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特王妃西班牙王后正面“杠”,“帽子盛会”梅根无缘出席

凯特王妃西班牙王后正面“杠”,“帽子盛会”梅根无缘出席,第1张

前段时间,志玲姐姐结婚的消息刷爆全网,和黑泽良平两人迅速沉浸在浪漫的小家庭中。英国当地时间6月19日,身穿镂空上衣搭配黑色裙子,头戴黑白大礼帽的林志玲出席了阿斯科特英国皇家赛马会,同时也是她婚后的首次亮相。

英国一年一度盛大的阿斯科特皇家赛马会( Royal Astcot)已经有300多年 历史 了,是英国夏季最引人瞩目的社交活动之一,英国皇室伊丽莎白女王、查尔斯王子、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等 社会 名流都会盛装出席。

小土的男神,彭于晏也受邀出席,阳光帅气的大男孩戴上礼帽,好像怪盗基德,尽显绅士品格。

不管是王室贵族、富豪名媛还是 时尚 大咖、明星大腕,出席赛马会都会戴上一顶“帽子”。

帽子对于英国人来说就像是社交礼仪一般重要,它不只是时装配饰,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前几天,在英国温莎城堡举行的一年一度的嘉德勋章授勋仪式,王公贵族们同台比美,他们头上的帽子更是争奇斗艳!

46岁的莱蒂齐亚和36岁的凯特都是平民嫁入王室,一个是西班牙现任王后,一个是英国未来的王后。

这次授勋仪式上,两位王室最美女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黑白配,并肩媲美。

莱蒂齐亚王后这次选的帽子可是动了一点小心机,远看像一顶小礼帽,其实它是一只黑色的发箍,为了避免单调,在发箍上加了一朵同色大花,网纱的设计给人一种神秘感和朦胧感,不仅有范而且女人味十足。

凯特衣品一直在线,颜值高身材又好,端庄优雅,王妃形象深入人心。

71岁的卡米拉身材颜值在比美盛宴中自然不占优,但头上那顶米色大檐帽一点也不逊色他人,夸张的设计使她在人群中非常显眼,王室风范十足。

荷兰王后的粉衣配粉帽也是高级感满满。

苏菲王妃的镂空圆形帽子,新颖又有个性,帽顶上的红色羽毛和裙子相互辉映,在一群素雅装扮的美人中,十分的抢眼。

女人们百花齐放,男人们也不甘示弱,西班牙的国王费利佩六世可谓是欧洲王室的颜值担当,是众多女性心目中的男神,而且越老男人味越足。

当四位不同年龄的帅哥,身穿蓝色天鹅绒长袍同框时,画风也着实亮眼,费利佩国王最酷,荷兰国王笑容可掬,威廉王子绅士儒雅,而71岁高龄的查尔斯王子显得有些沧桑。

初为人父的哈里王子去哪儿了?难道是舍不得离开小阿奇吗?

其实呀,威廉王子是骑士团中最年轻的顶级王室成员,现在的哈里王子暂时还没有资格成为骑士,他要等到父亲查尔斯王子登基为王之后,他和梅根才有可能出现在嘉德仪式上。

不过贴心的小土还是附上一张梅根王妃头戴礼帽的近照,图为哈里王子和梅根王妃亮相在为庆祝英女王伊丽莎白93岁生日的阅兵仪式上。(文/刘小土)

《我的少女时代》有很多让人感动的画面,有很多情节就好像出现在过我们曾经的青春里。

《我的少女时代》是由陈玉珊执导,宋芸桦、王大陆、李玉玺、简廷芮主演的青春校园爱情**。该片以90年代的台湾高中为背景,讲述了平凡少女林真心和校园老大徐太宇的初恋故事。

世界太快,总有一首歌,你忘不掉;人海茫茫,总有一个人,守候在角落,等你回首。神经大条且长相平凡的林真心(宋芸桦 饰),每天眼珠都是跟着校内风云人物欧阳非凡(李玉玺 饰)转动,而徐太宇(王大陆 饰)身为学校头号痞子,则一心要把上亮丽的校花,他们青春,一身是胆、不自量力。梦想爱情,却总是经历着看别人享受爱情… 告白的青春、落寞的青春、极致生猛的青春!在记忆的瞬间,已是昨日的青春灿烂,今日的美好回忆… 人生中,每一个曾经离去的背影,也许,有一天会转身。

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我们女主拿起的诗集正是聂鲁达的《20首情诗与一首绝望的歌》(Veinte poemas de amor y una canción deseperada)。这部作品被誉为“情诗圣经”,同时也为聂鲁达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誉。Aquí te amo我在这里爱你,徐太宇告白的这句正是出自《20首情诗与一首绝望的歌》。

他们在书店的时候,林真心教徐太宇表白,告诉他表白不要抄歌词,多看看外国诗人的作品。这样用对方听不懂的语言表白,比较特别。那本诗集是聂鲁达的《20首情诗与绝望的歌》被誉为情诗圣经。西班牙语是一门浪漫的语言,有人说西语的“te amo我爱你” 是最高境界的表白,Te是西语的"你”,amo是动词变位后的爱,虽然意为“我爱你”,但从字面上看,并没有“我”,所以说爱到完全失去了自己,爱到把世界全部给了你。

还有,徐太宇对林真心说:“虽然你又矮,又笨,还喜欢别的男生,即使这样,我还是很喜欢你。”林真心之前在书店教他表白就是这样。

我很喜欢这部**,喜欢里面纯洁的爱情,青春是美好的,也是会有遗憾的,但是青春经历了就是一种成长。

优雅女人都在穿外套裙,西班牙王后和凯特王妃也喜欢穿,你学会了吗?

不得不说,时尚里的经典足以打动每一个爱美的女人,这种浓烈而又炙热的欣赏是不分国籍和身份的。从早些年至现如今,一些优秀的时尚单品经历了许多年的风霜,也抗住了潮流的变迁,并且长久地存在在人们的日常中。而印花连衣裙绝对可以算得上这种单品,不管是哪个国家,印花连衣裙都在时尚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季节性的着装搭配是时尚女性最头疼的时尚潮流难点。如果你穿得太厚,它与春天的风景背道而驰,但如果你穿得太弱,你就无法抵御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下雨,但你会让自己受苦。西班牙女王莱蒂齐亚作为时尚潮流的榜样,在这种困境中找到了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外套裙。

喜欢外套裙的不仅是西班牙女王,还有凯特宠物妃,她的光环优雅优雅,经常穿外套裙参加各种主题活动,几乎可以把外套裙作为她的代表性服装。这种类似于一般风衣的外观设计,是春秋时期的时尚服装,它也有一个更容易理解的名字:外套裙。外套通常由春秋服装的布制成,可以独立穿,也可以作为外套应用。由于其突出的魅力和内置的优雅气质,它受到了许多时尚潮流女性的喜爱。

如果你想依靠优秀的着装,你可以找到一个优雅的女人来学习和训练。例如,前面提到的两位皇室成员都是很好的时尚潮流样本。让我们从西班牙女王的示范开始。作为时尚潮流的典范,她的着装风格得到了很好的认可,基本上可以穿上时尚庄重的实际效果。在搭配过程中,她最常用的搭配技巧是同一颜色的着装搭配方法。为整体造型设计设置主色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营造和谐感,而且是精致着装方法的主要表现。同一种颜色可以自然地将不同的设计风格和不同版本的类别结合起来,这对于外套也是如此。

没有太多的装饰,一件单色的外套可以展示一个女人的自由和轻松的平静。如果你独立穿一件外套,那么同一颜色搭配的应用应该反映在珠宝上。从头饰到品牌包,鞋子,都可以衬托出外套的颜色。珠宝的颜色不一定与长裙完全一致,稍微提高一些对比度或颜色也会很好看。例如,女王的浅红色外套是玫瑰红色的鞋袋,衬托也有变化,会更好看。如果你找不到相应颜色的鞋袋,那么你也可以使用无色的类别来匹配。

凯特宠物妃经常穿深绿色的外套。除了搭配同样的绿色遮阳帽和胸花外,她还用深色的饰品来丰富多彩的造型设计,看起来还是很和谐的。也有很多女人觉得单一颜色的衣服太无聊了。其实有一些方法可以让同一个颜色的搭配越来越有趣。比如我们可以在外套里加一些设计感。西班牙女王的外套有这样的设计方案。在一些部分添加花边图和叉色设计方案,可以保持纯色女装的优雅,同时也可以改变外套。

虽然衣服和裤子的风格不同,但决策设计风格的主要因素实际上只是一些小关键点,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首先是材料。对于外套来说,它的中心线条通常是硬的。如果年轻女性穿着它,她们很可能会担心它会因为过于端庄而看起来老。西班牙女王在选择产品时注意到了这一点,所以她会故意选择这些柔软的材料外套来削弱外套的僵硬性,产生女性气质。

无论裙子是否有身体曲线,都要选择整体外观是否有精神外观。虽然宽松的版本可能会使穿着更舒适,但仍然建议我们尽可能选择腰部设计方案的裙子。这不仅充分考虑了身体曲线提高黄金比例的效果,而且也反映了女性穿着的精致感。

外套的版本也对光环有害。一般的外套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直H型,另一种是上窄下宽的A型。H型外套看起来不公开和平静,对上半身非常胖的人会更友好。另一件宽大的A型外套会给人们一种更美丽、更华丽的感觉,适合那些想要创造一种感觉的女人。

此外,如果你想折叠一件外套,里面的长裙也需要仔细选择。如果你不想穿得太平淡,建议用印花长裙搭配纯色外套。对于质感的选择,建议尝试经典的格子,开朗典雅,在衣领和袖子上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曾经被称为欧洲王室最后一个“钻石王老五”的菲利普王子是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与索菲亚王后的小儿子,作为唯一的儿子,菲利普王子是西班牙王室的第一继承人,他经常代表西班牙王室出访世界各国。毕业于美国华盛顿乔治敦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的菲利普王子非常热爱体育运动,早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他就亲自担任了西班牙代表团的旗手,并参加了奥运会帆船比赛。 菲利普高大英俊,风流潇洒,一直是欧美名媛追求的对象,他与挪威内衣 名模埃娃·萨努曾经有过5年的恋情,奥斯卡影后格温妮斯也一度被认为将成为西班牙王妃。2004年夏,

(一)

不知你是否知道,在今日的欧洲君主制国家的在位国王之中,有三个是女王: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荷兰女王贝亚特里克丝、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她们都不是本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王。 在欧洲历史上,无论是古希腊、古罗马,还是中世纪的骑士时代,皇帝、国王这些名词从来都只是男人的专利,只有东罗马帝国出了几个影响不大的女皇帝。但从14世纪开始,在一个又一个的国家,一个又一个的女王(皇)断断续续地出现了,一直到当代,累计有三十来位。(统计一下,英国6位,俄国4位,荷兰3位,卢森堡2位,西班牙3位,葡萄牙2位,瑞典2位,丹麦2位,奥地利1位,波兰1位,匈牙利1位,还有苏格兰、纳瓦拉、那不勒斯等现在已为人兼并的国家也出过女王,不过有些女帝王严格来说不能算是“继承”王位,而只能说是“夺取”王位,如俄国的叶卡捷琳娜等。) 三十来个,在欧洲庞大的帝王群体中只是万绿丛中一点红,但她们不但将欧洲历史谱写得更加丰富多彩,而且也实实在在在史书上留下了足以流芳后世的业绩。总的说来,欧洲女王的表现还算不错。其中丹麦的玛格丽特一世(1387~1412年在位)、英国的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年在位)、西班牙的伊莎贝尔一世(1474~1504年在位)、俄国的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年在位)、奥地利的玛丽亚·特蕾西亚(1740~1780在位)分别被本国的史学界认为是本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之一。其他女王基本上处于中上或中下的位置,而甚少有荒*无道祸国殃民之辈,唯一一个被推翻的女王是西班牙的伊莎贝尔二世(1831~1868年在位),但使国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是她的祖父和父亲,她本人要负的责任其实也不多。 她们走上女王宝座的路径不外乎两种:从公主到女王和从王后到女王。身为王后,在国王丈夫死后,继承人尚年幼或没有合适的继承人,便自己走上权利舞台的中心,进而即位称尊的情况,在世界各国历史上司空见惯,在欧洲则以俄国的两个叶卡捷琳娜为典型代表。但更加有欧洲特色的是从公主到女王的情况,欧洲历史上的女王大多属于这一类。 在即位之后,基本上男性国王能承担的事务,她们也能承担,但亲自带兵打仗除外,不过,17世纪之后,国王亲自带兵打仗的情况已越来越少见,因此也不见得是严重的问题。女王结婚之后与丈夫之间权力如何分配也是一个问题。有不少女王,结婚后就将主要王权交给丈夫,甚至把王位也让出,如瑞典女王埃里奥诺拉,也有的女王结婚后能将丈夫和整个江山都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如奥地利女皇玛丽亚·特蕾西亚,更有甚者,有的女王选择了终身不婚,以保证自己的权力不旁落,如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和俄国女皇叶丽萨维塔。

(二)

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这首先涉及的问题是,女性对父母的财产和地位的继承权问题。古代法兰克蛮族国家的《萨利安法典》曾规定妇女没有继承权,但《圣经·民数计》中则说道:“一个人时候应该由女儿继承。”(意为无子嗣的时候)。欧洲各国历史上的情况不大相同,但大体上是女性有继承权,但要排在相应的男性后面(这与亚洲国家女性根本没有继承权,一出嫁就完全成了别人的还是不同的)。 欧洲各国情况的不同,表现在欧洲的中心地区和“边缘地区”的不同。欧洲中心传统色彩较浓厚的地区,如法国、德国等,女性继承王位一直是被禁止的,如法国国王腓力五世就曾组织学者会议,搬出《萨利安法典》,确认女性没有王位继承权,即使在国王只有女儿没有儿子的情况下,王位也只能由国王的其他男性亲属继承。但在“边缘地区”,如英国、西班牙、葡萄牙、瑞典等,女性则在名义上有继承王位的可能性。在东欧,除了波兰和匈牙利在14世纪的一例特殊情况,在其他时代,女性都不得继承王位。而俄国的情况比较特殊,在18世纪这个“女皇世纪”,接连有四个女沙皇产生,但在其他世纪,女性继承皇位则通常是被禁止的。 但一个女王的出现,总是会带来一系列复杂和棘手问题,因此即使在那些女性名义上有资格继承王位的国家,一个女王的产生仍然会面对种种阻力,这也是欧洲历史上女王只是很少数的缘故。但当一个国王只有女儿而没有儿子的情况出现时,他通常又会谋求将王位传给他的女儿而不是其他男性旁系亲属,这就使女性继承王位的问题成为一个“模糊问题”,不同的国家、家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和打算,而欧洲各国王室之间都有错综复杂的婚姻血缘关系,对同一个王位,常常有多个国家的王室成员可以提出自己有继承权的依据,这就是欧洲历史上女性继承王位的问题为何会引起那么多的纷争甚至战争的原因了。 1328年,法国国王查理四世无嗣而亡。他的堂兄,瓦卢瓦公爵腓力继位为王,是为腓力六世。但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认为自己才是法国王位的继承人,原因是,他是查理四世的外甥,也即法国前国王、查理四世之父腓力四世的外孙,而除了他,腓力四世所有的儿孙都已死亡,至于腓力六世,充其量只是腓力四世的旁系后代而已。而腓力六世则认为,按法国的传统,女性是没有资格继承王位的,因此不买这个“腓力四世的外孙”的帐。因此爆发了英法两国之间的战争,这场战争被他们的后代一直延续下去,从1338年一直打到1453年,史称“英法百年战争”,英国国王一度在法国加冕为王,不过最后还是被赶出法国。英法两国在领土、经济利益等方面的矛盾,是这场战争的真正原因,而英法两国在女性继承王位问题上的理解不同,则是这场战争的导火线。 1713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地利大公查理六世正在为自己的后嗣问题深深担忧。他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玛丽亚·特蕾西亚,他想让他的女儿即位,不愿让他的皇位落到德意志邦联其他王公手里。因此,他颁布了历史上有名的“国本诏书”,规定若无男嗣,女儿也可即位。这一诏书遭到了德意志邦联各王公的强烈反对,他们的依据是,神圣罗马帝国历史上还没有过女皇的先例。而玛丽亚·特蕾西亚的支持者则反驳说,虽然历史上没有过女皇,但也没有规定过女人不得继承皇位。查理六世将“国本诏书”作为他一切外交政策的核心,为换取国际上对“国本诏书”的支持,他可以在其它方面作出牺牲。1740年,查理六世病逝,玛丽亚·特蕾西亚顺利即位,但与此同时巴伐利亚选侯阿伯特宣称自己才是帝国皇帝,并伙同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及法国军队入侵奥地利,这场战争历史上称为“奥地利皇位继承战争”(1740~1748年)。幸而奥地利取得英国的帮助,最后战争打成平手,普鲁士承认了玛丽亚·特蕾西亚的皇位,但从奥地利割走了西里西亚地区。 1833年,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七世病死,他只有两个女儿,遗嘱中由他的长女伊莎贝尔继承王位,是为女王伊莎贝尔二世。但斐迪南七世的弟弟卡洛斯认为女性没有继承权,自称自己才是王位合法的继承人,集结了一批持异议的政治、宗教派别,发起了“王室正统运动”的战争,史称“卡洛斯战争”,失败后流亡国外,他的后代还一直在谋求西班牙王位,以至于西班牙王族分化成两个世袭,一个在国内,一个在国外。类似的,叔叔和侄女争夺王位的战争,还有葡萄牙女王玛丽亚二世和王叔米格尔的战争。 以上三个例子,分别是不同国家之间,同一国家内部不同王族世袭之间,以及同一王族内部由于对女性继承王位的理解不同而引发的战争的典型代表。当然,这些战争本身还有更深的政治社会背景,女性继承王位的问题,只是一个导火线。

(三)

新时代的继承王位问题 进入20世纪,欧洲君主制遭到了沉重打击,不再是一个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但20世纪中叶,女性继承王位问题在欧洲一隅的丹麦,再一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丹麦国王斐特烈九世只有三个女儿,按照丹麦王位传男不传女的传统,他的弟弟克努特亲王被指定为王位继承人。但再战后丹麦女权运动高涨的背景下,很多人为斐特烈九世的长女玛格丽特不能继承王位感到愤愤不平。1950年,“丹麦妇女协会”首先挑起争论,她们利用报纸、电台等媒体进行宣传,认为应该由玛格丽特继承王位。争论持续了两年,连篇累牍的社论、专题、特写、报道不一而足,闹得沸沸扬扬。最终,此事件被丹麦首相埃里克森利用,他将女性继承王位问题和他主张的将议会由两院制改为一院制的问题合在一起进行公民投票表决,以便提高投票率。结果,在1953年的公民投票中,多数人赞成修改王位继承法,确立女性的王位继承权,玛格丽特得以取代她的叔叔克努特亲王成为王储,并于1972年即位至今。有评论认为,此事件实际上反映了当代的欧洲人实际上更喜欢由一位女王来统治(不过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久前在日本关于能否接受一位女天皇的民意测验中,90%的人明确表示无法接受)。 时至今日,欧洲君主制国家已经所剩无多,而且都实行君主立宪制,国王只是作为民族团结的象征而存在的“橡皮图章”,由一个男人还是女人来当国王已不再是那么重要。加上当代欧洲国家中女议员在国会中占有20%到30%的席位已不足为奇,甚至有达到40%的(如瑞典),至于女首相、女部长、女党魁等在欧洲国家中已司空见惯,死抱只有男性才能继承王位的观念已显得与时代格格不入,尽管王室的制度总是落后于社会制度的改革。当前,瑞典、挪威已立法规定男女王族成员具有完全同等的继承王位的权利;在英国、西班牙、丹麦、荷兰,女性王族成员虽然在王位继承顺序上要排在血缘关系相同的男性王族成员后面(如姐姐要排在弟弟后面),但也已经有无可非议的王位继承权;例外的是,在比利时和摩纳哥,仍然只有男性王族才拥有王位继承权。

英国女王简介

[编辑本段]

1st: 玛丽一世

玛丽一世,(Mary I, 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英格兰和爱尔兰女王(理论上她是从1553年7月6日, 实际上从7月19日在位一直到1558年11月17日她去世时)。 她是都铎王朝的第四任也是倒数第二位君主。 她主要事迹是曾努力把英国从新教恢复到罗马天主教(1555年)。 为此,她曾处决了差不多三百个反对者。于是而被称为「血腥玛丽」(Bloody Mary)。从此以后, Bloody Mary在英语中就成了女巫的同义词。 但是她的宗教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被她的继任者伊莉莎白一世所颠倒。

2nd: 伊莉莎白一世

伊莉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出生于格林尼治,即今日伦敦的格林尼治,1603年3月24日逝世于萨里),于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兰和爱尔兰女王,是都铎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君主。她终身未嫁,因此被称为「童贞女王」。她即位时英格兰处于内部因宗教分裂的混乱状态,但她不但成功地保持了英格兰的统一,而且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后,使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 富有的国家之一。英格兰文化也在此期间达到了一个顶峰,涌现出了诸如莎士比亚,培根这样的著名人物。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亦在此期间开始确立。她的统治期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伊莉莎白时期」,亦称为「黄金时代」。

3nd: 安妮女王

安妮女王(Anne of Great Britain 又译为安女王,1665年2月6日~1714年8月1日),英国女王。安妮是詹姆斯二世与王后安妮·海德的次女。1683年,与丹麦王子乔治结婚。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嗣位法」,安妮成为威廉三世的继承人。1702年,安妮即位为英国女王。1707年,英格兰议会与苏格兰议会合并,实现两个国家真正的联合。由于安妮身体虚弱和无后嗣的忧虑,托利党领袖、国务大臣博林布洛克子爵曾与安妮的弟弟、老王位觊觎者詹姆斯·爱德华联系,希望他能以放弃天主教信仰来换取王位继承权,但遭到拒绝。1714年,安妮女王在驾崩前任命施鲁斯伯里公爵为政府中至关重要的财政大臣,确保了王位由信仰新教的汉诺瓦选帝侯乔治继承。

4th:维多利亚女王

维多利亚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 1819年5月24日 ~1901年1月22日) 是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也是第一个以「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和「印度女皇」名号称呼的英国君主。她在位的63年期间(1837年6月20日~1901年1月22日,是英国最强盛的所谓「日不落帝国」时期,她在位期间直到她去世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1914年,英国都称为「维多利亚时代」,1914年以后,英国开始走向衰落。

5th: 伊莉莎白二世

伊莉莎白二世(Elizabeth II,1926年4月21日~),全名伊莉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Elizabeth Alexandra Mary Windsor),现任英国君主,是英国,英联邦(The Commonwealth) 以及15个成员国的国家元首,同时也是英国国教会的最高首领。她的头衔全称为「托上帝洪福,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与其属土及领地之女皇伊莉莎白二世,英联邦元首,(基督教)信仰的保护者 她于1952年2月6日加冕,是目前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国家元首,在她作为国家元首的国度中大约生活着125亿人。

伊丽莎白二世

[编辑本段]

伊丽莎白二世女王陛下(Her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II,1926年4月21日~),原名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Elizabeth Alexandra Mary Winsor),现任英国君主,是英国和英联邦15个成员国的国家元首,同时也是英格兰教会的最高首领。她的头衔全称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与其国土和领地之女王,英联邦元首,(基督教)信仰的保护者”。她于1952年2月6日加冕,是目前在位时间第三长的国家元首,在她作为国家元首的国度中大约生活着125亿人。

伊丽莎白二世出生在伦敦的外祖父母家中,她的曾祖母是亚历山大王后,祖母则是玛丽王后。她的父亲约克公爵是乔治五世的第二个儿子,他当时并不是王位的继承人。

因此伊丽莎白出生时的头衔是伊丽莎白公主殿下,在其母亲约克公爵夫人的督导下在家中接受教育。她的历史老师C·H·K·马丁是伊顿公学校长,除此之外她还学习各种语言(她的法语讲得很流利)。坎特伯雷大主教为她提供神学方面的指点,她一直是名虔诚的圣公会会员。

1936年伊丽莎白的伯伯爱德华八世退位,她的父亲继位为国王,她也立即成为王位的继承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伊丽莎白13岁,她与她的妹妹玛格利特公主都到苏格兰的巴尔莫勒尔避难。当时有人建议两位公主应该到加拿大避难,遭到他们母亲的反对:“孩子们不能在在没有我的情况下离开,我不能在没有国王的情况下离开,而国王不能在任何情况下离开。”1940年伊丽莎白公主首次发表了广播,针对的是所有避难中的孩子。

1945年伊丽莎白公主说服了她的父亲,允许她直接参与协助打赢这场战争。她参与了一个支援战争的妇女团体,在那里她的编号是第230873号伊丽莎白·温莎第二中尉。这是她第一次与其他孩子共同受训。据说她本人非常喜欢这次经验,也正是因为这次的经验,使她之后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上学,而不是让他们在家学习。

1947年伊丽莎白首次外访,她与她的父母亲到了南非。在她21岁生日那天她对英联邦和帝国做了广播,宣誓将终身投入到对英联邦和帝国人民的服务中。

1947年12月20日伊丽莎白与希腊的菲利浦王子结婚。菲利浦是伊丽莎白女王的第三个表哥,他们的曾曾祖母都是维多利亚女王(菲利浦王子在结婚前宣誓放弃希腊王位的继承权,在爱丁堡公爵这个头衔之前他没有头衔,就叫作菲利浦·蒙巴顿中尉)。这桩婚事非常适合一位即将继承王位的女性,因为她的夫君接受过王室训练,却又不会继任另一国的王位。但是这桩婚姻却不是刻意安排的,两人的关系经历了许多考验,包括有关菲利浦不忠的流言。

婚后夫妇两人居住在伦敦的克莱伦斯宫(Clarence Palace)。他们育有四个孩子(见下)。虽然英国的王朝被称为温莎王朝,夫妇两人同意他们的孩子应该使用蒙巴顿-温莎(Mountbatten-Windsor)作为他们的姓氏。

从1951年起乔治国王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伊丽莎白开始代替父亲出席在公开场合中。那一年她访问了希腊、意大利和马耳他(当时菲利浦随军驻扎在此)。10月她又访问了加拿大和华盛顿。1952年1月伊丽莎白和菲利浦又访问了澳大利亚与新西兰。2月6日他们在访问肯尼亚时得知伊丽莎白的父亲已经去世。在她继位的那一刻她正在一个树上旅馆中。她的加冕典礼于1953年6月2日在西敏寺举行。

头戴王冠、手持权杖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在加冕之后伊丽莎白和丈夫菲利浦搬到了伦敦市中心的白金汉宫。但是像之前所有的国王一样,伊丽莎白并不喜欢居住在白金汉宫。对她而言,位于伦敦西部的温莎城堡才是她的家。她也有相当一段时间是在苏格兰的巴尔莫勒尔城堡度过的。

伊丽莎白女王是历史上外访最多的国君。1953年至1954年她和菲利浦花了半年时间周游世界,她也成为第一个访问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斐济的在位君主。1957年10月她对美国做了国事访问,1959年则又访问了加拿大。1961年她首次访问印度和巴基斯坦。她访问国大多数欧洲国家和许多欧洲以外的地区,并经常出席英联邦首脑会议。

伊丽莎白在宗教、道德标准和家庭事务上非常保守。她对待宗教责任十分严肃,并将她的加冕誓言看得很重。这是为什么她不太可能退位的原因之一。像她的母亲一样,伊丽莎白女王从来没有原谅爱德华八世选择退位,因为在她看来他抛弃了自己的职责,并迫使自己的父亲负担其这个责任,而这一责任又被视为是缩短其父亲寿命的罪魁祸首。

丹麦王储妃玛丽和西班牙的莱蒂齐亚王后同龄,两人都已46岁,在欧洲王室,她们和凯特王妃的着装魅力并驾齐驱。

但三个人的着装风格各不相同,即使是同龄人,莱蒂齐亚王后也和玛丽王妃着装品味差异很大。

论优雅高贵感,玛丽王妃不输于凯特王妃,并且她的着装比凯特王妃更显淑女气质,也更加 时尚 。

莱蒂齐亚王后虽然着装 时尚 ,但是她似乎总是带着商务范,举手投足之间都尽显干练利落,这显然与她嫁入王室之前的职业经历有关。

并且莱蒂齐亚王后的身材也非常适合铅笔裙或者束腰裙,干练的气质又让她能够轻松驾驭西装和衬衫搭配裤子的造型。

丹麦的玛丽王储妃着装更具女人味,她总是通过着装上面褶皱,蕾丝,荷叶边等细节来增添淑女气质。

发型,一颦一笑的动作也展示出了莱蒂齐亚王后和玛丽王储妃不同的风格,即使同时穿着西装裤子,但气质完全不同。

莱蒂齐亚王后着装风格其实更加简洁大气,没有过多的缀饰,她看上去更加硬气,颇有职业女性的魅力。

当商务范十足的莱蒂齐亚王后与更加优雅高贵的玛丽王储妃同框PK时,你更喜欢哪种风格呢?(编辑:Hollymarito )

Felicia 幸福的意思

Leticia 现在西班牙王妃的名字

Bella 美丽

Elena 特洛伊“木马屠城记”里面的那个美女海伦

Liria 百合花

Estela 星星

Lluvia 雨

费利佩·胡安·巴布罗·阿方索,现任西班牙国王,他是国王胡安·卡洛斯和皇后索菲亚第三个也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是王室里唯一的男丁。

2014年6月2日,西班牙首相拉霍伊宣布,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已决定退位,让位给王储费利佩。2014年6月19日费利佩举行登基典礼仪式。即位为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毕业于乔治敦大学。

西班牙王后是莱蒂西亚·奥尔蒂斯,西班牙电视台著名的主持人,毕业于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她是2002年12月在西班牙西北部的加利西亚报道油轮泄漏事件时同费利佩相遇,两人此后开始频繁约会。是西班牙历史上首位平民王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9545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23
下一篇2024-01-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