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动幡动不是表白。
2、出家人修行的是心,因此要时时观照自心,无论是风动与幡动与修行有什么关系,如果时时关注自心,就不会为这些问题操心。因此六祖讲的是自己的心在动,并不是大家所说的表白。《坛经》中云:“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有修道人不见他人过之说,所以很多修行人对此避而不谈,这是对不见他人过的误解;而修道人不见他人过,是修道人能够站在对方立场,换象思维,能够理解对方。
3、风动幡动讲述的是这样的故事:慧能流浪到广州法性寺,听见一僧道风吹幡动,又听一僧说幡动而知风吹。惠能却说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法性寺法师印宗闻得这番妙论,当即与他攀谈,得知奇迹大名在外,耳闻已久的慧能就请高僧为他剃度完成出家仪式,并恭请其正式即位禅宗六祖。
既不是风动,也是是幡动,而是仁者心动。
出自唐代慧能大师的《坛经》。
原句为: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意思为:当时有风吹幡动。一僧说风动,一僧说幡动。诤论不已。惠能上前说:你们辩论不休的原因不是风动,幡动,而是你们作为修行人的心在躁动,心不清净啊。
可以。
《坛经》中云:“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有修道人不见他人过之说,所以很多修行人对此避而不谈,这是对不见他人过的误解;而修道人不见他人过,是修道人能够站在对方立场,换象思维,能够理解对方。
可以想象:当时的辩论情景,一定是诤论的面红耳赤!(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一定还有辅助性语言被省略)而坛经记载的体裁采用大雅方式,使后人难以理解,便成为佛教公案。
扩展资料故事如下:惠能流浪到广州法性寺,听见一僧道“风吹幡动”,又听一僧说“幡动而知风吹”,惠能却道:“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法性寺法师印宗闻得这番妙论,当即与他攀谈,得知其即大名在外、耳闻已久的惠能,就请高僧为他剃度,完成出家仪式,并恭请其正式即位禅宗六祖。
若离风与幡则心凭什么动,若离风与心则谁说幡动,若离幡与心则风吹向谁家?悟者谓一切从心起,心不起则一切不起,心不动则一切不动,故说心动,亦为悟语。见物相状者看物静相、动相,幡不静故说幡动,亦为通俗表相说。研究功用者,研究幡为何动,察知由风在吹,无风吹则不动故说风在动,亦为原因追究说。
《坛经》中云:“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幡为什么会动,是因为风动。幡动这个现象通过眼睛我们心里,我们的心做出反应——幡在动。风动这个现象通过感觉或者通过幡动这个现象在我们的心里经过判断做出的反应——风在动。以上俩者在动是因为经过我们的心做出的反应,如果我们的心不做反应,那么他们就没有动,所以这个是心动。
任何现象都是有表象和本质的区分,我们需要通过现象看本质,而不仅仅停留在现象上面。幡动是现象,风动是原因,而心动则是本质。
人民日报的一则新闻《好久不见!时隔67天,这里恢复营业了》,这个新闻是说武汉国际广场、楚河汉街的商业场所恢复营业了。
这个新闻的表象是武汉时隔67天的国际广场、楚河汉街的商业场所恢复营业。而背后的本质是人民的生活即将恢复正规,严重的疫情已经过去,百姓又能安居乐业了。
现代社会的节奏非常快,快餐式的信息充斥各个角落。如果你能从这些快餐式的新闻背后看到本质的话,或许使你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在我国新冠病毒刚刚起来的时候,有些人立马感觉到口罩将会紧俏,收购大量口罩,疫情期间高价售卖,等国家出台政策不允许的时候,他们又立即收手,开始观望。等复工政策下来,立马购买设备审批资质生产口罩。
新冠病毒起来,国家政策出台不允许售卖,复工政策。这些都是现象,我们多数人看到这个现象就好了,甚至非常关注这个现象,天天看新闻,看那些数字,却没有想到这些新闻背后的商机。
新冠病毒起来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做为普通人也很难清楚,这需要科学的认证。但是在这个现象后面的商机本质我们是可以想象的到的。不仅仅是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橡胶手套、口罩机器、机器零配件、原料等等一系列的相关产品都会脱销。
如果你能提前看到这个商业本质,那就是你人生的转折点。
风动,幡动还是心动,是现象和本质的理解,是用一种简单的事情来讲述深奥的道理。学会道理需要应用,我把这个道理应用在现象和本质中,你把这个道理应用在什么地方呢?
话说六祖慧能在冯墓山得弘忍法师秘密传授《金刚经》和象征继承人地位的袈裟后,悄悄下山,踏上逃亡之路。逃亡路上有一天来到广州的法性寺,正好赶上印宗法师开坛讲解《大般涅槃经》,一段著名的公案就此发生:风动,幡动,还是心动?
印宗法师正在台上讲经,忽然风吹幡动,两个和尚就为这点小事起了争执,一个说风动,一个说幡动,谁也说不服谁。慧能在边上旁听后插嘴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你们的心在动。”一语既出,把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
风动幡动的故事流传很久,在当时更是惊四座的妙语,那么,从佛学上我们怎样理解这个说法呢?
我们从常识来看,风当然是主动的一方,幡是被动的一方。幡原本静止不动,因为刮起了风,所以被风吹动,这是很直观的现象。我们可以换一个表达:某人骑着单车从你面前经过,到底是人动还是车动呢?如果人也没动,车也没动,只是你的心在动,那么这个骑车的人怕是永远也骑不到目的地吧?
但是,从佛学上,是有另一个种理解的。
首先,有风和幡这么两个东西,然后,看上去它们都在动。什么是运动呢?运动就是位移,一个物体从A点移动到B点。
位移既然是移动的“过程”,所以还要花费时间,比如你从家走到单位,用了一个小时。当我们把时间因素纳入考量范畴之后,你就要想到佛法的“诸行无常”和“诸法无我”了。你要问一下自己:一小时前在家的你和一小时后在单位的你是同一个人吗?
如果你说“是”,那么在俗谛上是正确的,在真谛上是错误的。
如果你说“不是”,那么在真谛上是正确的,在俗谛上是错误的。
我们从现象上理解世界,这是俗谛;从本质上理解世界,这是真谛。
现代哲学有一派叫现象学,如果从佛学的视角来理解的话,可以说现象学认为真谛是人类的理解能力无法达到的,没必要白费力气,不如把研究重点放在俗谛上,去理解我们能够理解的东西。
但佛学是要追求真谛的。从本质上看,你是四大、五蕴的聚合体,而四大、五蕴刹那生灭,一刻不停地发生着改变。所以一刹那之前的你不是现在的你,现在的你也不会是一刹那之后的你,每一个刹那的你都是全新的你。
按这样理解,也就不存在“一个你”从家里出发,花了一小时的时间走到单位,而是有无数个你,在无数个刹那里,分别出现在从家到单位这段路的无数个位置上。在每一个时间点上,以及与每一个时间点相对应的位置上,都有一团由四大、五蕴聚合起来的姑且称之为“你”的东西。
显然,没有任何一个“你”发生过位移,所以运动是不存在的。风和幡也和你一样,都是四大、五蕴刹那生灭的聚合,换言之,都是“无我”的,从“无我”就可以推导出运动是不存在的。
但是,为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里那么坚信运动的存在呢?是我们的心不理解佛法的奥义,看不透世界的本质,只能从现象上理解世界,所以才把不动的风和不动的幡理解成运动的东西。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你的心在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