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人对林黛玉的反感是从何时开始?告密之事有没有冤枉她?

袭人对林黛玉的反感是从何时开始?告密之事有没有冤枉她?,第1张

袭人对林黛玉的反感主要有两个时间点:

一、贾宝玉对林黛玉有好感

其实袭人虽然只是个丫鬟,但是一直都想要爬上枝头做凤凰,她也知道自己的身份是不可能做贾宝玉的正妻的,但是她对宝二姨娘是势在必得。所以说贾宝玉钟情于谁,袭人自然就会对此人反感。而且在袭人的眼里,不仅仅只是对林黛玉反感,就连晴雯这样的丫头,袭人也是会吃醋的。

二、袭人知道贾宝玉跟林黛玉的前世情缘

在古代的时候,对于前世情缘是非常的看重的,既然缘分天注定,那么林黛玉跟贾宝玉之间肯定是有缘分的,在今世自然是要再续前缘的。所以说光从这一点袭人就输了,因此她才会处处看不惯林黛玉,并且不惜在王夫人面前冤枉林黛玉,但是这样做反而让自己丢了脸面。

其实袭人当初想要告密完全是臆想,因此在袭人来看,林黛玉跟自己一样是女人,所以说为了跟贾宝玉在一起,也会不顾礼节。但是林黛玉跟袭人可不是一类人,林黛玉出身于书香门第,读过很多的书,并不会不知廉耻,这就是跟袭人最大的不同。所以说袭人担心林黛玉回跟贾宝玉苟且,想要分开他们两个,才会去告密。

所以说袭人这个人并不是什么善茬,但是有些人的命运就是如此,越想要得到的东西,就越得不到。林黛玉不管是出身还是教养,都是袭人所不能相比的。毕竟袭人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丫鬟而已,就算跟贾宝玉发生了关系,但是要成为宝二姨娘还是不太可能的,并且贾宝玉房里的宫女太多了,袭人平时又有些嚣张,所以并不得人心。袭人担心林黛玉会成为正妻为难自己,所以才会想尽办法拆散他们。

副标题:林黛玉作《题帕三绝》,曹雪芹说她“病由此萌”,她得了什么病?

且说贾宝玉被打后,林黛玉哭得双眼肿如桃子一般。袭人那边去王夫人处进言,贾宝玉却并不知晓。他胡乱睡了一下,醒来后还不放心黛玉。就支开已经回来的袭人,让她去蘅芜苑找薛宝钗借书去。随后就拿了两条旧手帕,派晴雯给黛玉送过去,并告知“不用担心”。

贾宝玉送来两条旧手帕,一开始黛玉也觉得费解,等到深思一下才恍然而悟,一时间心荡神驰,不能自已。

要说两条旧手帕的含义,并不那么难理解。贾宝玉被打,林黛玉悲痛万分。贾宝玉给她两条自己用过的旧手帕,正是不分彼此的亲密之意。

古人的手帕属于贴身之物,极为私密。共享手帕,只能是夫妻之间的亲密事。这是一。

二,当日宝黛同看《西厢记》,张生和崔莺莺就是靠红娘为他们传递手帕等表计之物定情。

前文贾芸和小红也是通过坠儿传递手帕定情,影射宝黛。

贾宝玉派晴雯给林黛玉送去两条旧手帕,就是要与小红、贾芸故事对看。

林黛玉想起二人同看《西厢记》,恍然而悟手帕是贾宝玉向她传情的用意。才会情难自禁,不能自持。

《题帕三绝》是林黛玉的一个秘密,谁也不知道这三首诗,包括贾宝玉,起码在八十回结束前没人知道。

林黛玉接收到宝玉之情,所作三首诗,必定与贾宝玉给她送来的两方手帕代表的情意有关。

前文我们介绍过,两方手帕就是贾宝玉在效仿《西厢记》向林黛玉表白。那么,《题帕三绝》毫无疑问是林黛玉的“定情诗”。

黛玉在写完之后觉得 “浑身火热,面上作烧 ”。只因那个时代的女子,对“情”之一字视为禁忌。她与贾宝玉私下定情,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却又让她不禁欢欣鼓舞,情潮澎湃,以至于 “一时方上床睡去,犹拿着那帕子思索” 。

不过,曹雪芹在这里又埋下了一个阴影,他说林黛玉 “却不知病由此萌” ,林黛玉身体本就不好,此时又萌生一病。病上加病,正是日后泪尽而亡,十七八岁夭折伏笔。

那么,林黛玉究竟又得了什么病呢?原文并无任何交代。但还记得元春省亲所点的第四出剧目么?《离魂》出自《牡丹亭》,脂砚斋有批语: 《牡丹亭》伏林黛玉之死 。

《牡丹亭》中杜丽娘梦到书生柳梦梅后,醒来暮春染病,于中秋夜“相思”而死。杜丽娘是“相思病”。

后文中秋夜,林黛玉与史湘云联诗,有名句 “冷月葬花魂” ,暗示她死于中秋之夜。

《牡丹亭》伏林黛玉之死,预示她和杜丽娘一样,都是因相思死于中秋夜。她最终泪尽而亡,源于此番所得之相思之疾。

那么,相思病往往是求不得。按说林黛玉和贾宝玉不能有情人终成眷属,也可以相思病。最近的距离,有最远的感情。

但杜丽娘死的时候,柳梦梅不在。也就预示林黛玉死的时候,贾宝玉也不在。

八十回后续书说贾宝玉迎娶薛宝钗当晚,林黛玉死在潇湘馆。看似很美,其实与原文线索不相符。

君笺雅侃红楼的观点,认为林黛玉最终结局,是像晴雯一样,离开贾府后而死。

王夫人和贾元春都不支持宝黛姻缘。贾元春省亲时,修改“蓼汀花溆”为花溆,去掉的蓼汀一词出自唐代诗人罗业的《雁》诗,若结合林黛玉第六十二回所作《折足雁》酒令,以及第六十三回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出自昭君出塞典故,再结合潇湘妃子之典故。可知黛玉最终是与贾探春一起,远嫁异国为王妃后泪尽而亡客死他乡!比如,林黛玉相思而死就更有的放矢。

当然,还有很多线索,都预示林黛玉相思而死时,并不在贾宝玉身边,且已经离开了贾家远嫁他乡。而《题帕三绝》也影射了这段故事。

《题帕三绝》三首诗,是林黛玉对贾宝玉表白的回应。却写了自己感情的前世今生。

其一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鮹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题帕三绝·一》说得是林黛玉的“此时”。贾宝玉被打后,黛玉一颗心系在贾宝玉身上,打在他身却痛在她“心”。为此流了很多眼泪,以至于眼睛都哭肿。

贾宝玉明白黛玉的感情,派晴雯送来两条手帕表明心意,正是白天说得“你放心”。可越是这样表白,对未来的未知,越让黛玉伤心。

其二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题帕三绝·二》说得是林黛玉生情之后的心路历程,可说是“曾经”。

她每天没有心情做任何事,脑中、心中,眼中都被感情充满,感情盈溢换做眼泪抛洒,情不绝泪难断。

黛玉为情流泪,枕巾和衣袖已经拭不去她的情泪,只能任由泪水无尽长流。

其三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题帕三绝哦·三》说得则是“未来”,也就是林黛玉死前的心路历程。

由于林黛玉远嫁,身边人、眼前景已经物是人非,挥之不去的是曾经的过往。但最终连记忆也开始混淆模糊时,唯有眼泪流得越发汹涌起来。

身边人不清楚她的心事为谁,也不明白她的眼泪为谁,虽然也像当初宝玉一样待她,只可惜并不是黛玉所求,自然眼泪不是为他流,竹子上也不会像湘妃洒泪成斑一般,留下情泪的斑痕!

《题帕三绝》写得就是宝黛爱情的“前世今生”全过程。从生发到终结,更交代了林黛玉客死异国他乡,泪尽他人面前。

这也契合贾探春如娇杏一般的人生。正是林黛玉之死,才让贾探春 “日边红杏倚云栽” ,得了侥幸升为王妃,受国王宠爱一生。

日是国王。红杏是探春。云则是黛玉。

当然,阅读总是用主观的思想去客观解读。黛玉远嫁,是君笺雅侃红楼根据原文线索背后的典故梳理,至于是不是,则见仁见智了。

不过,林黛玉因相思而死不会错,贾宝玉这两块旧手帕,成全了黛玉之情,却也要了她的命。

有意思的是这里林黛玉情思难眠泪长流,那边薛宝钗也哭了一夜。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欢迎关注作者、点赞、收藏,《趣侃红楼》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为您持续更新!

文|君笺雅侃红楼

这封建礼教下,大家族的男女是不能产生任何私情的,所谓男女授受不亲,婚姻大事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贾宝玉为什么敢对林黛玉进行赤裸裸的深情告白呢?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情不自禁

贾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他们俩的情况是非常特殊的,自从林黛玉来到贾府,她的外祖母贾母便对她关怀备至、疼爱有加,甚至宠溺程度超过了贾府三春,贾宝玉又是贾母最宠爱的宝贝孙子,因此,便形成这样一种局面:宝玉和黛玉一床上睡觉,一桌上吃饭,可以说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慢慢的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贾宝玉有什么样的性情?书中说他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贾宝玉不喜欢科举制度,讨厌仕途经济,因为这一点,他屡次被薛宝钗和袭人、史湘云数落,而林黛玉从来没有劝贾宝玉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从来没有逼着他刻苦读书、考取功名。林黛玉非常尊重和欣赏贾宝玉的思想行为和独特人格,不会刻意改变他,这让贾宝玉对林黛玉产生了一种知遇之恩。

同样,贾宝玉也不会因为林黛玉是个寄人篱下的“病秧子”而厌弃她,反而对这个柔弱的表妹更加呵护备至,甚至在下着大雨的晚上都要亲自去潇湘馆看望林黛玉,天长日久见真情,贾宝玉和林黛玉已经心心相印、心有灵犀,这次他之所以对于林黛玉进行赤裸裸的深情告白,就是因为他们都这样怔怔地望着对方,贾宝玉心里眼里只有林黛玉,已经到了情不自禁的地步。

二疑心与猜忌

贾宝玉之所以那么鲁莽,忘记礼教和规矩,对林黛玉进行赤裸裸的深情告白,也是因为他想打消林黛玉对他的猜疑。自从贾府出现了薛宝钗,出现了金玉良缘,林黛玉就开始对贾宝玉有猜疑之心了,另外,史湘云和贾宝玉也走得非常近,她身上佩戴了一个金麒麟,贾宝玉又在清虚观里拿了一个和史湘云一模一样的金麒麟,并视若珍宝,这让林黛玉又吃了史湘云的醋。

所以林黛玉满含醋意地对贾宝玉说:你死了倒不值什么,只是丢下什么金,又是什么麒麟,可怎么样呢?一句话把宝玉说急了,问她:你还说这话,到底是咒我,还是气我呢?林黛玉连忙说自己说错了话,宝玉瞅了黛玉半天,才说了三个字“你放心”。黛玉说: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不明白这话,你倒说说,怎么是放心不放心?

宝玉说,你果然不明白这话?难道我素日在你身上用的心都用错了?难怪你天天为我生气了。其实,宝玉的用心,黛玉何尝体会不到呢?只是,清虚观的张道士又何必有金玉良缘之论?林黛玉父母早亡,虽然她对贾宝玉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但谁能为她主张?这些哀愁与猜忌,贾宝玉自然都懂,为了打消林黛玉的猜疑,贾宝玉便对她进行深情告白。

三相思之苦

林黛玉的身体每况愈下,她是经不起伤心流泪的,贾宝玉见林黛玉和他起争执后又是咳嗽又是滚下泪来,很是为她担心,所以贾宝玉对林黛玉说: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心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因,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贾宝玉就是认为林黛玉疑心太重了,抑郁太久了,酿成了心病,才导致她的身体每况愈下,贾宝玉的这番话,真的说到林黛玉的心坎里去了,她听了这话,如雷轰电击一般,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有万语千言也难以表达此刻的心情。

贾宝玉看到林黛玉呆住了,他拉住林黛玉,要挽留林黛玉,要对她说一句话,这深情的告白肯定在贾宝玉心中酝酿很久了,此时此刻,他的真情瞬间流露爆发:好妹妹,我的这心事从来也不敢说,今儿我大胆说出来,死也甘心。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这里,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挨着,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

综上所述,虽然在封建礼教之下,男女之间是不能有任何私情的,但贾宝玉和林黛玉他们俩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心心相印相亲相爱,但却无人替他们做主,贾宝玉在情不自禁的情况下,才对林黛玉爆发了这一段深情告白。

因为此时的贾宝玉和袭人已经发生了隔阂贾宝玉对袭人已经不那么信任了,所以会背着袭人,让晴雯去送手帕给林黛玉。

一,袭人劝贾宝玉

袭人是贾宝玉屋里的首席丫鬟,她是丫鬟婆子里地位最高的一个,也是王夫人非常看中的一个丫鬟。曾经也是贾宝玉非常喜欢的一个丫鬟,也是和贾宝玉唯一有肌肤之亲的一个丫鬟。

贾宝玉对袭人本来是挺喜欢的,当听说袭人要回家的时候,自己还特别伤心,并且袭人给自己定了三项规定,贾宝玉也是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可是人终会长大的,贾宝玉长大了,他的思想变了,心也是会变的。

而袭人和薛宝钗一样,她们都希望贾宝玉好好读书,考取功名,不希望贾宝玉和众姐妹们天天混在一起。而贾宝玉不喜欢读那些死书,只喜欢读那些《西厢记》等书。

贾宝玉对袭人、薛宝钗、史湘云劝自己好好读书,考取功名,学习官场之道的话是十分反感的,甚至都说出只有林妹妹没这样说过。

二,贾宝玉不信任袭人

孩童时期的贾宝玉离不开袭人的细心照料,可是长大后的贾宝玉开始有思想有情感,他对袭人开始慢慢的变得远了起来。贾宝玉不喜欢读书,喜欢吃胭脂,而袭人偏偏让自己读书写字,不让自己吃胭脂和女孩在一块玩耍,这是贾宝玉所厌弃的。还有贾宝玉喜欢林黛玉,喜欢和林黛玉在一起,喜欢看她笑,林黛玉哭自己也会哭。可是这在袭人的眼里看来,这些都是不好的表现。

袭人虽然是丫鬟但是却操着主人的心,她自己曾经被宝玉当做林黛玉表白过,袭人作为丫鬟和一个女孩子家听了宝玉对林黛玉的心意后是即害羞又害怕。袭人没想到贾宝玉会说出那么直白的话,更没想到贾宝玉的心里林黛玉是如此的重要。

贾宝玉对袭人已经没有孩童时期那么的信任了,他知道袭人对自己的期望,更知道袭人已经知道自己对黛玉的心,所以贾宝玉对袭人已经不那么信任了。

三,贾宝玉被打

贾宝玉因为琪官和金钏的死而被贾政痛打,打的屁股开花,直接爬床上起不来。琪官是一个戏子,这个是在贾府之外的事情,但是却牵扯到了王府的关系,贾政不能原谅自己的儿子在外面养戏子,并且还得罪了王府。

再就是贾宝玉小小年纪竟然调戏金钏,导致金钏投井,这件事情更为严重。金钏的死就是因为贾宝玉拈花惹草而导致的。这个时候如果再让袭人知道自己还惦记这林黛玉,袭人又该如何想呢?

自己本来这个时候应该好好反思的,而不是给别的女孩子送手帕,贾宝玉心里有自知之明,但是自己的心却又在担心林妹妹,所以只好把袭人打发出去借书,让晴雯去办这件事情,毕竟晴雯是不会操那么多心的。

副标题:林黛玉身边有奸细?王夫人的处心积虑,被贾宝玉用两条手绢暴露

王夫人派人叫贾宝玉身边人过去回话,本想问贾宝玉被打的背后隐情,她叫的也不是袭人,而是怡红院内她的眼线。不想袭人考虑再三亲自过来,还向王夫人说了两件肺腑之言。

一,贾宝玉近来闹得不像话,该打。

二,贾宝玉年纪大了,不应该再住园子里和姐妹们一起。

王夫人成年人,加之这两年冷眼旁观宝黛之情早有心理准备。一听袭人如此说,就明白贾宝玉和林黛玉有事。

王夫人当时也不说破,有感于袭人深明大义,忠诚贤惠,反倒说了一番肺腑之言。 “你如今既说了这样的话,我就把他交给你了,好歹留心,保全了他,就是保全了我。我自然不辜负你。”

“我自然不辜负你” ,是承诺要给袭人身份地位了。袭人努力十几年,终于达成目的,再不需要提心吊胆为未来担心了。

这边袭人拿着王夫人给的玫瑰露回去,贾宝玉才醒,因不能吃太多东西,调和了一碗玫瑰露给他。

贾宝玉心中记挂着林黛玉,想要派人去问候。但白天刚对着袭人冲林黛玉表白一大段话,又怕袭人多想……贾宝玉此时典型的鸵鸟心态。以为不提袭人就不知道。殊不知袭人已经解决了他与林黛玉的私情问题,建议王夫人让贾宝玉搬出去。

贾宝玉为了调开袭人,特意让她去薛宝钗那里借本书。这又是有意思了。要说书,哪里有潇湘馆多呢?

作者故意让贾宝玉去蘅芜苑借书,调开袭人,代表贾宝玉对金玉良姻的不认同。而他的一番做作,注定破绽重重,又早被有心人看见。他以为避开袭人就万无一失,殊不知他身边还有一双眼睛在看着他的一举一动,随时汇报给王夫人。

贾宝玉支开袭人,叫来晴雯,让她去潇湘馆告诉林黛玉他已经好了,言外之意“别担心”。这里的“情意”,就是男朋友对女朋友的关心了。不过,也有两点要注意。

一,贾宝玉支开袭人,叫来晴雯,不是不信任袭人,而是有些事不方便再被袭人知道了。

随着贾宝玉和袭人关系日益亲密,仿佛“夫妻”一般,袭人已经脱离了贾宝玉心腹的职任,“做坏事”要背着她知道。晴雯取代袭人,成了贾宝玉的心腹,有淘气事一起做。

二,贾宝玉派晴雯去给林黛玉送信,不表示晴雯与林黛玉的关系更好。相反林黛玉和袭人的关系更亲近。

派晴雯送信,只代表贾宝玉将晴雯当做心腹,愿意用她做一些背着(袭)人的事。

晴雯没什么心机,也不清楚宝黛二人的感情,反而觉得贾宝玉这样很奇怪,就让他最好拿去点什么,省得林黛玉再生气。

从晴雯的话,也知道她对林黛玉不甚了解,前文她将林黛玉拒之门外,也未尝全是无心。

贾宝玉没办法,只得拿了两条旧手帕给她,叫送去给黛玉。

晴雯拿着两条旧手帕,一头雾水地去到潇湘馆。这一去就又引出好几个意思来。

首先,晴雯一进潇湘馆,就看到丫头春纤正在晾手帕。这个细节可不要错过。

当时已经是晚上,夜间露水重,春纤为什么大晚上洗手帕,晾手帕?

第一个原因当然是林黛玉才刚一直哭来着,洗了手帕明天用。

第二个原因,别忘了晴雯就是来送手帕的,还是个旧的。贾宝玉说林黛玉一定明白,代表手帕里有秘密。而春纤将手帕“晾出来”,是曝光的意思。

春纤是林黛玉身边第三个丫头。紫鹃是贾母所赐,雪雁是林家人。春纤无疑是王夫人安排。

王夫人既然在贾宝玉、赵姨娘身边都安排了人。她早不放心林黛玉,岂能不在潇湘馆安排眼线?

春纤的名字,与紫鹃、雪雁从鸟名不同。林黛玉并没有给她改名字。代表春纤来潇湘馆前就叫这名字,林黛玉碍于王夫人才保留她的本名,也证明春纤不是心腹。

纤者,细也。“纤人”特指体质孱弱的人;品格低下的人,是为小人。

体质纤弱指林黛玉,小人当然是春纤。

王夫人一定在林黛玉身边埋伏眼线,监视一举一动。这人无疑就是春纤。

其次,晴雯拿着手帕去给林黛玉,黛玉第一时间也有点困惑。

关于贾宝玉送手帕的意思,一直以来有多种说法。其实答案并不费解。如果将线索往回拉,从第二十四回到第二十七回,就是围绕着一块手帕,小红、贾芸和坠儿上演了一出现实版的《西厢记》。

前文贾宝玉和林黛玉偷看《西厢记》,是二人动情的开端。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说得就是这段故事。

随后曹雪芹不写宝黛,却详细介绍小红与贾芸出场,就是故意设计的明暗两条线。通过小红与贾芸借坠儿私相授受,影射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感情进展。

贾宝玉派晴雯给林黛玉送两条旧手帕,就与贾芸求坠儿给小红传递手帕是一个意思。“一来一回”之间,感情就此而生。

有意思在当日滴翠亭里,小红和坠儿正就贾芸捡到手帕一事说话,却被薛宝钗听了满耳,还借林黛玉金蝉脱壳。被认为是薛宝钗陷害林黛玉的罪证。

殊不知,作者如此设计就是暗示小红与贾芸的私情,影射的就是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感情。林红玉就是林黛玉的“影”。

当时薛宝钗听到的“红、芸”私情,就是对照此时晴雯给林黛玉送手帕传递的“宝黛”私情。

好巧不巧,白天贾宝玉大胆向林黛玉表白的情节,偏偏被袭人听到,袭为钗副,袭人是薛宝钗的“影”,又是关联。

前后文两段围绕“手帕”展开的故事,都不是秘密。注定宝黛爱情将会受到严厉狙击。故事要连起来看才有意思。

更有意思的是,坠儿为利给小红和贾芸传递私情,如红娘一般被薛宝钗认作“奸*狗盗”之辈。后文她偷虾须镯,被晴雯不容,撵出怡红院。是奸贼不可留的意思。

可晴雯同样给宝黛传递了手帕,也被王夫人不容撵出。王夫人的理由同样是“奸贼不留”……这都不是巧合,而是曹雪芹有意描写男女之情在当时面对的巨大阻力!

最后,林黛玉开始没有体会出手帕的含义,直到晴雯走后,才猛然醒悟。一时间不由得魂荡神弛:

宝玉这番苦心,能领会我这番苦意,又令我可喜;我这番苦意,不知将来如何,又令我可悲;忽然好好地送两块旧帕子来,若不是领我深意,单看了这帕子,又令我可笑;再想令人私相传递与我,又可惧;我自己每每好哭,想来也无味,又令我可愧。如此左思右想,一时五内沸然炙起。黛玉由不得余意绵缠,令掌灯,也想不起嫌疑避讳等事,便向案上研墨蘸笔,便向那两块旧帕上走笔 写了三首诗,就是《题帕三绝》。

《题帕三绝》这三首诗是林黛玉的秘密,从来没给任何人看过。那么,这三首诗到底什么意思呢?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欢迎关注作者、点赞、收藏,《趣侃红楼》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为您持续更新!

文|君笺雅侃红楼

因为他知道即便自己嫁给了贾宝玉,也只能是做小老婆,所以他肯定要找一个可以伺候的了的大姐,这样以后的生活才能更加舒服。

相比林黛玉来说,他本身就和王宝钏的关系非常不错,如果王宝川能够嫁给贾宝玉,那么他以后的生活也会舒服不少。所以他才会极力破坏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的婚事,为的就是给自己谋一条出路。

可惜的是,人算不如天算,王宝钗是一个面善心恶的人,和贾宝玉结婚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袭人赶出去,这件事情是袭人万万没有想到的,从情感方面来分析贾宝玉最喜欢的人菲林的与魔术,如果不是真的没有办法,贾宝玉是绝对不会和王宝钗成亲的。而林黛玉的性格有些懦弱,又有些犹豫不决,在各种事情上都拿不定主意,所以才会导致贾宝玉离林黛玉越来越远。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林黛玉真的成为了贾宝玉的正房,袭人以后的生活一定不好过,毕竟她和林黛玉之间并没有什么交集,不仅沟通起来费时费力,说不定还会因为一些举动影响到对方的心情,导致林黛玉给自己穿小鞋。为了避免这样的麻烦,破坏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婚事是最直接有效的做法。

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些更深层的原因,但由于字数的问题,我们就不便多说了,毕竟《红楼梦》这部作品,如果不是静下心来看上三五遍,是读不懂的。

文/夕四少

贾宝玉钟情林黛玉,这是毋庸置疑的一件事,放在其他小说里,一定是才子佳人终成眷属的浪漫爱情故事,但在曹公笔下,并非如此。

首先,来了一个金玉良缘的薛宝钗。

林黛玉最大的竞争对手其实不是薛宝钗,红楼梦一开始就交代了,薛宝钗进京住进贾府不过是权宜之计,是为了等待选秀入宫,她要走贾府大**贾元春哪那条路。也就是说,一开始,她并没有把贾宝玉放在眼里,自然不会成为林黛玉的情敌。当然,林黛玉一开始并不是这么想的。

其次,曹公安排了袭人夺走了宝玉的初夜。

宝玉既然那么喜欢林黛玉,为什么还要跟袭人搞暧昧呢?而且主动向袭人求欢,自愿奉献了自己的第一次,这是为什么呢?从原文中分析,大致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个是宝玉的年龄。宝玉初试云雨晴的时候最多也就是十岁左右,尚属年幼,对于性的认识应该是好奇大于生理需求。第二个原因是宝玉刚刚神游太虚回来,梦里学会了男女之事,就着急要找个人试试。袭人是他身边的贴身大丫鬟,平时照顾他的饮食起居,是不二人选。

从宝玉的行为和动机判断,他更多的是一种玩乐的好奇心在作祟,况且他对于林妹妹的感情是精神上的,是至纯至性的,是没有任何杂念和身体欲望的那一种。作为姑舅表亲,但凡有一点别的想法,两人在日常的交往中都会很尴尬,也不会有后面的“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了。

从宝玉的心理和情感上来说,他也并不觉得跟袭人初试云雨是对黛玉的不忠,因为他在林黛玉身上,从未有过非分之想,只是精神至上的男女之情。一旦涉及肉体之欲,就俗不可耐了,且这一定不是曹公的本意。

所以,不仅宝玉对袭人如此,林黛玉也很大方地叫袭人“好嫂子”,宝玉黛玉之间的不同凡俗的爱情。

那么问题又来了,除了袭人,宝玉还跟秦钟、蒋玉菡等人有着不清不楚的男男关系,这又怎么解释呢?难道宝玉是同性恋?或者双性恋?

原著中,关于宝玉的性取向没有明说,但呆霸王薛蟠的取向是明说了的,说他有“龙阳之兴”。他和宝玉做的事情几乎差不多,为什么只有他有“龙阳之兴”而宝玉没有呢?其实还是年龄的问题。

原著第九回宝玉秦钟大闹学堂时,也是十岁左右的样子,而薛蟠这时候少说也得有十六七岁了。这在古代,已经算是个成年男子了。这个时候他看到长相标致的男性依然爱慕,后来又占了香菱,娶了夏金桂,这中间还垂涎过柳湘莲,可见薛蟠是不折不扣的双性恋。

贾宝玉因为年幼,碰到长相风流的心生爱慕,偶尔亲近是可以被理解和接受的。十岁左右还是孩童,他对于性别应该还没有清晰的概念。他这时候跟秦钟、香怜或许有过身体上的接触,这一点从第九回中秦钟与玉爱那一段可以推断出。后面还有一次馒头庵宝玉发现秦钟与尼姑智能云雨时,抓住了把柄,以此要挟秦钟,又央求凤姐多逗留一天,两人应该也有过身体上的接触。

后来秦钟死了,宝玉长了几岁,遇见了琪官蒋玉菡,俩人互赠见面礼,这时候可能更多是神交而不是身体上的接触了。当然,我不排除贾宝玉和蒋玉菡也有过身体上的接触,不然不会有后来的忠顺亲王来要人一事,前面又交代蒋玉菡的茜香罗是北静王所赠,由此推断,蒋玉菡极有可能是被忠顺亲王和北静王包养的戏子。他无力摆脱,碰到宝玉,感觉遇到了知己,二人惺惺相惜相见恨晚,有身体接触在所难免。但这不能作为宝玉是双性恋的证据。

宝玉是生活在脂粉堆里的男孩子,本身非常讨厌污浊的男人,跟他有来往的男性,除了一家人之外,无非就是秦钟、北静王、柳湘莲、蒋玉菡之流,都是些风流人物,在宝玉的心里,他们都不是真正的男人,而是超脱于性别之外的一种存在,这包括宝玉自己。所以他们之间的交往不能用世俗的眼光去衡量。放在现在来说,两个同性之间如果神交已久,可能都会被误解,但在红楼梦中,宝玉身边交往的这几个男性,皆非泛泛之辈,各有风度,各有千秋,一定不是我们想的那样。

况且我们知道,宝玉自幼不喜读书,他又不喜欢污浊男人,这几个男性对他来说,也许是他自我编造的一个世界,是他了解贾府以外社会的窗口。在这里,他们之间没有性别,没有功名,无话不谈,一如他在他的姊妹圈中。他总想有一群这样的人围绕在他身边,看着他化成一缕烟之后再各自散去。这正是宝玉痴傻的地方。

所以,综上分析,宝玉喜欢林黛玉不仅出自真心,而且感情一直未变。他与袭人初试云雨不过是为了好玩,但却客观上失了身,被心机颇深的袭人借机利用,想提前锁定第一姨娘的席位。他与几个男性之间的交往大多属于女儿圈之外的朋友圈、社交圈,或有过亲密接触,但绝不是像薛蟠一类污浊之人的一味贪欢,更不可能是双性恋,不然秦钟不会跟智能在馒头庵云雨,柳湘莲不会对尤三姐有情,蒋玉菡最终也不会娶了袭人。

因为贾宝玉他是个男人,有自己正常的生理需求呀。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爱真的是非常深刻的,因为他从心里就认为他对林黛玉是真的爱,非林黛玉不娶,林黛玉是她真心喜爱的姑娘,就算别人都说薛宝钗是多么的稳重,贤良淑德,贾宝玉也是不屑一顾的,一心只想着自己的林妹妹,一心只爱着自己的林妹妹。看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林黛玉和贾宝玉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可以说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了,其实从很小的时候贾宝玉就非常深爱着林黛玉,但是到最后他也跟林黛玉的爱情也没有开花结果,贾宝玉从头到尾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跟林妹妹去表白,也没有在别人的面前公开过自己对林妹妹的喜爱,也可以这样说,他们根本就没有谈过恋爱。其实我们能够感觉得到,贾宝玉跟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是非常的纯洁的。至于贾宝玉为什么会和袭人翻云覆雨,那是因为贾宝玉在那个时候年纪还很小,当时他自己做了一个梦,梦中梦见很多仙女,其中最漂亮的一个仙女对贾宝玉说,要把自己的妹妹许配给贾宝玉,但是在梦中,贾宝玉和那位仙女的妹妹就翻云覆雨了。当贾宝玉醒来的时候,就觉得特别的神奇,就想要去尝试一番,然后就跟袭人说想要让他跟他一起翻云覆雨,而且当时袭人也非常的天真,觉得自己将来一定会成为贾宝玉的妾室,所以当时就很爽快地答应了贾宝玉。从此之后,贾宝玉和袭人再也没有过这类的举动。所以我们由此可以看出,贾宝玉对袭人并不是爱情,仅仅是因为好奇。这并不能说明他,是真的花心或者是不好。

总而言之,贾宝玉这样做仅仅是出于他自己的好奇心,并不能因为这些事情而否决了他对林黛玉的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9806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25
下一篇2024-01-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