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下惠“夫圣妻贤”成为千古夫妻榜样

柳下惠“夫圣妻贤”成为千古夫妻榜样,第1张

柳哲

“夫圣妻贤”这个词汇,查遍各类成语词典、辞书,竟然未录,进行百度搜索,也仍然未载。清乾隆、道光、光绪、民国各个时期的《展氏族谱》上,刊载了一篇二千多年前的《家范》,首次出现了“夫圣妻贤”,用以歌颂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圣贤柳下惠及其夫人姜氏的丰功伟绩与坚贞爱情。《展氏族谱》《世系》卷,对柳下惠10世孙展瑞,有这样的一段记载:“瑞,字伏图,景慕先烈,介节自持,仰述祖德,垂为家范,与世系自终始焉。其言曰:‘派衍周公,宗鲁道范。夫圣妻贤,邃矣渊源。三黜不去,闺门可质。岑鼎明信,登对岩岩。书以三筴,当途钦仰。受命却师,邻封服言。蔽贤窃位,孔氏所讥。三公不易,孟氏特阐。风师百世,箕裘谁嗣。子子孙孙,宜潜玩焉。’展瑞所撰《家范》,言简意赅,短短80字,高度概括了先祖柳下惠的高风亮节。

《展氏族谱》始修于柳下惠8世孙展迈,家谱如此记载:“迈,字子越,不求利达,锐志潜修,仰溯先德,创修世系,以垂于后。”展迈的孙子展瑞在续修家谱时,又撰写了《家范》,使家谱更为完整,既有《世系》,又有《家范》,代代相传,教育后人。展氏《家范》,以“夫圣妻贤”,赞誉先祖,可谓实至名归。《家范》开首两句:“派衍周公,宗鲁道范”,交代了柳下惠的家世与家风,展氏出于周公之后,尊奉鲁国“道范”。《家范》接着这样记述:“夫圣妻贤,邃矣渊源。三黜不去,闺门可质。岑鼎明信,登对岩岩。书以三筴,当途钦仰。受命却师,邻封服言。”,概述了先祖柳下惠的主要事迹。“蔽贤窃位,孔氏所讥。三公不易,孟氏特阐”,以孔孟的评价,充分肯定了柳下惠的高尚人品。最后四句,“风师百世,箕裘谁嗣?子子孙孙,宜潜玩焉。”子孙接续祖宗事业,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家范》涉及的典故不少,如三黜不去、岑鼎明信、受命却师、蔽贤窃位、三公不易等,由于篇幅原因,在此不赘。现把“夫圣妻贤”深入诠释一下,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柳下惠夫妇感人至深的爱情与事业。历史上,夫妻双双成圣成贤,长命百岁,可谓鲜有其人。柳下惠寿享百岁,按照私谥之制,他的弟子们,要为先生定谥。贤明的夫人姜氏,看到弟子们反复斟酌,难以定夺,就当仁不让说:“你们几位小子,不如我对先生了解,还是我来定谥吧!”于是她写了篇《诔文》,为丈夫定谥为惠,因展禽晚年食采柳下,故称柳下惠。

汉刘向《烈女传•贤明•柳下惠妻》有这样的记载:鲁大夫柳下惠之妻也。柳下惠处鲁,三黜而不去,忧民救乱。妻曰:“无乃渎乎!君子有二耻。国无道而贵,耻也;国有道而贱,耻也。今当乱世,三黜而不去,亦近耻也。”柳下惠曰:“油油之民,将陷于害,吾能已乎!且彼为彼,我为我,彼虽裸裎,安能污我!”油油然与之处,仕于下位。柳下既死,门人将诔之。妻曰:“将诔夫子之德耶,则二三子不如妾知之也。”乃诔曰:“夫子之不伐兮,夫子之不竭兮,夫子之信诚而与人无害兮,屈柔从俗,不强察兮,蒙耻救民,德弥大兮,虽遇三黜,终不蔽兮,恺悌君子,永能厉兮,嗟乎惜哉,乃下世兮,庶几遐年,今遂逝兮,呜呼哀哉,魂神泄兮,夫子之谥,宜为惠兮。”门人从之,以为诔,莫能窜一字。君子谓柳下惠妻能光其夫矣。诗曰:“人知其一,莫知其它。”此之谓也。颂曰:下惠之妻,贤明有文,柳下既死,门人必存,将诔下惠,妻为之辞,陈列其文,莫能易之。”

这段古文,简单翻译一下,大体意思如下:柳下惠妻子对丈夫说,还有什么比这更郁闷的呢?我听说,君子不屑于两件事,一是国家昏庸无道,却助纣为虐,得势一时的;另外就是国家政通人和,却好吃懒做贫贱一生的。现在鲁国昏庸无道,你多次被罢黜,却依然痴心不改,近乎于耻辱了。柳下惠说:芸芸众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如何能置身事外呢?浊者自浊,清者自清,我不会被这染缸玷污的。展禽写了这样一段话,以表白心迹,他这样写道:“春风鼓,百草敷蔚,吾不知其茂;秋霜降,百草零落,吾不知其枯,枯茂非四时之悲欣,荣辱岂吾心之忧喜?”

《展氏族谱》记载了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与传统说法不同。家谱记载更是还原到具体人物、时间、地点、对象、情节、评价等等,其可信度更高,进而说明柳下惠“坐怀不乱”,并非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而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柳下惠慈悲仁爱、乐于助人的高尚美德,不愧是一位“廉顽起懦,为百世之师”的道德典范!该族谱记载道:“桓公十六年乙酉,和圣年二十五岁,六月十八日,尝独行至瑕邱城东坡野,遇雨持盖坐,有**文曲英氏,四顾无避雨处,招之同坐。妇不得已,坐于怀间,惠毫不为意。其介如此,廉非止廉,于财也必更廉于女色,是以清廉风闻。廉顽起懦,为百世之师也。”

根据家谱与年谱记载:公元前701年,鲁桓公十一年,禽二十岁,娶妻姜氏。据查,桓公十六年乙酉(公元前696年),这一年,柳下惠25岁。根据《和圣年谱》、《圣祖年谱》记载,公元前701年,柳下惠娶妻姜氏,时年20岁。故事发生在柳下惠结婚后五年。故事发生的地点,则在“瑕邱城东坡野”。据史料记载:“瑕邱,古县名,春秋为鲁负瑕邑,西汉置瑕邱县,治所在兖州之东北。晋废。隋复置”。由此可知,“瑕丘城东坡野”,当在今之兖州境内。据嘉靖《开州志》(河南濮阳)记载:“瑕丘在州南十八里,高五丈,纵横十五丈,西附小丘,高三丈。”《礼记·檀弓上》云:“公叔文子升于瑕丘,蘧伯玉从。文子曰‘乐哉斯丘也!死则我欲葬焉。’伯玉(名瑗)曰:‘吾子乐之,则瑗请前。’”

柳下惠帮助的对象,是一位“**”,名叫“文曲英氏”。文曲极有可能是地名,抑或是姓氏的郡望。“英氏”,古老的姓氏之一,如今人口却不多。据《通志氏族略》记载:英氏出自偃姓,皋陶之后,以古国名为氏,大禹赐姓。现在的山东省临沂市费县上冶镇兴国村,约有800位英氏后人。据族谱记载,他们是从山东费县英家疃迁徙到现在的居住地。

根据《和圣年谱》、《展氏世纪》等记载:柳下惠二十九岁任鲁国上大夫士师一职,同年被黜。三十四岁复用为士师,三十六岁被黜。四十岁再复为士师,四十一岁被再黜。四十九岁又再为士师,同年再被黜。据记载,柳下惠辞去鲁士师后“在鲁教育门人”,柳下惠85岁食邑柳下后,由于他德高望重,从游者越来越多。90岁那年,正式上门求学的,就有上百人,这在古代教育史上,可谓是蔚为壮观了。这也开创了90岁高龄以后,仍在从事私立教育的历史奇迹,柳下惠享寿百岁,门生不计其数。目前为止,有据可查、有名有姓的柳下惠门人,除了儿子展喜、鲁男子等外,施仲良就是其中的一位。我以为,柳下惠创办私学,在其晚年达到高峰,并影响后世。柳下惠的学术与教育思想,也深深影响了比他晚一二百年出生的孔子孟子,这在孔孟的著述中,得到了有力的印证。

柳下惠夫圣妻贤,可谓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面,做到了极致。他们家庭和睦,夫妻恩爱,情趣相投,治家有方,造福社会,泽被后世。柳下惠54岁就在鲁国教育门人,创办柳下书堂,长达半个世纪,弟子数以千计。柳下惠开创私学,道承唐虞,学开孔孟,推动儒学,甚至对老庄、孙子等学说,也不无影响。柳下惠,孔子称贤,孟子尊圣,推为百世之师、圣之和者。柳下惠的成功,离不开背后的女人——贤明的夫人姜氏。他们志同道合,夫唱妇随,成就圣业,光耀千秋!

柳哲

“夫圣妻贤”这个词汇,查遍各类成语词典、辞书,竟然未录,进行百度搜索,也仍然未载。清乾隆、道光、光绪、民国各个时期的《展氏族谱》上,刊载了一篇二千多年前的《家范》,首次出现了“夫圣妻贤”,用以歌颂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圣贤柳下惠及其夫人姜氏的丰功伟绩与坚贞爱情。《展氏族谱》《世系》卷,对柳下惠10世孙展瑞,有这样的一段记载:“瑞,字伏图,景慕先烈,介节自持,仰述祖德,垂为家范,与世系自终始焉。其言曰:‘派衍周公,宗鲁道范。夫圣妻贤,邃矣渊源。三黜不去,闺门可质。岑鼎明信,登对岩岩。书以三筴,当途钦仰。受命却师,邻封服言。蔽贤窃位,孔氏所讥。三公不易,孟氏特阐。风师百世,箕裘谁嗣。子子孙孙,宜潜玩焉。’展瑞所撰《家范》,言简意赅,短短80字,高度概括了先祖柳下惠的高风亮节。

《展氏族谱》始修于柳下惠8世孙展迈,家谱如此记载:“迈,字子越,不求利达,锐志潜修,仰溯先德,创修世系,以垂于后。”展迈的孙子展瑞在续修家谱时,又撰写了《家范》,使家谱更为完整,既有《世系》,又有《家范》,代代相传,教育后人。展氏《家范》,以“夫圣妻贤”,赞誉先祖,可谓实至名归。《家范》开首两句:“派衍周公,宗鲁道范”,交代了柳下惠的家世与家风,展氏出于周公之后,尊奉鲁国“道范”。《家范》接着这样记述:“夫圣妻贤,邃矣渊源。三黜不去,闺门可质。岑鼎明信,登对岩岩。书以三筴,当途钦仰。受命却师,邻封服言。”,概述了先祖柳下惠的主要事迹。“蔽贤窃位,孔氏所讥。三公不易,孟氏特阐”,以孔孟的评价,充分肯定了柳下惠的高尚人品。最后四句,“风师百世,箕裘谁嗣?子子孙孙,宜潜玩焉。”子孙接续祖宗事业,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家范》涉及的典故不少,如三黜不去、岑鼎明信、受命却师、蔽贤窃位、三公不易等,由于篇幅原因,在此不赘。现把“夫圣妻贤”深入诠释一下,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柳下惠夫妇感人至深的爱情与事业。历史上,夫妻双双成圣成贤,长命百岁,可谓鲜有其人。柳下惠寿享百岁,按照私谥之制,他的弟子们,要为先生定谥。贤明的夫人姜氏,看到弟子们反复斟酌,难以定夺,就当仁不让说:“你们几位小子,不如我对先生了解,还是我来定谥吧!”于是她写了篇《诔文》,为丈夫定谥为惠,因展禽晚年食采柳下,故称柳下惠。

汉刘向《烈女传•贤明•柳下惠妻》有这样的记载:鲁大夫柳下惠之妻也。柳下惠处鲁,三黜而不去,忧民救乱。妻曰:“无乃渎乎!君子有二耻。国无道而贵,耻也;国有道而贱,耻也。今当乱世,三黜而不去,亦近耻也。”柳下惠曰:“油油之民,将陷于害,吾能已乎!且彼为彼,我为我,彼虽裸裎,安能污我!”油油然与之处,仕于下位。柳下既死,门人将诔之。妻曰:“将诔夫子之德耶,则二三子不如妾知之也。”乃诔曰:“夫子之不伐兮,夫子之不竭兮,夫子之信诚而与人无害兮,屈柔从俗,不强察兮,蒙耻救民,德弥大兮,虽遇三黜,终不蔽兮,恺悌君子,永能厉兮,嗟乎惜哉,乃下世兮,庶几遐年,今遂逝兮,呜呼哀哉,魂神泄兮,夫子之谥,宜为惠兮。”门人从之,以为诔,莫能窜一字。君子谓柳下惠妻能光其夫矣。诗曰:“人知其一,莫知其它。”此之谓也。颂曰:下惠之妻,贤明有文,柳下既死,门人必存,将诔下惠,妻为之辞,陈列其文,莫能易之。”

这段古文,简单翻译一下,大体意思如下:柳下惠妻子对丈夫说,还有什么比这更郁闷的呢?我听说,君子不屑于两件事,一是国家昏庸无道,却助纣为虐,得势一时的;另外就是国家政通人和,却好吃懒做贫贱一生的。现在鲁国昏庸无道,你多次被罢黜,却依然痴心不改,近乎于耻辱了。柳下惠说:芸芸众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如何能置身事外呢?浊者自浊,清者自清,我不会被这染缸玷污的。展禽写了这样一段话,以表白心迹,他这样写道:“春风鼓,百草敷蔚,吾不知其茂;秋霜降,百草零落,吾不知其枯,枯茂非四时之悲欣,荣辱岂吾心之忧喜?”

《展氏族谱》记载了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与传统说法不同。家谱记载更是还原到具体人物、时间、地点、对象、情节、评价等等,其可信度更高,进而说明柳下惠“坐怀不乱”,并非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而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柳下惠慈悲仁爱、乐于助人的高尚美德,不愧是一位“廉顽起懦,为百世之师”的道德典范!该族谱记载道:“桓公十六年乙酉,和圣年二十五岁,六月十八日,尝独行至瑕邱城东坡野,遇雨持盖坐,有**文曲英氏,四顾无避雨处,招之同坐。妇不得已,坐于怀间,惠毫不为意。其介如此,廉非止廉,于财也必更廉于女色,是以清廉风闻。廉顽起懦,为百世之师也。”

根据家谱与年谱记载:公元前701年,鲁桓公十一年,禽二十岁,娶妻姜氏。据查,桓公十六年乙酉(公元前696年),这一年,柳下惠25岁。根据《和圣年谱》、《圣祖年谱》记载,公元前701年,柳下惠娶妻姜氏,时年20岁。故事发生在柳下惠结婚后五年。故事发生的地点,则在“瑕邱城东坡野”。据史料记载:“瑕邱,古县名,春秋为鲁负瑕邑,西汉置瑕邱县,治所在兖州之东北。晋废。隋复置”。由此可知,“瑕丘城东坡野”,当在今之兖州境内。据嘉靖《开州志》(河南濮阳)记载:“瑕丘在州南十八里,高五丈,纵横十五丈,西附小丘,高三丈。”《礼记·檀弓上》云:“公叔文子升于瑕丘,蘧伯玉从。文子曰‘乐哉斯丘也!死则我欲葬焉。’伯玉(名瑗)曰:‘吾子乐之,则瑗请前。’”

柳下惠帮助的对象,是一位“**”,名叫“文曲英氏”。文曲极有可能是地名,抑或是姓氏的郡望。“英氏”,古老的姓氏之一,如今人口却不多。据《通志氏族略》记载:英氏出自偃姓,皋陶之后,以古国名为氏,大禹赐姓。现在的山东省临沂市费县上冶镇兴国村,约有800位英氏后人。据族谱记载,他们是从山东费县英家疃迁徙到现在的居住地。

根据《和圣年谱》、《展氏世纪》等记载:柳下惠二十九岁任鲁国上大夫士师一职,同年被黜。三十四岁复用为士师,三十六岁被黜。四十岁再复为士师,四十一岁被再黜。四十九岁又再为士师,同年再被黜。据记载,柳下惠辞去鲁士师后“在鲁教育门人”,柳下惠85岁食邑柳下后,由于他德高望重,从游者越来越多。90岁那年,正式上门求学的,就有上百人,这在古代教育史上,可谓是蔚为壮观了。这也开创了90岁高龄以后,仍在从事私立教育的历史奇迹,柳下惠享寿百岁,门生不计其数。目前为止,有据可查、有名有姓的柳下惠门人,除了儿子展喜、鲁男子等外,施仲良就是其中的一位。我以为,柳下惠创办私学,在其晚年达到高峰,并影响后世。柳下惠的学术与教育思想,也深深影响了比他晚一二百年出生的孔子孟子,这在孔孟的著述中,得到了有力的印证。

柳下惠夫圣妻贤,可谓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面,做到了极致。他们家庭和睦,夫妻恩爱,情趣相投,治家有方,造福社会,泽被后世。柳下惠54岁就在鲁国教育门人,创办柳下书堂,长达半个世纪,弟子数以千计。柳下惠开创私学,道承唐虞,学开孔孟,推动儒学,甚至对老庄、孙子等学说,也不无影响。柳下惠,孔子称贤,孟子尊圣,推为百世之师、圣之和者。柳下惠的成功,离不开背后的女人——贤明的夫人姜氏。他们志同道合,夫唱妇随,成就圣业,光耀千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0713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03
下一篇2024-02-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