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第二课时
一、 复习上节课内容,导人新授内容
二、精读训练
1.理解第一段。 .
激发思考:作者围绕合作,首先谈了什么
自由朗读第一段,找出文中的重点句。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不论……也不论……都……”
“只有……才能……”
“小……小……大……大……不……就……”
通过对上面句子的理解,举出在实际生活中“合作”的事例,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
通过第一段的学习,归纳演说词的语言特点。
小结:这一段说明了人生活在世界上,都离不开与别人合作。
2.理解第二段。
过渡: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
(1)理解第4自然段。
自由读第一个事例,随后播出一段交响乐录音,学生置身交响乐的美妙旋律之中。乐止,介绍交响乐是由上百人用不同的乐器演奏而成,他们是怎样合作的呢
思考:“团体目标”的“高度统一”和“协作精神”分别形容“合作”的什么
(合作的“完美”与“和谐”)
从这个事例中,同学们明白了什么
(2)理解第5自然段。
读读,想想,议议:
这个实验的目的、要求、经过和结果分别是怎样的
联系课文想想“依次”是什么意思。
外国专家是怎么说的
“我在许多地方做过这个实验.从未成功。”这句话说明了么
从这个事例,你明白了什么
(3)理解第6自然段。
读读,想想:
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
小结:文章通过两个具体的事例,说明只有具有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才能合作得好。
提问:为了说明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作者举了两个事例。只举前一个例子够不够为什么
3.理解第三段。
自由读,谈谈你对既要“竞争”,又要“合作”的体会。
三、总结全文
四、指导学生练习演讲
语文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
2能具体明白地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3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4.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5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导语
1.春天是多么美好,春天已经悄悄地来了,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了春的气息?你们想出去找找春天吗?今天我们就要商量商量,怎样才能快乐、安全、有意义地找到春天。
2我知道,同学们最想去春游了,记得往年我们去了哪里?今年我们还要去,不过需要由大家自己来安排。
二、准备计划
1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作记录。比如:去的时间、地点,怎么去,需要用到什么交通工具、搞些什么活动,带什么器具等等。
2分组讨论
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看哪一组计划得周密、妥当,咱们就听从他们的意见。每人稍做准备,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做好发言交流准备。
3制定春游方案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评议。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
4形成方案,以表格式更加清晰
时间
地点
活动内容
准备工作
分工
其它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启发谈话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将近四年,再说我们的校园是温州市最美的学校了,老师也清楚同学们特别喜欢自己的校园,而且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说,放开说,教师做适当补充指点)
小结: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察,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讲得很具体,而有的同学疏于观察,我们要做善于观察的人。
二、实地观察
现在给大家30分钟时间,去校园里做一次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记下来。可以选一处景物来写,具体写出你的感受来,或者你想到了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的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写下来。注意要仔细观察。
三、交流观察所得
指名说说你已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得到启发。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
四、学生完成习作
五、同桌互相交流,评改
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评优点,划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或者精彩语段;提建议,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等。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一、复习导入
1.检查读词语卡中的词语;有选择听写词语。
二、我的发现
分角色读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用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交流后进行摘抄。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学到过类似的句子?
三、日积月累
自由朗读诗句。说说自己读懂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教师点评释疑。比一比,看谁背得多,背得快。
四、宽带网
1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2小组交流:介绍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3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邀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4集体交流:附文交流,或者就自己口头介绍,或者直接在多媒体教室打开网页介绍。
语文教案 篇3内容预览:
第3课《留学巴黎》教案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把握这位音乐大师求学的艰苦历程。
(2)学习作者坚毅的精神。
(3)理解作者爱国的情操。
教学形式: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
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你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
小结:今天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仍然感到热血沸腾,激情澎湃。当初,就是这首《黄河大合唱》,不只激励了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和日本鬼子做殊死的斗争。
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曲是谁创作的吗?
小结:对,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冼星海为什么能创作出如此激动人心的作品?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音乐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有关他执著音乐艺术追求而留学巴黎的学习历程。(介绍作者,出示课题
1.作者介绍:冼星海(1905年--1945年) 伟大的人民音乐家、作曲家。原籍广东番禺,自幼酷爱音乐。1930年赴法国学习,先后师从丹第、杜卡斯等著名作曲家。后考入巴黎音乐学院主攻作曲和指挥,在此期间曾创作颇受好评的《风》、《游子吟》等作品。1935年回国,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创作真实反映了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拯救民族危亡进行抗日斗争的生活。创作有《游击军》、《在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等数百首。
2.检查字词:
(1)请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奢望 西崽 琐屑
迷惘 穷拙
(2)请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衣寇楚楚 ( ) 走头无路 ( )
(3)结合文意解释下列词语:
琐屑:
迷惘:
忌刻:
流离失所: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留学巴黎是以什么为顺序来写的?
2.读了作者留学巴黎的学习历程,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事?
交流总结:
(一)为艺术而留学巴黎。
(二)在巴黎的艰辛生活。
(三)创作《风》并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
(四)从作曲班毕业,学成归国。
三、研读,讨论:
1.冼星海只身到法国留学,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那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2.冼星海取得了那些成就?
3 冼星海为何拒绝留在巴黎?
交流总结:
四、体验与反思:
结合你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从冼星海的留学经历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五、拓展延伸:
名言:
1.讲述自己积累的刻苦求学的故事。
2.请写一句关于立志的名言。
六、教师出示名言和寄语:
1.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3.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4.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
5.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6.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教师寄语:
胜利是我们的果实,困难是我们的对手,失败则是我们的引导者。我们要随时随地的锻炼自己的意志。不要被它吓倒。要勇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困难无处不在,我们要有面对困难毫不畏惧的高尚品格。相信自己,相信成功。切记,成功源于艰苦奋斗!
语文教案 篇4A.教学目标:
1.能整理本文中的重点实词意义和特殊句式;
2.能理解文中孟子逐步推理、正反对比阐明自己看法的'方式,并能运用这种方式阐明事理;
3.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并能合理评价这种思想,语文教案-庄暴见孟子。
B.设想:
1.学情:这篇短文,学生应该能从文中发现全文思想的中心句,进而把握文章主旨。可能使学生感到疑惑的是:孟子只是通过两次假设性的对比,就能把“与民同乐”的大的观点论证出来了,是不是有说服力呢?教学上应该联系实例,并通过练习,掌握逐步推理的论证方式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技巧,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论述的强度。至于文言词句,本文在理解上没什么难度,应该布置课堂作业,及时整理。
2.教法:诵读法、练习法
3.课时:一课时
C.过程:
一.导入:
孟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的这种“民本”思想在《孟子》七章中多有论述。事实上,在战国时代,各诸侯忙于称霸,不但没多少闲工夫来考虑百姓的利益,反而加重对人民的压迫与剥削。今天,孟子就要站一心“王天下”的齐王面前,向他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这无疑是一次挑战,至于结果如何,还是让我们来看课文吧——
二.整体感知
1. 请一学生朗读课文,正音、正句。
2. 学生齐读,,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明确:“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三.局部理解
1. 用五分钟时间,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有疑难先作记号,等一会集中讨论。
2. 解疑。可以让学生提问,学生解答。
3. 教师归纳重要词语:
见、语、好、乐、今、王
4. 思考: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孟子与齐王的对话,第一节却写了庄暴与孟子的对话,这是不是多余的文字?为什么?
(明确:不是。①通过庄暴和孟子的回答,引出话题,明确论述的议题,起引子的作用;②庄暴对“王好乐”无言以对,表明话题有难度,反衬出孟子谈话艺术的高超。)
5.思考:第二段可以分为几层?各写了什么意思?
(明确:①写孟子主动发问,提出“好乐”的话题,为转入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创造条件;②孟子借“为王言乐”,从正反两方面“与民同乐”的重要性。)
6. 讨论:
① 齐王听到孟子谈到好乐一事时,脸色应该是怎么的?为什么会“变色”?
(明确:无标准答案。让学生自己去推测。可以说“恼怒,恨庄暴转告孟子”,也可以说“良心发现,羞愧不已”。
② 孟子谈音乐侧重于品位还是侧重于音乐的欣赏?为什么?
(明确:欣赏。孟子善于从对方能够接受的角度谈话,消除对方的反常心理,便于展开自己的论述。这就是求同存异法。)
7. 试用简表表示孟子展开论述的思路。 (请一学生上黑板来画。)
转换概念 转换话题 再换话题
吸引对方 诱敌上钩 直奔中心
四、亮点探究
1.齐王听到孟子谈到“好乐”一事,为什么会“变乎色”
探究学习:学界出现了这样三种解释:齐王有不悦之色,认为孟子不该问自己“好乐”的事;齐王有羞愧之色,认为自己不应该“好乐”;齐王有愠怒之色,认为庄暴不该把他“好乐”的事告诉给孟子,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庄暴见孟子》。权衡上述几说,以第三说为最佳。据《韩非子·内储说上》记载,“齐宣王使人吹竿,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禀食以数百人。”供养这样一支乐队,势必劳民伤财,并影响政事。孟子来齐国宣扬其“仁政”,劝说齐宣王“保民而王”,所以齐宣王心中要“怪恚”庄暴,不该把自己的隐情告诉给孟子。儒家历来重视礼乐,认为音乐具有重要的政治教化作用,从音乐可以考察一个国家的兴亡盛衰,并反对把音乐作为单纯的娱乐活动。“先王之乐”是先王用来教化百姓、安定民心、治理国家、巩固统治的手段,与“世俗之乐”截然不同。齐宣王爱好的不是“先王之乐”,而是“世俗之乐”,这又与儒家的音乐主张不甚吻合了。齐宣王之所以直言不讳地向孟子表白“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是考虑到隐情既已泄露,也就不必再转弯抹角了,免得孟子纠缠下去。而后来谈话之所以还能继续进行,是因为孟子并不反对他爱好“世俗之乐”。也有人认为:“齐王感到作为国君而爱好音乐,当为舆论所不许,怕受到孟子的批评,因而脸上表现得有点惭愧。”(李炳英《孟子文选》)其实,战国时期爱好“世俗之乐”的国君不乏其人,齐宣王也用不着为此而到“惭愧”。所以,齐王的“变乎色”应是“愠怒之色”。
2.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在当时能否实现为什么
探究学习:针对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生民涂炭的现实,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仁”的思想,使之成为一种政治思想体系,对两千年来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产生了异乎寻常的影响。孟子的“仁政”学说虽然以维护封建制度为出发点,但是对于稳定经济,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减少农民因丧失土地而迁徙流离的痛苦,却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同时,孟子的思想存在着严重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统治阶级的享乐是建立在下层人民的痛苦之上的,又有谁愿意轻易放弃自己的这种权利呢而且他的“仁政”学说带有浓厚的复古保守色彩。他把“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说成是“天下之通义也”。(《孟子·滕文公》)因此,在当时不过是空想而已。
四.练习巩固
1. 有一个同学热衷电子游戏,几乎不能自拔,请你对他说一番话,运用孟子的谈话的技巧,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2. 课堂整理相关文言基础知识(通假字、一词多义,特殊句式)
语文教案 篇5教学内容:《练习4 》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按照笔顺正确书写汉字。
2、拼拼读读,再连线,并进行句式训练。
3、写好3个铅笔字。
一、按笔顺写字。
1、导入: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小朋友又认识了许多新的汉字,老师来考考大家。
[出示] 牛 虫 采 蚂 蚁 集
贝 风 沙 浪 晚 渔
厅 车 交 阴 林 泉 道
我的十分钟
▲小声自读,容易读错的字音多读两遍。
▲小老师带读,提醒容易读错的字音。
▲小组比赛读。
2、写笔顺
▲小组内检查笔顺掌握情况。
▲指导容易出错的笔顺:
采 集 晚 车 阴 泉 道
▲把书翻到106页,按笔顺描红。
二、学习字词句。
1、拼拼读读
[出示] 水果卡片:苹果、香蕉、柿子、橘子、葡萄、哈蜜瓜
△你们认识这几种水果吗?
[出示] 字词卡片:苹果、香蕉、柿子、橘子、葡萄、哈蜜瓜(加拼音)
▲指读,提醒大家容易读错的词。
▲齐读。
2、连线。
3、句式训练。
△你喜欢吃哪些水果?
[出示] 我喜欢吃的水果有 ,有 ,有 ,还有 。
自主练习
△能不能把你喜欢吃的水果名称填到这些横线上去,然后再连起来说一说?
▲指名说,师指导。
▲小组内说一说。
三、学写铅笔字。
[出示] 用 向 南(写在田字格黑板中)
▲认读。
△这三个字的笔顺规则是什么?(从外向内)
▲指导三个字的笔顺。
▲师范写,学生完成书上描红。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观察图画,拼读词卡,填写卡片。
2、熟记4个成语和记诵古诗《古朗月行》的前两句。
3、口语交际:传话游戏。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听清楚,说准确。
一、综合性学习。
1、课内学习。
每四人小组拿出一套动物卡片和相应的拼音卡片,本小组的学生互相之间认认、填填。
[出示] 动物卡片和拼音卡片:
▲请四人小组上台完成练习,其他学生完成书上练习。
2、课外延伸。
每位学生拿出课前家长帮忙做的几张动物的拼音卡片,小组同学之间相互抽读。
二、读读背背。
1、读背成语。
[出示] 红日东升 秋高气爽 窗明几净 书声琅琅(加拼音)
▲认读,指导字音:升、声(sheng) 明(ing)、净(ing)
▲师大体说说词意
▲指导背诵。
2、读背古诗。
[出示] 古朗月行(节选)(拼音加诗文)
▲认读,指导读准后鼻音:行、镜、青。
▲介绍作者:李白:唐朝有名的大诗人,写了许多的诗,被人称为“诗仙”。《静夜思》就是李白写的。
▲数数有几句话,指导分句读。
▲师说说诗意: 这首诗是说作者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月亮当做了百玉盘。又觉得月亮像一面瑶台镜,挂在了云朵上。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三、口语交际
我的十分钟
1.导入:
今天,老师代小朋友做一个传话游戏,看看谁的耳朵灵,谁的嘴巴灵。
2.提出要求:
在做传话游戏时,传话的人,要说得轻一点,但一定要说清楚;听话的时候,要集中注意力,要听清楚。
3.游戏活动:
将学生分为六组,每组把个人。老师先把传话的内容告诉每组第一个小朋友,然后依次向后传,最后由每组最后一个小朋友说出传话内容,说得完整准确的一组获胜。
传话内容:星期二早上八点,胡老师带二年级小朋友去国防园看展览。
▲每组进行游戏。
指导每组在每次游戏结束后要讨论总结,找出传得不正确的原因。
多进行几次游戏,每次传话的内容不同。(可以让学生做老师来出题)
板书设计:
练习 4
讲解示范,个人体会,组织练习,评比验收,小结讲评。 要 求: 1、精神振作、姿态端正; 军容严整,着装整齐。 2、动作准确熟练、作风严谨、符合条令要求。 3、语言熟练、口令清楚洪亮,组训方法灵活。 4、严格遵守队列训练场纪律、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教材依据: 1、 以中央军委一九九七年十月颁发的<<队列条令为>>依据; 2、 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二 00 一年七颁发月的《军事训练与考核大 纲》为标准。 器材保障: 器材保障:秒表、直尺、十字架、踢腿摆臂练习架等。 二 作业实施 (一) 理论提示: 理论提示: 同志们!所谓的队列动作是指单个军人或部(分)队按照《队列 条令》的规定所 进行的活动。它是技术、战术动作的基础,是反映军队正 规化建设和军队精神面貌 的必要形式。其基本内容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单 个军人队列动作。一类是部(分) 队队列动作。今天我和同志们共同学习 和研究单个军人队列动作中的行进法。 请大家考虑一下,我们军人在行进 时有哪些主要步伐呢?XX、请你回答一下! 回答很好!稍息! 齐步是我们 军人的常用步伐,它主要用于队列的整齐行进,也是我们今天所要 研究的 重点问题。 其口令下达: “齐步——走”“立——定” 、 。 此口令属 连续口令,特点是预令的拖音与动令相连,有时预令与动令之间有微 歇。 预令拖音稍长。其长短可视部分队的大小而定。动令短促有力。 下来大家 跟我一起熟悉两遍口令。 为了给大家留下一个直观完整的印象,我先将完 整动作示范一遍,大家注意! (正侧面各一遍) 。 边讲边做: (二)边讲边做 1结合动作讲解要领: a当听到
齐步行进与立定课目:单个军人队列动作目的:通过训练,使同志们掌握正确的队列动作,养成良好的队列素质内容:齐步行进与立定方法:讲解示范,组织训练,纠正错误,小节讲评时间:一课时地点:队列场要求:在训练过程中同志们应该精神饱满,姿态端正,认真听清讲解,仔细体会动作要领 讲解示范:齐步走时军人的三大步伐之一,主要用于部队日常行进。齐步的口令为“齐步走——立定”,其中“齐步”是预令,“走”是动令。为了使大家有个直观的印象,首先由我为大家进行齐步走的动作示范,请大家仔细看。(向右转,自己下口令来回走一遍,回到原位)刚才我给大家进行了齐步走的示范,下面我来边讲解边示范齐步走的动作要领,请大家注意观察每个细节。(向右后转,跑步十一步,转回来开始讲解)当听到“齐步”的预令时,身体微向前倾。听到“走”的动令时,左脚向前迈出约75厘米,按照从脚跟到脚掌的顺序着地,同时身体重心前移。右脚照此法动作,同时两臂互换。两臂前后自然摆动,向前摆臂时,手腕距离第四粒衣扣25厘米,四指卷握,拇指贴于食指第二节,手心向内稍向下。向后摆臂时手腕前侧距裤缝线30厘米,手心向内。齐步行进每分钟走116到122步。当听到“立-定”的口令时,左脚向前大半步,脚尖向外分开约60度,身体重心前移,右腿挺直,迅速向左脚靠拢,同时两臂放下,成立正姿势。(回到原位)刚才我为大家边讲解边示范了一下齐步行进与立定的动作要领,现在大家来回走两遍。(下达口令,来回各走一次)通过观察同志们的动作,我发现了一些不足,为了尽快解决这些问题,我为大家制定了四个训练步骤。 组织练习:(分四个步骤,每个步骤后都要总结这一步骤的情况。1原地摆臂练习(组织全班,在立正的基础上,按齐步走摆臂的动作要领,先进行一令一动练习,主要纠正手型、位置和摆臂高度问题;然后可进行一令三动,一令五动练习。主要解决摆臂高度、节奏不一致的问题)2 分解动作练习(组织全班,按齐步的动作要领,下口令“一”,全班向前迈出一步定住,检查迈出步幅是否一致;下口令“二”,全班向前再迈一步;可进行一令三动,一令五动练习。主要解决腿臂不协调,步幅不一致,排面不整齐等问题)3 立定靠腿练习(教练员下达“齐步-走”的口令,全班按照动作要领向前连贯走出三到五步时下达“立定”的口令,全班听到口令后,左脚、右手在前,保持姿势定住,待教练员下达“靠”的口令,全班按要领一致靠腿。主要解决立定时身体重心落后靠腿不稳、靠腿力度不够、靠腿不整齐等问题)4 连贯动作练习(教练员下达口令,全班按照要领行进和立定。也可以点几名动作较好的同志出来走。主要解决步幅步速不一致和排面不整齐的问题) 讲评:通过本节课的训练,同志们基本掌握了齐步行进与立定的动作要领,在训练过程中,同志们能保持精神饱满,姿态端正,认真听讲,仔细体会,进步十分明显,表现好的同志有:第X名、第X名。但是训练中我们仍然存在着动作不到位,节奏不一致等问题。希望同志们在课后能加以练习,早日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养成良好的队列素质!
教学目标 :
1了解白杨树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分析人物言语,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3在读中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期望。
4练习背诵课文中的片断。
教学重点:
在读中了解白杨的特点,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分析人物言语,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15课,齐读课题白杨。
二、默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板书:白杨、爸爸
三、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
1浏览课文,找出哪一自然段直接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第14自然段)
2出示第14自然段,默读此段,提出问题。
板书有价值的问题:介绍白杨?爸爸表白?
我不理解什么?又理解了什么?
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根据自学提示,自主学习课文。
出示自学提示:①抓住字词,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②分析人物语言、神态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③试着把你领悟到的情感读出来。
4把自己的学习收获,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四、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定教)
(一)课文介绍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1从第13自然段得知:白杨树很直,很高大,哪里需要它,就在哪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条件怎样恶劣,它总是那么坚强也不动摇。
板书:坚强、不动摇。
A请二名同学概括白杨树的特点。
B指导朗读,读出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2从(13)自然段了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A读一读描写白杨树生长环境的句子。
B谁还了解关于大戈壁,大沙漠的情况,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C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白杨树依然生长得那样高大挺秀,一种怎样的情感油然而生呢?请你带着这种情感,读一读13自然段。
D指名读一读评一评再读一读。
(二)爸爸表白了什么?
A读一读17自然段,体会爸爸的思想。
B概括爸爸的表白内容:爸爸想让孩子也像白杨一样,不软弱,不动摇,哪里需要就在哪扎根,不怕困难,克服困难,像白杨一样保卫祖国的边疆。
C指导朗读。(读出字里行间饱含着的爸爸的殷切希望)
(三)小结:
白杨树生长在恶劣的环境中,不软弱,不动摇,爸爸也像白杨一样,坚强的扎根在边疆的建设中,作者把爸爸和白杨联系起来,是因为他们都是戈壁滩上的卫士,这种以物喻人的写法,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无限的真情,有利于作者情感的抒发,这种写作方法,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还会遇到,同时,也鼓励同学们试着用一用这种写作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孩子们不理解什么?又理解了什么?
A先自由发言,再把文中相关内容读一读。
B试着填写表格。
他们只晓得:爸爸在新疆工作是自愿去的
他们不晓得:为什么自愿去?是怎样工作的?
你的理解:为祖国边疆的繁荣、富强
他们只晓得:爸爸接他们去那里读中学
他们不晓得:为什么接他们去?
你的理解:从小扎根在那里适应那里的恶劣环境认识边疆,长大为边疆做贡献。
他们只晓得:他们先坐汽车,再坐火车
他们不晓得:这么远的新疆是什么样的?
你的理解:过去的新疆是荒凉的大戈壁,环境恶劣。现在的新疆也很美丽、富饶。
又晓得:在通向新疆的路旁,有许多高大的白杨树。
不晓得:许许多多的白杨树代表了什么?
你的理解:建设者
C根据提示,试着背一背1516自然段。
五、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这节课,同学们解决了自己提出的问题,了解了白杨的生长环境及特点,明白了爸爸所表白的心声,还帮助孩子们解释了一些他们不晓得的问题,收获很大。
老师也提出了2个问题,请同学们帮助解答。
1课文中两次写到爸爸的沉思,爸爸会沉思什么?
2课文中两次写到爸爸的微笑,一样吗?
下节课我们继续讨论这些问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