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
山东技师学院直属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始建于1980年,是一所以培养社会紧缺的技师、高级技工等高技能人才为主的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也是目前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唯一一所技师学院。
学院坐落在美丽的泉城山东省省会济南市,现有新老两个校区,总占地1600余亩,建筑面积225000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设有机械工程系、信息科学系、工艺美术系、电气工程系、汽车工程系、经济贸易系、轻化工系等7个教学系,开设数控加工技术、模具制造与维修、机械制造与加工工艺、计算机软件工程、多媒体技术与平面设计、印刷技术、服装设计与工艺、电气技术、机电一体化、现代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电气技术、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会展策划与管理、生物生化制药等31个专业。设有省级职业技能鉴定所,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现有教职工55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386人,兼任教师75人,具有高级以上职称或高技技师职业资格的教师272人,硕士以上学位人员17人,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中获奖的教师33人(其中省级16人,国家级17人),省级技术能手11人,全国技术能手2人,山东省青年岗位能手1人,山东省“劳动之星”1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具有研究生学历人员为主承担各专业学科建设、课题研究、课题攻关任务的学科带头人队伍和以专业技术能手为主承担一体化教学任务的骨干教师队伍。另有外聘教师300余人,并聘任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得主、“金牌工人”许振超等38名山东省首席技师担任客座教授和实习指导教师。
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和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建有数控加工、机加工、汽车检测与维修、焊接、电气、印刷、服装、电子商务、生物技术等十几个现代化实训中心,拥有满足各专业教学需要的一体化教室76个,实训总面积30000余平方米、设备总价值3200余万元,另建有校外实训基地40多个。校园信息化建设在同类院校中居领先地位,建成了千兆主干进校园、百兆宽带到桌面的综合校园网。运动场面积35000余平方米,建有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网球等教学、比赛场地和塑胶跑道等体育设施。大学生餐厅、超市等生活服务设施齐备。
将严格管理和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相结合,建立了科学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和院系两级管理体制。两个校区实行全天智能监控管理。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设有大学生艺术团等30多个学生社团组织,积极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人文修养。建有完善的奖助学金制度和勤工助学体系,以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和资助家庭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为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积极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不断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努力,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近几年来,我院师生先后在第二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第二届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山东省选拔赛、第十届中国“华东大奖”大赛、山东省方正杯首届排版技能大赛、山东省计算机技术技能大赛、山东省2007劳动之星技能大赛、济南市首届技能大赛等国家、省、市三级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第二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中,我院学生选手分别获得单项第三名、第七名、第十名的好成绩,教师选手分别获得单项第八名、第十九名、第二十名的好成绩,创造了山东省参加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以来的最好成绩。近三年来,学院先后培养毕业生7000余人,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和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培养和输送了大批合格的高技能人才。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超过95%,不少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
山东技师学院章丘校区可以在宿舍玩电脑的。
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可得知该校学生公寓统一为六人间,室内设有卫生间、阳台、电脑桌椅、电话、网线、暖气、风扇,实行物业化管理,配备物品柜。
(1980年5月~1985年7月)
1980年5月,经山东省计划委员会批准,建立山东省一轻工业技工学校,办学经费由省财政列支,当年招收钳工、电镀两个专业80名学生;1981年4月,经山东省计划委员会批准,增设济南市轻工业学校,由济南市一轻局主管,办学经费自筹,当年招收轻工机械、日用化工两个专业80名学生。从此,学校由山东省一轻工业厅、济南市一轻工业局共管,一套班子、两所学校、两个办学层次。
到1985年7月,学校净资产189万元,校舍面积2000平方米,教职工52名,在校生201人。 (1985年8月~1992年12月)
1985年,学校在燕子山东麓征地321亩,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奠基。由于资金紧张,最初的校舍只是两排简易的平房,一排用作办公和教研室,一排用作教室,学生宿舍则借用周边农村的民房。1986年,学校建成了2404平方米的教工宿舍楼(现燕山校区1、2号教工宿舍楼),改善了教职工的生活条件。1990 年9月,3660平方米的教学楼(现燕山校区实训楼)落成投入使用。
这个时期,因济南市轻工业学校没有办学经费,学校只能招收委培生(收取委培费)来维持办学。为了扩大办学规模,筹措办学资金,学校根据当时轻工企业急缺技术人员的状况,积极开拓办学路子。先后与齐河县造纸厂、新疆阿勒泰市造纸厂联合办学,为鄄城县印刷厂、兰陵酒厂、长清县乡镇企业局等单位定向委培学生,维持学校正常运转,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由于学校办学条件较差,这期间流失了许多教师。
到1992年12月,学校占地面积321亩,校舍面积071万平方米,净资产261万元,教职工79名,在校生410人,基本的办学条件逐渐形成。 (1993年1月~2000年11月)
1993年,学校归山东省一轻工业厅直属管理,更名为山东省轻工业技工学校(原济南市轻工业学校归济南市教委管理)。从此,学校翻开了发展史上新的一页,步入了发展时期。1994年,学校争取到技校可以招收农业户口的学生收取学费的政策,新增两年学制的陶采机电专业,当年招收农业户口学生40人。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该专业的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到1998年该专业在校生达到550人,为学校积累了一定的发展资金。1996年,以彭学正为校长的领导集体决定,借学校西邻济南军区工程维护大队营房被济南市二环东路施工拆除2/3之机,与济南军区联勤部领导接洽购买该院落事宜,并指派赛序臬、田文太二同志与部队领导接洽。因部队地产的处理需由总后勤部批准,运作起来十分困难,经近一年的艰苦商谈,在济南军区联勤部的协调下终于达成一致,学校以320万元的价格购买了1197亩的院落及2315平方米的地面建筑。从此,学校正门沿外环路开通,校园面貌焕然一新。1997年到2000年,学校又先后征地17亩,自筹资金建起了学生餐厅、学生公寓楼(现燕山校区1号学生公寓)、教学楼(现燕山校区综合教学楼)、3号教工宿舍楼等基础设施,建成了钳工实训室、摩托车维修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变频器与可编程序控制实训室、化学实验室、发酵实验室、纸张检验实训室、微机室等一批实验实训室,建成了综合校园网并使校园网内的所有计算机通过租用广电的数据专线登录因特网。
经过八年的不懈努力,全校师生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学校在基础设施、生活条件、师资队伍等方面都拥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学条件、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使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在联合办学和招生就业方面,采取积极地“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不断拓展实习基地和生源基地,学生的当年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5%以上,学校的办学水平有了较大提升。1998年通过了省部级重点技校评估,1998年、1999年连续两年被评为省直文明先进单位,自1995年起连续5年被评为省一轻厅先进单位。
到2000年11月,学校占地面积4574亩,校舍面积37053平方米,净资产3247万元,教职工106名, 在校生1652人,至此,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 (2000年12月~2003年6月)
2000年12 月,随着山东省一轻工业厅改为山东省轻工业总会,不再具有管理教育的职能,学校遂由山东省轻工业总会归属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直属管理,根据鲁政字〔2000〕338号文件,与山东技术学院合并组建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我院为东校区,增加了高职教育,提升了办学层次,为进一步的发展积累了经验。2000年,学院征用土地91亩,另租用土地50亩。2002年,新建学生公寓(现燕山校区2号学生公寓),建成了制版、排版、电脑图文处理、电子商务等实训室,修建篮球场、300米田径运动场、网球场等体育运动场所及设施。设立了社区医疗服务站,配备了常用医疗设备,对师生的医疗保健和保证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随着办学条件的进一步完善和办学层次的提高,学院注重教学管理工作,坚持“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办学模式,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的思想,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目标,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入手,加强了各教学环节的管理力度。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学院坚持以教育为主、以鼓励为主、以表扬为主,突出一个“严”字,贯彻一个“情”字的学生管理宗旨,以育人为本,抓好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陶冶学生情操,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到2003年6月,学校占地面积5485亩,另租用土地50亩,校舍面积45183平方米,净资产4270万元,教职工131名,在校生3697人,为申办技师学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3年7月~2005年8月 )
2003年春节前,学院在中共山东省委扩大工作会议和鲁政发〔2002〕66号文件《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的推动下,乘“科教兴鲁,人才强鲁”战略和加快建设制造业强省的东风,认真分析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巨大需求和政策的强势推动,决定抢抓机遇,解放思想,干事创业,促进学院跨越式发展。学院领导带领全院教职工与时俱进,登高望远,审时度势,在没有任何建设资金的情况下,以超乎寻常的胆略和智慧,做出决策:选址建设新校区,解除校园狭小的瓶颈制约,拓展可持续发展空间,扩大办学规模,调整专业结构和生源结构,提高办学水平,增强学院综合竞争实力。这个决策标志着学院第二次创业的开始,也标志着学院从此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学院发展史由此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2003年春节后,学院领导在济南周边选址,先后考察港沟、彩石、大正等地,均因条件不具备而未形成现实。2003年7月下旬,学院在章丘市人民政府招商引资政策的鼓舞下,到章丘大学城园区选址,经紧张、有序、高效率的日夜谈判,仅用一周时间双方即达成一致。
2003年8月3日,学院与章丘市人民政府在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新闻中心签订征地协议,在章丘大学城园区征地1076亩建设新校区,另租用周围山坡地430余亩。使新校区校园面积达到1500亩。按照超前定位、瞄准国内一流办学目标的原则,确定了新校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建设方针。学院委托原同济大学林李规划研究所所长现复旦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新军博士主持新校区的规划设计工作。规划体现了依山而建,融科学性、实用性、现代性于一体及生态型、公园型校园的要求,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及社会各界的称赞。
2003年9月,由田文太任总指挥的新校区建设指挥部成立并立即开赴驻地开展工作,着重协调当地关系、办理建设手续、招投标及水、电、临时施工道路、围墙建设等开工前准备工作。2004年5月6日正式开工建设14个单体工程,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与此同时,道路、管网、运动场、水井、储水池、暖气工程、绿化美化校园、人工湖工程等同时展开。新校区共有大小建筑队伍43个,建筑工人达4260人。
新校区跨两个乡三个自然村,建筑环境极其复杂,协调难度无以言表,建设初期部分居民认识不够,曾一度采用过激方式阻挠施工,指挥部全体成员则识大体,顾大局,风雨同舟,无怨无悔地日夜拼搏在建设工地上。
2004年以来,因国家加大土地保护政策力度,使得新校区各项建设手续的批办遇到极大的困难。学院领导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大协调力度,争取边建设,边办手续的政策,保证了工程的正常施工和验收。
新校区建设自始至终都伴随着资金严重短缺这个最大的困难。加之国家2004年以后控制对高校贷款,各银行都采取了惜贷政策。在这种严峻形势下,一是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领导和各有关处室给了我们极大的支持;二是学院主要领导超常思维,千方百计拓宽融资渠道;三是采取银行贷款、向教职工借款、利用职工住房公积金贷款、职工房产抵押贷款等手段筹集资金,全体教职工同心同德,一呼百应,竭尽全力支持新校区建设。在国家没投一分钱的情况下从一片荒凉的旷野,到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活力与时代气息的新校区崛起,仅用了一年零四个月的时间,既体现了建设的高速度,又保证了工程的高质量,主体优良率达到90%以上,国际交流中心、学生餐厅、2号教学楼工程被济南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评定为“精品工程”。2005年5月26日,机械系654名学生入驻新校区;8月,新校区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
新校区的建设,历尽千难万阻,新校区建设指挥部的同志坚持抓质量、抓安全、抓进度、抓队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不敢稍有懈怠。2005年5月下旬至9月上旬,学院领导领导集体一道带领全体中层干部和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吃住在新校区,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有风一身灰,分片包干最困难工程,连续作战,任阳光晒黑肌肤,任汗水湿透衣衫,没有人叫苦喊累,没有人怕难畏缩,确保了新校区的按时竣工。
新校区的建成,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省内外兄弟院校的关注和赞赏。这一卓越成就的取得,靠得是只争朝夕、励精图治、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责任感和进取意识,体现了技师学院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克服困难的作风和干劲,凝聚着全体教职工的心血和情怀。回顾新校区建设风雨兼程的日日夜夜,既有创业的艰辛,又有收获的喜悦。至此,全体技师学院人已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正豪情满怀地奔向更新、更高的目标。 (2005年9月~今)
新校区的建成,为学院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5年9月全院近9000名师生搬迁到新校区。随着办学条件的完备,站在崭新的发展平台上,学院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上来。进一步明确了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办学方向和办学定位,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首先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和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确定了因事设岗,以岗择人,按岗定酬的原则。对中层干部以下各岗位实行了公开竞聘、择优上岗,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批知识层次高、个人素质好、精力充沛的教师通过竞聘,走上了中层干部管理岗位。同时,在内部管理上,确立职责明确、层层负责、责权利相结合的分层管理模式,深化和提高学院管理水平,健全完善岗位考核及责任追究体系、教学检查评估体系、科学管理体系和廉政建设体系,实现由外延发展为主到内涵发展为主的转变。
在教学上,围绕着培养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智力技能型的高技能人才为核心,实行“一体化”教学模式,以课题化形式组织教学,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在技师培养过程中,实行分段教学,技能过程考核的办法确保教学质量,并专门安排学生近一年的时间到企业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一步强化技能培训,使学生掌握企业一线的最新技术,学到真正的绝技绝活。
为配合实施“一体化”教学,进一步加大实训设施的投入。2005年投资1500万元添置实训教学设备,建成了数控、数控模拟、机加工、汽车维修、钳焊等5座实训中心和模拟室内布线(电工专业)、服装CAD、服装打板、印刷制版、电脑平面设计、PLC程序设计、家用电器、电工电子等“一体化”教室22个。
加强“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聘请山东省首席技师33名和济南市首席技师10名担任高级实习指导教师(客座教授)。面向全国招聘高技能人才,先后引进在国家和省级技能大赛中获奖的高技能人才8名,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并在企业一线从事技术革新的技术能手和具有多年生产实践经验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9人,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一体化”教师队伍初步形成。
建设独具特色的教材体系。鉴于技师培训教材缺乏的状况,依托各行业协会的人才优势进行教材开发,成立各专业教材编写小组,按照“一体化”教学的要求,根据不同阶段的实训课题编写相应的教材和讲义。
积极开展校企联合办学,建立和扩大实习教学基地。先后与山水集团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并成立山水教学基地;与海尔集团合作,成立山东技师学院海尔培训中心;通过与海尔、晨鸣、力诺、东港、泉城制药等企业联姻,建立以山东家电、造纸、印刷、生物生化制药等大企业集团为后盾的实习实训教学基地。
积极开展国际间职业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模式。与德国项目与服务管理公司签订“山东—德国三元制教育合作项目”协议,在中国首家引进先进的德国“三元制”职业教育模式。2006年5月,数控加工技术和现代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三元制”教育培训班已经开班,209名学生接受“三元制”教育。
加强学生管理力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精心选拔、严格培养,建成一支思想过硬、综合素质优良的专职学生辅导员队伍,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和辅导员岗位考核办法,加强学生的诚信和礼仪教育。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成了覆盖行政办公楼、综合教学楼、学生宿舍、教工宿舍的综合校园网并通过千兆出口接入互联网;创建学院院报、建设学院网站和网络办公平台,设计学院标志;完善学生生活、购物、活动、医疗、安全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继续改善校园环境,学院启动 “一、十、百”绿化工程,号召全体师生完成“一人一棵树,一人十棵花,一人百墩草”的种植任务,校园内栽植各类苗木43000株,包括34科、58属、89种,绿地面积20000平方米。自行设计、依势而建横贯校园南北的溪流工程建成。一所花木扶疏、小桥流水、湖光山色的生态化绿色校园已初步建成。
正确的办学方向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大大提高了办学质量,提升了学院的知名度,学院得到了社会和广大考生的认可。2005年的招生数突破了5000人,且高中毕业的生源占到了80%。学院有多名教师和学生参加省级技能大赛并获奖,毕业生当年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2005年学院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产业部确定为国家首批电子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学院成立“职业技能鉴定所”,被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评为先进单位,被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七部门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
学院分山东技师学院章丘校区和燕山校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20869亩,是奠基时的377倍;校舍面积225万平方米,是初建时的113倍;净资产约35000万元,是初建时的1852倍;教职工382名,是初建时的11倍;教学系(部)7个,开设30多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9069人,是初建时的113倍;已发展成为省内知名的以培养技师、高级技工为主的国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教育院校。
是。
章丘技师学院,直属省劳动厅。在章丘技师学院的官网可以看到标注性质为事业单位。公办学校的性质就为事业单位。
章丘技师学院,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是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直属的全日制技师学院。学校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学校始建于1980年,前身为山东省轻工业技工学校,2004年8月,经山东人民政府批准改建为章丘技师学院。
公交线路:章丘9路 → 章丘7路,全程约162公里
1、从山东技师学院新校区步行约380米,到达技师学院站
2、乘坐章丘9路,经过14站, 到达文化中心站
3、乘坐章丘7路,经过14站, 到达刘台村站
4、步行约290米,到达怡馨苑
不需要。
技校是不需要录取分数线的,想上就可以去。
技工学校简称为“技校”,以培养中级技术工人为主。从学校分类上看,中等职业学校有四类:职业高中、普通中专、成人中专和技工学校。技工院校逐步发展为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三种层次类型。
技工学校的机构,一般可设学校办公室、教务科、政治工作科、总务科和实习工厂(场、店)。实习工厂规模较大,生产经营财务管理任务较重的学校可增设财务科。
技工学校各级领导班子的人数,可根据学校规模,确定校长一人、副校长一至二人,包括党委(总支、支部)专职正、副书记在内共三至五人。每个科、室一般设正、副职一至二人,任务较重的科、室可增设副职一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