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红是哪里的

金牛红是哪里的,第1张

汉中茶区第一枝红茶——金牛红主产于三千里汉江第一城的宁强县,由汉中市汉水之春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汉中市职业技术学院、汉中市植物研究所、宁强县天源茶叶加工厂自2009年开始历经三年时间研制而成。2012年投入批量生产和销售,列入汉中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当年9月由汉中市科技局主持召集省内茶叶专家通过市级技术鉴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金牛红茶的富硒品质优良,达到国内条红茶中高档品质水平。

金牛红茶于2012年11月荣获第十九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博览会后稷奖,并获得汉中市2012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

金牛红茶采自古蜀道中段的金牛道附近茶区,且已经有享誉市场的“金牛早”绿茶,为便于树立市场形象和形成品牌,“金牛红”茶因此而得名。该茶选料多来自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群体小叶种茶园,采摘标准以一芽一叶初展为主,经过自然萎凋——手工揉捻——适度发酵——初焙整形——足干提香等工序加工而成。外形条索紧细卷曲,色泽乌润显毫。内质香气高锐持久,汤色红艳明亮,滋味醇厚鲜爽,叶底红润完整。其生产技术填补了陕西茶区的空白,改变了陕西只产绿茶的现状,对丰富陕西茶叶市场,推动陕茶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转自汉中日报)

秦汉时期,从汉中南下巴蜀主要有三条主路,分别是金牛道、米仓道和荔枝道。

此三条道路都横跨秦岭,其中,金牛道直达蜀地核心成都,是最为便捷的一条;米仓道达今巴中;荔枝道达今重庆。

四川盆地向来有肥沃的土地,造就天府之国美誉,秦汉时期,秦国就有垂涎,于是秦国故作一机伎俩,成功地让蜀候吃了亡国大亏。

《括地志》记载:“昔秦欲代蜀,路无由入,乃刻石牛五头,置金于后,伪言此牛能屎金,以遣蜀,蜀侯贪财,信之,令五丁共引牛,壁山墁谷,至之成都。

大意是:秦国声称有五头会屙金的牛,想要送给蜀王,于是乎贪婪的蜀王中计,便谴五丁力士修了金牛道,然后惠文王遣司马错延金牛道南下灭蜀。

没想到吧,秦国送的牛,拉的屎也是金子,现在听起来很荒诞,但在那个时候,这算得上千古奇闻,蜀王上当也不奇怪吧。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据”《华阳国志》记载:“开明帝时,蜀有五丁力士,能移山,举万钧。周显王之世,蜀王有褒汉之地,因猎谷中与秦惠王遇,惠王乃作石牛五头,朝泻其后曰:‘牛变金’蜀人悦之,使之请牛,惠王许之。乃遣五丁迎石牛,既不变金,怒!”。丁力士拖回石牛后,石牛又假又无用,蜀王一怒之下便弃之成都郊外——即今天的成都西门金牛坝这块地方。

石牛从秦国拖运到成都,要从今天的陕西省褒城县经四川的七盘关、广元、昭氏、剑阁、梓潼、绵阳、德阳、新都,所通过的地方,显然得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所以《史记)也载说这条古代成都通往中原的道叫“石牛道”,亦称“金牛道”。

南宋诗人陆游在成都西门登高望远时写的《张仪楼》一诗中有“龟书成城锦水滨,金牛路辟复通秦”之句,前者指成都城筑城由来的传说,后者便是指金牛坝上金牛由来的故事。

1983年《金牛区地名册》一书也用史志之说法,再次认定金牛由来应是如此。

金牛坝指停放石牛的地方,显然这坝不大,它仅指成都西门外低坝地带,为什么昔日偌大个成都市周围都冠以“金牛区”几字呢?

原来1960年5月,成都把周围的驷马、望江等几个区划成一个行政区,由于区委、区政府设在茶店子旁边的金牛坝上,故用金牛二字为区名。

再来谈谈金牛道,金牛道让蜀王吃了大亏,最后蜀国被秦国所灭,秦国将天府之国打造为粮仓,为后来争霸天下,统一六国打下坚实基础。

提起金牛道,不得不让人想起天下第一关——剑门关,剑门关作为金牛道的咽喉之地,是蜀地当之无愧的北方门户,那么现在这个剑门关到底在哪儿呢?

地理课没上好的小伙伴请在地图上搜一搜,剑门关大致位于广元市北端秦岭上。

古有“剑门关破、蜀地不存”,历来有“打下剑门关、犹如得四川”的说法。

剑门关有诸葛亮下令修建,所在山脉为龙门山支脉剑门山,全长70公里,关外两侧剑门山奇险无比,剑门山中间出现断裂带,由72座似剑的山峰组成。

两山之间出现20米左右的豁口,其状入门,故曰剑门,剑门关就位于豁口处,扼守着狭窄的南北通道。

李白诗云: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三国时蜀汉姜维率三万大军守剑门,抵挡魏国十万大军的疯狂进攻。

剑门关有一点比较特别,北高南低,北面险恶,南面舒缓,有居高临下之优势。

李特言:刘禅有此地,而面缚于人,此非庸才耶!

侧面说明剑门关的重要,可以说,剑门关以一关“守”中华气节,如今再唤中华文化重回巅峰。

金牛的解释

(1)一些县镇、 山川 湖岗之名。旧时各地多有金精化为牛的传说,因视为 祥瑞 ,故以之为名。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 卷上:“﹝ 洞庭山 ﹞上有天帝坛山,山有金牛穴, 吴 孙权 时,令人掘金,金化为牛,走 上山 ,其迹存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 :“县南江侧有 明圣湖 ,父老传言,湖有金牛,古见之,神化不测,湖取名焉。” (2)古 川陕 间栈道名。 蜀 道之南栈,旧名 金牛峡 ,故自 陕西省 勉县 而西,南至 四川省 剑阁县 之 剑门关 口,称 金牛道 。自 秦 以后,由 汉中 入 蜀 者,必取道于此。 唐 李白 《上皇西巡南京歌》 之八:“ 秦 开 蜀 道置 金牛 , 汉 水元通星汉流。” 清 吴伟业 《圆圆曲》 :“专征箫鼓向 秦川 , 金牛 道上车千乘。”

词语分解

金的解释 金 ī 一种化学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黄赤色,质软:黄金。 金子 。金笔。 金一类的,具有 光泽 、延展性,容易传热和导电的固体的通称(汞除外)。: 金属 。五金(旧指金银铜铁锡)。合金(两种或多种金属混合而 牛的解释 牛 ú 哺乳 动物 ,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牛刀小试(喻有很大的 本领 ,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牛黄。牛角。 星名,二十八宿之:牛斗

5月。

“月季大道”项目位于滨江新区金牛路,西起滨江路,东至西一环路,总长度约1252m。施工范围包括道路中央绿化带、机非隔离带以及道路两侧景观带。

目前在建的金牛路道路工程一标段全长819米,于去年9月底已完成该路段道路路基、各种管网埋设、道牙安装和沥青路面铺设工作。

古代出入四川有10条道路:

1、金牛道

金牛道又叫蜀栈,金牛道是古代川陕的交通干线,此道川北广元到陕南宁强一段十分险峻。诗人李白赞叹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就是指的这一段。

金牛道的开辟时间或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名源于石牛粪金、五丁开道的传说。所以也被称为石牛道,又称南线道或蜀栈。全长约600公里。

金牛道从成都出发,经德阳罗江县、绵阳梓潼县,至广元剑阁县,过剑门关至昭化,渡嘉陵江,经广元朝天区往东北方向至陕西宁强县,再经勉县到达汉中。

2、子午道

子午道从今西安市开始向正南,沿子午谷入山后不久,即转入淬水河谷,溯谷而上,翻越秦岭,稍折西南,经洵河上游,南过腰竹岭,顺池河到汉江北岸的池河镇附近,又陡转西北,大致沿汉江北岸,经石泉县,绕黄金峡西到洋县,再西到汉中。

子午道的得名,是因为子午谷和长安南行的一段道路都为南北方向———古人以“子”为正北,以“午”为正南。子午道的历史比荔枝道要早,有研究认为最迟在战国时期就已开通。

子午道最早见诸文字始于刘邦。公元前207年,汉高祖刘邦于“鸿门宴”后,被迫由霸上去南郑就汉王位时,走的即是子午道。

3、连云道

连云道从陕西宝鸡向南,到达凤县凤州镇后折向东南,越柴关岭进入汉中留坝县,再经勉县到达汉中。全长约235公里。

云道颇为取巧,北段借用故道(陈仓道)的一部分,南段则沿用褒斜道的路段。这样它既排除了褒斜道的途程险峡,又避免了故道的回曲绕折,既利用了故道的缓冲开阔,又利用了褒斜道的捷足先登。因而,自北魏新开凿此道以后,连云道上一直是畅通无阻。

直至1935年前,连云道一直是川陕官道。当时的过往行旅、客商、成群结队的骆驼队、上百的马帮,来来往往,一片热闹景象。1936年,川陕(宝汉)公路通车,连云道便废弃了。

4、祁山道

祁山道从甘肃天水出发,翻越祁山,经陇南市礼县、西和县、成县、徽县,到达汉中市略阳县。全长约300公里。

祁山道往北进入草原,向南则连接金牛道进入四川,祁山道便成为一条沟通川蜀与西方的丝绸之路,在汉代十分繁荣。

唐代之后丝路中断,祁山道的地位随之下降。不过,茶马贸易开始活跃,这里成为茶马古道青藏线“唐蕃古道”的一部分。这一直持续到清代乾隆年间“边茶贸易”代替了“茶马互市”,祁山道也渐渐淹没在茫茫史迹中。

5、荔枝道

根据史籍的记载,荔枝道的基本路线:

自涪陵(妃子园)—垫江—梁平—大竹—达县—宣汉(大成乡瓦窑坝折入三桥、隘口、马渡)—平昌县(岩口乡、马鞍乡)—万源市(鹰背乡、庙垭乡名扬、秦河乡三官场、玉带乡、魏家乡)

—通江县(龙凤乡、洪口乡、澌波乡)—再入万源市(竹峪乡、虹桥乡)—镇巴县—西乡县子午镇,最后进入子午道,到达西安,全程1000多公里。

荔枝道的前身是三国时期著名的间道。这条古道从万源经镇巴至西乡,有记载称,诸葛亮入蜀后曾屯兵万源,据险防御曹兵,刘备取汉中时,也有“大兵发葭萌,照烈由广元、宁羌,正道入,张恒侯从定远、西乡间道而进”的记载。荔枝道正是在这条古道路线的基础上开辟出来的。

6、陈仓道

陈仓道因道路北端入山处为秦汉时的陈仓县而得名。因其北段要翻越秦岭正脊大散岭,古代在岭上设置过一座大散关,又被称为散关道。又因它的大部分线路是顺嘉陵江上游河谷而行,秦时设置故道县,又名故道。楚汉时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指的就是此。

它从今宝鸡东面的陈仓顺嘉陵江河谷向西南至凤县。凤县至略阳须跨过嘉陵江,由于谷深水险,要绕行位于甘肃两当、徽县之间的青泥岭,再折向东南,经略阳、勉县到达汉中。

7、褒斜道

褒斜道是中国古代横跨秦岭天险,由关中入蜀,为时最早、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条道路。 

从眉县斜峪关沿石头河上行至嘴头(太白县城),越秦岭分水岭,顺红岩河谷,经白云镇河王家楞,至留坝县江口镇,又沿着褒河下行经武关驿、马道驿至褒城达汉中的道路,全长380公里。

8、傥骆道

傥骆道也称骆谷道,从长安去汉中,自周至向西南要先越骆水,入骆谷,称骆谷道;而汉中去长安,自洋州道兴县(今洋县)向北要先越傥水、入傥谷,故又称傥骆道。

从周至骆峪口沿骆峪、经厚畛子,越兴隆岭,沿酉水河经华阳至洋县,全程425公里。这条路线主要用于军事活动。正始二年(244年),魏将曹爽曾出骆峪伐蜀。

甘露二年(257年),蜀将姜维出傥骆道伐魏。唐代,傥骆道曾一度繁荣,成为由长安入川最捷近的道路,沿途馆驿多达11处。建安四年(783年)德宗避乱南郑,广明元年(880年),僖宗去蜀,都取道傥骆。

9、米仓道

米仓道因为翻越米仓山而得名。从汉中往南,沿冷水河谷而上,越米仓山,然后顺嘉陵江支流之一的南江河谷南下巴中,沿巴河,渠江,在合川转嘉陵江而抵达重庆。

米仓道全长250公里,绕山越岭,攀行其间,如腾云驾雾。

10、武关道

武关道由丹江河谷西北行越秦岭,转灞河河谷到长安;沿丹江河谷东南行,可到河南南阳和湖北襄樊。

唐中叶以后,开凿了由蓝天至内乡(河南内乡县)长约350公里的一条新道,武关也改移到了的丹凤县之南了。 秦岭中入川的道路,最有名的是故道和褒斜道,在唐代以前历代都很繁盛,给陕南地区,特别是汉中盆地、商丹盆地和嘉陵江谷地的土地开拓和经济发展带来便利。

傥骆道和子午道虽然都在一定时期有过繁盛的景象,但都不比故道和褒斜道来得繁华。丹霸道南通湘鄂粤桂,与四川关系不大,并有洛宛道取代它通往中原,所以也只盛行了一段时期。宋元以后,秦岭中川陕交通都趋向于故道和褒斜道。

-蜀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543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9
下一篇2023-06-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