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译与意译在李白诗中的运用_韩汉翻译中直译和意译的运用

直译与意译在李白诗中的运用_韩汉翻译中直译和意译的运用,第1张

  摘 要: 直译和意译是韩汉翻译中常用的方法。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意译,也称为自由翻译,它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直译与意译相互依存、密不可分,那么,在翻译的过程中怎样把两种翻译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把原作的思想、风格传达给读者是极其关键的。

关键词: 韩汉翻译 直译 意译

近年来,随着中韩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合作的不断扩大和深入,两国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了解韩国的国情和文化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的迫切需求。今后,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翻译行业前景必将更加广阔。语言是中韩两国之间交流的桥梁,而有效的翻译是保持交际畅通必不可少的条件。要确保翻译活动顺利开展,就必须选择适宜的翻译方法,翻译的方法主要有直译和意译,本文分析它们在韩汉翻译中的具体运用。

一、直译

直译作为一种常用的翻译方法,在韩汉翻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直译翻译要求译者既掌握原作的思想和风格,又把原作的思想和风格当做译语的思想和风格。此外,原作的理论、事实和逻辑也应当作译语的理论、事实和逻辑。我们不能用个人的思想、风格、事实、理论与逻辑代替原作的这些特征。在翻译过程中,译语不要求等同于原语的数量和表现形式,但在内容方面要保持与原语一致。我们不能随便增减原作的文字和意义,增减文字或意思要取决于表达方式和语言的特征。

比如,2012 400 译文: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中国选手孙杨在400米游泳项目中夺冠。其中,译为:取得金牌。此句直译文保存了原文的内容,译文也通顺。另外,韩语里的四字成语都采用直译的方式,比如,(一举两得),(四面楚歌),(九死一生)等。

直译并不是机械地逐字翻译。由于韩文和中文有着不同的结构,所以不可能都进行逐字翻译。直译既要全面准确地阐明原作的含义,又要无任何失真或随意增加或删除原作的思想,还要保持原有的风格,甚至包括原作的情绪或情感。在翻译过程中,直译在一定的程度上具有局限性。例如译文有时冗长啰唆,晦涩难懂,有时不能正确传达原文意义,甚至事与愿违,所以,如果不顾场合条件,不顾中外两种语言的差异,一味追求直译,就必然进入误区,造成误译。直译之所以有误区,一方面是因为语言的形式与内容,句子的表层结构与深层意义有时不统一,另一方面是因为中韩文化历史背景不同,造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

二、意译

意译是指原文的有些内容与形式不宜用汉语直接表达,而是经过解析后以另外的形式表达出来,也就是说更着重于意思的翻译,而不拘泥于表面文字。意译要求译者对原文意思把握准确,并结合自身对另一种语言文化、传统的理解,它不再拘泥于一词一句的严格一致和原文的语法新式,这样翻译过来的东西更能忠实于原文的意思表白,也更像是译文使用群体自己的语言。

比如, (比喻急性子的人)直译文:抓着猪尾巴说要米肠 (说曹操曹操就到)直译文:老虎也说自己话的话来 (逼上梁山)直译文:哭着吃芥末

意译法的好处就在于:用规范的目的语语言把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注重译文的自然流畅,不一定保留原文的结构及修辞手段从而使文章通俗易懂,但意译法由于本身方法的局限就达不到直接法那么原汁原味,使读者丧失了原文的很多乐趣。翻译绝不仅仅是翻译方法的简单运用,而是合乎翻译规律的,是具有一定技巧的,一定要掌握好直译与意译的技巧与方法。由此可见,直译法与意译法作为韩汉翻译中基本的两种方法,在翻译中各有不同的功用,两者既有明显的区别,又相互补充,各有所长,又各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们并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

三、直译和意译的关系

在翻译实践中,直译和意译是不可分割的。很多人盲目追求直译,想要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按原文的表面意思来翻译,译文令人读不懂。什么时候用直译,什么时候用意译,没有什么固定的原则。一般来说,如果原文句型与目的语言的句法规律较接近,词序也一致,本身意思又比较清楚,那么可以多用一些直译。这样就可以较便捷地得到意思准确、文字通顺的译文。直译和意译是相对的概念,在很多情况下,界定不是特别清晰。

四、翻译过程中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在翻译过程中,应避免两种极端。在运用直译和意译时,我们必须首先透彻了解作者的思想和原文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根据一些基本的翻译准则和方法把原语翻译成符合语言习惯的译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既对作者负责又对读者负责,所有这些都是他们的共同点。另外,在直译时,我们应该竭力摆脱僵硬的模式并且严格坚持翻译准则,设法灵活运用。在意译实践中,我们应该谨慎,避免主观性、无根据的断言或任意的组合。他们的最终目标就是:译文必须忠于原作并且译语通顺流畅。不论在何种情况下,如果有必要,我们就可以交替使用这两种方法或者把二者相结合,当读者读译品时,能够收到和读原作一样的效果。直译与意译是相互协调、互相渗透的,他们互为补充、不可分割。我们不能否认其中任何一方,它们之间也没有任何排斥的关系。在翻译过程中,如果不能把直译与意译完美地结合,就不会有完美的译品产生。总之,在翻译过程中,直译和意译是相互依存、密切联系的,二者有其各自的功能,二者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是它们存在的依据和理由。我们只能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寻找出一些规律,把直译和意译自由地运用到翻译实践中。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翻译过程中,直译和意译是相互依存、密切联系的,二者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是它们存在的依据和理由。真正好的翻译者应该懂得在翻译工作中如何把两种翻译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尽可能忠实地、准确地用译文的形式把原作的思想内容、风格、神韵等原汁原味地再现出来,并尽可能使译文读者的感受和反应与原作的读者的感受和反应基本一致。总而言之,一个词的具体意义要依其所处的场合、条件、意识和句型而定。直译与意译各有所长,要用其所长避其短,而最终的翻译质量还是落实在双语的基本功上,无论直译、意译还是有机结合,美感效果也见仁见智。

参考文献:

[1]思果翻译新究中国翻译出版公司,2001

[2]陈新直译与意译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张柏然,许钧译学论集[C]译林出版社,1997

[4]申丹论翻译中的形式对等外国语教育学与研究,1997

[5],(),2007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一首五言古诗,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通过一个临行前一个看似平常的母亲缝衣服的动作,凸显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此诗情感真挚自然,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游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母爱的普通而伟大,表现在很多的方面。而诗人独具匠心,选取母亲为游子缝制衣服这一个极其平常而又足以表达母子之情的场面加以刻画。开头两句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即线和衣。这两件虽然是并列且相对独立的,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慈母”深爱即将远行的儿子,手中的线必然要缝制游子身上的衣服,把母爱一针一线地缝制在游子的衣衫之上,为诗情的逐步升华蓄势。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两句惟妙惟肖地刻画了母亲的动作和心里。母亲担心儿子在外边无人照顾,衣单身寒,所以要密密麻麻地缝,缝的结实,以免儿子有线绽衣穿之苦。慈母的一片深情,正是通过这细致入微的动作流露出来。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儿子还没有出门,母亲已经担心其长久不归,盼望其早日归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前面四句是直叙母爱,而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诗人以“寸草心”比喻儿子的一点孝心,以“三春晖”比喻母爱的温暖,以小草不能报答春光照临的恩,来比喻儿子永远报不尽母恩。以前的诗人多是用春草来比喻离情别恨,如“相思若烟草,历乱无冬春”,诗人却用来比喻人间母子的真挚情感,从而这首诗跳出了诗人对慈母的感恩之情而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背诵古诗有什么用

背诵古诗不但可以应付考试(……)还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国学文化啊!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想古诗是一定要会的。而且古诗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尤其是那些高尚伟大的古诗,哪怕要求倒背如流也是值得的啊!

背诵古诗词有什么用

提升语言的概括能力,古诗词而且短小精炼,朗朗上口有极强的概括能力。

提高文字优美,古诗词大都显得很优美,古代很多的诗词其实就是古人吟唱的歌曲。

了解历史,很多历史凝聚在这些诗歌里面。历史传承大都靠史官记载和诗人的吟唱,史官立场往往是被人强加的,诗歌就有一个很好的补充。

这东西看你自己实在没兴趣也不要强学,好处虽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不要为了学习而学习,不然毫无意义,甚至让人感到厌烦。

陶冶情操;

了解中国优秀文人的思维方式,与先人一同思想;

构架你很NB的知识结构;

提高表达能力;

总之背诵的时候一定要思考思考再思考,没有思考的背诵没有任何意义。

背诵古诗到底有什么用?

你难道没有听过一句话”熟读唐诗300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背古诗不是死记硬背,要同时记下意境,写法,还有就是作者的高洁品质。还有是对某些事物的叫法,比如古诗中有”石矶“。就是水边石头的意思。多记以后就可以用在自己的语句中,当然也会增强你的文学底蕴和开阔心胸

读了古诗的妙用,你知道背诵古诗有什么用了吗

背得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儿童背诵古诗词究竟有什么用

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对拥有古典诗词这块历史文化瑰宝感到无比自豪。许多家长重新萌发了对古诗词的兴趣,一时间,书店里古诗词类图书供不应求,尤其是浅显易懂的少儿版更是一册难求。由此可见,《中国诗词大会》势必掀起儿童背诗的热潮。但是,也有教育专家提醒家长们,古典诗词不失为传统文化的精髓,但因其晦涩难懂,不适合儿童阅读,而死记硬背更不是值得提倡的学习方法,让年龄较小的儿童背古典诗词,不仅没用,而且会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

教儿童背诵古典诗词究竟有什么用?死记硬背有没有可取之处?怎样做才能既让儿童接受古典诗词的薰陶,又不至于给他们造成伤害?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展开新闻调查。

横看成岭侧成峰

记者首先来到郑州一所小学采访。一名二年级男生听记者说到唐诗宋词,马上跑过来搭话。他告诉记者,自己从3岁起开始背唐诗,从未间断,能背100多首,还当场给记者表演。当记者问他,背诵古诗词对学习是否有帮助时,小家伙挠挠头,不好意思地说:“好像没啥帮助。老师上课不提问古诗词,考试也不考。要是学校组织诗词大会就好了,我一定能得第一名!”听得出,他的语气里有怀才不遇的遗憾。

教二年级语文课的甘老师对记者说:“背诵古诗词当然是好事,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涉猎,但家长要把它放在第二位,毕竟现在各门功课要求背诵的知识很多,要是因为背诵古诗词耽误了课本知识的学习,那就得不偿失了,毕竟考试不考这个。”

教五年级语文课的杨老师对儿童背诵古诗词持反对意见。接受采访时他说:“古诗词都是古代的成人写的,反映的是复杂的社会背景和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现在的孩子不可能理解。既然不理解,那怎么背?只能是死记硬背,就算背得滚瓜烂熟,还是不理解。这不是胡闹吗?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尽管办得红红火火,收视率也很高,但我认为仍属于剑走偏锋,选手们应该较量的是对古诗词的理解,而不是记忆力。现在都什么时代了,你记忆力再好,能比得过搜寻引擎吗?”

记者在濮阳采访时,专攻脑科学的医学博士林先生提出了与杨老师针锋相对的意见:“大家都知道记忆力对学习的重要性,既然重要,那就要从小训练。首先,背诵可以使孩子精确又牢固地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善于背诵可以使孩子的知识库存日益丰厚。作为一种记忆方法,背诵最主要的一点是必须与原文一字不差。这是一种既常用而又特殊的方法。检验一个人记忆力的好坏,最重要的一项指标就是记忆的正确性,如果记得不准,那么背得再快再多也没有意义。其次,背诵不仅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而且通过背诵还可以锻炼人的记忆能力。脑科学研究证明,重复的 有助于条件反射的建立和强化。人的记忆力也和肌肉一样,只有锻炼才能增强。对学龄前的幼儿来说,发展语言能力非常重要,而优美的古诗词是汉语言的精华所在,背诵它们大有裨益。儿童学习语言有特殊的大脑机制。语言有特定的脑区,而且语言活动涉及的记忆型别属于内隐记忆,往往能够保持很久甚至终生不忘。就像我们一旦学会了游泳,学会了骑脚踏车往往终生不忘一样。内隐记忆与动作、情感密切相关,小脑起着重要的协同作用。总之,我赞成儿童多背古诗词。”

江苏盐城家长刘先生是“儿童背诵唐诗活动”的倡议者。他引经据典地对记者说:“古往今来许多伟大和知识渊博的人,大多与他们善于背诵、记忆力惊人有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精通多种外语。马克思能背诵许多歌德和海涅的诗歌,并在谈话中经常引用,增加了谈话内容的精辟性、哲理性和趣味性。如果他不善于背诵,这是绝不可能做到的。我国古代早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的说法。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之所以博闻强记,并非他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他坚持每天背诵的结果。他有一句名言:‘背诵是记忆力的体操。’现在的孩子,胃口被洋快餐异化了,精神生活被网路游戏和动画片异化了,照此发展下去,他们将成为数典忘祖的一代!我倡导儿童背诵古诗词,目的正是传承祖国传统文化,把孩子培养成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炎黄诗词协会的理事蒋老先生接受采访时,首先吟诵了苏东坡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说,“古诗词就像重峦叠障的山峰,在不同人的眼里呈现出不同的神态,有的人奉之为中华文明的精髓,有的人视之为过时的老古董,其实都是食古不化。为什么呢?只缘身在‘功利’这座山中。对中考、高考来说,古诗词没什么用,对求职、升迁来说,古诗词也没什么用。那么,背诵古诗词究竟有什么价值呢?老朽以为,背诵古诗词是无用之用,说穿了,是给孩子的灵魂建造一个家。其中道理,不能说,只能悟。”

本刊认为,有人反对背诵,认为背诵就是死记硬背,这是一种偏见。背诵可以分为机械背诵和理解背诵。机械背诵是在无需理解材料的情况下机械地重复记住,理解背诵则是在对材料理解消化的基础上进行的。我们提倡的是理解背诵,不过,即使是机械背诵,也不能一概反对,而应该因势利导,发挥理解的优势,利用机械背诵的长处去记忆。父母教幼儿背诵古诗词,利大于弊,但在古诗词的选择上要力求简单易懂,并耐心给孩子讲解诗歌的意境,让孩子从小接受文字美的薰陶,把机械背诵的副作用降到最低。

众里寻他千百度

乘高铁赴外地采访的途中,记者与邻座吕先生聊了起来。聊天中记者得知,吕先生是一名建筑工程师,职业跟古诗词没有关系。不过,他说自己小时候在父亲的督促下背过许多古诗词,还没到上学年龄就能背200多首。“记得每天晚饭后,爸爸就会考我。他手拿一本《唐诗三百首》,随便翻到一页,念出第一句,我就得背出下文。如果我背不出,就得挨板子。到最后,我总是一边哭一边背,妈妈在旁边陪着我落泪,说这孩子真不容易。”吕先生说。

记者问:“为背唐诗挨了那么多打,心里一定很委屈吧?是恨爸爸还是恨唐诗?”

吕先生吃惊地盯着记者,问:“恨?为什么要恨?唐诗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爸爸把它给我,我感谢他还来不及呢。上学以后,我还背过《诗经》和《宋词三百首》。”记者问:“那您认为儿童背古诗词有什么用?”

吕先生笑出声来,说:“没用。指望背诵古诗词致富?纯属天方夜谭。靠它吃饭的人少之又少,并且大多生活得不太好。指望背诵古诗词提升优越感,纯属痴人说梦,想想看,对朋友圈里那些出口成章的朋友,大家的赞美有几句是真心的?指望背诵古诗词提升作文水平更不现实,高考作文大多有严禁写成诗歌的规定。所以,说背诵古诗词有好处,都是骗人的。”他顿了一下,看了一眼记者惊讶的表情,加了一句,“除了让孩子的生命更丰满之外,这件事真的没什么用处。”

吕先生说,小时候背古诗词,大多不明白什么意思,只知道诗的意境很美。后来长大了,才慢慢懂得。“每一次懂得,都是一次喜悦。”他举例说,“比如,春天看到盛开的桃花,突然明白什么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冬天,西风凛冽,天空阴沉,行人都急匆匆地奔走,到了家,烤著炉火,外边洋洋洒洒地下起了雪,知道了什么是‘晚来天欲雪’,什么是‘红泥小火炉’;夏天,带孩子去湖边玩,小舟在荷叶中穿行,知道了什么是‘接天莲叶无穷碧’,什么是‘水光潋灩晴方好’;秋天,凉风乍起,黄叶飘零,知道了什么是‘老树呈秋色’,什么是‘苒苒物华休’;发愁的时候,知道了什么是‘伫倚危楼风细细’;高兴的时候,知道了什么是‘春风得意马蹄疾’……您明白我的意思吗?中国人的感情,只有用中国的方式才能充分表达,如果不了解这个中国的方式,或者不会用,那我们的生命就有可能是压抑的。”

记者问:“小孩子背诵古诗词,只背不懂,效率是不是太低了?”

吕先生优雅地微笑,耐心地解释:“这就像攒钱一样,一点一点地积累,最后才能买得起汽车和房子。儿童背诵古诗词也是在积累,把看不懂的画、模模糊糊的意境存在心里,某一天,见到某个风景,感受到某种心情,就忽然明白那首诗、那句词。那种感觉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它是如此恰当,以至于无法用其他的词语形容。正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所写的那样,‘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吟诵完,吕先生很享受地微闭双眼,像是在品味美酒的甘醇。

在广州,退休多年的初中语文老师魏先生接受了记者采访。他说:“说古诗词晦涩难懂是对古诗词的误解。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翻译过来就是:‘鸟儿轻轻唱,落在河洲上;美丽的姑娘,青年好物件。’再比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读就明白,有什么难懂的呢?比日常语言难懂到哪里去呢?古诗词里到处都是清澈见底的诗。跟散文、小说、戏剧比起来,诗歌的优势就是纯净。诗歌,哪怕不明白意思,只是领略它的音韵美也是大有好处的,总比背那些流行歌曲粗鄙的歌词要好些。”结束采访时,应记者请求,魏先生在采访本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小时候的阅读体验,往往决定了你一辈子的视野和性质。小时候诗词背多了,长大后每一次旅行,都像是故地重游。”

刚刚留学回国的秦先生向记者讲述他在英国经历的一件事:“一个人在国外很孤单,经常靠睡觉打发时间。有一天傍晚,我睡得正酣,听到急促的敲门声。我迷迷糊糊的,以为是同校的同胞叫我一起去吃饭,于是一跃而起,用汉语大声说:‘来了来了,一起吃一起吃!’开启门一看,是几个金发碧眼的老外同学,正莫名其妙地看着我。我这才彻底醒了,突然理解了小时候背过的那句诗‘梦里不知身是客’,顿时心头大亮,明白了诗中蕴含着多少悲伤、惆怅和惘然。这件事让我明白,我是中国人,我是伟大而优美的民族的后代,所以现在我回来了。”对于儿童背诵不理解的诗是否不妥这个问题,秦先生回答,“《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离开冰火岛前,谢逊曾逼迫他背下许多武功要诀,还说‘虽然你现在不懂,但先记着,将来总会懂的’。儿童背诵古诗词就是这样,绝对不浪费。如果一个人不懂诗歌,那就少了一种精彩!”

本刊认为,古诗词离我们并不遥远,它的存在是祖先活过的证明,是生命燃烧后留下的痕迹。古诗词所蕴含的情感和精神,是流传千百年的民族血脉,早已深深地扎根在我们生命的深处,与我们、我们的孩子以及孩子的孩子的幸福有千丝万缕的联络,所以,不能用功利的思维模式去曲解它,正如我们不能认为只有浪花是大海,而海底的暗流可以忽略不计一样。当下,社会文化日益多元化,许多国外文化相继被追捧,而传统文化日渐式微,应该引起家长们的警觉。

风物长宜放眼量

上海心理咨询师宋晓林博士认为,儿童背诵古诗词是件好事,对增强语言能力和记忆力、传承祖国传统文化有重要意义,但家庭教育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不可感情用事。“正如杜甫的《春夜喜雨》所说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家庭教育也应该如此,只有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孩子才可能受益。”

宋博士解释道:“儿童心理学研究早已证明,七八岁儿童的记忆能力和学前儿童比较起来差别不大,到9~11岁,上小学的儿童能记忆的材料数量和学前儿童所能记忆的比较,一般可以增加一倍以上。实验中,让学龄前儿童和小学儿童同时识记15个单词,学龄前儿童平均能识记3~5个,小学儿童能识记6~8个。同时,根据一些心理学的研究材料看,识记诗篇的能力也是在7~11岁这一期间开始有显著的增长。有些家长让孩子从小背诵古诗词,孩子到了9岁以后,在记忆能力上表现突出,于是惊喜地宣称:‘我的孩子记忆力提高了,全拜幼时大量背诵所赐!’其实,这是一个误解,从小没有背诵过古诗词的孩子,到了这个年龄,记忆能力也会大幅飙升。所以,让学龄前儿童背诵大量诗篇的做法不可取,明智的家长应该把这项有益的工作留到孩子10岁左右再做。”

北京儿童启蒙专家孙纪先博士赞同宋博士的看法。他说:“总的来说,我不反对幼儿有选择地、适量地背诵古诗词,只要是有韵律的文章,包括儿歌、《三字经》、《弟子规》都可以背诵。这种背诵,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准确度,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也能丰富孩子的口头和书面语言。但家长要对背诵材料有所选择,让幼儿大量背诵那些既拗口,又难以理解的古诗词,奢望孩子长大后仍能牢记并能应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迷信。前年我到一所幼儿园给家长们讲课的时候,一个5岁的小女孩在妈妈的鼓励下上台表演节目,居然完整地背出了《长恨歌》。家长很得意,我却不以为然,心想,为什么不让孩子背诵一些简单的诗呢?这不是事倍功半吗?”

珠海家庭教育专家、心理咨询师雷云燕博士认为,儿童背诵古诗词值得提倡,但父母不应该把孩子会背多少古诗词当成炫耀的资本。“据我所知,有些父母教孩子背唐诗、宋词的目的不纯。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会背几首唐诗,于是逼自家孩子也开始背;亲友聚会时,让孩子当众表演,然后父母享受教子有方的恭维……这些做法,暴露了父母的虚荣心和功利心。要知道,幼儿理解能力有限,对古诗词大多是一知半解,背诵对他们来说是困难的、枯燥的,也就是说,大多数幼儿背诵古诗词是被动的,只是迫于父母的压力罢了。长期做自己不愿做而且很难的事,事实上是在培养孩子的厌学情绪。更糟糕的是,当孩子明白这样做的目的只是在人前表演,给父母争光,可想而知孩子会多么沮丧。”

本刊认为,家庭教育事关孩子的未来,家长应具备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思维,不可人云亦云,一拥而上。教孩子背诵古诗词也是如此,应该根据孩子的兴趣安排家教内容,不可逼迫孩子背诵,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另一方面,正如 的古体诗《赠柳亚子先生》中所写的:“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家庭教育中,家长不应该只盯着中考、高考,而应该高瞻远瞩,以孩子的终身幸福为目标,杜绝短视行为和功利思想,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让孩子领略古诗词的优美,则善莫大焉。

背课文背古诗有什么用

1、肤浅来讲,是为了考试得分

2、积累、扩充你的知识量。腹有诗书气自华嘛。

让孩子背古诗有什么用

古诗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精髓,背好古诗词,熟能生巧,在日后的写作中可以经常引用,能给文章的润色不少,大有裨益。

如果我的答案有用请采纳,谢谢哦!

小朋友背古诗有什么用

古诗有节奏感,有韵律,对小朋友的语言发育和发展都有帮助

而且它本身的韵律还能引起小朋友的兴趣。

另外大声朗读和背诵还能提高小朋友的语言能力。

让孩子从小背古诗有什么用

1、孤独的时候,想起抱膝灯前影伴身;愁的时候,想起不信人间有白头;乐的时候,想起一日看尽长安花;携手的时候,想起相知相悦相承欢;分手的时候,想起郎知石佛本无心…。如果你没有背过这些古诗,即便处于相似的情景,你也不会有如此深刻的体会,这些都是古人情感及文化的精华,留给世人的财富。历史沉淀下来的东西,总有它的特别之处,不传承下来是我们的损失。古诗词的薰陶,几乎是终生受益的。

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背诵古诗词不一定非要理解,最重要的是感情的共鸣,背的时候不能理解,随着生活阅历的增长说不定就能理解了呢,这些都是美的语言,简单精辟,感情丰富,能潜移默化的提高我们语言的表达能力。必须通过背诵才能变成自己的,并慢慢吸收。

有余力的孩子应该多背一些,对于提高语言能力,提高文学素养都大有裨益。

1关于母亲的诗句

1、唐代:白居易《母别子》

原文选段: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释义:

母别子,子别母,白天的阳光似乎都因为悲伤而失去了光彩,哭声中无限凄苦。

一家人住在关西长安,丈夫身居大将军的高位,去年立了战功,又被加封了爵土。

还得到了赏赐的金钱二百万,于是便在洛阳娶了如花似玉的新妇。

新妇来了不满足,就要丈夫抛旧妇;她是他掌上的莲花,我却是他们眼中的钉子。

2、唐代:孟郊《游子吟》

原文选段: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释义: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3、元代:王冕《墨萱图·其一》

原文选段: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释义:

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

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孩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

4、唐代: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原文选段:

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

与君论心握君手,荣辱于余亦何有?

释义:

曾参怎么会是杀人犯?可是三进逸言还是使他的母亲震惊。

握住你的手告诉你心里话,对我来说,荣与辱早已是身外之物。

5、清代:黄景仁《别老母》

原文选段: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释义:

即将去往河梁,掀起门帘依依不舍的与母亲告别,愁容满面,凄切悲凉,欲哭无泪。

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感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2关于母亲的诗句和名言

关于母亲的诗句:

1、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蒋士铨

释义:爱子之心是没有穷尽的,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游子及时归来。

2、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王冕

释义: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

3、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蒋士铨

释义:看见儿子瘦了母亲心疼,呼叫着我细问旅途的艰难。

4、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白居易

辛辛苦苦忙了三十天,拖瘦了母燕喂肥了小燕。

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关于母亲的名言:

1、孩子和母亲之间溢着深深的、真切的、不尽的爱。这种爱才是孩子和母亲永恒的精神支柱和我们民族生存的真正价值。--灏冰

2、无论我现在怎么样,还是希望以后会怎么样,都应当归功于我天使一般的母亲。我记得母亲的那些祷告,它们一直伴随着我而且已经陪伴了我一生。--亚伯拉罕·林肯

3、母爱是伟大的,伟大的母爱是通过生活中的小事坦然反映出来;母爱是无私的,无私的母爱是因为母亲把自己的所有都奉献给了孩子;母爱是真挚的,真挚的母爱是在母亲的叮咛、唠叨呵牵挂中自然地流露出来。--艾君

4、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冰心

3关于母亲的诗句

答秦嘉诗

两汉:徐淑

妾身兮不令,婴疾兮来归。

沉滞兮家门,历时兮不差。

旷废兮侍觐,情敬兮有违。

君今兮奉命,远适兮京师。

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

瞻望兮踊跃,伫立兮徘徊。

思君兮感结,梦想兮容辉。

君发兮引迈,去我兮日乖。

恨无兮羽翼,高飞兮相追。

长吟兮永叹,泪下兮沾衣。

这是一首骚体诗,最早见于徐陵编的《玉台新咏》。作者徐树和丈夫秦家福来自陇西(今甘肃东南部)。东汉时,当桓公为皇帝时,

秦甲“为各县制定了计划”(汉君国每年年底派官员到都城发记录,称为计划;派官员,称为计划)进入洛阳,徐树正躺在他生病母亲的家中,夫妻俩无法道别。秦佳写了三首“留郡赠妇诗”,并与妻子道别。徐舒用这首诗回答。

在这首诗的前十句中,我写了我生病母亲的家人。我不能跟我丈夫说再见。”无秩序,不好;“小儿病”仍病;“差”,康复。

首先,作者解释了他不能说再见的原因,这是叙述性的,但情感和情感的。“无秩序”、“幼稚病”、“停滞”、“无区别”,具有无限的无奈;“忽视”、“尊重”,带着无限的歉意;“分离时间长,没有理由再叙述”,留下无限的遗憾。秦佳十分重视他们夫妇的叙述:“年党离告别很远,怀念叙述之歌。”于是他派车去接徐树。

但是徐树的病很难做到:“送车来迎接儿子,空着往返”。秦甲在“吃无食”和“夜不能寐”的场合,给宝柴、明景三首《妇女礼物诗》,表达了自己的深情(见秦甲《妇女礼物诗》)。徐淑的前十首诗似乎没有那么感人,但如果读者联想到这一点,

他们可以感受到隐藏在女诗人心中的复杂情感。平静的水流是最深的,不能容忍的感情更真诚,更感人。这些看似朴素的叙事诗是一样的。

如果前十句是感情用事,那么后十句是直接表达他们的感受。东汉无名古诗中有许多咏叹词。女诗人沉浸在其中,甚至连“灵魂消亡”的叙述都听不到。

如果我们说“再走,离君生而去”是人生的痛苦,它终究还是会留下一些值得记忆的东西;如果我们想无缘无故地说再见,我们只会有无尽的猜测、遗憾和不安。向前看,站着走来走去。思君充满感情和梦想,“如果你不能说再见和展望,你可以看到女主人公感情的紧迫性;

如果你不能说再见和站起来,你可以看到女主人公感情的不耐烦;当你想到皇帝,你可以看到女主人公感情的深度。诗人情不自禁地想象,当丈夫远在天边时,他可以展翅飞翔,永远追求。

但幻想就是幻想。”“永远唱歌,穿衣哭泣”是从焦虑中平静下来,从幻想中醒来后的悲伤。“长”和“永远”一词是重复的同义词,表现了这种情绪的沉重沮丧和深刻意蕴。到目前为止,一个软弱多情的年轻女子的形象跃升到了纸上。

沈德谦说,徐树的诗歌“声调轻松,深度感人”,这是很好的。诗中没有起伏,也没有细针密线的裁剪加工。平实的叙述具有自然的吸引力。它的奥秘在于“真相”。

4关于母亲的诗句有,关于母亲的

一、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唐代 孟郊《游子吟》

诗人经常出差远行,他用了最普通的一幕描写了母亲的伟大,能够和绝大多数读者引起共鸣,有一种内心震撼效果。

二、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宋代 与恭《思母》

这是一位僧人怀念母亲的诗词,大致意思就是母亲在冬天的时候走了,再也没有人守在门口等儿子归来,遥想去年五月梅雨时节的时候还曾用微薄的收入给老母亲买了点米。

三、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王建《短歌行》

人人都说生男生女是一件好事,却不知道男孩女孩更加催人老去。

四、可怜我的父亲和母亲,抚养我大实在是太辛劳!表达了对父母的怜惜和痛惜。

五、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蒋士铨《岁暮到家》

爱子之心是没有穷尽的,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游子及时归来。

六、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黄景仁《别老母》

把帷帐撩起,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故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仃,眼泪也流干了。

5关于母亲的诗句和典故

诗歌 1M-O-T-H-E-R-----Howard Johnson (c 1915) M is for the million things she gave me, O means only that she's growing old, T is for the tears she shed to save me, H is for her heart of purest gold; E is for her eyes, with love-light shining, R means right, and right she'll always be, Put them all together, they spell MOTHER, A word that means the world to me 2游子吟(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黄景仁《别老母》 搴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4蒋士铨《岁暮到家》 爱子心无尽, 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 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 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 不敢叹风尘。 5舆恭《思母》 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6倪瑞璿《忆母》 河广难航莫我过, 未知安否近如何。

暗中时滴思亲泪, 只恐思儿泪更多! 7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选 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 8> 9母别子 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 白日无光哭声苦。

…… 迎新弃旧未足悲, 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 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 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 母不失雏雄伴雌。

…… 10西上辞母坟 唐陈去疾 …… 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 将归旧山留别孟郊 11唐鲍溶 …… 悠悠慈母心,惟愿才如人。

蚕桑能几许,衣服常著新。 一饭吐尺丝,谁见此殷勤。

别君归耕去,持火烧车轮。 12射训狐 唐韩愈 …… 慈母抱儿怕入席,那暇更护鸡窠雏。

我念乾坤德泰大,卵此恶物常勤劬。 13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唐孟浩然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

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 …… 14谁氏子 唐韩愈 ……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15遣兴 唐杜甫 …… 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 16乌夜号 唐李群玉 ……四子各分散,母声犹至今。

17行路难 唐贯休 …… 高堂老母头似霜,心作数支泪常滴。 18豫章行 唐李白 …… 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

白马绕旌旗,悲鸣相追攀。 19冬行三首 唐卢仝 …… 老母妻子一挥手,涕下便作千里行。

20思母 唐舆恭 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21别老母 清黄景仁 搴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22惯于长夜过春时 现当代鲁迅 ……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典故 1、《岳母刺字》 南宋时期,金国进兵攻打中原。宋高宗把首都移至金陵,并四处召集人才,兴兵反攻。

远住相州县的岳飞和他的九个结义兄弟临危受命,率领众士兵抗击金兵。临行时,岳母为了能够让岳飞更好的效忠于朝廷,就在岳飞的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字。

从此,这四个字就深深的刻在了岳飞的心里。 体现了岳母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了报效国家,不惜牺牲自己的儿子 2、《孟母三迁》 孟家原在马鞍山下的鬼村,山麓坟莹处处,村中儿童追逐嬉戏,不时看到丧葬的情形,也三五成群模仿大人们的礼仪,扮演丧葬的过程,孟母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既不能老是把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关在家里,唯一办法就是变更居住环境。

经过一番周折,孟家母子从凫村迁到了十里外的庙户营村,这里是一个“日中为市” 的交易集市,每逢一、三、五、七单日,远远近近的百姓们,手拎肩挑一些自己的土产来到集市交易,讨价还价,喧嚣热闹,这场面对孩子来说是颇有吸引力的,耳儒目染, 孟子和其他一些孩子也学会了锱铢必较的模样。孟母忐忑不安,住了半年又再次迁居。

孟母既不愿儿子成为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也不屑于儿子沾染唯利是图的市侩气,她一定要选择一个适合儿子成长的环境,她第三次把家搬到了邹城的学宫附近,虽然房子漱隘不堪,但是孟母带着儿子还是安安心心地定居下来。 学宫附近常常有读书人来往,高雅的气韵,从容的风范,优雅的举止与循规蹈矩的礼仪行为,都给附近居民不少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初解人事的孩子们,常群集在大树底下,演练学宫中揖让进退的礼仪,有模有样,一片庄严肃穆的景象,使得远远察看的孟母内心深处大为高兴:“这才是孩子们最佳的居住环境!”她由衷地发出感叹。

表明,为了儿子的成长,必须选择良好的环境。 3暴走妈妈陈玉蓉 被称为“暴走妈妈”的陈玉蓉,1954年出生,湖北武汉人。

55岁的她患有重度脂肪肝,然而为了割肝拯救患有先天性肝脏功能不全疾病的儿子,她从2009年2月18日开始,风雨无阻,每天暴走10公里。7个月下来,陈玉蓉的体重由66公斤减至60公斤,脂肪肝消失,医生连称“简直是个奇迹”。

2009年11月3日,陈玉蓉接受了肝脏割离手术,随后儿子叶海斌接受了肝脏移植手术。“感动中国”2009年度人物评选2010年2月10日揭晓,陈玉蓉当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6关于母亲的古诗带诗意思

1、《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别老母》清黄仲则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3、《十五》宋王安石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4、《岁末到家》清蒋士铨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5、《母别子》唐白居易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6、《慈母爱》元杨维桢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7、《墨萱图》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8、《谁氏子》唐韩愈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

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9、《短歌行》唐王建人初生,日初出。上山迟,下山疾。

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短歌行,无乐声。

10、《代北州老翁答》唐张谓负薪老翁往北州,北望乡关生客愁。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死。

如今小儿新长成,明年闻道又征兵。定知此别必零落,不及相随同死生。

尽将田宅借邻伍,且复伶俜去乡土。在生本求多子孙,及有谁知更辛苦。

近传天子尊武蔬,强兵直欲静胡尘。安边自合有长策,何必流离中国人。

11、《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7关于母亲的古诗及其赏析10首

1、《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3、《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4、《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5、《母别子》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6、《慈母爱》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7、《墨萱图》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8、《谁氏子》唐韩愈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

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

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

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9、《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迟,下山疾。

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

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无乐声。

10、《代北州老翁答》唐张谓

负薪老翁往北州,北望乡关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死。

如今小儿新长成,明年闻道又征兵。

定知此别必零落,不及相随同死生。

尽将田宅借邻伍,且复伶俜去乡土。

在生本求多子孙,及有谁知更辛苦。

近传天子尊武蔬,强兵直欲静胡尘。

安边自合有长策,何必流离中国人。

11、《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8关于母爱的诗句有哪些

1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游子吟 / 迎母漂上作》

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

2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王建《短歌行》

人人都说生男生女是一件好事,却不知道男孩女孩更加催人老去。

3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佚名《蓼莪》

可怜我的父亲和母亲,抚养我大实在是太辛劳!表达了对父母的怜惜和痛惜。

4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蒋士铨《岁暮到家》

爱子之心是没有穷尽的,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游子及时归来。

5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黄景仁《别老母》

把帷帐撩起,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故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仃,眼泪也流干了。

9关于母爱的诗句古诗

1、《别老母》清代: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译文:把帷帐撩起,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故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仃,眼泪也流干了。

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孝敬与母亲团聚,从而开了这凄惨的分离的柴门远去,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2、《游子吟》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3、《凯风》先秦:佚名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痊?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译文:飘飘和风自南来,吹拂酸枣小树心。树心还细太娇嫩,母亲实在很辛勤。

飘飘和风自南来,吹拂酸枣粗枝条。母亲明理有美德,我不成器难回报。

寒泉寒泉水清凉,源头就在那浚土。儿子纵然有七个,母亲仍是很劳苦。

小小黄雀宛转鸣,声音悠扬真动听。儿子纵然有七个,不能宽慰慈母心。

4、《母别子》唐代: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译文:母别子,子别母,白天的阳光似乎都因为悲伤而失去了光彩,哭声中无限凄苦。

一家人住在关西长安,丈夫身居大将军的高位,去年立了战功,又被加封了爵土。还得到了赏赐的金钱二百万,于是便在洛阳娶了如花似玉的新妇。

新妇来了不满足,就要丈夫抛旧妇;她是他掌上的莲花,我却是他们眼中的钉子。喜新厌旧是俗世的常情,这本来也不足为悲,我就要收拾行装,无奈地离开。

但悲伤的是,留在丈夫家的,还有两个亲生的小孩。一个才刚刚会扶着床沿走路,一个才刚刚能够坐起来。

坐着的孩子啼哭,会走路的孩子牵着我的衣服。你们夫妇新欢燕尔,却让我们母子生离死别,从此不得相见。

此时此刻,我的心有诉不出的悲苦,人的薄情啊,还不如林中的乌鹊,母鸟不离开小雏,雄鸟总在它们身旁呵护。此情此景,倒象是后园的桃树,曾经遮蔽着花房的花瓣已经随风落去,幼小的果实还将挂在梢头经历霜雪雨露。

新人新人你听我说,洛阳有无数的红楼美女,但愿将军将来又立了什么功勋,再娶一个比你更娇艳的新妇吧。5、《蓼莪》先秦:佚名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瓶之罄矣,维罍之耻。

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南山烈烈,飘风发发。

民莫不谷,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谷,我独不卒!译文:看那莪蒿长得高,却非莪蒿是散蒿。

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辛劳!看那莪蒿相依偎,却非莪蒿只是蔚。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劳累!汲水瓶儿空了底,装水坛子真羞耻。

孤独活着没意思,不如早点就去死。没有亲爹何所靠?没有亲妈何所恃?出门行走心含悲,入门茫然不知止。

爹爹呀你生下我,妈妈呀你喂养我。你们护我疼爱我,养我长大培育我,想我不愿离开我,出入家门怀抱我。

想报爹妈大恩德,老天降祸难预测!南山高峻难逾越,飙风凄厉令人怯。大家没有不幸事,独我为何遭此劫?南山高峻难迈过,飙风凄厉人哆嗦。

大家没有不幸事,不能终养独是我。

因为中国人信佛,外国人信上帝,一般人在惊讶的时候都会说我的妈呀!我认为这是出于天性,因为儿童比较依赖母亲,在遇到危险时往往倾向于叫妈妈。古代的人比较穷困落后,所以会信佛拜佛,他们会把今世的痛苦转化为对升天之后或者来世的期望 ,所以积德行善,在困难之中自然也会想到自己的信仰。

这是人教版的一篇课文,正确答案应该是: 我是中国娃 我是中国娃, 生着黑眼睛。 长着黑头发, 写的是中国字, 说的是中国话。 不管在哪里, 中国都是我的家。 唉,想发表一次评论真的不容易,还要注册啥啥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551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2
下一篇2023-07-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