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纸作品简介应该怎么写

刻纸作品简介应该怎么写,第1张

刻纸简介如下:

刻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的一种,全国各地民间都有不同风格的剪纸作品。

剪纸作品要求绘画、构图图案化,形象要概括、变形、简练清晰,讲究虚实对比,线条规整流畅,彩色对比强烈、明快,由于各地区和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因而剪纸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大致可分为简刻与繁刻二类。

剪纸的工具,一般只用一把小剪刀,有的职业艺人则用一种特制的刻刀刻制,称为刻纸。剪纸艺术的制作过程分起稿、剪刻、粘贴、揭离和成品的调整修改,其中剪是重要的一环。

我国北方以粗犷豪放、造型简练著称,属于前者。

南方以构图繁茂,精巧秀美闻名,则属于后者。

以上内容参考 --刻纸

乐清细纹刻纸刀法精妙入微,挺拔有力,图案细如发丝,工而不腻,纤而不繁,表现力十分丰富。它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细,在早期“龙船花”的刻纸中,最细的能在一寸见方的纸上刻出52根线条,一幅碗口大的细纹刻纸要十多天才能刻成,十分费工。细纹刻纸的工艺使各种民间图案纹样都能在几厘米见方的纸上得到细致而丰富的表现,这使乐清细纹刻纸获得了“中国剪纸的南宗代表”之称。

由于细纹刻纸技艺难度大,短时间内难以掌握,一般要有数十年的雕刻功夫才能创作出精美的作品。近二十几年来,随着温州轻工业的蓬勃兴起,乐清市剪纸工艺品的生产受到冲击,年轻人弃艺从商,老艺人年老力衰,后继乏人。

  仅用一把剪刀,就可以在各色纸张上剪出人物、花卉、动物、植物等各种不同图案和纹样,这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剪纸。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千百年来,剪纸艺术世代传承,涌现出大量剪纸艺人,他们心灵手巧,用勤劳的双手和精美的作品美化和装点着世界。在闽南地区,剪刻纸技艺广为流传,作品风格清新,剪刻细致,造型生动。

 刻纸艺术 世代相传

 中华大地有一种神奇的民间艺术,只见手艺人在薄薄的纸张上,灵巧的双手在一剪一刻、相互配合间,便变幻出千姿百态、争奇斗艳的图案。这种艺术名曰“刻纸”。

 刻纸属于剪纸的一种,是由手艺人将所见所感利用切、剪、镂空、折卷、叠、粘等手法在纸上进行雕刻的艺术。于一笔一划、一剪一刻、一起一落间,时光、历史和现实就活灵活现地跃然纸上,尽显手艺人的精湛技艺。

 刻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早在汉唐时期,民间妇女即有使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在鬓角的风尚。从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阿斯塔纳古墓出土的纸艺,考证为北朝时期(公元386—581年),距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刻纸的流派主要分为南北派,俗称“北粗南细”。追溯刻纸的渊源,唐代的《薛刚闹花灯》故事中可见一斑。花灯的制作刻纸是其中一个关键环节,花灯贴上刻纸图案,灯内点上蜡烛燃烧后,烛光将刻纸图案影投到灯屏,图像不断变化,便产生了神奇的视觉效果,使观者迷醉其中。

 家庭熏陶 练就硬功

  福建晋江 有一位年轻的剪刻纸手艺人陈金矿,他技艺超群,尤其擅长剪刻长卷图案,作品风格独特、清新隽永。

 陈金矿,他从小受到爷爷木刻版画的影响,对家具上的雕花图案和剪刻纸等工艺美术有着浓厚兴趣,坚持剪刻纸20多年。爷爷去世后,陈金矿一直收藏着爷爷使用过的木工工具箱,他立志要把爷爷的木刻、雕花技艺传承下去。

 陈金矿聪慧好学、多才多艺,他不仅掌握了精湛的剪刻纸技艺,而且摸索学会了砖雕和皮影制作。他不满足于剪刻纸方面的小打小闹,近期开始剪刻带有古代韵味、闽南风情的大型汉服、时装作品,进一步拓展自己的艺术领域。

 “他年轻有为、剪技过人,剪刻纸作品创作顺应时代潮流,融合时代特点和 闽南文化 元素,构思缜密,形象生动。他用一双巧手剪出了幸福美好生活,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这是 晋江市 剪纸协会监事长左子娟对陈金矿剪刻纸艺术的评价。

 陈金矿说,剪刻纸艺术的制作过程包括起稿、剪刻、粘贴、揭离和调整修改,其中剪是重要一环。剪刻纸作品要求绘画、构图图案化,形象简练清晰,讲究虚实对比,线条规整流畅,彩色对比强烈、明快。刻时讲究穿刀技法的运用,刻时注意线条流畅与协调。整体而言,剪刻纸需要精剪细刻、一丝不苟。

 刻纸相传始于唐代而盛于宋代,自从古老的刻纸艺术孕育在民间艺术土壤后即长久传承、从未间断。至今,包括石狮、晋江在内的闽南地区在春节还流行刻“红笺”的风俗,如“福符”一般贴在厅门上楣,五张一堂,宽四寸、长六七寸,刻以麒麟、鲤鱼跳龙门或“福”“寿”字样,四周饰以古钱图案;“长金”则宽二寸、长六寸,刻作喜鹊登梅、五谷丰登等,一般贴在门上楣。

 最早刻制的是民间红笺、福符,家家户户将刻纸贴在门楣或春联上端,迎风飘展,以增节日喜气。近代,晋江刻纸运用更为广泛,如花边、陶瓷器、木雕、砖雕等载体上都可见晋江刻纸的身影。泉州刻纸以精细秀丽、线条流畅,富有民族风格、闽南风韵而著称,内容大多表现吉祥、喜庆、祥和的花鸟走兽、人物博古等,如《月季花蝶》《梅鹊报春》《麟凤呈祥》……这些内容丰富、千变万化的刻纸作品寓意吉祥,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

 石狮剪纸 扎实传承

 在侨乡石狮,也活跃着一批喜爱剪纸创作的手艺人,他们形成了一个艺术圈,经常聚在一起探讨剪纸技艺,共同学习提高,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邱建生, 石狮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彩扎(石狮糊纸)代表性传承人,多年来他坚持剪纸、彩扎创作,《金牛招财》《牛气冲天》等不少作品参加省市级艺术展,有的还获得奖项。近年来,邱建生坚持传承非遗文化,经常走进古洋小学等多所中小学校,向师生传授剪纸技艺。他说,刻纸是我国民间艺术瑰宝,需要很好地传承下去,要从娃娃抓起,使其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尼松义)

剪刻类是指以剪、刻、凿等方法为主制作的民间艺术品类。其内容包括了剪纸、刻纸、皮影、剪贴画、刻葫芦、铁画、石刻线画、瓷刻画等。民族服饰和布艺的制作中也使用了大量的剪裁工艺。这些艺术品的造型顺序往往是由大及小,所使用的材质一般具有挺阔硬朗的质地,如纸、皮、竹木、石、陶瓷、象牙等。剪刻中常使用的工具有剪子、刀子、凿子、錾子和一些辅助性工具,剪刻作为造型手段,擅长表现作品的细节,体现精致的技巧,如刻纸作品可以达到细如发丝(浙江乐清的细纹刻纸就是一例),木刻达到肌理毕现、入木三分的艺术效果(如质地细腻的黄杨木雕、象牙雕刻等) 剪纸

剪纸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根据历史的记载和出土的实物来看,剪纸至少有将近1,500年的历史了。剪纸的出现应该是在汉代造纸术发明之后的事情,造纸术的发明,为剪纸的出现提供了有利条件。到了唐代,剪纸艺术大大发展,以剪纸招魂是当时民间的重要习俗之一。在民间,剪纸图案还被广泛应用于木版雕刻、铜器饰纹、布匹印染等其他艺术领域。宋代的造纸业发展成熟,纸品种类的增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出现了诸如民间窗花、灯彩和茶盏上的装饰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使民间剪纸的运用范围比唐代更为扩大。南宋时期,就已出现了以剪纸为职业的艺人。明、清时期是剪纸艺术的鼎盛时期,剪纸成为重要的居家装饰品,如门笺、窗花、柜花、棚顶花等,剪纸也成为民俗活动必不可少的装饰品。中国的剪纸起源于汉至南北朝时期,而真正繁盛却是在清朝中期以后。古老的剪纸多在乡间,以剪刀铰出为主,趣味浑朴天然,均出自农家妇女之手;剪纸进入城市后,不仅市民情趣和生活理想要参入剪纸艺术,而千家万户拥挤在一起,互传成习,需要颇巨;剪纸艺人为了省工,一刀多张便改为刻刀雕刻为主,风格转向精巧,艺人也就不止于妇女了。然而,时代更迭、生活改变和审美转化,传统民间艺术渐渐不能适应现实需要,所以现代新兴剪纸艺术孕育而生。

刻纸

刻纸也是民间工艺的一种常见形式,剪纸和刻纸两者虽然最终形式相同,但制作技法却不同。剪纸是一种以纸为加工对象,以剪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艺术。刻纸则需要用垫板、刻刀、尖锥子、钉子等工具,先将原有的样子放在20张或者30张薄纸上,然后将它们放在垫板上并用钉子固定,用刻刀由里到外一层层的刻,刻好花样后,刻纸就完成了。一般来说,剪纸更注重原创性,不受刻刀和纸张的限制,造型更加自由和随意。刻纸则更适合表现细腻的画面效果,如浙江的细纹刻纸细如发丝,令人惊叹。刻纸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剪纸的不足,但在创作上,受到了较多的限制。

各地风格

中国的剪纸艺术一般来说可分为北方风格和南方风格两大类型,即使如此,每个地区的剪纸也有着不尽相同的特点。

陕西剪纸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北方剪纸艺术,广泛用于春节窗花、结婚的喜花、丧葬中大量的纸活儿装饰、社火表演中的道具、庙宇中宗教气氛的营造等,各种民俗活动也离不开剪纸。此外,剪纸还用于刺绣等艺术品制作的底样。剪纸形式上大多以单色为主,造型简洁、洒脱、粗犷、注重夸张变形,内容上多以传统的花草、动物、人物、戏出为主。

河北蔚县染色刻纸是中国典型的刻纸艺术形式,相传已有两百年历史,尤其以窗花见长。后来河北武强县的木版浮水印窗花传入,刻纸工艺吸取其色彩特点,仿其透明效果,以刻代剪,形成蔚县刻纸的独特风格。蔚县刻纸以「阴刻」和「色彩点染」为主,故有「三分工七分染」之说。题材多取自戏曲人物,也有花草鱼虫、飞禽走兽等吉祥形象。

其余还有山东剪纸、湖北剪纸、浙江浦江戏曲剪纸、浙江乐清细纹刻纸、广州佛山剪纸等等。 中国皮影,北方以滦州皮影代表,影人结构分七大部分:头、上身、上臂(两件)及下臂(两件)、手(两件)、下身、腿(脚与腿相连,两件),共11个组件。中心控制是脖条。以杆子操纵。生旦脸部镂空,净丑则涂色,脸形棱角分明,尖下巴,平额头。形体较小,一般254厘米至304厘米左右,最高406厘米。多以驴皮雕镂。以黄牛皮雕镂的陜西皮影亦分11个组件。

南系以成都灯影戏为代表,影偶分大、中、小型,大灯影身高60-80厘米,个别高达1米,中灯影40-60厘米,小灯影24-30厘米。成都灯影全身共分14关节:

帽、头、胸、腹、下肢二、上臂二、前臂二、手掌二。头子可插进脖项上用细铁丝缠绕的皮圈内。其余关节用细麻绳连结。一个穿戴整齐的影人分三段:帽作一段,头作一段,统称「帽子」(北方称「头荏」),衣履共作一段,统称「把子」(北方称「戳子」)。

中国皮影关节灵活,在优秀艺人操纵下,行坐顾盼,端带撩袍,舞刀挥剑,驾雾腾云,打斗驰马,出神入化,令人叫绝,扮演种种传奇故事,塑造了生、旦、净、丑、神、佛、灵、怪、兽种种难以想像的影窗形象,成为驭物为灵的艺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776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3
下一篇2023-07-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