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 岳飞传》的部分翻译……急求哪……

《宋史 岳飞传》的部分翻译……急求哪……,第1张

原文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素:一向,向来。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遗:赠送之。飞曰:“主上宵旰宵旰:指皇上昼夜烦忧, 岂大将安乐时?”却却:推辞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第:大宅子,府邸,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译文

岳飞十分孝顺,母亲留在黄河以北地区,他派人去探望母亲,并且把母亲迎接归来。他的母亲有很难治愈的疾病,端药喂药一定要亲自来。他的母亲过世之后,他不喝水不吃饭三天。他的家里没有姬妾陪侍。吴玠向来佩服岳飞,想要和他结交,便装扮了有名的女子送给岳飞。岳飞说:“现在皇上到了很晚的时候还因忧心天下而没睡,怎么会是我们当大将的人享受安乐的时候?”岳飞推辞不肯接受,吴玠更加尊敬佩服他了。岳飞年轻时候喜欢大量喝酒,皇帝告诫他说:“你在某天到达河朔的时候,才可以痛快喝酒。”岳飞就再也不喝酒了,皇帝开始的时候想为岳飞建造府邸,岳飞推辞说:“敌人还没有被消灭,怎么能够建立自己的府邸呢?”有的人问天下什么时候太平,岳飞说:“文臣不吝惜钱,武臣不吝惜死,天下就太平了。”

1 岳飞精忠报国的阅读

岳飞精忠报国的的新思考

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精忠报国固然可敬,然而自身不保,何以保国保主?对于奸佞小人无所察觉,无所防范,以“莫须有”之罪丧身,可悲、可惜。

功高盖主、功大遭疑。作为一名熟读经书、能够写出《满江红》这样气壮山河诗篇的岳飞应该深谙此道。然而事实却相去甚远,可惜、可悲。

他的忠心可嘉,英勇杀敌的精神可贺。但疏于防范,惨遭陷害而捐躯的结果不宜提倡。现在开始更注重宣传活着的英雄就是非常高明又深得人心的。

2 岳飞尽忠报国

是问他尽忠报国的故事吗?

金兵攻城掠地,烧杀抢掠的消息不断传到相州阴阳(今属河南)岳飞的家乡。自幼习武研读兵书的岳飞再也抑制不住报国杀敌的心,参加了抗金队伍。

他唯一放心不下的是操劳一生的母亲。临行,深明大义的岳母为让儿子安心杀敌,在岳飞的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你一生的志向就在这四个字里面了,”岳母说,“我的期望也在里面了。只盼你早日传来杀敌立功的喜讯。”

岳飞凭借他作战的英勇和韬略,很快成为抗金队伍年青的将领。

1127年,岳飞率岳家军渡过黄河,与义军的八字军联合攻打金军。战斗中,岳飞将金军大将拓跋耶乌抓下马来,惊得金军弃甲而逃。

1129年,为灭南宋,金军将领兀术率大军渡过长江,建康(今南京)、镇江、杭州、越州、定海纷纷攻陷。贪生怕死的宋高宗一路逃命,亡命途中还想与金议和。岳飞难忍亡国的仇恨,率岳家军与金兵殊死激战,连胜六仗,将金兵赶到长江边。接着,岳飞又与韩世忠合作,韩世忠在镇江黄天荡围住金兵十万,岳飞在建康郊外大败金兵,收复了建康。从此,金兵听到岳家军的名字便心惊肉跳。

1140年,为收复江南失地,岳飞与儿子岳云率军渡过长江,到河南郾城,准备与金军决战。

这次决战非同小可,宋军胜,金军就会被赶过黄河;金军胜,宋军就会败退长江以南,南宋朝廷便岌岌可危。

金兀术率十万大军决战,还将训练多年的战阵“铁浮图”、“拐子马”带到郾城。“铁浮图”就是铁甲骑兵,士兵和战马头戴铁盔,身披双层重甲,战马以皮绳相连,上阵冲杀,刀枪不入,像一堵铁墙横扫敌阵。“拐子马”就是轻骑兵,配在“铁浮图”两翼,当“铁浮图”冲乱敌阵后,“拐子马”便在乱军中驰骋冲杀。

金兀术怪异的战阵没有吓倒岳飞,他用极短的时间训练出一支使用长柄利斧和钩镰枪的队伍,来对付“铁浮图”和“拐子马”。

决战开始了。金兀术自信地令士兵吹起进攻的号角。在充满杀气的号角声中,“铁浮图”像山一样压向了岳家军。

岳飞下令擂起战鼓,战鼓震动了大地,令金军的号角变成了扰人的蝉声。一支步兵出现在岳家军阵前,手执长柄利斧和钩镰枪,怒目躬身,等着金军的“铁浮图”冲来。

两军冲撞的一瞬间,岳军兵士敏捷地钻入敌阵,飞快地挥斧砍战马的马腿,用钩镰钩马上骑兵的盔甲。皮绳连着的铁骑一匹马的马腿被砍断便倒下一片;穿着厚甲的金兵被钩镰枪钩下马站立不起,只等着岳家军砍他们的头颅。战场上金军被杀得血流成河,尸骨成山。

此战不久,岳家军在朱仙镇再败金军。金军草木皆兵,如丧家之犬逃到黄河北岸。宋军在黄河南岸军旗猎猎。岳飞豪情万丈地指着北岸鼓励将士:“我们要一直打到金人的老巢黄龙府,在那里开怀痛饮。”

金军上下哀叹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成了金国灭宋不可逾越的障碍。

可就在收复中原失地指日可待的时候,宋高宗赵构害怕岳飞功高威胁到他的皇位,便在奸臣秦桧的怂恿下,连发十二道金牌,催岳飞“班师”。

这哪里是得胜“班师”,分明是临阵撤军,拱手将收复的失地再送给金人。岳飞悲痛欲绝,愤然道:“十年努力,一旦付诸东流,收复各州,一朝全部丢弃。社稷(ji)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岳飞回到临安(南宋临时的都城)不久,便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入狱,1141年农历12月29日深夜,将岳飞毒死在风波亭。一同遇难的还有他的儿子岳云,部将张宪。

岳飞英勇抗战的爱国主义精神千百年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兴亡取义成仁。“精忠报国”已成为每一个中国人毕生追求的美德。

3 《岳飞传》文言文全文翻译

译文如下: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代务农。

其父岳和,常节省粮食周济穷人。乡人耕种侵占他家土地,他便割地让给人家;邻居向他借钱,他从不去强迫人家还债。

岳飞出生时,有天鹅般的大鸟,在屋顶上飞过并鸣叫,因此父母便为他取名“岳飞”。岳飞出生不足一月,黄河在内黄这个地方决堤,洪水暴至,岳飞的母亲姚氏抱着岳飞坐进一个大缸,被河水冲到岸边得以活命,乡人都为此感到神奇。

年少时的岳飞就有气节,沉默忠厚,很少言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5633934语,家里虽穷但他勤奋好学,特别喜欢读《左氏春秋》、孙膑吴起的兵法。天生有惊人的力量,不到二十岁,岳飞就能拉开三百斤的大弓和八石重的硬弩,他向名师周同学习射箭,学到了周同的所有本领,可以左右开弓。

周同死后,岳飞每月初一和十五都到周同墓前摆上供品祭奠。岳和认为儿子为人仁义,说:“如果你将来能够为国家效力,应该会为国、为正义而献身吧!” 绍兴七年,岳飞面君,宋高宗从容地问:“你是否得到良马?”岳飞答复说:“我本来有两匹良马。

它们每天要吃洁净的草料小豆数斗,要喝清澈的泉水一斛。若不是干净良好的食料或饮料,它们宁可挨饿而不接受。

装上鞍甲,骑着它起跑,初时并不是很快,等到跑上百里,才奔驰奋进。从中午跑到黄昏,还可以多跑两百里。

此时卸下鞍甲,它既不喘气,也不出汗,展现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这是因为它们度量大却不贪随便之食,精力充沛却不逞一时之勇。

它们是跑远路的良驹啊!可是,不幸的是,它们在历次战役中已相继死了。目前我所骑的马就差多了。

它每天吃的粮食只有数升,对食料从不挑剔,对饮用的水也不作选择。拉住缰绳还未坐稳,就跳跃起来迅速奔跑,刚刚百里,就力气用尽流汗喘息,几乎像要死了一样。

这是因为它度量小,所以摄取的食物虽少却容易饱和,喜爱逞强但却外强而中干。它只是平庸低劣的马而已!” 岳飞十分孝顺,母亲留在黄河以北地区,他派人去探望母亲,并且把母亲迎接归来。

他的母亲有很难治愈的疾病,要喂药一定要亲自来。他的母亲过世之后,他不喝水不吃饭三天。

他的家里没有姬妾陪侍。吴玠向来佩服岳飞,想要和他结交,便妆扮了有名的女子送给岳飞。

岳飞说:“现在皇上到了很晚的时候还因忧心天下而没睡,怎么会是我们当大将的人享受安乐的时候?”岳飞推辞不肯接受,吴玠更加尊敬佩服他了。岳飞年轻时候喜欢大量喝酒,皇帝告诫他说:“你在某天到达河朔的时候,才可以痛快喝酒。”

岳飞就再也不喝酒了,皇帝当初想为岳飞建造府邸,岳飞推辞说:“敌人还没有被消灭,凭什么安家立业呢?”有的人问天下什么时候太平,岳飞说:“文臣不吝惜钱,武臣不吝惜死,天下就太平了。”岳飞的部队每次安营扎寨的时候,(他)命令将士急驰下陡坡跳战壕,将士们都穿着厚重的铠甲练习。

(岳飞的)儿子岳云曾经练习下陡坡,马失蹄了,(岳飞)愤怒地拿鞭子抽他。兵卒里有人拿百姓一缕麻用来绑草垛,(岳飞)立刻斩首示众。

士兵们晚上休息,百姓开了自家的门愿意接纳他们,没有兵卒敢进入。(岳飞部队的)军号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岳飞)擅长用少数人攻击很多人。(他)想要有所举动的时候,就全部招集各个统制来一起谋划,决定了计谋以后再战斗,所以只有胜利没有失败。

他突然遇到敌人的时候,就按兵不动。所以敌人说他们是:“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张俊曾经问(他)用兵之术,(他)说:“仁义、智慧、信心、勇气、严格,缺少一样都不可以。”每当调配军粮,(他)一定会皱着眉头说:“东南地区的民力,消耗凋敝得很严重。”

荆湖平定,招募农民经营田地,又作为屯田,每年节省一半的漕运。皇帝亲手书写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人的事迹赏赐给他。

岳飞在文章后题跋,单单指出曹操是奸贼所以鄙视他,特别被秦桧所讨厌。李宝从楚地来归顺,韩世忠留下他,李宝痛哭着要归顺岳飞,韩世忠写书信来告诉(岳飞),岳飞答复说:“都是为了国家,何必分你我呢?”韩世忠赞叹佩服。

岳飞尊重贤能礼遇士人,浏览经史典籍,平时唱唱雅诗,玩玩投壶游戏,谦逊谨慎得像个读书人。岳飞每次辞谢立功后朝廷给他加官时,一定说:“这是将士们贡献的力量,我岳飞又有什么功劳呢?”但是他忠心忧愤,壮怀激烈,发表议论坚持正义,谈论问题都没有给人留余地,终于因为这点惹了祸患。

一代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壮志未酬的英雄气概令中华后人万分景仰。为了再现一《岳飞传》代民族英雄岳飞在宋金战争中的英雄故事,再现那段悲壮的历史。

历代文人、作家、画家创作出《岳飞传》,有小说、评书、画书、电视剧。 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英雄人物层出不穷。

本书的主人公岳飞,就是这些英雄人物中的杰出人物。岳飞生活在距今一千多年的两宋之际,当时金兵南侵,北宋灭亡,中原大片土地沦丧,百姓深受荼毒。

面对国家危机,岳飞胸怀报国大志,毅然走上抗金道路。他率领的岳家军英勇善战,纪律严明,多次取得抗金胜利。

4 岳飞的精忠报国

岳飞的母亲姚氏是一个农家妇女,识字的可能性不大,所以不可能亲手在岳飞背上刺上“尽忠报国”四个字。

但极有可能的是,他母亲为了鼓励他放心去战场打仗,请人在岳飞背上刺的。 “尽忠报国”后来误传成为了“精忠报国”这很可能和宋高宗有关系。

岳飞在对抗金兵入侵的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了表彰岳飞,当时的皇帝宋高宗御赐了“精忠岳飞”四个字给岳飞,并且让手下人做成了一面写有“精忠岳飞”的旗帜。以后凡是岳飞出征的时候,都会带上这面写有“精忠岳飞”的大旗帜。

到了明清以后,“尽忠报国”就变成了“精忠报国”,这实际上是明清人的误解。

5 精忠报国+岳飞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祖上务农,父岳和,母姚氏。岳飞小时后喜读兵书,力大可拉三百斤强弓。曾从师周桐。宋宣和四年从军,因作战勇敢经刘浩举荐进见康王赵构,受命讨游寇吉青,吉青降,岳飞因功被封承信郎。后率兵在李固渡击败金兵升秉义郎,归东京留守宗泽。赵构继位后,岳飞上书请求伐金,因官职小,越权上书被罢官。后投河北招讨使张所,为修武朗。后又为武经朗于金兵作战,后有归杜充部下。

建炎二年,岳飞在黑龙潭大败金兵,建炎三年又大败流寇王善,曹成被封州刺使。杜充降金后,岳飞率部与金兵作战四战皆胜,升任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金兵攻楚州,岳飞迎战三战皆胜,又讨灭贼寇李成,被张浚保举为神武右军副通制,留守洪州受亲卫大夫。绍兴二年升权知潭州兼荆湖东路安抚都总管,奉命击败贼寇曹成,被授武安军承宣使。绍兴四年,入朝见高宗赵构,赵构赐“精忠岳飞”四字,封镇南军都统制江南路沿江制置使。绍兴四年移师鄂州任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封武昌开国子爵。成为南宋中兴四将之一。绍兴九年朝廷授其开府仪同三司,赵构授其为少保。河南府路,陕西,河东北路招讨使。屡败金兵。绍兴十一年,因宋,金议和,被高宗赵构招回,任枢密副使,少保兼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后因岳飞在立储问题与赵构意见不同,又与秦桧不和,被诬下狱,以“莫须有”罪名害死。

高宗赵构死后,孝宗继位,诏令恢复岳飞官职,在鄂州建庙称忠烈庙,谥号武穆,追封为鄂王。岳飞后代全部授予官职。

6 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

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

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少时勤奋好学,并炼就一身好武艺。

19岁时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为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出生于北宋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的一户佃农家里,青年时代,正遇上金女真贵族对宋发动大规模掠夺战争。

他亲眼目睹北宋灭亡前后的惨痛史实,和当时中原沦陷区的人民呼吸相通,有坚决抗击女真贵族民族压迫,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和要求。 北宋末年,深受民族压迫的汉族、契丹族、渤海、奚等各族人民,“仇怨金国,深入骨髓”,纷纷自动组织起来反抗。

从十二世纪二十年代起,黄河南北、两淮之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金民族战争。岳飞和抗金名将宗泽、韩世忠等一道,站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

可是,腐败的北宋统治集团,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1127年(靖康二年),徽宗赵佶、钦宗赵桓被掳走后,继而接位的南宋小朝廷的头目赵构,同样是个投降派。他偏安于江南一地,沉醉于歌舞逸乐之中,没有真正组织抗金民族战争并把它进行到底的决心和打算,所不同的是一面信用秦桧等投降派,通过他们出面进行一系列议和投降活动;一面则利用宗泽、岳飞、韩世忠等抗战派,抵挡金军的凌厉攻势,以保住他的皇帝宝座和积累屈膝求和的资本。

到了十二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东自江淮、西至陕西一线的宋、金双方对峙的军事分界线形成后,赵构、秦桧统治集团,实际上已经成了南宋抗金斗争最大绊脚石;反过来,岳飞、韩世忠等抗战派,则成了赵构、秦桧投降派活动的最大障碍。南宋朝廷内部抗战派与投降派的斗争,日趋尖锐。

岳飞坚决反对议和,主张抗战到底,置个人荣辱安危于度外,对赵构、秦桧的投降活动进行坚决斗争。1139年(绍兴九年),岳飞在鄂州(今湖北武昌)听说宋金和议将达成,立即上书表示反对,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并直接抨击了“相国”秦桧出谋划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动,使“秦桧衔之(抱恨)”。

和议达成后,高宗赵构得意忘形,颁下大赦诏书,对文武大臣大加爵赏。可是,诏书下了三次,岳飞都加以拒绝,不受开府仪同三司(一品官衔)的爵赏和三千五百户食邑的封赐。

他在辞谢中,痛切地表示反对议和:“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并再次表示收复中原的决心,“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燕云,终欲复仇而报国。”

这无异于给宋高宗当头泼了冷水,从而更使赵构、秦桧怀恨在心。“但岳飞不顾个人得失,坚持抗战到底的立场,率领军队,联络北方义军,卓有成效地从事抗金战争,筹划收复中原、统一祖国,成为全国抗金民族战争中的有力支柱。

1139年(绍兴九年)夏,金兀术撕毁绍兴和议,倾巢而出;再度发动大规模的对宋战争。在东、西两线军取得对金大捷的形势下,岳飞挥兵从长江中游挺进,实施锐不可挡的反击”,他一直准备着的施展收复中原抱负的时机到来了。

岳家军进入中原后,受到中原人民、忠义民兵的热烈欢迎。这年七月,岳飞亲率一支轻骑驻守河南郾城,和金兀术一万五千精骑发生激战。

岳飞亲率将土,向敌阵突击,大破金军“铁浮图”(侍卫亲兵)和“拐子马”(左右两翼钳攻的骑兵),把金兀术打得大败。岳飞部将杨再兴,单骑闯入敌阵,想活捉金兀术,可措没有找到,手杀敌人数百,身被几十处创伤,豪勇无比。

岳家军将士具有“守死无去”的战斗作风,敌人以排山倒海的大力,也不能把岳家军阵容摇动。郾城大捷后,岳飞乘胜向朱仙镇进军(离金军大本营汴京仅四十五里),金兀术集合了十万大军抵挡,又被岳飞打得落花流水。

岳飞这次北伐中原,一口气收复了颍昌、蔡州、陈州、郑州、郾城、朱仙镇、消灭了金军有生力量,金军全军军心动摇,金兀术连夜准备从开封撤逃。南宋抗金斗争有了根本的转机,再向前跨出一步,沦陷十多年的中原。

就可望收复了。岳飞兴奋地对大将们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破掉酒戒庆祝)”而金军则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

但是,外敌难以撼动的岳家军,却遭到了南宋朝廷内部投降派的摧残。就在这抗金战争取得辉煌胜利的时刻,甘心充当儿皇帝的高宗赵构,因担心一旦中原收复,金人放回他的哥哥钦宗,他就保不住皇位,而急切地希望与金入议和。

金人安插在南宋朝廷里窃取了宰相高位的内奸秦检,也抓住高宗这个难言的心病大肆活动,破坏岳飞的抗战。他们狼狈为奸,密谋制订了全线撤军、葬送抗金大好形势的罪恶计划。

他们首先命令东西两线收兵,造成岳家军孤军突出的不利态势后;即以“孤军不可久留”为名,连下十二道金牌(红漆金字木牌),急令岳飞“措置班师”。在要末“班师”、要末“丧师”的不利形势下,岳飞明知这是权臣用事的乱命;但为了保存抗金实力,不得不忍痛班师。

岳飞愤慨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社稽江山,难以中兴。

历史上岳飞有两个妻子,第一个,是刘氏,岳云的母亲,因岳飞他常年在外征战,很少回家,刘氏就和岳飞手下一将官好了。等岳飞回家知道后,就成人之美,把刘氏100大钱卖给了他。又娶了第二个,李氏,又生了岳雷,岳霖岳震岳霆,长女岳安娘,次女岳银瓶。岳云是刘氏所生。其余的是李氏所生。

历史上的李孝娥原型为李娃,岳飞的妻子。与岳飞在战乱中相识,两人应在建炎二、三年间结婚,两人感情和睦,与岳飞共生育三个儿子,他们分别是岳霖、岳震、岳霭(岳霆)。在岳飞遇害后,李娃被流放岭南,仍坚持将儿孙抚养长大。冤狱昭雪后,李娃和三个儿子北归,终年75岁,葬于江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7465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09
下一篇2024-01-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