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状元分为文状元和武状元,别看古代重文轻武,但是武状元才是古代科举考试中最辉煌,最荣耀的头衔。成为文状元后只能先进入翰林院,当储备干部,但是成为武状元,立即就能成为朝廷武官,从普通老百姓变成朝廷的正三品官员。
说起古代状元,大家想当然的以为只有文状元,往往会忽略掉武状元,在古代的时候,尤其是清朝,武状元的升迁可是要比文状元快得多,那么文、武状元到底是多大的一个官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探讨一下。
一、武状元的选拔过程大家不要觉得武夫莽撞,在古代穷养文富养武,能够参加武科举的人家,都是非富即贵的,因为没有雄厚的财力,根本无法支撑整个过程的培养费用,所以能有实力又有能力去竞争武状元的人,通常只有勋贵人家的子弟。
武举考试分为内、外两场,外场第一门考试为“弓马”,也就是骑射和步射。骑射考试使用的骑弓为3力,相当于30斤重,跑到有200米,3个靶子,要求只要在距离靶子25——50步射中就行,没有环术的要求。
而步射考试使用的弓,就要更重——50斤,靶子高2米,宽50厘米,考生必须用标准的动作进行设计,否则成绩作废。
上面这两项测试三箭中一箭就判定为“合格”,但是必须两项都合格,才能进入下一场选拔。到了清朝乾隆年间的时候,因为急需骑射低目标的人才,又加了一项骑马射球。考完这一场后,就进入了外场的第二门考试——技勇。
技勇实际上就是考察考生的力量,相当于体能测试,测试方式一为拉硬功,最轻的为80斤,最重的120斤以上,但是低于150斤,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受伤,不允许考上尝试150斤以上的硬功。
二、文状元的官职到底有多大文状元大家都很熟悉,科举考试从汉朝有了雏形,到了唐朝发展成熟,随后随着历代皇帝的改良,科举制度越来越完善,发展成为了四个稳定的阶段: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和武科举相比较,文科举给了寻常百姓更多的可能性和希望,因为读书比练武要节约不少成本。而在通过殿试以后,就可以评选出前三名,分别为状元郎、榜眼、探花郎。但是成了状元并不能立刻走马上任,而是被安排进入翰林院,担当“庶吉士”,官虽然不比其他同学大,但位置却不同。
明清一代有个不成文的规则——宰相(内阁大学士、军机处大臣)必须是庶吉士,虽然也有特例,但如果能当上庶吉士,入阁拜相是早晚的事。就算不能拜相,在中央当个正二品尚书都御史也是板上钉钉,等于实权正国级副国级干部,成为帝国权力最大的几位大佬。
其实文状元这个官并不大,只是六品官员,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市内各区委书记,是正处级干部。但是好处就是状元这个官升迁的希望最大,也是最靠近中央权力的官位,实际上翰林院在古代,就是皇家中央权力的地方。
放在今天来看,文状元还不如武状元,但是在古代,文状元是有机会成为国级干部的,但是武状元却没有,如果可以的话,文状元还有可能问鼎宰相,但是可惜的是,古代历史上的文状元,还真没有特别出名的,反而是第三名的探花郎出了一个历史名人——和珅。
文曲星一般指的是文状元
武曲星一般指的是武状元
民间一般认为,曾出现过的文曲虽有范仲淹、包拯、文天祥等。文曲星属癸水,位列北斗星甲级星当中,主功名,与文昌星同为吉星,代表文学、文艺方面的才能,多能表现极佳。文曲星喜与文昌星同宫,此人多能发挥才艺,若再遇武曲星同宫,文武全能,大富大贵也就不远了。
然而,文曲星并不一定皆好,如果此星落在女子命宫当中,不幸逢巨门星同居一宫之内,这样的女性多容易自甘堕落,生性*秽。不仅如此,命中得文曲星配文昌星,或者配武曲星,如果父母宫内有煞星,或有星与文曲星行克,那文曲星也未必能显出优势。文昌贵人的查法: 甲乙巳午报君知,丙戊申宫丁己鸡。庚猪辛鼠壬逢虎,癸人见卯入云梯。查法:以年干或日干为主,凡四柱中地支所见者为是。 文昌多取食神之临官为贵,为食神建禄之称。文昌入命,主聪明过人,又主逢凶化吉。气质雅秀,举止温文,男命逢着内涵,女命逢着仪容。好学新知,具上进心。一生近官利贵,不与粗俗之辈乱交。
乡试,相当与县级别的考试,过了就是生员(秀才),这时候就是有功名在身,可以不用参军,公堂不用下跪了。
举人就是通过了地方上的考试-会试,类似省级别。可以有很多名,不是说第一名是举人,其他人就不是了。
贡士是进京赶考后由京城的官员审考,中了之后才叫的
进士就是皇帝出面考试,中了的考生,一次大概有1-200多人。
进士第一名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要游街的。
中国科举制度是古代选拔人才的唯一途径,从隋朝开始,中国历史上总共产生了777位文武状元。他们中的很多人没有再现过他们当状元时的风光无限,而是在时间的推移中逐渐沉寂在历史长河中,而也有那么一些状元依然绽放着夺目光辉,这里就为大家介绍五位。
第一位王维
大家都学过王维的诗,知道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但是肯定也有很多人不知道王维其实还是一名画家,更是一位科举状元。王维是山西人,于唐玄宗开元年间考取状元,是水墨山水画派的创始人。王维的一生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那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是成为了后世送别友人的必用之句。此外,王维的那首《相思》也是流传至今、家喻户晓的名篇。
第二位 柳公权
柳公权,字诚悬,是唐宪宗元和二年( 808年)状元,官至太子少师。后世人记住他的主要是他在书法上卓著的成就,他精于楷书,擅长行草书,与唐代另一大书法家颜真卿并称“颜柳”,也是我国历史上“楷书四大家”之一,书法造诣对后世影响极大。
第三位:文天祥(状元之中的状元)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提名状元,以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被誉为“状元中的状元”。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第四位:明代才子状元——杨慎
历代状元中,著述最丰的,是明代正德六年(1511 年) 辛未科状元杨慎。号称“明朝三大才子”之首的杨慎(另外两位是解缙和徐渭)不仅工诗,而且能文、词和曲,并重视民间文学,是颇有成就的文学家和著名学者。其平生著述达四百余种,虽多散佚,仍留存一百多种,现存诗作二千三百首左右,著述之丰,明时推为第一 。
第五位郭子仪
郭子仪,字子仪,是唐朝开元初年武举状元,官至宰相,一生历经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四朝。他军功彪炳,如收复两京、平定安史之乱、说服回纥、败吐蕃、平定河东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他再造了唐朝,更是历代状元中政治成就最高的。但他不居功自傲,也不贪恋权势,心胸豁达、处事智慧,也是少有的一直处于政治中心且功高盖主,却能安享晚安年且后代也多享恩赏的名臣,中国历史对他的评价极高,说他是“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世而上不疑,侈穷人欲而议者不之贬”的人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