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擅长七言绝句吗

陶渊明擅长七言绝句吗,第1张

陶渊明不擅长七言绝句。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在陶渊明的所有作品中没有七言绝句,陶渊明擅长诗词、散文。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一说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另一说江西宜丰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1陶渊明的四句诗

陶渊明的诗句:1奇文共欣赏,疑义相抄与析。

(东晋·陶渊明·移居)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晋·陶渊明·饮酒)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东晋·陶渊明·饮酒) 4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5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袭。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6晨兴理知荒秽,带月荷锄归。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7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8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东晋·陶渊明·杂诗) 9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道富贵。

(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10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陶渊明的诗四句话要短谢谢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3描写陶渊明的诗句

唐朝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对陶渊明十分崇拜,他在《仲夏归汉南寄京邑旧游》中写道: 赏读《高士传》, 最佳陶征君, 目耽田园趣, 自谓羲皇人。

李白的仰慕

李白更是仰慕陶渊明的人品和诗作。在《戏赠郑溧阳》中写道: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 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 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 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 李白那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思想,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杜甫的欣赏

杜甫在安史之乱之后,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把陶渊明视为知己,他在《奉寄河南韦尹丈人》中写道: 宽心应是酒,谴兴莫过诗。 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

白居易的敬仰

中唐诗人白居易,非常敬仰陶渊明的为人。唐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离陶渊明的家乡浔阳很近。曾去拜访陶渊明的故居,写下了《访陶公旧宅》这首诗。诗中先用“尘垢不污玉,灵凤不啄腥”,颂扬陶渊明高尚的人格,最后写道: 柴桑古村落,栗里旧山川。 不见篱下菊,空余墟里烟。 子孙虽无闻,族氏犹未迁。 每逢陶姓人,使我心依然。 白居易在《效陶潜体十六首》中写道: 先生去我久,纸墨有遗文。 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 我从老大来,窃慕其为人。 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4有关陶渊明的诗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陶渊明《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陶渊明《饮酒·其五》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陶渊明《饮酒·其五》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陶渊明《饮酒·其五》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陶渊明《饮酒·其五》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5陶渊明有哪四句诗句表示读书不用功的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不慕名利,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但现代我们往往只是摘取其中一句 “读书,不求甚解”殊不知五柳先生原意并非如此。却看整句:“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第一要义是“好”也就是说必须博览群书。只有做到爱好读书,才有资格套用先生此句。

其次,“不求甚解”四字在先生的语意中并非可以独立使用的,先生原意是“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读书达到会意则废寝忘食的地步。那么这种读书的境界也不是我们小辈平时读书所追求的。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每每能抽出点时间静下心来读书实属不易了,更不用说读大部头的经典。现代大多数人喜欢读“快餐文化式”的《读者》《哲思》之类。因为这种文章实在是可以追求“不求甚解的”。文字冲击带来的快感一闪而过,什么也没留下。但是经典诵读得花很多时间去咬文嚼字,去慢慢赏析字里行间给你带来的韵味,如果追求“不求甚解”那么估计只了解到文章大致意思,完全没有吸取到文章的精华。先生在“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中提到“会意”,我认为这是“不求甚解”的基础。“会意”在我看来是读书最难的地方。只有达到一定的语言功底,你才能“会意”。同时这也再次应证先生一开始提到的“好读书”。总言而之,真正的读书人一则要“博览群书”,二则要“求甚解”。以上供参考。

6陶渊明的诗句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东晋·陶渊明·移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晋·陶渊明·饮酒)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东晋·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东晋·陶渊明·杂诗)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饮酒)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 贺知章《咏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 志南和尚《绝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描写夏天的古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宋·陆游《初夏绝句》

读山海经(其一)

(东晋) 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注释]

①这组诗共十三首,这是第一首。山海经:一部记载古代神话传说、史地文献、原始风俗的书。

②孟夏:初夏。农历四月。

③扶疏:枝叶茂盛的样子。

④欣有托:高兴找到可以依托的地方。

⑤深辙:轧有很深车辙的大路。

⑥频回故人车:经常让熟人的车调头回去。

⑦欢然:高兴的样子。

⑧与之俱:和它一起吹来。

⑨泛览:浏览。周王传:即《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西游的书。

⑩流观:浏览。山海图:带插图的《山海经》。

⑾俯仰:在低头抬头之间。终宇宙:遍及世界。

我的前俩句翻译:

初夏时节树木生长,草木扶疏围绕着我的屋子。

群鸟为找到可以栖息的地方而高兴,我也喜爱我的茅庐。

我觉得这首诗不用逐字翻译,主要是品味意境就好。注意联系全诗,和诗人写作背景,这样容易理解。

意境嘛,就是表现了陶渊明隐居生活的闲适安逸,以及陶公不事官宦而安于田园的悠然自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7243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07
下一篇2024-0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