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一些古诗句!!!

急需一些古诗句!!!,第1张

友情送别诗词

友情送别诗词的文化背景

一,儒家的伦理观念:五伦: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

二,诗词写作的历史背景:"相见时难别亦难",诗歌多用于友朋相离,词多用于男女相别

第二节 唐前送别诗歌

第三节 唐人送别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比邻:近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

作者小传: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诗题一作《渭城曲》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朝雨:早晨的雨

浥:润湿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简析: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芙蓉楼:据《一统志》载:"芙蓉楼在镇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晋润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清代,在王昌龄谪居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也建有芙蓉楼一片冰心句是化用鲍照《白头吟》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句意

简析:这首诗令人千古传诵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白了自己永远纯洁无瑕的心

作者小传: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诗擅长七绝,被称"七绝圣手"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其边塞诗很著名有《王昌龄集》

《赠王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1]烟花三月下扬州[2]

孤帆远影碧空尽,[3]唯见长江天际流[4]

注释:之:去,往 广陵:扬州 意思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1]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西辞:辞,辞别西辞,由西向东行

意思:作者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了

[2]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直下

意思是:在春光烂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顺流 直下到扬州去

[3]孤帆:单独的一条船碧空:晴朗的天空

尽:没有了,消失了

意思是:那只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

[4]唯:只 天际:天边

意思: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天边流去

简析: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诗人的摹景写情,出语不凡,使人赞叹!第三四句既是写景,更是写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长江水永远流在心中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1]本句是比喻,梨花喻白雪

简析:这是天宝十三年(754)冬作者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营中送别,大雪纷飞,这是一个很特异的环境诗人以奇特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和对实景多层次的描绘,使人感到充满寒意而又感到春意盎然一直送到不见人影,而雪地上的那一行马蹄印的情景深深地刻在读者心中

作者小传:岑参(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有《岑嘉州诗集》

第四节 宋人送别词

《雨霖铃》[1]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2]

都门帐饮无绪,[3]留恋处,[4]兰舟催发[5]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6]

念—去去千里烟波,[7]暮霭沈沈楚天阔[8]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9]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0]

注释:[1]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八句,仄韵

[2]骤雨:阵雨

[3]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4]留恋处:一作"方留恋处"

[5]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6]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一作"凝咽"

[7]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8]暮霭:傍晚的云气沈沈:深厚的样子楚天:南天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9]经年:一年又一年

[10]风情:男女恋情

简析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

柳永在词史的地位:柳词在题材方面不局限于士人的情感,时见市井气息,在词的描写内容方面有所拓宽;柳永在词调使用方面多有尝试(宋词调880,柳用百余),尤致力于慢词,善在文字转折处用强有力的仄声字,用来承上启下,成为语气转换的枢纽,让人有"潜气内转","摇曳生姿"之感,整部作品浑然一体,丰富了词的形式体制;柳词长于铺叙,白描,语言清新自然,在写作技巧方面都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传情自然真挚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释:侯馆,能远望之楼熏,香气平芜,平坦草地

简析:欧阳修的意义:一代儒宗(诗文言志)而致力于娱宾遣兴的小词(词以抒情),有开创风气之功;欧词成花间词之余风,于词艺提高有贡献

陈亮水调歌头

送章德茂大卿师虏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

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

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

且复穹庐拜,会向篙街行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

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

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

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注释:谩,无理,轻视北群空,谓没有良马,借喻没有良才当场只手,犹言独挡一面篙(gao稿)街,汉时长安城内少数民族及外国使者居住之所"尧之都"三句谓中原地区是尧舜禹传下来的神圣疆土壤,土地封,疆域磅礴,指浩大的正气赫,火赤貌

评析:此词为送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送章德茂使金作这是一首通篇都洋溢着强烈民族自豪感和抱有必胜信心的诗词不见南师久两句-长久不见南宋北伐,不要以为宋朝就没人(才)了当场只手两句-称赞章德茂能独当一面,是个杰出的使节自笑三句-以黄河之水不变东流方向来勉励章德茂为国争光且复穹庐拜两句-现在姑且向金主低头,他们早晚会被宋朝消灭藁街-长安城内,外国使者居住地陈汤斩郅支单于,奏请:"悬头藁街蛮夷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于中两句-其中一定会有以向异族称臣为羞耻的志士万里一句-感叹金人占领地域的广阔千古英灵-泛指古代缔造祖国,保卫祖国的英雄人物

作者小传:陈亮(1143-1194),字同甫他具有积极的处世精神,一生没做过官他对写作的意见是:大凡论不必作好言语,意与理胜,则文字自然超众故大手之文,不为诡异之体,而自然宏富;不为险怪之磁,而自然典丽奇,寓于纯粹之中,巧,藏于和易之内,不善学文者,不求高于理与意

张元干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易老悲难诉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

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注释:待制,皇帝的侍从官新州,治所在广东新兴县神州,古称中国为"赤县神州",此指中原地区画角,号角上涂了彩色,故称画角底事三句谓:为何会天崩地塌,洪水泛滥,万落千村,狐兔成群呢 九地,九州之地,意谓遍地狐兔,此以喻敌人天意句:杜甫《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诗:"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难诉,一作"如诉"耿斜河,明朗的天河斜河,一称斜汉,即天河万里江山,胡铨受贬的远方回首,不堪回想白居易《招张司业诗》:"能来同宿否 听雨对床眠"此指与胡聚会的往事雁不到,谓书信难通相传北雁南飞,止于衡阳怀今古,怀古伤今金缕,贺新郎词调的异名

简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词曲类》赞曰:"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气"

作者小传:张元干(1091-约1170),也作张元干,福州人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词风豪放,为辛派泀人之先驱著有《芦川词》,《芦川归来集》

辛弃疾木兰花慢

席上呈张仲固帅兴元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

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位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注释:剑指三秦:指刘邦占领三秦事追亡事,指萧何追韩信事一编书是帝王师:《史留侯列传》载张良在下邳圯(移)上老父出一遍书《太公兵法》示张良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小试去征西谓,张仲固西行任兴元帅只是小试其技车轮四角,陆龟蒙《古意》:"愿得双车轮,一夜生四角"指盼望车子把行人留下的意思带减腰围,《古诗》:"思君令人老,衣带日已缓"

第四节 送别诗词常见意象

意象:诗词中常用以传达诗人或词人思想情感的,旨意或情感色彩相对稳定的物象或图景

长亭,南浦,杨柳,美酒

此外又如:残阳,西风,画角,鹧鹄,春风,秋月,落叶,残红,败荷,江水,细雨,秋蝉 兰舟

第四章 咏史怀古诗词论析

第一节 咏史怀古诗词的含义和历史渊源

咏史怀古诗词:表面在"历史事件"或"往古人事",其旨意却在借古讽今,所谓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磊

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征:"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虚)与历史性(实)的统一;"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今—古——今

第一首文人五言咏史诗:东汉班固《咏史》

左思《咏史》八首

咏史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释:郁郁:草木茂盛貌离离,下垂貌世胄(皱):高门贵族的子弟金张:匈奴人金日磾(低),张安世均为刘彻贵臣,其后代数世为官珥,这里作插解貂,冠上作装饰用的貂尾

第二节 唐代咏史怀古诗

初唐咏史怀古诗:陈子昂盛唐代表作家为王维,李白,杜甫,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杜甫《蜀相》,《八阵图》中唐刘禹锡《乌衣巷》,《西塞山怀古》,白居易《长恨歌》晚唐李商隐,杜牧

燕昭王陈子昂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注释:万岁通天二年(697),武后派建安郡王武攸宜北征契丹,陈子昂随军参谋武攸宜出身亲贵,全然不晓军事陈子昂屡献奇计,不被理睬,剀切陈词,反遭贬斥,徒署军曹作者有感于燕昭王招贤振兴燕国的故事,写下了这首诗歌燕昭王,是战国时并国的君主公元前三一二年执政后,广招贤士,使原来国势衰败的并国逐渐强大起来,并且打败的当进的强国-齐国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碣石馆,即碣石宫燕昭王时,梁人邹衍入燕,昭王筑碣石亲师事之"黄金台"也是燕昭王所筑昭王置金于台上,在此延请天下奇士未几,召来了乐毅等贤豪之士,昭王亲为推毂,国势骤盛以后,乐毅麾军伐齐,连克齐城七十余座,使齐几乎灭亡

诗人写两处古迹,集中地表现了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主风度从"登"和"望"两个动作中,可知诗人对古人何等向往!当然,这里并不是单纯地发思古之幽情,诗人如此强烈地推崇古人,是因为深深地感到现今世路的坎坷,其中有着深沉的自我感慨

次二句:"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抒发了世事沧桑的感喟诗人遥望黄金台,只见直人太不平的丘陵上长满了乔木,当年置金的台已不见,燕昭王到哪里去了呢 这表面上全是实景描写,但却寄托着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为什么乐毅事魏,未见奇功,在燕国却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呢 道理很简单,是因为燕昭王知人善任因此,这两句明谓不见"昭王",实是诗人以乐毅自比而发的这牢骚,也是感慨自己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作品虽为武攸宜"轻无将略"而发,但诗中却将其置于不悄一顾的地位,从而显示了诗人的豪气雄风作品最后以吊古伤今作结:"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诗人作此诗的前一年,契丹攻陷营州,并威胁檀州诸郡,而朝廷派来征战的将领却昏庸,这怎么不叫人为国运而担忧 因而诗人只好感慨"霸图"难再,国事日非了同时,面对危局,诗人的安邦经世之策又不被纳用,反遭武攸宜的压抑,更使人感到前路茫茫

"已能"二字,感慨至深这"驱马复归来",表面是写览古归营,实际上也暗示了归隐之意神功元年(697),唐结束了对契丹的战争,此后不久,诗人也就解官归里了

简析:这篇览古之诗,一无藻饰词语,颇富英豪被抑之气,读来令人喟然生慨杜甫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胡应麟《诗薮》说:"唐初承袭梁隋,陈子昂独开古雅之源"陈子昂的这类诗歌,有"独开古雅"之功,有"始高蹈"的特殊地位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

简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陈子昂随军参谋,到了东北边地武攸宜根本不懂军事,陈子昂进谏,不仅没被采纳,反而被贬斥,因此登幽州台抒发失意的感慨全诗以广阔的胸襟,慷慨悲凉的情调,感时伤事,吊古悲今,不假修饰,其立意,气势和思想,感情,千百年来一直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凤凰山吴宫:三国时吴国的宫殿三山:在今江宁县西南,江滨有三峰并峙二水:当指因白鹭洲而分开的江水白鹭洲:在南京市西南江中,当即今江心洲

简析:这首诗是作者天宝年间,因被排挤而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作在写法上有意仿效崔颢的《黄鹤楼》比较而言,有的说未分胜负,有的说气魄略逊但此诗自然奇巧,并表现了政治上非常失意的心情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简析:东晋时的豪华宅第衰落,昔日燕子飞进寻常百姓家,使人产生无穷的感慨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释:西塞山:在今湖北省大冶县东王浚(俊):晋武帝时益州刺史,受命征吴,造大楼船,直取吴都,吴帝孙皓奉表请降

简析:这是一首怀古的诗,表明国家统一是人心所向,告诫要防止历史上分割局面的重演,写得含蓄,贴切,自然

杜牧 《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宋代咏史怀古词

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征:"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与历史性的统一;"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

忆秦娥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王安石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释:案:《临川先生歌曲》"犹唱"作"犹歌"《历代诗余》卷一百十四引《古今词话》"画图"作"图画","芳草"作"衰草"宋人杨湜《古今词话》云:"金陵怀古,诸公寄调于桂枝香,凡三十余首,独介甫最为绝唱东坡见之,不觉叹惜曰:'此老乃野狐精也'" 门外楼头句化用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后庭遗曲指《玉树后庭花》曲

苏轼念奴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释:胡寅《酒边词序》:"词曲者,古乐府之未造也……名之曰曲,以其曲尽人情耳,方之曲艺犹不逮焉,其去曲礼则益远矣然文章豪放之士鲜不寄意于此者,遂亦自扫其迹,曰谑浪游戏而已唐人为之最工者,柳耆卿后出,掩众制而尽其妙,好者以为不可复加及眉山苏轼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浩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吏,柳氏为舆台矣"

周邦彦西河

金陵怀古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

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

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

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 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

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注释: 佳丽地,指金陵,谢眺《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樯,桅杆断崖,临水的山崖雾沈半垒,雾气遮盖了半座营垒女墙,城上的小墙淮水,指秦淮河

简析:此词主要隐括刘禹锡的两首诗,《乌衣巷》,《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孤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姜夔永遇乐

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云隔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

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

使君心在,苍崖绿嶂,苦被北门留住

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

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

中原生聚,神州耆老,南望长淮金鼓

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注释:

迷楼:在扬州,为隋炀帝下江南时所建镇江与扬州隔江相望

很石:北固山甘露寺中的一块石头,据说孙权和刘备曾经坐在上面共商大计

使君:指辛弃疾,辛曾任福建安抚使这时稼轩已在上饶隐居逾十年,故称之「心在苍崖绿嶂」

北门:指镇江,当时是抗金的北疆门户

有尊中酒差可饮:东晋桓温曰,"京口酒可饮,箕可使,兵可用"这里以桓温喻稼轩

认得征西路:桓温曾拜征西大将军稼轩是从山东退到江南的,熟悉北方的山川形势,他自已也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作者小传姜夔(1155 -1221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父知汉阳县,夔幼随宦,往来沔,鄂几二十年淳熙间,客湖南,萧德操爱其词,妻以兄子,因寓湖州,自号白石道人会上书乞正太常雅乐,得免解,讫不第,以布衣终他的词属婉约派,风格清峻,音调谐婉,多写爱情,或自伤身世有《白石词》,《白石道人诗》传世

宋·张炎《词源》卷下:"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宋·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六:"白石道人,中兴诗家名流,词极精妙,不减清真乐府,其间高处,有美成所不能及"

清·汪森《词综》序:"西蜀南唐而后,作者日盛,宣和君臣,转相矜尚,曲调愈多,流派因之亦别短长互见,言情者或失之俚,使事者或失之伉鄱阳姜夔出,句琢字练,归于醇雅于是史达祖,高观国羽翼之;张辑,吴文英师之于前;赵以夫,蒋捷,周密,陈允衡,王沂孙,张炎,张翥效之于后,譬之于乐,舞箾至于九变,而词之能事毕矣"清·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白石脱胎稼轩,变雄健为清刚,变驰骤为疏宕盖二公皆极热中,故气味吻合辛宽姜窄,宽故容藏,窄故斗硬"清·刘熙载《艺概》卷四:"白石才子之词,稼轩豪杰之词才子,豪杰,各从其类爱之,强论得失,皆偏辞也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姜尧章词,清虚骚雅,每于伊郁中饶蕴藉,清真之劲敌,南宋一大家也梦窗,玉田诸人,未易接武"

第五章 咏物诗词论析

唐以前咏物诗

咏物诗词的定义

特点:不粘不脱

《橘颂》为第一篇咏物诗

二,建安时期:咏物诗代表诗人刘桢《赠从弟》,如其二

赠从弟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桢( -217)字公干,东汉东平(今属山东)人为曹操丞相掾属其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今存诗十五首有《刘公干集》

三,北朝时期:谢眺"宫体诗":乏寄托

第二节 唐咏物诗的特点

描绘生动,新颖传神(物)

二,不求形似,遗貌取神(神)

杜甫《房兵曹胡马》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王维《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且落

三,以物拟人,移情于物(情)

四,借物抒怀,咏物鸣志(志)

骆宾王 《在狱咏蝉并序》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珠焉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嗟乎,声以动容,德人以象贤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应节为变,寄藏用之机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其真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仆失路艰虞,遭时微徽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馀声之寂寞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注释:

诗中"深"又作"侵","不堪"又作"那堪"西陆:指秋天《隋书·天文志》载"日循黄道东行,……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南冠:楚国的帽子,这里是囚犯的代称《左传·成公九年》载:"晋侯观于军府,见锺仪,问之曰:'南冠而挚者谁也 '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玄鬓:指蝉古代妇女将鬓发梳为蝉翼之状,称之蝉鬓,这里以蝉鬓称蝉白头吟:乐府曲名

简析:这首诗是骆宾王任侍御史时,因上书纵论天下大事,得罪了武则天,蒙冤下狱后作诗中以蝉的高洁为自己力辩

作者小传:骆宾王(640-684)今浙江义乌人为"初唐四杰"之一,有《骆临海集》

五,咏物寓理,物理浑然(理)

罗隐 《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作者小传罗隐(833-909),字昭谏,余杭(今属浙江)人一说是新登(今浙江桐庐)人本名横,因十次考进士,没考上,改名为隐后入镇海军节度使钱镠幕,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职诗多讽刺现实之作,多用口语,一些作品流传于民间

第三节 宋人咏物词

宋人咏物词的代表作家:北宋苏轼,周邦彦,南宋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王沂孙等

温庭筠 更漏子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作者小传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教其诗辞藻华丽有《温庭筠诗集》,又名《金荃集》

苏轼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曹操

姓名: 曹操

陵墓: 高陵

政权: 曹魏

在世: 155年-220年3月15日

生平

曹操,一名吉利,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宦官家庭。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东汉末年宦官集团十常侍中的一员。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曹嵩的出身,当时就搞不清楚,所以陈寿称他:“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但也有人认为他是夏侯氏之子。曾先后任司隶校尉、大司农、太尉等官。

曹操是曹嵩的长子,他“少机警,有权数”,自幼博览群书,善诗词,通古学。曹操也有过人的武艺。曹操“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未被时人所重,但素以知人名世的太尉桥玄一见曹操就大为惊奇,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随之,桥玄又让曹操去拜访汉末主持“月旦评”的名士许邵,许邵评价曹操说:“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由此,曹操渐知名于世。

灵帝熹平三年(174),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洛阳为郎。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洛阳为东汉都城,是皇亲贵势聚居之地,很难治理。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立即处死。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

灵帝中平元年(184),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受命与卢植等人合军进攻颍川黄巾军,结果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级。随之迁为济南相。济南相任内,曹操治事如初。济南国(今山东济南一带)有县十余个,各县长吏多依附贵势,贪赃枉法,无所顾忌。曹操之前历任国相皆置之不问。曹操到职,大力整饬,一下奏免长吏八名,济南震动,贪官污吏纷纷逃窜。“政教大行,一郡清平”。当时正是东汉政治极度黑暗之时,曹操不肯迎合权贵,遂托病回归乡里,春夏读书,秋冬弋猎,暂时隐居了。

中平五年(188),汉灵帝为巩固统治,设置西园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被任命为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

中平六年(189),董卓进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刘协,后又杀太后及少帝,自称相国,专擅朝政。曹操见董卓倒行逆施,不愿与其合作,遂改易姓名逃出京师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

曹操到陈留后,“散家财,合义兵”。组织起一支五千人的军队,准备讨伐董卓。

献帝初平元年(190)正月,关东州郡牧守起兵讨伐董卓,共推袁绍为盟主。曹操以行奋武将军的身份,参加讨董军。二月,董卓胁迫献帝迁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自己留居洛阳抵御关东军。董卓之凉州军骁勇善战,关东军十余万人驻酸枣(今河南延津北)一带,无人敢向洛阳推进。曹操认为董卓“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应趁机与之决战,遂独自引军西进。曹操行至荥阳汴水(今河南荥阳西南),与董卓军遭遇,大败,士卒死伤大半,自己也被流矢所伤。回至酸枣,曹操建议诸军各据要地,再分兵西入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围困董卓,关东诸将不肯从。

关东诸军名为讨董卓,实际各自心怀鬼胎,意在伺机发展自己势力。不久,诸军之间发生摩擦,相互火并。

初平三年,司徒王允与吕布在长安定计杀掉董卓,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攻陷长安,杀王允,进攻吕布,关中也陷入战乱。是时,州郡牧守各据一方,形成诸侯割据的局面。

初平三年,青州黄巾军大获发展,连破兖州郡县,阵斩兖州刺史刘岱。济北相鲍信等迎曹操任兖州牧。曹操和鲍信合军进攻黄巾。鲍信战死。曹操“设奇伏,昼夜会战”,终于将黄巾击败。获降卒三十余万,人口百余万。曹操收其精锐,组成军队,号“青州兵”。

献帝初平四年(193)秋,曹操进兵徐州(治郯,今山东郯城),向东南扩展势力。徐州牧陶谦退守郯县。不久曹操军粮将尽,撤围回军。次年夏,曹操再征徐州,略地至东海。曹操征徐州期间,所过大肆杀戮,一路上“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

曾参加讨董卓之战的陈留太守和曹操部将陈宫对曹操不满,遂叛操,迎吕布为兖州牧。吕布为当时名将,先为董卓部将,曾与王允定计诛杀董卓。

当时只有鄄城(今属山东)和东郡的范(今山东范县东南)、东阿(今山东阳谷东北)两县尚在曹操掌握之中,分别由司马荀彧和寿张令程昱、东郡太守夏侯敦等坚守,形势异常危急。曹操从徐州赶回,听说吕布屯于濮阳,遂进军围攻濮阳。二军相持百余日,蝗灾大起,双方停战,曹操军还鄄城。

兴平二年(195)夏,曹操整军再战吕布,于巨野(今山东巨野南)大破吕布军,吕布逃往徐州投靠刘备。

曹操从陈留起兵到兴平二年将吕布、张邈赶出兖州,经过六年的经营,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块根据地。曹操起兵之初,仅有数千人,出任东郡太守前后,他陆续延揽一些拥有宗族、部曲等家兵的豪强地主归附自己,后击溃青州黄巾军,又收其精锐组成“青州兵”。这样,曹操又有了一支颇具战斗力的军队。根据地和军队,是曹操得以成事的基本条件。

献帝刘协自被董卓劫至长安后,一直处于颠沛流离之中。建安元年七月,献帝终于回到洛阳,洛阳经董卓之乱,已是一片废墟。百官没有地方居住,“披荆棘,依丘墙间”,洛阳也没有粮食,“州郡各拥强兵,而委输不至,群僚饥乏,尚书郎以下自出采稆,或饥死墙壁间”。

早在初平三年(192),曹操的谋士毛玠就向曹操提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的战略性建议,曹操深以为是。建安元年八月,曹操亲至洛阳朝见献帝。随即挟持汉帝迁都许昌。从此,曹操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这是曹操政治上的一大成功。

汉魏之间,社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出现大饥荒。这一时期,粮食供应成为各军事集团最大的问题,因军粮不足而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

建安元年,曹操采纳部下枣只等人的建议,利用攻破黄巾所缴获的物资,在许下募民屯田,当年即大见成效,得谷百万斛。于是曹操命令在各州郡设置田官,兴办屯田。屯田有效地解决了曹操集团的粮食问题,所以曹操说:“后遂因此大田,丰足国用,摧灭群逆,克定天下”。

在兴置屯田的同时,曹操采取各种措施,扶植自耕农经济。针对当时人口流失,田地荒芜的情况,曹操先后采取招怀流民、迁徙人口、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检括户籍等办法,充实编户,恢复农业生产。此外,曹操还陆续颁布法令,恢复正常租调制度,防止豪强兼并小农。建安五年(200),曹操颁布新的征收制度,到建安九年,又明确:“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曹操前后实行的这一系列措施,使濒于崩溃的自耕农经济不断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这成为曹操集团的雄厚经济基础。

通过以上二项措施,曹操统治区的农业生产迅速恢复。这是曹操在经济上的一大成功。

迎献帝、迁都于许和恢复农业生产是曹操得以成功的两个重要条件。

从建安二年起,曹操利用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东征西讨,开始了他翦灭群雄,统一北方的战争。

其时,在曹操的北边,是占有冀、并、幽、青四州的袁绍;南边,是占据扬州的袁术;东南,是占据徐州的吕布;正南,是占据荆州的刘表;西边,是关中诸将。此外,董卓部将张济之侄张绣投降刘表后,屯驻于宛县(今河南南阳),对许都形成威胁。

建安三年(198)九月,曹操东征徐州,进攻久与他为敌的吕布。在曹军攻势之下,吕布军上下离心,十二月,吕布将侯成、宋宪等生擒吕布谋士陈宫归降曹操。吕布见大势已去,下城投降。曹操将吕布、陈宫处死,收降吕布将臧霸、孙观等人,初步控制了徐州。

当时,群雄实力最强的是袁绍。曹操预作布置,命在青州有潜在影响的臧霸等人攻入青州,占领齐(治今山东临淄)、北海(治今山东寿光东南)等地,巩固右翼;又命大将于禁屯军黄河南岸,监视袁军。不久,张绣听从谋士贾诩之计,投降曹操,曹操大喜,拜张绣为扬武将军,解除了后顾之忧。这年十二月,曹操自率军屯于官渡(今河南中牟北),准备迎击袁绍。

刘备在徐州牧陶谦死后,曾一度出任徐州牧,后徐州被吕布攻占,刘备投奔曹操。曹操认为刘备是个英雄,先后表他为豫州牧、左将军。曹操攻占徐州不久,淮南袁术准备逃往青州往依袁绍,曹操派刘备去截击。建安五年正月,董承等人谋诛曹操事泄,被曹操杀掉。刘备遂袭杀徐州刺史车胄,占据徐州。

曹操为了免于将来同袁绍作战时前后受敌,决定先消灭在徐州立足未稳的刘备。时诸将皆怕袁绍乘机来攻许都,曹操对此胸有成竹,说:“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有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遂进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破刘备,刘备逃奔袁绍。

袁绍是当时北方最强大的一股势力,也是曹操统一北方最强大的敌人。袁氏一门,自袁绍曾祖袁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势力本就很大,后袁绍取得冀、并、幽、青四州之地,实力大增,有军队数十万人。袁绍以其长子谭、次子熙、外甥高干分守青、幽、并三州,后方稳固,兵精粮足,根本不把曹操放在眼里。他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志在一举消灭曹操。建安五年二月,袁绍命大将颜良等人进兵白马(今河南滑县北),自率大军进屯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向曹操发动进攻。

曹操的实力比袁绍弱得多。曹操所占的大河以南地区,地盘既小,又是四战之地,残破不堪,还没有完全恢复,物资比不上袁绍那样丰富。曹操的兵力也远不及袁绍,其总兵力大概不过几万人,投入前线的兵力据《武帝纪》说“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刘宋裴松之认为此数不准确,操之兵力不会如此之少,但曹操兵力远逊于袁绍却是毫无问题的。袁绍大军来攻,许都震动。曹操安慰众将说:“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众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我奉也。”曹操对袁绍有很深的认识,他敢于在袁绍将要大军压境之时抽身去进攻刘备,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之上。

建安五年二月,袁军颜良等人围攻白马,拉开了大战的序幕。四月,曹操亲自率兵北上解白马之围,他采纳谋士荀攸之计,先进军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在白马以西),做出要渡河袭击袁军的态势,吸引袁军分兵西向,然后突然转向兼程去救白马。曹操军突然杀到,袁军措手不及,颜良被曹军杀死,袁军大败,白马之围遂解。曹操救出白马军民,沿黄河西撤。袁绍闻知,立即渡河追赶曹操。曹操见追兵渐近,命军士解鞍放马,并置辎重于道。袁军追兵大至,争抢辎重,阵形混乱。曹操率领仅有的骑兵突然杀出,大破追兵,阵斩袁绍另一大将文丑。颜良、文丑为袁军名将,二战分别被杀,袁军大震。曹操初战得胜,主动撤军,继续扼守官渡。

八月,袁绍大军连营而进,东西数十里,依沙堆为屯,进逼官渡。曹操分兵坚守营垒,伺机而动。袁军向曹营发动猛攻,先是作高橹、起土山,由上向曹营中射箭,接着又挖地道,欲从地下袭击曹营,皆被曹操以相应办法击破。两军一攻一守,相持近二个月。久战之下,曹操处境极为困难。

十月,袁绍从河北运来粮草万余车,派大将淳于琼等带万余人看守,屯于离袁绍大营四十里的乌巢。恰好这时袁绍谋士许攸来投曹操,献计让曹操偷袭乌巢。曹操大喜,亲率精锐步骑五千人,乘夜从小路偷袭乌巢。曹操军至乌巢,命四面放火,袁军大乱,淳于琼拒营死守。袁绍闻知,急忙派兵救授,曹操左右见“‘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操怒曰:‘贼在背后,乃白!’士卒皆殊死战,遂大破之,斩琼等,尽燔其粮草”。当袁绍听说曹操袭击乌巢时,认为这正是攻破曹操大营的好机会,因此派去的援兵很少,而以重兵围攻曹操大营。但曹营未破,乌巢败讯已经传来,袁军溃散,大将张郃等人投降曹操。袁绍弃军逃回黄河以北。于是曹军大获全胜,斩首七万余级,尽获袁军辎重图书珍宝。曹操清点袁绍书信,得到自己部下写给袁绍的信,尽烧之,说:“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而况众人乎?”

从客观条件上说,曹操本处于劣势,但由于他能正确分析客观条件,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所以能扬长避短,采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使战争向有利于自己的方面转化,经过自己主观上的努力,终于赢得了胜利。

官渡一战,曹操击溃了最大敌人袁绍,由他统一北方已是大势所趋。

建安七年,袁绍病死,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不和,发生火并。袁谭不敌袁尚,向曹操乞降。

建安九年二月,曹操乘袁尚出兵攻打袁谭之机,进军围攻邺城。袁尚率军回救,依滏水(今滏阳河)为营,曹操进军将其营寨包围。袁尚害怕,请求投降,曹操不许。袁尚乘夜逃跑,袁军溃散。袁尚逃奔中山(今河北定县)。曹操命人拿着缴获袁尚的印绶节钺招降邺城守军,城中斗志崩溃。邺城遂被曹操攻破。第二年正月,曹操又以负约为名,攻灭袁谭,冀州平定。于是,曹操让还兖州牧,改任冀州牧。

袁尚兵败后,逃奔幽州刺史袁熙。不久。袁尚、袁熙又逃奔三郡乌桓。

建安十二年,曹操为了肃清袁氏残余势力,也为了彻底解决三郡乌桓入塞为害问题,决定远征乌桓。汉末,辽西、辽东、右北平三郡乌桓结合,是为三郡乌桓,其首领为辽西部的蹋顿。三郡乌桓与袁氏关系一直很好,并屡次侵扰边境,掳掠人口财物。这年五月,曹操亲率大军到达无终(今河北蓟县)。时正雨季,道路积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曹操从无终人田畴之议,改从一条久已断绝,但“尚有微径可寻”的路线进军。在田畴的引导下,曹操大军登徐无山(今河北玉田北),出卢龙塞(今河北喜峰口附近一带),“堑山堙谷五百余里”,直指乌桓老巢柳城(今辽宁朝阳南)。曹军进至离柳城不足二百里时,乌桓才发现,于是蹋顿与袁尚、袁熙等人率数万骑兵迎击。八月,二军相遇,时曹军辎重在后,“被甲者少,”而放军军势甚盛。曹操登高了望,见敌军虽多,但阵势不整,遂命大将张辽为前锋,乘敌阵稍动之机,向敌军发动猛攻。乌桓军大乱,曹军阵斩蹋顿,大获全胜,胡、汉降者二十余万,袁尚等人逃奔割据平州的公孙康。这时,有人劝曹操乘势进击公孙康,曹操说:“吾方使康斩送尚、熙首,不烦兵也。”遂率军还师。不久,公孙康果然斩杀袁尚、袁熙,并将其首级献与曹操。诸将不明所以,曹操说:“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相图,其势然也。”于是,曹操攻破三郡乌桓,也彻底肃清了袁氏势力。

建安十三年六月,曹操恢复丞相制度,并自任丞相。

曹操基本平定北方后,兵锋转而南向。建安十三年七月,进军南征荆州刘表。八月,刘表病死,其子刘琮接任荆州牧。九月,曹操大军进至新野(今属河南),刘琮以为无法抵挡,举荆州之众投降曹操。这时,官渡之战后投奔刘表的刘备屯驻于樊城(今湖北襄樊),听说刘琮投降,便率军向江陵(今属湖北)撤退。江陵为荆州重镇,存有大量军用物资。曹操听说,怕江陵落入刘备之手,遂亲率五千骑兵从襄阳(今湖北襄樊)疾驰三百里,在当阳长坂(今湖北当阳东北)将刘备追上,并将其军击溃,随后进占江陵。

由于曹操的进军威胁了孙权的统治,孙权命大将周瑜率军三万,与刘备联军抵抗曹操。

曹操自江陵东下,至赤壁(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与孙、刘联军接战不利,暂驻军于乌林(今湖北洪湖县东北,长江北岸邬林矶),与对方隔江对峙。

周瑜用诈降之计,命大将黄盖率小战船十艘,上装柴草,灌以膏油,假称投降,向北岸而进,至离曹营二里之处时,各船一齐点火,然后借助风势,直向曹军冲去,曹军大败,舟船被烧。曹操率军从华容道(今湖北监利西北)陆路撤回江陵。遂撤军北还。

赤壁大败后,曹操采取一些措施,稳定内部。建安十五年春,曹操下《求贤令》,说:“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曹操提出不拘品行、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目的是尽量把人材收罗到自己身边。

建安十六年,曹操开始对关中用兵。三月,曹操遣司隶校尉锺繇率大将夏侯渊以讨伐汉中(治南郑,今陕西汉中东)张鲁为名进兵关中。关中马超、韩遂、杨秋等十部心生疑惧,一时俱反。曹操立即派大将曹仁进攻关中,马超等人屯据潼关。七月,曹操率大军亲征关中。九月,大破关中诸军,马超、韩遂逃至凉州,杨秋逃至安定(治临泾,今甘肃镇原南)。十月,曹操进军安定,杨秋投降,关中地区基本平定。

建安十八年,曹操起兵号称四十万,亲自南征孙权。次年正月,曹军进至濡须口(今安徽巢县东南),攻破孙权设在江北的营寨,生擒其将公孙阳。孙权亲率军七万,前至濡须口抵御曹军。二军相持月余,各无所获。曹操见孙权军容严整,自己难以取胜,遂撤军北还。五月,献帝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割冀州的河东、魏郡等十郡以为魏国封地。曹操封魏公后,所任丞相和冀州牧如故,权势愈来愈大。七月,曹操建魏国社稷宗庙,又在魏国内设置尚书、侍中。

建安二十年三月,曹操见刘备已取得益州,而汉中是益州门户,“若无汉中,则无蜀矣”,刘备必然要攻取汉中。于是曹操抢先一步,率十万大军亲征汉中张鲁。七月,曹操大军进至阳平关(今陕西沔县西北)。张鲁听说阳平关失守、逃往巴中。曹操进军南郑,尽得张鲁府库珍宝。十一月,张鲁出降曹操,汉中遂为曹操所有。

曹操主力退出汉中后,刘备随后向汉中发动进攻。建安二十三年,刘备亲率大军进至阳平关,夏候渊等人与刘备夹关对峙。七月,曹操亲率大军赶往关中,坐镇长安,以便随时指挥汉中战局。建安二十四年正月,刘备自阳平关南渡沔水(今汉水),依山而进,驻军于定军山(今陕西沔县东南),夏侯渊出兵与刘备争夺地势,被刘备杀掉,曹军大败。曹操遂放弃汉中,军队全部撤回长安。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曹操刚刚从汉中撤出,刘备大将关羽就从荆州向他的东南防线襄、樊一带发动了进攻。曹操闻知,立刻派大将于禁率兵往救樊城。八月,关羽乘洪水泛滥之机,大破于禁所统七军,乘势进军,将樊城围住。时樊城曹军只有数千人,城被水淹,水面离城楼仅有数尺,曹仁率军死守。曹操又派徐晃领兵去救樊城。十月,曹操从关中赶到洛阳,亲自指挥救援樊城。

孙权因关羽处其上游,很不愿意让关羽势力发展,而且他早已有攻取荆州之心,于是联结曹操,准备以大将吕蒙偷袭荆州要地江陵。曹操接信后,将这一消息通知曹仁,命他继续坚守,自己进至摩陂(今河南郏县东南),临近指挥,又派兵十二营增援徐晃,命他反击关羽。不久,吕蒙偷袭江陵得手。关羽撤兵,路上被孙权军擒杀。

曹操在孙权擒杀关羽、取得荆州后,表孙权为骠骑将军、荆州牧。孙权遣使入贡,向曹操称臣,并劝曹操代汉称帝。曹操将孙权来书遍示内外群臣,说:“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耶!”曹操手下群臣乘机向曹操劝进。曹操自己还不想废献帝自立,他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220),曹操还军洛阳。当月,病死在洛阳,终年六十六岁。这年十月,曹丕代汉称帝,国号魏,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

家庭

曹操有二十五位儿子:

曹丕,公元221年迫汉献帝禅让帝位,是为魏文帝。

曹彰,绰号黄须儿,为一勇将,曾大破代郡乌丸。公元225年封任城王。

曹植,擅长文学,曾作《洛神赋》。虽然得到曹操宠爱,但最终与其兄曹丕争位失败,从此在政治上无所作为。公元225年立为陈王。

曹熊,早薨。

曹昂,年轻时曾举考廉,为张绣所杀。

曹铄,早薨。

曹冲,为著名神童,曾以妙法为大象称重。

曹据,公元232年封为彭城王。

曹宇,公元232年封为燕王。

曹林,公元232年封为沛王。

曹衮,公元232年封为中山王。临终病重时魏明帝曹睿对其爱护备至,死后又获厚葬。

曹玹,公元211年封为西乡侯。

曹峻,公元232年封为陈留王。

曹矩,早薨。

曹干,公元232年封为赵王。

曹上,早薨。

曹彪,公元232年封为楚王。公元251年与太尉王凌谋反事变,被赐死。

曹勤,早薨。

曹乘,早薨。

曹整,公元217年封为郿侯。

曹京,早薨。

曹均,公元217年封为樊侯。

曹棘,早薨。

曹徽,公元232年封为东平王。

曹茂,素来与曹操及曹丕不和。公元232年封为东平王。

史书评论

史书评论曹操:“明略最优”,“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著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作于建安十五年(210),光明磊落,字字真挚。曹操感性地说:“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事实的确如此。

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里面,因为文学上的需要,而表现出明显的贬曹笔法。然而三国志对他的评价,可算是魏蜀吴三国君主之中最高者,陈寿评价曹操为“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后世学者认为,这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有意歪曲事实,并没有正确评价曹操。曹操唯才是用,军事上战术战略灵活多变。他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系有着重大贡献。在内政方面,曹操创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减轻了东汉末年战时的粮食问题。

曹操诗风

曹操不但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和《蒿里行》、《观沧海》、《薤露》、《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龟虽寿》等不朽诗篇。后人并且辑有《曹操集》。

曹操手迹曹操的诗歌,极受乐府影响,现存的诗歌全是乐府歌辞。这些诗歌虽用乐府旧题,却不因袭古人诗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缚,却又继承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里行》原是挽歌,曹操却以之悯时悼乱。《步出东门行》原是感叹人生无常,须及时行乐的曲调,曹操却以之抒述一统天下的抱负及北征归来所见的壮景。可见曹操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歌,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也影响到后来的杜甫、白居易等人。

曹操诗的内容大致有三种: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

汉末大乱,曹操又南征北讨,接触的社会面非常广大,故多有亲身经验和体会如《蒿里行》谓汉末战乱的惨象,见百姓悲惨之余又见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故后人谓曹操乐府“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曹操生于官宦,对天下具有野心,故怀有统一之雄图,《短歌行》有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资明证。其进取之心亦可见出,如《龟虽寿》言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言己虽至晚年仍不弃雄心壮志。

一代袅雄,纵风光一世,亦有星落殒灭之时。曹操对此也感到无能为力,只有作诗感叹,无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伤,《秋胡行》之低沈情绪,《陌上桑》等游仙作品中都可见他的消极情绪。

曹操的诗歌形式是十分创新的。他尤擅写五言体和四言体。《蒿里行》原是杂言,曹操却以五言重写,非常成功。四言诗方面,本自《诗经》之后已见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却继承了《国风》和《小雅》的传统,反映现实,抒发情感。例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均是四言诗之佳作,使四言诗重生而再放异彩。曹操诗文辞简朴,直抒襟怀,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华美辞藻并不常见,惟形象鲜明,如《观沧海》一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寥寥数笔,即能以辽阔的沧海景象,表现诗人的胸襟,不加润饰。

★气出唱(三首)

驾六龙,乘风而行。

行四海,路下之八邦。

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

行四海外,东到泰山。

仙人玉女,下来翱游。

骖驾六龙饮玉浆。

河水尽,不东流。

解愁腹,饮玉浆。

奉持行,东到蓬莱山,上至天之门。

玉阙下,引见得入,

赤松相对,四面顾望,视正〔火昆〕煌。

开玉心正兴,其气百道至。

传告无穷闭其口,但当爱气寿万年。

东到海,与天连。

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当专之。

心恬澹,无所〔忄曷〕。

欲闭门坐自守,天与期气。

愿得神之人,乘驾云车,

骖驾白鹿,上到天之门,来赐神之药。

跪受之,敬神齐。

当如此,道自来。

其二

华阴山,自以为大。

高百丈,浮云为之盖。

仙人欲来,出随风,列之雨。

吹我洞箫,鼓瑟琴,何□□(“门”内有“言”,音“银”)!

酒与歌戏,今日相乐诚为乐。

玉女起,起舞移数时。

鼓吹一何嘈嘈。

从西北来时,仙道多驾烟,

乘云驾龙,郁何〔艹务〕〔艹务〕。

遨游八极,乃到昆仑之山,

西王母侧,神仙金止玉亭。

来者为谁?赤松王乔,乃德旋之门。

乐共饮食到黄昏。

多驾合坐,万岁长,宜子孙。

其三

游君山,甚为真。

崔嵬砟硌,尔自为神。

乃到王母台,金阶玉为堂,芝草生殿旁。

东西厢,客满堂。

主人当行觞,坐者长寿遽何央。

长乐甫始宜孙子。

常愿主人增年,与天相守。

★精列

厥初生,造划之陶物,莫不有终期。

莫不有终期。

圣贤不能免,何为怀此忧?

愿螭龙之驾,思想昆仑居。

思想昆仑居。

见期于迂怪,志意在蓬莱。

志意在蓬莱。

周礼圣徂落,会稽以坟丘。

会稽以坟丘。

陶陶谁能度?君子以弗忧。

年之暮奈何,时过时

1 关于生活自然的诗句

关于生活自然的诗句 1关于热爱大自然的诗句

1 《竹里馆》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 《岭梅》

年代: 宋 作者: 张道洽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

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

3 《滁州西涧》

年代: 唐 作者: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4 《山行》

年代: 唐 作者: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 《送灵澈上人》

年代: 唐 作者: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2描写自然惬意生活的诗句有哪些

《江村》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山中》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田园作》

年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

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

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

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

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稻田》

年代: 唐 作者: 韦庄

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罢亚肥。

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

3描写大自然的诗句都有哪些

唐 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阳春白日风在香。 晋 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晋 乐府古辞《盂珠》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秀:秀丽。

屯:驻,聚集。南朝宋 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变鸣禽:鸣叫的鸟换了种类。两句写冬去春来,鸟儿已经替换了。

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 贺知章《咏柳》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唐 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唐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忆山中》 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唐 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唐 刘昚虚《阙题》 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 唐 刘昚虚《积雪为小山》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意为:道路被白云遮断,春景与青青的流水一样绵延不断。

唐 刘昚虚《阙题》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唐 李华《春行即兴》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唐 杜甫《春运》 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燕支:胭脂。

荇:荇菜,一种水生草本植物。唐 杜甫《曲江对雨》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萱草:一种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草。

此句说萱草萌芽,侵陵雪色。漏泄:透露。

唐 杜甫《腊日》 春城而色动微寒。 唐 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微寒。”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唐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阳和:春天的和暖之气。

唐 钱起《春郊》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汀:水岸平地。

唐 戴叔伦《苏溪亭》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半;多数。

未匀:参差不齐。唐 杨巨源《城东早春》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唐 张籍《春别曲》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此是清明时节的景色描写。 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两句写白雪等不及春天到来,已穿树飞花装点早春之景。

唐 韩愈《春雪》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

草色遥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点细芽,远看一片新绿,近看却似不见。绝胜;远远胜过。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芳菲:美盛的花草。 唐 韩愈《晚春》 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韩愈《感春五首》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唐 杜牧《怅诗》:“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朱熹《春日》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 《渭城曲》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来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描写大自然的诗句3句

唐诗中人与自然相融合,首先表现在把自然“人性化”而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那些脍炙人口的田园诗、山水诗集中体现了这一特征。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诗中描写的秋雨后的空山,沐浴在松林间的清辉,石头上缓缓流淌的清泉,竹林里浣纱归来少女的嬉笑,在莲叶间轻快穿行的鱼舟,彼此组成了一幅清丽明快、和谐生动的生活场景。在这里,空山、秋雨、明月、清泉不再是距人千里之外、与人格格不入的僵死生硬的自然物;浣纱捕鱼人的劳动也不见艰辛,山川日月与人的活动默契而成为生活相连的部分。诗人的眼中是温馨生动,富有人情味的自然景观。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5关于质朴自然的诗句有哪些

1、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7、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8、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9、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10、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11、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1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14、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5、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6搜集关于人与自然的古诗

人与自然的诗句:

1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

3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5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宋·范仲淹《江上渔者》

6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宋·曾几《三衢道中》

7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8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唐·胡令能《小儿垂钓》

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唐·苏轼《惠崇》

1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3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宋·李清照《如梦令》

1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

1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

16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唐·王维《使至塞上》

17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8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曰升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19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

20山下兰溪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宋·苏轼《黄鹤楼》

7描写大自然的古诗

滁州西涧 唐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诗文解释 我只喜爱那生长在涧边的幽幽青草,在茂密的树丛上黄莺在频频鸣叫。夜晚春天的潮水向岸边涌来,又赶上一场急促的春雨,在这郊野的渡口没有一个人影儿,只有那空空的渡船在水边静静停泊。

词语解释 怜:爱怜,喜爱。 急:猛,快。

野渡:荒僻的渡口。 诗文赏析 中唐前期,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苦的好官。

在仕途生涯中,他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之中。中唐时期政治腐败,人民生活贫苦,他有志改良而无能为力,有意退隐而又不能,进退两难,只好任其自然。

仕途犹如遨游,无所作为,如同水急舟横。这首诗流露出了作者恬淡忧伤的情怀。

春游西涧,晚雨野渡,看似一幅没有主人公的山水画,但诗人的灵魂却无处不在。全诗以情写景,借景抒情。

涧边自甘寂寞的幽草、深树、自得其乐的黄鹂、急水中的横舟,没有一处不寓有作者的寄托。这与诗人的处境和心情是分不开的 阙题 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这首诗的原来题目是《归桃源乡》。

桃源山就是作者刘眘虚的隐居之处。那么这首诗就写作者在桃源山隐居之处那超尘脱俗的志趣的。

整首诗透露出隐居环境的舒适和安逸。白云、青溪、落花、流水。

这是先天的自然环境,还有作者本人的心境。点缀出一幅色彩清新幽雅的图画,真是让人美不胜收,心驰神往。

词句之间如行云流水,恰到好处,描绘的景色也同样是清静而得趣,幽静而淡雅。看后我真想遍寻此处。

太美了,那是我理想的桃源,真是一个让人见而忘返的好去处。作者在这如此美妙的地方,仍然不能忘记的是读书。

这才是为这如此美好的地方添上重重的一笔,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作者才能领略出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心神俱佳的氛围。大有“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

语句对仗之工整,环境这恬静,无不透露出这才是读书的好地方。这才是大家所认为的家园。

受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影响很深,据说作者喜与僧道交际,显然受佛学的影响很深。但是能够在在如此清幽之地,保持读书人和高尚情操是难能可贵的。

这首诗的写作和修饰丝毫不比王维差,且有明显略胜一筹的优势。我非常喜欢这首诗,是我较早加以背诵和记录的诗词。

诗情画意,闲云野鹤,潇洒舒坦,优哉可羡。 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南宋·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注释:1短篷——小船。

篷是船帆。船的代称。

2杖藜——"藜杖"的倒文。藜是一年生草木植物,茎杆直立,长老了可做拐杖。

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 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 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给人以亲切感,安全感, 使这位老和尚 游兴大涨,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

桥东和桥西, 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 "东",有些时候便是"春"的同义词,譬如春神称作东君, 东风专指春风。

诗人过桥东行,正好有东风迎面吹来,无论西行、北行、南行, 都没有这样的诗意。 诗的后两句尤为精彩:"杏花雨",早春的雨"杨柳风", 早春的风。

这样说比"细雨"、"和风"更有美感,更富於画意。 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印象称早春时的雨为"杏花雨", 与称夏初的雨为"黄梅雨",道理正好相同。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南宋初年,大诗人陆游已将杏花和春雨联系起来。 "沾衣欲湿",用衣裳似湿未湿来形容初春细雨似有若无, 更见得体察之精微,描模之细腻。

试想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 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 这是怎样不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啊! 有人不免要想,老和尚这样兴致勃勃地走下去,游赏下去, 到他想起应该归去的时候,怕要体力不支,连藜杖也扶他不动了吧?不必多虑。 诗的首句说:"古木阴中系短篷。

"短篷不就是小船吗? 老和尚原是乘小船沿溪水而来,那小船偏激在溪水边老树下,正待他解缆回寺呢。 金谷园 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注解: 1、香尘:石崇为教练家中舞妓步法,以沉香屑铺象牙床上,使她们践踏,无迹者赐 以珍珠。

2、坠楼人:指石崇爱妾绿珠,曾为石崇坠楼而死。 坠楼人,绿珠是石崇爱妾,孙秀想占有她,石崇怒而不给,孙秀便在赵王(司马伦)前陷害石崇,崇因此被捕。

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官(主子)前。”乃投于楼下而死。

韵译: 繁华往事,已随沉香烟尘飘荡无存; 流水无情,野草却年年以碧绿迎春。 啼鸟悲鸣,傍晚随着东风声声传来; 落花纷纷,恰似那坠楼的绿珠美人。

诗词赏析 这是一首即景生情诗。大概写诗人经过西晋富豪石崇的金谷园遗址而兴吊古情 思。

前句写金谷园昔日的繁华,今已不见;二句写人事虽非,风景不殊;三、四两。

8有关生活的诗句

《生活咏叹调》

我整理翻阅了全部回忆,

却始终没能洞悉未来。

我因忘记进化到明天的,

程序密码,

却只能在原地不断徘徊。

不用告诉我那火红的枫叶,

已然凋落。

也不用告诉我那娇艳的花朵,

又将盛开。

关于轮回中的种种因果机缘,

我已无力奢望,

不敢去猜。

别问我因何不辞而离去,

也别问我曾几何时,

又已悄然归来。

成长的悲喜,岁月的感慨,

都会再次被身后无情的风霜掩埋。

哪有那么绝对的是与非,

哪有这么多的应该不应该。

存在不需要理由,

真我又何必表白。

记得你说过,

生活是一道,

自食其果的家常菜。

而且你我都知道,

终将会有一天,

你我将遥遥彼此对视着,

然后微笑着去穿越,

我们面前那喧嚣而荒凉的

茫茫人海。

见题原创,是本人2012年左右的随笔,见题后略加修润。希望对你有帮助。

9关于人生与自然的诗歌

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小妹不知行不行!!!~~~~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作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 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萧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秋晚的江上》 刘大白归巢的鸟儿,尽管是裷了,还驮著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秋晨》 于赓虞别了,星霜漫天的黑夜,我受了圣水难洗的苦孽,你方从我的背上踏过,欢迎啊,东曙,你又已复活!在这最后的瞬间,我睁眼双手抱住太阳的脚,看叶颤,花舞,听市声沉醉,直到落下欢欣的眼泪!《沪杭车中》 徐志摩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橹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艳色的田野,艳色的秋景,梦境似的分明,模糊,消隐,——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一九二八年)《私语》 徐志摩秋雨在一流清冷的秋水池,一颗憔悴的秋柳里,一条怯懦的秋枝上,一片将黄未黄的秋叶上,听他亲亲切切喁喁唼唼,私语三秋的情思情事,情语情节,临了轻轻将他拂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晕里,一涡半转,跟着秋流去。

这秋雨的私语,三秋的情思情事,情诗情节,也掉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晕里,一涡半转,跟着秋流去。(一九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秋月呀》 徐志摩秋月呀!谁禁得起银指尖儿浪漫地搔爬呵!不信但看那一海的轻涛,可不是禁不住它玉指的抚摩,在那里低徊饮泣呢!就是那:无聊的云烟,秋月的美满,熏暖了飘心冷眼,也清冷地穿上了轻缟的衣裳,来参与这美满的婚姻和丧礼。

(一九二二年十月六日)《秋月》 徐志摩一样是月色,今晚上的,因为我们都在抬头看——看它,一轮腴满的妩媚,从乌黑得如同暴徒一般的云堆里升起——看得格外的亮,分外的圆。它展开在道路上,它飘闪在水面上,它沉浸在水草盘结得如同忧愁般的水底;它睥睨在古城的雉堞上,万千的城砖在它的清亮中呼吸,它抚摸着错落在城厢外内的墓墟,在宿鸟的继续的呼声里,想见新旧的鬼,也和我们似的相依偎的站着,眼珠放着光,咀嚼着彻骨的阴凉:银色的缠绵的诗情如同水面的星磷,在露盈盈的空中飞舞。

听那四野的吟声——永恒的卑微的谐和,悲哀揉和着欢畅,怨仇与恩爱,晦冥交抱着火电,在这幽绝的秋夜与秋野的苍茫中,“解化”的伟大在一切纤微的深处展开了婴儿的微笑!(一九三0年十月)《秋天的梦》 戴望舒迢遥的牧女的羊铃,摇落了轻的树叶。秋天的梦是轻的,那是窈窕的牧女之恋。

于是我的梦静静地来了,但却载着沉重的昔日。哦,现在,我有一些寒冷,一些寒冷,和一些忧郁。

(一九三一年一月)《霜花》 戴望舒九月的霜花,十月的霜花,雾的娇女,开到我鬓边来。装点着秋叶,你装点了单调的死,雾的娇女,来替我簪你素艳的花。

你还有珍珠的眼泪吗?太阳已不复重燃死灰了。我静观我鬓丝的零落,于是我迎来你所装点的秋。

(一九三五年十月)《秋》 杜运燮连鸽哨都发出成熟的音调,过去了,那阵雨喧闹的夏季。不再想那严峻的闷热的考验,危险游泳中的细节回忆。

经历过春天萌芽的破土,幼芽成长中的扭曲和受伤,这些枝条在烈日下也狂热过,差点在雨夜中迷失方向。现在,平易的天空没有浮云,山川明净,视野格外宽远;智慧、感情都成熟的季节啊,河水也像是来自更深处的源泉。

紊乱的气流经过发酵,在山谷里酿成透明的好酒;吹来的是第几阵秋意?醉人的香味已把秋花秋叶深深染透。街树也用红颜色暗示点什么,自行车的车轮闪射着朝气;塔吊的长臂在高空指向远方,秋阳在上面扫描丰收的信息。

(一九七九年秋)《江南草》 李季菊花怒放的秋天,我第一次来到了江南。虽然我来也匆匆,去又忙忙,但你的美丽却一千倍地超过了我的想象。

望着你那花团锦绣的城市,最美丽的画卷都失去了颜色;漫步在风光明媚的水乡,就是传诵千古的绝吟也显得苍白。你的美丽使我感到羞愧:词囊里竟找不到一个形容你的词藻。

人们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天堂只不过是人们按照你的模样编织的幻想。我知道秋日里还不能显出你的神奇美妙,我见到的也只是你那千里花香中的一棵草。

可是,我就要回去了,我就要带着这片草叶回去了。我要把这片草叶带到沙漠上,我要把这片草叶带回我的家乡。

我要把它种在戈壁滩上,我还要对我的乡亲们这样讲:“用我们的汗水灌浇它吧,让我们的大戈壁也变得像江南一样!”(一九五七年八月)《秋歌——之一》 郭小川秋天来了,大雁叫了;晴空里的太阳更红、更娇了!谷穗熟了,蝉声消了;大地上的生活更甜、更好了!海岸的青松啊,风卷波涛;江南的桂花啊,香满大道。草原的骏马啊,长了肥膘;东北的青山啊,戴了雪帽。

呵,秋天、秋水、秋天的明月,哪一样不曾印上我们的心血!呵,秋花、秋实、秋天的。

唐代离别诗

1、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3、琵琶行 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4、雨霖铃 柳永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下阕)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5、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桔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6、写情 李益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7、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 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8、江陵愁望有寄 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9、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0、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1、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杯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12、谢公亭 李白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13、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4、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1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比邻:近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

作者小传: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

16、《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诗题一作《渭城曲》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朝雨:早晨的雨

浥:润湿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简析: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

17、《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芙蓉楼:据《一统志》载:"芙蓉楼在镇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晋润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清代,在王昌龄谪居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也建有芙蓉楼一片冰心句是化用鲍照《白头吟》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句意

简析:这首诗令人千古传诵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白了自己永远纯洁无瑕的心

作者小传: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诗擅长七绝,被称"七绝圣手"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其边塞诗很著名有《王昌龄集》

18、《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1]烟花三月下扬州[2]

孤帆远影碧空尽,[3]唯见长江天际流[4]

注释:之:去,往 广陵:扬州 意思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1]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西辞:辞,辞别西辞,由西向东行

意思:作者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了

[2]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直下

意思是:在春光烂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顺流 直下到扬州去

[3]孤帆:单独的一条船碧空:晴朗的天空

尽:没有了,消失了

意思是:那只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

[4]唯:只 天际:天边

意思: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天边流去

简析: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诗人的摹景写情,出语不凡,使人赞叹!第三四句既是写景,更是写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长江水永远流在心中

2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1]本句是比喻,梨花喻白雪

简析:这是天宝十三年(754)冬作者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营中送别,大雪纷飞,这是一个很特异的环境诗人以奇特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和对实景多层次的描绘,使人感到充满寒意而又感到春意盎然一直送到不见人影,而雪地上的那一行马蹄印的情景深深地刻在读者心中

作者小传:岑参(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有《岑嘉州诗集》

第四节 宋人送别词

21、《雨霖铃》[1]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2]

都门帐饮无绪,[3]留恋处,[4]兰舟催发[5]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6]

念—去去千里烟波,[7]暮霭沈沈楚天阔[8]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9]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0]

注释:[1]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八句,仄韵

[2]骤雨:阵雨

[3]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4]留恋处:一作"方留恋处"

[5]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6]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一作"凝咽"

[7]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8]暮霭:傍晚的云气沈沈:深厚的样子楚天:南天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9]经年:一年又一年

[10]风情:男女恋情

简析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

柳永在词史的地位:柳词在题材方面不局限于士人的情感,时见市井气息,在词的描写内容方面有所拓宽;柳永在词调使用方面多有尝试(宋词调 880,柳用百余),尤致力于慢词,善在文字转折处用强有力的仄声字,用来承上启下,成为语气转换的枢纽,让人有"潜气内转","摇曳生姿"之感,整部作品浑然一体,丰富了词的形式体制;柳词长于铺叙,白描,语言清新自然,在写作技巧方面都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传情自然真挚

22、《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释:侯馆,能远望之楼熏,香气平芜,平坦草地

简析:欧阳修的意义:一代儒宗(诗文言志)而致力于娱宾遣兴的小词(词以抒情),有开创风气之功;欧词成花间词之余风,于词艺提高有贡献

23、陈亮水调歌头

送章德茂大卿师虏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

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

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

且复穹庐拜,会向篙街行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

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

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

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注释:谩,无理,轻视北群空,谓没有良马,借喻没有良才当场只手,犹言独当一面篙(gao稿)街,汉时长安城内少数民族及外国使者居住之所"尧之都"三句谓中原地区是尧舜禹传下来的神圣疆土壤,土地封,疆域磅礴,指浩大的正气赫,火赤貌

评析:此词为送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送章德茂使金作这是一首通篇都洋溢着强烈民族自豪感和抱有必胜信心的诗词不见南师久两句-长久不见南宋北伐,不要以为宋朝就没人(才)了当场只手两句-称赞章德茂能独当一面,是个杰出的使节自笑三句-以黄河之水不变东流方向来勉励章德茂为国争光且复穹庐拜两句-现在姑且向金主低头,他们早晚会被宋朝消灭藁街-长安城内,外国使者居住地陈汤斩郅支单于,奏请:"悬头藁街蛮夷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于中两句-其中一定会有以向异族称臣为羞耻的志士万里一句-感叹金人占领地域的广阔千古英灵-泛指古代缔造祖国,保卫祖国的英雄人物

作者小传:陈亮(1143-1194),字同甫他具有积极的处世精神,一生没做过官他对写作的意见是:大凡论不必作好言语,意与理胜,则文字自然超众故大手之文,不为诡异之体,而自然宏富;不为险怪之磁,而自然典丽奇,寓于纯粹之中,巧,藏于和易之内,不善学文者,不求高于理与意

24、张元干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易老悲难诉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

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注释:待制,皇帝的侍从官新州,治所在广东新兴县神州,古称中国为"赤县神州",此指中原地区画角,号角上涂了彩色,故称画角底事三句谓:为何会天崩地塌,洪水泛滥,万落千村,狐兔成群呢九地,九州之地,意谓遍地狐兔,此以喻敌人天意句:杜甫《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诗:"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难诉,一作"如诉" 耿斜河,明朗的天河斜河,一称斜汉,即天河万里江山,胡铨受贬的远方回首,不堪回想白居易《招张司业诗》:"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此指与胡聚会的往事雁不到,谓书信难通相传北雁南飞,止于衡阳怀今古,怀古伤今金缕,贺新郎词调的异名

简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词曲类》赞曰:"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气"

作者小传:张元干(1091-约1170),也作张元干,福州人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词风豪放,为辛派泀人之先驱著有《芦川词》,《芦川归来集》

25、辛弃疾木兰花慢

席上呈张仲固帅兴元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

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位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注释:剑指三秦:指刘邦占领三秦事追亡事,指萧何追韩信事一编书是帝王师:《史留侯列传》载张良在下邳圯(移)上老父出一遍书《太公兵法》示张良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小试去征西谓,张仲固西行任兴元帅只是小试其技车轮四角,陆龟蒙《古意》:"愿得双车轮,一夜生四角"指盼望车子把行人留下的意思带减腰围,《古诗》:"思君令人老,衣带日已缓"

第四节 送别诗词常见意象

意象:诗词中常用以传达诗人或词人思想情感的,旨意或情感色彩相对稳定的物象或图景

长亭,南浦,杨柳,美酒

此外又如:残阳,西风,画角,鹧鹄,春风,秋月,落叶,残红,败荷,江水,细雨,秋蝉 兰舟

第四章 咏史怀古诗词论析

第一节 咏史怀古诗词的含义和历史渊源

咏史怀古诗词:表面在"历史事件"或"往古人事",其旨意却在借古讽今,所谓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磊

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征:"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虚)与历史性(实)的统一;"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今—古——今

第一首文人五言咏史诗:东汉班固《咏史》

26、左思《咏史》八首

咏史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释:郁郁:草木茂盛貌离离,下垂貌世胄(皱):高门贵族的子弟金张:匈奴人金日磾(低),张安世均为刘彻贵臣,其后代数世为官珥,这里作插解貂,冠上作装饰用的貂尾

第二节 唐代咏史怀古诗

初唐咏史怀古诗:陈子昂盛唐代表作家为王维,李白,杜甫,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杜甫《蜀相》,《八阵图》中唐刘禹锡《乌衣巷》,《西塞山怀古》,白居易《长恨歌》晚唐李商隐,杜牧

燕昭王陈子昂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注释:万岁通天二年(697),武后派建安郡王武攸宜北征契丹,陈子昂随军参谋武攸宜出身亲贵,全然不晓军事陈子昂屡献奇计,不被理睬, 剀切陈词,反遭贬斥,徒署军曹作者有感于燕昭王招贤振兴燕国的故事,写下了这首诗歌燕昭王,是战国时并国的君主公元前三一二年执政后,广招贤士,使原来国势衰败的并国逐渐强大起来,并且打败的当进的强国-齐国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碣石馆,即碣石宫燕昭王时,梁人邹衍入燕,昭王筑碣石亲师事之"黄金台"也是燕昭王所筑昭王置金于台上,在此延请天下奇士未几,召来了乐毅等贤豪之士,昭王亲为推毂,国势骤盛以后,乐毅麾军伐齐,连克齐城七十余座,使齐几乎灭亡

诗人写两处古迹,集中地表现了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主风度从"登"和"望"两个动作中,可知诗人对古人何等向往!当然,这里并不是单纯地发思古之幽情,诗人如此强烈地推崇古人,是因为深深地感到现今世路的坎坷,其中有着深沉的自我感慨

次二句:"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抒发了世事沧桑的感喟诗人遥望黄金台,只见直人太不平的丘陵上长满了乔木,当年置金的台已不见,燕昭王到哪里去了呢这表面上全是实景描写,但却寄托着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为什么乐毅事魏,未见奇功,在燕国却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呢道理很简单,是因为燕昭王知人善任因此,这两句明谓不见"昭王",实是诗人以乐毅自比而发的这牢骚,也是感慨自己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作品虽为武攸宜"轻无将略"而发,但诗中却将其置于不悄一顾的地位,从而显示了诗人的豪气雄风作品最后以吊古伤今作结:"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诗人作此诗的前一年,契丹攻陷营州,并威胁檀州诸郡,而朝廷派来征战的将领却昏庸,这怎么不叫人为国运而担忧因而诗人只好感慨"霸图"难再,国事日非了同时,面对危局,诗人的安邦经世之策又不被纳用,反遭武攸宜的压抑,更使人感到前路茫茫

"已能"二字,感慨至深这"驱马复归来",表面是写览古归营,实际上也暗示了归隐之意神功元年(697),唐结束了对契丹的战争,此后不久,诗人也就解官归里了

简析:这篇览古之诗,一无藻饰词语,颇富英豪被抑之气,读来令人喟然生慨杜甫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胡应麟《诗薮》说:"唐初承袭梁隋,陈子昂独开古雅之源"陈子昂的这类诗歌,有"独开古雅"之功,有"始高蹈"的特殊地位

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 题材:五言绝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1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南朝梁元帝《赋得兰泽多芳草》诗是现存较早的"赋得体"诗。而"赋得体"之大兴是在唐代,以后历代沿用。试帖诗比一般的赋得体要。

曹操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官宦家庭。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东汉末年宦官集团中的一员,据说是汉相国曹参的后人(并无史实考证)。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曹嵩的出身,当时就搞不清楚,所以陈寿称他:“莫能审其生出本末”,有人也说曹操是“夏侯氏”之子。曹嵩官至太尉。灵帝熹平三年(174),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洛阳为郎。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洛阳为东汉都城,是皇亲贵势聚居之地,很难治理。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将蹇图用五色棒处死。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

灵帝中平元年(184),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受命与卢植等人合军进攻颍川黄巾军,结果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级。随之迁为济南相。济南相任内,曹操治事如初。济南国(今山东济南一带)有县十余个,各县长吏多依附贵势,贪赃枉法,无所顾忌。曹操之前历任国相皆置之不问。曹操到职,大力整饬,一下奏免长吏十分之八的长吏,济南震动,贪官污吏纷纷逃窜。“政教大行,一郡清平”。当时正是东汉政治极度黑暗之时,甚至有了买官制度。朝廷封曹操为议郎,曹操不肯迎合权贵,遂托病回归乡里,春夏读书,秋冬弋猎,暂时隐居了。

中平五年(188),汉灵帝为巩固统治,设置西园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被任命为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

中平六年(189),西凉刺史董卓进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刘协,后又杀太后及少帝,自称太师,专擅朝政。曹操见董卓倒行逆施,不愿与其合作,遂改易姓名逃出京师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

曹操到陈留后,“散家财,合义兵”。组织起一支五千人的军队,准备讨伐董卓。

汉献帝初平元年(190)正月,关东州郡牧守起兵讨伐董卓,共推袁绍为盟主。曹操为副盟主,参加讨董军。二月,董卓胁迫献帝迁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自己留居洛阳抵御关东军。董卓之凉州军骁勇善战,关东军十余万人驻酸枣(今河南延津北)一带,无人敢向洛阳推进。曹操认为董卓“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应趁机与之决战,遂独自引军西进。曹操行至荥阳汴水(今河南荥阳西南),与董卓大将徐荣交锋,因为士兵数量相差大,曹操大败,士卒死伤大半,自己也被流矢所伤,幸得堂弟曹洪所救。回至酸枣,曹操建议诸军各据要地,再分兵西入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围困董卓,关东诸将不肯从。

关东诸军名为讨董卓,实际各自心怀鬼胎,意在伺机发展自己势力。不久,诸军之间发生摩擦,相互火拼。

初平三年,司徒王允与吕布在长安定计杀掉董卓,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攻陷长安,杀王允,进攻吕布,关中也陷入战乱。是时,州郡牧守各据一方,形成诸侯割据的局面。

初平三年,青州黄巾军大获发展,连破兖州郡县,阵斩兖州刺史刘岱。济北相鲍信等迎曹操任兖州牧。曹操和鲍信合军进攻黄巾。鲍信战死。曹操“设奇伏,昼夜会战”,终于将黄巾击败。获降卒三十余万,人口百余万。曹操收其精锐,组成军队,号“青州兵”。

献帝初平四年(193)秋,曹操进兵徐州(治郯,今山东郯城),向东南扩展势力。徐州牧陶谦退守郯县。不久曹操军粮将尽,撤围回军。次年夏,曹操再征徐州,略地至东海。曹操征徐州期间,所过大肆杀戮,一路上“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

曾参加讨董卓之战的陈留太守张邈和曹操部将陈宫对曹操不满,遂叛操,迎吕布为兖州牧。吕布为当时名将,先为董卓部将,曾与王允定计诛杀董卓。

当时只有鄄城(今属山东)和东郡的范(今山东范县东南)、东阿(今山东阳谷东北)两县尚在曹操掌握之中,分别由司马荀彧和寿张令程昱、东郡太守夏侯敦等坚守,形势异常危急。曹操从徐州赶回,听说吕布屯于濮阳,遂进军围攻濮阳。二军相持百余日,蝗灾大起,双方停战,曹操军还鄄城。

兴平二年(195)夏,曹操整军再战吕布,于巨野(今山东巨野南)大破吕布军,吕布逃往徐州投靠刘备。

曹操从陈留起兵到兴平二年将吕布、张邈赶出兖州,经过六年的经营,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块根据地。曹操起兵之初,仅有数千人,出任东郡太守前后,他陆续延揽一些拥有宗族、部曲等家兵的豪强地主归附自己,后击溃青州黄巾军,又收其精锐组成“青州兵”。这样,曹操又有了一支颇具战斗力的军队。根据地和军队,是曹操得以成事的基本条件。

献帝刘协自被董卓劫至长安后,一直处于颠沛流离之中。建安元年七月,献帝终于回到洛阳,洛阳经董卓之乱,已是一片废墟。百官没有地方居住,“披荆棘,依丘墙间”,洛阳也没有粮食,“州郡各拥强兵,而委输不至,群僚饥乏,尚书郎以下自出采稆,或饥死墙壁间”。

早在初平三年(192),曹操的谋士毛玠就向曹操提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的战略性建议,曹操深以为是。建安元年八月,曹操亲至洛阳朝见献帝。随即挟持汉帝迁都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从此,曹操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这是曹操政治上的一大成功。曹操被封为大将军、武平侯。汉魏之间,社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出现大饥荒。这一时期,粮食供应成为各军事集团最大的问题,因军粮不足而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

建安元年,曹操采纳部下枣只等人的建议,利用攻破黄巾所缴获的物资,在许下募民屯田,当年即大见成效,得谷百万斛。于是曹操命令在各州郡设置田官,兴办屯田。屯田有效地解决了曹操集团的粮食问题,所以曹操说:“后遂因此大田,丰足国用,摧灭群逆,克定天下”。

在兴置屯田的同时,曹操采取各种措施,扶植自耕农经济。针对当时人口流失,田地荒芜的情况,曹操先后采取招怀流民、迁徙人口、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检括户籍等办法,充实编户,恢复农业生产。此外,曹操还陆续颁布法令,恢复正常租调制度,防止豪强兼并小农。建安五年(200),曹操颁布新的征收制度,到建安九年,又明确:“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曹操前后实行的这一系列措施,使濒于崩溃的自耕农经济不断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这成为曹操集团的雄厚经济基础。

通过以上二项措施,曹操统治区的农业生产迅速恢复。这是曹操在经济上的一大成功。

迎献帝、迁都于许和恢复农业生产是曹操得以成功的两个重要条件。

从建安二年起,曹操利用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东征西讨,开始了他翦灭群雄,统一北方的战争。

其时,在曹操的北边,是占有冀、并、幽、青四州的袁绍;南边,是占据扬州的袁术;东南,是占据徐州的吕布;正南,是占据荆州的刘表;西边,是关中诸将。此外,董卓部将张济之侄张绣投降刘表后,屯驻于宛县(今河南南阳),对许都形成威胁。

建安三年(198)九月,曹操东征徐州,进攻久与他为敌的吕布。在曹军攻势之下,吕布军上下离心,十二月,吕布将魏续、宋宪等生擒吕布谋士陈宫归降曹操。吕布见大势已去,下城投降。曹操将吕布、陈宫处死,收降吕布将臧霸、孙观等人,初步控制了徐州。

当时,群雄实力最强的是袁绍。曹操预作布置,命在青州有潜在影响的臧霸等人攻入青州,占领齐(治今山东临淄)、北海(治今山东寿光东南)等地,巩固右翼;又命大将于禁屯军黄河南岸,监视袁军。不久,张绣听从谋士贾诩之计,投降曹操,曹操大喜,拜张绣为扬武将军,解除了后顾之忧。这年十二月,曹操自率军屯于官渡(今河南中牟北),准备迎击袁绍。

刘备在徐州牧陶谦死后,曾一度出任徐州牧,后徐州被吕布攻占,刘备投奔曹操。曹操认为刘备是个英雄,先后表他为豫州牧、左将军。曹操攻占徐州不久,淮南袁术准备逃往青州往依袁绍,曹操派刘备去截击。建安五年正月,董承等人谋诛曹操事泄,被曹操杀掉。刘备遂袭杀徐州刺史车胄,占据徐州。

曹操为了免于将来同袁绍作战时前后受敌,决定先消灭在徐州立足未稳的刘备。时诸将皆怕袁绍乘机来攻许都,曹操对此胸有成竹,说:“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有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遂进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破刘备,刘备逃奔袁绍。

袁绍是当时北方最强大的一股势力,也是曹操统一北方最强大的敌人。袁氏一门,自袁绍曾祖袁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势力本就很大,后袁绍取得冀、并、幽、青四州之地,实力大增,有军队数十万人。袁绍以其长子袁谭、次子袁熙、外甥高干分守青、幽、并三州,后方稳固,兵精粮足,根本不把曹操放在眼里。他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志在一举消灭曹操。建安五年二月,袁绍命大将颜良等人进兵白马(今河南滑县北),自率大军进屯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向曹操发动进攻。

曹操的实力比袁绍弱得多。曹操所占的大河以南地区,地盘既小,又是四战之地,残破不堪,还没有完全恢复,物资比不上袁绍那样丰富。曹操的兵力也远不及袁绍,其总兵力大概不过几万人,投入前线的兵力据《武帝纪》说“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刘宋、裴松之认为此数不准确,曹操的兵力不会如此之少,但曹操兵力远逊于袁绍却是毫无问题的。袁绍大军来攻,许都震动。曹操安慰众将说:“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众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我奉也。”曹操对袁绍有很深的认识,他敢于在袁绍将要大军压境之时抽身去进攻刘备,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之上。

建安五年二月,袁军颜良等人围攻白马,拉开了大战的序幕。四月,曹操亲自率兵北上解白马之围,他采纳谋士荀攸之计,先进军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在白马以西),做出要渡河袭击袁军的态势,吸引袁军分兵西向,然后突然转向迅速赶往白马。曹操军突然杀到,袁军措手不及,关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袁军大败,白马之围遂解。曹操救出白马军民,沿黄河西撤。袁绍闻知,立即渡河追赶曹操。曹操见追兵渐近,命军士解鞍放马,并置辎重于道。袁军追兵大至,争抢辎重,阵形混乱。曹操率领仅有的骑兵突然杀出,大破追兵,阵斩袁绍另一大将文丑。颜良、文丑为袁军名将,二将分别被杀,袁军大震。曹操初战得胜,主动撤军,继续扼守官渡。

八月,袁绍大军连营而进,东西数十里,依沙堆为屯,进逼官渡。曹操分兵坚守营垒,伺机而动。袁军向曹营发动猛攻,先是作高橹、起土山,由上向曹营中射箭,接着又挖地道,欲从地下袭击曹营,皆被曹操以相应办法击破。两军一攻一守,相持近二个月。久战之下,曹操处境极为困难。

十月,袁绍从河北运来粮草万余车,派大将淳于琼等带万余人看守,屯于离袁绍大营四十里的乌巢。恰好这时袁绍谋士许攸来投曹操,献计让曹操偷袭乌巢。曹操大喜,亲率精锐步骑五千人,乘夜从小路偷袭乌巢。曹操军至乌巢,命四面放火,袁军大乱,淳于琼拒营死守。袁绍闻知,急忙派兵救授,曹操左右见“‘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操怒曰:‘贼在背后,乃白!’士卒皆殊死战,遂大破之,斩琼等,尽燔其粮草”。当袁绍听说曹操袭击乌巢时,认为这正是攻破曹操大营的好机会,因此派去的援兵很少,而以重兵围攻曹操大营。但曹营未破,乌巢败讯已经传来,袁军溃散,大将张郃等人投降曹操。袁绍弃军逃回黄河以北。于是曹军大获全胜,斩首七万余级,尽获袁军辎重图书珍宝。曹操清点袁绍书信,得到自己部下写给袁绍的信,尽烧之,说:“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而况众人乎!”

从客观条件上说,曹操本处于劣势,但由于他能正确分析客观条件,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所以能扬长避短,采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使战争向有利于自己的方面转化,经过自己主观上的努力,终于赢得了胜利。

官渡之战,曹操击溃了最大敌人袁绍,由他统一北方已是大势所趋。

建安七年,袁绍病死,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不和,发生火并。袁谭不敌袁尚,向曹操乞降。

建安九年二月,曹操乘袁尚出兵攻打袁谭之机,进军围攻邺城。袁尚率军回救,依滏水(今滏阳河)为营,曹操进军将其营寨包围。袁尚害怕,请求投降,曹操不许。袁尚乘夜逃跑,袁军溃散。袁尚逃奔中山(今河北定县)。曹操命人拿着缴获袁尚的印绶节钺招降邺城守军,城中斗志崩溃。邺城遂被曹操攻破。第二年正月,曹操又以负约为名,攻灭袁谭,冀州平定。于是,曹操让还兖州牧,改任冀州牧。

袁尚兵败后,逃奔幽州刺史袁熙。不久,袁尚、袁熙又逃奔三郡乌桓。

建安十二年,曹操为了肃清袁氏残余势力,也为了彻底解决三郡乌桓入塞为害问题,决定远征乌桓。汉末,辽西、辽东、右北平三郡乌桓结合,是为三郡乌桓,其首领为辽西部的蹋顿。三郡乌桓与袁氏关系一直很好,并屡次侵扰边境,掳掠人口财物。这年五月,曹操亲率大军到达无终(今河北蓟县)。时正雨季,道路积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曹操从无终人田畴之议,改从一条久已断绝,但“尚有微径可寻”的路线进军。在田畴的引导下,曹操大军登徐无山(今河北玉田北),出卢龙塞(今河北喜峰口附近一带),“堑山堙谷五百余里”,直指乌桓老巢柳城(今辽宁朝阳南)。曹军进至离柳城不足二百里时,乌桓才发现,于是蹋顿与袁尚、袁熙等人率数万骑兵迎击。八月,二军相遇,时曹军辎重在后,“被甲者少,”而敌军军势甚盛。曹操登高了望,见敌军虽多,但阵势不整,遂命大将张辽为前锋,乘敌阵稍动之机,向敌军发动猛攻。乌桓军大乱,曹军阵斩蹋顿,大获全胜,胡、汉降者二十余万,袁尚等人逃奔割据平州的公孙康。这时,有人劝曹操乘势进击公孙康,(曹操听从谋士郭嘉的意见,说:“吾方使康斩送尚、熙首,不烦兵也。”遂率军还师。不久,公孙康果然斩杀袁尚、袁熙,并将其首级献与曹操。诸将不明所以,曹操说:“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相图,其势然也。”于是,曹操攻破三郡乌桓,也彻底肃清了袁氏势力。同年郭嘉就因水土不服,气候恶劣,日夜急行操劳过度,在曹操北归前病逝,而公孙康斩杀袁尚、熙竞在郭嘉之料中。)根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的记载辽东单于速仆丸及辽西、北平诸豪,弃其种人,与尚、熙奔辽东,觽尚有数千骑。初,辽东太守公孙康恃远不服。及公破乌丸,或说公遂征之,尚兄弟可禽也。公曰:“吾方使康斩送尚、熙首,不烦兵矣。”九月,公引兵自柳城还,康即斩尚、熙及速仆丸等,传其首。诸将或问:“公还而康斩送尚、熙,何也?”公曰:“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相图,其势然也。”十一月至易水,代郡乌丸行单于普富卢、上郡乌丸行单于那楼将其名王来贺。并非出自郭嘉的谋略。

建安十三年六月,曹操废三公,恢复丞相制度,并自任汉朝丞相。

曹操基本平定北方后,兵锋转而南向。建安十三年七月,进军南征荆州刘表。八月,刘表病死,其子刘琮接任荆州牧。九月,曹操大军进至新野(今属河南),刘琮以为无法抵挡,举荆州之众投降曹操。这时,官渡之战后投奔刘表的刘备屯驻于樊城(今湖北襄樊),听说刘琮投降,便率军向江陵(今属湖北)撤退。江陵为荆州重镇,存有大量军用物资。曹操听说,怕江陵落入刘备之手,遂亲率五千骑兵从襄阳(今湖北襄樊)疾驰三百里,在当阳长坂(今湖北当阳东北)将刘备追上,并将其军击溃,随后进占江陵。

由于曹操的进军威胁了吴侯孙权的统治,孙权命大将周瑜率军三万,与刘备联军抵抗曹操。

曹操自江陵东下,至赤壁(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与孙、刘联军接战不利,暂驻军于乌林(今湖北洪湖县东北,长江北岸邬林矶),与对方隔江对峙。

周瑜用诈降之计,命大将黄盖率小战船十艘,上装柴草,灌以膏油,假称投降,向北岸而进,至离曹营二里之处时,各船一齐点火,然后借助风势,直向曹军冲去,曹军大败,舟船被烧。曹操率军从华容道(今湖北监利西北)陆路撤回江陵。遂撤军北还。

赤壁大败后,曹操采取一些措施,稳定内部。建安十五年春,曹操下《求贤令》,说:“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曹操提出不拘品行、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目的是尽量把人才收罗到自己身边。

建安十六年,曹操开始对关中用兵。三月,曹操遣司隶校尉钟繇率大将夏侯渊以讨伐汉中(治南郑,今陕西汉中东)张鲁为名进兵关中。关中马超、韩遂、杨秋等十部心生疑惧,一时俱反。曹操立即派大将曹仁进攻关中,马超等人屯据潼关。七月,曹操率大军亲征关中。九月,大破关中诸军,马超、韩遂逃至凉州,杨秋逃至安定(治临泾,今甘肃镇原南)。十月,曹操进军安定,杨秋投降,关中地区基本平定。

建安十八年,曹操起兵号称四十万,亲自南征孙权。次年正月,曹军进至濡须口(今安徽巢县东南),攻破孙权设在江北的营寨,生擒其将公孙阳。孙权亲率军七万,前至濡须口抵御曹军。二军相持月余,各无所获。曹操见孙权军容严整,自己难以取胜,遂撤军北还。五月,复《禹贡》九州。

汉天子册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建魏国,定国都于邺城。魏国拥有冀州十郡之地,置丞相、太尉、大将军等百官。献帝还准许其“参拜不名、剑履上殿 ”,如汉丞相萧何故事。

建安二十年三月,曹操见刘备已取得益州,而汉中是益州门户,“若无汉中,则无蜀矣”,刘备必然要攻取汉中。于是曹操抢先一步,率十万大军亲征汉中张鲁。七月,曹操大军进至阳平关(今陕西沔县西北)。张鲁听说阳平关失守、逃往巴中。曹操进军南郑,尽得张鲁府库珍宝。

十一月,张鲁出降曹操,汉中遂为曹操所有。

曹操主力退出汉中后,刘备随后向汉中发动进攻。建安二十三年,刘备亲率大军进至阳平关,夏侯渊等人与刘备夹关对峙。七月,曹操亲率大军赶往关中,坐镇长安,以便随时指挥汉中战局。建安二十四年正月,刘备自阳平关南渡沔水(今汉水),依山而进,驻军于定军山(今陕西沔县东南),夏侯渊出兵与刘备争夺地势,被黄忠杀掉,曹军大败。之后,曹操亲率大军来夺汉中,但是刘备坚壁不出,曹军与刘备军相距数月,无利,遂放弃汉中。

建安二十一年夏四月,汉天子册封曹操为魏王,邑三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旒冕、车服、旌旗、礼乐郊祀天地,出入得称警跸,宗庙、祖、腊皆如汉制,国都邺城。王子皆为列侯。他名义上还为汉臣,实际上已是皇帝,开了自汉高祖刘邦定下的“异姓诸侯者不得为王”的先河。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曹操刚刚从汉中撤出,刘备大将关羽就从荆州向他的东南防线襄、樊一带发动了进攻。曹操闻知,立刻派大将于禁率兵往救樊城。八月,关羽乘洪水泛滥之机,大破于禁所统七军,禽于禁,斩庞德乘势进军,将樊城围住。时樊城曹军只有数千人,城被水淹,水面离城楼仅有数尺,曹仁率军死守。曹操又派徐晃领兵去救樊城。十月,曹操从关中赶到洛阳,亲自指挥救援樊城。

孙权因关羽处其上游,很不愿意让关羽势力发展,而且他早已有攻取荆州之心,于是联结曹操,准备以大将吕蒙偷袭荆州要地江陵。曹操接信后,将这一消息通知曹仁,命他继续坚守,自己进至摩陂(今河南郏县东南),临近指挥,又派兵十二营增援徐晃,命他反击关羽。不久,吕蒙偷袭江陵得手。关羽撤兵,路上被孙权军擒杀。

曹操在孙权擒杀关羽、取得荆州后,表孙权为骠骑将军、荆州牧。孙权遣使入贡,向曹操称臣,并劝曹操取代汉朝自称大魏皇帝。曹操将孙权来书遍示内外群臣,说:“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耶!”曹操手下群臣乘机向曹操劝进。曹操自己还不想废献帝自立,他说:“苟天命在孤,孤为周文王矣。”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220),曹操还军洛阳。当月,病逝在洛阳,终年六十六岁。这年十月,魏王曹丕取代汉朝,自立为皇帝,国号魏,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0664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02
下一篇2024-02-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