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什么意思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什么意思,第1张

一般的人说,“知者乐水”的意思是说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水性流动。“仁者乐山”是说仁慈的人喜欢山。这种解释是不对的。正确的解释是:知者的快乐,就像水一样,悠然安详,永远是活泼泼的。“仁者乐,山。”仁者之乐,像山一样,崇高、伟大、宁静。

深度解释

山水相依,互为衬托

孔子的学生子贡问,为什么“仁者乐山”呢?,孔子说,山高大巍峨,山上草木茂密鸟兽群集,人们生产生活所用的东西山上都能产出,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山产出了许多对人们有用的东西,可是山并不从人们那里索取任何的回报。四面八方的人来到山上,取其所用,山都慷慨给予,没有厚此薄彼,山还兴风雷做云雨,贯通天地,调和阴阳二气,降下甘霖惠泽万物,万物因此得以生长,人民因此得以温饱。这就是仁者之所以乐于见山的原因。

孔子的学生子贡又问,为什么智者乐于见水呢?孔子说,水拥有一切生命的物体而出乎于自然,就像人的美德一样。水流向低处,蜿蜒曲直,却有一定的方向,豪情正义,勇往直前,汹涌澎湃,没有止境。所以人们开掘堤坝使之流淌,它就会一泻千里,即使水跌入万丈深渊的山谷,它也毫不畏惧。水无所不达,万物出入于它而变得新鲜洁净,这不就是智者的品格吗?

智者像水一样活泼而充满灵气,仁者像山一样稳健和大度,这就是儒家追求理想人生的至高境界。

智和仁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就像山离不开水,水离不开山一样。我们应该深刻地领悟到,动静结合,刚柔相济,这是浓缩了的人生智慧。要像水一样深邃宽广,像山一样高瞻远瞩,智而懂得变通,仁而心境平和,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好,走得更远。人生中会遇到各种的苦处,具有乐观豁达的智者和仁者的心态,就能正确面对,超越自我。

处世的最高智慧:显仁藏智

水的深广,山的高远,一上一下,一高一低,孔子正是用这种对比的方法,告诉我们一个为人处世的最高智慧:显仁藏智。有仁德的人,要像山一样伟岸、崇高、稳健,才能更好广播于天下。有智德的人,要像水一样深藏不露,波澜不惊,才能更好地积蓄成长的力量,像水一样活泼自在,潇潇洒洒。自古以来,中国有许多著名的画家都钟情于山水。因为他们深刻地领悟到了山和水蕴含的深刻哲理。山是独立无畏的,只要它存在,它就坚定的独立,不依附哀求别人,更不会为私利、为五斗米向别人折腰屈膝。山稳重,并且懂得自持,山在原则上固守节操,具备“知其不可而为之”的高尚情操。

总结:我们赞美自然的山水,崇尚人性的仁智,就要把仁和智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动静结合,刚柔相济,既充满活力,又稳健大度,这样就能描绘出更加精彩的人生!

  孔子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正是说仁爱之人像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他以爱待人待物,像群山一样向万物张开双臂,站得高,看得远,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能够永恒。

  山,性格稳重,志存高远,有其高、深、博、大之质。他执著挺拔,内含正直,风格简洁。拔地而起,直视苍穹,书写青松磐石风格。经年累月,历经苍桑,成就无言谦卑气质,打磨你的刚毅和傲骨。他临谤不戚,受誉不喜,遭辱不怒,从不昂首天外,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目空一切。他天天看云卷云舒,年年赏花开花落,身高不言高,体厚不称厚,每临大事有静气,任凭风吹浪打而不惧,自岿然不动。

  山,厚德载物,心胸宽大。经受着严寒酷暑,狂风暴雨,雷电交加,与冰雪为侣,与河流作伴,养育着参天大树,名花小草,鸟兽昆虫,孕育了人生的悲与欢,苦与乐。山是孤独的,但它并不寂寞,因为它拥有一个博大而精深,丰润而宽厚的内心世界。

  仁,二人相对为仁。“仁者爱人”就是说,仁者是友爱别人,不是害别人。两个人在一块相处,最大的原则是互相友爱,不做对不起对方的事。仁者不但要爱别人,与人为善,而且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爱山水,不要破坏自然环境。

  仁者则平和、稳重、安静,和山一样平静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像山一样向万物张开双臂,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长寿永恒,正所谓仁者乐山也。做人不也是这样吗!

  水是最柔弱、最平静的东西,却又是最厉害、最可怕的东西。海的容量、海的能量、海的气势又有谁能比?最坚硬的东西,都可以被水磨平、被水击穿。山在水面前,只有被缠绕的份儿,山之险,只能衬托水之奇。水的静,也许比水的动还要可怕,越深的潭,就越平静;这种平静就意味着它深不可测。

  居,善地。与你相容的地方就是善地。水是随遇而安的,无处不是善地。心,善渊。心像深渊那样。一个人,做到心如止水也许不难,难的是能把天大的事看小,能把巨石像纸片那样抛向天空,能够临危不惧、处变不惊,能够把敌人射来的子弹像小鸟那样抓在手里,听它那动听的歌唱。

  把人当水看,水是人格的最高显示。人与人交往接触,就像水与水相交,不论多少股水汇在一起,就不再有分别。人行吗?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可是却很难像水那样相溶相亲。言谈,要像水那样,循循善诱,平和清静,以诚感人。而且水还会见机而行,有谁见过大堤开了口子,水还愣在那里不动的?

  水善于利用万物而不与万物竞争,所以水永远没有过失。在水面前,人不能只照照自己涂过香水的脸面就拉倒,人还应该把自己变成水,走到悬崖边,跌碎自己,然后组成新的江河。

  鱼在水里,鱼未必懂得水的重要;鸟在树上,鸟未必领会树的深意;就像你在生活中,也未必想到空气每时每刻在维持你的生命一样。

  143回答者: 我认得

1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是,当我和你成为“我们”。

2做人要中庸,做事要极端。

3我始终相信,一切高贵的情感都羞于表白,一切深刻的体验都拙于言辞。

4我在时光里享受温暖,我在流年里忘记花开。

5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崇极峻,水尚轻扬。

6他纵有千个优点,但他不爱你,这是一个你永远无法说服自己去接受的缺点。一个人最大的缺点不是自私、多情、野蛮、任性,而是偏执地爱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暗恋是一种自毁,是一种伟大的牺牲。暗恋,甚至不需要对象,我们不过是站在河边,看着自己的倒影自怜,却以为自己正爱着别人。

7我不想当烟花般灿烂的瞬间,只想当你普通的永远。

8不是名人的成功的前提在于对新生事物的探索和尝试,每一次不经意的尝试竟会是下一次成功的开始。别把对手当做你的敌人,对手竟会是你前进的动力。

9吾本少年,当立长志,志在必得。

10有谁的笑笑出了泪水,有谁的哭哭出了笑容。

11人之所以为人,是必须充满精力、自我悔改、自我反省、自我成长。并非向人抱怨。

12总要等到过了很久,总要等退无可退,才知道我们曾亲手舍弃的东西,在之后的日子里,再也遇不到了。

偶然看到一则老新闻,余秋雨在一次电视节目中点评说“智者乐(le)水仁者乐山”,引起网友热评,到底这个“乐”字读什么?在网上查半天,竟然越查越晕,从读音到释义,竟是吵吵闹闹两千年。到底是“le”,“yue”还是“yao”?和搜狗拼音法给出的答案是最后一个。

隐约记得自己上学的时候读成“悦”,并曾经好多年把此句理解成“聪明人喜欢水”——也许上学时顽劣没学好,也许偏僻小县城的老师水平有限,这样的理解看来是不对的。不过这美丽的误会让年少的我曾暗自纠结自己更加喜欢山还是更加喜欢水,暗地里非常希望自己是聪明人并喜欢水,本性却是宽厚,爱山的踏实,也很有意思。最有意思的是,大多数人的答案多是“山水都乐”,以讹传讹竟传出趣味性了。

误打误撞学了水利专业,却不喜欢。学校所在地,用“水”形容一切假的、外强中干的事物,那里水多,“水货”也多,我也觉得自己的专业很“水”,找工作时甚至想着要离水越远越好。智者乐水?无论是“le”,“yue”还是“yao”,只想远离。

在水行业工作20年,却越来越喜欢水。不知从哪天开始,自然而然就理解了“智者乐水”,古人喜水之灵动、灵活、变化,因此,将智者与水等之,以水喻智者反应敏捷,思想活跃,融会贯通。水,也符合老子“无为”“不争”的哲学思想,《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将“水”与“善”类比,足见老子心中水那不可或缺、包容、干净、低调的秉性。历代的君王也用水形容民心民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告诫自己勤政爱民、励精图治。水,越了解它,越亲近它,就越觉出它的丰富和伟大。

我在这样与水打交道的日子里,逐渐了解它,也喜欢上了它。因为水,让不喜欢历史的我开始主动了解水史。在工作中,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中国古代的治国史就是一部治水史。书写这样一部瑰丽的治水史的,是各朝各代的水利专家。从大禹、孙叔敖、西门豹、李冰,到王景、郭守敬、王安石、范仲淹、苏轼、郭守敬、潘季驯、林则徐、李仪祉……正是他们的不懈努力,才有了卓越的水利实践,有了老百姓的家园安澜。不知大家认识其中的几位,可能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除了苏轼、范仲淹、王安石和林则徐,大部分水利专家是陌生的。甚至我们水利行业的人,也不一定都耳熟能详,却都知道水利行业的艰辛,几十年如一日的跋山涉水、观察总结,一生可能只能修建一个水利工程,他们一定是“智者乐水”的吧,否则,如何了解那变化多端的水,如何承受几十年的孤独寂寞凄冷?

因为水史,让我了解到很多古代水利工程。孙叔敖公元前605年主持兴建了我国最早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期思雩娄灌区,迄今一直发挥着灌溉效益——想去看看。秦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养育出了一个天府之国。我向往了很久,却阴差阳错总是错过。之后特地自费跑去,看一下让水利专家一直赞叹有加的都江堰设计之精妙。的确精妙,难以想象在山高水长、难于上青天的蜀地,是如何用脚丈量为工程选址,并能巧妙地用看似简单的土石坝堆出岷江的灌溉、防洪、冲沙,孕育一方水土。

前一阵子因工作需要,有幸参观了赣州的“福寿沟”,感受更深。福寿沟是古赣州的排水系统,建于900年前,因这两条蜿蜒的沟走向形似篆体的“福”“寿”二字而得名。看看上面列举的很多水利专家同时更是大文豪,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古代地下排水系统都修建得那么的文艺了。整个系统规模很大,覆盖古赣州全城。福寿沟的设计精妙也是让人感叹的。它巧妙地利用地势高差,连通城内坑塘水系蓄洪;通往城墙处设单向水窗。洪水涨时,水窗阻挡了赣江洪水;洪水消退时,通过水窗将城中积水排向赣江。福寿沟历经千年,也仍在使用。以古鉴今,如果我们现代的水利专家具有同样的人文情怀和水一样的品质,修的一定都是民心工程。

或许这辈子要一直和水打交道,慢慢地也学到了一丝水的善良、包容和豁达,顺其自然,也经常用“水到渠成”劝慰自己、劝慰他人。年过四十,要学会水的智慧,别让自己成为“老顽固”“笨木头”,学会变通,接受新事物,跟上时代的脚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1305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07
下一篇2024-0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