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太谷之东咸阳

老家太谷之东咸阳,第1张

古时,东咸阳村除了有个“太学堂”外,在村子正对咸阳谷口的地方还有一道名为“卧龙岗”的土岗,土岗上曾建有一座诸葛武侯庙。太谷秧歌《剂白菜》中唱到:“出了口子一片儿沙,抬头看见那卧龙岗。卧龙岗,过咸阳,不觉就来在了太学堂。太学堂那修盖的真是排场……”人们不禁要问:一道普通的土岗为什么叫“卧龙岗”?岗上为什么还有诸葛武侯庙?难道“卧龙先生”诸葛亮与东咸阳村还有什么关系吗?

原来这里有一个非常神奇的传说故事:在很久以前,距东咸阳村不远的咸阳谷是个林木茂密,河水汹涌,野兽经常出没的险峻山谷。有一年冬天的清晨,东咸阳村好多人家发现他们饲养在羊圈里的羊少了几只。他们首先排除了羊自己跑走的可能,分析肯定是让狼给叼走了,或者是被人偷走了。但是,他们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没有人听到狗叫和响动呢?难道是大家都睡得太死没有听到吗?而且,他们仔细勘察了现场,在羊圈附近也没有发现血迹,或者人和野兽的足印等痕迹,这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天晚上,这些丢羊的人家不敢再睡觉了,男人们全副武装严阵以待,躲在屋内直着耳朵听着外面的动静,但一晚上静悄悄的,并没有听到什么异常的声音。天亮后,他们发现羊还是丢了。这下村里可就热闹了,人们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搞得人心惶惶。第三天傍晚,村里挑选了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手拿钢叉棍棒,悄悄躲在村口一处隐蔽的屋中,透过窗户瞪大眼睛盯着外面。快三更天时,他们突然发现村口有一毛驴大小的白色动物一闪而过,还没有看仔细就进了村。他们跳出屋子大声呼喊,随后追赶上去。这头白色的怪物受到惊吓,突然弯回头朝他们扑过来,人们吓得四散奔逃。一瞬间,他们看清楚了,原来这是一只张着血盆大口的白色猛虎!只见白虎嗷嗷怪叫,头也不回地往咸阳谷口逃去。几个胆大的年轻人回过神来,挥舞着刀叉紧追不舍。追到浒泊村附近,一眨眼的工夫白虎就不见了踪影。此时,山谷里刮起了狂风,周围的大山黑黢黢的,他们吓得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一个个心颤腿软,急忙转身跌跌撞撞跑回了家。

第二天天亮,他们又去了浒泊村附近仔细查看,发现山路旁有一巨石,其形状颇似一只跃跃欲扑的老虎。在路旁的深沟里,又发现了几张羊皮和一些碎骨头,这让他们确信白虎就在附近,可又不知从何寻找。大家是越想越感到不对劲,越想越感到恐怖,都不敢再找下去了。他们悻悻回了村,一个个眉头紧锁,一筹莫展。这时,恰逢南山隆道宫长老云游路过,大家就向他讲述了这件怪事的原委。老道捋着胡须,微闭双目,口中念念有词:“浒泊,虎扑”“咸(太谷方言读“ha n”音)阳,含羊”。忽然,老道双眼放光,对大伙说道:“无量天尊!此白虎乃大石吸收天地日月之精华幻化而成,夜晚出而含羊食之,天性使然矣。此虎精并不伤人,你们不必恐惧。村中虽损羊数只,但福之所倚,实乃村中兴旺之吉兆也!”父老一听此言,都长舒了一口气,一个个转忧为喜。有长者问道:“难道由着此白虎叼羊而食吗?”老道笑答“白虎非青龙而不能镇之,待我传授化解之法”。

于是,东咸阳村就按照老道的指点,在石虎进村的路口顺着地势筑了一道土岗,称“卧龙岗”,并在岗上建起一座诸葛武侯庙,以卧龙镇石虎。同时,在庙里诸葛亮塑像的两侧,还塑了关羽和张飞的像,以日夜守护村庄的平安。此后,东咸阳村的羊果然再没有被石虎吃掉过。不仅如此,东咸阳村越来越人丁兴旺,出现了许多耕读传家、为官入仕和经商致富的大户人家。再后来,石虎被修路的人们砸碎搬走了,但卧龙岗及诸葛武侯庙却保留下来,成为人们崇尚“忠义智信”的精神家园。

  太谷民间社火丰富多彩,别具一格,到清朝乾隆、嘉庆年间逐渐成为百姓欢度佳节、庆祝丰收、表达美好愿望的一种最普通的形式,几百年来长盛不衰,一直延续到现在,共有30多个种类。每年春节、元宵节期间,太谷的民间社火表演达到了高潮,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群众前来观看。许多艺术家、知名人士慕名而来,对太谷民间社火百看不厌,赞不绝口。

  魅力无比的太谷铁棍

  抬铁棍是太谷民间社火中最负盛名、最具魅力的一种表演形式。铁棍也叫抬阁,主体为铁木结构,由阁、大杆、二杆、龙杆、戳儿等主要部件组成。铁棍的木阁上可设计各种模型和造型,一般与阁上演员所扮的角色相符,有山水花草、楼台阁殿等。造型之上是一根铁制的绑杆,上面可绑站2至3名演员。绑杆往往高出表演者头顶,顶端再扎一些如亭台、牌楼装饰品,不仅起到烘托的作用,而且使整个造型浑然一体,达到完美的统一。

  铁棍上演员扮演的角色随着时代的不同有其各自的特点。过去演员所扮的角色大多以历史上、戏剧中的忠烈人物为主,如杨家将、岳飞等,也有民间传说中的人物,如牛郎织女、白娘子和许仙等。上世纪70年代,革命现代样板戏风靡全国,太谷铁棍上的人物大多以这些样板戏中的人物为主,如李铁梅、李玉和、吴琼华等,打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改革开放以来,太谷铁棍上的人物扮相体现出一种多元化的特点,既有传统的人物,也有现代的人物。从反映的主题上讲,也因时代的不同而不同。特别是近几年来,太谷铁棍所表现的主题,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思路,每年都有所变化,如大办企业、村村通油路、调整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等,时代特色更加明显。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铁棍逐步演变为灯棍,现在的灯棍最大的特点是“灯”,即在整个铁棍造型及模型上安装了各种彩灯、霓虹灯,同时将几串彩灯安装在人物的各个部位,接通电源后,整个铁棍五彩缤纷,流光溢彩,白天表演叫铁棍,晚上表演则叫灯棍了。这种革新和改造,使这一传统民间社火紧跟社会步伐,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铁棍表演是一种群众性的艺术活动,每根铁棍除上面的演员外,参加演出者可达30多人,其中包括抬棍、指挥、压杆、伴奏等。铁棍上面的演员由漂亮的少男少女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演员可根据不同的角色穿着不同的扮服,仿佛把人们带回到那遥远的过去。下面抬铁棍者一般为8人,男女老少不限,但身高必须相当,否则整个铁棍就会失去平衡,这是铁棍表演的大忌。这些人的服饰不太固定,可统一可不统一,其他人员的服饰也是如此。太谷的铁棍主要集中在胡村、明星、侯城、阳邑四个乡镇,总共有百十余根。逢年过节,这些铁棍不仅在本县表演,还应邀到外地演出,深受群众欢迎,并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产业。最有名的要数胡村镇敦坊村的铁棍,民间流传着一句民谣:“南席村的架火太谷的灯,敦坊的铁棍爱煞人”,说明敦坊的铁棍很早就有名了。

  与铁棍齐名的还有一种表演形式,叫背棍。铁棍背棍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姐妹,有铁棍表演,必有背棍表演相伴。背棍者一般是身强力壮的男子,身上绑一铁架,铁架高过头顶,上面绑站体重较轻的幼小儿童,可男可女,有的绑站1人,有的绑站2人,最多可绑站3人。表演时,背棍的男子随着一定的节拍,甩开双臂,踩着节拍,腿抬得很高,上面的幼童手拿彩色丝巾随着节拍舞动丝巾,煞是好看。背棍者根据自己的体力和表演时间的长短,可随时更换,架子上的幼童则比较固定,除特殊情况,一直要到表演结束方卸妆下来。

  与铁棍、背棍一同表演的还有一种叫握(音)棍。太谷方言中,握(音)是翘的意思,普通话应该叫翘棍比较贴切。握棍是根据杠杆的原理制作表演的,后架有一横杆作为支点,主杆较长,由最初的5米左右发展到10米左右,主杆由坚实耐用的木料做成,上缠彩布,彩布上绘龙身等图案。主杆另一头做一龙头等造型,造型内坐表演者。表演者一般是男童,扮演孙悟空、木吒等角色,身穿戏服,口衔响哨,手拿拂尘,脚系铜铃。表演时,主杆上下左右摆动,表演者浑身运动,发出阵阵铃响。

  太谷民间社火非常热闹,往往人潮如涌,握棍表演必须打开场子,为后面的社火表演开道的作用。初期,握棍的主架由人抬着表演,后来放在两轮车上,现在则在机动车上,省了许多人力,说明民间社火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进步的。

  名扬天下的太谷灯

  太谷灯享誉三晋,蜚声海内外。太谷灯比较早的灯叫纸糊灯。纸糊灯制作比较简单,灯架由竹条、铁丝等弯扎而成,外用透光纸糊裱,然后彩绘,内可点蜡烛。虽然材料简单,但这种灯的造型千姿百态,应有尽有,有各种动物灯、各种瓜果蔬菜灯等等,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普通百姓都可悬挂,充分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由于纸糊灯经不住风吹日晒的侵蚀,很容易损坏,民间艺人逐渐用透明的纱布取代了透明纸,因而把纸糊灯又发展为纱灯。纱灯的颜色一般为红色,代表喜庆、吉祥,造型与纸糊灯一样,但比纸糊灯要经久耐用得多。

  太谷灯价值较高的灯是宫灯。明清时期,太谷城商业发达,商贾票号遍及全国。每逢年节,这些商人们便从外地带回这种宫灯,挂于自家的门庭之上,以此显示富贵,并与宫廷媲美。这些商贾们互相攀比,宫灯越挂越多,规模越来越大,长长的大街上简直成了灯的海洋。不过,宫灯制作的技术要求很高,用料非常考究,主架用的是名贵木材,周围造型精雕细刻而成,镶嵌有彩绘玻璃,上有三国、水浒、封神演义等人物,或者彩绘花鸟鱼虫,下方四周有彩穗玉佩装点,显得豪华气派。太谷人后来逐渐学会了宫灯的制作方法,但由于造价较高,仅是富贵人家的专利品,普通百姓可望不可及,只能望“灯”兴叹了。如今,这种宫灯已所剩无几,因而显得更加珍贵。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太谷灯由宫灯、纱灯、纸糊灯逐步演变为现在的花灯,即工艺彩灯。上世纪70年代以来,花灯制作采用了现代科技手段,集声、光、电为一体,使太谷灯更加多彩迷人。特别是近年来,太谷县工艺美术厂作为太谷花灯的专业生产厂家,采用电脑设计、一条龙生产,将太谷花灯制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除生产大批造型各异的花灯供广大群众悬挂外,还为大型灯展制作电动造型灯、脸谱灯、荷花灯、牡丹灯等系列花灯。最大的灯高8米,直径6米,仅钢材用去2吨多,被称为“天下第一灯”。此灯灯外有灯、灯中有戏,灯内可容纳百人,造型别致,设计精巧,实为罕见。

  每年春节、元宵节期间,太谷县城乡群众几乎家家悬挂花灯,每到夜晚,大街小巷灯火通明,照如白昼。特别是县城的新建路、西环路、南街、东街、西街等主要街道,璀璨的花灯一眼望不到边,使太谷城真正成了“天上的街市”、“人间的天堂”。

  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太谷人为了把这一民间艺术发扬光大,在全国举办了数十次大型灯展,其中有1997年的北京国际民间手工艺周、万国博览会等,受到国内外艺术家的广泛赞誉。太谷花灯远销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使这一民间艺术在全国大放异彩,知名度越来越高。

  扣人心弦的绞活龙

  绞活龙是太谷民间社火艺术中的代表节目之一,很受群众欢迎。它场面宏大,技术复杂,编排有序,热闹非凡,在明快的乐曲声中,既有空中的二小龙戏珠,又有地上的老龙滚动飞舞,老龙和小龙时而摇头摆尾戏弄彩珠,时而上下翻腾,做出“上天入海”等种种动作,赢得观看者阵阵喝彩。

  太谷的绞活龙源于清朝嘉庆年间,由商人田氏从广东引进制作方法与绞耍技术,活动时间一般为每年的腊月三十晚上到二月初二“龙抬头”之间。民国年间,由县衙出钱资助,人们举着龙灯在城墙上转几圈,叫“压城”。二月二“龙抬头”时,绞活龙在街头广场表演完毕,百姓将龙请到宅院,在院子里绕一遭,称之为“压院”。绞活龙与一般舞龙灯不同,绞耍技术要求很严,动感很强,极具观赏性。操作绞耍者需10多人,经较长时间演练,方能配合默契,动作协调,使空中的长龙和地上的老龙有节奏地相互交织,上下盘旋,达到龙腾虎跃的表演效果。绞活龙表演一般选空旷的场地,两边相距约60米,有的两端搭成塔形彩楼,也有的做成神话中的“南天门”、“北天门”,周围云雾缭绕,如同仙境一般。两棚之间系14条铁丝、4根麻绳,离地面6米以上。龙棚内装置牵引绳索的辘轳4组,场中央高悬一龙珠。绳索上平吊两条绿蓝两色长龙,内置灯蜡数盏,在空中构成二龙戏珠造型。

  绞活龙一般在夜间表演。表演时,一条十几米长的老龙在17盏彩灯的伴舞下,踏着鼓点,跟随“引龙人”欢快上场,随即龙棚中的操作者同时绞动辘轳的绳索,二龙在悬空的铁丝上升腾飞舞,往来窜动,发出阵阵清脆的铃响,酷似邀游太空。它们时而你追我赶,双双戏珠,时而又挑逗老龙,卖弄稚情。最后,两条龙双双从口中喷出凌空四溅的烟花,同时地上放开“锅子火”,火焰腾空而起,五彩光茫齐射,加上锣鼓助兴,将绞活龙表演推向了高潮。

  今天,太谷的绞活龙在技术和设置上均有突飞猛进的改革创新,人摇辘轳改为了电控,五彩缤纷的霓虹灯取代了龙身、龙头内的蜡烛,麻绳改成了优质的钢索,龙口还可喷水喷火,使这一活动更加精彩动人。每年元宵之夜,灯火辉煌,锣鼓喧天,绞活龙场面蔚为壮观,让人流连忘返。这一民间艺术已被收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山西卷》一书中,被列入国家艺术科研项目之一。

  威震四方的架火

  架火属于焰火类,也是太谷独特的民间艺术,盛行于明清两代,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架火是太谷人民群众欢庆元宵佳节的节目之一,寓意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安居乐业,消灾祛邪,平平安安。架火分为桌子火、梯子火、牌楼火、黑山火等,尤以桌子火最为著名。

  架火的顶立和制作十分考究,桌子火用桌子顶立,通常为12层,取一年12个月之意(闰月为13层),重叠为塔型,每层一个系列,扎制成楼台亭榭,浓墨重彩绘制各种图案,用各种彩炮、绣炮装饰,顶端用大量礼花弹、彩鞭、大爆竹等装于四周。架火的艺术价值关键在于下3层,在中间及两侧的配殿中装有各种民间故事、传说及用泥、绢做成的戏人,配之山水树木、花鸟鱼虫,使整个造型巍峨挺立,玲珑剔透,极具观赏价值。如今的架火,集声、电、光于一身,燃放时由下至上层层爆放,霎时间空中地面交相辉映,万炮齐鸣,火焰腾空,绚烂无比,让观众齐声叫好。

  1997年7月,由太谷艺人制作的架火第一次走出娘子关,参加了在南戴河万国博览城举办的全国民族风情展演,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太谷民间社火除了以上介绍的外,较普遍演出的还有沈老爷坐轿、刘三推车、划旱船、二鬼摔跤、踩高跷、舞狮子、抬花轿、扭秧歌等等。沈老爷坐轿大约起源于明末清初,最初叫“老爷坐轿”,后来有一姓沈的富人经常组织这项活动,声望渐高,他死后人们便将“老爷坐轿”改名为“沈老爷坐轿”,以示纪念。表演时,沈老爷名为“坐轿”,实则是架轿,轿内装有假肢、假腿,轿子行走时全凭表演者的两条腿。当然,抬轿者并非抬人,而是抬个轿架罢了,但表演起来却非常逼真,滑稽而风趣,令人忍俊不禁。刘三推车由民间传说演变而来,相传有一个叫刘三的农民,以推车送人送物为生。一日外出,遇一少女说要去观灯,刘三便推其而行,到了街市,少女有事进入一家院中,好久不见出来。刘三进院寻找,院中毫无人影,只有一幅古画挂在墙上,画下放一串铜钱,少女原来是传说中的古画仙子。清朝末年,太谷艺人根据这一传说编成了街头社火,扮演刘三的演员戴去边的草帽,帽顶去心,非常符合人物身份。

  太谷民间社火源远流长,是历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内容之一,因为它已经深深扎在了历史的土壤里,并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山西卷卷方言叫卷卷,也就是蛋皮卷肉馅的做法,是山西晋中地区的一道年菜,以太谷一带所出风味突出。

用料

鸡蛋 12个

猪肉1000克

土豆1500克

大葱500克

姜20克

十三香12克

盐40克

花椒12克

淀粉130克

面粉230克

清水100克

亚麻籽油60克

太谷卷卷的做法步骤

步骤 1

space

纯奶手撕吐司的做法 步骤1

切葱末剁姜泥

步骤 2

space

纯奶手撕吐司的做法 步骤1

将土豆洗净削皮刨丝

步骤 3

space

纯奶手撕吐司的做法 步骤1

把肉丝、土豆丝、葱、姜、盐、十三香、面粉、淀粉、料水去掉花椒,放入大盆中

步骤 4

space

纯奶手撕吐司的做法 步骤1

将亚麻菜籽油泼在上面(有卤油更好),戴薄膜手套拌匀

步骤 5

space

纯奶手撕吐司的做法 步骤1

将鸡蛋打碎

步骤 6

space

纯奶手撕吐司的做法 步骤1

摊好蛋皮

步骤 7

space

纯奶手撕吐司的做法 步骤1

把馅料放在蛋皮上

步骤 8

space

纯奶手撕吐司的做法 步骤1

在蛋皮的中间放满些,上下蛋皮包起来,蛋皮直接就粘在馅料上了

步骤 9

space

纯奶手撕吐司的做法 步骤1

将包好的卷卷放入蒸锅

步骤 10

space

纯奶手撕吐司的做法 步骤1

包好的卷卷,上锅蒸50到60分钟,锅里的水多一些,以防耗干

步骤 11

space

纯奶手撕吐司的做法 步骤1

蒸好的卷卷,取下蒸笼凉一凉再取出,以防太烫扯破蛋皮,放在案板上等凉了后,上面压适量重物压5个小时

步骤 12

space

纯奶手撕吐司的做法 步骤1

压好成型,切片即食的卷卷

步骤 13

space

纯奶手撕吐司的做法 步骤1

切片摆入盘中,成为招待亲朋好友的太谷特色小吃!

我的家乡在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现在无论城镇、乡村人们都有一种抱怨心理,觉得现在过年平平淡淡、年味不浓,究其原因是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广播电视等各种媒体史无前例的发展,许多国外生活习俗进入我们的视野,许多年轻人把西方的一些节日套用为我们的民俗文化,使我们把中华五千年的民俗淡忘了,实在令人惋惜,我把家乡的过年民俗整理成文分享给大家,目的是弘扬和继承炎黄子孙的先祖所构建的过年传统文化理念,使之发扬光大、生生不息。

我们家乡的过年是从腊月二十三即拉开帷幕:

腊月二十三: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神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用高粱秸秆扎成梯子样和马样,在祭拜灶神时把扎的马和梯子同时点燃以示帮助灶神上天。祭灶时,还要把糖(或蜜)融化,涂抹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曰为:上天言好事。太谷民谚:腊月二十三打发灶王爷上了天,好话多说,坏话少说。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一旦那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祭拜完毕鸣放烟花鞭炮,然后把碳用红纸条裹住放在门外以示诸神上天后看宅护院由碳来完成。

腊月二十四:太谷民谚:二十四割上对子(对联)写上字。腊月二十四扫房子,过去人们信奉万物有神灵的说法,因此在民间传说中认为,到了二十四这天,所有的神仙都不再管人世间的事情,而是回到天庭去述职,也就是汇报这一年来的工作情况,而留在人间的只剩下一些值班的小神,像是土地爷在维持秩序。这样看来,这个时候即使是把自己家的房子翻过来,也完全不用顾虑任何东西,因为神仙们都不在了。因此,大家就利用这难得的机会搬移物件或砂尘乱飞,这样也不怕会冲犯家中神明,所以古人就定下这一天是可以用来大扫除的日子。

腊月二十五:太谷民谚:二十五胡萝卜拌豆腐。在这一天有吃豆腐渣的风俗,是当地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私访,看百姓是否如灶王所属实,百姓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 天帝玉皇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有求仕途者,乞求有好的发展更应该供奉。

腊月二十六:太谷民谚二十六馍馍大供蒸了一不溜。在这一天还要割年肉,炖大肉,洗漱,买鞭炮,置年货。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有猪的杀猪,没猪的买猪、牛肉。

腊月二十七:太谷民谚:二十七洗嘎老婆们的大板足脚。同时还要擦锡器,杀家禽,置年货,买女人各种头花饰物等等。

腊月二十八:太谷民谚:二十八胡拾夺(太谷方言即收拾家里的各种物品)。

腊月二十九:太谷民谚:二十九提上坛坛去打酒。

腊月三十:太谷民谚:三十日饺子捏了三卜萝,贴年画,贴对联,放鞭炮,挂帮纸,点旺草,吃年夜饭,熬除夕夜,在三十日的早晨或上午应把厕所(姜子牙封夫人为穷神,位居厕所,以示对姜子牙的敬重和防止群神发凶)和院落打扫干净。其中点旺草有民间传说:在古时候,有一个长着九个头、一对翅膀的魔妖经常抢食百姓的牲畜,而且危害百姓,强霸民女,杀戮无数黎民百姓,为了除此恶妖,有一位侠义男子修行习武,有一天师父让他下山在年三十晚上去除此妖怪,该男子手持弓箭,射伤恶妖中间一个最大的头上的眼睛,并用刀砍下恶妖受伤的头,恶妖害怕随即逃掉,从此使之无力再危害百姓,此妖为了寻找它被砍掉的头,每年的年三十晚上都要到民间去寻找,百姓为了防止它的血滴到自己的宅院中因而带来凶祸,所以点旺草驱避凶妖。除夕之夜先点亮12盏油灯,富裕人家点12支蜡烛,闰年是多点一盏灯或一支蜡烛,同时摆神位,摆神位时要注意一下几点:

(1)神位不能向内。

(2)神位与房子方向一致。

(3)神桌高度用鲁班尺量至"财"、“义”"本"位。神明高度比宅主的眼略高。

(4)神位不可对厕所、厨房、炕。

(5)神位前不可放鱼缸、镜子。

(6)神位下方不可乱摆物品。

(7)神位不可在梁下。

(8)设神位宜每天诚心烧香,并勤加擦拭桌子。

(9)神位后面不可是茅房、厨房。

(10)安神位的最佳方位以及择日等宜请风水明师为之。

(11)神位下方不可堆放垃圾,垃圾桶。

(12)蜡烛和油灯不可超过神像。

(13)神位前不可晒衣服,特别是内衣内裤。

(14)供奉的神或佛像不可太多,神、佛不能在同一供桌上,有破损时宜速修补。

(15)神位不可冲对柱子、墙角、屋角。

(16)神位下方不可有坐椅。

(17)清理香炉时,不可任意移动。

(18)神桌上不宜摆杂物,特别是右边。

(19)香炉内应放宝(铜钱3枚)。

点旺草,在祭拜神灵后点燃旺草以驱逐九头妖怪。

祖先排位的摆放与神位摆放相同。

在除夕应祭拜门神、土地、天地爷和宅内供奉的各种神灵以及祖先牌位。

在各乡村城镇的寺庙中再供奉各种神灵。在祭祀完毕后燃放烟花爆竹然后开始吃年夜饭。除夕供奉品以年糕为主。所有的蜡烛、香火、油灯持续不断,百姓称续香,百姓通夜不眠,寓意熬岁。

正月初一:大年初一早晨开门先放开门炮,然后洗漱开始祭祀神、佛、祖先。供品馍馍大供。早饭后拜年,拜访本族亲戚,亲朋好友。中午饭是一年最幸福的一顿饭,家家户户餐饮丰盈。准备压岁钱以备给前来叩头拜年的晚辈压岁(以祈求孩子健康成长)。全家人欢聚一堂早、中、晚饭同桌共餐。整天乡村、城镇鼓乐同鸣。

正月初二:正月初二是太谷祭祀安葬亡故祖先的日子,到坟前先用新毛巾把墓碑擦洗干净后才能开始祭拜。如果墓碑有歪斜、破损就需注意在清明节前后进行修缮。

正月初三:太谷有正月初三拜岳夫岳母的民俗。

正月初四:正月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焚香礼拜,虔诚供敬财神。初五日传说是财神生日,为今年争取好兆头,所以提前一天接财神。祭品 牛、猪、羊、鸡、鸭、鹅、鱼、水果、面、饭类、饼 乾、酒、鲜花。祭祀时咋样拜祭,安香炉,祷告。应请风水师。

正月初五:正月初五早晨,在太阳未出宫前,应把从除夕夜至初五早晨所集攒的所有垃圾全部倒掉。在回来的路上不要和任何人说话。回家后燃放鞭炮以驱遣五穷。

正月初六:早晨把厕所清扫,把清扫的垃圾放到垃圾桶。

正月初七:女子不做针线活、男子不磨刀。食物凑够七样蔬菜。

正月初八:太谷民俗:正月初八忌拜年。

正月初九:正月初九太谷民俗;拜玉皇大帝,祭拜前沐浴,初九当天,禁止晒衣服,尤其是女裤、祭拜前一天倒垃圾,表示对玉皇大帝的尊敬;祭品用三牲或五牲的,一定要用公鸡,公猪,公鸭,公鹅。有求仕途者更应拜祭。

正月初十:太谷正月初十民俗:至初十不动石碾、石磨、石器。和墙体砌的泰山石敢当等。因为它们辛苦了一年这天应祭祀石器,同时这天供奉小田仓爷,供奉十二个窝窝头,分别代表十二个月,有闰月多蒸一个,窝窝头窝窝头上面摁个孔,在蒸的时候看那个窝窝头孔里积水多,则预示那个月风调雨顺,以示祈求粮仓丰满。

正月十一:太谷民俗;正月十一已过十天,在十一这天全家人再欢聚一堂。准备迎接元宵节。

正月十二:太谷民俗:正月十二日起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选购灯笼,十二搭架火。十三去开灯,十四灯更明,十五偷团圆,十六要哈(太谷方言:拿掉)灯。

正月十三:太谷民俗:正月十三晚上十一点后就要把灯亮起来。

正月十四:正月十四晚上供米糕、和米糕制成的石榴,祈求产妇生产顺利。

正月十五:正月十五早晨用莲花大供祭拜,晚上用元宵和团圆朵祭拜天官。从正月十三晚亮灯后至正月十五整天灯火通明,鞭炮齐鸣,祈求天官赐福。铁棍、背棍、灯棍、架火、绞龙灯、打铁花、踩高跷、观灯、猜谜语、偷供品即把祭祀供品偷回家表示偷到福禄寿喜吉利,正月初一打喷嚏的人更应该偷团圆朵。太谷有正月十五晚拖祥习俗,即在祭拜村镇神庙神灵后,用足够长的鞭炮放在杆子上点燃,把全村的大街小巷全部转遍,以示神灵把吉祥传遍千家万户。

正月十六:正月十六太谷民俗:在旧的礼姿中平民百姓只能挂灯三天,即从正月十三晚11点至正月十六晚11点。这为旧礼制册封百姓的挂灯时限。

正月十七:太谷民俗:黑十七,这天没有摘掉的灯笼应全部灭灯卸下。在除夕之夜点亮十二盏油灯有闰月多点一盏、点亮蜡烛、摆放供品后开始祭拜祖先、接神。到正月十七应把油灯的灯捻取出,到下一年除夕在把灯捻穿上,所以在太谷民俗中取灯捻也是一下重要活动。从这一天开始天渐回暖,雨量增多。这天宜平治道途,余事勿取;意思就是当日除了修整道路外其它事都不宜,修桥补路历来为中华行善的代表说词。平治道涂也是一种功德。

正月二十:太谷民俗:祭祀大田仓爷,供奉十二个用荞面蒸的面人,分别代表十二个月,闰月都蒸一个,那个面人蒸出来肥胖则预示那个月五谷丰登。

正月二十三:太谷民俗最忌用针线缝纫,所有的服装加工,鞋帽加工停业一天。

正月二十五:太谷民俗:正月二十五早晨家家户户都要供奉火烧饼;纪念老田仓爷,以防范大火烧了粮仓。传说很多年前,连年大旱,河底干裂,地里颗粒无收,可是朝廷照旧催税收租,恶霸老财乘机横行。老百姓民不聊生,怨声载道,饿殍遍地。有一个叫田仓的管皇家粮库的官,看在眼里疼在心上,面对百姓悲惨的生活,发了怜悯之心,他擅自开仓放粮救济百姓。人们取得了救命的粮食,欢天喜地,口口声声感谢田仓。皇上派人来要拿他问罪,他放火烧了粮库,自己也投入火中。为了纪念田仓,就将正月二十五这天定为填仓节了。表达了人民对拯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英雄的思念和缅怀之情。

正月二十八:太谷民俗:祭西(即祭喜神),传说姜子牙封纣王为喜神,掌管民间所有喜庆之事,百姓为了求得一年中喜气盈门,所以在这一天来祭拜喜神。在祭拜时用12盏灯或12支蜡烛(闰月多一盏)摆向宅的西方,祭拜门神、土地等西天的神灵。男人敬一炉香,女人敬一柱香,在每个神位前摆三个碟,碟中放供品捞饭(把小米粥中的小米捞出,用酒盅制成酒盅样的形状,香火燃完后每人吃一个,然后抛向宅中四方以祈求一年风调雨顺、丰衣足食,能把粥团抛到宅外者更吉。)。

二月民俗

二月初一:二月初中和节,太阳的生日。

在太谷祭太阳神祈祷风调雨顺。

二月初一为中和节,这是有确切记载的在唐代确立的节日,民间以二月朔为节,那就是太阳的生日。民间认为,农历二月初一是太阳星君诞辰,太阳星君即太阳神,亦称炎火帝君。人们出於对太阳神的崇拜和农业生产的需求,祭祀太阳星君。这种习俗源于上古,祭祀太阳星君一般用烙饼,古代祭太阳习俗特别盛行,烙饼也成为一种节物。

在太谷供太阳时,家家户户在院子里设香案,挂太阳星君神像,供烙饼三五个,遥向东方日出处膜拜。也有持斋诵《太阳经》的。日转西时,将烙饼撤下,家人共餐。

如果想求子者,这一天可安夫妻床。确定受孕位。

驾车路线:全程约6997公里

起点:晋中市太谷县

1晋中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行驶160米,左前方转弯

2) 行驶30米,右前方转弯

3) 行驶80米,右转进入大学路

4) 沿大学路行驶980米,左转进入金谷西大道

5) 沿金谷西大道行驶12公里,

6) 行驶49公里,直行进入范白线

7) 沿范白线行驶21公里,朝晋中/北京/长治/大同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8) 沿匝道行驶400米,直行进入榆祁高速

9) 沿榆祁高速行驶138公里,朝太原/长治/G55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2沿匝道行驶17公里,直行进入二广高速

3沿二广高速行驶566公里,朝左权/平遥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榆社枢纽

4沿榆社枢纽行驶900米,直行进入和汾高速

5沿和汾高速行驶438公里,稍向右转进入东吕高速

6沿东吕高速行驶1214公里,直行进入邢临高速

7沿邢临高速行驶1491公里,朝济南/青岛/G20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8沿匝道行驶10公里,直行进入青银高速

9沿青银高速行驶696公里,过表白寺枢纽立交约10公里后,直行进入京沪高速

10沿京沪高速行驶221公里,过荷花立交,朝青岛/淄博/国际机场方向,稍向右转进入青银高速

11沿青银高速行驶67公里,朝青岛/淄博方向,直行上匝道

12沿匝道行驶350米,过唐王立交约900米后,直行进入青银高速

13沿青银高速行驶1743公里,在昌邑/潍坊/G206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14沿匝道行驶640米,朝昌邑方向,右后方转弯进入通亭街辅路

15潍坊市内驾车方案

1) 沿通亭街辅路行驶690米,过左侧的中国兽药饲料交易大厦约140米后,右前方转弯进入通亭街

2) 沿通亭街行驶70公里,直行进入通亭街

3) 沿通亭街行驶590米,在第3个出口,朝昌邑方向,稍向左转进入通亭街

4) 沿通亭街行驶640米,直行进入烟汕线

5) 沿烟汕线行驶66公里,直行进入烟汕路

6) 沿烟汕路行驶31公里,进入G206(旧)

7) 沿G206(旧)行驶25公里,左前方转弯进入G206(旧)

8) 沿G206(旧)行驶130米,在第2个出口,朝昌邑方向,直行进入G206(旧)

9) 沿G206(旧)行驶23公里,过左侧的电力商务大厦,左转进入北海路

10) 沿北海路行驶19公里,右转进入市府街

11) 沿市府街行驶38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

终点:昌邑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1870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1
下一篇2024-02-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