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墨杨
《大萧条前夜的繁荣与疯狂》是《人体简史》作者比尔·布莱森的力作。被翻译成14种语言版本,狂销全世界20个国家和地区。海内外数十家媒体重磅推出。全民炒股、买房投机、金融诈骗……大萧条的前夜无比繁荣,无比疯狂。
Those whom God wishes to destroy, he first makes mad—Herodotus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神欲使之灭亡,必先使之疯狂。”
《大萧条前夜的繁荣与疯狂》,100年来,不断重演的经济危机,都能在1929年大萧条中找到原因。这本书开篇就写了雪莉荷兰酒店的一场火灾,从一个个独立的故事中,我们看出了它们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美国经济在大萧条前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1927年的5月开始,迷人的夏日,美国航空业正在蓬勃发展,跨洋飞行队跃跃欲试,空难震惊全国,英雄飞行员为了高额的奖金依然愿意铤而走险。
政治领域里,1927年时任美国总统的柯立芝,他每天只工作4小时,其余的时间都用来打盹儿。在他的任内,竟然最后出现了“柯立芝繁荣”。到底是时事造就英雄呢?还是英雄改变了世界呢?我们从书中可以窥探。与柯立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商务部长出身的接任者赫伯特·胡佛,他使出了浑身解数依然不能挽回经济的萧条。
从经济领域看,全世界50%的黄金都在美国,大部分存储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地下室里。美国制造了全球85%的汽车,拍摄了80%的**,生产了42%的商品。1927年美国经济状况极佳,连续4年通胀率为0。
在文化领域,JP摩根公司的银行家莫罗的家里有32名仆人,而这栋房子基本只有周末才有人住。《了不起的盖茨比》滞销多年,直到1940年菲茨杰拉德破产、去世、彻底被人遗忘时都没卖完。谁能想到后世,这本书被好莱坞拍成同名**热卖呢?作者等不到了,世界就是这么疯狂。巴勒斯的《人猿泰山》热卖,让他赚得盆满钵满。报纸迎来了黄金时代,猎奇犯罪、报道体育、娱乐八卦的小报大报都大放异彩。
1927年的美国仍在执行禁酒令,这不仅给国家经济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促成了地下酒吧的疯狂发展,禁酒运动沦为笑柄,让更多的人陷入纸醉金迷中。庞兹策划的庞大骗局再次被揭穿,他在这个夏天再次入狱,他造就了一个专业名词“庞氏骗局”。
1928年美丽的肥皂泡终于被吹爆了,美联储在这年七月错误的减息政策,使得市场缺乏理性,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终导致了1929年的大萧条。
这本书为什么吸引读者,一是新闻式写作,还原真实的美国社会。二是,书中手绘插画,趣味十足。三是大咖压轴,比尔·布莱森,英国著名非虚构作家,他特别擅长人文历史、科普、游记类的写作。
作为一个非虚构作家,布莱森讲故事的能力确实厉害,书中讲了很多非常有趣的真实历史事件,兼顾了知识性和娱乐性,完美抓住了读者,让读者沉浸式感受当年繁华、怪诞、真实的美国社会。
墨杨世无双,赠君一支梅!
首批以北京为主题的推荐书单
伴随着北京阅读季的开始,近日“读北京、游北京、讲北京、爱北京”活动也正式在京启动。作为阅读季全新的品牌活动,启动仪式上,“四个北京”发布了首批百部北京主题推荐图书书单。
首批以北京为主题的书单 篇1
成人书单
北京的城市格局:刘 畅 贾 珺《北京古建筑五书》、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京门九衢》、单士元《故宫营造》、潘达《中国名人故居游学馆:胡同氤氲(北京卷)》、董绍鹏 温思琦《日下遗珍 北京旧城四合院建筑文物研究》、朱正伦 李小燕《城脉:图解北京坛庙》。
北京的历史变迁:侯仁之 《北平历史地理》、[瑞典] 喜仁龙 《北京的城墙与城门》、王建伟《北京都市空间中的历史文脉传承》、朱正伦《城脉:图解北京古城古建》、阎崇年《中国古都北京》。
北京的民俗文化:齐如山《北京三百六十行》、吕东尼 《京剧原来如此美丽》、崔岱远 《京范儿》、王世襄《京华忆往》、舒了《最美乡愁 老北京门联的故事》、朱洪,马慕良 《宫墙内外的老北京文化》、张善培 《老北京的记忆》、胡赳赳 《北京的味道》、陈鸿年 《北平风物》、朱筱新《文苑英华》。
北京的文学经典:叶广芩《去年天气旧亭台》、林语堂 《京华烟云》《大城北京》、老 舍《想北平》、刘一达《北京爷》、李 敖 《北京法源寺》。
北京的时代主题:白薇 《中国红·颐和园》、刘阳《五朝皇帝与圆明园》、周良,谷建华《大运河翰林文化藏书:漂来的北京》、董耀会《长城的崛起》、李颖伯《格致之路——古都北京的科技文化》、当代北京编辑部《当代北京社会生活史话》、徐城北《老北京:变奏前门(老城影像丛书)》、贾英廷《百年天安门》。
青少年书单
与课本相关的名著名篇:郁达夫《故都的秋》、老舍,于大武《北京的春节》、老舍 《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我的北平》《正红旗下》、林海音《城南旧事》、史铁生《我与地坛》、鲁迅《风筝》。
绘本推荐:李健《故事中国图画书:故宫/长城》、于大武《北京:中轴线上的城市》《一辆自行车》、保冬妮 《“小时候”中国画图书系列》、设计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我的家在紫禁城系列》、上海外语出版社《阿凡提一家 北京四合院》。
小学阶段推荐:朋朋哥哥《朋朋哥哥讲故宫系列》、常怡 《故宫里的大怪兽》、赵华川 赵成伟 袁树森《儿时游戏》、孟繁强《老北京儿时趣事》、书香童年《脸谱故事》、刘继纯 《小石匠单挑大长城》、史雷 《将军胡同》、聂峻《老街的童话》、张之路《吉祥时光》、冯骥才《俗世奇人》、王 蒙 《青春万岁》、刘心武 《钟鼓楼》。
初中阶段推荐:老舍《真正的生活者》、田茜《十个人的北京城》、邓云乡《鲁迅与北京风土》、王金昌《北平日记》、顾寒山《那座城里的旧时光》、况晗《消失的胡同:铅笔画中的北京风貌》、金受申《口福老北京》、陈连生 肖正刚《北京小吃》、李涵《一点儿北京》、刘一达《北京老规矩》、卢文龙《街角的老北京》、崔岱远《京味儿食足》、邓云乡《燕京乡土记(邓云乡集)》、邹仲之《抚摸北京(新版)》、胡赳赳《北京的腔调》、高文麒《北京京城文化》、侯宇燕《北平的学生》、北京李大钊故居管理处《带你走进博物馆-李大钊故居》、鲁迅博物馆《带你走进博物馆-鲁迅博物馆》
高中阶段推荐:侯仁之《北京城的生命印记》、陈虎《北京百年往事——不寻常的十个子年》、洪烛《北京:皇城往事》、祝勇《故宫的隐秘角落》、野岛刚著 张惠君译《两个故宫的离合》、董玥《民国北京城:历史与怀旧》、沈继光《乡愁北京:寻回昨日的世界》、王军《城记》、骆玉兰《胡同寻故》、李少白 玄子《是,而不见的颐和园》、梅兰芳纪念馆《带你走进博物馆-梅兰芳纪念馆》、老舍纪念馆 《带你走进博物馆-老舍纪念馆》、董绍鹏 潘奇燕 李莹《北京先农坛》、赵珩 《百年旧痕》、刘一达《人虫儿》、吴钢《走进美丽的京剧》、岳永逸 周巍峙《中国节日志·妙峰山庙会》。
首批以北京为主题的书单 篇201坐地铁 读北京
《北京地铁站名掌故》
户力平 /东方出版社
无论你是居住在北京,亦或是来北京旅游,就一定会和地铁发生交集。听到站名的时候,想必你会有这些疑惑:“公主坟埋的是哪位公主?”“八宝山到底有哪八宝?”“虎坊桥有过虎吗?”“2号线的站名怎么那么多门?”“金台夕照真有黄金做的台子吗?”这些问题都能在《北京地铁站名掌故》找到答案。
这书介绍了北京到目前为止已开通的22条线路、约350座站名的掌故,包括车站方位、站名由来、历史沿革、景观风物、地域文化、趣闻轶事等,让您通过一个个或典雅庄重,或市井通俗的地铁站名了解北京的历史、地理和文化。此外,书中还配有100多幅老照片,可以帮助您更为直观地领略各个地铁站建设之前的历史风貌。
02旧址中倾听古都的往事心声
《北京:当历史成为地理》
刘东黎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长城内外各族人民以北京为中心,时而金戈铁马,时而百年和局,演绎出无数绚丽多彩的家国大戏;各方势力的风云际会,更在这里留下丰厚无比的历史记忆。宫殿、古刹、会馆、牌楼、胡同,以及存在其间的四季年景和茶食市声等日常细节和事物,撑起了这座古都厚重的文化根基。作者沿着地理的印记,踏上寻求历史的旅途,将北京的城市记忆和个人的体验交织在一起,通过对北京的27处地标性景点的解读,呈现八百年的古都风韵,构筑了一道苍凉而优美的文化景观。
03一根线 一座城
《中轴线》
帝都绘工作室 /中国国家地理·图书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作为城市的脊梁和灵魂,北京中轴线犹如一曲跌宕起伏的华丽乐章,主导着这座城市的空间格局,记录了这座古都的沧桑巨变,也展现了她的城市品格和文化积淀。关于北京中轴线的书籍不胜枚举,但主要是文字著述或是摄影集,有人却另辟蹊径,以手绘插画的形式去解读。《中轴线》是一本从历史到现代,从建筑到规划,从文化到生活,多角度梳理北京中轴线的文化、建筑和艺术美学等特质的科普书。39个主题,500幅超高密度信息的插画,特别是契合中轴线地理特征的纵向阅读方式,都能让你于画面中感知北京中轴线内含的东方美学和艺术思想,于文字阅读中深入理解大美中轴线!
04食紫禁烟火 品故宫百味
《故宫宴: 另一部故宫史》
苑洪琪/顾玉亮 著
苏徵楼 绘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中国的饮食文化一向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而皇家自是个中翘楚。然而宫禁森严更引发人们对皇家饮食的好奇心:皇帝是不是每顿饭都吃108道菜?他们都吃些什么山珍海味呢? 皇帝请客吃饭是什么样的排场?帝后们逢年过节吃食有什么特别的吗?
《故宫宴》以时间为主轴,结合“荐新”这一重要的祭飨活动,按月份划分单元,从清朝皇宫的饮食制度、花样菜式、制作方法、皇室食器、时节食俗,以及帝王们每个人在饮食上独特的口味和嗜好等各个方面全景呈现了清代宫廷饮食的原貌。本书引经据典,考证严谨,但作者在叙述中穿插了“康熙试种御稻“、“慈禧创茯苓夹饼”、“溥仪生日吃西餐”等趣事逸闻,并配上80余幅让人垂涎欲滴的皇家复原美食,一定可以让你的阅读之旅酣畅淋漓。
05旧时风物今犹在
《旗人风华:一个老北京人的生命周期》
罗信耀 著 罗进德 译
文津出版社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经历了一系列历史巨变,西方社会迫切的需要了解中国以及曾经的帝都, 于是当时涌现了不少记录和介绍北京的出版物,但大多是以西方人的眼光描绘北京。《The Adventures of Wu》却是80年前的一位地地道道的北京人用以英语为载体,以中国社会历史文化风俗为背景,向西方读者勾画当时北京社会风貌的作品,被评价为“国外汉学界不可须臾或离的参考书”,在美国的汉学专业学生几乎人手一册。作者罗信耀长子花费十年时间将其父作品进行译写,取名《旗人风华:一个老北京人的生命周期》。该书以吴家小少爷小秃儿从出生到结婚生子的成长过程为时间线索,描绘了求子、接生、满月、儿童游戏、零食小吃、结拜交友、如何上学以及生老病死、红白喜事等习俗,作者在叙述中还刻意涵盖了一年四季的代表性传统节日,通过北京旗人的琐碎日常向读者展示了20世纪初北京社会生活的原貌。
06坐上时光机回到三十年前
《漫步八十年代:老北京拾遗》
老葛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你的童年最美的记忆是什么?是夏天放学回家路上手里的小豆冰棍,还是冬日里坐在自行车横梁上靠着爸爸胸口的那份温暖?是跟小伙伴们对季鸟、蜻蜓、天牛展开的“捕猎行动”,还是翻开期盼已久《故事大王》的那种激动和欣喜?
一位后海边上度过童年的“80前”,通过文字和画笔呈现儿时的碎片化记忆:胡同的样貌、邻里间的寒暄、养鱼栽花的窍门、玩具的内部构造、爆米花的原理、书本内外的学问……画面鲜活灵动,故事暗含在其中,构成了一幅用情怀渲染过的老北京风情画。相信你看到的不仅仅是三十年前的北京孩子的童年,其中一定也能翻出你的儿时记忆角落里的小物件、小念想。
07微缩北京带回家
《打开北京》
神奇童书 /电子工业出版社
北京的特点究竟在哪里?当北京向世界敞开大门的时候,大家到北京来看什么?又能感受到什么?《打开北京》将立体书的表现形式与北京的灵魂相融合,北京的胡同、北京的城门楼、北京的四合院、北京的美食、北京的戏曲杂艺、北京的庙宇、北京的非遗,有趣的北京话,当翻开书页,一个个生动的情境式场景跳将出来,配以有趣的文字,精彩的脱口秀,以及烧脑的解谜游戏,冷冰冰的水泥建筑顿时充满了情感和生命,不能言语的城市立时具有了表达的能力。这是一本书,更是一座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