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什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什么?,第1张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该如何赏析我们李太白仙人的这首诗呢?

《新唐书》记载了王昌龄左迁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古时尚右迁),因不护细行而被称为贬官,换句话说,他的烦恼不是因为什么重大问题,而是因为日常生活的小标题不足。王昌龄还对他的朋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里。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形容,来说明自身的纯真可怜。李白在听见他悲剧的遭受之后,写了这一首充斥着同情和关心的诗文,从远道而来寄来他,是彻底能够 了解的。

第一句景物描写兼点当季,而于景色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带有飘零之感、别离之恨以内,紧密结合那时候风流韵事,也就融情入景。因而句已于景中见情,因此 次句便直叙其才。“闻道”,表明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路面之艰辛。(五溪,雄溪、樠溪、酉溪、溪、辰溪之统称,均在今湖南中西部。)不到哀痛之语,而哀痛之意自见。

后几句抒发感情。人隔两个地方,无法相从,而月照华鑫,万里可共,因此 要将自身的愁心寄与皓月,随风飘扬到龙标。这里的夜郎,并非指位于今贵州桐梓县的古夜郎国,而是指位于今湖南沅陵县的夜郎县。沅陵已经黔阳的南方地区而略偏。有些人因为夜郎的部位错了,所以这首诗是李白流夜郎时应该做的,是错误的。这两句所主要表现的诗意,已常见于前此的一些名篇中。如谢庄《月赋》:“佳人迈兮音尘缺,隔万里兮共皓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能越。”曹值《杂诗》:“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这时对望不相闻,愿逐月明流照君。”

都和之相仿。而细加剖析,则几句当中,又有三层含意,一是说自身心里充满了愁绪,没法告知,没有人了解,仅有将这类愁心托对于皓月;二是说唯有皓月分照两个地方,自身和盆友都能看到她;三是说,因而,也仅有借助她才可以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根据作家丰富多彩的想像,原本愚昧绝情的皓月,竟变成了一个认识自己,富有同情的贴心人,他可以并且想要接纳自身的规定,将自身对朋友的怀恋和同情送到悠远的夜郎之西,交到那悲剧的迁谪者。他,是多么的地痴情啊!这类将自身的情感授予客观现实,使之一样具备情感,也就是使之人格化属性,原是抽象思维所产生的极大的特性之一和优势之一。在诗歌大家必须主要表现明显或强烈感情的时候,常常用那种方式来预测诗歌的实际效果。

王昌龄送别友人的诗如下:

王昌龄的送别诗10首分别是《送高三之桂林》、《送狄宗亨》、《巴陵送李十二白》、《芙蓉楼送辛渐》2首、《送魏二》、《送窦七》、《送吴十九往沅陵》、《送柴侍御》、《别陶副使归南海》。

1、《送高三之桂林》

留君夜饮对潇湘,从此归舟客梦长。

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2、《送狄宗亨》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3、《巴陵送李十二白》

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

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4、《芙蓉楼送辛渐》其一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5、《芙蓉楼送辛渐》其二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6、《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7、《送窦七》

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

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

8、《送吴十九往沅陵》

沅江流水到辰阳,溪口逢君驿路长。

远谪谁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还乡。

9、《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随君 一作:随风)”

全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代: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随君 一作:随风)

译文:

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扩展资料: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参考资料: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郭司仓

映门淮水绿 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 春潮夜夜深

送任五之桂林

楚客醉孤舟, 越水将引掉。

山为两乡别, 月带千里貌。

羁谴同缯纶, 僻幽闻虎豹。

桂林寒色在, 苦节知所效。

送李十五

怨别秦楚深,江中秋云起。

天长杳无隔,月影在寒水。

送张四

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

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

送胡大

荆门不堪别,况乃潇湘秋。

何处遥望君,江边明月楼。

送狄宗亨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篇一关于送别的古诗词

 《芙蓉楼送辛渐》

 朝代:唐代

 作者: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鉴赏: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今南京一带,此地是三国孙吴故地。),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正好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友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像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竹报,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

 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即景生情,情蕴景中,本是盛唐诗的共同特点,而深厚有余、优柔舒缓、“尽谢炉锤之迹”(胡应麟《诗薮》)又是王诗的独特风格。本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篇二关于送别的古诗词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鉴赏: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王昌龄,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下面我们来看看王昌龄送别诗有哪些,欢迎阅读借鉴。

1、《送张四》

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

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

2、《送窦七》

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

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

3、《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4、《送郭司仓》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5、《送任五之桂林》

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掉。

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

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

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

6、《送李十五》

怨别秦楚深,江中秋云起。

天长杳无隔,月影在寒水。

7、《送狄宗亨》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8、《送胡大》

荆门不堪别,况乃潇湘秋。

何处遥望君,江边明月楼。

9、《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的送别诗

王昌龄的送别诗

1、《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送窦七》

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

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

3、《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4、《送郭司仓》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5、《送任五之桂林》

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掉。

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

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

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

6、《送李十五》

怨别秦楚深,江中秋云起。

天长杳无隔,月影在寒水。

7、《送张四》

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

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

8、《送胡大》

荆门不堪别,况乃潇湘秋。

何处遥望君,江边明月楼。

《送狄宗亨》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送别诗有哪些

送别诗有哪些

1、《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6、《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7、《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9、《山中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1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1、《别离》

唐陆龟蒙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樽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12、《于易水送人一绝》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13、《送朱大入秦》

唐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14、《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5、《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

16、《饯别王十一南游》

唐刘长卿

里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17、《送友人》

唐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18、《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

19、《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唐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20、《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唐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21、《送李端》

唐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22、《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唐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随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23、《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五冈,送君不没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24、《送杜十四之江南》

唐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25、《赋得暮雨送李曹》

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送别的诗有哪些

送别的诗有哪些

1、《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

3、《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4、《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5、《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6、《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7、《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8、《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9、《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0、《送沈子福之江东》

唐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11、《南浦别》

唐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12、《别离》

唐陆龟蒙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樽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13、《于易水送人一绝》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1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5、《送李侍御赴安西》

唐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聪。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北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16、《送杜十四之江南》

唐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7、《赋得暮雨送李曹》

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8、《金陵酒肆留别》

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9880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26
下一篇2024-01-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