as this, if the god wound give a chance ,I wound tell the girl I love the girl ,if our love have to be settled a time limit ,I wish it wound be ten hounds of years!

作者:21879227 2006-7-22 22:28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曾经感动我们的经典英文**对白

泰坦尼克号》

Jack: "You must do me this honor promise me you will survive that you will never give up no matter what happens no matter how hopeless promise me now, and never let go of that promise

《终结者》

"I\'ll be back!"

《英国病人》

We die, we die rich with lovers and tribes, tastes we have swallowed, bodies we have entered and swum up like rivers, fears we have hidden in like this wretched cave I want all this marked on my body We are the real countries, not the boundaries drawn on maps with names of powerful men I know you will come and carry me out into the palace of winds, that\'s all I\'ve wanted- to walk in such a place with you, with friends, on the earth without maps

《空军一号》

“My family first”

《绿野仙踪》

"There\'s no place like home"

《卡萨布兰卡》

Of all the gin joints in all the towns in all the world,she walks into mine

《我不是天使》

It’s not the men in your life that counts,it’s the life in your men

《地狱的天使》

Would you be shocked if I changed into something more comfortable

《鸭子汤》

I could dance with you’till the cows come homeOn second thoughts,I’d rather dance with the cows’ till you came home

《安娜·克里斯蒂》

Gimme a visky with ale on the side——and don’t be stinchy,baby

作者:21879227 2006-7-22 22:29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曾经感动我们的经典英文**对白

.《天煞-地球反击战》又叫《Independence day》独立日:出自**中,美国总统为号召全世界的人们一起抵抗外星人的侵略,而发表的一篇慷慨激昂的演讲,全文如下: Today we celebrate our independence day! Mankind, that word should have new meaning for all of us today We can't be consumed by our petty differences anymore we will be united in our common interestsyou will once again be fighting for our freedom Not from tyranny, oppression or persecution But from annihilation We're fighting for our right to live, to existas the day when the world declared in one voice "We will not go quietly into the night We will not vanish without a fight We're going to live on We're going to survive" Today we celebrate our independence day!

10.《when Harry Met Sally》:《when Harry Met Sally》很经典的一部爱情戏剧:**最后Harry在除夕夜向Sally的表白 And it's not because I'm lonely and it's not because it's New Year's Eve I came here tonight because when you realize you want to spend the rest of your life with somebody, you want the rest of your life to start as soon as possible! (我来这)不是因为我寂寞,也不是因为除夕夜。今晚我上这来,因为如果你知道了自己想和谁一起度过余生,你会希望余生开始得越早越好!

11.《罗马假日》:《罗马假日》结尾奥黛丽赫本的一句台词 "Each in its own way was unforgettable It would be difficult toRome, by all means Rome I will cherish my vivid here in memory, as long as l live"

12.《007》:占士邦的口头禅创吉尼斯记录 "Bond -- James Bond" It was the all-time most-famous movie phrase, the Guinness Book of Records declaring

13.《City of Angels》: I would rather have had one breath of her hair, one kiss from her mouth, one touch of her hand, than eternity without it

14.《初恋的回忆》: from初恋的回忆--a very moving film love is always patient and kind, it is never jealous It is never rude or selfish It does not take offense and it is not resentful love takes no pleasure in other people's sins but in the truth It is always ready to excuse, to trust , to hope and to endure, whatever comes!

1赞美“解放军”的诗词有哪些

赞美“解放军”的诗词有: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孟良固》陈毅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

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

哪里有危难哪里就有你们苦战的身影只要祖国需要你们就会筑起一道不朽的钢铁长城你们是祖国忠诚的儿女你们是时代可敬的英雄你们是无私无畏的勇士你们是最可爱的人你们就是青山翠柏你们就是江涛海浪和平——就是对你们最高的奖赏关于解放军的介绍: 中国人民解放军(简称:人民解放军、解放军,英文:People's Liberation Army of China,英文缩写:PLA)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主要的武装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是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后留存的部队中国工农革命军,经过五次反围剿的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1949年合并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等部队陆续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最高军事机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现役部队由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组织而成。现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总人数约200万人,是世界上现役兵员最多的国家军队之一。

中国的国防军费在2011年为9230亿人民币,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0%,占世界各国国防预算总额的82%,居世界第二位。

2歌颂解放军的诗歌

1庆八一赞美军人的诗歌精选 如那喷血的朝阳, 你们用生命书写辉煌。

永远没有轻薄地表白, 却用博大诉说着耀眼的刚强。 铁血之旅, 壮志男儿, 正气和胆识铸就巍巍长城, 庇护祖国母亲以安宁。

无论在战火纷飞的日子, 还是和平笼罩的岁月, 是你们, 让所有的兄弟姐妹平静地生活着, 有了你们,我们的生活没有畏惧。 总想用手, 编一项花环, 带在那铮铮铁骨的战士身上, 用最诚挚的心, 表达对你们的敬仰。

总想沏一杯醇香的茶, 递给那站岗的士兵, 让这一分暖意, 来抵挡夜晚那寒风冷雪。 总想唱一首歌, 用尽心底的真情, 来歌颂军人的雄壮, 来表达兄弟姐妹父老乡亲对你们深深的思念。

夜依旧…… 2每逢走进“八一” 作者刘光耀 每逢走进“八一”, 我们当过兵的人, 心情总是那么激动,那么振奋, 因为这是军人的节日, 这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 我们谁也不会忘记, 在那如火的岁月里, 我们那美好的年华, 那沸腾的热血, 那中华男儿的气概, 在绿色方阵里奔放。

在紧张的战备训练, 那欢乐的军营天地, 那真诚的占有情谊, 一幕幕、一曲曲, 历史都为我们记载着,歌颂着。 当军营里又响起熟悉的锣鼓声时, 我们含着热泪, 挥动着双臂, 解甲告别了军旅。

家乡是那么的可亲, 又是那么的陌生, 面对这一切的一切, 我们又重新当起了新兵。 在困难和曲折面前, 我们总是牢记着, 自己曾当过兵, 死都不怕了 还怕什么? 军人,就要敢于挑战一切。

“八一”到了, 心里在有许多话, 要对战友说, 千言万语凝成一句话, 不管走到哪里, 不管到什么时候, 都不要忘了军旗, 都不要丢了本色!!。

3歌颂解放军的句子

1、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2、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硬骨头六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脚下踩。 3、你们不是雨露,却带来了新生的希望;你们不是泉水,却带来了生命的甘甜;你们不是太阳,却带来了人间的温暖。

4、你们如同溪流,没有江河奔腾的浪花,也没有大海壮阔的波澜,但山石间的那点叮咚,是您欢快的旋律。 你们您如同星星,没有太阳耀眼的光芒,也没有月亮迷人的浪漫,但夜空中的那点光亮,是您生命价值的闪现。

你们如同沙砾,没有大山的伟岸,也没有溪流的悠闲,但山水间的那点铺垫,是您默默的奉献。 5、你们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你们的眼泪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你们的画像世界上是最勇敢的象征。

6、这些坚强的战士,像一棵棵独立山巅的苍松;像一棵棵独立原野的白杨;像一棵棵搏击寒风腊梅。他们魁梧挺拔,朴实健壮。

7、有一种绿草叫军人,他是氧气,他是阳光,他是希望,他是世界和平的守护神。 8、他们是一个平凡而敢作敢为的群体;他们是一个平凡而吃苦耐劳的群体;他们是一个平凡而乐于奉献的群体;他们是一个平凡而聪明机智的群体;他们是一个平凡而不怕牺牲的群体。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中国军人身上体现得尤为显著。 9、战乱纷飞的峥嵘岁月里,你们舍生忘死、前赴后继;和平建设的青春岁月里,你们默默奉献、不求回报;抗震救灾的风火岁月里,你们精诚团结、奋勇争先。

10、军人是奔腾的豹,每一步都洋溢生命的气息;军人也是一首诗,为我们诠释男儿深情;军人更是一首歌,把真爱播撒每一寸土地。

4赞美解放军的语句

1、解放军军人为国家,惊涛险浪不怕它2、这些坚强的战士像一棵棵独立山巅的苍松。

3、那个年轻的战士立在门口,红脸蛋上飞舞着一片光彩。4、有一种绿草叫军人,他是希望,他是氧气,他是世界和平的守护神。

5、当敌人用鹰一般的眼神想侵犯我们,你便用军人的猎枪把那畜生打下来。6、军人啊!祖国需要你,时代呼唤你,你是中华民族的好儿女,是亿万人民的守护神。

7、你们是祖国边防线闪亮的眼睛,你们一伸手就能摘下天上的繁星,你们是军旗上最明亮的星。8、坚定。

即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为艰难所阻,使信念坚定不移,行动始终如一,无所畏惧地实现既定目标。9、手握钢枪来站岗,保卫祖国永无恙。

苦练本事保家园,战场勇猛杀敌狂。血泪铸就英雄魂,不求酬报重任扛。

10、荣誉,鲜花和掌声,亿万人的祝福和爱慕都属于你,只要你加入了军人的队伍!参军光荣,为了荣誉和赞美参军吧!11、这个年轻解放军战士长得像秋天原野上的一棵白杨,魁梧挺拔,朴实健壮。他站在哨位上,就像一根立在地上的木桩子。

12、军人用爱国张显爱民,军人用生命抒写忠贞。军人敢为正义而战,军人愿为民族献身!值八一建军节之际,向英雄的军人致敬!13、军人,一个神圣的称号。

他们,不管天气怎样恶劣,不管有多少危险都几十年如一日的守卫着祖国,保卫着人民,多么伟大啊。14、男儿志在四方,参军当为之首。

身穿绿色军装,保家卫国记心上。手持军用钢枪,祖国安定不能忘。

参军最光荣,军人最可爱。15、如果说,战乱纷飞的峥嵘岁月里,舍生忘死、奋勇杀敌是军人价值的最好体现,那么和平年代里,默默奉献是军人最好的写照。

16、烈日当头,无所畏惧;风雨无阻,守望国土。一份历练,一份成长,建军节喜气洋洋,为军人祈福,为军人祈愿,愿他们幸福安康。

17、军礼最有样,军姿站得棒,军歌真嘹亮,军号震天响,军旗闪光芒,军队中国强,军人是榜样。建军节到了,祝福人民子弟兵节日快乐!18、选择高山,就选择了坎坷;选择宁静,就选择了孤单;选择机遇,就选择了风险;选择军营,就选择了磨砺!军人,向你们致以崇高敬意!19、他穿着上绿下蓝的军装,领上佩着红领章,大檐军帽正中嵌着鲜艳的国徽,腰束武装带,手持冲锋枪,挺立岗位上。

多么精神,多么威武!20、坚强是你的风骨,奉献是你的情怀,忠诚是你的秉性,报国是你的挚爱。八一建军节,祝福最可敬最可爱的军人朋友,合家幸福吉祥如意!21、军人是铁,千锤百炼终成钢,军人是石,屹立不倒威如山,军人是爱,保卫祖国一大家!提前预祝你成为最可爱的人,最真挚的祝福送给你。

22、手握钢枪来站岗,保卫祖国永无恙。苦练本事保家园,战场勇猛杀敌狂。

血泪铸就英雄魂,不求酬报重任扛。八一建军好儿郎,祝福军人永安康。

23、你不是一个士兵,但你有当将军的理想;你不是一名军人,但你有军人般的气质。八一建军节,祝你不是士兵的士兵、不是军人的军人节日快乐!24、一次从军,终身光荣。

只要你从军,那么你这一生就永远都是一位军人!一位值得万人敬爱的军人!不管你退役与否,你至少让生命闪过一次光!25、建军宗旨为人民,保家卫国真豪杰;钢枪在手苦练兵,甘洒热血写春秋;抢险抗灾第一线,为国为民立功勋。八一建军节,向伟大的中国军人致敬!26、是缘分,让我们并肩来到警营。

陌生的面孔,异样的口音,不同的习惯,却身着一样的橄榄绿,共唱一首嘹亮的军歌,有着共同的称谓,叫作军人。27、海鸥选择波涛汹涌,雄鹰选择辽阔的天空,所以我们的选择:今年过节不嫁人,要嫁就嫁军人;今年过节不娶亲,要娶就娶军花。

祝八一建军节快乐!28、看,看,看,身穿绿军装,飒飒女英姿。风吹人不动,军姿似如松。

脚下踏山川,心怀大河山。春去容颜在,鲜花怎如她。

虽是女儿身,心比海更宽!29、在军人面前,军嫂是温柔的春风、温馨的港湾。你能抚慰着戍边赤子的牵念,酿造着边防哨所的香醇,砥砺着国境线上的威严。

“八一”建军节快乐!30、意志坚毅并不意味着主观武断,那种顽固执拗,一意孤行,刚愎自用,明知错误也不愿改正的行为,绝不是意志坚强的表现,在训练中必须认真加以克服。31、敬个军礼精神抖擞,站个军姿英姿飒爽,吹声军号催人奋进,唱首军歌热情豪迈,做个军人分外自豪。

八一建军节,愿人民子弟兵兵强马壮,军功赫赫!32、采一朵茉莉花,洁白无瑕送牵挂,采一朵牡丹花,富贵吉祥送如意,采一颗平安竹,步步高升送安康,采一颗军人心,华夏军礼送给你,祝你一生快乐。33、抗洪抢险你走在前线,除暴安良你奉为箴言,戍守边疆你毫无怨言,保家卫国你记在心间,亲爱的军人们,祖国人民是不会忘记你们的,愿你们节日快乐。

34、一顶军帽,顶着祖国的重托;一杆钢枪,挑着人民的希望;一身绿军装,裹着钢铁长城般的血肉身躯;中国的军人,人民的子弟兵,向你们致敬,参军光荣。35、如果我们生在战争年代,就不能上网、围脖,不能电话、短信,如果我想你,就只能躲着炮弹,光着脚去找你。

所以,建军节,向守卫着幸福的军人们致敬吧!36、军人是大坝,用身躯挡住滚滚洪水。

5毛泽东赞美解放军的诗句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93510)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193510) 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193510)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9494) 七律·和周世钊同志 春江浩荡暂徘徊,又跳层峰望眼开。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

尊前谈笑人依旧,域外鸡虫事可哀。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乃到赫曦台。

(195510) 七律二首·送瘟神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丝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

微风拂晓,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195871) 七律·到韶山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山。离别这个地方已有三十二年了。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19596) 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19612) 七律·冬云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19621226) 杂言诗·八连颂 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

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

因此叫,好八连。解放军,要学习。

全军民,要自立。不怕压,不怕迫。

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

不怕帝,不怕贼。奇儿女,如松柏。

上参天,傲霜雪。纪律好,如坚壁。

军事好,如霹雳。政治好,称第一。

思想好,能分析。分析好,大有益。

益在哪?团结力。军民团结如一人, 试看天下谁能敌。

(19638) 七律·吊罗荣桓同志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196312)。

6赞美解放军的诗句

1庆八一赞美军人的诗歌精选 如那喷血的朝阳, 你们用生命书写辉煌。

永远没有轻薄地表白, 却用博大诉说着耀眼的刚强。 铁血之旅, 壮志男儿, 正气和胆识铸就巍巍长城, 庇护祖国母亲以安宁。

无论在战火纷飞的日子, 还是和平笼罩的岁月, 是你们, 让所有的兄弟姐妹平静地生活着, 有了你们,我们的生活没有畏惧。 总想用手, 编一项花环, 带在那铮铮铁骨的战士身上, 用最诚挚的心, 表达对你们的敬仰。

总想沏一杯醇香的茶, 递给那站岗的士兵, 让这一分暖意, 来抵挡夜晚那寒风冷雪。 总想唱一首歌, 用尽心底的真情, 来歌颂军人的雄壮, 来表达兄弟姐妹父老乡亲对你们深深的思念。

夜依旧…… 2每逢走进“八一” 作者刘光耀 每逢走进“八一”, 我们当过兵的人, 心情总是那么激动,那么振奋, 因为这是军人的节日, 这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 我们谁也不会忘记, 在那如火的岁月里, 我们那美好的年华, 那沸腾的热血, 那中华男儿的气概, 在绿色方阵里奔放。

在紧张的战备训练, 那欢乐的军营天地, 那真诚的占有情谊, 一幕幕、一曲曲, 历史都为我们记载着,歌颂着。 当军营里又响起熟悉的锣鼓声时, 我们含着热泪, 挥动着双臂, 解甲告别了军旅。

家乡是那么的可亲, 又是那么的陌生, 面对这一切的一切, 我们又重新当起了新兵。 在困难和曲折面前, 我们总是牢记着, 自己曾当过兵, 死都不怕了 还怕什么? 军人,就要敢于挑战一切。

“八一”到了, 心里在有许多话, 要对战友说, 千言万语凝成一句话, 不管走到哪里, 不管到什么时候, 都不要忘了军旗, 都不要丢了本色!!。

7赞美“解放军”的诗词有哪些

赞美“解放军”的诗词有: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孟良固》

陈毅

孟良崮上鬼神号,

七十四师无地逃。

信号飞飞星乱眼,

照明处处火如潮。

刀丛扑去争山顶,

血雨飘来湿战袍。

喜见贼师精锐尽,

我军个个是英豪。

哪里有危难

哪里就有你们苦战的身影

只要祖国需要

你们就会筑起一道不朽的钢铁长城

你们是祖国忠诚的儿女

你们是时代可敬的英雄

你们是无私无畏的勇士

你们是最可爱的人

你们就是青山翠柏

你们就是江涛海浪

和平——就是对你们最高的奖赏

关于解放军的介绍:

中国人民解放军(简称:人民解放军、解放军,英文:People's Liberation Army of China,英文缩写:PLA)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主要的武装力量。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是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后留存的部队中国工农革命军,经过五次反围剿的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1949年合并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等部队陆续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最高军事机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现役部队由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组织而成。

现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总人数约200万人,是世界上现役兵员最多的国家军队之一。

中国的国防军费在2011年为9230亿人民币,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0%,占世界各国国防预算总额的82%,居世界第二位。

  有关加紧培养空军后勤人才的几点对策

  培养人才是兴军强军之本,更是战略之举、制胜之策。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加紧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空军后勤要保障打赢信息化战争,加速培养空军后勤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着眼未来战争,确立空军后勤人才培养新理念

  首先,缩小人才素质“代差”,确立跨越培养理念。近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表明,我军与美军之间,不仅武器装备存在“代差”,人员素质也存在明显的差距。比如,目前98%的美军军官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空军后勤部门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军官高于全军平均比例13个百分点,近几年选拔的空军后勤将官80%以上为技术专家。而空军后勤拥有学士学位的干部还不到一半,博士、硕士就更少,而且仅有的少量高学历人员还大都分布在院校和科研单位。所以,要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军地资源,加紧空军后勤人才培养,全面改善空军后勤人才的素质结构。

  其次,着力打造精英,确立择优培养理念。空军后勤人才是后勤人员群体中的精英,数量虽少,地位重要。其素质能力如何,直接决定着军队后勤现代化建设质量和未来信息化战争保障能力。空军后勤人才的选拔培养,必须坚持择优原则,要制定特殊的培养计划,选择信息化的培养内容,采取综合化的培训手段,造就空军后勤人才精英。

  再次,重视固强补弱,确立系统培养理念。未来信息化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是信息和知识的整体较量,哪一类人才短缺或者哪方面素质偏弱,都会影响整体作战效能的发挥。坚决克服传统的“门户”之见,打破专业壁垒,形成全面培养人才的格局,造就以信息素质为基础的复合型的后勤指挥人才、智能型的后勤参谋人才、专家型的后勤管理人才、创造型的后勤科研人才、应用型的后勤技术人才、创新型的后勤理论人才、战斗型的后勤勤务人才。

  最后,紧跟时代发展,确立持续培养理念。《大趋势》作者奈斯比特认为,“在农业社会里,人们习惯向后看;在工业社会里,人们注重于现在;在信息社会里,人们着眼是未来”。空军后勤人才的培养,决不能只满足于第一任职的需要和眼前需求,而要充分认识持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多种形式的任职培训,使空军后勤人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断掌握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为保障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做好准备。

  二、提高培养层次制定空军后勤人才培养新目标

  注重培养信息化后勤指挥决策人才。信息化战争要求后勤必须实施三军联合的、多维立体的可视化、精确化、聚焦化保障,要求后勤指挥人才必须具备军政兼容、指技合一、兵种相通的复合型素质、能力结构。也就是说,后勤指挥员必须既懂军事,又懂政治;既懂前方作战指挥,又懂后勤保障指挥;既懂军兵种知识,又懂信息技术;既善于宏观谋划,又具有高超的指挥决策艺术。注重培养信息化后勤创新参谋人才。培养后勤参谋人才,不仅要注重军事高新技术知识的学习,还要把谋略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作为重要内容。要紧密结合后勤参谋人才的工作实际,搭建信息平台,营造信息环境,合理安排信息对抗训练和信息战理论研讨等活动,培养能够出良谋、划上策的“创新型”后勤参谋人才。

  注重培养信息化后勤装备技术人才。新军事变革,使后勤装备加速向技术密集、信息集成的智能化方向发展。要使后勤装备尽快形成保障力,关键是要培养和造就熟练掌握新技术、新装备的管装用装人才。空军后勤要注重培养一批精通装备战术、技术性能的专家型装备技术人才,要依靠信息化新装备催生一批智能型装备技术人才,要结合部队战备训练演习打造一批指挥型装备技术人才。

  注重培养信息化战争网络人才。未来信息化战争后勤保障,每个保障单元将变成一个网络终端,通过后勤网络平台,将多域、多元、多专业的后勤力量无缝隙地连接起来,实施精确化、可视化、一体化后勤保障。因此,必须加紧培养掌握信息知识、精通信息技术、熟练操作信息系统的网络应用人才,特别要培养攻防兼备的网络战应用人才,提高空军后勤全域防卫能力。

  三、优化客观环境,健全空军后勤人才培养新机制

  其一,健全空军后勤人才培养投入机制。增加投入是培养空军后勤人才的基础。我军培养空军后勤人才,必须搞好调研论证,突出投入重点,加大投入力度,提高人才培养投入费效比。一要增加后勤院校教育投入,增加重点学科专业建设、教员队伍培养和教学设施更新的经费支持力度,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二要加大对部队和科研单位相关经费的投入比重,通过经费上的倾斜,来推动后勤科研活动,提高后勤干部学历层次,促进空军后勤人才队伍建设。

  其二,健全空军后勤人才考评机制。要建立公开、公正、公平、透明的人才考核体系。通过采取自我评价、专家评估、群众评议“三评结合”,课程考核、技能测试、素质评估“三法并重”和人学评估、毕业评估、任职评估“三段跟踪”等方法,对空军后勤人才进行全面、系统、正规的考评,并建立空军后勤人才考核档案,为空军后勤人才选拔、培养和使用提供依据。

  其三,健全信息化空军后勤人才调控机制。首先,要把好空军后勤人才的“入口关”。要在全面考核的基础上,有计划有重点地招收地方名牌大学毕业生和信息技术尖子人才充实队伍。其次,要把好空军后勤人才“选用关”。选人用人必须破除任人唯亲、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观念,对素质好、能力强的人才,要大胆使用。再次,要把好空军后勤人才“出口关”。切实加强人才管理,采取政策倾斜、荣誉激励、物质奖励等举措,防止空军后勤人才流失。

  Intensify the training of Air Force logistics personnel on Several Measures

  This might be my first paper, although I’ve tried to do some translation work from Bai to English Here I would like to give my respect and thanks to the teachers at the Foreign Language Institute of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especially Prof He Changye and Prof Xie Ming They taught me a lot about culture and language, giving me a new visual angle on cultures Prof He during his busy-time, also gave very good suggestions to my paper and detailed corrections both in spelling and grammar I am also grateful to the authors of the books I’ve consulted and the nameless Bai people who created so many beautiful Bai folk stories and songs for us And my British friend Bryan Allen shouldn’t be forgotten, it’s he who gave me many valuable suggestions on the first draft of this paper, and much insight into English culture

  Thesis statement: A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hinders people in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from understanding Bai culture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is problem, the cultural turn should be successfully realized in translation

  Abstract: Since a lot of foreigners come to Dali for tourism or business, most of them are touched by the beauty of the landscape of Dali, its wind, flowers, snow and moon, also its colourful local customs And many of them become so interested in and eager to learn Bai culture and anything else of the Bai people, folk stories and Bai songs etc Someone said, even a stone has a beautiful story in it, and a leaf from the tree can play a piece of nice Bai song here But it’s a pity so many visitors fail to enjoy the beautiful Bai stories and songs, because of the blocks from the language, especially the puzzles from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types of cultures Here, several cases from the translation of Bai folk stories and songs are given, then we try to analyse them from a cultural point of view, making a better translation, to build a smooth way for the people from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to learn about the Bai people and their culture

  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Bai people and their culture

  11 A nationality with over 3,000 years of history

  The Bai people are one of the oldest nationalities in Yunnan “In 1957, some cultural remains of the Bronze Age (about 3,000 years ago) were found at Haimenkou in Jianchuan County, 15 bronze and copper articles, including a stone model for bronze axes were unearthed,”[i] even some fossilized rice, wooden building components, pillars and other parts are underneath This indicates that formerly Bai people lived in houses of “Gannan” style which were built half on the water, half on the ground with the door opening to the land And the archaeologists described a vivid picture for us, there was a village located along Jianhu Lake, people here lived on rice farming and fishing This is a typical agricultural society, and the history of Bai civilization begins here It has a 3,000 years old history

  12 A unique culture witnessed in the life and work of Bai people

  In this long period of history, Bai people developed their unique culture in their daily life and work Since the Bai language had no writing system of its own Bai culture was always transferred orally from one generation to another So Bai culture is more valuable to people today and treasured by people More and more people outside, I mean people from other nations, are eager to learn more about Bai culture, but the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keeps them from understanding Bai culture well, so the cultural turn in translation becomes very necessary “In general, oral works (folk stories and songs spread orally) are much more popular than written pieces (scholar's literature)”[ii] We may say the most treasured part of Bai culture remains in the folk stories and songs In this article, most cases we'll discuss are selected from the translation of Bai folk stories and songs

  2 The character of the Bai people and their culture

  21 A kind and tolerant nationality

  In ancient history, war and peace always occurred in Bai people's area The Tianbao war between the Nanzhao Kingdom and the Tang Dynasty took place in 742, but soon the Nanzhao king Gelufeng built the Dehua Tablet to express his worries about the result of the war and his desire to make peace with the Tang and he made it As a result, the advanced Chinese culture and technology spread widely among the Bai people Especially since the Ming Dynasty (1368—1644) a lot of scholars and politicians with high Chinese training have come to Bai areas And Confucianism and Chinese education spread among the common people, that made most Bai men write and communicate in Chinese skilfully That is one of the reasons why Bai does not have its own writing system, and the Bai language borrowed a lot of Chinese words In a word, Bai is a kind and peace-loving tolerant nationality, that makes her live in peace with other nationalities for long periods in history, and that helps the Bai people learn from them and absorb aspects of other cultures and incorporate them into their own culture

  22 Syncretistic religious beliefs

  The syncretistic religious beliefs show the Bai attitude to the different cultures Because Yunnan is close to India, in the past, many Indian monks came to preach Buddhism in Dali and they got support from the kings, authorities, and Dali kingdom, then Buddhism became very popular among Bai people, as Buddhism, Buddhist music, art, scriptures and architectural techniques were introduced to the Bai area The Three Pagodas and the fine stone carving in Jianchuan Stone Bell Temple will reflect the light of the wisdom of Bai people forever Daoism was also spread in the areas around the towns and became popular among the educated people That leads to the Confucian worship in Bai area, and makes the Bai culture melt into the main Chinese culture, but keeps its own features But Bai primary native religions still live in peace with the other religions In a Bai temple, you can easily find Sakyamuni, the Jade Emperor and Benzhu at the same time Benzhu worship still is the most popular religion of the Bai people They have several Benzhu (protector gods), most of the villages each has its own Benzhu, just like in Greek mythology, Athena was the patroness of the city of Athens On holidays, Bai people come to dance and sing in their temples, praying for safety and good harvests from the Benzhu From the syncretistic religious beliefs, we can partly see the colourful and abundant Bai culture, blending the different cultures in new ways “The formation of the Bai nationality, is the intrinsic main direction of the Bai’s social economical development, as well it’s the result of absorbing a lot of advanced culture of the Han and the other nationalities”3 In the following passages, we will discuss some language phenomena both in Bai and English from the cultural view

  3 Several definitions for culture

  Taylor in his ‘primitive culture' defined culture as, “Culture is a complex system that includes all the knowledge, beliefs, art, morals, laws, customs and any other talents and habits mastered or accepted by the members of a certain society” English and Culture Dictionary (Longman,1922) identified “culture, as custom, beliefs, art, music and any other products of human thinking Culture is the product of a certain society in a certain period, such as the Ancient Greek culture”4

  The famous American linguist Dr Nida thought that ‘a language is always a part of a culture and the meaning of any text refers directly or indirectly to the corresponding culture, ultimately words only have meaning in terms of the corresponding culture Without the knowledge of the beliefs and practices of other cultures a translator’s perspective of the world is tragically restricted’ (Chinese translators journal 2000/5)

  The Bai people and the English speaking people live in different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s The different climate and geographical objects lead to different customs, different beliefs and different attitudes to things Each has their own unique culture

  Here we select some language phenomena from Bai folk stories and songs, and try to analyse these phenomena at the cultural level in order to improve our translation technique and realize successful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4 Bai people’s attitude toward colours

  41 Bai people revere the colour white

  “Humans live in this colourful world, their feeling to the colour is heavily affected by their native cultural tradition, their attitude to the colour is also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culture Colour words are the finite figure of the culture, full of native cultural character Every nationality has her own attitude to the colour In the different cultures, the same colour may express the different cultural psychology, lead to various associations, and it has unique cultural connotation in the different cultures”5

  To most Bai people and westerners “white” has some similar connotations: purity and innocence But it has quite opposite connotations, too White dress is the traditional colour for brides at western weddings but a traditional colour at funerals for Bai people To wear white would be offensive at western funerals, they have black dress on that occasion

  But the colour ‘white’ has much more connotations in Bai culture Revering the colour ‘white’ is a unique phenomenon in Bai culture Why do Bai people call themselves ‘Baizi or Baini’ ‘Bai’ means the colour ‘white’, opposite to black If you come into a Bai village in Dali, you seem to be in a white world, the white houses of Bai people, white lanes and the white three pagodas in the far distance A custom is still kept in Jianchuan: a bride's parents would like to give her a pure white sheepskin cloak as a special gift on her wedding day But the opposite situation will be seen in Naxi area, people there feed flocks of black sheep, and a Naxi woman would like to wear a black sheep skin cloak instead of the white one “The Lisu people in Nujiang think it's pretty ‘to dress up as black as a crow’, and the Bai people in the same area would say, ‘dress up as white as a magpie’, they think white is beautiful”6 So the Bai people prefer the white sheepskin cloak and white clothes

  White-loving was not only popular among the common Bai people, but also in the Bai royal family in the historical period Zhou Quefei, a scholar who lived in the Song Dynasty (1127—1279) recorded in his book, ‘Answering for people outside Yuanning’, “In the Dali kingdom, the king wears a white cloak and the queen likes to wear ’Zhaoxiao’ and ‘zhaoxiao’ is a kind of white dress”7 Even the king was titled as ‘Bai king’, the white king Some historians think that the white-revering custom of the Bai people is related to their primitive totem worship beliefs The colour ‘white’ may have been the symbol of an old Bai tribe at that time, and the custom is still kept in Bai clothes and their habits

  In the minds of Bai people, the colour ‘white’ is the symbolization of kindness, goodness, righteousness and beauty In contrast black always indicates evil, criminals, darkness and ugliness In many Bai folk stories, ‘white dragon’ is always a righteous, good hero and favoured by people, but ‘black dragon’ always stands for evil forces and is hated by people

  Because ‘white’ always leads the Bai people's associations to fine things, they created a lot of beautiful songs related with the colour ‘white’ A famous one is ‘A white lady in the white moonlight’

差别:

对于Non-Native English Speakers的中国大多数学习英语的人说来,英国人和美国人使用的是完全相同的语言——English。即使有机会去英国或美国留过学的人,倘若不是从事语言研究或教学的人,也未必能察觉到英语和美语的差异。或许那些有机会在这两个国家都生活过一段时间的少数人,能实际感受到英语和美语这两种语言的不同。

在一定意义上说,美语是在英语基础上分离出来的一个支系,或者如某些语言学家们所说的,美语是一支一直在美洲土地上的英语(transplanted language)。虽然英语和美语两种语言的主体部分(语法、词汇、读音、拼写等)是相同的,美语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其独特的历史、文化、民族、地域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与英语有显著不同。马克·吐温就曾说过:“English and American are separate languages, When I speak my native tongue in its utmost purity an Englishman can’t understand me at all”( The stolen White Elephant, 1882)。英语和美语的主要差异表现在词汇、读音、拼写及说话的气质等方面。

对于一个生活在英美两国之外的第三者说来,English只是一种语言,在学习过程中对英语和美语“兼收并蓄”,英语与美语的差异或许并不构成他与英美人士交流的障碍。而对使用同种语言的英美人说来,由于使用的词语不同,或词语的内涵不同,反而会造成他们之间的误解。

英语和美语在用词方面差异甚大,以致在二次大战中,美国军方不得不向派往欧洲战场的美国士兵和后勤人员每人发一本《生活指南》(A Short Guide to Great Britain)。这其实就是一本美语——英语对照词典,里面收集了近二百条美国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而在英国则是罕见或生疏的词语,用英国人熟悉而美国人未必知道的对应词语加以对照注释。与此同时英国军方也为派往美国受训的皇家空军飞行员每人准备了一本《Notes for Your Guidence》的小册子,目的也是帮助这些前往美国的英国人学会他们也许根本没听说过的美国日常生活用语。

虽然美语在其发展过程中从未间断与英语的相互交流,尤其是在二次大战之后,随着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关系的发展,英语与美语也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但这并未能消除英语和美语之间的差异。

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区别

标准现代英式英语(简称英语)和标准美式英语(简称美语)的区别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但是两者互相理解没有任何实质性的问题。此文的目的是对两者的区别进行一个大概的比较,给有兴趣的朋友一个参考,但并不能作为学习另一种口音的教材。其中也漏洞百出,若有不尽之处,还请高人指正补充。

元音:

英语和美语的发音最大的区别之一在它们对浑元音(schwa,音标中的倒写e,)的处理。英语中,浑元音在单元音中常通发生在一些非重读的短音a(如about)和短音er(如computer)上。美语中的er很少为浑元音,并有时对短音i(如sentimental,actuality)和u(如wuss),甚至短音的oo(如:hooker)采用了浑元音。(这四个例子在英语中的发音分别为[i], [i], [u:], [u])浑元音的读音是不定的,但是听起来差不多像一个急促的介于“俄”和“啊”的发音。

英语和美语的发音最具代表性的区别是对er的发音的不同。英语中,短音的er是如上所述的浑元音,但长音的er也不过是个拉长了的浑元音,听起来是一个很夸张的介于“俄”和“啊”的声音。而美语中,er听起来怎么都是个“儿”音(例外是一些俗语中发成浑元音)。

ar:除了轻读短音(如singular)和者后连元音(如clarity),英语的ar全部清一色的长音[a:],而美语中,是“阿尔”。事实上,凡是有r在一个音节尾部的时候,美英发音通常都是不一样的,如tour(英:吐啊,美:吐儿),tear(英:踢啊,美:踢儿),pair(英:pe啊,美:pe儿)。甚至在刚才提到的clarity中,英语['kleriti],美语['kle儿r(er)ti]

元音的发音中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区别。一是[o]音:短音的o(如often),英语中发音仅仅为一个缩短了的长音o(如or),而美式的短音o听起来和英语的短音[/\]很像,同时长音o后面如果有r都通常像上一段里说的那样儿化了,没有的话(如plausible, applause)就自动变成了一个短音的o的发音。

另外对u,i和其他元音组合的浑元音化,前面提到了一些,其他就大家自己体会了。

辅音:

英语的辅音和美语的辅音是基本一样的,但在使用习惯上有些差别。比较重要的也只有以下两个:

r:字母r简直是代表了英美两国的所有差别,到处都是它。在做辅音时,其实差别也就是当r在第一个词的词尾,而第二个词以元音开头,英语把r完全当作元音处理,而美语会把r连读当作后面一个词的开头元音的辅音,如词组clear animosity,英语会读成clear|animosity,而美语会读成clear-ranimosity。

另一个比较明显的区别是d和t。在一部分非重读音节中(如paddle,rattle, actuality),英语会清楚地发音这两个字母,但在美语中d和t常常会被模糊成一个很难解释的音,跟其它的语言比较,如果你知道西班牙语或者意大利语,它跟短弹音r很接近;如果你懂日语,那么らりるれろ行的辅音很像。如果你都不知道,那么最接近的解释就是边音l了,但是差了那么一节,就看你自己体会了。

还有一点,history, factory这些词,大家可能都发现o的发音(是一个浑元音)在很多音标标注中都是打了括号的。在英国,英语受文言文的影响喜欢省略这个o,而在美国,这个o常常是发了音的。(如果大家对文言文或者诗歌感兴趣,会发现很多浑元音的字母是用一个单引号'表示的,表示省略)

拼写:

英语和美语的拼写无非有以下几种区别:

-re和-er:部分以re结尾的词在美语中以er结尾,如:

metre/meter, centimetre/centimeter, theatre/theater, centre/center等等

背景:这些词全部都是从法语中来的(分别是:mètre, centimètre, théa^tre, centre)。其它大部分的re词都是,如genre, hors-d'oeuvre等,不过这些的拼写都没有变化了。

our和or:英语部分our在美语中的拼写为or,如:

colour/color, favourite/favorite等等。

背景:这些词大部分也都是从法语中来的,不过没那么明显,很多都因为时间原因变化了。如colour是couleur,favorite是favorit。

-ise和ize:英语中的-ise动词在美语中拼写为-ize,如:

organise/organize, actualise/actualize, realise/realize

这些词的衍生也因此而异:

organisation/organization

背景:这些词还是从法语中来的,分别为organiser, actualiser, réaliser(但因为语言的演变,法文里这些词现在的意思和英文里这些词现在的意思不完全一样了,如actualise现在的意思是“实现”,而actualiser是“升级,使不过时”;realise现在的意思是“意识到”,而réaliser就变成了“实现”)。

其他还有些特殊变法。我一时间想不起来所有的常规变法,如果有遗漏,欢迎补充。

用词:

英语和美语中有些同样的词语的常用意思是不同的,或者同样的东西用不同的词语来说,而且绝大部分这种词语是和文化风俗有关的,但并不对交流产生实质性影响。如jumper一词在英国可指毛衣,而美国人很少用这个词当衣服讲(是个过时的词),而用sweater来做毛衣。另外有如jersey, slacks, trousers等等。有很多例子,一时想不起来,大家欢迎补充。

俗语和俚语:

这些实在是太多了!就算在美国的不同地方,英国的不同地方,不同的时间,都是不一样的,我就不一一举例了。不过可提的一词是英国人对bloody这个词的用法。旧时,当f-ck一词是完全不可用的时候(以前书籍中印刷这个词需要用星号f,否则是要治罪的),bloody一词的猥亵性不亚于现在的f词。不过现在时过境迁,英国的小孩儿都能用了,而美国人就不用这个词了。但在其他的一些英语国家(如埃及,印度等),用bloody还是要小心的。

语气:

英国人的语气抑扬顿挫,语调高亢,和法语颇有几分类似(不过他们是不会承认的),并且英国人嘲笑美国人说话有气无力,松散无韵律。

美国人说话相对比较稳重低沉,句势通常呈降调,并且速度慢一些。美国人则爱嘲笑英国人的语气的轻微的歇斯底里,女里女气的说法。

其他:

澳洲口音:澳洲口音和英国口音大部分很像,不过澳洲人发[ei]音全部发成[ai],也就是,即使他们最常用的词儿mate,都说成[mait](像might)。

埃及口音:埃及口音的英语听起来和埃及口音的阿拉伯语很像。另外,用弹音发r也被使用。

印度口音:印度口音和英国口音比较相似,带了些泥巴味儿,不过现在的印度人开始倾慕美国口音了(印度人特崇洋媚外,排的**全是关于在发达国家的富裕美丽年轻的印度移民)。

香港口音:没有对香港同胞污蔑的意思,不过香港口音听起来和粤语差不多,发音非常的重,同时带了英国口音的味道。很多人发不出th音,说不出three就说free

南非口音:没听过。

英国乡土音:英国自己的口音都众多,不过共同的特征是h常常不发,并且连音特多。

美国北方口音:以夸张的o音出名,如talk, walk, off, coffee这四个词,纽约市人会发成:twok, wok, woff, kwoffee(这里的o均为长音“喔”)。

美国南方口音:以把[ai]发成[ae]为最大特称,如I'd like a light beer,南方人会说成ae'd laek a laet beer。同时说话慢条斯理。

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区别

标准现代英式英语(简称英语)和标准美式英语(简称美语)的区别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但是两者互相理解没有任何实质性的问题。此文的目的是对两者的区别进行一个大概的比较,给有兴趣的朋友一个参考,但并不能作为学习另一种口音的教材。其中也漏洞百出,若有不尽之处,还请高人指正补充。

元音:

英语和美语的发音最大的区别之一在它们对浑元音(schwa,音标中的倒写e,)的处理。英语中,浑元音在单元音中常通发生在一些非重读的短音a(如about)和短音er(如computer)上。美语中的er很少为浑元音,并有时对短音i(如sentimental,actuality)和u(如wuss),甚至短音的oo(如:hooker)采用了浑元音。(这四个例子在英语中的发音分别为[i], [i], [u:], [u])浑元音的读音是不定的,但是听起来差不多像一个急促的介于“俄”和“啊”的发音。

英语和美语的发音最具代表性的区别是对er的发音的不同。英语中,短音的er是如上所述的浑元音,但长音的er也不过是个拉长了的浑元音,听起来是一个很夸张的介于“俄”和“啊”的声音。而美语中,er听起来怎么都是个“儿”音(例外是一些俗语中发成浑元音)。

ar:除了轻读短音(如singular)和者后连元音(如clarity),英语的ar全部清一色的长音[a:],而美语中,是“阿尔”。事实上,凡是有r在一个音节尾部的时候,美英发音通常都是不一样的,如tour(英:吐啊,美:吐儿),tear(英:踢啊,美:踢儿),pair(英:pe啊,美:pe儿)。甚至在刚才提到的clarity中,英语['kleriti],美语['kle儿r(er)ti]

元音的发音中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区别。一是[o]音:短音的o(如often),英语中发音仅仅为一个缩短了的长音o(如or),而美式的短音o听起来和英语的短音[/\]很像,同时长音o后面如果有r都通常像上一段里说的那样儿化了,没有的话(如plausible, applause)就自动变成了一个短音的o的发音。

另外对u,i和其他元音组合的浑元音化,前面提到了一些,其他就大家自己体会了。

辅音:

英语的辅音和美语的辅音是基本一样的,但在使用习惯上有些差别。比较重要的也只有以下两个:

r:字母r简直是代表了英美两国的所有差别,到处都是它。在做辅音时,其实差别也就是当r在第一个词的词尾,而第二个词以元音开头,英语把r完全当作元音处理,而美语会把r连读当作后面一个词的开头元音的辅音,如词组clear animosity,英语会读成clear|animosity,而美语会读成clear-ranimosity。

另一个比较明显的区别是d和t。在一部分非重读音节中(如paddle,rattle, actuality),英语会清楚地发音这两个字母,但在美语中d和t常常会被模糊成一个很难解释的音,跟其它的语言比较,如果你知道西班牙语或者意大利语,它跟短弹音r很接近;如果你懂日语,那么らりるれろ行的辅音很像。如果你都不知道,那么最接近的解释就是边音l了,但是差了那么一节,就看你自己体会了。

还有一点,history, factory这些词,大家可能都发现o的发音(是一个浑元音)在很多音标标注中都是打了括号的。在英国,英语受文言文的影响喜欢省略这个o,而在美国,这个o常常是发了音的。(如果大家对文言文或者诗歌感兴趣,会发现很多浑元音的字母是用一个单引号'表示的,表示省略)

拼写:

英语和美语的拼写无非有以下几种区别:

-re和-er:部分以re结尾的词在美语中以er结尾,如:

metre/meter, centimetre/centimeter, theatre/theater, centre/center等等

背景:这些词全部都是从法语中来的(分别是:mètre, centimètre, théa^tre, centre)。其它大部分的re词都是,如genre, hors-d'oeuvre等,不过这些的拼写都没有变化了。

our和or:英语部分our在美语中的拼写为or,如:

colour/color, favourite/favorite等等。

背景:这些词大部分也都是从法语中来的,不过没那么明显,很多都因为时间原因变化了。如colour是couleur,favorite是favorit。

-ise和ize:英语中的-ise动词在美语中拼写为-ize,如:

organise/organize, actualise/actualize, realise/realize

这些词的衍生也因此而异:

organisation/organization

背景:这些词还是从法语中来的,分别为organiser, actualiser, réaliser(但因为语言的演变,法文里这些词现在的意思和英文里这些词现在的意思不完全一样了,如actualise现在的意思是“实现”,而actualiser是“升级,使不过时”;realise现在的意思是“意识到”,而réaliser就变成了“实现”)。

其他还有些特殊变法。我一时间想不起来所有的常规变法,如果有遗漏,欢迎补充。

用词:

英语和美语中有些同样的词语的常用意思是不同的,或者同样的东西用不同的词语来说,而且绝大部分这种词语是和文化风俗有关的,但并不对交流产生实质性影响。如jumper一词在英国可指毛衣,而美国人很少用这个词当衣服讲(是个过时的词),而用sweater来做毛衣。另外有如jersey, slacks, trousers等等。有很多例子,一时想不起来,大家欢迎补充。

俗语和俚语:

这些实在是太多了!就算在美国的不同地方,英国的不同地方,不同的时间,都是不一样的,我就不一一举例了。不过可提的一词是英国人对bloody这个词的用法。旧时,当f-ck一词是完全不可用的时候(以前书籍中印刷这个词需要用星号f,否则是要治罪的),bloody一词的猥亵性不亚于现在的f词。不过现在时过境迁,英国的小孩儿都能用了,而美国人就不用这个词了。但在其他的一些英语国家(如埃及,印度等),用bloody还是要小心的。

语气:

英国人的语气抑扬顿挫,语调高亢,和法语颇有几分类似(不过他们是不会承认的),并且英国人嘲笑美国人说话有气无力,松散无韵律。

美国人说话相对比较稳重低沉,句势通常呈降调,并且速度慢一些。美国人则爱嘲笑英国人的语气的轻微的歇斯底里,女里女气的说法。

其他:

澳洲口音:澳洲口音和英国口音大部分很像,不过澳洲人发[ei]音全部发成[ai],也就是,即使他们最常用的词儿mate,都说成[mait](像might)。

埃及口音:埃及口音的英语听起来和埃及口音的阿拉伯语很像。另外,用弹音发r也被使用。

印度口音:印度口音和英国口音比较相似,带了些泥巴味儿,不过现在的印度人开始倾慕美国口音了(印度人特崇洋媚外,排的**全是关于在发达国家的富裕美丽年轻的印度移民)。

香港口音:没有对香港同胞污蔑的意思,不过香港口音听起来和粤语差不多,发音非常的重,同时带了英国口音的味道。很多人发不出th音,说不出three就说free

南非口音:没听过。

英国乡土音:英国自己的口音都众多,不过共同的特征是h常常不发,并且连音特多。

美国北方口音:以夸张的o音出名,如talk, walk, off, coffee这四个词,纽约市人会发成:twok, wok, woff, kwoffee(这里的o均为长音“喔”)。

美国南方口音:以把[ai]发成[ae]为最大特称,如I'd like a light beer,南方人会说成ae'd laek a laet beer。同时说话慢条斯理。

ACE 空战英雄的头衔名称

Air Force 空军

二战空中豪杰陈瑞钿

1997年10月4日,美国空军历史博物馆所属的美国空军战斗英雄馆举行仪式,表彰了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位空战英雄。出人意料的是他竟是一位华裔,此人就是二战空中豪杰陈瑞钿。显然,对陈瑞钿来说,此项殊荣迟到了几十年。

美国空军历史博物馆,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米德兰(Midland),它收藏有美国各种飞机300余架。其下属的美国空军战斗英雄馆,专门收集和展出美国空战英雄的事迹。但入选该馆的空战英雄,必须具有击落5架以上敌机的战绩,经该博物馆顾问委员会评选之后,才能被授予空战英雄(ACE)的头衔。顾问委员会则由现役和退役的美国空军参谋长、军事专家、航空专家组成,其中还有一名已退休的英国空军元帅,共120人。

生于一八九九年七月二十一日,一家六个孩子,他是第二个。他母亲让他练习拉大提琴;他父亲教他钓鱼和射击。童年似乎没有创伤。中学是一九一七届的,他是一个热情的、好竞争的标准美国男孩;学习成绩好,体育运动全面发展(游泳、足球、射击,还偷偷地到当地体育馆去学拳击),参加辩论团,学校乐队里拉大提琴,编辑学校报纸《吊架》,还给文学杂志《书板》投稿,写短篇小说(已经初具日后成熟的风格的苗头),写诗。他有时中途搭别人的车,出去旅行。有一次在禁猎区打鹭鸟,事后躲藏起来,免受法律制裁。某些批评家认为,海明威离家出游说明他童年过的是正常的生活;但在别外一些批评家看来,则象征他早年反叛橡树园的生活方式,反映他家庭生活中关系紧张。

他父亲与母亲的兴趣一定截然相反,所以引起他身上相克的反应和某种敌对性。姐姐玛茜琳尼•山福德大他两年,但同海明威一起长大,说他父母亲“互相笃爱”,但承认他们“常常相互感到厌烦”。他母亲格雷丝•霍尔•海明威是公理教会信徒,宗教观念强(她给四个女儿取了圣徒的名字),但也是一位有艺术修养的女人,她把家庭环境布置得如同教堂组织的文化沙龙。他父亲克拉伦斯•艾德家兹•海明威是一个杰出的医生,热心的、有训练的运动员,又是一个专业的研究自然界的人,他引起他儿子对于户外活动的爱好。夏天,他们居住在密执安北部近彼托斯基湖畔的房子里,海明威医生有时候带他儿子一起出诊,横过华隆湖到奥杰布华族印第安人居住地去;他们经常一起钓鱼和打猎。他们关系密切,虽然他父亲严于律己,甚至比海明威太太更严格,更具有清教精神。

他双亲各自对他的影响至少粗粗看去是清楚的。他对户外活动的爱好,作为运动员的训练和勇敢,从来没有减退过。他喜欢音乐(虽然讨厌学大提琴)和美术,也一如既往。他珍爱巴赫和莫扎特,说他从“研究和声学与对位法”之中学到写作方法;又说“我从画家身上学到的东西同从作家身上学到的东西一样”。从海明威在橡树园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现有的材料看来,没有一点能说明他日后不是一个正常的成年人。然而,我们看一看这位自传性异常突出的作家的创作,就发现那些以涅克•阿丹姆斯为主人公的、关于那一段时间的故事(《印第安帐篷》、《医生与医生妻子》、《某件事情的结束》、《三天大风》、《战斗者》与《杀人者》),写的却是暴力与恐惧、混乱与失望的主题——还有孤独;他的同学指出,孤独与多才多艺是海明威当年最突出之点。

他毕业前两个月,美国参战。卡洛斯•倍克尔写道:“他面临的几条路是上大学、打仗和工作,”海明威选择工作。他左眼有毛病(当初训练拳击的时候意外伤到了左眼,视力下降,从那以后他左眼的视力再也没有恢复过),不适宜去打仗。一九一七年十月,他开始进堪萨斯市的《星报》当见习记者,这家报纸是美国当时最好的报纸之一。六个月之中,他采访医院和警察局,也从《星报》优秀的编者G•G•威灵顿那里学到了出色的业务知识。海明威在《星报》头一次知道,文体像生活一样必须经过训练。《星报》有名的风格要求单上印道:“用短句”,“头一段要短。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正面说,不要反面说。”海明威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学会把写新闻的规则化成文学的原则。

但是,战争的吸引力对海明威越来越大,他于一九一八年五月后半月开始这场探险。头两个月,他志愿在意大利当红十字会车队的司机,在前线只呆了一个星期。在这个星期最后一天的下半夜,海明威在意大利东北部皮亚维河边的福萨尔达村,为意大利士兵分发巧克力的时候,被奥地利迫击炮弹片击中。他旁边的一个士兵打死了,就在他前面的另一个士兵受了重伤。他拖着伤兵到后面去的时候,又被机关枪打中了膝部;他们到达掩护所的时候,伤兵已经死去。海明威腿上身上中了两百多片碎弹片,左膝盖被机枪打碎,被迫手术换了一个白金膝盖。他在米兰的医院里住了三个月,动了十几次手术,大多数弹片都取了出来,还有少数弹片至死都保留在他的身上。他受伤的时候,离他十九岁生日还差两个星期。

五十年代早期,海明威说过:“对于作家来说,有战争的经验是难能可贵的。但这种经验太多了,却有危害。”摧残海明威身体的那次炸裂也渗透他脑子里去了,而且影响更长、更深远。一个直接的后果是失眠,黑夜里整夜睡不着觉。五年之后,海明威和他妻子住在巴黎,他不开灯仍然睡不着。在他的作品中,失眠的人处处出现。《太阳照样升起》中的杰克•柏尼斯,《永别了,武器》中的弗瑞德里克•亨利,涅克•阿丹姆斯,《赌徒、修女和无线电》中的弗莱才先生,《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的哈利和《清洁、明亮的地方》中的老年侍者,都患失眠症,害怕黑夜。

那个年老的侍者说:“这毕竟只是失眠。有这病的人一定不少。”失眠是那种痛苦的并发症的症状,海明威、他的主人公和(“有这病的人一定不少”)他的同胞都受到折磨。菲利普•扬对海明威的个性作了出色的、合乎情理的心理学分析,提出一个论点,说他这次创伤引起的情绪,非他理性所能控制。海明威晚年反复地、着了魔似地搜索这类似的经验,来驱除那种精神创伤;如果办不到,他就不断地通过创作和思考来再现这个事件,为的是控制它所激起的忧虑。

扬明智地指出,海明威最终关心的是艺术,而不是创伤。然而,在局部范围内,扬的个性学说可以把海明威的为人与他的作品统一起来。而且,对于海明威观察战争,对于这位艺术家,这种学说赋予特殊的意义。《永别了,武器》和一些短篇小说出色地描述了战争在社会、感情和道德方面的含义,然而,使他的战争经验“难能可贵”的不止是这番描述:它在他心灵上锻铸出他对人的命运的看法,这几乎影响他所有的作品。迫击炮的碎弹片成了残酷世界破坏力量的比喻,海明威和他的主人公成了寻求生存道路、受伤的人类的象征。他已经差不多准备好,可以把那种生活感受转化为文学作品了。

他取得红色英勇勋章之后的五年内,缓慢地却是目的地为写作生涯而努力。橡树园热情欢迎它的英雄归来,但是海明威的父母亲——尤其是他的母亲——感到厌烦,因为这个年轻的除了写作别无雄心,又极为乐意接受家庭的供养。有一度他为多伦多《每日星报》和《星报周刊》写特写。他姐姐玛茜琳尼写道,他刚过完二十一岁生日,他母亲提出最后通牒:要么找一个固定的工作,要么搬出去。海明威搬了出去,到芝加哥当了一年《合作福利》的编辑,这是一份宣传合作投资的机关报。那年冬天,他认识了他在文学界头一位重要的朋友舍伍德•安徒森,并且通过安徒森,认识了“芝加哥派”的其他成员。同时他认识并爱上了哈德莱•理查孙,她是一位漂亮的红发女郎,比他大八岁。1921年九月,海明威与哈德莱结婚,在家里的乡间别墅度蜜月,接着去多伦多,当了几个月的特写记者。

但是,他真心需要的是欧洲,是有空间的时间进行写作。海明威夫妇决心接受一个驻国外兼职记者的工作。此后两年,海明威成了《星报》驻欧洲的流动记者,人住在巴黎,兼写关于日内瓦与洛桑国际会议的报道,包括希土战争的简练的戏剧性电讯。他偶尔写一点轻松的、但观察锐利的印象记,内容是瑞士滑雪、西班牙斗牛和德国战后生活。他早期新闻工作的训练,加上天生爱好简洁,已经成了一种风格,他现在写的电报——浓缩、紧凑——使这种风格更为有力。

在此同时,他写小说,写诗,想找一个出版商发表他一篇东西,但(自一九一八年以来)一直没有找到。一九二二年迅速地发生一连串事件,加速了他的希望,接着他又感到失望。他凭舍伍德•安徒森的一封介绍信,带着他的作品去见葛屈露德•斯泰因,她在弗勒吕斯路的沙龙是依兹拉•庞德、詹姆斯•乔衰斯和麦多克斯•福德等侨居国外的人的艺术中心。斯泰因喜欢这个年轻人,他派头简直像大陆上的人,一双眼睛“好奇得有感情”,她鼓励他当作家,不过劝他应该完全放弃新闻记者的工作,把散文修改得更加精练一些:“这里描写很多,又写得不十分好。从头来起,写得集中一些。”庞德也喜欢这位新到的作家,同他一起散步,拳击,鼓励他继续写诗。五月份和六月份,海明威头一次公开发表作品——一篇只有两页的讽刺性寓言《神妙的姿势》和一首只有四行的诗《最后》,这首诗是补白,填补威廉•福克纳六节诗留下的空白。一家新奥尔良的杂志《两面派》把这两篇作品都发表了,他这番运气,又是靠舍伍德•安徒森帮的忙。

灾难发生在一九二二年末他参加洛桑和平会议的时候。他约定叫哈德莱带一只手提箱去迎他,哈德莱几乎把他所有的手稿都装在这只箱里(少部分邮寄)。在巴黎的里昂车站,她把手提箱放在车箱里,未加提防,过了一会儿回来,发现箱子不见了。几年以后,海明威给卡洛斯•倍克尔的信中说道:这件事使他痛苦万分,他“恨不得去做外科手术,免得去想它。”海明威没有办法,只好重起炉灶,这回获得惊人的成功。一九二三年,他几篇作品被刊物采用。哈丽特•蒙罗在《诗歌》(一九二四年一月号)上发表他的一首短诗;玛格瑞特•安德生和琴•希普在《小评论》(一九二三年四月)上发表了他六个短篇(共十八个短篇,原拟于次年一月发表,总题为《在我们的时代里》;一九二三年夏天,罗伯特•麦卡门发表海明威第一部作品《三篇故事和十首诗》(三篇故事是《在密执安》、《我的老头子》和《不合时宜》)。

虽然前途好像有把握,路上却有现实的障碍。哈德莱怀孕了,两夫妇几乎没有钱。他们同意回多伦多住两年,挣够了钱再到巴黎来,到那时候他可以致力于写作。他们在一九二三年八月离开巴黎。约翰•哈德莱(“勃姆比”)•海明威生在十月,但到了一九二四年一月,海明威夫妇已经回到巴黎和蒙巴那斯,安居在戴尚圣母院的一套公寓房子里。海明威走向成功的步子又耽误了,因为他得拿出一部分时间来干活养家。他不去过蒙马特尔区的游堕生活,吃不饱肚子,这在《流动宴会》里都有记载,但他坚持写作。正如斯泰因所观察的,“他十分认真地写作,想当作家。”突破是在一九二五年——也许是靠两位有影响的支持者帮忙。司各特•菲兹杰拉德还没有认识海明威的时候,艾德蒙•威尔逊已经给他看过海明威的作品,菲兹杰拉德印象很深,并催促斯克利布纳公司的麦克斯威尔•珀金斯去约稿。珀金斯写了信,但因为邮递方面的错误晚到了十天,海明威已经接受了安徒森的出版者波尼和利夫赖特公司二百元的预支稿酬,出版他的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其中包括同名集子中发表的早期的速写,还接受出版公司对于他这两本书的权限。

从经济收入上说,《在我们的时候里》是失败的,下一本书,即讽刺模拟舍伍德•安得森作品的《春潮》,也是失败的,但是海明威引起艾伦•泰特、保尔•罗孙匪尔德和路易斯•克罗纳伯格等美国重要评论家的注意,他们都认为海明威是美国文坛新出现的声音。然而,又是菲兹杰拉德对海明威的才能讲得最有说服力。菲兹杰拉德在《如何浪费材料——评我的同代人》一文中,攻击那些已取得稳固地位的作家——尤其是亨•路•门肯和舍伍德•安德森——认为他们“强调发掘美国的‘意义’”,是“不真诚的,因为他们自己身上并没有这种需要。”菲兹杰拉德说,侨居国外的人倒是有这份好处,能够为自己形成一种“不会败坏的风格”,表现净化了的热烈感情。菲兹杰拉德以海明威和《在我们时代里》为主要的例子,说明这位作家“具有新的气质”,而且具有上述两个方面的特点。菲兹杰拉德的文章发表在五月,五个月以后,海明威证实了菲兹杰拉德的赞扬是很有道理的。

一九二六年十月斯克利布纳公司出版了《太阳照样升起》,不到三十岁的海明威成了有定评的文学家。作为一位作家第一部长篇小说,销路不错,也博得了好评。海明威晚年在《流动宴会》这部书回忆一九二一至一九二六年间的生活情景时,追忆当时的梦想,刻苦的训练和灾难。梦想是牧歌式的:对哈德莱纯洁的爱,巴黎和伏拉尔勃等美好的去处,友人的情谊。刻苦的训练——把自己写为一个挨饿的人,渴望成功心切,无情地律己,同时也为了形成自己的文学风格。灾难是随成功接踵而至的梦魔般的现实,它粉碎了梦想,破坏了训练,只剩下了欲望,放纵和失望。海明威写这本书的时候,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病痛可能加剧老年人怀旧的甜蜜和痛苦。然而,在某个意义讲,也说明海明威终于明白他早年在巴黎的时代,正是他作为一个人与作为一个艺术家最为融合的年代。他发表了《在我们的时代里》、《太阳照样升起》,尤其是一九二九年发表了《永别了,武器》的时候,他已经有了足够的经历,形成他对人类命运的看法和极能表现这种看法的文体风格。虽然他艺术上的发展还没有结束,但是他后来写的东西至多是技巧更为精致,更有光彩,把他已经写过的主题加以变化罢了。

他此后二、三十年的戏所以能够唱得下去——除了一系列近乎传奇的轶事之外——在某种程度上讲,是由于海明威相当灵活地使自己在群众中的形象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他个人在群众中有魅力,正是这个原因——不管是叫“爸爸”这个慈祥的绰号,也不管是叫“冠军”这个好斗的称呼。然而,更吸引人是内心的戏剧性变化。当他的名声由细流汇成潮流的时候,他的感觉能力好像在水槽里打滚。在早期作品中,恐惧与美感密切得难解难分:他们只能通过极为含蓄的感觉传达出来。艺术家驾驭了人的形象。在后期作品中,受压抑感情的细微之处常常写得过火,几乎成了感情的嘲弄。内心戏剧性的力量正在于此。因为,海明威仿佛要想弥补艺术上的失败,在生活上作出过度的反应。他在现实世界中的行动仍然反映出他关心悲剧性的经验,迫切需要对抗含有敌意的世界,肯定他的自我形象。但是,由于英雄的气概太显眼、太坚决,人物的行动写得过分明显。因此落到滑稽、令人窘迫、甚至常常令人厌烦的地步。如果说他在二十年代是在艺术上探险,那么到了三、四十年代这个艺术家本人成了冒险家。他对人生的看法没有改变,只是艺术的工夫松弛了。

在《太阳照样升起》出版、《永别了,武器》未出版之间,海明威同哈德莱离了婚,与当过《时尚》时装式样编辑的保琳•帕发费结婚,他们回到美国,定居在基维斯岛,一九二七年海明威完成并发表了第二部短篇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一九二八年,他写《永别了,武器》初稿的时候,保琳生下他们第一个孩子(她一共生了两个儿子);他修改初稿时,得知消息:他父亲得了糖尿病,又因经济困难自杀,用的是他自己父亲内战时用过的手枪。二十年以后,海明威在插图本《永别了,武器》的序言中回忆道:“那一年有好的时光和坏的时光,”但又说他当时“生活在书里”,“比我任何时候都愉快。”三十年代早期,他经济富裕,婚姻美满,到处冒险。这些年里,他到怀俄明和蒙大拿打野鸭,打麋子,到非洲猎大动物,登上定制的“皮拉尔”号游艇到基维斯岛和别米尼岛外捕鱼。这些年头正值大萧条时期。国家因经济危机弄得情绪低落,但海明威却更像一个狂热的童子军。一九三四至一九三六年间,他给《老爷》杂志写了二十三篇生动但没有多大价值的文章,描写狩猎和捕鱼,这给大萧条期间城市中的受害者提供了一个精神避难所。他们在海明威粗狂妄的面容和强壮的身躯上看到背运时期一位英雄的面貌;他含蓄的散文、精练的对话表现了典型的“重压下的优美风度”。他这些年来发表的两部非小说的作品加强了这个形象。一部是《午后之死》(1932),称颂斗牛的仪式,一部是《非洲的青山》(1935),描写一次狩猎旅行,预演人与野兽的悲剧,但几乎声嘶力竭地歌颂人类勇气的尊严。

三十年代早期,海明威小说相对地说写得比较少。二十年代,海明威发表了两部小说,三十五个短篇,一部楷模作品,一些诗,外加相当数量的通讯报道。他三十年代前半期产生的主要作品是《胜者无所得》(1933),一个短篇小说集,收入十四个短篇小说。一九三六年,他发表了他最好的短篇小说之一《乞力马扎罗的雪》,主人公是一个作家,因写不出“他该写”的作品而奚落自己。

从一九三七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艺术家海明威还是当他的冒险家,只是改变了装束。从《有的和没有的》(1937)中亨•利•摩根的话——“一个人不行……他好的干不出事”——开始,海明威和他的主人公牺牲了他们的私事,转向世界危机所引起的集体的责任。至少从表面上看来,大萧条与西班牙内战粉碎了海明威的信念:他长期以来认为作家的主要任务是“直接地真诚地写人”,“谁要是把政治当作出路,谁就在骗人。”左翼批评家一向嘲笑他们心目中的海明威耽乐的孤立主义,现在欢迎他的转变。其实,海明威在他的小说创作里并没有向左转,他的人物走的是老路——冒险,孤独,结果是死胡同。他们重新进入世界,因为民主可能比法西斯好些,但他们虽然同人民混在一起,但不是人民的一员。海明威也是如此。不管他参加什么战争,统统成了他的战争,他打仗一如既往,有他自己的条件,自己的理由。

一九三七初海明威去到西班牙。官方名义是北极美报业联盟记者,他却不是不偏不倚的旁观者。他借债为忠于共和政府的部队买救护军,在美国第二届全国作家会议上发言攻击法西斯主义,协助拍摄亲共和政府的影片《西班牙大地》(1938),发表了他唯一的一出长戏《第五纵队》,描写这场冲突。一九三九年他在哈瓦那郊区“了望农场”购买了一份地产,就在地产山顶的房子里,创作关于法西斯主义、民主和个人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

小说出版几天后,保琳•帕发弗以“遗弃”为理由同他离婚。一个星期之内,海明威娶第三个妻子玛瑟•盖尔荷恩,她是圣路易市人,小说家、记者,他们共同生活了五年,婚后头两年,他们去中国当战地记者,海明威为现已停刊的纽约报纸《下午报》撰写报道。海明威在这些报道中认为:日本、英国与美国之间不大会爆发战争,但不是不可能发生。他有预见,指出如果日本进攻美国在太平洋或东南亚的基地,那么战争不可避免。

从一九四二年到一九四四年他被《柯里厄》杂志作为没有军籍记者派往巴顿将军的第三军为止这段时间内,海明威驾驭“皮拉尔号”——由政府出钱配上通讯与爆破设施——巡逻海上,成了一艘伪装的反潜艇的兵舰。虽然“皮拉尔号”没有遇上潜水艇(如果遇上,海明威准备命令自己在指挥塔上扔手榴弹和燃烧弹),海明威的报告可能帮助了海军侦察到一些潜水艇的方位并把它们炸沉,海明威因这些功绩得到表彰。一九四四年海明威在英国同皇家空军协作,几次坐飞机参加战斗,没有受伤,但在伦敦一次灯火管制时汽车失事,他头部与膝部受伤。几家报纸登出他的讣告,但不久,在联军登陆那一天,在诺曼底的福克斯•格林海滩上海明威观看了几分钟战斗才回到船上。

他虽然名义上属于巴顿将军的军队,却同第一军第四步兵师一起行动,参加解放巴黎的战斗和凸地战役。他描述自己大胆勇敢未免夸大或者歪曲,但他的行动确是更像战士,不大像记者。他在巴黎郊外一个哨所负责巡逻与查问很有成效,为莱克勒克将军部队的前进收集情报。德军反攻期间,他在休特曼森林地带冒着很大的生命危险用短武器参加激烈的战斗。军人对他的印象比新闻界同业对他的印象更好。他的同行生气也许是因为他态度傲慢,也许是因为他过分渲染他个人如何率领一支游击队组成的小部队解放旅游者俱乐部,解放里兹饭店。一群记者控告海明威违反日内瓦会议关于战地记者不得参与战斗的规定。海明威出庭,经过短短的审问免于判罪,后来还得了铜质星章。战争结束时,海明威四十六岁,他给自己画的饱经战患而又不屈不挠的老兵形象已经不是铅笔勾勒的素描,而是油彩阴沉的全身像了。还有什么呢?海明威通过言论与行动说明自己在生活与艺术方面都要来一个新的开端。他在战争的年代里,只发表了为《下午报》写的关于中日战争的报道,还有为《柯里厄》撰写的、从欧洲战区拍回的电讯。现在他笼统声称正在写一部作品,一部关于“陆地、海洋和天空”的长篇小说。海明威仿佛要加强他的新生感觉似的,在一九四五年末同玛瑟•盖尔荷恩离婚,并于一九四六年三月回到了“了望农场”,随同他回去的是他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妻子玛丽•威尔什,又是一位记者,明尼苏达州人。

一九四O年以后海明威一次发表了长篇小说《过河入林》(1950),并不是读者所期望的重头作品。一年前他险些死于丹毒。实际起因是尘土进了眼睛,揉后眼睛发炎,可是海明威夸大这件小事,说他在威尼斯附近打野鸭子时子弹的一点软塞进了眼睛。他住院时决定写这部规模较小的作品。客观情况改变不了批评界的意见,这部作品受到难听的攻击。较温和的批评家说它“情绪厌倦”,相信海明威尚有潜力;绝大多数批评家粗暴地攻击它是顾影自怜的自我仿作。在理查德•康特威尔上校身上,海明威自传性质的形象很突出,唠叨他无法规避的主题——死亡、孤独、爱情和勇敢——这是他四十年代经验的具体化。此后,他不断深入到过去经验里去,仿佛怀旧能补偿艺术上的无能。他从艺术家权充探险家又一次变为追求艺术的冒险家,这个循环过程也就接近结束了。

他先是回到三十年代,打猎和捕鱼的冒险的年代。一九五三年,他与玛丽去非洲作狩猎旅行。他已是满身伤痕,这一次又遇到飞机连续出事,险些丧命。第一次失事,玛丽断了两根胁骨,海明威肝部与腰部震裂,下脊椎骨受到重伤;第二天,飞机再次失事,海明威一生受了十几次脑震荡,这是最严重的一次(机舱着火,门被夹住,海明威用头把门撞开),外加内伤。虽然他开始倒运,不过还算幸运,在内罗毕医院养伤时居然能读到关于自己的讣告(海明威是唯一一个在有生之年见到自己讣告的著名作家)。他写了一篇长篇报告,描述他在非洲的经历,但发表在《展望》杂志上的只是连续性的两段二流水平的新闻报道。

捕鱼的收获在些。十五年前他在《老爷》杂志上发表过一篇关于一个古巴渔夫的通讯,现在根据这个素材写了《老人与海》(1952),补回他在文学上的损失。同时,他得到普立彻奖金,一九五四年他得到诺贝尔文学奖金,可能也是《老人与海》帮的忙。这时,他更加使劲地排除通往过去的顽固的障碍物,走向二十年代,那时候他曾将描写斗牛士安东尼•奥多涅斯与路易斯•多明奎之间的竞争写进另一部《午后之死》里去。成果又是两段连续性的报道,叫做《危险的夏天》,发表在《生活》杂志上(原稿其余部分从未发表过),也写得苍白无力,读来乏味。

再就是巴黎了,二十年代早期他学艺的巴黎。海明威还没有从西班牙回来的时候,就在当年写下的一大箱札记中搜索,他用回力球的术语对他妻子说,他打算“反拍写传记,回忆的传记。”海明威夫妇回到古巴后,对菲德尔•卡德特罗获得胜利后的形势把握不住,就离开“了望农场”,迁居到爱达荷州克特钦的大型别墅,海明威在那里加工修改札记。他去世后,玛丽•海明威在他房间里的一只蓝箱子里发现这份打字稿。她在《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里说:“他一定认为这本书已经完稿,只待编辑加工。”一九六四年,此书出版,题为《流动宴会》。

一九六O年,海明威想写作的热情一定使他极为痛苦。他在生理上大为衰弱,高大的身躯萎缩下来了,面容憔悴,忍着痛苦。他住在梅约疗养院时,诊断结果不妙:高血压,可能还有糖尿病(此病曾经折磨过他父亲),而且铁质代谢紊乱,这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危及主要器官。心理上,他更糟糕,几乎说不清楚话,焦虑,抑郁症很严重——赛摩•贝茨基与莱斯里•菲德勒一九六O年十一月拜访过他,想请他到蒙大拿大学去做演讲,事后写道他像个“没有主意的小学生”。一九六一年春天,他进行了二十五次电疗来减轻抑忧症。他在梅约疗养院住了一个月,刚刚回到克特欠不久,在一九六一年七月二日早晨,他把一支银子镶嵌的猎枪的枪口放在嘴角,两个扳机一齐扣动。

在《海流中的岛屿》里,海明威的受了伤、可能要死去的主人公说:“别操心、老兄……你一辈子走的就是这条路。”当然,海明威在生活和艺术方面的探险满是死亡的诱惑。但应当记住,海明威对于生活也同样执着。他在《流动宴会》结束部分写到巴黎时打过一个比方,这个比方既适用于他自己,也适用于他书中人物的生活:“巴黎总是值得一去,你带去什么东西,总会有报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2693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7
下一篇2024-02-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