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谁能给我提供一张人体鼻子的详细构造图?

请问谁能给我提供一张人体鼻子的详细构造图?,第1张

鼻解剖图

http://wwwfx120net/JBZT/RTGS/200503021741323133htm

http://wwwmyausbluecom/Principleasp

一、鼻腔卫生学

鼻腔形态:鼻解剖图

鼻子的结构

鼻子由外鼻、鼻腔和鼻窦3部分组成。

(1) 外鼻由鼻骨、鼻软骨和软组织组成。

外鼻突出于面部,容易受到外伤。鼻尖与鼻翼软组织与皮肤粘连甚紧,如果发炎则很疼痛,

也是痤疮、酒渣鼻的好发部位。外鼻的静脉血汇流海绵窦,如炎症处理不当,可引起海绵窦血检性静脉炎

等并发症

鼻子的结构:

1、鼻根 2、鼻梁 3、鼻尖 4、前鼻孔 5、鼻背 6、鼻唇沟 7、鼻翼(2) 鼻腔的前部称鼻前庭,有鼻毛,并富有汗腺和皮脂腺,易生疖。鼻腔的顶部是颅前窝底部一部分,较薄,与硬脑膜相连甚紧,有嗅神经通过。鼻的内侧为鼻中隔,其下前方有丰富的血管网,鼻腔外侧壁表面不规则,有3个垂向下方的突出部,分别称为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各鼻甲的下方的空隙称为鼻道,即上、中、下鼻道。鼻甲内侧与鼻中隔之间的空隙称总鼻道。在下鼻道有鼻泪管开口,在中鼻道有额窦、前筛窦及上颌窦 开口,在上鼻道有后筛窦和蝶窦的开口。

http://wwwblueaircomcn/cpxx/2003513171703asp

鼻腔常识

--------------------------------------------------------------------------------

一、鼻腔卫生学

鼻腔形态:鼻解剖图

鼻子的结构

鼻子由外鼻、鼻腔和鼻窦3部分组成。

(1) 外鼻由鼻骨、鼻软骨和软组织组成。外鼻突出于面部,容易受到外伤。鼻尖与鼻翼软组织与皮肤粘连甚紧,如果发炎则很疼痛,也是痤疮、酒渣鼻的好发部位。外鼻的静脉血汇流海绵窦,如炎症处理不当,可引起海绵窦血检性静脉炎等并发症。(图2)

图2 鼻子的结构

1、鼻根 2、鼻梁 3、鼻尖

4、前鼻孔 5、鼻背

6、鼻唇沟 7、鼻翼

(2) 鼻腔的前部称鼻前庭,有鼻毛,并富有汗腺和皮脂腺,易生疖。鼻腔的顶部是颅前窝底部一部分,较薄,与硬脑膜相连甚紧,有嗅神经通过。鼻的内侧为鼻中隔,其下前方有丰富的血管网,鼻腔外侧壁表面不规则,有3个垂向下方的突出部,分别称为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各鼻甲的下方的空隙称为鼻道,即上、中、下鼻道。鼻甲内侧与鼻中隔之间的空隙称总鼻道。在下鼻道有鼻泪管开口,在中鼻道有额窦、前筛窦及上颌窦 开口,在上鼻道有后筛窦和蝶窦的开口。(图3)

1-额窦 2-上鼻甲 3-上鼻道

4-中鼻道 5-中鼻甲 6-下鼻甲

7-下鼻道 8-鼻前庭 9-蝶窦

10-咽鼓管隆突 11-咽鼓管咽口

(3)鼻窦也称为副鼻窦,有4对,即额窦、筛窦、上颌窦及蝶窦。

①额窦:位于额骨的下部,后壁为一薄骨板与颅前窝相隔,底壁相当于眼眶的内上角,甚薄。发生急性额窦炎时,此处有明显的压痛。

②筛窦:位于眼眶与鼻腔外上方之间的筛骨内,由极薄的小骨板组成蜂窝状小气房,分前后组。其外侧面与眼眶的内侧面为纸样板,菲薄如纸,故筛窦或眼眶炎症可互相感染。

③上颌窦:居于上颌骨体内,为鼻窦最大的一对,其平均容量约13毫升。上颌窦的开口位置较高,不利于引流,故比其它的窦易发炎。

④ 蝶窦:位于鼻腔后上方蝶骨体内,其顶、外、后壁均借骨板与颅中窝及颅后窝相隔,与眶尖关系密切,故蝶窦炎时可引起视神经病变。

二、什么是鼻腔卫生学?

1、鼻腔卫生的重要性

鼻腔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但却常常被我们自己所忽视。

鼻腔是呼吸系统的重要成员

呼吸是人体的重要功能,停止呼吸人体就无法生存,但我们常常意识不到自己在呼吸。呼吸是鼻腔从大气中抽取空气,供应给我们的肺部。鼻腔位于整个呼吸通道的最末端,是呼吸通道的一部分。

鼻腔保护我们的肺不致直接暴露在外界的污染环境中,起着空调器和过滤器的双重作用。

鼻腔不象我们人体的其他器官那样敏感、脆弱。鼻腔内部覆盖的鼻黏膜及鼻纤毛有两个作用:

> 空调器的作用:湿润和温暖吸入的冷空气

> 过滤器的作用:生长在鼻黏膜上的鼻纤毛过滤掉空气中的杂质,阻挡粉尘等微粒进入呼吸道。当鼻纤毛无法正常工作时,人体会自动扩张鼻粘膜上毛细血管口,然后顺势排出大量的粘液清洗鼻腔。

鼻腔是人体呼吸的第一道防线,阻挡了粉尘、污染、细菌、病毒等对人体的侵袭。

如果吸入的灰尘、粉尘过多鼻黏膜干燥了或者鼻纤毛阻塞了,即便扩张后粘液的大量分泌仍无法完全去除时,鼻腔内部鼻粘膜上就会形成了大的块状污垢。无法正常清洁吸入的空气,在人体每天通过鼻腔吸入的空气达15000立升的情况下,机体的健康将遭受严重的挑战。

而通常人们会选择清洁鼻腔,恢复鼻黏膜的正常运做从而使鼻腔正常工作。

鼻腔在我们人体的嗅觉和味觉功能中扮演重要角色

位于鼻孔前上方的鼻黏膜中包含着嗅觉神经末梢,控制着味觉和辨识气味的功能。由约500万个传感器组成,使得人类可以分辨约3000种不同的气味。

嗅觉功能是如何工作的?

气体进入鼻腔,气味的分子便分散渗入了覆盖着黏液的鼻黏膜,然后到达嗅觉传感器,神经末梢受到气味的刺激,将信号传递到大脑,大脑破解信号后,嗅觉就产生了,我们便感知到气味了。

鼻腔是我们的发音和语言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因素影响着我们的发声

空气:能量的源泉

喉:震动器官

舌头和嘴唇:附属的震动器官

面部其他器官:嘴、咽喉、鼻等,放大或调整喉部发出的声音,其中的鼻腔起者共振和混响的作用。

这个强有力的组合控制着发声的质量和表现。

鼻腔卫生应象刷牙一样,成为我们日常家居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每日清洁我们的牙齿,同样,我们也应每日清洁我们的鼻子2-3次以确保顺畅的呼吸和鼻腔的正常功能。

良好的鼻腔清洁习惯是保持鼻腔健康的重要手段。

接下来,我们将为您详细介绍如何保护我们的“鼻腔财产”。

三、鼻腔卫生的保健措施

1、第一步:清空鼻腔异物。鼻子阻塞时,首先应将鼻腔块状污垢等异物清除,用纸巾逐个鼻孔进行清理;

2、第二步:定期清洁鼻腔

鼻腔清洁的频率依鼻子的阻塞程度而定,良好的鼻腔卫生习惯体现在把清洁鼻腔当作清晨的第一件事和晚上临睡前的最后一件事来完成。

使用一次性纸巾(而不是棉手帕)进行清洁,以预防重复感染。请将用过的纸巾丢入垃圾筒以避免随手乱丢传播细菌。

在两中特定环境中,鼻腔清洁显得尤其重要:

临睡前:因为在睡眠过程中,鼻腔是我们最主要的呼吸通道,而不象白天我们有时也会用口进行辅助呼吸;

婴儿期:出生不久的婴儿,鼻腔是主要的呼吸通道,但他们还没有学会自己清除鼻腔异物,因此一旦鼻腔阻塞,就会给他们的饮食和睡眠带来极大的不适而啼哭不止。

四、耳、鼻、喉疾病的种类

过敏性鼻炎(干草热)

病因:您是否也是过敏反应的受害者?当您了解到全球20%的人口或多或少地遭受不同程度的过敏症状,或许心理上可以得到一些安慰。过敏源多种多样:动物的毛发、灰尘、花粉、某种特定的食物或物品等等。

医学研究表明,在过去的30年间,人类过敏症状的发病率番了一番。原因主要是:

> 生存环境的持续恶化,尤其的大气污染的不断加重;

> 居住空间的相对独立和分隔(能源危机和科技进步导致现代居住空间趋向密闭和绝缘,从而致使过敏源聚集,室内过敏源密度持续增长;世界卫生组织将敏感症列为人类第4大常见病。预计到2010年,将有一半的人口受到感染;在法国,有350万人感染敏感症,尤其是儿童和青年人,过敏性鼻炎便是因鼻黏膜暴露在过敏原(如花粉、室内粉尘或灰尘颗粒)引起的。

过敏性鼻炎的种类:

>> 季节性过敏(通俗叫法为“干草热“或”花粉热:)与花粉的活动关系密切,在全球20%的敏感症患者中,75%的人对花粉过敏。花粉最活跃的月份是每年的4-6月份,此时正是草本植物(如油菜)和禾本植物(如干草花)的盛开时节。而7月里,法国梧桐、白桦、杨树、菩提树、女贞等树木也极易引发过敏感染。天气条件、空气污染、气压都会对花粉袭击的发动时间造成影响。

>> 非季节性过敏:由一些非季节性的因素造成,一年四季都可能发作。过敏原包括:粉尘、蟑螂、霉变、动物毛发。(约25%的人对宠物过敏,其中猫居首位)

>> 双重过敏:有一部分人既对季节性因素如花粉过敏,也对非季节性因素如狗的毛发过敏,被成为双重敏感症患者。

过敏性鼻炎的产生

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对初次接触的过敏原表现很敏感,肌体对该物质呈现免疫反应,并生成一种抗体能够识别该过敏原并被装备到鼻黏膜中。

第二阶段:

当人体抗体反复与过敏原接触,刺激人体免疫系统细胞释放具有生理活性的组胺。组胺反过来又有刺激

> 鼻腔黏液的过度分泌和鼻黏膜的膨胀,从而阻塞了空气流通的通道。

> 持续打喷嚏

> 鼻腔充血、流眼泪

> 嗅觉敏感性降低

使用蓝海豚鼻腔喷雾剂,可帮助您摆脱过敏原的影响,减轻鼻黏膜的充血状况,减少鼻黏液的分泌数量,促使鼻腔回复到适宜的工作状态。

过敏性鼻炎的后果

@ 严重影响睡眠质量

@ 持续的不适使得身体虚弱无力,经常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虽然可以缓解症状却易引发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副作用(如工作中、行驶、考试等场合)

@ 过敏性鼻炎还是哮喘等疾病的诱发因素,全球每年有18万人死于哮喘。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过敏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病的影响”的报告,报告中明确努力的目标为:降低过敏性鼻炎的影响范围;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为哮喘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条件。报告同时揭示80%的哮喘患者曾经患过不同类型的鼻炎,如果得到适当的治疗,他们本可以避免病情的加重和后期向哮喘的转化。

因此,敏感症和哮喘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影响公共健康的日常疾病。

急性鼻炎:由急性感染所致,俗称“伤风”或“感冒”,可有全身症状;以秋冬或冬春季之交多见。病情一般经过7~14天便逐渐好转。抵抗力强者可不治自愈。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急性传染病的前驱症状多件有急性鼻炎的局部表现而缺乏传染病本身的特点,临床上应注意鉴别。

慢性单纯性鼻炎:是常见的多发病,由急性鼻炎发展而来。与合并细菌继发感染、治疗不彻底和反复发作有关。临床上要与慢性肥厚性鼻炎与慢性鼻塞炎相鉴别。

慢性肥厚性鼻炎:由慢性单纯性鼻炎而来,是长期慢性炎症、淤血而使鼻粘膜、鼻甲出现增生所致。此时粘膜增厚、组织弹性下降、鼻腔通气能力差,从而危害鼻的生理功能。

干燥性鼻炎:干燥性鼻炎的发生与气候和职业因素等有密切的关系。系鼻粘膜长期受刺激而发生粘液腺体萎缩、分泌减少引起,粘膜因而干燥甚至有浅表糜烂。

萎缩性鼻炎:主要是鼻粘膜、骨膜和鼻甲骨萎缩;由于鼻组织萎缩,虽然鼻腔比较宽大,但鼻粘膜却丧失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且因鼻内干痴形成,患者仍感通气不畅。当有细菌感染时,其毒素及排泄物等产生恶臭气味,一经嗅到,终生不忘。

干酪性鼻炎:是一种罕见的鼻病。临床特征为鼻内干酪样物积聚,有恶臭,日久侵蚀软组织和骨质,发生鼻内、外畸形。在干酪样物质中发现有脱落上皮、坏死组织、化脓细胞、胆固醇结晶及霉菌样微生物。至于病因目前尚无定论。

药物性鼻炎: 药物性鼻炎是不恰当的鼻腔用药长期持续作用的结果,也可理解为是一种慢性鼻炎。其致病原因就是不恰当的鼻腔用药,包括使用作用强烈的鼻粘膜血管收缩滴鼻剂、药液浓度过高、非等渗药液、用药过量或长期用药等。这些均会损害鼻粘膜纤毛的结构,从而影响鼻粘膜的生理功能,产生临床病症。

鼻咽炎:是全鼻咽部黏膜、黏膜下和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主要发生于咽扁桃体,成人与儿童多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

主要症状:鼻塞、流涕、头痛及鼻咽部干痛、灼热感、异物感等。鼻咽部黏膜充血水肿,并有多量黏液脓性分泌物附着,分泌物可沿咽后壁下流。有的会表现38度以上的发热及嗅觉功能的减弱。婴幼儿的鼻咽部不易窥见清楚,但因咽部分泌物及严重的鼻塞,可导致吸乳困难,易发生呛咳,平时张口呼吸,影响睡眠。

致病原因:感冒、牙科疾病、外伤等

并发症:常见有急性上、下呼吸道炎症、中耳炎、鼻窦炎、喉炎、咽后壁脓肿及婴幼儿并发肾脏疾病等。

鼻窦炎:

鼻窦炎的原因及诱因如下:

全身原因,如疲劳、爱凉、营养不良、变态反应体质、烟酒过度、全身疾患如结核、梅毒等,以致身体抵抗力减弱。

患急性鼻炎(即感冒)时感染蔓延至鼻窦。

鼻腔疾病妨碍鼻窦通气与引流,如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鼻腔变态反应性病变、鼻腔肿瘤、异物。以上疾病均可阻塞中鼻道或上鼻道,妨碍鼻窦通气与引流。

慢性扁桃体炎及儿童患增殖腺者常使鼻腔阻塞,易诱发鼻窦炎。

鼻腔手术或治疗鼻衄时鼻腔填塞物置用时间太久。

游泳跳水,污水吸入鼻窦而生炎症。

鼻窦外伤骨折或异物存留。

上颌窦炎常因牙病而发生。

因以上种种原因,细菌侵入鼻窦,破坏组织,发生急性或慢性炎症。同时还容易引发脑膜、血管等并发症,大约1%的患者还会损害视神经,导致脑膜炎和血栓静脉炎等严重疾病。

组成人体结构的基本物质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矿物质和水,这些物质构成细胞,人体就是由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的。许多细胞集合在一起形成组织,各种组织结合起来又构成器官,若干结构和功能有关联系的器官又共同组成一个系统,不同系统又组成一个统一的机体。人体内系统包括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生殖、运动、神经和内分泌等。各个系统都有其结构和功能上的特点,同时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在人体各个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神经系统。机体接受来自体内及体外的各种刺激后,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产生协调的反应,以维持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相对平衡。内分泌系统也有着调节全身功能的作用,这个系统包括脑部中央的下丘脑、丘脑下方的脑垂体、颈部前面的甲状腺、甲状腺后方的甲状旁腺、胃下方胰腺内的胰岛、肾脏上方的肾上腺以及阴囊或盆腔中的性腺等等,各种内分泌腺都是由许多组织或细胞组成,它们的分泌物就叫激素,如胰岛素。激素能通过血液的传送到达适当的部位发挥其特有的作用。内分泌系统也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反过来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又影响着神经系统的功能。

在纵观艺术史对男女生殖器的再现中,女性生殖器几乎无一例外的被意象化为易碎的陶瓷、含羞的花苞、罪恶的潘多拉盒子,而男性的生殖器则成为受人崇拜的部落图腾、象征权力与力量的神柱等。性别文化赋予了男女生殖器不同的内涵,女性生殖器被压抑,形成负面的意义,而男性生殖器则成为阳刚的象征。从男女生殖器的历史再现中,女性主义者开始质疑男性的中心价值,为什么我们不能正视阴道?在性别文化的支配下,男性与女性的生殖器为什么要被如此不同的分别对待?女性应该如何重新赋予阴道新的意义?于是她们纷纷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探寻新的表达方式。这反映到她们对女性生殖器的美学再现上。

人的身体构造异常复杂。按现时解剖学的学说,人体可以分为以下10个系统,分别是:

皮肤系统:由皮肤、毛发、指甲/趾甲、汗腺及皮脂腺所组成,覆盖体表的器官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以及与之相连并遍布全身的周围神经所组成。其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以及周围神经系统。其中不受人体主观意志控制之部分称为自主神经系统,或植物神经系统。

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构成坚硬骨支架,赋予人体基本形态。骨骼支持体重、保护内脏。骨骼肌附着于骨,在神经系统支配下,以关节为支点产生运动。

骨骼肌:属横纹肌,接受神经支配,随人的意志而收缩,又称随意肌。成人约有600多块骨骼肌。

骨:骨主要由骨组织构成,有一定形态及构造,外被骨膜,内容骨髓,含在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成人有206块骨,可分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关节: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组织、软骨或骨相连,称为关节或骨连结。可分为纤维连结(纤维关节)、软骨和骨性连结(软骨关节)以及滑膜关节三大类,滑膜关节常简称关节。

呼吸系统:由鼻、喉、气管及肺组成。主要为人体气体交换之所。

循环系统:又称心血管系统,由心脏、血管及血液所组成,负责体内物质运输功能

消化系统:由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管]、肝、胆、胰等组成。其主要为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出消化吸收后的食物残渣,其中咽与口腔还参与呼吸和语言活动。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及尿道所组成,主要负责排除机体内溶于水的代谢产物。

生殖系统:由内生殖器与外生殖器组成。其中男性生殖系统由生殖腺/睾丸、管道(附睾、输精管、射精管)、附属腺体(精囊、前列腺、尿道球腺)、阴囊、阴 茎组成,女性生殖系统由生殖腺/卵巢、输送管道(输卵管、子宫、阴道)、女阴(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 道前庭、阴蒂、前庭球、前庭大腺组成。具有繁衍之功能。

内分泌系统:由身体不同部位和不同构造的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组织构成,其对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活动等进行体液调节。

淋巴系统:由淋巴器官、各级淋巴管道和散在的淋巴组织构成,其中流动着无色透明之淋巴(液)。其主要协助静脉运送体液回归血循环,转动脂肪和其他大分子,且参与免疫过程,是人体重要的防护屏障。

从外观可分类: 头颈部 躯干部 手臂部 腿脚部

人体内脏构造

 人体内脏构造,五脏六腑在身体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五脏六腑虚弱可以通过饮食的方法调理,这样才有利于自己身体的健康,减少各种病症发生。以下分享人体内脏构造。

人体内脏构造1

 人体内脏器官包括哪些

 1、心脏: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心脏的主要功能是为血液的流动提供动力,将富含有各种营养物质的新鲜的血液不断的送往身体各处。

 2、肝脏:肝脏位于人体右上腹,隐藏在右侧膈下和肋骨深面,肝脏对人体的功能主要有代谢、解毒、合成和分泌胆汁、预防免疫和造血的功能。

 3、脾脏:脾脏在人体左上腹部,左侧胃部和膈的中间,是免疫器官,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具有过滤血液和储藏血液的作用。

 4、肺:人体的肺脏位于胸腔内,是胸腔内的主要器官。人体的呼吸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的作用主要就是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5、肾脏:肾脏在人体的腰部,在脊柱的两侧,它的功能主要就是排泄小便,作用就是解毒、调节酸碱平衡和分泌激素,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借以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及某些废物、毒物,同时经重吸收功能保留水份及其他有用物质。

 6、胃:胃位于膈下,上接食道,下接小肠。胃的主要作用就是消化食物,它通过蠕动搅磨食物能够使食物与胃液充分的混合。

 7、胆:胆位于人体的右上腹,通过胆囊床附着于肝脏的下方,通过胆囊管与肝总管相连接。胆囊具有以下重要的作用:1、储存和浓缩胆汁2、帮助消化吸收。

 8、肠:大肠包括结肠和直肠,它们位于腹部。大肠具有一定的分泌功能,保护粘膜和润滑粪便,使粪便便于排出体外。小肠上端接幽门与胃相通,下端则通过与大肠相连。小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身体对三大营养物质,也就是蛋白质、脂肪、糖类的吸收。

人体内脏构造2

  位置构造

 五脏即心、肺、脾、肝、肾,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具体位置构造如下:

  五脏

 心:位于胸腔之内,膈膜之上,两肺之间,脊柱之前,形似倒垂未开之莲花,外有心包护卫。

 肺:位于胸腔,居横膈之上,分为左肺、右肺;气管支气管、咽喉和鼻共同构成肺系,与肺相连。肺在人体脏腑中位置最高,故称肺为“华盖”。

 脾:位于中焦,在左膈之下,形如镰刀。

 肝:位于膈下,腹腔之右上方,右胁之内。

 肾:位于腰部,脊柱两旁,左右各一。

  六腑

 胆:位于右胁下,附于肝之短叶间,与肝相连。

 胃:位于腹腔上部,上接食管,下通小肠。

 小肠:位于腹中,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上端接幽门与胃相通,下端经阑门与大肠相连。

 大肠:位于腹中,包括结肠和直肠,其上口于阑门处接小肠,其下端连肛门。

 膀胱:位于小腹部,居肾之下,大肠之前,其上有输尿管与肾相通,其下连尿道,开口于前阴。

 三焦:三焦的概念有二,一是指六腑之一,二是指人体上中下部位的划分,即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一般将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和头面部,称为上焦;中焦是指膈以下至脐的上腹部,包括脾与胃;一般以脐以下的部位称为下焦。

  五脏六腑位置构造图

 功能

  五脏六腑具有不同的功能,具体如下:

 心:主血脉、主神志。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循行,周流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还有主宰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和人体精神、意识、思维等心理活动的功能。

 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具有呼吸功能。肺气具有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也有向内向下清肃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

 脾:主运化,主升,主统血。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对水液有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还可以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以防止逸出脉外。

 肝:主疏泄,主藏血。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使气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生理功能,还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

 肾:藏精,主水,主纳气。具有贮存、封藏精气、主持和调节人体津液代谢的生理功能,摄纳肺所吸入的自然界之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

 胆:贮存和排泄胆汁,主决断。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以降为和。饮食物经胃的初步消化,变成食糜,下行入小肠作进一步消化吸收,小肠将食物残渣下输于大肠,大肠传化糟粕。

 小肠:主受盛化物,主泌别清浊。小肠接受经胃初步消化的食糜,并在小肠内对食糜进一步消化,化为精微和糟粕两部分。

 大肠:主传化糟粕,接受小肠泌别清浊后下移的食物残渣,吸收其中多余的水液,形成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

 膀胱:主要生理功能是贮存和排泄尿液。

 三焦:六腑之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运行水液、通行元气。部位之三焦中,上焦主宣发卫气、布散水谷精微和津液,发挥营养和滋润全身的作用;中焦具有消化、吸收并输布水谷精微和津液,化生气血的作用;下焦主要有排泄糟粕和尿液的作用。

人体内脏构造3

  五脏六腑如何调理

  凌晨1-3点:养肝时间

 这是肝最强的时间,我们能做的就是睡眠,给肝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肝最弱的时间是13-17点。所以建议把辛苦工作尽量堆在上午。肝怕劳累,虽然一天中任何时候都应该注意休息,但13-17点这段时间更重要。如果必须工作,肝脏在体表开窍于眼睛,至少每隔一小时让眼睛休息5分钟。

  凌晨5-7点:养肾时间

 这是肾最强的时间,很多男人早晨 澎湃,想和你亲热一下就是这个道理。肾最脆弱的时间是23点-凌晨1点。建议早睡,养养精神,别在男人最虚弱的时候一再刺激他。

  清晨7-9点:养肺时间

 这是肺最强的时间,有什么运动最好放在这会儿做,在肺最有力的时候做有氧运动,例如慢跑,能强健肺功能。肺最脆弱的时间是21-23点。肺脏通常在此时示弱,我们晚上咳嗽得更厉害些,建议晚饭后口中含一片梨,到睡前刷牙时吐掉。

  上午9-11点:养脾时间

 这是脾最强的时间,脾弱的人可以把午饭时间提前到11点,因为此时脾气最旺,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最得力。脾最脆弱的时间是19-23点,建议晚饭一小时后吃一个水果,甘味可以健脾。

  中午11-13点:养心时间

 这是心最强的时间,有需要耗神思考的工作,可以利用中午,此时心力最强。心最弱的时间是21点-凌晨1点。所以心脏先天较弱的人宜早睡不宜熬夜,建议睡前喝一杯胡萝卜汁或番茄汁,红色食物能养心。

  吃什么食物养五脏六腑

 1.养肝最好的食物:生吃绿色食品,特别是绿豆汤(把绿豆放水里煮,当水开了以后再煮7~8分钟,然后喝水,不是我们习惯的把绿豆煮烂,绿豆煮烂后会失去养肝的功效——切记)晚上吃为好。

 2.养心最好的食物:红色食品,特别是红豆,可以是红豆豆沙包、红豆粥、红豆豆浆。早上吃好。

 3.养脾最好的食物:**食品,特别是黄豆,可以是豆浆、豆腐、豆腐干,都是上等的养脾佳品,在西方的医学界把黄豆列为劣等蛋白,认为黄豆的蛋白质很难吸收,这个观点只适合西方,对中国人来说,黄豆是非常优质的蛋白质,原因是西方很少吃大米,而中国人是以大米为主食的,当黄豆的蛋白质和米饭一起,就是绝佳的蛋白质。什么时候吃都好。

 4.养肺最好的食物:白色食品,特别是大白萝卜,白萝卜只有生吃才能养肺,切记。什么时候吃都好。

 5.养肾最好的食物:黑色食品,特别是黑豆,黑芝麻,晚上吃为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7698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