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书法作品如下:
《兰亭序》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飘逸,字字精妙,点画犹如舞蹈,有如神人相助而成,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称其为“中国行书第一帖”。
后世但凡学习行书之人,都会倾心于兰亭不能自拔。《兰亭序》洋洋洒洒跳舞一般的笔法真是让吾等后辈习书者望而生叹,赞叹于王羲之出神入化的书法技艺,赞叹于王羲之如水般流畅的文采。
王羲之《兰亭序》又名《临河序》《兰亭集序》《禊帖》等,28行,324字。东晋永和九年(353年)王羲之书,米芾誉之为“天下行书第一”。真迹殉葬昭陵,有摹本、临本传世,以“神龙本”最佳。
此帖用笔以中锋为主,间有侧锋,笔画之间的萦带,纤细轻盈,或笔断而意连,提按顿挫一任自然,整体布局天机错落,具有潇洒流丽、优美动人的无穷魅力。此帖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二、唐代颜真卿的天下第二行书《祭侄稿》
《祭侄文稿》其墨法苍润,流畅自然。渴笔枯墨,燥而无润,干练流畅,挥洒自如。全文不到300字,只用了七次蘸墨,到了一笔墨写下了53字,留下了干枯压痕出现难以控制的伤痛轨迹。
从“维乾”到“诸军事”蘸第一笔墨,墨色由浓变淡,笔画由粗变细;从“蒲州”到“季明”蘸第二笔墨,墨色也是由重而轻,点画由粗而细,且连笔牵丝渐多,反映了作者激动的情感变化;从“惟尔”开始,因要思考内容、蘸墨,涂改、枯笔增多。
从“归”字开始,墨色变得浓润,“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八个字墨色浓厚,充分反映出书家失去亲人的切肤之痛;“天下悔”三字以后,随着心情的不可遏制,越往后越挥洒自如,无所惮虑。
两个“呜呼哀哉”的狂草写法,足见书家悲愤之情不可言状。最后的三行如飞瀑流泉,急转直下,给人留下了无穷的回味。其情感交织而产生的笔墨效果使作品达到艺术的巅峰状态。这一墨法的艺术效果与颜真卿当时的悲恸恰好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
三、北宋大文豪苏轼的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帖》
历代鉴赏家均对《寒食帖》推崇备至,称道这是一篇旷世神品。南宋初年,张浩的侄孙张演在诗稿后另纸题跋中说:“老仙(指苏轼)文笔高妙,灿若霄汉、云霞之丽,山谷(指黄庭坚)又发扬蹈历之,可谓绝代之珍矣”。
自此,《黄州寒食二首》诗稿被称之为“帖”。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则在帖后题曰:“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余卷,必以此为甲观”。清代将《寒食帖》收回内府,并列入《三希堂帖》。
乾隆十三年(1748年)四月初八日,乾隆帝亲自题跋于帖后“东坡书豪宕秀逸,为颜、杨后一人。此卷乃谪黄州日所书,后有山谷跋,倾倒至极,所谓无意于佳乃佳……”为彰往事,又特书“雪堂余韵”四字于卷首。
前几天,看了大有明堂的一块瓷片,
品味颇高 画面上,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瓷人描绘的晋代书法家王羲之书写《兰亭序》的场面。这瓷画很有品位,也有品味。在一些资料中,得知其画的来龙去脉。
(一)兰亭
兰亭位于绍兴西南,离城约13公里,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经过历代文人墨客的数往造焉,兰亭佳话频传,人文景点益增,并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鹅池碑亭、兰亭碑亭、曲水流觞、流觞亭、御碑亭、王右军祠等景点错落于此。可称为书法圣地。时至今日,此地也多举行隆重的书法活动。
(二)曲水流殇
所谓“流觞曲水”,是选择一风雅静僻所在,文人墨客按秩序安坐于潺潺流波之曲水边,一人置盛满酒的杯子于上流,使其顺流而下,酒杯止于某人面前即取而饮之,再乘微醉作出诗来。
据说,东晋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与亲朋好友42人,聚会于兰亭,举行春天在水边祛除不祥的修禊之礼,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共有26人写了37首诗,后来王羲之汇集各人的诗文编成集子,并写了一篇序,这就是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三)《兰亭序》的传藏
王羲之生前,特别重视《兰亭序》,去世后,由子孙传藏,传至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因为无嗣,交绍兴永欣寺和尚,自己的弟子辨才手里保存。后来,又演义出一段《唐太宗计赚辩才和尚》的佳话,《兰亭序》到了唐太宗李世民手中,最后,随葬入了唐昭陵。五代时,一个叫温韬的人发掘了昭陵,从此《兰亭序》的真迹便真的失去下落了。
(四)《兰亭序》的摹本
《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但是真迹早已不存,如今被珍藏在北京、台北等大博物馆的墨迹本以唐人摹本最为珍贵。据传,唐太宗得到《兰亭序》后,曾命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贞等人摹写数本《兰亭序》赐给太子、诸王、近臣。
唐冯承素摹的《兰亭序》纸本,现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 褚遂良的《兰亭序》摹本,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前几天,看了大有明堂的一块瓷片,
品味颇高 画面上,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瓷人描绘的晋代书法家王羲之书写《兰亭序》的场面。这瓷画很有品位,也有品味。在一些资料中,得知其画的来龙去脉。
(一)兰亭
兰亭位于绍兴西南,离城约13公里,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经过历代文人墨客的数往造焉,兰亭佳话频传,人文景点益增,并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鹅池碑亭、兰亭碑亭、曲水流觞、流觞亭、御碑亭、王右军祠等景点错落于此。可称为书法圣地。时至今日,此地也多举行隆重的书法活动。
(二)曲水流殇
所谓“流觞曲水”,是选择一风雅静僻所在,文人墨客按秩序安坐于潺潺流波之曲水边,一人置盛满酒的杯子于上流,使其顺流而下,酒杯止于某人面前即取而饮之,再乘微醉作出诗来。
据说,东晋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与亲朋好友42人,聚会于兰亭,举行春天在水边祛除不祥的修禊之礼,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共有26人写了37首诗,后来王羲之汇集各人的诗文编成集子,并写了一篇序,这就是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三)《兰亭序》的传藏
王羲之生前,特别重视《兰亭序》,去世后,由子孙传藏,传至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因为无嗣,交绍兴永欣寺和尚,自己的弟子辨才手里保存。后来,又演义出一段《唐太宗计赚辩才和尚》的佳话,《兰亭序》到了唐太宗李世民手中,最后,随葬入了唐昭陵。五代时,一个叫温韬的人发掘了昭陵,从此《兰亭序》的真迹便真的失去下落了。
(四)《兰亭序》的摹本
《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但是真迹早已不存,如今被珍藏在北京、台北等大博物馆的墨迹本以唐人摹本最为珍贵。据传,唐太宗得到《兰亭序》后,曾命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贞等人摹写数本《兰亭序》赐给太子、诸王、近臣。
唐冯承素摹的《兰亭序》纸本,现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 褚遂良的《兰亭序》摹本,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一)兰亭
兰亭位于绍兴西南,离城约13公里,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经过历代文人墨客的数往造焉,兰亭佳话频传,人文景点益增,并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鹅池碑亭、兰亭碑亭、曲水流觞、流觞亭、御碑亭、王右军祠等景点错落于此。可称为书法圣地。时至今日,此地也多举行隆重的书法活动。
(二)曲水流殇
所谓“流觞曲水”,是选择一风雅静僻所在,文人墨客按秩序安坐于潺潺流波之曲水边,一人置盛满酒的杯子于上流,使其顺流而下,酒杯止于某人面前即取而饮之,再乘微醉作出诗来。
据说,东晋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与亲朋好友42人,聚会于兰亭,举行春天在水边祛除不祥的修禊之礼,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共有26人写了37首诗,后来王羲之汇集各人的诗文编成集子,并写了一篇序,这就是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三)《兰亭序》的传藏
王羲之生前,特别重视《兰亭序》,去世后,由子孙传藏,传至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因为无嗣,交绍兴永欣寺和尚,自己的弟子辨才手里保存。后来,又演义出一段《唐太宗计赚辩才和尚》的佳话,《兰亭序》到了唐太宗李世民手中,最后,随葬入了唐昭陵。五代时,一个叫温韬的人发掘了昭陵,从此《兰亭序》的真迹便真的失去下落了。
(四)《兰亭序》的摹本
《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但是真迹早已不存,如今被珍藏在北京、台北等大博物馆的墨迹本以唐人摹本最为珍贵。据传,唐太宗得到《兰亭序》后,曾命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贞等人摹写数本《兰亭序》赐给太子、诸王、近臣。
唐冯承素摹的《兰亭序》纸本,现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 褚遂良的《兰亭序》摹本,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殉读作:xùn,意思如下:
1、古代用人或物随葬:殉葬。
2、为某种目的而牺牲生命:殉国。殉节。殉难(nàn )。
殉部首:歹部,部外笔画:6画,总笔画:10画
五笔:GQQJ,仓颉:MNPA,郑码:ARRK
扩展资料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殉教[xùn jiào]
为某种宗教信仰而献身。
2、殉亡[xùn wáng]
因为工作而牺牲。
3、殉吉[xùn jí]
祈求吉祥。
4、殉没[xùn méi]
舍身以追随死者。没,通“殁”。
5、殉名[xùn míng]
舍身以求名。
天下第一行书是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
天下第二行书公认为唐朝的颜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书于唐乾元元年(公元七百五十八年);
天下第三行书是北宋苏轼的《黄州寒食帖》。
扩展内容:
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公元353年4月22日(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1年),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并挥写了一篇《兰亭集序》。
唐太宗对他推崇备至,曾亲撰《晋书》中的《王羲之传论》,推颂为“尽善尽美”。还将临摹本分赐贵威近臣,并以真迹殉葬。
书圣神品
《兰亭序》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飘逸,字字精妙,点画犹如舞蹈,有如神人相助而成,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称其为“中国行书第一帖”。后世但凡学习行书之人,都会倾心于兰亭不能自拔。《兰亭序》洋洋洒洒跳舞一般的笔法真是让吾等后辈习书者望而生叹,赞叹于王羲之出神入化的书法技艺,赞叹于王羲之如水般流畅的文采。
王羲之《兰亭序》又名《临河序》《兰亭集序》《禊帖》等,28行,324字。东晋永和九年(353)王羲之书,米芾誉之为"天下行书第一"。真迹殉葬昭陵,有摹本、临本传世,以"神龙本"最佳。此帖用笔以中锋为主,间有侧锋,笔画之间的萦带,纤细轻盈,或笔断而意连,提按顿挫一任自然,整体布局天机错落,具有潇洒流丽、优美动人的无穷魅力"此帖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参考资料:
一、隶书的结构特点:
1、字形扁方左右分展。
隶字一反篆字纵向取势的常态,而改以横向(左右)取势,造成字形尚扁方,笔画收缩纵向笔势而强化横向分展。
2、起笔蚕头收笔燕尾。
这是隶书用笔上的典型特征,特别是隶字中的主笔横、捺画几乎都用此法。所谓“起笔蚕头”,即在起笔藏(逆)锋的用笔过程中,同时将起笔过程所形成的笔画外形写成一种近似蚕头的形状。“收笔燕尾”,即在收笔处按笔后向右上方斜向挑笔出锋。
3、化圆为方化弧为直。
这是隶书简化篆书的两条基本路子。不过如果不了解篆书的圆,就不易掌握好隶书的方。因为隶笔中的直画或方折,还无不包藏着篆字的弧势,所以隶笔的直往往有明显的波动性,富于生命力。实际上隶书的笔意,是建立在笔画运动方式基础上的。
4、变画为点变连为断。
我们知道篆字不用点,即使用点也只是一种浑圆点。而隶书中点已独立了出来,不再依附于画,而且点法也日益丰富,有平点、竖点、左右点、三连点(水旁)、四连点(火旁)等等。
此外,隶书还将篆字中许多一笔盘旋连绵写成的笔画断开来写,大开了书写的方便之门,后来楷书更发挥了这种方式,更允许笔与笔间出现衔接痕迹,甚至笔断意连。
5、强化提按粗细变化。
写篆书时用笔的纵向提按要求不现痕迹,而隶书则有意强调提按动作,形成笔画轨迹显著的粗细、转承变化,起、行、收用笔的三过程都有了明确的体现。这与后来的楷书已很相近。
二、行书的结构特点:
1、大小相兼。
就是每个字呈现大小不同,存在着一个字的笔与笔相连,字与字之间的连带,既有实连,也有意连,有断有连,顾盼呼应。
2、收放结合。
一般是线条短的为收,线条长的为放;回锋为收,侧锋为放;多数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相转换,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放下收。
3、疏密得体。
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内密外疏。中宫紧结,凡是框进去的留白越小越好,划圈的笔画留白也是越小越好。布局上字距紧压,行距拉开,跌扑纵跃,苍劲多姿。
4、浓淡相融。
行书书写应轻松、活泼、迅捷,掌握好疾与迟、动与静的结合。墨色安排上应首字为浓,末字为枯。线条长细短粗,轻重适宜,浓淡相间。和草书差不多,但没那么草。
三、楷体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结构上更趋严整。
楷书的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是字体中的楷模,所以称为楷书。楷体体貌姿态百出,笔势浑厚,意态跳宕,分行布白各有其妙,但都以方正凝重为主。
四、草书分为章草、今草、狂草。
1、章草笔画简约,有萦带连接,与今草相似。但其结体平正,用笔劲涩,笔画中有波磔,特别是捺画的起笔与捺的末笔,明显的保留了隶书的笔意,且字字独立,不相连绵,排列整齐,与今草、狂草有明显的区别。
2、今草即一般所说的草书,它是脱去了章草中保留的隶书形迹,并在章草和楷书的基础上加快行笔,增加圆环勾连而成。
3、狂草创始于唐朝,狂草比今草更加简便快速,且笔势更加连绵回绕,活泼飞舞,奔腾放纵,大有驰骋不羁,一泻千里之势。但由于其省笔多,形体与楷、行二体相差太大,故较难辨认
扩展资料:
行书
行书是在正规书法(如楷、隶、篆)基础上的草写或简化,是介于正规写法与草写之间的一种最通用的书体。
一般认为行书始于汉末(传为颖川人刘德升所创),盛于东晋,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流动,字体整饬,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书写流动,草法多于楷法的称“行草”。它比楷书便于书写,比草书容易辨识,应用极为广泛。
东晋王氏豪门子弟,擅长行书者不少,其中以王羲之父子最为著名。《兰亭序》是王羲之的代表作,后人奉为“天下第一行书”。唐太宗李世民尊崇王氏,最爱《兰亭序》,他派肖翼从辩才和尚处骗得《兰亭序》真迹。命冯承素、虞世南临摹,分赠亲近。太宗死后,以真迹殉葬。
今传《兰亭序》行楷书法所以流传久远,是因为其内容和形式富有时代风格。此中,热爱自然,描写自然的内容和任情真率,洒脱自然的书法形式相结合,正体现了摆脱儒学名教,提倡文艺自觉的东晋时代精神。这正是《兰亭序》气韵生动,能成为天下第一的缘故。
晋朝是行书的繁荣时期,自晋以来凡是善书法的人,没有不工行书的。在《淳化阁帖》中,如西晋武帝(司马炎)、宣帝(懿),东晋元帝、明帝(昭)、康帝(岳)、安帝(丕)、简文(显)、教武(曜)等都能写很好的行书,臣僚像王导、庚亮等人,善写行书的就更多了。
上行下效,遂为时尚,于是行书在书法艺术上形成一大体系。
——隶书
——行书(书法名称)
——楷书
——草书
——书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