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过,现在不是过目不忘,不过读诵性比以前好多了。
喝水,这是形式,实质是要真正回头忏悔,依教奉行,不是灌水就可以聪明,单做形式,不具实质,每天灌水也没用。
我自己明白,自己是回头放下得不够彻底,所以效果也不如经文说得彻底。
地藏菩萨本愿经 (第四十七集) 1998/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4-12-47
如是之人。闻地藏菩萨名。见地藏菩萨像。具以本心恭敬陈白。更以香。华。衣服。饮食。一切玩具。供养菩萨。以净水一盏。经一日一夜。安菩萨前。然后合掌请服。回首向南。临入口时。至心郑重。服水既毕。慎五辛酒肉。邪*妄语。及诸杀害。一七日。或三七日。
这一段是教我们修行的方法,修开智慧的方法。我们遇到好老师,遇到好同学,遇到好的修学环境,智慧不开,那是空过,非常可惜。智慧怎麼开?这个地方世尊教导我们的方法好。这个人,希求开智慧的这个人,『闻地藏菩萨名,见地藏菩萨像』,闻名见像;这个地方的「闻见」我们要记住,是菩萨的三慧「闻、思、修」,一而三,三而一,才能够相应。最初的缘是听到地藏菩萨的名号,当然听这个名号,你一定要了解名号表法的意思,你要不懂表法的意思,你就白闻了。地是心地,藏就是智慧,我们真心本性里头本有的般若智慧,本有的德能,这是地藏菩萨名号里头含的深义。
见地藏菩萨像,或是见到雕塑的像,或是见到彩画的像,见到像,就要想到地藏菩萨的行谊,他示现在我们人间所作所为。他的所作所为就是实践这部经里面所讲的一切话。释迦牟尼佛对他的赞叹,他统统做到了,他要不做到,佛怎麼赞叹他?所以我们闻名见像,知道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必须如地藏菩萨的行谊,才能把我们心地宝藏开发出来,那我们就有智慧,业障就消除了。如果不能效法地藏菩萨的形相,我们的业障消不了,这是真正的道理。
此地讲在菩萨形像面前求忏悔,『具以本心』,本心是真心,诚心诚意求忏悔。注解里头注得不多,但是意思很深,「闻名见像,陈白本心者,以地藏之名,从智慧而生。而大士之像,由功德而立」,一定要懂他表法的意思。「故称名供像,即发慧性。然须恭敬,始能感动。以诚能动物」,动是感动,物是指一切有情众生,包括诸佛菩萨,你能够感动。「不诚,未有能动者也」,你心地不诚,你就不能感动。特别是对佛菩萨,对一切善人善神善的,要用真诚感动。你要是不诚,不诚也有感,哪些感?妖魔鬼怪,妖魔鬼怪不诚,心都是邪曲,所以你杀心感什麼?感罗刹;瞋恚心感修罗,悭贪心感饿鬼,你就跟这些东西起感应。你要跟诸佛菩萨感应,跟天地善神感应,真诚心,这一点很重要!
至心忏悔之后,还得修供养,供养是表自己的敬意,我们跟人见面要送一点礼物,表示我们对他致敬。没有预备礼物,身边看看有什麼东西,可以送人做纪念结缘,也要做。所以在佛菩萨面前,我们表示自己的敬意要修供养法。『更以香、华、衣服、饮食、一切玩具,供养菩萨』。过去有人读《地藏经》,读到「香、华、衣服、饮食」供养,他没有什麼问题,「玩具」供养菩萨,这是什麼意思?注解里头注得很清楚,表「游戏神通」,所以玩具能不能供佛?能供佛,表游戏神通,表这个意思。主要是藉这个仪式表自己的诚敬。
他这个地方讲的表法好,言简意赅,「假物将意,藉事显心」,佛菩萨面前供养是这个意思。「香取清远潜通」,香是清香远闻;「华表圆满悦怿」,没有一个人不欢喜花,花代表欢喜,完全是从相状上来说;「衣服见寂忍不舍」,衣表忍辱;「饮食显慧命常存」,表这个意思;「玩具彰游戏神通」,这是举几个例子。前面我们曾经讲过,香表信、表戒定、表五分法身,都有清香远闻之意。花表六度。佛菩萨面前供饮食,佛菩萨不需要饮食,供饮食的意思是显慧命常存,因为我们得饮食,身命才能够存在,以饮食来维持身命,此地是表慧命。这是至心忏悔,修诚敬的仪规。
再『以净水一盏』,供在佛菩萨的面前,供多久?『一日一夜』。『然后合掌请服』,供一天一夜,你把这个水喝下去。『回首向南』,地藏菩萨坐在南方。『临入口时,至心郑重』,意思注解里面都说得很清楚。「用净水者,藉缘发慧」,供这一杯净水,一定要晓得,心要像水一样清净,要像水一样平等,清净平等心就发慧。你把这杯供水不要倒掉,你要喝下去。所以供水最好供什麼?开过的水,供凉开水,你可以喝。你供的水是可以喝的,表示我接受,我认真要学习,表这个意思。而不是每天佛前面的水换一换就倒掉。这些都在日常生活当中看你的用心,在事相就看你用的是什麼心?这个心就是『至心郑重』。他这里说,注解里头好,「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有洗净污染的功能,用这个来表示。我们贪、瞋、痴是污染,《无量寿经》上教我们,「洗心易行」,用什麼方法来洗心?净水,清净平等的水来洗我们的心;改变我们一些错误的行为,叫易行。
注解里面又说,「以清治浊,以正治邪,众邪断绝,知水为真」,表这个意思。所以你要懂得表法,不是说你天天喝这个水就开智慧,你试试看你喝上三个月看看开不开智慧?还是不开智慧。因为你外面是相,你是表相,表里要一如你就开智慧。你天天供水,天天喝这个水,每一见到的时候清净心、平等心,一定要把你心的不平洗成平静,心里面污染洗成清净,你智慧才开;表里一如,这才能起得了作用。每一天喝水还是贪瞋痴慢,还是自私自利,智慧怎麼能开?你的业障怎麼能消除得了?一定要懂表法的意思。懂得表法的意思,我不喝这个水行不行?当然行,不是不行。为什麼要喝这个水?郑重。这在事相上表示出你的诚敬,取这个意思。
修这个法的时候,要『慎五辛酒肉,邪*妄语,及诸杀害』;换句话说,一定要修十善业。不但要修十善业,还要断五辛。诸位要知道,五辛是蔬菜一类,荤菜,你看「荤」是草头,吃肉不是叫吃荤,那就搞错了;肉是腥,荤腥。荤还是蔬菜类,腥才是肉食肉类,现在有很多人把吃肉叫吃荤,错了。五荤是指蔬菜里面,注解里也有,葱、韭菜、蒜,他只讲三样,五辛是五样,荤辛。我们讲荤腥是肉旁,一个星宿的星,那是肉食。此地讲荤辛都是属於蔬菜,那是什麼?荤是有气味,臭的气味,辛是指辣,辛而非荤可以吃。五荤菜,我们学佛的同修都知道,葱、蒜、韭菜、荞头,荞头是小蒜,经上有一种兴渠,是从前中国没有的,现在我们晓得就是洋葱,洋葱在中国过去没有。这五种性质都相同,《楞严经》里面讲得很清楚。这五样东西不能吃,严格的修十善法、十善业,一七或三七日,这是修行的方法教给你了。
说一七跟三七是克期求证,期望在这个日程之内能够得到感应,如果业障很重的话,三七日还不行,我们曾经见到。一般讲三个月会见到效果,六个月效果就很显著,就非常明显,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年岁大的人也能恢复记性,读过的东西也能够很久不忘,通常讲三、四天,一个星期不会忘掉,时间长了再不读当然又忘掉了,读过一遍东西一个星期之内还能记得,可以做到这个功效。末后有几句话,七十四面第二行的注解末后一句,「但除狐疑不信,及不致诚者」,你对这个修法有怀疑,不能够以真诚心去修,那感应就很难达到。如果你深信不疑,真诚恭敬心去修,一定有感应。底下一段果报现前:
是善男子。善女人。於睡梦中。具见地藏菩萨。现无边身。於是人处。授灌顶水。其人梦觉。即获聪明。应是经典。一历耳根。即当永记。更不忘失一句一偈。
这是你所求的成就了,愿遂了。现在有人求而不得感应,都是精诚不足。精是专、专一,诚是诚敬。还有一些人读了这个经,没有能够圆解,心量很窄小,只是在佛菩萨面前诚心诚意来求,处事待人接物就不诚实,能不能求到?求不到。诸位要晓得,一诚一切诚,它是性德,你这样才能消业障。在佛菩萨形像面前露一点诚心,真诚心,离开佛菩萨形像,跟大众接触之下恶念又起来,烦恼习气又现行,没有用处,这个一定要懂得。佛菩萨是教我们这个方法,你在佛菩萨面前修是课堂作业,你学了之后要有用处。不会说将来你有感应,读经典一念都会记住,念别的东西一念都忘记,哪有这个道理?没这种道理。经典一听就明白,一读就能记住,日常生活当中,样样事情你都聪明,你都能开解,都能够记住,这个效果才真的成就了。你要不懂这个道理,不了解这个事实,你依照这个方法求,得不到果报。得不到果报,你的信心就丧失:佛在经上讲的不可靠,我照这个修,修了好久没有感应。他不知道他自己所修,理论方法都错误,不是没有效果,真有效果。所以如理如法的修学非常重要。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原文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 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读解
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形象生动而又深刻这正如朱熹在 《论语集注》里面的讨论:“没有对仁和智极其深刻的体悟,绝对不能作出这样的形容”圣人智仁双全,所以,作此形容的专利权 非他莫属
智者也就是聪明人聪明人通过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
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
不过,你如果问一般人乐水还是乐山,所得的回答多半是山水都乐因为--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王观)
山水各有千秋,仁智都是我们的追求,即使力不能及,也要心向往之
当然,就实际情况来看,每个人性情有所不同,的确还是有山水差异的也就是说,有人乐水,有人乐山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崔颢)
你乐水还是乐山呢
释义
出处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篇)
2史籍读解
《论语别裁》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他说智者的乐是动性的,像水一样。仁者的乐是静性的,像山一样。这不是很明白吗?硬是断章取义,说“智者乐水”是喜欢水,“仁者乐山”是喜欢山,这是不对的。有些人的学问修养,活泼的,聪明人多半都活泼,所谓“杨柳岸,晓风残月”、“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这么个气魄,这么个气度。仁慈的人,多半是深厚的,宁静得和山一样。所以下面的结论:“智者乐”,智者是乐的,人生观、兴趣是多方面的;“仁者寿”,宁静有涵养的人,比较不大容易发脾气,也不容易冲动,看事情冷静,先难而后获,这种人寿命也长一点。这是连起来的意思,千万不要跟着古人乱解释:聪明的人一定喜欢水,仁慈的人一定喜欢山。那问题就很大了。
《论语集注》
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形象生动而又深刻。这正如朱熹在 《论语集注》里面的讨论:“没有对仁和智极其深刻的体悟,绝对不能作出这样的形容。”圣人智仁双全,所以,作此形容的专利权 非他莫属。
智者也就是聪明人。聪明人通达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 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
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
不过,你如果问一般人乐水还是乐山,所得的回答多半是山水都乐。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1]
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山水各有千秋,仁智都是我们的追求,即使力不能及,也要心向往之。
当然,就实际情况来看,每个人性情有所不同,的确还是有山水差异的。也就是说,有人乐水,有人乐山。
崔颢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舟行人剡》崔颢)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一句中“乐”字读音考证:
“乐”字应该读作“要”。《王力古汉语字典》“乐”字中,第三个读音:“yao,五教切,去,效韵,疑。药部。”下注云:“喜好,喜爱。《论语·壅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此即读“要”之说。
然而,此“乐”字,真就应该读作“要”吗?
《经典释文》
案唐代陆德明之《经典释文》云:“乐,音‘岳’,又五孝反,下同。”稍微解释一下,所谓“五孝反”,是古代的拼音法,“反”指“反切”。那么《经典>>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是什么意思?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吧? 原文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 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读解 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形象生动而又深刻。这正如朱熹在 《论语集注》里面的讨论:“没有对仁和智极其深刻的体悟,绝对不能作出这样的形容。”圣人智仁双全,所以,作此形容的专利权 非他莫属。 智者也就是聪明人。聪明人通过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 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 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 不过,你如果问一般人乐水还是乐山,所得的回答多半是山水都乐。因为--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 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王观) 山水各有千秋,仁智都是我们的追求,即使力不能及,也要心向往之。 当然,就实际情况来看,每个人性情有所不同,的确还是有山水差异的。也就是说,有人乐水,有人乐山。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崔颢)
参考资料:
孔子有句名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意思是说什么?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几乎是所有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话。这句话出自《论语》,孔子当时的原话是这样说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其意思是说,仁爱之人像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在儒家看来,自然万物应该和谐共处。作为自然的产物,人和自然是一体的。古的时代古的风尚,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敬激荡于古人的胸中,与大自然对话,与大自然相谐,以大自然作比,实现天时地利人和、天人合一,是一种超脱的时尚,是一个洁身自好的境界,甚至是修身治国平天下的追求。所以,庄子梦蝶,不知我是蝶蝶是我。所以,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以,李白遥望敬亭山,相看两不厌。所以,伯牙钟子期巍巍乎高山汤汤乎流水,识我心中山水者,即是知音……无数古人高举大自然的旗帜一路高歌猛进,终于铸就中华文明的独秀天下!因此,人的品质也会受自然山水、自然万物的无形影响。自然山水的品质、自然山水的特点也会反映在人的气质、修养之中。在大自然中,山是稳定的,可信赖的,它始终矗立不变,包容万物,是最可靠的支持;水则是多变的,具有不同的面貌,它没有像山那样固定、执著的形象,它柔和而又锋利,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聪明人和水一样随机应变,常常能够明察事物的发展,“明事物之万化,亦与之万化”,而不固守一成不变的某种标准或规则,因此能破除愚昧和困危,取得成功;即便不能成功,也能随遇而安,寻求另外的发展,所以,他们总是活跃的、乐观的。水是外表最柔弱、最平静的东西:本质上水却最有力量。水滴石穿,最坚硬的东西,都可以被水磨平、被水击穿。水含有了一种智慧,水拥有一种力量。所以,“智者乐水”。你看那水,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激发人的雄心,荡涤人的思绪,教人创新,教人自由,教人忍耐,教人解放思想,放眼世界。所以老子说“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仁爱之人则和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他们以爱待人、待物,像群山一样向万物张开双臂,站得高,看得远,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能够长寿。因此说“仁者乐山”。你看那山,顶天立地,巍然屹立,壮阔人的心胸,开拓人的视野,教人自信,教人勇敢,教人坚定,教人接受磨难,成就伟业。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什么意思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几乎是所有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话。这句话出自《论语》,孔子当时的原话是这样说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其意思是说,仁爱之人像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在儒家看来,自然万物应该和谐共处。作为自然的产物,人和自然是一体的。古的时代古的风尚,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敬激荡于古人的胸中,与大自然对话,与大自然相谐,以大自然作比,实现天时地利人和、天人合一,是一种超脱的时尚,是一个洁身自好的境界,甚至是修身治国平天下的追求。所以,庄子梦蝶,不知我是蝶蝶是我。所以,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以,李白遥望敬亭山,相看两不厌。所以,伯牙钟子期巍巍乎高山汤汤乎流水,识我心中山水者,即是知音……无数古人高举大自然的旗帜一路高歌猛进,终于铸就中华文明的独秀天下!因此,人的品质也会受自然山水、自然万物的无形影响。自然山水的品质、自然山水的特点也会反映在人的气质、修养之中。在大自然中,山是稳定的,可信赖的,它始终矗立不变,包容万物,是最可靠的支持;水则是多变的,具有不同的面貌,它没有像山那样固定、执著的形象,它柔和而又锋利,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聪明人和水一样随机应变,常常能够明察事物的发展,“明事物之万化,亦与之万化”,而不固守一成不变的某种标准或规则,因此能破除愚昧和困危,取得成功;即便不能成功,也能随遇而安,寻求另外的发展,所以,他们总是活跃的、乐观的。水是外表最柔弱、最平静的东西:本质上水却最有力量。水滴石穿,最坚硬的东西,都可以被水磨平、被水击穿。水含有了一种智慧,水拥有一种力量。所以,“智者乐水”。你看那水,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激发人的雄心,荡涤人的思绪,教人创新,教人自由,教人忍耐,教人解放思想,放眼世界。所以老子说“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仁爱之人则和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他们以爱待人、待物,像群山一样向万物张开双臂,站得高,看得远,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能够长寿。因此说“仁者乐山”。你看那山,顶天立地,巍然屹立,壮阔人的心胸,开拓人的视野,教人自信,教人勇敢,教人坚定,教人接受磨难,成就伟业。所以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你再看山,清风拂山岗。挺拔险峻,巍然屹立,不为外物所动。层峦叠翠,蓊蓊郁郁,以博大的心包容天下万物。仁爱的人喜欢与山为伍,临山而居,正如这山一般,宽容仁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所以,仁爱的人总是心胸宽广,福寿绵长。仁者的追求、作为应该如山如峰般巍然屹立,顶起一片灿烂的星空,为低处的人们送去一丝光明。又如群山一般生产万物,为贫困的人们送去饱暖。
山水就是大自我,大神圣。古代的人乐山乐水,有时候可能也是一种姿态,给自己架下的一个阶梯。先面壁十年读些圣贤之书,然后隐居山水之间,似乎就是仁者智者了。他们一般不到江湖上混,但是又结交一些江湖上的朋友,喝酒聊天之际,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粪土当年万户侯,总之是好一通吹牛,让一帮朋友佩服得五体投地,结果朋友们到江湖上一传说,某某某是个仁者,是个智者……这就是在给他们打广告了。哪一天碰上哪位当政者突然思贤,让手下们举荐能人,广告的效应发酵,就有人推荐他们了……终南捷径就是这么搞出来的。卧龙先生诸葛亮隐居风水宝地南阳,如果心中没有一番抱负,尽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又何必关心天下大事?另一类仁者智者,可能对世事失望透顶,在庙堂之间无法一展心中才能,又或者不愿为了五斗米摧眉折腰事权贵,他奶奶的干脆隐居起来,处江湖之远,借巍巍之山汤汤之水一浇心中块垒,白衣卿相换作浅吟>>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乐是什么意思
应该是愿意的意思。这句话是说有智慧的人愿意像高山一样矗立、崇高、安宁;像流水一样,阅尽世间万物、悠然、淡泊。表达了一种宁静以志远的幽思。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内涵说的是什么意思?
孔子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正是说仁爱之人像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他以爱待人待物,像群山一样向万物张开双臂,站得高,看得远,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能够永恒。
山,性格稳重,志存高远,有其高、深、博、大之质。他执著挺拔,内含正直,风格简洁。拔地而起,直视苍穹,书写青松磐石风格。经年累月,历经苍桑,成就无言谦卑气质,打磨你的刚毅和傲骨。他临谤不戚,受誉不喜,遭辱不怒,从不昂首天外,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目空一切。他天天看云卷云舒,年年赏花开花落,身高不言高,体厚不称厚,每临大事有静气,任凭风吹浪打而不惧,自岿然不动。
山,厚德载物,心胸宽大。经受着严寒酷暑,狂风暴雨,雷电交加,与冰雪为侣,与河流作伴,养育著参天大树,名花小草,鸟兽昆虫,孕育了人生的悲与欢,苦与乐。山是孤独的,但它并不寂寞,因为它拥有一个博大而精深,丰润而宽厚的内心世界。
仁,二人相对为仁。“仁者爱人”就是说,仁者是友爱别人,不是害别人。两个人在一块相处,最大的原则是互相友爱,不做对不起对方的事。仁者不但要爱别人,与人为善,而且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爱山水,不要破坏自然环境。
仁者则平和、稳重、安静,和山一样平静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像山一样向万物张开双臂,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长寿永恒,正所谓仁者乐山也。做人不也是这样吗!
水是最柔弱、最平静的东西,却又是最厉害、最可怕的东西。海的容量、海的能量、海的气势又有谁能比?最坚硬的东西,都可以被水磨平、被水击穿。山在水面前,只有被缠绕的份儿,山之险,只能衬托水之奇。水的静,也许比水的动还要可怕,越深的潭,就越平静;这种平静就意味着它深不可测。
居,善地。与你相容的地方就是善地。水是随遇而安的,无处不是善地。心,善渊。心像深渊那样。一个人,做到心如止水也许不难,难的是能把天大的事看小,能把巨石像纸片那样抛向天空,能够临危不惧、处变不惊,能够把敌人射来的子弹像小鸟那样抓在手里,听它那动听的歌唱。
把人当水看,水是人格的最高显示。人与人交往接触,就像水与水相交,不论多少股水汇在一起,就不再有分别。人行吗?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可是却很难像水那样相溶相亲。言谈,要像水那样,循循善诱,平和清静,以诚感人。而且水还会见机而行,有谁见过大堤开了口子,水还愣在那里不动的?
水善于利用万物而不与万物竞争,所以水永远没有过失。在水面前,人不能只照照自己涂过香水的脸面就拉倒,人还应该把自己变成水,走到悬崖边,跌碎自己,然后组成新的江河。
鱼在水里,鱼未必懂得水的重要;鸟在树上,鸟未必领会树的深意;就像你在生活中,也未必想到空气每时每刻在维持你的生命一样。
孔子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是什么意思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论语 雍也》
“智者乐,水” ——智者之乐,就像流水一样,阅尽世间万物、悠然、淡泊。
“仁者乐,山” ——仁者之乐,就像大山一样,岿然矗立、崇高、安宁。
在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中,山是稳定的,可信赖的,它始终矗立不变,包容万物,是最可靠的支持;水则是多变的,具有不同的面貌,它没有像山那样固定、执著的形象,它柔和而又锋利,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难于追随,深不可测,不可逾越聪明人和水一样随机应变,常常能够明察事物的发展,“
明事物之万化,亦与之万化”,而不固守一成不变的某种标准或规则,因此能破除愚昧和困危,取得成功,即便不能成功,也能随遇而安,寻求另外的发展,所以,他们总是活跃的、乐观的仁爱之人则和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他们以爱待人、待物,像群山一样向万物张开双臂,站得高,看得远,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能够长寿
一般的人说,“知者乐水”的意思是说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水性流动。“仁者乐山”是说仁慈的人喜欢山。这种解释是不对的。正确的解释是:知者的快乐,就像水一样,悠然安详,永远是活泼泼的。“仁者乐,山。”仁者之乐,像山一样,崇高、伟大、宁静。
深度解释
山水相依,互为衬托
孔子的学生子贡问,为什么“仁者乐山”呢?,孔子说,山高大巍峨,山上草木茂密鸟兽群集,人们生产生活所用的东西山上都能产出,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山产出了许多对人们有用的东西,可是山并不从人们那里索取任何的回报。四面八方的人来到山上,取其所用,山都慷慨给予,没有厚此薄彼,山还兴风雷做云雨,贯通天地,调和阴阳二气,降下甘霖惠泽万物,万物因此得以生长,人民因此得以温饱。这就是仁者之所以乐于见山的原因。
孔子的学生子贡又问,为什么智者乐于见水呢?孔子说,水拥有一切生命的物体而出乎于自然,就像人的美德一样。水流向低处,蜿蜒曲直,却有一定的方向,豪情正义,勇往直前,汹涌澎湃,没有止境。所以人们开掘堤坝使之流淌,它就会一泻千里,即使水跌入万丈深渊的山谷,它也毫不畏惧。水无所不达,万物出入于它而变得新鲜洁净,这不就是智者的品格吗?
智者像水一样活泼而充满灵气,仁者像山一样稳健和大度,这就是儒家追求理想人生的至高境界。
智和仁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就像山离不开水,水离不开山一样。我们应该深刻地领悟到,动静结合,刚柔相济,这是浓缩了的人生智慧。要像水一样深邃宽广,像山一样高瞻远瞩,智而懂得变通,仁而心境平和,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好,走得更远。人生中会遇到各种的苦处,具有乐观豁达的智者和仁者的心态,就能正确面对,超越自我。
处世的最高智慧:显仁藏智
水的深广,山的高远,一上一下,一高一低,孔子正是用这种对比的方法,告诉我们一个为人处世的最高智慧:显仁藏智。有仁德的人,要像山一样伟岸、崇高、稳健,才能更好广播于天下。有智德的人,要像水一样深藏不露,波澜不惊,才能更好地积蓄成长的力量,像水一样活泼自在,潇潇洒洒。自古以来,中国有许多著名的画家都钟情于山水。因为他们深刻地领悟到了山和水蕴含的深刻哲理。山是独立无畏的,只要它存在,它就坚定的独立,不依附哀求别人,更不会为私利、为五斗米向别人折腰屈膝。山稳重,并且懂得自持,山在原则上固守节操,具备“知其不可而为之”的高尚情操。
总结:我们赞美自然的山水,崇尚人性的仁智,就要把仁和智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动静结合,刚柔相济,既充满活力,又稳健大度,这样就能描绘出更加精彩的人生!
孔子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正是说仁爱之人像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他以爱待人待物,像群山一样向万物张开双臂,站得高,看得远,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能够永恒。
山,性格稳重,志存高远,有其高、深、博、大之质。他执著挺拔,内含正直,风格简洁。拔地而起,直视苍穹,书写青松磐石风格。经年累月,历经苍桑,成就无言谦卑气质,打磨你的刚毅和傲骨。他临谤不戚,受誉不喜,遭辱不怒,从不昂首天外,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目空一切。他天天看云卷云舒,年年赏花开花落,身高不言高,体厚不称厚,每临大事有静气,任凭风吹浪打而不惧,自岿然不动。
山,厚德载物,心胸宽大。经受着严寒酷暑,狂风暴雨,雷电交加,与冰雪为侣,与河流作伴,养育着参天大树,名花小草,鸟兽昆虫,孕育了人生的悲与欢,苦与乐。山是孤独的,但它并不寂寞,因为它拥有一个博大而精深,丰润而宽厚的内心世界。
仁,二人相对为仁。“仁者爱人”就是说,仁者是友爱别人,不是害别人。两个人在一块相处,最大的原则是互相友爱,不做对不起对方的事。仁者不但要爱别人,与人为善,而且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爱山水,不要破坏自然环境。
仁者则平和、稳重、安静,和山一样平静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像山一样向万物张开双臂,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长寿永恒,正所谓仁者乐山也。做人不也是这样吗!
水是最柔弱、最平静的东西,却又是最厉害、最可怕的东西。海的容量、海的能量、海的气势又有谁能比?最坚硬的东西,都可以被水磨平、被水击穿。山在水面前,只有被缠绕的份儿,山之险,只能衬托水之奇。水的静,也许比水的动还要可怕,越深的潭,就越平静;这种平静就意味着它深不可测。
居,善地。与你相容的地方就是善地。水是随遇而安的,无处不是善地。心,善渊。心像深渊那样。一个人,做到心如止水也许不难,难的是能把天大的事看小,能把巨石像纸片那样抛向天空,能够临危不惧、处变不惊,能够把敌人射来的子弹像小鸟那样抓在手里,听它那动听的歌唱。
把人当水看,水是人格的最高显示。人与人交往接触,就像水与水相交,不论多少股水汇在一起,就不再有分别。人行吗?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可是却很难像水那样相溶相亲。言谈,要像水那样,循循善诱,平和清静,以诚感人。而且水还会见机而行,有谁见过大堤开了口子,水还愣在那里不动的?
水善于利用万物而不与万物竞争,所以水永远没有过失。在水面前,人不能只照照自己涂过香水的脸面就拉倒,人还应该把自己变成水,走到悬崖边,跌碎自己,然后组成新的江河。
鱼在水里,鱼未必懂得水的重要;鸟在树上,鸟未必领会树的深意;就像你在生活中,也未必想到空气每时每刻在维持你的生命一样。
143回答者: 我认得
偶然看到一则老新闻,余秋雨在一次电视节目中点评说“智者乐(le)水仁者乐山”,引起网友热评,到底这个“乐”字读什么?在网上查半天,竟然越查越晕,从读音到释义,竟是吵吵闹闹两千年。到底是“le”,“yue”还是“yao”?和搜狗拼音法给出的答案是最后一个。
隐约记得自己上学的时候读成“悦”,并曾经好多年把此句理解成“聪明人喜欢水”——也许上学时顽劣没学好,也许偏僻小县城的老师水平有限,这样的理解看来是不对的。不过这美丽的误会让年少的我曾暗自纠结自己更加喜欢山还是更加喜欢水,暗地里非常希望自己是聪明人并喜欢水,本性却是宽厚,爱山的踏实,也很有意思。最有意思的是,大多数人的答案多是“山水都乐”,以讹传讹竟传出趣味性了。
误打误撞学了水利专业,却不喜欢。学校所在地,用“水”形容一切假的、外强中干的事物,那里水多,“水货”也多,我也觉得自己的专业很“水”,找工作时甚至想着要离水越远越好。智者乐水?无论是“le”,“yue”还是“yao”,只想远离。
在水行业工作20年,却越来越喜欢水。不知从哪天开始,自然而然就理解了“智者乐水”,古人喜水之灵动、灵活、变化,因此,将智者与水等之,以水喻智者反应敏捷,思想活跃,融会贯通。水,也符合老子“无为”“不争”的哲学思想,《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将“水”与“善”类比,足见老子心中水那不可或缺、包容、干净、低调的秉性。历代的君王也用水形容民心民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告诫自己勤政爱民、励精图治。水,越了解它,越亲近它,就越觉出它的丰富和伟大。
我在这样与水打交道的日子里,逐渐了解它,也喜欢上了它。因为水,让不喜欢历史的我开始主动了解水史。在工作中,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中国古代的治国史就是一部治水史。书写这样一部瑰丽的治水史的,是各朝各代的水利专家。从大禹、孙叔敖、西门豹、李冰,到王景、郭守敬、王安石、范仲淹、苏轼、郭守敬、潘季驯、林则徐、李仪祉……正是他们的不懈努力,才有了卓越的水利实践,有了老百姓的家园安澜。不知大家认识其中的几位,可能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除了苏轼、范仲淹、王安石和林则徐,大部分水利专家是陌生的。甚至我们水利行业的人,也不一定都耳熟能详,却都知道水利行业的艰辛,几十年如一日的跋山涉水、观察总结,一生可能只能修建一个水利工程,他们一定是“智者乐水”的吧,否则,如何了解那变化多端的水,如何承受几十年的孤独寂寞凄冷?
因为水史,让我了解到很多古代水利工程。孙叔敖公元前605年主持兴建了我国最早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期思雩娄灌区,迄今一直发挥着灌溉效益——想去看看。秦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养育出了一个天府之国。我向往了很久,却阴差阳错总是错过。之后特地自费跑去,看一下让水利专家一直赞叹有加的都江堰设计之精妙。的确精妙,难以想象在山高水长、难于上青天的蜀地,是如何用脚丈量为工程选址,并能巧妙地用看似简单的土石坝堆出岷江的灌溉、防洪、冲沙,孕育一方水土。
前一阵子因工作需要,有幸参观了赣州的“福寿沟”,感受更深。福寿沟是古赣州的排水系统,建于900年前,因这两条蜿蜒的沟走向形似篆体的“福”“寿”二字而得名。看看上面列举的很多水利专家同时更是大文豪,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古代地下排水系统都修建得那么的文艺了。整个系统规模很大,覆盖古赣州全城。福寿沟的设计精妙也是让人感叹的。它巧妙地利用地势高差,连通城内坑塘水系蓄洪;通往城墙处设单向水窗。洪水涨时,水窗阻挡了赣江洪水;洪水消退时,通过水窗将城中积水排向赣江。福寿沟历经千年,也仍在使用。以古鉴今,如果我们现代的水利专家具有同样的人文情怀和水一样的品质,修的一定都是民心工程。
或许这辈子要一直和水打交道,慢慢地也学到了一丝水的善良、包容和豁达,顺其自然,也经常用“水到渠成”劝慰自己、劝慰他人。年过四十,要学会水的智慧,别让自己成为“老顽固”“笨木头”,学会变通,接受新事物,跟上时代的脚步。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意思是:“聪明的人爱好水,有仁心的人爱好山”,其中内涵是指:
聪明人通达事理,反应敏捷而思维活跃,性格活泼好玩如流水,用水来喻智者,认为智者天性容易亲近水并以水为乐。
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厚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像山般沉稳,用山来喻仁者,认为仁者天性自然亲近山,并因恬静自安而得以长寿。
拓展知识
1、出处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
译文:孔子说:“聪明的人爱好水,有仁心的人爱好山;聪明的人好动,有仁心的人喜静;聪明的人快乐,有仁心的人长寿。”
2、《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