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红豆曲》充满相思血泪,真的是为林黛玉而唱吗?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红豆曲》充满相思血泪,真的是为林黛玉而唱吗?,第1张

《红豆曲》的第一句便是“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很容易让人想到泪尽而逝的林黛玉。于是,有的读者便不加思索地认定宝玉这是为黛玉而唱,说明他即使身处社交酒局,依然时刻惦记黛玉。

这便中了作者曹雪芹先生的障眼法,被盲目的自我感受所蒙蔽。

当我们深入文本,看看《红豆曲》出现的时间和场合,就不难发现,宝玉的《红豆曲》,与黛玉毫无关系,而是宝玉为赋新词强说愁,也是宝玉病态审美的体现。

宝玉吟唱《红豆曲》时,宝黛正处于柔情蜜意中,黛玉并无相思之苦。

《红豆曲》句句悲苦,又是“相思血泪”,又是“新愁与旧愁”,实在太像林黛玉的写照。如果它出现在宝玉成婚后,那无可疑问地可以认定是为黛玉量身而作。因为,只有到了那时候,林黛玉才可能因爱而不得饱受相思之苦。

可是,《红豆曲》出现在第二十八回,此时的宝玉和黛玉,正处在柔情蜜意中。

我们不妨来梳理一下宝黛的感情线。

从所周知,宝黛的感情变化是从共读西厢开始的。在此之前,他们是纯洁的兄妹情。

共读西厢发生在第二十三回,也就是大家搬进大观园之后。因为共读西厢,宝玉和黛玉互相用西厢中的句子调侃,像极了小情侣之间互相调情,二人的感情由此更进了一步。

然后就是第二十六回,“潇湘馆春困发幽情”,春困中的黛玉自顾念了一句西厢中的句子,“每日家情思睡昏昏”,恰好被百无聊赖顺脚走到潇湘馆的宝玉听见,“不觉心内痒将起来”,于是对着紫鹃也说了一句西厢中的句子,“若共你多情**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

这句话太过直白露骨,于是黛玉生气了。黛玉生气,宝玉便好言好语地哄,这正是二人相处的日常,也算是一种小儿女间的情趣。

宝玉还没来得及把黛玉哄好,就被薛蟠以贾政的名义叫走了。

这一去,宝玉完全将黛玉抛诸脑后,尽情享受社交中的快乐,直到喝得“醉醺醺的回来”,既没想到要去看一眼黛玉,也没有打发人去看黛玉是否还在生气。

从宝玉的表现来看,他并不在意有没有把黛玉哄好,也不会去想黛玉是否还在生气。

所以,宝玉喝醉回来后,不但没有惦记黛玉,反而与前来探访的宝钗谈笑风生。

倒是黛玉自己把自己哄好了,不但不再生宝玉的气,而且“听见贾政叫了宝玉去了,一日不回来,心中也替他忧虑”。

从二人的表现不难看出,在这段感情里,宝玉处于主导地位,并不怎么在意黛玉,反而是黛玉心心念念都在宝玉身上。

所以,如果黛玉有相思之苦,宝玉也意识不到,更不会往心里去。

为了突出这一点,作者曹雪芹先生用妙笔描述了黛玉因自作多情而葬花。

为什么说是自作多情?原因有二:一是黛玉的悲怆因误会而起,只会晴雯以宝玉的名义把黛玉关在门外,加上黛玉听到了屋内宝玉和宝钗的“笑语之声”,便以为宝玉已经移情别恋了;二是黛玉去葬花,悲泣地吟唱《葬花词》恰好被宝玉听见,宝玉却完全不知道黛玉此举与自己有关。也就是说,宝玉并不知道黛玉葬花是被情所困。

接下来,宝玉一番表白,黛玉“不觉将昨晚的事都忘在九霄云外了”,二人便冰释前嫌了。

有过情感体验的人都知道,冰释前嫌之后,内心是相当甜蜜的,但因为是二人之间的秘密,不可表露出来,只能藏在心里,于是就有了第二十八回的宝玉忘乎所以说药方、黛玉假意不理他。

这是难得的甜蜜时刻,二人都深陷柔情蜜意之中。

正在这时,宝玉被冯紫英请去赴宴,就在这个宴席上,宝玉吟唱了《红豆曲》。

这样梳理下来,我们便能得出结论:此时的黛玉,并无相思之苦,更不会因相思而抛血泪,当然也没有“新愁与旧愁”。同样,此时的宝玉,没有愁苦的情绪,更不会想到黛玉的愁苦。

宝玉吟唱《红豆曲》,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也是他病态审美的体现。

没有愁苦却唱愁苦,这是为什么?辛弃疾早就告诉了我们: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没错,此时的宝玉,就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此时的宝玉,只有十三岁,是个从未尝过人间疾苦的半大孩子。但是,像很多喜欢学大人的孩子一样,宝玉也希望自己在社交中被当成大人看待。

这一点,作者在第二十六回刻意进行了描述。

这一回,宝玉终于想起了贾芸,于是把贾芸叫进来,并在比自己大了五六岁的贾芸面前进行了一番表演。

表演分两步,一是假装自己在看书:

宝玉穿著家常衣服,靸着鞋,倚在床上,拿着本书看。见他进来,将书掷下,早堆着笑立起身来。

宝玉并非勤学之人,更不会争分夺秒地看书。他此时“拿着本书看”,就是表演给贾芸看的。就连脂砚斋都说:“这是等芸哥看,故作款式;若果真看书,在隔纱窗子说话时已放下了。

为什么要假装看书?因为宝玉认了贾芸当儿子,这是拿着长辈的款,想表现自己堪为表率。

接下来就是表演的第二步:

那宝玉便和他说些没要紧的散话。又说道谁家的戏子好,谁家的花园好;又告诉他谁家的丫头标致,谁家的酒席丰盛,又是谁家有奇货,又是谁家有异物。

这些话,正是上流社会大人们的社交中常说的话题,宝玉说这些话,是怕贾芸拿他当孩子看。

这就是宝玉努力把自己装成大人的表现。

没错,装,贯穿着贾宝玉的始终,“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宝玉的装,就是表里不一。

宝玉在宴席上吟唱《红豆曲》,是他又一次的装,这次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因为这个宴席没有主题,宝玉便提议了个主题:“如今要说悲、愁、喜、乐四字,都要说出‘女儿’来。

男人的酒局以“女儿”为主题,这也是从古至今都不变的风格。于是,在这个主题的指引下,我们便看到了在座各位对女儿的审美。

为了便于对比,我们把宝玉的《红豆曲》放在最后分析,先来看冯紫英和蒋玉菡的女儿曲。

你是个可人,你是个多情,你是个刁钻古怪鬼灵精,你是个神仙也不灵。我说的话儿你全不信,只叫你去背地里细打听,才知道我疼你不疼!——冯紫英

从这首女儿词可看出,冯紫英有着青春少年的正常审美。他喜爱的女儿,是个“可人”“多情”的“刁钻古怪鬼灵精”,与史湘云的性格非常像。这样的女孩儿,才是身心健康的青春少女,有着顽皮淘气的一面。

可喜你天生成百媚娇,恰便似活神仙离碧霄。度青春,年正小;配鸾凤,真也着。呀!看天河正高,听谯楼鼓敲,剔银灯同入鸳帏悄。——蒋玉菡

从蒋玉菡的女儿曲中,可看出他对婚姻的渴望,这也与他的境遇分不开。

对婚姻的渴望,其实就是对家的渴望。像蒋玉菡这样的伶人,看似风光,实则缺少亲人的关爱。所以,他希望有一个百媚千娇而又年貌相当的人“同入鸳帏悄”,共同营造一个温馨的家。

相比较之下,再看宝玉的《红豆曲》,就不正常到病态了。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前面分析过了,此时的宝玉,并无愁苦,而且他的人生也还没有尝到过愁苦。他的相思之愁,不过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同时,我们也能从中看出他病态的审美。

宝玉提出以女儿的“悲、愁、喜、乐”为主题,最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侧重。冯紫英侧重于“女儿乐”,描述的是一个玩乐中的可爱女儿;蒋玉菡侧重于“女儿喜”,描述的是一个终成眷属的幸福女儿;贾宝玉则侧重于“女儿悲”,描述的是一个爱而不得的相思女儿。

这正是宝玉的病态审美,他喜欢黛玉,喜欢的正是黛玉的病弱之美。

我们把这首《红豆曲》和宝玉初见黛玉时的情景对比来看就能一目了然。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玉眼里黛玉的美,可用三个字来形容:愁、病、弱。这本是一种病态的美,而恰恰是这种病态的美,是宝玉最为欣赏的美。

也就是说,宝玉的审美,本身就是病态的

所以,宝玉此时所吟唱的《红豆曲》,不过是他病态审美的体现,并非为黛玉而唱

我们有必要理清这个因果关系:因为宝玉喜欢病弱的病态审美,所以黛玉变得越来越病弱,从而迎合了宝玉的审美。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因果关系,宝玉的《红豆曲》才成了预言。后来的黛玉,真的“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在“新愁与旧愁”中流尽了血泪。宝玉的《红豆曲》在前,黛玉流尽血泪在后,宝玉喜欢血泪是因,黛玉流尽血泪是果。

这才是黛玉真正的悲剧:为了迎合宝玉的病态审美,黛玉在病弱中泪尽而逝。而宝玉却把黛玉的这种愁苦,当成社交中的玩乐。

在林黛玉来贾府之前,贾宝玉、谭春、迎春、西春都和贾妈妈住在一起。当6岁的林黛玉来到贾家时,人们开始为林黛玉安排住处。贾宝玉的母亲想让贾宝玉搬出去,让林黛玉住在贾宝玉的房间里。于是贾宝玉就主动搬到了双纱柜外,离林黛玉只有一堵墙。

《红楼梦》中,宝玉对黛玉说了什么“混蛋”?宝黛做了什么不寻常的事

因为贾宝玉和林黛玉同龄,整天住在一起,感情非常亲密。宝玉在书中感叹道:“女孩来的时候,我不是跟我一起笑吗?如果你想吃我喜欢的,你可以吃。当我听说那个女孩喜欢吃东西时,我很快就把它弄干净,等着女孩吃。一桌吃饭,一张床睡觉。可见贾宝玉和林黛玉一起吃饭玩耍。他们也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睡在同一张床上。

那种亲密关系发生在他们年轻的时候。当他们长大后,他们年轻时就不允许有关系。虽然他们两人感情很好,但他们还是守住了相处的底线。

《红楼梦》中,宝玉对黛玉说了什么“混蛋”?宝黛做了什么不寻常的事

有一次,贾宝玉到林黛玉的房间里,对林黛玉说:“如果你和一个**同床共枕,你怎么愿意铺床呢?”林黛玉告诉贾宝玉,他在胡说八道。还有一次,林黛玉听到贾宝玉和史祥云的对话,还有贾宝玉的一些心里话。她意识到自己在贾宝玉心中与其他女人不同,于是哭了。贾宝玉抹了擦眼泪,又骂了她一顿。

虽然林黛玉多次要求贾宝玉守住底线,但她还是做出了一件非同寻常的事情,导致林黛玉身边的女人来防范贾宝玉。这是什么特别的东西?

《红楼梦》中,宝玉对黛玉说了什么“混蛋”?宝黛做了什么不寻常的事

元春来访后,林黛玉吃完饭就回去睡觉了,贾宝玉也来了。贾宝玉担心吃完饭就上床睡觉对林黛玉不利,所以不想让林黛玉睡觉。林黛玉让他到别处玩,贾宝玉拒绝了。林黛玉让他坐在远处的长凳上,贾宝玉拒绝了。没办法。林黛玉只能听从贾宝玉的想法,让他坐在床上。

坐在床上的贾宝玉不停地往前推。他想和林黛玉睡个枕头。林黛玉只好把枕头给贾宝玉,自己又去拿了一个枕头。他们躺下后,开始面对面聊天。林黛玉看到贾宝玉脸上的胭脂,替他擦了擦。贾宝玉闻到林黛玉袖子里的香味,开始在吱吱嘎吱作响的窝里抓来抓去。他们不停地吵架,最后被薛宝钗看见了。

《红楼梦》中,宝玉对黛玉说了什么“混蛋”?宝黛做了什么不寻常的事

在中国古代,这种男女之间的亲密行为是不允许的,不符合规矩。因此,这件事发生后,林黛玉的婆婆开始提防贾宝玉阻止他们做出格的事。

宝玉:

1、有可能出家当和尚

理由:他曾在文中几次说要当和尚。

2、可能当乞丐。

理由:《好了歌》解注中“展眼乞丐人皆谤”有批注说暗示甄宝玉、贾宝玉

黛玉:

1、投湖自尽

理由:黛玉和湘云中秋联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是诗谶

2、上吊自尽

理由:黛玉的判词中有一句“玉带林中挂”

3、病死

理由:黛玉自小就有病。

4、泪尽而亡

理由:黛玉是绛珠仙子下凡报神瑛侍者的浇灌之恩,要把一生的眼泪都还给他。

晴雯:

死时16岁,死于中秋节后,大约在农历九月,当时芙蓉花正开,由“池上芙蓉”、“芙蓉枝”可知是木芙蓉花,芙蓉花开在农历九、十月。

死因:晴雯在冬天夜里和麝月玩被冻了,生了病,又遇上庸医,没有正确的医治方法,病没怎么好过(病补雀金裘是后来的事)。后来有小人在王夫人那里说她的坏话,重病之中被王夫人赶出贾府,到她哥嫂家居住。她的哥嫂说不上虐待她,只是没有好好的照顾她,她又是蒙冤被赶出来的,又气又病,就死掉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6579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03
下一篇2024-01-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