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几状元

清朝有几状元,第1张

清朝有114位状元,例如傅以渐,刘春霖等等。

傅以渐(1609~1665) 字于磐,号星岩。今山东聊城东昌府区人,祖籍江西永丰县。 清第一位状元。

刘春霖(1872—1944),字润琴,号石云。中国晚清直隶省河间府肃宁县人,晚清德宗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甲辰科状元,亦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所谓“第一人中最后人”。刘春霖善书法,尤以小楷为著。小楷笔力清秀刚劲,深得世人推崇。时有“大楷学颜(颜真卿),小楷学刘(刘春霖)”之誉。出版有《大唐三藏圣教序》、《兰亭序》等小楷字贴多部;大字法贴亦有出版。刘春霖的名字已载入香港书谱出版社和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型辞书《中国书法大辞典》。刘春霖患有心脏病,经受日伪打击后,病情逐渐加重,经多方医治无效,于1944年1月18日逝世于北京(又一说逝世于1942年)。

都说人生自古四大乐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对于那些寒窗苦读数十载的学子来说,没有什么比“金榜题名”更令人值得开心了,特别是考中状元,那一定是一生中最高光的时刻。

历史上状元虽然不少,但每个人都有属于他的故事。有的中状元后,便得到朝廷重用,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最后名留青史,就好比柳公权、王维、文天祥等等。不过有的状元就很悲催了,好不容易考中状元,却因为种种原因,被皇帝取消状元头衔,就好比明朝的黄观。

黄观是明朝唯一的“六首状元”,时人称赞他:“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他是朱元璋钦点的状元,之后效忠于建文帝,深受两代皇帝重用。但他运气不好,偏偏遇上靖难之役。

黄观一向不满朱棣对建文帝的态度,曾当众数落过朱棣,令后者怀恨在心。朱棣起兵时,便将黄观的名字列入“奸党”之中。黄观听说朱棣登上皇位,万念俱灰下投江自尽。最后,朱棣将他从登科录中划去,削夺其状元名号。

黄观的结局令人惋惜,但他是因为卷入政治当中,正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就从这一点来说,有一位清朝的状元,就比黄观更加悲催了,因为皇帝除去他状元名号的理由实在奇葩。

这名状元叫做祝顺昌,出身大户人家,家里仅田地就有4000余亩,另外房屋还有数十间。他从小就接受了良好教育,年仅八岁就帮助长辈管理家族。要说祝顺昌就靠着家里的产业,这辈子也吃穿不愁了,可在他十四岁那年,却做出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

由于他从小学习打理家族生意,见惯了佃户们的艰辛生活,于是有一天,他叫来所有的佃户,当众将家里的账本全部烧毁,宣布佃户们的债务一笔勾销。之后他将家族产业转为经商为主,先后经营了酒坊、当铺、茶叶、布店等多个行业。

当这些生意渐渐稳定下来后,祝顺昌就出钱修了一座聚贤楼,时不时邀请一些文人墨客前来相聚。也正是受到大家的影响,祝顺昌决定去参加科举,没想到的是,最终他被乾隆钦点为状元。

当时在殿试期间,以祝顺昌为代表的南方举子,与北方举子发生了一些矛盾,双方差点打起来,甚至惊动了主考官。殿试结束第二天,众人约好打群架,最后南方举子就只来了祝顺昌一人。但结果令人意外,祝顺昌竟然以一己之力,将一群北方举子打翻在地。

出了这件事,北方举子怒气难消,便联名上书向乾隆告状。乾隆一看,这不是自己刚钦点的状元郎吗,于是决定亲自去会会他。当下乾隆就带着几名侍卫,微服私访去见祝顺昌。

两人见面后,乾隆对祝顺昌很是欣赏,认为此人的确有才,正打算重用他。不过聊了几句之后,乾隆向其提出一个要求,之后祝顺昌摔杯抗议,引得乾隆大怒。到底乾隆提了什么要求,为何会让状元摔杯抗议呢?

原来,在交谈几句之后,乾隆认为祝顺昌这个名字起得不好,有“顺昌大捷”之意。于是乾隆提出要求,让祝顺昌改名为“祝顺清”,以表对大清的忠心,这样才承认他的状元之名。

然而祝顺昌不肯答应,他说:“要改就改祝君豪(祝顺昌字君豪),决不能改昌为清,毁吾之名。”乾隆听后大怒,激动得将手中酒杯猛摔在地。没想到祝顺昌脾气也倔,跟着将酒杯摔坏,以示抗议。

门外的侍卫听到动静,立马冲进来护驾。乾隆想起之前北方举子状告祝顺昌,说他一人打倒十几个北方举子,于是叫侍卫们领教一下他的功夫。祝顺昌卯足了劲,一一将侍卫打翻在地,乾隆见状愈发气愤,一言不发拂袖而去。

回到宫中,乾隆越想越气,便下旨取消祝顺昌状元名号,并将其下狱。之后乾隆命人,在祝顺昌的背上刺了“祝顺清”三个字,想让他屈服,但对方宁死不屈。一番折腾后,乾隆并未治他死罪,反而放他出去,只是令他不准离开京城。

因为这件事,令祝顺昌很是郁闷,之后他花了一大笔钱,摆了一桌丰盛的宴席,邀请十余名好友前来赴宴。在宴会期间,祝顺昌向好友倾吐不快,称自己并不缺钱,就算没了状元名号也能活得很好,甚至还当众骂乾隆是卑鄙小人。

朋友们听到祝顺昌的言论,都吓得够呛,纷纷找借口离席,之后也不敢再与他有交集。很快,祝顺昌的言论传到乾隆耳中,乾隆并没有判他死罪,而是派人去调查他到底有多富,敢说出这样的话。

调查得知祝顺昌的确家底丰厚,为了打击他的气焰,乾隆没收了其家产,将祝顺昌囚禁在京城某一偏僻之处。这位有财又有才的状元郎,最后便在这种环境下度过余生,甚至没能载于史册。关于他的故事,只是广泛流传于民间。 

南宋时期,有位叫陈妙常的尼姑,多才多艺,容貌上佳。当时进士出身的新任县令张孝祥偶然得见陈妙常,为其写下诗两首,后告知好友潘必,潘必便去追求陈妙常,结果成功了,尼姑陈妙常最后嫁给了潘必。

陈妙常空门偷情据传发生在南宋高宗绍兴年间,陈妙常小时候因身体病弱而遁入空门,常年在尼姑奄里诵经礼佛。某一年,当地的新任县令张孝祥在前来上任的途中,借宿尼姑奄,恰巧碰见正在抚琴的陈妙常。

张孝祥对陈妙常惊为天人,当即吟诵一首诗,以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但他转念又想到自己是当地新上任的县令,都还未到县衙里报到,就要惹出这么一桩和尼姑牵扯的情事,似乎不妥,于是他只能叹息地又吟诗一首,以表自己的无奈。

后来,张孝祥上任不久后,昔日好友潘必前来拜访,张孝祥跟他提起自己曾遇见的妙龄尼姑,潘必听罢心摇神驰,便前往尼姑奄一会陈妙常。

潘必追人很有手段,他先是从陈妙常入空门的缘由入手,设身处地,问对方为何看破红尘,之后便住在尼姑奄,不时找陈妙常吟诗作乐。潘必写得一手好字,又有真才实学,在陈妙常面前露了一手后,陈妙常便对他有了好感。

接着,潘必找到了如何攻破陈妙常防线的关键点,他在无意间看到了陈妙常写的诗,诗中的意思,是她无奈入空门,其实也想和常人一样,谈情说爱。潘必看后,便直接和陈妙常摊牌,陈妙常又惊又羞后,便真的爱上了潘必。

两人过了一阵日子后,陈妙常不小心有了孩子,潘必找到张孝祥询问方法,张孝祥便帮助他们,让潘必捏造他与陈妙常自小有婚约,但因战乱分离的借口,随后在公堂之上,替两人做了主,潘必和陈妙常这才喜结连理。

一个秀才,要想成为状元,必须经过童子试、省试、中考、殿试四关。除了宫廷考试,几乎每一关都是千军万马的独木桥。竞争之激烈,难度之大,远非现在的高考所能相比。

可见状元确实是知识界的巅峰之作,在百姓心目中有“天上第一轮中得大奖,天下万姓仰视”的殊荣。同样,朝廷也很重视状元。状元产生后,一定会进入翰林院,陪伴皇帝,在仕途上面临无数的升迁机会。所以在古代,被状元崇拜的人很多。

以宋朝为例。宋朝对状元真的很好。10年内,冠军可以进入权力中心执掌权力。王增、吕蒙正、李迪、宋楠等名人都是真正的冠军。

以明朝为例。明朝276年,一共产生了90个状元。最后有17个官员到宰相。大概五个冠军里面就有一个总理。

与宋代、明代等朝代相比,清代状元的仕途并不尽如人意。据资料显示,第一位状元傅以渐生于清朝1646年,最后一位状元刘春林生于1904年。250年间,共诞生114位状元,数量超过明朝。但是从官员到总理只有14个状元。他们是、许、庄有功、戴渠恒、潘、张、翁同_、孙嘉耐、许志、陆润祥。大约八个冠军中只有一个总理。

当个部委大学士,省长等实权部长也不错。那么,他们中有多少人以状元的身份成为清朝的大臣、督抚、督抚呢?

不多。

资料显示,清代有21位大臣,6位巡抚。也就是说,大约四个状元中只有一个大臣和总督。

值得一提的是,乾隆皇帝爱才,敢于提拔重用状元。乾隆年间,6位状元当上了宰相,7位状元当上了各部大臣,1位状元当上了总督,共计14位,约占状元总数的八分之一。

在清朝,能成为宰相、部院大臣、巡抚的状元只是少数。大部分状元在官场都是弱势。

按规定,翰林院新状元的职务是编修,品级从六品起。从档次来看,不低。因为其余的进士,无论是作为翰林院的正骐品的编辑,还是作为翰林院的审骐品,都有较低的级别。然而,许多顶级学者一生都在翰林院的职位上经历了起伏,或略有晋升。

比如浙江宁波的考生张_,考状元的时候才32岁,正是壮年。然而,张_的仕途却很不如意。在翰林院做了几年编修、讲学、读书等闲职,做了地方考官。最后国子监四年级的官员敬酒。

张_的另一位探花者是潘祖荫。都察院官潘祖荫是帝国官,法务部官,兵部官,工部官等。他也是军务尚书,军衔是一品。

张_的同科还有一个叫李鸿藻的考生。李鸿藻只是十八进士中的一员,排名远不如张_,但他的事业却蒸蒸日上。45岁从一品都察院左都御史、官至礼部尚书、大学士协办、吏部尚书。联合赞助大学学位相当于总理。

潘祖荫和

比如我们所熟悉的左。左一生三次进京赶考,都以为名,均以失败告终。一怒之下,左宣布不再参加考试。因此,左一生只有一个举人身份。后来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左得以出山,先后为张、罗、曾国藩效力。左确有行军打仗的本领,屡因战功被提升。他的官阶是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东葛大学士、军务尚书等。封他为二等,拜相封侯,比状元漂亮多了。

有趣的是,左一直担心自己的举人身份。1874年,左任陕甘总督时,向慈禧太后提出要进京赶考。慈禧太后忍不住笑了:你一个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和一帮小伙子一起参加考试?你不感到羞耻,法庭感到羞耻。于是,左被慷慨地赏赐了一个“同宗进士”。

左终于解决了他的夙愿。

这位倒霉的状元名为汪应铨,这件悲剧的根源在于他的相貌十分的丑陋。这位状元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小苦读,在科举之路上还算顺利。他在三十余岁的时候中了举人,在四十余岁的时候做了进士。虽然这些功名看似与那些少年天才们无法比拟。但是科举之路比我们想象的要艰难得多,许多人一生连秀才都考不上。所以他取得的成绩在当时看来是极为难得的。更何况他中了状元,更为他增添了光彩。

当时京中的有名人家招女婿,流行榜下捉婿。意思就是等到科举考试放榜之时,选择榜上有名的学子,作为自己的女婿。这位状元在当时的场合下自然是备受青睐。很多大家**都有意于嫁给他。最后他选择了一位陆姓**,将她迎娶进门。这位陆**也仰慕于状元郎的才华斐然,并不在意其实他已有发妻,居然为状元委身为妾。在新婚之前男女双方是不能够见面的,两家议亲也是有父母为他们操办。

因而陆**除了知道状元郎的学识十分的高之外,其余的事情完全不了解,仅凭着自己的一时冲动,就决定了自己的婚姻大事。新婚当夜,状元郎揭开陆**的盖头之时,陆**才发现,自己的丈夫其貌不扬。不但身材矮胖,而且五官也不十分端正。更令陆**失望的是,状元在新婚当夜因为醉酒而失仪,十分的不体面。

陆**一想到自己的余生都要依附于这样的一个男人而度过,大失所望,又在一时冲动之下了却了自己的余生。这件事情为这位状元带来了十分不好的影响,新娘在新婚当夜因嫌弃他而自杀,使这位状元被当时的人们当做茶余饭后的笑柄,议论了很长时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9356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22
下一篇2024-01-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