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白寺镇的名字由来:据传,唐朝初年,佛教盛行,名将尉迟宝林平乱归来路经此地,发现此处为风水宝地,且民风淳朴,遂在此修建宝林寺,并以寺命村。宝林寺座北向南,内设大雄宝殿、天王殿、罗汉堂等,整个建筑设计严谨,飞檐挑角,气宇轩昂;
寺庙建成后轰动一时,方圆数百里的百姓都来此朝拜,同时,善男信女将宝林寺作为祈福许愿、反省错误、表白心迹的圣地,“表白寺”由此得名。
1680年(清康熙十九年),正式改村名为表白寺。历经千年风雨沧桑,宝林寺几遭战争毁坏,寺内旧迹多已无存,现只有几间残存的禅房,在20世纪70年代末被改作书店。表白寺村1958年隶属孙耿公社,1984年公社改镇,镇政府移驻表白寺,并定名为表白寺镇。
表白寺镇基本情况介绍
表白寺镇辖59个行政村,27万人,总面积6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5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625%。该镇与德州市临邑县,济南市天桥区、济阳县接壤,距济南市中心和京福高速公路入口仅20公里,东接国道104线,南接国道308线。
正在修建的青银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镇内现有乡村公路90余公里,区位优越,交通便利。2006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5亿元,财政收入5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80元。
曾先后荣获全国先进林业站、山东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山东省土地管理先进单位、德州市科普示范乡镇、德州市信访工作“三无乡镇”、德州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德州市经济林建设特色乡镇等荣誉称号。
以上内容参考 -表白寺镇
1
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县人。十岁的时候,其父苏洵到外地去游学,母亲程氏则亲自教他读书,苏轼每听闻古今兴衰成败的历史,都能道出其概要。程氏读到《后汉书范滂传》时,发出深深的慨叹,苏轼对她说:“我如果想和范滂一样为名节而不顾生死,母亲您答应吗?”程氏说:“你如果能成为范滂一样的人,我又怎会不和范滂的母亲一样深明大义呢?”成年后,苏轼博通经学史学,写文章每天能写数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著作。不久又读《庄子》,叹道:“我当初有一些自己的见地,但总说不出来,今日读到这本书,发现这本书真是深得我心啊。”
到徐州赴任,有洪水决堤要淹没曹村,在梁山伯上泛滥,就要溢出南清河。水汇集在城下,涨水时不时地会泄入城中,城市就要败了,富民们争着要逃出城避水。苏轼说:富民们如果都出了城,就会动摇民心,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只要我在,水就绝不会冲了城。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将卒长呼出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为我尽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逃走,我们这些小人一定效命于您。于是率领众人拿着畚锸出城,从东南方向筑起长堤,首起戏马台,一直到城门口。雨日夜不停的下,但城却没有沉。苏轼住在那上面,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让官吏们分别守在各个地方,士兵们全都出了城。
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被苏轼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在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是苏轼却一点计较的意思都没有,苏轼的大方气度和出众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这样的青年才俊,真该让他出榜于人头地(成语出人头地的出处)!”并正式收苏轼为弟子。
6、家庭聚会
苏轼高中榜眼后,苏氏三父子加上以三难秦少游而闻名的苏小妹一家齐聚在花园里庆祝,苏轼之父苏洵命题定以“冷、香”两个字,每人写两句诗,要求都会合当时的情景。为起带头,苏老泉缓步度到花池边,吟道:“水自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子由站起来摘了瓣馨香腊梅,弹了下手指,曰:“冷字句佚不可知,梅花弹遍指头香。”小妹也去摘花,子由要笑他摹仿自己,小妹却云:“叫日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说完摊开手掌,一只蝴蝶已被捏死。女儿特点毕露,大家都齐声叫好。苏轼却用一拂石凳,骑着马就走,苏老泉叫道:“我儿,答不出也不要走啊。”话音未落,苏轼已长声飘来两句:“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7、打饼祭佛
苏东坡和黄庭坚住在金山寺中。有一天,他们打面饼吃。二人商量好,这次打饼,不告诉寺中的佛印和尚。过了一会儿,饼熟了,两人算过数目,先把饼献到观音菩萨座前,殷勤下拜,祷告一番。不料佛印预先已藏在神帐中,趁二人下跪祷告时,伸手偷了两块饼。苏轼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两块饼,便又跪下祷告说:“观音菩萨如此神通,吃了两块饼,为何不出来见面?”
佛印在帐中答道: “我如果有面,就与你们合伙做几块吃吃,岂敢空来打扰?”
8、吟诗赏月
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 “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黄庭坚说:“好吧!”苏东坡先说:“浮云拨开,明月出来,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黄庭坚望著满湖荷花,接著说道: “莲萍拨开,游鱼出来,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 “船板拨开,佛印出来, 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
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 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
苏东坡拉著着佛印就坐,说道:“你藏得好,对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于是,三人赏月游湖,谈笑风生。
9、东坡鱼
苏轼不仅是文学大家,在美食上也很有一手,除了广闻人知的东坡肘子外,苏学士还擅长烧鱼,其烹制的鱼堪称一绝。一次,苏轼雅兴大发,亲自下橱做鱼,刚刚烧好,隔着窗户看见黄庭坚进来了(黄庭坚是中国古代四大字体蔡苏米黄宗祖之一,是苏轼挚友,两人经常以斗嘴为乐)。知道又是来蹭饭卡油,于是慌忙把鱼藏到了碗橱顶部。黄庭坚进门就道:“今天向子瞻兄请教,敢问苏轼的苏怎么写?”苏轼拉长着脸回应:“苏者,上草下左鱼右禾。”黄庭坚又道:“那这个鱼放到右边行吗?”苏轼道:“也可。”黄庭坚接着道:“那这个鱼放上边行吗?”苏轼道:“哪有鱼放上面的道理?”黄庭坚指着碗橱顶,笑道:“既然子瞻兄也知晓这个道理,那为何还把鱼放在上面?!”一向才思敏捷的苏轼,这次被黄庭坚整了个十足!
10、水果和药
苏轼婚后不久,应邀去黄庭坚家作客,才到那里,仆人就赶来请他马上回去,说夫人有急事。黄庭坚有心讽刺,吟道:“幸早里(杏、枣、李),且从容(苁蓉为一味中药)。”这句里含三种果名,一种药名。苏轼头也不回,蹬上马鞍就走,边走边说:“奈这事(柰,苹果之属、蔗、柿)须当归(当归为中药名)。”东坡居士的才思实在令人拜服。
11、生死一线
苏轼入狱后,神宗皇帝为了试探他有没有仇恨天子之意,特派一个小太监装成犯人入狱和东坡同睡。白天吃饭时,小太监用言语挑逗他,苏轼牢饭吃得津津有味,答说:“任凭天公雷闪,我心岿然不动!”夜里,他倒头睡,小太监又撩拨道:“苏学士睡这等床,岂不可叹?”苏轼不理不会,用鼾声回答。小太监在第二天一大早推醒他,说道:“恭喜大人,你被赦免了。”要知道,那一夜可是危险至极啊。只要苏轼有一点牢骚和吃不香睡不稳的异样举动,危在旦夕。其实神宗皇帝也是糊涂人,派个太监去凭苏轼的才智又怎么可能瞧不出来呢?
12、涵养
朝廷保守派复辟后,以砸缸著名的北宋著名文学家司马光重拜相位,新法全盘被废。此时,同为保守派的苏轼却主张对新法不能全盘否定,应存良箅渣区别对待,因此与司马光发生激烈冲突,再度被贬瓜州。苏轼虽然信仰佛教,但又不喜和尚。闻得瓜州金山寺内有一法号为佛印的和尚名气极大,苏轼听说后不服气,就决定到山上会一会老和尚!在庙里,苏轼从皇帝讲到文武百官,从治理国家讲到为人之道。和尚静静听着,苏轼见佛印一直一言不发就从心里有点瞧不起他。心里想:大家都说他有本事,原来草包一个,来这里是骗几个香火钱的吧!话题慢慢的就扯到了佛事上,这时候佛印问道:“在先生眼里老纳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苏轼正满肚子鄙视,随口答道:“你在一般人眼里看来是有本事,但那是因为他们浅薄,实际上你每天故弄玄虚,没有真才实学,是个骗子而已!”佛印微微一笑,默不应声。苏轼看到他这个样子不仅更瞧不起和尚,而且自己洋洋得意起来,便乘兴问道:“在你眼里我苏大学士又是一个什么人呢?”“你是一个很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老纳自亏不如!”佛印答道。回到家后,苏轼洋洋得意地把早上如何如何制和尚的事给小妹讲了一遍,苏小妹听后笑得饭都喷出来了。苏轼懵了忙问道:“小妹为何发笑?”“你贬低和尚他不仅没生气反而把你赞扬了一番,你说谁有修养?没有学问哪来的修养?你还自以为自己比别人强?羞死你你都不知道!”。苏轼听后恍然大悟,从此与佛印大师成了莫逆之交。
13、“尸骨”未寒
一天,苏轼和佛印乘船游览瘦西湖,佛印大师突然拿出一把提有东坡居士诗词的扇子,扔到河里,并大声道:“水流东坡诗(尸)!”当时苏轼楞了一下,但很快笑指着河岸上正有在啃骨头的狗,吟道:“狗啃河上(和尚)骨!”
14、东坡吃草
闲来无事,苏轼去金山寺拜访佛印大师,没料到大师不在,一个小沙弥来开门。苏轼傲声道:“秃驴何在?!”。小沙弥淡定的一指远方,答道:“东坡吃草!”
15、对联退敌
北宋时期,宋人率招辽邦侵犯。居心求和的朝廷却引来一辽邦使者,出上联要宋人答对:三光日月星 。如对出下联则撤兵议和。此联看似简单,实不易对。出句的数字恰与后面的事物相符,而对句所选数字对应事物都会多于三或少于三。恰逢回京述职的苏轼,大笔一挥,巧妙对上下联:四诗风雅颂。该对联妙在“四诗”只有“风雅颂”三个名称,因为《诗经》中有“大雅”、“小雅”,合称为“雅”。加之“国风”、“颂诗”共四部分,故《诗经》亦称“四诗”。对句妙语天成,辽使佩服至极。
16、三人对必有我师
苏轼与小妹、黄庭坚一日赏画,见上面题联有趣: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看是四字联,中间却各空一字,小妹建议为中间加字成为五言联句。黄庭坚抢对为:轻风舞细柳 , 淡月隐梅花。小妹则填: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轼略一思索,立即响应,填字使之成为:轻风扶细柳 , 淡月失梅花。纵观三人对联,苏轼最妙:“扶”字不仅写出风的轻柔和柳的纤弱,,而且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之态,因而更形象生动;“失”字也较“隐”字贴切,既强调了月光的皎,又兼顾梅花的洁,突出了两者融为一色的景象,更加吻合贴切。
17、其人之计
苏轼挚友佛印。虽是出家人,却顿顿不避酒肉。这日,佛印煎了鱼下酒,正巧苏轼登门来访。佛印急忙把鱼藏在大磬(木鱼)之下。苏轼早已闻到鱼香,进门不见,想起当日遭黄庭坚诈戏,心里一转计上心来,故意说道:“今日来向大师请教,向阳门第春常在的下句是什么?”佛印对老友念出人所共知的旧句深感诧异,顺口说出下句:积善人家庆有余。苏轼抚掌大笑:“既然磬(庆)里有鱼(余),那就积点善,拿来共享吧”
18、巫山河水
一次,苏轼约其弟苏辙并佛印大师。三人结伴同游,佛印即兴出句:无山得似巫山好。关键在“无”、“巫”谐音。苏辙对上:何叶能如荷叶圆。苏轼听了,对弟弟说:以“何荷”对“无巫”的谐音,固然不错,但改作这样是否更好些:何水能如河水清。佛印与苏辙听了,表示赞同,以“水”对“山”,胜在对仗更加工稳。
19、联气小妹
久未与友谋面的苏轼邀黄庭坚来家做客,小妹见兄长亲自出门迎接,便出了个上句相戏,句云:阿兄门外邀双月。“双月”合为“朋”字。苏轼知小妹是和自己开玩笑,当即对道:小妹窗前捉半风。“半”对“双”,“风”对“月”,甚为妥贴。有趣的是,“风”的繁体字“风”,半风即“虱”,意思是说小妹在窗前捉虱子。小妹气得扭头就走。
20、皛饭与毳饭
苏轼复官后,曾跟黄庭坚乱侃:“我在牢里时,每天吃的是三白饭,照样很香甜,世间美味不过如此!”。黄庭坚奇问什么叫三白饭,苏轼答道:“一撮盐,一碟生萝卜,一碗米饭,这就是‘三白’。”此事说过苏轼也就忘了。一日接到黄庭坚请帖,邀苏轼去他家吃皛(jiǎo)饭。苏轼欣然应约,并对夫人道:“黄庭坚乃当世学士,读书甚多,他这皛饭定是稀珍之物。但等苏轼到了地方发现桌上只有盐、萝卜、米饭,这才恍然大悟,知道这被黄庭坚戏弄了。又过了几天,黄庭坚也接到苏轼请帖,邀他去吃毳(cuì)饭。黄庭坚知道苏轼要报复,但又好奇,又想知道毳饭到底是什么,最终还是去了。苏轼陪着黄庭坚从早上海聊到晚上,把黄庭坚饿得前胸贴后背。实在忍不住催问毳饭呢?苏轼慢吞吞地答:“盐也毛(mǎo,“没有”的意思),萝卜也毛,饭也毛,岂不是‘毳’饭?其实你一直在享用着啊。” 黄庭坚惊愕之后,两人同时大笑。
21、死了好
到了晚年,苏轼临死时,问环伺在床边的几个儿子问道:“你们说,死了好不好?!”小儿子神秘的抢答道:“一定很好。”苏轼奇道:“你怎么那么肯定的知道好呢?!”小儿子道:“您想啊,若是不好,那些死去的人还不都回来吧。千百年下来没一个人回来,可见死了一定很好!”
22、苏轼与高俅
《水浒传》第二回讲述太尉高俅的发迹史,说他原本是开封府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顽耍,颇能诗书词赋。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在临淮州住了几年后,经人介绍,来到京城金梁桥下开生药铺的董将士家,董将士不想留他,于是转荐他到“小苏学士”处,“小苏学士”只留高俅在府中住了一夜,便又把他介绍给了驸马都尉王晋卿,此后结识了当时为太子的宋徽宗,由于踢得一脚好球,平步青云,做了太尉。
读者诸君大概不清楚这位“小苏学士”究竟是何人,怎么能有这么大的面子,把一个卑微小吏推荐给当朝驸马爷。原来这位“小苏学士”是《水浒》的作者笔下之误,应该是鼎鼎大名的“大苏学士”,就是人人熟知的东坡居士苏轼。宋人王明清《挥麈后录》卷七对高俅的发迹言之较详,我们再结合其他相关资料,知道高俅原本是苏东坡府中的小吏,苏学士见高俅的文章颇具风采,故而很欣赏他。宋哲宗元佑八年(1093年),苏轼自翰林院出任中山府(今河北省定州市)知府,便将他举荐给翰林学士承旨曾布,曾布府中属僚本已不少,所以没有接纳,苏轼又将高俅转而荐于驸马都尉王晋卿。高俅在王府中一住就是七年,直到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才因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端王。事有凑巧,一个月后,哲宗驾崩,端王即皇帝位为徽宗,高俅受到徽宗的“不次迁拜”,数年后官至节度使,渐升为枢密使相。“遍历三衙者二十年,领殿前司职事,自俅始也”。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其父高敦复升为节度使,兄高伸也借着高俅的势焰,位居显臣之列,其子弟皆为郎官,一门荣耀至极。
再说苏轼由于朝廷内部党争,屡屡遭贬,元佑八年(1093年),宣仁皇太后崩,哲宗亲政。身为旧党人物的苏轼知道自己的政见为新政所不容,很识趣地自请外补为中山知府。不到一年,政局变得越来越坏,绍圣元年(1094年)闰四月,朝臣弹劾他在担任翰林学士时所作的制词中有讥谤先朝之语,被贬为英州(今广东省英德市)知州,还没到任,又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安置于惠州。这个所谓的“节度副使”,不过是皇帝给大臣留的一点面子,实际上他已是被监视居住的犯人了。这还不算,没过多久,他被再贬为琼州(今海南省琼山县)别驾,居住在昌化军(今海南省儋县西南),过着“非人所居,药饵皆无有”的艰难生活,直到徽宗即位(1101年),才遇赦北归,不久死于常州。可以说,高俅飞黄腾达之日,正是苏轼遭遇灭顶之灾之时。此后二人之间尚有何联系呢?《挥麈后录》说:高俅始终对苏轼感恩戴德,念念不忘苏学士奖拔之情,每当苏轼的子孙亲友来京师时,高俅都要亲自抚问,赠以金银财物,以周济其贫。由此看来,苏轼把高俅荐给王晋卿,并非是由于厌恶他轻薄浮浪,恰恰是出于对他才干的欣赏。苏轼一生磊落豪侠,对人从不设防。宋人高文虎《蓼花洲闲录》说:“苏子瞻泛爱天下士,无贤不肖,欢如也。尝言:‘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子由(其弟苏辙,人称‘小苏学士’)晦默少许可,尝戒子瞻择友,子瞻曰:‘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此乃一病。’”人世间的事往往就是这样富于戏剧性,苏轼和高俅在政治上见解相左,在人生取向上也大相径庭,可以说完全不是同道之人,然而当苏门子弟贫不能存的时候,恰恰是高俅反过来救了他们的命,使苏轼子侄得以在南宋重振家风,这或许正得益于苏轼一生“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对谁都以诚相待,才使得政敌也为他的宽阔襟怀所感动。
这里顺便再交待一下高俅的晚年。靖康初,高俅护送徽宗南逃,到了临淮突然发病,不得不返回京城。当时大奸臣童贯、梁师成等人都由于民愤极大而被朝廷诛杀,蔡京被流放。惟独高俅免于此祸,后来病死于家中。这大概是由于他这一生对得起苏学士,阎王老子没有让他做刀下之鬼。
23、进京赶考
传说宋代苏东坡早年乘船赴考,因途遇风浪,误了开考的时辰。起初主考大人不准苏东坡入场,后来听了苏的诉说,顿生恻隐之心,便口诵一联让他对,若对得出,便破例允他入试。主考官出的联是:“一叶小舟,载着二三位考生,走了四五六日水路,七颠八倒到九江,十分来迟。”苏东坡不愧为一代才子,稍一思索便应声对出下联:“十年寒窗,读了九八卷诗书,赶过七六五个考场,四番三往到二门,一定要进。”出句用顺序,对句用倒序。有情景,有过程,有经历,曲折而不呆板,可视为巧对。
24、苏东坡有泄题之嫌
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当地人李方叔很同情他的遭遇,常去探访,两人结为至交。后苏东坡被召回京,仍与李方叔书信往来,亲密如前。宋元佑中,苏东坡奉命知贡举,李方叔也参加了考试。史书上称:李方叔落榜,后知情者去见苏东坡,求他给个“人情”,但苏东坡没有答应,他在写给李方叔的信中说:“君子之交,务相勉于道,不务相引于利也……”方叔读后,深为感动,两人的友谊更加深笃。
但近读明朝胡俨所著《胡氏杂说》,却有另一种说法。胡在书中说,苏东坡颇为欣赏李方叔。考前某日,苏东坡令其子苏叔党持一书简给李方叔,恰值李方叔外出,李的仆人就代收了信函,放置在茶几上。随后不久,章敦之子章持和章援来访,李方叔仍然未归。章持、章援二人顺手在茶几上取简拆阅,是《刘向优于扬雄论》二篇。章持、章援兄弟知其中必有消息,于是悄悄将此书简带了回去,仔细研读。
不久,苏东坡入帏命题,果然是《刘向优于扬雄论》。榜出,章援高中第一名,章持中第十名,而李方叔竟告落第。李方叔之母叹道:“苏公知贡举,而吾儿竟不第,命也。”苏东坡初以为第一名必为李方叔。及至出帏,方才知道是章援,不禁大为惋惜,还寄诗给李方叔,其中有诗句说:“平生浪说古战场,遇镜空迷日五色。”也是莫可奈何解嘲的意思。《胡氏杂说》附记云:苏东坡此诗“真迹今在南昌李士濂家,与徐铉书稿及张即之手帖,共为一卷,字画皆可爱也。”胡俨在明亦为名儒,颇有盛誉,不像胡说之人,只是他未说明故事自何而来。
苏东坡若真的以考题暗示于所属意者,应该构成
回答者: wo344349678 - 一级 2010-1-3 20:29
史可法 [foundera] 于:2004-06-20 21:25:18
史可法(1602-1645),字宪之,号道邻,河南祥符(今开封市)人,南明大臣,抗清名将,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清兵围困扬州,他拒降固守,城破被俘,不屈牺牲。副将史德威寻遍遗骸不得,遂葬其衣冠于梅花岭下,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修墓并增建祠堂。
恩师知遇 饱学成才
史可法的祖先史应元、父亲史从质、母亲尹氏,对他自幼寄望极殷,虽家境贫寒,他仍苦学不辍。明天启元年(1621)冬,19岁的史可法独身赶往祖籍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应试,寄宿于大兴县郊一所古寺中。时任京畿视学的名臣左光斗带着几个随从,到大兴县微服私访,因避风雪进入这座古寺。见一书生伏案而卧,案上放着刚写成的一篇文稿。左光斗拿起一读,非常赞赏他的志略和刻苦精神,再看书生衣衫单薄,熟寐不醒,心知苦读劳累。左光斗怕他感受风寒,便把自己的貂裘脱下来,盖在熟睡的史可法身上,掩门而去。出来问寺僧,方知书生名叫史可法,留下深刻印象。20岁时史可法在府中会考,左光斗选拔他为北直隶八府之冠,而且怜他家贫,收作弟子,留于馆署。此后,他愈加刻厉不懈,发愤苦学,饱受恩师濡染,立志以身报君许国。左光斗在公务之暇,常与他交谈时事,辩论古今,看出其宏大抱负和超凡才略,认为:“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天启五年(1625年),左光斗受到魏忠贤阉党的诬陷,下了东厂监狱,一时京中人士避祸惶惶,噤若寒蝉。史可法不顾可能受到的残酷迫害,从早到晚在狱门外等待,却苦于无法入狱探望恩师。不久得知左光斗受了炮烙酷刑,早晚将死,更忧心如焚,千方百计筹集了50两白银,痛哭着跟狱卒协商,使狱卒深受感动,方能化装进狱探视。史可法乍看到恩师席地倚墙而坐,面目焦烂难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忍不住跪下,膝行到左身前,悲痛交加,呜咽哭泣,左光斗虽睁不开眼,却能辨识出声音,为爱惜人才,不愿史可法受连累,克制着似同父子之情,怒斥史可法速去。史可法只得忍痛挥泪而别。从此,史可法由起初只是感激左光斗的知遇之恩,发展到深思如何为官、为国。他深感祖父和父亲的教育,主要出于期望家道之复昌,而恩师左光斗的尽心栽培,却是欲使之作“志事”、“支柱”、“天下事”,成为国家栋梁。相比之下,左光斗的学识、品格、气节和博大的胸襟,使史可法由衷钦敬,刻骨铭心。他常常对人“流涕述其事”,并说:“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可以说,史可法后来受人称颂的政绩,和死守扬州所表现的崇高的民族气节,是左光斗给了他十分重大的影响,左光斗对塑史可法的精神品格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ccherecom 西西河 foundera]
国难当先 为官清廉
回答者: Jamerly - 一级 2010-1-4 18:17
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人。十岁的时候,父亲苏洵去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口把书上知识传授他,听到古今成败的事件,马上能够说出其中要义。程氏读东汉人物《范滂传》,感慨而叹息,苏轼问母亲:“我如果做范滂,母亲会答应吗?”程氏说:“你能做到范滂,我难道就做不了范滂的母亲吗?”
等到弱冠,博通经史,写文章每天可以写数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著作。后来读《庄子》,感叹说道:“我以前也有一些观念,但总是表达不出来,现在看到这本书,觉得真是深入我心!”嘉佑二年,参加礼部的考试。当时文风崇尚诡谲不合正道,主考官欧阳修想拯救这种现象,看到了苏轼的《刑赏忠厚论》,大为惊喜,想要选为众人之冠(第一),但犹然怀疑是自己的门生曾巩所作,于是只排在第二。后来用《春秋对义》考试又得第一,参加殿试,中了乙科。后来以书信形式进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尧臣说:“我应该避让一下,好让这个人出人头地。”听说的人开始都不相信,时间久了才最终信服。
苏轼因为母亲去世服丧在家。嘉佑五年,调任为福昌主薄。欧阳修认为苏轼才能学识兼备,推荐他入了秘阁。考试六论,之前做文章都不起草,所以文章大多不工整。苏轼做文章开始起草之后,文采意思都粲然可观。之后对答制策,考入三等,自宋朝以来,制策进入三等的,只有吴育与苏轼两人而已。
熙宁四年,适逢元宵节,皇帝下令压低价格为宫中购买花灯。苏轼上书说:“您哪里是自己喜欢看花灯呢?您这样做只不过是为了让皇太后高兴罢了。而老百姓却不可能全都明白您的用心,都认为您是为了满足眼睛观赏这样小的需要,夺取了他们吃饭穿衣所必需的钱财。这件事很小,但它的影响很大,希望您收回这个命令。”皇帝于是下诏停办这件事。当时王安石正在创行新法,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很愤怒,让御史谢景在皇帝面跟前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做了杭州通判。
这时新的政令一天天下达,苏轼在杭州任上总是利用新法中对百姓有利的内容造福百姓,百姓们因此生活安定。调任密州。司农下令实施新法,不按时施行的人按违反国家制度判罪。轼对提举官说:“违反制度的判罚,如果是出自朝廷,谁敢不听从?如今命令出自司农,这是擅自制定律法。”提举官害怕地说:“请您先不要追究这件事。”不久,朝廷知道这个法令危害百姓利益,于是下令废除了它。
调任徐州。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断上涨不久就要泄进城里,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 于是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您尚且不逃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应该为您效力。”于是率领他的士兵拿着畚锸出营
苏轼集 卷十九 苏轼
◎诗六十四首
次韵刘景文西湖席上
二老长身屹两峰,常撞大吕应黄钟。将辞邺下刘公干,却见云间陆士龙。白
发怜君略相似,青山许我定相从。吾今官已六百石,惭愧当年邴曼容。
次前韵答马忠玉
坡陀巨麓起连峰,积累当年庆自钟。灵运子孙俱得凤,慈明兄弟孰非龙。河
梁会作看云别,诗社何妨载酒从。祗有西湖似西子,故应宛转为君容。
予去杭十六年而复来留二年而去平生自觉出处老少粗似乐天虽才名相远而安
分寡求亦庶几焉三月六日来别南北山诸道人而下天竺惠净师以丑石赠行作三绝句
当年衫鬓两青青,强说重临慰别情。衰发只今无可白,故应相对话来生。
出处依稀似乐天,敢将衰朽较前贤。便从洛社休官去,犹有闲居二十年。
在郡依前六百日,山中不记几回来。还将天竺一峰去,欲把云根到处栽。
次韵答黄安中兼简林子中
老去心灰不复然,一麾江海意方坚。那堪黄散付子度,空羡苏杭养乐天。病
肺一春难白酒,别肠三夜绕朱弦。群仙正欲吾归去,共把清风借玉川。
留别蹇道士拱辰
黑月在浊水,何曾不清明。寸田满荆棘,梨枣无从生。何时反吾真,岁月今
峥嵘。屡接方外士,早知俗缘轻。庚桑托鸡鹄,未肯化南荣。晚识此道师,似有
宿世情。笑指北山云,诃我不归耕。仙人汉阴马,微服方地行。咫尺不往见,烦
子通姓名。愿持空手去,独控横江鲸。
次韵子由书王晋卿画山水二首
老去君空见画,梦中我亦曾游。桃花纵落谁见,水到人间伏流。
山人昔与云俱出,俗驾今随水不回。赖我胸中有佳处,一樽时对画图开。
又书王晋卿画四首·山阴陈迹
当年不识此清真,强把先生拟季伦。等是人间一陈迹,聚蚊金谷本何人。
又书王晋卿画四首·雪溪乘兴
溪山雪月两佳哉,宾主谈锋夜转雷。犹言不见戴安道,为问适从何处来。
又书王晋卿画四首·四明狂客
毫端偶集一微尘,何处溪山非此身。狂客思归便归去,更求敕赐枉天真。
又书王晋卿画四首·西塞风雨
斜风细雨到来时,我本无家何处归。仰看云天真蒻笠,旋收江海入蓑衣。
破琴诗(并引)
旧说,房琯开元中尝宰卢氏,与道士邢和璞出游,过夏口村,入废佛寺,坐
古松下。和璞使人凿地,得瓮中所藏娄师德与永禅师书,笑谓琯曰:“颇忆此耶?”
琯因怅然,悟前生之为永师也。故人柳子玉宝此画,云是唐本,宋复古所临者。
元佑六年三月十九日,予自杭州还朝,宿吴淞江,梦长老仲殊挟琴过予,弹之有
异声,就视,琴颇损,而有十三弦。予方叹惜不已,殊曰:“虽损,尚可修。”
曰:“奈十三弦何?”殊不答,诵诗云:“度数形名本偶然,破琴今有十三弦。
此生若遇邢和璞,方信秦筝是响泉。”予梦中了然识其所谓,既觉而忘之。明日
昼寝复梦,殊来理前语,再诵其诗,方惊觉而殊适至,意其非梦也。问之殊,盖
不知。是岁六月,见子玉之子子文京师,求得其画,乃作诗并书所梦其上。子玉
名瑾,善作诗及行草书。复古名迪,画山水草木,盖妙绝一时。仲殊本书生,弃
家学佛,通脱无所著,皆奇士也。
破琴虽未修,中有琴意足。谁云十三弦,音节如佩玉。新琴空高张,弦声不
附木。宛然七弦筝,动与世好逐。陋矣房次律,因循堕流俗。悬知董庭兰,不识
无弦曲。
题王晋卿画后
丑石半蹲山下虎,长松倒卧水中龙。试君眼力看多少,数到云峰第几重。
听武道士弹贺若
清风终日自开帘,凉月今宵肯挂檐。琴里若能知贺若,诗中定合爱陶潜。
元佑六年六月自杭州召还汶公馆我于东堂阅旧诗卷次诸公韵三首
半熟黄粱日未斜,玉堂阴合手栽花。却寻三十年前味,未饭钟时已饭茶。
梦觉还惊屟响廊,故人来炷影前香。鬓发白尽成何事,一帖空存老遂良。
(法贴中有褚遂良书云,即日,遂良须发尽白。)
尺一东来唤我归,衰年已迫故山期。文章曹植今堪笑,却卷波澜入小诗。
次韵子由书王晋卿画山水一首而晋卿和二首
误点故教同子敬,杂篇真欲拟汤休。陇云寄我山中信,雪月追君溪上舟。会
看飞仙虎头箧,却来颠倒拾遗裘。(子美诗云:天吴及紫凤,颠倒在短褐。)王
孙办作玄真子,细雨斜风不湿鸥。
此境眼前聊妄想,几人林下是真休。我今心似一潭月,君已身如万斛舟。看
画题诗双鹤鬓,归田送老一羊裘。明年兼与士龙去,万顷苍波没两鸥。
感旧诗(并引)
嘉佑中,予与子由同举制策,寓居怀远驿,时年二十六,而子由二十三耳。
一日,秋风起,雨作,中夜翛然,始有感慨离合之意。自尔宦游四方,不相见者
十常七八。每夏秋之交,风雨作,木落草衰,辄凄然有此感,盖三十年矣。元丰
中,谪居黄冈,而子由亦贬筠州,尝作诗以记其事。元佑六年,予自杭州召还,
寓居子由东府,数月复出领汝阴,时予年五十六矣,乃作诗,留别子由而去。
床头枕驰道,双阙夜未央。车毂鸣枕中,客梦安得长。新秋入梧叶,风雨惊
洞房。独行惭月影,怅焉感初凉。筮仕记怀远,谪居念黄冈。一往三十年,此怀
未始忘。扣门呼阿同,(子由,一字同叔。)安寝已太康。青山映华发,归计三
月粮。我欲自汝阴,径上潼江章。想见冰盘中,石密与柿霜。(予欲请东川而归,
二物皆东川所出。)怜子遇明主,忧患已再尝。报国何时毕,我心久已降。
西湖秋涸东池鱼窘甚因会客呼网师迁之西池为一笑之乐夜归被酒不能寐戏
作放鱼一首
东池浮萍半粘块,裂碧跳青出鱼背。西池秋水尚涵空,舞阔摇深吹荇带。吾
僚有意为迁居,老守纵馋那忍脍。纵横争看银刀出,瀺灂初惊玉花碎。但愁
数罟损鳞鬛,未信长堤隔涛濑。濊濊发发须臾间,圉圉洋洋寻丈外。安知中无蛟
龙种,尚恐或有风云会。明年春水涨西湖,好去相忘渺淮海。
复次放鱼前韵答赵承议陈教授
扰扰万生同大块,枪榆不羡培风背。青丘已吞云梦芥,黄河复缭天门带。长
讥韩子隘且陋,一饱鲸鱼何足脍。东坡也是可怜人,披抉泥沙收细碎。逝将归修
八节滩,又欲往钓七里濑。正似此鱼逃网中,未与造物游数外。且将新句调二子,
湖上秋高风月会。为君更唤木肠儿,却扣两舷歌小海。
九月十五日观月听琴西湖一首示坐客
白露下众草,碧空卷微云。孤光为谁来,似为我与君。水天浮四坐,河汉落
酒樽。使我冰雪肠,不受曲糵醺。尚恨琴有弦,出鱼乱湖纹。哀弹本旧曲,妙耳
非昔闻。良时失俯仰,此见宁朝昏。悬知一生中,道眼无由浑。
复次前韵谢赵景贶陈履常见和兼简欧阳叔弼兄弟
能诗李长吉,识字扬子云。端能居此府,坐啸获两君。逝将江湖去,浮我五
石樽。眷焉复少留,尚为世所醺。或劝莫作诗,儿辈工织纹。朱弦寄三叹,未害
俗耳闻。共寻两欧阳,伐薪照黄昏。是家有甘井,汲多终不浑。
送欧阳主簿赴官韦城四首
凤雏骥子日相高,白发苍颜笑我曹。读遍牙签三万轴,却来小邑试牛刀。
出处年来恨不齐,一樽临水记分携。江湖咫尺吾将老,汝颍东流子却西。
白马津头春水来,白鱼犹喜似江淮。使君已复冰堂酒,更劝重新画舫斋。
道傍垂白定沾巾,正似当年绿发新。故国依然乔木在,典刑复见老成人。
泛颍
我性喜临水,得颍意甚奇。到官十日来,九日河之湄。吏民笑相语,使君老
而痴。使君实不痴,流水有令姿。绕郡十余里,不驶亦不迟。上流直而清,下流
曲而漪。画船俯明镜,笑问汝为谁。忽然生鳞甲,乱我须与眉。散为百东坡,顷
刻复在兹。此岂水薄相,与我相娱嬉。声色与臭味,颠倒眩小儿。等是儿戏物,
水中少磷淄。赵陈两欧阳,同参天人师。观妙各有得,共赋泛颍诗。
六观堂老人草书诗
物生有象象乃滋,梦幻无根成斯须。方其梦时了非无,泡影一失俯仰殊。清
露未晞电已徂,此灭灭尽乃真吾。云如死灰实不枯,逢场作戏三昧俱。化身为医
忘其躯,草书非学聊自娱。落笔已唤周越奴,苍鼠奋髯饮松腴。剡藤玉版开雪肤,
游龙天飞万人呼,莫作羞涩羊氏姝。(六观,取《金刚经》梦、幻等六物也。老
人,僧了性,精于医而善草书,下笔有远韵,而人莫知贵,故作此诗。)
次韵刘景文见寄
淮上东来双鲤鱼,巧将书信渡江湖。细看落墨皆松瘦,想见掀髯正鹤孤。烈
士家风安用此,书生习气未能无。莫因老骥思千里,醉后哀歌缺唾壶。
次韵赵景贶督两欧阳诗破陈酒戒
商也哀未散,岁月忽已秋。祥琴虽未调,余悲不敢留。矧此乃韵语,未入金
石流。羲之生五子,总角出银钩。吾家有二许,下笔两不休。君言不能诗,此语
人信不。千钟斯为尧,百榼斯为丘。陋矣陶士衡,当以大白浮。酒中那有失,醉
则不惊鸥。明当罚二子,已洗两玉舟。
叔弼云履常不饮故不作诗劝履常饮
我本畏酒人,临觞未尝诉。平生坐诗穷,得句忍不吐。吐酒茹好诗,肝胃生
滓污。用此较得丧,天岂不足付。吾侪非二物,岁月谁与度。悄焉得长愁,为计
已大误。二欧非无诗,恨子不饮故。强为酹一酌,将非作愁具。成言如皎日,援
笔当自赋。他年五君咏,山王一时数。
臂痛谒告作三绝句示四君子
公退清闲如致仕,酒余欢适似还乡。不妨更有安心病,卧看萦帘一炷香。
心有何求遣病安,年来古井不生澜。只愁戏瓦闲童子,却作泠泠一水看。
小阁低窗卧晏温,了然非默亦非言。维摩示病吾真病,谁识东坡不二门。
到颍未几公帑已竭斋厨索然戏作数句
我昔在东武,吏方谨新书。斋空不知春,客至先愁予。采杞聊自诳,食菊不
敢余。岁月今几何,齿发日向疏。幸此一郡老,依然十年初。梦饮本来空,真饱
竟亦虚。尚有赤脚婢,能烹赪尾鱼。心知皆梦耳,慎勿歌归欤。
景贶履常屡有诗督叔弼季默唱和已许诺矣复以此句挑之
君家文律冠西京,旋筑诗坛按酒兵。袖手莫轻真将种,致师须得老门生。明
朝郑伯降谁受,昨夜条侯壁已惊。从此醉翁天下乐,还应一举百觞倾。(文忠公
赠苏、梅诗云:我亦愿助勇,鼓旗噪其旁。快哉天下乐,一酹宜百觞。)
赠月长老
天形倚一笠,地水转两轮。五霸之所运,毫端栖一尘。功名半幅纸,儿女浪
苦辛。子有折足铛,中容五合陈。十年此中过,却是英特人。延我地炉坐,语软
意甚真。白灰如积雪,中有红麒麟。勿触红麒麟,作灰维那瞋。拱手但默坐,墙
壁方谆谆。今宵恨客多,污子白<叠毛>巾。后夜当独来,不烦主与宾。蒲团坐纸
帐,自要观我身。
次韵答钱穆父以轼得汝阴用杭越唱酬韵作诗见寄
大耿疲劳已离群,小冯慈爱且当门。(轼本以舍弟亲嫌请郡。)玉堂不著扶
犁手,霜鬓偏宜画鹿轓。豪杰虽无两王继,(子直、深父。)风流犹有二欧存。
(叔弼、季默。)清诗已入新歌舞,要使邦人识雅言。
韩退之孟郊墓铭云以昌其诗举此问王定国当昌其身耶抑昌其诗也来诗下语
未契作此答之
昌身如饱腹,饱尽还复饥。昌诗如膏面,为人作容姿。不如昌其气,郁郁老
不衰。虽云老不衰,劫坏安所之。不如昌其志,志一气自随。养之塞天地,孟轲
不吾欺。人言魏勃勇,股栗向小儿。何如鲁连子,谈笑却秦师。慎勿怨谤谗,乃
我得道资。淤泥生连花,粪壤出菌芝。赖此善知识,使我枯生荑。吾言岂须多,
冷暖子自知。
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
我观文忠公,四子皆超越。仲也珠径寸,照夜光如月。好诗真脱兔,下笔先
落鹘。知音如周郎,议论亦英发。文章乃余事,学道探玄窟。死为长白主,名字
书绛阙。(熙宁之末,仲纯父见仆于京城之东,曰:“吾梦道士持告身授吾曰:
上帝命汝为长白山主,此何祥也?”明年,仲纯父没。)伤心清颍尾,已伴白鸥
没。喜见三少年,俱有千里骨。千里不难到,莫遣历块蹶。临分出苦语,愿子书
之笏。
十月十四日以病在告独酌
翠柏不知秋,空庭失摇落。幽人得嘉荫,露坐方独酌。月华稍澄穆,雾气尤
清薄。小儿亦何知,相语翁正乐。铜炉烧柏子,石鼎煮山药。一杯赏月露,万象
纷醻酢。此生独何幸,风缆欣初泊。逝逃颜跖网,行赴松乔约。莫嫌风有待,
漫欲戏寥廓。泠然心境空,仿佛来笙鹤。
独酌试药玉酒盏有怀诸君子明日望夜月庭佳景不可失作诗招之
镕铅煮白石,作玉真自欺。琢削为酒杯,规摹定州瓷。荷心虽浅狭,镜面良
渺弥。持此寿佳客,到手不容辞。曹侯天下平,定国岂其师。一饮至数石,温克
颇似之。风流越王孙,诗酒屡出奇。喜我有此客,玉杯不徒施。请君诘欧陈,问
疾来何迟。呼儿扫月榭,扶病及良时。
欧阳季默以油烟墨二丸见饷各长寸许戏作小诗
书窗拾轻煤,佛帐扫余馥。辛勤破千夜,收此一寸玉。痴人畏老死,腐朽同
草木。欲将东山松,涅尽南山竹。墨坚人苦脆,未用叹不足。且当注虫鱼,莫草
三千牍。
明日复以大鱼为馈重二十斤且求诗故复戏之
汉廷九尺人,谁似老方朔。那将一寸金,令足三冬学。饷鱼欲自洗,鳞尾光
卓荦。我是骑鲸手,聊堪充鹿角。
和赵景贶栽桧
汝阴多老桧,处处屯苍云。地连丹砂井,物化青牛君。时有再生枝,(颍之
灵坛观,亦有再生桧。)还作左纽纹。王孙有古意,书室延清芬。应怜四孺子,
不堕凡木群。体备松柏姿,气含芝术薰。初扶鹤立骨,未出龙缠筋。巢根白蚁乱,
网叶秋虫纷,乃知蔽芾初,甚要封植勤。他年皮三寸,狐鼠了不闻。
叶待制求先坟永慕亭诗
灵区有异产,化国无潜珍。承平百年间,簪缨半齐民。建溪富奇伟,叶氏初
隐沦。森然见乔木,其下维德人。佳哉郁葱葱,气若凤与麟。联翩出儒将,岂惟
十朱轮。新松无鹿触,旧柏有乌驯。待公归上冢,泪叶乃肯春。
与赵陈同过欧阳叔弼新治小斋戏作
江湖渺故国,风雨倾旧庐。东来三十年,愧此一束书。尺椽亦何有,而我常
客居。羡君开此室,容膝真有余。拊床琴动摇,弄笔窗明虚。后夜龙作雨,天明
雪填渠。(时方祷雨龙祠,作此句时星斗灿然,四更风雨大至,明日乃雪。)梦
回闻剥啄,谁呼赵陈予。添丁走沽酒,通德起挽蔬。主孟当啖我,玉鳞金尾鱼。
一醉忘其家,此身自籧篨。
聚星堂雪(并叙)
元佑六年十一月一日,祷雨张龙公,得小雪,与客会饮聚星堂。忽忆欧阳文
忠作守时,雪中约客赋诗,禁体物语,于艰难中特出奇丽,尔来四十余年莫有继
者。仆以老门生继公后,虽不足追配先生,而宾客之美殆不减当时,公之二子又
适在郡,故辄举前令,各赋一篇,以为汝南故事云。
窗前暗响鸣枯叶,龙公试手行初雪。映空先集疑有无,作态斜飞正愁绝。众
宾起舞风竹乱,老守先醉霜松折。恨无翠袖点横斜,只有微灯照明灭。归来尚喜
更鼓永,晨起不待铃索掣。未嫌长夜作衣棱,却怕初阳生眼缬。欲浮大白追余赏,
幸有回飙惊落屑。模糊桧顶独多时,历乱瓦沟裁一瞥。汝南先贤有故事,醉翁诗
话谁续说。当时号令君听取,白战不计持寸铁。
欧阳叔弼见访诵陶渊明事叹其绝识叔弼既去感慨不已而赋此诗
渊明求县令,本缘食不足。束带向督邮,小屈未为辱。翻然赋归去,岂不念
穷独。重以五斗米,折腰营口腹。云何元相国,万钟不满欲。胡椒铢两多,安用
八百斛。以此杀其身,何啻抵鹊玉。往者不可悔,吾其反自烛。
喜刘景文至
天明小儿更传呼,髯刘已到城南隅。尺书真是髯手迹,起坐熨眼知有无。今
人不作古人事,今世有此古丈夫。我闻其来喜欲舞,病自能起不用扶。江淮旱久
尘土恶,朝来清雨濯鬓须。相看握手了无事,千里一笑毋乃迂。平生所乐在吴会,
老死欲葬杭与苏。过江西来二百日,冷落山水愁吴姝。新堤旧井各无恙,参寥六
一岂念吾。别后新诗巧摹写,袖中知有钱塘湖。
祷雨龙公既应刘景文有诗次韵
张公晚为龙,抑自龙中来。伊昔风云会,咄嗟潭洞开。精诚苟可贯,宾主真
相陪。洞箫振羽舞,白酒浮云罍。言从关洲妃,远去焦氏台。倒倾瓶中雨,一洗
麦上埃。破旱不论功,乘云却空回。嗟龙与我辈,用意岂远哉。使君今子义,英
风冠东莱。笑说龙为友,幽明莫相猜。
刘景文家藏乐天身心问答三首戏书一绝其后
渊明形神自我,乐天身心相物。而今月下三人,他日当成几佛。
西湖戏作
一士千金未易偿,我从陈赵两欧阳。举鞭拍手笑山简,只有并儿一葛强。
送欧阳季默赴阙
先生岂止一怀祖,郎君不减王文度。膝上几日今白须,令我眼中见此父。汝
南相从三晦朔,君去苦早我来暮。霜风凄紧正脱木,颍水清浅可立鹭。莫辞白酒
泻香泉,己觉扁舟掠新渡。坐看士衡执别手,更遣梦得出奇句。郎君可是筦库人,
乃使骥騄随蹇步。置之行矣无足道,贤愚岂在遇不遇。
用前韵作雪诗留景文
万松岭上黄千叶,载酒年年踏松雪。刘郎去后谁复来,花下有人心断绝。东
斋夜坐搜雪句,两手龟坼霜须折。无情岂亦畏嘲弄,穿帘入户吹灯灭。纷纷儿女
争所似,碧海长鲸君未掣。朝来云汉接天流,顾我小诗如点缬。欧阳赵陈在户外,
急扫中庭铺木屑。交游虽似雪柏坚,聚散行作风花瞥。晴光融作一尺泥,归有何
事真无说。泥干路稳放君去,莫倚马蹄如踣铁。
和刘景文见赠
元龙本志陋曹吴,豪气峥嵘老不除。失路今为哙等伍,作诗犹似建安初。西
来为我风黧面,独卧无人雪缟庐。留子非为十日饮,要令安世诵亡书。
和刘景文雪
占雨又得雪,龟宁欺我哉。似知吾辈喜,故及醉中来。童子愁冰砚,佳人苦
胶杯。那堪李常侍,入蔡夜衔枚。
次前韵送刘景文
白云在天不可呼,明月岂肯留庭隅。怪君西行八百里,清坐十日一事无。路
人不识呼尚书,但见凛凛雄千夫。(君一马两仆率然相访,逆旅多呼尚书,意谓
君都头也。)岂知入骨爱诗酒,醉倒正欲蛾眉扶。一篇向人写肝肺,四海知我霜
鬓须。(君前有诗见寄云:四海共知霜鬓满,重阳曾插菊花无。)欧阳赵陈皆我
有,岂谓夫子驾复迂。迩来又见三黜柳,共此暖热餐毡苏。酒肴酸薄红粉暗,只
有颍水清而姝。一朝寂寞风雨散,对影谁念月与吾。(郡中日与欧阳叔弼、赵景
贶、陈履常相从,而景文复至,不数日柳戒之亦见过,宾客之盛,顷所未有。然
不数日,叔弼、景文、戒之皆去矣。)何时归帆氵斥江水,春酒一变甘棠湖。
(景文近卜居九江,近甘棠湖。)
以屏山赠欧阳叔弼
漫郎天骨清,生与世俗异。学道新有得,为贫聊复仕。每于红尘中,常起青
霞志。屏山辍赠子,莫遣污簪珥。寓目紫翠间,安眠本非睡。梦中化为鹤,飞入
长松寺。
新渡寺席上次赵景贶陈履常韵送欧阳叔弼比来诸君唱和叔弼但袖手傍睨而
已临别忽出一篇颇有渊明风致坐皆惊叹
神屠不目全,妙额惟妆半。更刀乃族疱,倚市必丑悍。平生魏公筹,忽斫
郢人墁。诗书亦何用,适道须此馆。多言虽数穷,微中或排难。子诗如清风,翏
翏发将旦。胡为久闭匿,绮语真自患。许时笑我痴,隔屋相咏叹。竟识彦道否,
绝叫呼百万。清朝固多士,人门子皆冠。莫言清颍水,从此隔河汉。异时我独来,
得鱼杨柳贯。持归不忍食,尺素解凄断。中有清圆句,铜丸飞柘弹。春愁结凌澌,
正待一笑泮。百篇倘寄我,呻吟郑人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