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在第二位的成语?

文在第二位的成语?,第1张

『壹』 带文成语有哪些

一文不值、不名一文、乃文乃武、文韬武略、文质彬彬等。

1、一文不值

解释:指毫无价值。

出自:明·毕魏《三报恩·骂佞》:“最可悲年少科名,弄得一文不值。”

译文:最可悲年轻科名,弄得一文不值。

2、不名一文

解释: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

出自: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六章:“老兄明白,弟半生书剑飘零,寄食江湖,囊中不名一文。”

译文:老兄表白,弟弟半生书剑飘零,在江湖上混,口袋里不名一文。

3、乃文乃武

解释:赞美人文、武兼备。见乃武乃文。

出自:唐·王勃《九成宫颂》:“一阴一阳,神道也。乃文乃武,圣图也。”

译文:一阴一阳,精神原则。能文能武,皇朝的。

4、文韬武略

解释:韬:指《六韬》,古代兵书,内容分文、武、龙、虎、豹、犬六韬;略:指《三略》,古代兵书,凡三卷。比喻用兵的谋略。

出自: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七回:“你便有文韬武略,怎逃出地网天罗。”

译文:你就有文韬谋略,怎么逃出来地网法纲。

5、文质彬彬

解释: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出自:《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化融会贯通,然后君子。

『贰』 有什么成语第二个字是文

博文约礼 博:金我,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不文不武 既不能内文,又不能武。

多文为富容 以多学知识、技能为富有。

繁文末节 文:规定、仪式;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

繁文缛节 文:规定、仪式;缛:繁多;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

『叁』 第二个字是到的成语有哪些

马到成功: 形容工作刚开始就取得成功。 恰到好处: 指说话做事恰好到了最合适的地步。 手到病除: 刚动手治疗,病就除去了。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工作做得很好,解决问题迅速。 手到擒来: 擒:捉。原指作战一下子就能把敌人捉拿过来,后比喻做事有把握,不费力就做好了。 水到渠成: 渠:水道。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 不到黄河心不死: 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船到江心补漏迟: 船到江心才补漏洞。比喻补救不及时,对事情毫无帮助。 独到之处: 指与众不同的特殊的地方或见解。含褒意。 功到自然成: 下了足够功夫,事情自然就会取得成效。 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 马到功成: 形容事情顺利,一开始就取得胜利。 门到户说: 到各家各户宣传解说。 死到临头: 临:面临。快要到了死亡的时刻 说到曹操,曹操就到: 指谈论到某人,某人恰巧来了。 跳到黄河洗不清: 比喻无法摆脱嫌疑。 心到神知: 旧时指只诚心敬神,就用不到烦琐的礼仪。比喻对人表示钦佩,不必有什么虚文浮礼。 药到病除: 药一服下病就好了。形容用药效果非常好。 船到桥门自会直: 桥:桥梁。比喻事先不必多虑,问题自会得到解决。 船到桥门自然直: 桥:桥梁。比喻事先不必多虑,问题自会得到解决 船到桥头自会直: 桥:桥梁。比喻事先不必多虑,问题自会得到解决 搔到痒处: 比喻说话说到点子上。 神到之笔: 犹言神来之笔。形容作品文句精彩。 手到拈来: 比喻事情很容易办到。 手到拿来: 指不费力气就能将必须擒拿的人捉到。 水到鱼行: 比喻条件具备,事情就可办成。

『肆』 文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文字开头的成语有文质彬彬、文武全才、文不加点、文采风流、文韬回武略

(4)文在第二位的成语扩展阅读答

1、文质彬彬,成语,读作wén zhì bīn bīn,指人的文采和实质配合适当,形容气质温文尔雅,行为举止端正,文雅有礼貌。

2、文武全才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wén wǔ quán cái,意思是基本释义是文才与武功同时具备的人才。

3、文不加点,读音wén bù jiā diǎn,比喻作文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4、文采风流,横溢的才华与潇洒的风度,亦指才华横溢与风度潇洒的人物。

5、文韬武略,读音是wén tāo wǔ lüè,汉语成语,解释是以天地万物的信息规律做外形(意识的形态)以作保护、以最精要的方式来操作,是为文武双全、大智大勇也。

参考来源:文不加点-网络

『伍』 第一个字是文,打一成语是什么

文开头的复成语:

文质彬彬

文房四宝制

文过饰非

文恬武嬉

文武双全

文奸济恶

文质斌斌

文弱书生

文武两全

文深网密

文君新寡

文人无行

文友诗敌

文不对题

文觌武匿

文无点易

文子同升

文通残锦

文彩四溢

文德武功

文案孔目

文阵雄帅

文章山斗

文弛武玩

文川武乡

文采风流

文韬武韬

文章星斗

文情并茂

文期酒会

文武差事

文韬武略

文武之道

文武并用

文星高照

文不加点

文搜丁甲

文人墨客

文武全才

文思敏捷

文从字顺

文章魁首

文章盖世

文献之家

文章憎命

文章宗工

文理俱惬

文臣武将

文章经济

文以载道

文昭武穆

文如其人

文武如雨

文章宿老

文圆质方

文理不通

文治武功

文章巨公

文东武西

文人相轻

……

『陆』 第一个字是文的成语有哪些

文炳雕龙炳:形容有文采;雕龙:擅长写文章。文章写得很出色,极富文采。

文不对题文章里的意思跟题目对不上。指人说话或写文章不能针对主题。

文不加点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文不尽意文章未能完全表达出心意。

文笔流畅文字通顺,读起来不费力。

文采炳焕本指豹身花纹,光彩四溢。后形容书法精技艺湛,光彩照人。

文场笔苑苑:荟萃的地方。指文学界。

文采风流横溢的才华与潇洒的风度。亦指才华横溢与风度潇洒的人物。

文抄公指那些剽窃别人作品的人。

文彩四溢形容作品典雅。

文才武略武略:军事方面的才能。既有文学才能,又有军事才能。形容文武兼备。

文弛武玩文武官员玩忽职守。

文川武乡原指出文臣武将的地区。后指教化普及,风俗纯正的地区。

文采缘饰文采:指文章精采;缘饰:指衣物镶缀的花边。指花边文学,文笔精美。

文从字顺

文德武功治理国家恩德昭着,对外用兵成绩斐然。旧时多用为赞誉帝王或重臣的颂词。

文觌武匿艺文兴而武道隐。指尚文之风大盛。

文东武西本指汉初叔孙通所定的朝仪,文官位东,武将居西。指文武官员的排列位次。

文牍主义一种官僚主义作风。不下基层搞调查而在办公室签发文件,想以此来解决实际问题。

文风不动一点儿也不动。形容没有丝毫损坏或改变。

文房四宝俗指笔、墨、纸、砚。

文房四寳指笔、墨、纸、砚。亦称“文房四物”、“文房四士”。

文房四侯指笔、砚、纸、墨。古人戏称笔为管城侯毛元锐,砚为即墨侯石虚中,纸为好畤侯楮知白,墨为松滋侯易玄光,故称。

文房四士俗指笔、墨、纸、砚。同“文房四宝”。

文房四物俗指笔、墨、纸、砚。同“文房四宝”。

文房四艺指琴、棋、书、画。

文过其实文辞浮夸,不切实际。

文过遂非掩饰过失,顺随错误。

文过饰非文、饰:掩饰;过、非:错误。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文贵天成贵:以某种情况为可贵。指有时写出的文章最自然最好。

文轨攸同文:文字;轨:车的轨迹;攸:语助词,无义;同:相同。书牍的文字相同,车辙痕迹相同。比喻国家统一。

文奸济恶掩饰奸诈,助长恶行。

文籍满腹

文君司马后指相爱的情人或夫妻。

文经武略经世的文才和军事谋略。

文经武纬经、纬:编织物的纵线与横线。指从文武两方面治理国家。

文君新寡文君:汉朝的卓文君。原指卓文君刚死去丈夫。后泛指妇女死去丈夫不久。

文江学海比喻文章和学问似长江、大海般深广博大。

文君新醮醮:旧指女子出嫁,这里指再嫁。原指汉代卓文君嫁司马相如事。后指寡妇再嫁。

文籍先生称熟悉文献典籍的人。

文君早寡文君:汉临邛富商卓王孙之女卓文君,死了丈夫就与司马相如私奔。指年轻女子丧夫寡居。

文理不通指文章在词句和内容方面都行不通。

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文:文德,指政治;武:武功,指军事;附众:使大家亲近;威:威服。旧指在政治上能团结部下,在军事上能威震敌人。

文理俱惬文、理:指文辞表达和思想内容;惬:满足、满意。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令人满意。

文婪武嬉指文武官员习于安逸,贪婪成性。

文鸟之梦形容人的文思新颖。

文情并茂文章写得不仅富有文采,而且感情也很丰富。

文齐福不齐文:文才;齐:全。文才足够崭露头角,可是命运不济。

文期酒会旧时文人定期举行的诗酒集会。

文如春华华:同“花”。文章词藻像春天盛开的鲜花争奇斗艳。形容文章词汇丰富华丽。

文人墨客泛指文人、文士。

文人墨士泛指文人、文士。

文如其人指文章的风格同作者的性格特点相似。

文弱书生文弱:文雅而体弱。举目文雅,身体柔弱的读书人。

文人无行喜欢玩弄文字的人,品行常常不端正。

文人相轻轻:轻视。指文人之间互相看不起。

文人学士泛指文人、文士。

文人雅士有学问和处事修养的孤高的人。

文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

文身断发古代荆楚、南越一带的习俗。身刺花纹,截短头发,以为可避水中蛟龙的伤害。后常用以指较落后地区的民俗。

文搜丁甲文章精妙感动神灵。丁甲,神名,即六丁六甲神。

文擅雕龙比喻文章写得极好。

文山会海形容文件会议多得泛滥成灾。

文身剪发常用以指较落后地区的民俗。同“文身断发”。

文身翦发常用以指较落后地区的民俗。同“文身断发”。

文思敏捷形容写文章的思路迅速而灵敏。

文思敏速形容写文章的思路迅速而灵敏。

文似其人文章的风格与作者本人相似。

文思如泉祥见:文思敏捷

文深网密用法严刻,法网严密。

文通残锦比喻剩下不多的才华。

文通武达以文学通登显贵,以武略位居达官。指不管学文学武,只要为国出力,就都有前途。也形容文武双全的人。

『柒』 第三个字是文的成语

斯斯文文 形容举目文雅。

俗下文字 指为应付世事而写的平庸的应酬文章。版

遂非文过 饰非文过。掩饰错误权和过错。

文子文孙 指周文王的子孙。后泛用为称美帝王的子孙。

武偃文修 文治已实行,武备已停止。形容天下太平。亦作“文修武偃”。

舞弄文墨 ①玩弄法律条文,曲解其意。②玩弄文辞;耍笔杆子。亦作“舞文弄墨”。

一代文宗 宗:宗师。一个时代为众人所宗仰的文学家。亦作“当世辞宗”、“一代宗匠”、“一代辞宗”。

质非文是 徒有华美的外表,而无相应的实质。

祝发文身 削短头发,刻画其身。指中原以外地区异族的风俗服制。

字顺文从 用词行文自然妥贴,表达清楚。

满腹文章 比喻文章极好,很有才华。

『捌』 四字成语中第二个字是“文”的有哪些

博文约礼 博:金我,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不文不武 既不能文,又不能武。

多文为富 以多学知识、技能为富有。

繁文末节 文:规定、仪式;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

繁文缛节 文:规定、仪式;缛:繁多;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

废文任武 文:文治;任:任用;武:武力。废掉文治,任用武力。指轻文重武。

分文不名 名:占有。一分钱一个铜板也没有。比喻非常贫困。

分文不取 一个钱也不要。比喻不计报酬。

分文不直 直:同“值”。一分钱一文钱也不值。形容没有任何价值。

浮文巧语 华丽而空泛的言词。

高文典册 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书、诏令。

龟文鸟迹 指古代的象形文字。

经文纬武 治理国家的本领,文的武的都具备。

临文不讳 临:及;讳:避讳。作文时不须避讳。

奇文共赏 少见的好文章大家一道欣赏。

奇文瑰句 瑰:珍奇。优美的文章。

深文周纳 周纳:罗织罪名。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条文,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也指不根据事实,牵强附会地给人硬加

识文断字 识字。指有一点文化知识。

斯文扫地 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扫地:比喻名誉、信用、地位等完全丧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酸文假醋 形容装出一副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同文共轨 同文:全国所用的文字相同;共轨:全国车辙阔狭相同。统一文字,统一车辙。比喻国家统一。

望文生义 文:文字,指字面;义:意义。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

微文深诋 想尽办法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

温文尔雅 温文:态度温和,有礼貌;尔雅:文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

舞文弄法 舞、弄:耍弄,玩弄;文:法令条文;法:法律。歪曲法律条文,舞弊徇私。

舞文弄墨 舞、弄:故意玩弄;文、墨:文笔。故意玩弄文笔。原指曲引法律条文作弊。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咬文嚼字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一文不名 一个钱都没有。

以文会友 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

以文乱法 文:指儒家的经典。引用儒家的经典,非议国家法令。

允文允武 形容能文能武。

主文谲谏 主文:用譬喻来规劝;谲谏:委婉讽刺。通过诗歌的形式,用譬喻的手法进行讽谏。

广文先生 ①唐杜甫称郑虔为“广文先生”。②泛指清苦闲散的儒学教官。

半文半白 文言和白话夹杂。亦作“半文不白”。

半文不白 文言和白话夹杂。同“半文半白”。

秉文兼武 犹言能文能武。

秉文经武 执掌文事,经营武备。

出文入武 指文武兼备。

单文孤证 仅有的证据。意指不足凭信。

雕文刻镂 指在器物上刻镂花纹图案,以为文饰。

『玖』 第二个字是文的成语

同文共轨同文:全国所用的文字相同;共轨:全国车辙阔狭相同。统一文字,统一车辙。比喻国家统一。

望文生义文:文字,指字面;义:意义。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

微文深诋想尽办法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

温文尔雅温文:态度温和,有礼貌;尔雅:文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

舞文弄法舞、弄:耍弄,玩弄;文:法令条文;法:法律。歪曲法律条文,舞弊徇私。

舞文弄墨舞、弄:故意玩弄;文、墨:文笔。故意玩弄文笔。原指曲引法律条文作弊。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一文不名一个钱都没有。

以文会友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

以文乱法文:指儒家的经典。引用儒家的经典,非议国家法令。

允文允武形容能文能武。

主文谲谏主文:用譬喻来规劝;谲谏:委婉讽刺。通过诗歌的形式,用譬喻的手法进行讽谏。

广文先生①唐杜甫称郑虔为“广文先生”。②泛指清苦闲散的儒学教官。

半文半白文言和白话夹杂。亦作“半文不白”。

半文不白文言和白话夹杂。同“半文半白”。

秉文兼武犹言能文能武。

秉文经武执掌文事,经营武备。

出文入武指文武兼备。

单文孤证仅有的证据。意指不足凭信。

雕文刻镂指在器物上刻镂花纹图案,以为文饰。

雕文织采比喻词藻华丽。

多文强记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烦文缛礼繁琐而不必要的礼节。

飞文染翰挥笔疾书。

分文未取一个钱也不要。比喻不计报酬。同“分文不取”。

分文不值形容毫无价值。

高文大册原指朝廷发布的重要文书,如诏今制诰等。引申为经典性著述。

高文典策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书、诏令。同“高文典册”。

孤文断句指片断、孤立的文句。

孤文只义指零碎的文字材料。

回文织锦比喻有关相思的绝妙诗文。

讲文张字指讲求文字工丽并张大其词。

拘文牵义拘泥于字义、文义。

强文假醋指假斯文。

强文浉醋指假斯文。同“强文假醋”。

揆文奋武施行文教,振奋武事。

卖文为生指以出卖诗文所得来维持生计。

乃文乃武赞美人文、武兼备。见乃武乃文。

能文能武文的武的都行。现常指既能动笔也有实际工作能力。

潘文乐旨指美好文章的文辞与意旨。

『拾』 四字成语中第二个字是“文”的有哪些

搜一下:四字成语中第二个字是“文”的有哪些

小白菜是清末四大奇案之一“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中的人物,原名毕秀姑。当时闹得朝野耸动、家喻户晓。

姿色出众的毕秀姑,人称小白菜,其夫患病而死,却被县令刘锡彤诬为与杨乃武通奸谋杀,并且施用酷刑逼供,屈打成招。但是由于家人不断上告,又加上朝廷政治斗争的机遇,“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才得以昭雪。杨乃武、小白菜是小人物,牵出的社会背景却是纷繁复杂,引发出的案件情节跌宕起伏,所以杨乃武、小白菜的故事流传至今仍然耐人寻味。

清朝同治、光绪年间的浙江省余杭县仓前镇,塘河穿镇而过,镇上川流不息的人群忙碌着、招呼着。镇上有一家豆腐店,店主姓葛,因排行第一,人称葛大,娶妻喻氏,生下一子,名唤品连,人称葛小大。后来葛大病死,豆腐店不开了,品连就到余杭一个豆腐作坊当伙计。母亲葛喻氏改嫁给一个名叫沈体仁的木匠,故又称沈喻氏。同治十年(1871),沈喻氏托品连的干娘冯许氏做媒,聘毕秀姑为品连之妻。这一年秀姑17岁。

毕秀姑,也是浙江余杭人,因为平时喜欢穿一件绿色的衣服,系一条白色围裙,人又清秀,街坊给她起了个绰号叫“小白菜”。她幼年丧父,母亲王氏改嫁给了一个叫喻敬天的小贩。到了喻家以后,她虽然聪明能干,但是继父并不喜欢她,经常遭到市井无赖的调戏侮辱。

小白菜嫁给葛品连以后,因丈夫长得像《水浒传》中的武大郎,而她貌美如潘金莲,人们又叫她“毕金莲”;又因丈夫是做豆腐的,也有人叫她“豆腐西施”。

葛品连与小白菜定亲后,家里的房子不够住,于同治十一年(1872)三月暂时在喻敬天家成亲。喻敬天家房屋狭窄,久居不便,于是葛品连夫妇打算在外面另租房屋。恰好这时县城内澄清巷口西首有一户姓杨的人家请沈体仁修房子,房屋修好,除了自居以外还有一间空屋子。葛品连便托沈体仁向杨家承租,月租1000文。

这户姓杨的人家世代居住在浙江余杭县,以养蚕种桑为业,家境小康。主人杨乃武,字书勋,又字子钊,排行老二,人们都称他杨二先生。20多岁考取了秀才,30出头又中了举人,令街坊邻里羡慕不已。杨乃武有个姐姐叫杨菊贞(淑英),出嫁不久,丈夫就去世了,青年守寡,便住在娘家。杨乃武在襁褓之中,便由姐姐照看,因而姐弟感情深厚,如同母子。后来杨乃武娶了城中詹家的女儿詹彩凤为妻。詹家在城中,也是家小乡绅。詹彩凤是一位勤劳节俭、善良贤惠的妇女,种桑、种地、养蚕,终日劳碌。杨乃武性情耿直,平日看到地方上不平之事,总是好管多说,伸张正义,又常把官绅勾结、欺压百姓等事编成歌谣,对官府见不得人的弊端进行了大胆的揭露与辛辣的嘲讽。对于官府来说,杨乃武是一个“刺儿头”式的人物,有一支厉害的笔,又有举人的头衔,因此,本来就与杨结仇的县官刘锡彤对其更加痛恨,一直俟机报复。

刘锡彤原先只是余杭县城外一处关卡的九品小税吏,掌管着来往商客的船只课税之权,对老百姓的正当买卖也是敲诈勒索,无恶不作,引起了当时还是秀才的杨乃武的愤恨,早就打算为乡亲们出出气了。正巧当地修桥铺路,需要派人到杭州府去采购基建材料。杨乃武急公好义,即自告奋勇到杭州府去走一趟,顺便拜谒在杭州任知府的老师。杨乃武到杭州府购置建材装完船只后,乘拜望老师之机,请知府出一份免税的公文,用以对付刘锡彤。杨乃武押运货船回到余杭关卡时,既不对查税的税吏讲明船上是为公益之用的建材,也不出示杭州府免税的公文,却佯称自己是商船,暂将货船停泊抵押,自己回去取税银。杨乃武在再去杭州府的途中,悄悄将杭州府发的免税公文拿出来用双手拧成两截,一截立即销毁,另一截揉揣在怀里去见自己的老师。他诬称“刘锡彤扣船敲诈,见了免税的公文欲夺取撕掉,幸亏自己抢得快,才抢到这半截”,说完从怀里取出剩下的公文呈给知府过目。知府看后大怒,认为有州府免税公文证明杨乃武是为公益办事,刘锡彤竟然也要敲诈勒索,立即发一火签,将刘锡彤的税吏免职。这位九品官还不知道怎么回事,自己的红顶子就被摘掉了。后来得知是当地的杨秀才从中捣鬼,刘锡彤恨得咬牙切齿,发誓要报仇雪恨。他到北京花了五千两银子,捐到了余杭县县官的职位,从此对余杭百姓更加横征暴敛,疯狂剥削。仓前镇是漕米集中的地方,百姓完粮,陋规极多。交银子有火耗,交粮米有折耗,量米的时候还要用脚踢三脚。受欺负的都是些中小粮户,他们叫苦连天。于是杨乃武代他们交粮米,又代他们写状子,向衙门陈诉粮胥克扣浮收,请求官府剔除钱粮积弊,减轻粮户额外负担。仓前镇收粮官何春芳反咬杨乃武一口,说他鼓动农民抗粮不交,代农民包 交漕米,从中渔利。县官刘锡彤立即传杨来讯问。杨据理力争,刘理亏,便说他吵闹公堂,目无王法,将他驱逐出去,而钱粮之舞弊如故。杨乃武愤愤不平,于夜间在县衙的墙上贴上一副对子:“大清双王法,浙省两抚台。”因为清朝明令禁止量米时用脚踢,抚台也有布告,溢出的米准许粮户扫取,但是余杭县却仍旧不改。经历这件事,刘锡彤恨不得将杨乃武碎尸万段。不久,报仇的机会终于来了……

葛品连向杨乃武家承租了住房,于同治十一年(1872)四月二十四日与小白菜搬入居住。葛品连每天半夜要起床做豆腐,因此常常住在豆腐作坊里,十天半月回家一次。杨乃武夫妇见小白菜聪明伶俐,性情温顺,都很喜欢她。因为葛品连经常不在家,詹氏常叫小白菜到家里与杨家人一起吃饭。小白菜也常请杨乃武教她识字念经。两家相处很融洽。小白菜从前经常遭到市井无赖的欺侮,自从搬到杨家后,那些无赖再也不敢来了,因为杨乃武见到他们是要骂的。那些地痞便制造谣言说“羊吃白菜”。谣言传到了葛品连耳里,他渐渐起了疑心。于是有几个夜晚,他潜回家里,在屋檐下偷听,除了听见杨乃武教小白菜读经卷以外并没有听见任何私情。接着,葛品连将谣言和偷听情形,告诉了母亲沈喻氏。沈喻氏来杨乃武家时,也看到过小白菜和杨乃武夫妇及杨菊贞同桌吃饭,听品连这么一说,心里不禁也有些怀疑。沈喻氏原是个糊涂人,竟愚蠢地和邻舍谈起这事,于是街闾遍传,流言就更多了,而杨家人还蒙在鼓里。

一天,葛品连回到家中,杨乃武向他讨取房租,因房租已经欠了几个月了。葛没有钱便向沈喻氏商借,沈喻氏说,外间闲言很多,为了避嫌,最好另行租房居住。于是同治十二年(1873)闰六月,葛品连与小白菜移居到太平弄口喻敬天表弟王心培家。自小白菜搬走后,杨乃武从未去过小白菜家,小白菜也没有再来过杨乃武家。

搬到王心培家以后,小白菜又经常受到外人欺侮。县衙门有个捕役名叫阮德,他有个姐姐叫阮桂金,已经嫁过三个男人,与粮胥何春芳有 染。县官刘锡彤有个儿子叫刘子翰,是个花花公子,经常与何春芳在一起冶游,素知小白菜美而艳,垂涎欲滴已久,于是和一个同他相好的佣妇计谋把小白菜搞到手。一天,佣妇以他事诱骗小白菜到她家,小白菜到达时,刘子翰已在那里恭候多时,见到小白菜容貌分外俏丽,色胆包天,便将小白菜强暴了。小白菜心中无比痛恨,却又畏惧刘子翰的权势,又害怕事情败露后丈夫不能原谅自己,因此一肚子苦水不敢声张。然而恶毒的佣妇却将此事泄露给阮桂金,阮桂金又告诉了何春芳。何春芳早就想染指小白菜,于是于八月二十四日潜入葛家,正好王心培夫妇不在家,何春芳便以刘子翰之事相要挟企图强暴小白菜。两人正在厮打之时,葛品连从外面进来,小白菜哭泣不止。葛品连大骂何春芳,何春芳灰溜溜地走了。葛品连即责骂小白菜,认为在杨家的时候已有谣言,现在又发生这样的事,怀疑小白菜行为不端。从这以后,葛对小白菜经常非打即骂。有一次,葛让小白菜腌菜,晚上回家的时候看到还没有腌,立即将小白菜痛打一顿,小白菜气得把头发剪掉,要去当尼姑。二人的母亲沈喻氏和喻王氏闻讯赶来,询问王心培,知道了吵闹原因。小白菜的母亲气得直哭,说腌菜小事,何必这样痛打。葛品连的母亲也责骂他不该这样,葛品连说是打她一顿出出气。经劝解后,二人和好如初。

十月初七日,葛品连突然身发寒热,双膝红肿。小白菜见他有流火症状,劝他请个替工,休息两天。葛不听,仍然到豆腐作坊上工。初九日早晨,葛身体支持不住了,便往家走,路过点心店,买了几个粉团边走边吃,走到学宫化字炉前竟呕吐不止。回到家时已两手抱肩,发寒发抖,呻吟不绝。小白菜连忙扶他上楼,给他脱掉外衣,盖上两床被子。问他病情,说是初七日到作坊去,两天来身体总是忽冷忽热的,恐怕是疾发气弱,让小白菜拿1000文钱托喻敬天代买东洋参和桂元。买来后,小白菜煎成汤给他服下,并请王心培的妻子去告知喻王氏。喻王氏赶来时,葛品连仍然卧床发抖,时欲呕吐,她照料了半天便回家去了。下午,小白菜见葛喉中痰响,口吐白沫,问他怎么样,他已不能说话。小白菜急得喊叫出来,王心培闻声上楼,小白菜告知情由,王心培马上去叫沈喻氏和喻王氏。二人赶到时,葛已经不能张口了,急忙把医生找来,说是痧症,用万年青萝卜籽煎汤灌救无效,气绝身亡。家人悲痛欲绝,为葛换了衣裳,尸体正常,并无异样,当时都没有什么怀疑。

葛死时正是十月,气候很暖,葛身体肥胖,初十夜间尸体口鼻内有淡血水流出。葛品连的干娘冯许氏对沈喻氏说,葛死得可疑。沈喻氏见尸体脸色发青,也起了疑心。就盘问小白菜,小白菜说并无别样事情。冯许氏叫来地保杨仁,请他代写呈词,准备到县衙喊告。呈词中仅说死因不明,并未涉及任何人。十一日黎明,杨仁、沈喻氏赴县衙喊告,县官刘锡彤听说出了命案,赶紧带领仵作前往验尸。这时候正好当地有一个绅士陈湖到县衙来给人看病。陈湖是个秀才,懂得一点医道,平日里与杨乃武不睦,因为杨乃武的谤诗里也提到过他。他听说葛品连身死不明,便对刘锡彤说,外面早就有传言说杨乃武与小白菜有私情,现在葛品连暴死,内中恐有别情。刘锡彤听说,忙叫人去打听,果然有这种说法,随即前往验尸。当时尸体已经膨胀,上身淡青色,肉色红紫,仵作沈祥辨认不真,把手指脚趾灰暗色认作青黑色;口鼻里血水流入两耳认做七窍流血;用银针探入喉管是淡青色认作青黑色;银针抽出时,并未用皂角水擦洗即认作服毒。因为尸体没有僵硬,仵作说成是烟毒。门丁沈彩泉听信了陈湖的话,就说不是烟毒,一定是有人用砒霜毒死。一个说是烟毒,一个说是砒毒,争论不休,仵作便含糊报称是服毒而死。刘锡彤听说是服毒身死,立即传问葛品连的邻舍,都不知毒药从何而来。刘锡彤也因为有陈湖之言,已怀疑与小白菜有关,当即将小白菜带回县署。

葛品连事实上就是病死,可是这么多人添枝加叶,又牵扯到新科举人杨乃武,刘锡彤心中窃喜:“嘿嘿,杨乃武,你终于落到我手里了!”他将小白菜带回县衙后,当天就迫不及待地坐堂审讯,追问小白菜毒药从何而来,小白菜供不知情。刘锡彤百般劝诱,小白菜仍说不知是服毒身死,更不知毒药从何而来。审了半天,小白菜始终说不知道。夜间再审,刘锡彤不问毒药来源,却要她说出与何人通奸。小白菜也说没有。一再逼问,都说没有。又问在杨乃武家住时是否与杨乃武有私情,小白菜说杨乃武只是教她识字读经,并无私情。审了多时,仍审不出奸情。刘子翰、何春芳害怕逼问奸情,小白菜会说出他二人来,当夜立即叫阮桂金到狱中诱骗恐吓小白菜说:“葛品连是被毒死的,验尸已经确认。外面都传说是你谋杀亲夫,罪名一成立,你就会被凌迟处死,那可是千刀万剐啊!要想活命,只有说是别人叫你毒死的。你在杨乃武家住过,外面早就说你和杨乃武有关系,如果你说出是杨乃武叫你毒死的,你就不会判死罪了。杨乃武是新科举人,面子大,也不会死。也就是把举人的头衔革掉,明年再考,还是举人。可是如果你说出刘公子之事,毫无对证,那就是诬陷好人,要罪上加罪!你可要想清楚啊!”小白菜吓得说不出话来。第二天再审,刘锡彤逼问奸情和毒药,小白菜还是说不知道。刘锡彤就叫动刑,一连三拶。小白菜一个柔弱女子哪里熬得过去,既不敢说出刘子翰之事,又不想说出别人,只好照阮桂金所教的话供了,说杨乃武初五日曾到她家里,给她一包药,说是治流火的,葛品连吃下就死了。

刘锡彤取得了小白菜口供,真是乐得合不拢嘴,立即传讯杨乃武。杨家人听说葛品连被人毒死,正在诧异,县里来传,便随差人前去。杨乃武一到,刘锡彤便审问,叫他供出如何用毒药毒死葛品连。杨乃武怒斥刘锡彤凭空诬陷,刘出示了小白菜的口供,杨乃武坚决否认此事。因为杨是新科举人,按律规定,必须先革功名才能用刑。十二日,刘锡彤即申请上司将杨乃武的功名革去。不等上面的批文下来,第二次审问时便立即动刑,一连审了数次,夹棍、火砖等刑都使用过了,杨乃武坚决不肯让刘锡彤得逞。杨的堂弟杨恭治与詹氏的弟弟詹善政闻知后,以杨乃武 初五日正在南乡岳父家里除灵为由赴县衙为杨乃武辩白。刘锡彤提案质讯,小白菜畏刑,仍然照前供说。刘锡彤认为案情已查明,便将情况详报上司。

刘锡彤自恃与现任知府陈鲁关系密切,认为上司批准即可定罪。陈鲁翻阅原供,见杨乃武并未承认,就命令把全案人犯案卷解府复审。十月二十日,杨乃武和小白菜、沈喻氏、喻王氏、詹氏以及其他有关人证都被解送到杭州。刘锡彤亲自到杭州打点,解送杭州的原供都作了篡改。死者口鼻流血改为七窍流血;银针未用皂角水擦洗改为已用皂角水擦洗;初五日给小白菜毒药改为初三日。陈鲁是军功出身,看不起读书人。他早听说杨乃武惯作谤诗,毁谤官府,认为杨乃武是个不守本分的人;仓前镇粮户闹粮的事,也知道是杨乃武为首,又有刘锡彤先入之言,所以此案一解到府,即不容杨申辩,第一次审问便用刑逼供。小白菜因有供在先,不敢翻供。愚昧荒唐的沈喻氏听小白菜诬供毒药是杨乃武所给,竟然也改供说在葛品连死时,见死得可疑,即盘问小白菜,小白菜说是杨乃武叫她下毒的。陈鲁并不追问沈喻氏,却用严刑逼问杨乃武,跪钉板、跪火砖、上夹棍,几次昏死过去。一连几堂,杨乃武熬刑不过,只得诬服,乱供曾到小白菜家给她毒药。陈鲁又问毒药从何而来,杨乃武说是前次到杭州回余杭路过仓前镇,花了40文钱买了一包砒霜,说是毒老鼠的。问他在哪个店里卖的,店主叫什么,杨乃武说在爱仁堂药铺,店主叫钱宝生。陈鲁取得杨口供后,不传钱宝生对质,却叫刘锡彤于二十七日转回余杭传讯钱宝生,讯问他卖毒药经过。

钱宝生到县衙,刘锡彤问他卖砒霜经过,钱宝生说这个月并没有看见过杨乃武到仓前,更没有卖过砒霜,爱仁堂是个小药铺,从来不进砒霜。刘锡彤一再威逼利诱,钱宝生还是坚决否认此事,并说他的名字叫钱坦,从来没用过钱宝生这个名字。钱宝生的弟弟钱垲听说哥哥被捉到县衙,赶来打听内情,设法营救。他知道陈湖与刘锡彤很熟,就去恳求陈湖说情。陈湖私下里对钱垲说杨乃武供词中是买砒霜毒老鼠的。卖砒霜的药铺并不知道是毒人,所以承认下来,也没有什么罪,至多是杖责,不承认,反而有罪。如果承认,马上可以请县衙给一张无干的谕帖,这样就不会有拖累了。于是钱垲劝钱宝生承认。钱宝生听他们这样一说,就答应了,当即在门房里出了一张卖砒霜的甘结(旧时交给官府的一种画押字据)。陈湖拿了甘结进去见刘锡彤,刘见取得了甘结,所以就给了钱宝生无干的谕帖。刘锡彤骗到了钱宝生的卖砒霜甘结后,即日赶到杭州府。陈鲁即根据供词及甘结定案,按律拟罪:葛毕氏凌迟处死,杨乃武斩立决。陈鲁严刑逼供,草率结案的事情立即哄传全省。当时距离乡试结束不久,杨乃武就是这一年八月乡试时考取了第48名举人的,当时许多乡试没有考取的生员对考取的人本来就心怀嫉妒,听说新科举人中出了谋夫夺妻的凶案,都幸灾乐祸,奔走相告。还有出入官府的一些士绅幕客,杨乃武在谤诗里提到他们的,也都推波助澜,众口一词,说杨乃武是十恶不赦的大坏人,都以早日看到处斩为快!这时候,杨家一家五口,面对这样突如其来的惨祸,惊恐万状,家破人亡已在目前。詹氏日夜啼哭,双目红肿。只有杨乃武的姐姐杨菊贞头脑非常清醒,她眼看相依为命的弟弟罹此奇冤,受刑诬服,悲愤之余,四处奔走,设法救弟弟一命。她来到杭州城隍山城隍庙请了一签,签上说:“荷花开处事方明,春叶春花最有情。观人观我观自在,金风到处桂边生。”城隍山上的测字先生解释说还有救,到荷花开时冤情可以明白,桂花开时人就可以平安归来了。接着杨菊贞又去扶乩,乩坛也批了两句诗:“若问归期在何日,待到孤山梅绽时。”这些本属无稽之谈,但是在当时迷信十分盛行的情况下,无疑对杨菊贞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增加了她为弟申冤的信心。杨菊贞首先去找沈喻氏,得知她在县里和府里的口供不一致。接着又找到爱仁堂药铺老板钱宝生的母亲和伙计,都说杨乃武从没有向他们买过砒霜,这样她心里更有底了,冤情十分明显,她决定到臬司、藩司、抚台衙门告状。谁知官官相护,按察过了两堂,即认定原审无误,照原拟罪名详报巡抚定罪。当时浙江巡抚是杨昌浚,余杭县官刘锡彤就重贿其属下,结果以“无冤无滥”审结,按照杭州府原拟罪名判定,至此已铁案难翻,只要刑部回文一到,就要立即执行了。杨乃武的亲属都认为没有生望了,只有杨菊贞不死心,入狱探监,与杨乃武商量,决定上京告御状。杨乃武自拟呈词,历述冤情以及各级官府严刑逼供屈打成招的经过。呈状写好后,由杨乃武的舅父姚贤瑞作“抱告”,陪同进京,因为当时女人是不能递呈告状的。杨菊贞与杨乃武之妻詹氏和一双儿女,身背黄榜,历尽千辛万苦,走了两个月,到达北京,向都察院衙门提出了控诉。不料都察院问都不问,就将他们押解回浙江,仍交给巡抚杨昌浚审理,这次告御状算是失败了!杨菊贞仍不死心,誓死为弟洗冤,准备二次进京告状。她二次进京得到了当时非常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大力支持。这位胡雪岩先生曾在浙江巡抚王有龄、闽浙总督左宗棠的支持下,开钱庄、办洋务,后来又在杭州开设胡庆余堂药店。他有资金3000万,田地一万亩,用钱捐了个江西候补道的功名,成了有财有势的官商。他从小家境贫寒,又是学徒出身,所以对贫苦百姓生活比较关心。他为人乐善好施,仗义疏财。杨乃武冤案发生时,正在杭州筹办胡庆余堂药店的胡雪岩,是最早了解冤案内情的一个。胡雪岩有个西席(尊称授业之师或幕友为“西席”)叫吴以同,与杨乃武是同学同年,知道杨乃武平日为人正直,这次获罪一定是有人陷害,他把杨菊贞上京告状及准备二次进京的情况告诉了胡雪岩,胡表示愿意资助。在吴以同的引荐下,杨菊贞拜见了胡雪岩,胡深表同情,不仅慷慨资助他们全家进京的路费,而且到京后所有用度也都包了下来,这已是同治十三年(1874)九月的事了。

就在杨菊贞准备二次进京告御状的时候,恰好有个浙江籍的京官、翰林院编修夏同善丁忧服阙后起复回京,胡雪岩为他饯行,由吴以同作陪。席间胡雪岩、吴以同向夏同善讲述了杨乃武冤案的曲折经 过,并且请他在京设法帮助,夏答应相机进言,不料这件事成了日后杨乃武冤案平反的关键一环!

杨菊贞二次进京后,由夏同善引荐,遍叩了浙江籍在京官员30余人。夏同善与大学士翁同龢商量,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夏同善还会同御史王昕亲自上疏,为杨乃武平反。于是,朝廷派了礼部侍郎胡瑞澜为钦差,到浙江勘查此案。浙江巡抚杨昌浚得知胡瑞澜到了杭州,就威逼利诱,说此案已经反复审问多次,无偏无枉,不宜轻易改动,否则引起士林不满,地方官吏今后也难以办事了。同时又推荐宁波知府边葆城、嘉兴知府罗子森会同审理。边葆城是杨昌浚湖南老乡,又是刘锡彤的姻亲,因此在复审时,边葆城动以酷刑,日夜熬审。最后一堂把杨乃武的双腿夹折,对小白菜则十指拶脱,还用铜丝穿入乳头,惨不忍睹,就这样严刑拷打,钦差审结,仍然维持原判。这样一来,原审各级地方官吏如释重负,这批湖南帮的大小官员弹冠相庆,设席宴客,认为从此铁证如山,不会再有反复了。

而在京浙江籍人士对杨案主犯屡翻屡服,杨菊贞两次上京,认为必有曲折隐情。有些举人、生员和杨乃武的好朋友三十余人联名向都察院、刑部提出控告,揭露此案,县、府、按察、督抚、钦宪七审七决,都是严刑逼供,屈打成招,上下包庇,草菅人命,欺罔朝廷,要求提京彻底审讯,昭示天下,以释群疑。在京官员认为这件案子如果真是有冤情不得平反,不仅是杨乃武、小白菜两条人命的问题,而且是有关整个浙江读书人的面子问题。于是,夏同善、张家骧取得刑部侍郎袁保恒、大学士翁同龢等人的支持,向两宫太后陈诉冤情,要求将 杨乃武、小白菜一案提京复审。最终杨乃武、小白菜案得以平反,与慈禧太后的直接干预有极大关系。

当初由大学士翁同龢向两宫面陈案情,就引起了慈禧太后的注意,她没有直接下达谕旨,而是通过刑部叫浙江巡抚杨昌浚亲自审问,但她同时派了御史王昕到浙江私访案情。对于此案是否提京复审,开始慈禧太后是犹豫的,她对地方官吏承办的要案也不 愿轻易更改。但后来杨乃武冤狱的呼声越来越高,朝廷内外到处哄传,又加上官员不断上疏奏请提京勘查,慈禧太后终于下了决心:“叫刑部彻底根究。”这样,江浙派官吏初步得到了主动权。

刑部大审,开棺验尸,认定葛品连并非中毒而死。刑部复审勘验情况奏知两宫,这时已将刘锡彤革职拿问。原审各级官员为什么审办不实,要刑部再彻底根究,于是又提集犯证审问了两次。

在是否惩办各级办案官吏的问题上,江浙派与两湖派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以大学士翁同龢为首的江浙派力主惩办这些草菅人命的贪官污吏;另一派以四川总督丁宝桢为首,附和的多是两湖籍官员,故称两湖派。他们认为不能为了区区两个平头百姓处理这么多官吏。由于这两派的争吵,刑部平反的奏疏,一直拖了两个月,迟迟不上,直到光绪三年(1877)二月十日,奏疏才上去,但是对于巡抚杨昌浚、钦差胡瑞澜并未提出参革,许多受贿、包庇等情弊也未提及,马虎了事,直到二月十六日以光绪帝名义下的平反谕旨才将二人革职。杨昌浚虽然革了职,刘锡彤虽然是充军到黑龙江,但对刘子翰却完全开脱了。其余承办此案的知府、知县,都只是革职了事,只字不提行贿受贿之事。

从杨乃武、小白菜一方来说,冤案昭雪无疑是莫大的幸事,而事实上他们只是民间的一个小案,在那个时代其实是不足为怪的。可是现在被渲染成爱情故事的案件背后陷藏着重大的政治斗争,难怪杨乃武在出狱后曾想去拜见救他一命的浙省大小官员,很多人并没有出面见他,毕竟参与这场斗争不光是为了一个杨乃武。参与对杨乃武审判的多是湖南籍官员,他们大多是左宗棠一手提拔的,在对渎职官吏的惩办上,朝廷也只采取了革职了事,而并没有量刑处罪,这就表明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刑事案件。

在这场无辜的冤案中,杨乃武几乎被折磨成了残废,刑部却说刑伤业已平复,并无伤筋折骨的情况。

经历了三年多的牢狱之灾以及各级官吏的残忍折磨,杨乃武虽死里逃生,家人团聚,但受此打击,人虽未亡而家已破,痛定思痛,实在是悲多欢少啊!从北京回家的路费仍然是胡雪岩资助的。

杨家人回到余杭县后,已是家产荡然,生活困难。杨乃武依靠亲友帮助,赎回了几亩桑地,以养蚕种桑为生。这时他虽然只有36岁,正当年富力壮的有为之年,但经过这场灾难,棱角已被磨尽,心灰意冷,轻易不与外界交往,专心致志研究孵育蚕种。余杭盛产丝棉,行销全国。杨家世代养蚕,对育种有一定经验。过了三年,杨乃武所育蚕种名气就传开了,远近都来购买,他家的蚕种牌记是“风采牡丹,杨乃武记”。凡是杨家出卖的蚕种,都盖上了这个牌记。每到育种时,全家大小日夜忙碌,家里生活也日渐好转。杨乃武就是这样安静地度过了自己的后半生,直到1914年去世,终年74岁。

小白菜出狱后,回到余杭,万念俱灰,在南门外石门塘准提庵出家为尼,法名慧定。庵里没有香火,以养猪、养鸡为生。从此就在青灯古佛旁、晨钟暮鼓中了却残生,于1930年去世。她的墓塔建在余杭东门外的文昌阁旁,为了表白自己的清白和坦然,墓址选在河岸路旁。

今天,“20211202”,从左往右读或从右往左读都一样,是个罕见的“对称日”。有网友提醒,下个对称日是20300302。愿你所得皆所愿,万事皆称意!

遇上20211202完全对称日,万事圆满在今朝。世界很大,幸福很小,我的祝福如期而至。愿你所遇皆为对,所做皆称心!

什么是“完全对称日”

据了解,“完全对称日”又被称为“回文日”。这是由于对称数在数学上也称“回文数”。在用八位数字表示日期时,那些反过来读与正过来读无异的便是“回文日”。

世界完全对称日是指公历纪年日期中数字左右完全对称的日期。21世纪对称日有20011002、20100102、20111102、20200202、20211202、20300302、20400402、20500502、20600602、20700702、20800802、20900902。下一个世界完全对称日是20300302,要等8年多的时间了。

20211202完全对称日

2021年12月月02日是不是对称日

今天是2021年12月2日,因公历纪年日期中数字“20211202”左右完全对称,而被人们称为“完全对称日”。

在这个罕见又特殊的日子里,不少新人为了讨个好彩头,告白、结婚。也有一些集邮爱好者专程去邮局盖日戳,留下一份纪念。

20211202完全对称日寓意

对称,是一种平衡之美。今年是2021年12月2号,被称为是“世界完全对称日”

在生活中,对称的画面无处不在。据传在世界完全对称日许愿可以心想事成。

愿您所求皆所愿,所盼皆所期。对称日,愿你称心如意!

20211202完全对称日表白

简单来说,“世界完全对称日”就是一个成双成对甜蜜的日子,也是称心如意的好日子,适合秀恩爱晒甜蜜,告白、结婚。

也有很多情侣选择了这一天登记结婚,作为自己的结婚纪念日。毕竟2021,1202,是个好日。

上一个世界完全对称日,出现在两年前,2020年的2月2日,而下一个“世界完全对称日”就是好多年以后了。

20211202完全对称日祝福

愿家人朋友身体健康,平安快乐!生活甜甜,快乐天天!

愿你所遇皆为对,所做皆称心!让我们一起为2021年画下一个圆满的句号!

希望大家都“称心如意!如意称心”!

20121202,祝福大家幸福安康!

神奇的日子祝大家未来事事顺利,好运连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9131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20
下一篇2024-01-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