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凤冠是什么意思

头戴凤冠是什么意思,第1张

头戴凤冠是表示尊贵的意思。

头戴凤冠是一种传统的华夏文化中的服饰,通常被认为是尊贵、高贵的象征。在古代,凤冠是一种带有凤凰图案的头冠,通常由玉、金、银等贵重材料制成。它通常用于皇帝、皇后、公主等贵族成员的重要场合,如婚礼、冠礼、祭祀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凤凰是祥瑞的象征,代表着吉祥、美好、幸福和繁荣,因此头戴凤冠也被视为吉祥、幸福、美好的象征。在现代,头戴凤冠已经不再是常见的服饰,但在一些重要的文化活动和节日中,仍然可以看到其出现,如婚礼、传统戏曲、歌舞表演等。

头戴凤冠的注意事项

1、场合:头戴凤冠通常是在婚礼、成人礼、重要的家庭宴会等正式场合进行的,应该根据场合的正式程度和礼仪要求来选择是否适合头戴凤冠。

2、身份:头戴凤冠通常是由新娘、新郎、寿星等身份特殊的人士进行的,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来确定是否适合头戴凤冠。

3、着装:头戴凤冠需要搭配适合的着装,应该选择正式、整齐、得体的服装,避免穿着过于随意或者不得体的衣服。

4、头发:头戴凤冠需要处理好头发,避免头发散乱、杂乱无章,应该根据凤冠的形状和大小选择适合的发型。

5、注意安全:头戴凤冠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凤冠过重或者不牢固而导致意外事故发生。

凤冠霞帔

指旧时富家女子出嫁时的装束,以示荣耀。也指古代贵族女子和受朝廷诰封的命妇的装束。出处1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解下了这金花八宝凤冠儿,解下了这云霞五彩帔肩儿,都送与张家**妆台次,我甘心倒做了梅香听使。”2《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花烛之下,乌纱绛袍,凤冠霞帔,好不气象。”3《红楼梦·第五回》:后面又画着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也有判云: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辞海》:凤冠:古代贵族妇女所戴的礼冠。明清时一般女子盛饰所用彩冠也叫凤冠,多用于婚礼时。霞帔:1古代妇女的一种披肩服饰。宋以后定为命服,随品级高低而不同。

明朝皇后的凤冠霞帔规定,一品至九品,各有不同。2道家的一种贵重服装。

凤冠,因以凤凰点缀得名。凤凰是万鸟之王,所以只有皇后或公主才配得上它,通常只在隆重庆典,如婚礼上才戴,普通平民一概不能佩戴。

帔,古代披在肩背上的服饰,大领对襟是它的一大特点,所以又称为对襟长袍。另外它左右胯下开叉,有水袖,是华贵又奔放的休闲服饰。在戏曲中帔一直是帝王、将相、官吏、豪绅的常服,有男帔,女帔之别,颜色分红、蓝、黄、绛、紫、粉红、天青等,其中红色是新婚或喜庆的代表色彩。

唐代白居易在《霓裳羽衣歌 和微之》中咏道:“虹裳霞帔步摇冠, 钿璎累累佩珊珊。”每每读到此,便想到古时的那些头戴凤冠身披霞帔的出阁女子,极是羡慕她们,在人生最幸福的那一天可以装扮得如斯华丽,缨络垂旒,玉带蟒袍,下面百花裥裙,大红绣鞋,一抹浓艳满身喜庆一如心中漫溢的幸福。想那凤冠霞帔原是后妃之服,拜天地又是帝王的郊天之礼,中国民间便女子的一生亦是王者。

古代贵族妇女往往以凤凰为冠饰。明制,皇后礼服的冠饰有九龙四凤。明神宗定陵出土了四顶凤冠,龙凤数目各不相同。其中一顶为六龙三凤,龙在顶两端,口衔长串珠滴,似有戏凤之意。正面有三只展翅凤凰。冠后下方有左右各三扇博鬓,展开后如同五彩缤纷的凤尾。 皇妃、公主、太子妃的凤冠九翚四凤。翚是有五彩的雉。一品至七品命妇的凤冠没有凤,绣有不同数量的雉。

霞帔亦称“霞披”、“披帛”,以其艳丽如彩霞,故名。披帛以一幅丝帛绕过肩背,交于胸前。《事林广记·服饰类》载:“晋永嘉中,制绛晕帔子,令王妃以下通服之。”宋代定为命妇冠服,非恩赐不得服。明代始为命妇品级的服饰,自公侯一品至九品命妇,皆服用不同绣纹的霞帔。 帔子出现在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得此名。到宋代将它列入礼服行列之中。明代时发展成了霞帔——由于其形美如彩霞,故得名“霞帔”。明代服用此式较为普遍,它的形状宛如一条长长的彩色挂带,每条霞帔宽三寸二分,长五尺七寸,服用时绕过脖颈,披挂在胸前,下端垂有金或玉石的坠子。

1、凤冠是指古代后妃或贵族妇女的帽子,属于冠饰,上面镶有贵重金属和珠宝,是皇后册封时所戴的礼冠,彰显华贵之美,但在明代一般女子出嫁所饰的彩冠也叫凤冠。

2、凤冠,因以凤凰点缀得名。凤凰是万鸟之王,所以只有皇后或公主才配得上它,通常只在隆重庆典,如婚礼上才戴,普通平民一概不能佩戴。

3、帔,古代披在肩背上的服饰,大领对襟是它的一大特点,所以又称为对襟长袍。另外它左右胯下开叉,有水袖,是华贵又奔放的休闲服饰。在戏曲中帔一直是帝王、将相、官吏、豪绅的常服,有男帔,女帔之别,颜色分红、蓝、黄、绛、紫、粉红、天青等,其中红色是新婚或喜庆的代表色彩。

白羊座的是古风婚纱红色束腰长裙,优雅飘逸。金牛座的是一般古装婚纱,随性自然。巨蟹座的是红色加金色婚纱,独特美丽。

双子座的是多层婚纱因为双子座有着多重性格。狮子座的是温柔婚纱,狮子座很温柔和善。处女座的是专属婚纱,处女座喜欢专门设计的东西。

天秤座的是时尚霸气的婚纱,崇尚美好。天蝎座的是高冷婚纱,比较个性。射手座的是飘逸婚纱,仙女范儿十足。

摩羯座的是复古婚纱,传统刻板。水瓶座的是简单婚纱,爱动爱跳的她们可不会被婚纱束缚住。双鱼座的是幻想婚纱,常常云里雾里分不清。

2013年,扬州曹庄惊现隋炀帝与萧后合葬墓,墓中出上了一件我国时代最早、级别最高、结构最完整的皇后礼冠,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凤冠”。

不过,这件凤冠上却没有“凤”的踪影,而是一派树木葱茏、鲜花盛放的景象,就像在脑袋上顶着一片小森林。

其实,这也并不奇怪,因为皇帝虽自诩为真龙天子,可是从秦代到明代,作为皇帝正式礼帽的冕旒冠上也没有龙。而真正以凤鸟为饰的凤冠,直到宋代才真正定型。萧后墓出土的凤冠,为我们展现了隋唐时期凤冠的样貌。

这顶凤冠上的核心组件,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一一花树。花树以一个木质小圆盘为基座,上面伸出12根弹簧状的花柄,顶端是一朵鎏金铜箔片制作的花朵,其中有玻璃花蕊、小石人等装饰。12朵花的中央,还有一朵以铜管为柄的宝花,共13朵。而整顶凤冠上一共安插了13株这样的花树,合计169朵花,真可谓是名副其实的百花争艳,春意无限。

翻阅隋唐时期的文献,我们可以发现,这些花树的作用不止是装饰,更重要的是表明女性的地位:等级最高的皇后戴12株花树,一品命妇为9株,二品命妇为8株,依次减少。按照礼制,花树的数量与每株树上的花朵数量相同,也就是说12株花树上,每株配12朵花。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萧后凤冠上的花树比礼制多了一株,每株多了一朵花

原因尚没有定论,我们只能结合萧后非凡的人生经历做一些推测。萧后出身于名门世家一兰陵萧氏,曾祖父是南梁昭明太子萧统。她16岁嫁给杨广,39岁封为皇后,52岁时隋朝覆灭,后先后流亡于各路叛军,甚至远至东突厥。唐贞观四年(630年),李靖灭东突厥,将萧后迎回长安。论起辈分,萧后是唐太宗李世民正儿八经的表叔母。贞观二十一年(647年),萧后以81岁高龄去世,唐太宗以皇后礼将她与隋炀帝合葬于扬州。也许唐太宗对这位传奇的前朝皇后充满了敬意,所以给了她超规格的待遇一在凤冠上多加一株花树,每株多加一朵小花。

安装在弹簧上的花丛,会随着脚步轻轻摇曳,就像风吹麦浪,多么富有诗意。有的学者推测,花树的前身,是一种更为人熟悉的汉代头饰一步摇。东汉刘熙《释名·释首饰》日:“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动也。”刘熙所说的步摇,类似于悬有坠饰的簪钗。但实际上,可摇动的部分并不一定是垂珠,造型千奇百怪,最常见的是花、叶。比如甘肃武威出土的一件汉代金步摇,便是一朵四瓣花上开出8朵小花或花苞,以细枝相连,正中又立着一只小鸟,喙衔一片圆形金叶。四个花瓣的顶端,各有一个细小的圆环,原本应是悬挂有饰物。

《后汉书舆服志》所描述的步摇,就更加生机勃勃了:其“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缪,八爵(雀)九华(花)”,即以黄金为底座,缠绕桂枝,串以白珠,饰以花鸟,此外还有“熊、虎、赤黑、天鹿、辟邪、南山丰大特(大公牛)”六兽。好一幅万物生长、鸟语花香的美景!此处的步摇,由众多构件组合而成,与其说是一件头饰,更像是一顶帽子,所以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步摇冠的说法。这已经奠定了隋唐时期凤冠的雏形。

在汉代,步摇是皇后谒庙时的必戴首饰,民间不许流通。现代人也许会疑惑,步摇是如此的繁冗,而且边走边晃荡,不是很不便于行动吗其实,步摇的一大功能就是限制行动,警示后妃保持端庄得体。因为戴上步摇后,如果步子迈得太开、动作幅度太大,金叶或是垂珠就会摇得哗啦啦乱响,岂不很是失礼所以,光鲜靓丽的步摇,把它比作后妃脑袋上的紧箍咒也不为过。不过,步摇实在是太好看了,引得民间女性争先恐后地效仿,并勇敢地把礼制、禁令统统抛到了脑后。宋人撰写的《唐语林》载,到了唐代长庆年间(821-824年),“京城妇人首饰,有以金碧珠翠,笄、栉、步摇,无不具美”。“紧箍咒”的痛苦,终究敌不过女人爱美的天性。

因此,步摇应是起源于西方,然后通过丝绸之路横跨欧亚大陆,向东方传播。在亚洲东端的日本、朝鲜,也出土有不少完整的步摇冠。为什么西方人热衷于将金色树枝戴在显要位置呢这应该是一种树神崇拜。

在古罗马神话中,带有金色树叶的树枝,是权力的象征。古罗马曾有一种古老的习俗:在罗马附近有一座森林女神的神庙,其祭司由一名逃亡的奴隶担任。他的任务是手持利刃,时刻警觉地守卫神庙边的一棵圣树。一旦有人折取了这棵树上的树枝,就有权与祭司决斗,若能杀死祭司,就能取代他成为新的祭司,并获得“森林之王”的称号。这一截命运攸关的树枝,被人们称为“金枝”。英国现代人类学家弗雷泽的传世著作《金枝》其题名便是来源于此。

原来,充满中国风韵的步摇,在两千年前也曾是一件“洋气”的首饰呢。

虽说以花朵、枝叶为饰的步摇是舶来品,但中国“土生土长”的凤凰终于在宋代攀上枝头,成为凤冠上最重要的配件。凤凰的起源非常久远。早在新石器时代,从南方的河姆渡文化,到东北的红山文化,都出现过凤的图样。不过,凤凰的形象在 历史 上的大多数时间里,都与女性没有直接的联系,而只是祥瑞、美德的象征。到了唐代, 社会 上下都刮起了一阵“凤凰热”,比如朝廷将大明宫的正南门命名为“丹凤门”,而在《全唐诗》的四万多首诗中,凤、鸾等字眼一共出现了四千多次,可以说大约每十首唐诗中,就会出现一次凤凰的身影。

这一时期,凤凰普遍地出现在女性的珠宝设计中。比如,陕西乾陵唐懿德太子墓石椁所刻盛装宫女,头戴高冠,冠的两侧各插一支硕大的凤钗,凤口还衔有珠串。又如敦煌莫高窟第61窟壁画中,五代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夫人翟氏,除了在发髻左右各插一支凤钗外,头上还有一件栩栩如生的凤形冠饰,仿佛一只凤凰在女主人的头顶安了窝。与此相应的是,“凤钗”在唐代诗词中频频出现,比如晚唐五代诗人冯延已的诗中,就有各种凤:“宝钗横翠凤,千里香屏梦”,“春山颠倒钗横凤,飞絮人檐春睡重”,“娇鬟堆枕钗横凤,溶溶春水杨花梦”。

进入宋代,凤冠在因袭隋唐的基础上出现了一大变革,那就是将龙与凤一同饰于其上,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凤冠。《宋史,奥服志》记录了皇后凤冠的形制:花树十二株,仍同隋唐之制,但冠上增加了“九龙四凤”的装饰。可惜,这段记载过于粗略。“幸运”的是,金朝在灭亡北宋后,将徽、钦二帝并皇后、妃嫔虏到了北方,进而承袭了北宋凤冠的样式。《金史·奥服志》对凤冠做了非常详细的描述:花株冠,用盛子一,青罗表、青绢衬金红罗托里,用九龙、四凤。前面大龙街穗球一朵,前后有花株各十有二,及泻鵏、孔雀、云鹤、王母仙人队、浮动插瓣等,后有纳言,上有全蝉襻金两博鬓,以上并用铺翠滴粉缕金装珍珠结制,下有金圈口,上用七宝钿窠,后有金钿窠二,穿红罗铺金款幔带一。

这一段话,若非古代服饰的专业研究者,可能不容易读懂,但你一定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这顶凤冠的繁复、华丽。冠上除了花树、九龙四凤,帽檐上还有孔雀、云鹤等珍禽,甚至有王母娘娘领衔的一个仙人队列,真是尊贵到了极致。

美丽凤冠的背后,是残酷的 历史 。在被俘的北宋皇后脱下华服的同时,金朝的皇后继而戴上了同款凤冠,享尽尊荣。据《靖康稗史》等文献记载,宋徽宗的郑皇后、宋钦宗的朱皇后,在金人举行的献俘仪式上,被迫头缠帕头,身披羊裘,被人像羊一样牵着。朱皇后不堪其辱,当晚就投水自杀身亡。

令人唏嘘的是,金朝皇后的凤冠也没能长久地戴稳。公元13世纪,蒙古相继灭亡金朝、南宋。这一回,蒙古皇后没有继承宋、金的凤冠,而是延用了本民族的传统女冠一顾姑冠。

这倒不是因为蒙古皇后嫌凤冠笨重一顾姑冠高达二尺许,用铁丝或桦木为骨,其外饰以红罗、珠翠,佩戴的辛苦程度恐怕不在凤冠之下。

强盛的蒙古政权,不仅在战场上所向披靡,而且在文化上也将手下败将的礼乐文化斥为末流。因而在元朝统治的近百年时间里,帝后始终维持蒙古族传统打扮。

朱元璋登基后,立志恢复华夏正统,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继承宋朝衣冠。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敲定了皇后受册、谒庙和朝会的礼服,礼冠仍袭宋制为九龙四凤冠。但是因为新政权处于草创阶段,而且经历了元末农民战争后,百业凋零,凤冠的设计相较宋金时期而言少了些许繁复,只保留了最基础的龙凤、十二花树、两博鬓和十二钿。

待到明成祖即位时,国力大盛,凤冠就开始讲究起来,精致程度比宋金的凤冠有过之而无不及,除了龙凤、花树等“标配”,还详细规定了花儿要怎么开:大珠花树上的花朵“蕊头二个,翠花九叶”,小珠花树上的花朵“每枝花一朵,半开一朵,翠叶五叶”。

满清又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在冠服礼制上同样保留了本民族的特色。比如皇后的冬朝冠上,就有不少满族老家的东北元素,如薰貂、东珠(即东北珍珠)、桦树等。不过满清的汉化程度比蒙元深,所以在冬朝冠的周圈镶缀了七只金凤。清代皇后朝冠虽无凤冠之名,但行前朝凤冠之实,也算是凤冠的一个“杂交”的产物。

历史 上,男人们为了争夺最高权力而展开的逐鹿厮杀,掀起了无数的腥风血雨。那么女人呢也在宫斗中。20世纪50年代,明定陵出土了四顶金碧辉煌的凤冠,它们的背后,就隐藏了一段辛酸的血泪史。

这四顶凤冠,分属于明神宗的两位皇后一孝端皇后和孝靖皇后。两位皇后都姓王,在同一年都参加了神宗后宫举办的首届选秀大赛。参赛的才女佳丽,哪个不梦想着戴上胜利者的凤冠但竟争是无情的。孝端皇后,原名王喜姐,她在选秀中奋勇夺魁,正位中官。可惜她只生有一女,此后屡次流产,再也未能怀上龙种。孝靖皇后王氏的命运更惨,她没能挤进前三,因而被分配到神宗生母李太后的慈宁官当宫女。

有一天,宫女王氏的命运意外地发生了转折。她被精虫上脑的神宗皇帝拦下临幸,并且一次性中标。当时,神宗皇帝才18岁,二人都不敢声张。但王氏日渐隆起的肚子,成了后宫公开的秘密。

神宗皇帝的母亲李氏也是宫女出身,母凭子贵,在神宗皇帝登基后一跃成为太后。李太后力主将王氏封为恭妃,并给予保护。不久,王恭妃生下皇长子朱常洛,即后来的光宗。

但是,王恭妃毕竟只是得到神宗一时“性”起的鱼水之欢,从来没有得到丈夫的正眼看待。就在王氏被册封的四个月前,神宗一口气娶了九个嫔,而且,九嫔之一的郑贵妃深得神宗宠爱,骄横跋扈异常,百般虐待侮辱王恭妃,称呼她为“老妈妈”。

郑贵妃生下皇三子朱常洵后,一心为儿子谋求太子之位,于是更把王#妃当成了眼中钉。王恭妃谨小慎微,生怕儿子惨遭暗算,直到朱常洛十三岁了,还带着他一起睡觉。果然,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郑贵妃向神宗打小报告,称朱常洛调戏官女,神宗大惊,连忙派使者去验视。王恭妃大哭:“十三年来我跟儿子一同起卧,就怕有人陷害,今日果然应验了!”使者如实禀报神宗,这才保住了朱常洛的清白。

立储之事惊动了慈宁官。李太后间神宗:“外延诸臣都说要早定太子,你怎么看”神宗向来不喜欢王恭妃和朱常洛,来了一句:“常洛只是一个富女的儿子。”李太后当即大怒:“你不也是官女生的!母以子贵,还分什么三六九等!”神宗被羞得无地自容,只好册立朱常洛为太子。

不过,王恭妃并没有母凭子贵,反而被负心薄幸的神宗幽禁在景阳宫,与外界隔绝长达十年之久。直到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王恭妃病重,太子朱常洛才得到父亲特批,见母亲一面。此时的王恭妃早已双目失明,母子两人抱头痛哭,王恭妃颤巍巍地抚摸着朱常洛的脸,说:“儿长大如此,我死何恨。”说完气绝,年仅46岁。

据明末文人文秉的笔记《先拨志始》转引的内部消息,这对母子相见情形更为凄惨。朱常洛进入景阳宫后,郑贵妃派人尾随其后,王恭妃怕被捉到口舌把柄,两人只好相顾无言。郑贵妃派的人一直等到王恭妃咽气,朱常洛才得以收殓母亲的尸骨。

可怜的王恭妃,直到死后仍饱受屈辱。神宗并不把这个妻子的死放在心上,丧事拖了十个月,王恭妃的尸体早已腐烂不堪,随葬品又少又没人守坟。直到她的孙子明熹宗即位后,才追尊她为孝靖皇后,把她的棺椁迁人定陵,与神宗、孝端皇后同葬,并补上了皇后专有的凤冠。

按照明初的礼制,皇后拥有两顶凤冠,一顶是正式场合戴的九龙四凤礼冠,一顶是包含在常服中的双凤翊龙冠,或称“燕居冠”。所以,定陵中埋葬的两位皇后,一共随葬了四顶凤冠。有趣的是,这四顶凤冠分别为十二龙九凤、九龙九凤、六龙三凤、三龙二凤,没有一顶遵循祖制。不过,这一点也不影响凤冠的奢华程度。拿孝靖皇后的三龙二凤冠来说,上面共镶有各色宝石一百多块,珍珠更是多达五千余颗,金碧辉煌,堪比一座小型的珠宝博物馆。

可惜,孝靖皇后在世之时,从来没有戴过一天这顶凤冠。人都已经死了,就算凤冠再大再华丽又能如何

“野鸡凤冠”也抢手

尽管 历史 上围绕凤冠的悲剧层出不穷,但美丽的凤冠,始终吸引着万千女性为之心驰神往、前赴后继。如果说古代文人的最高理想是考中状元,那么女性一生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顶凤冠。那么,对于无缘进入后官的女人来说,如何才能过一把“凤冠瘾”呢

不能戴凤,野鸡总可以吧。按照明代礼制,皇室的后妃可用凤,而诰命夫人可以用翟(长尾巴野鸡)。二者的长相接近,于是命妇的翟冠也被笼统地称为凤冠。能戴上一顶这样的“山寨”凤冠,也算得上是莫大的荣誉了。于是,就像孩子自豪地把奖状贴在墙正中,不少凤冠都在正面的珠翠丛中赫然标明了四个大字:“奉天诰命”。

诰命夫人,是朝淑,廷对高官的母亲或妻同子的加封。如果说男子是“求官心切”,那么女人们也是在家中“求冠心切”。 历史 上,有的大臣家里迟迟得不到诰命凤冠,不仅大臣着急,大臣的夫人更是着急。如明嘉靖初年内阁首辅夏言,就曾上书催过嘉靖帝,称自己的继室苏氏嫁人夏家整整三十年了,还没有凤冠,以至于每次宫中大典都没资格参加。而明末抗清名将史可法,也曾在一封家书中安慰朝思暮想的妻子说:“我在任已经年半,再过年半,就该考满,到时就能奏请朝廷给你诰封。”

在很多反映女性题材的传统戏曲中,凤冠也是一个重要角色。福建的高甲戏有一出经典剧目《凤冠梦》,是根据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古今小说》卷四十《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一文改编而成。讲述的是明嘉靖年间,吏部郎中李元顺将女儿李月娥许聘给监察御史沈炼之子沈少卿,但忠正耿直的沈炼得罪了权倾朝野的内阁首辅严嵩,被嘉靖帝革职查办。李元顺恐遭株连,逼沈少卿写下退婚书,并转将李月娥许聘给严嵩之孙。

后来,天理昭彰,严嵩倒台。沈少卿考中状元,他的妻子获封诰命夫人,赐凤冠霞帔。李月娥朝思暮想戴上凤冠,于是李元顺一家矢口否认毁亲一事,明目张胆地前去抢亲。双方打起了官司,进而引发了剧情的高潮一“凤冠三讼”。经过两次上诉、三次审判,终审法官邹应龙设下妙计,使爱慕虚荣的李月娥暴露了真面目,她的凤冠梦也由此破灭。

如此说来,凤冠的存在只是为了迎合女性的虚荣心吗当然不是。凤冠有其深层的现实意义。古代的女性,因无法参加科举、建功立业,她们获得 社会 地位的主要途径就是相夫教子,凭借丈夫、儿子的成功而获封诰命,求得一顶凤冠。凤冠象征着荣誉,其 社会 价值就是激励万千女性成为贤良淑德的模范,并一心一意地扶持丈夫、教育子女。这在齐家、治国的传统 社会 理想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娘教子”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一家的女眷在得到男主人的死讯后,大老婆、二老婆皆不耐贫苦,改嫁而去,只有小妾王春娥坚守寒门,一边辛苦织布维持生计,一边苦口婆心地教导继子。若干年后,继子高中状元,同时得知父亲不仅没有死,而且已官至尚书。父子荣归故里,对王氏深表感激。故事的最后,王氏获封诰命夫人,乡邻无不称羡。

这是一个平凡女子靠操行改变命运的故事,它所要宣扬,就是古代女性的主流价值观:贞洁,贤德。而王氏获赐的诰命凤冠,其意义不亚于一座表彰女德的牌坊。如果天下的女子都像王春娥,社稷何愁不安定

话说回来,不论是在后宫还是民间,凤冠都是不容易戴的。而且,能享受此等尊荣者,不仅要头脑过人,体力也须出众。此话怎讲据测量,明孝端皇后的九龙九凤冠,重量达232千克,这个重量,大致相当于在头上顶着一箱盒装牛奶。明代皇后经常要戴着它出席冗长繁复的仪式,辛苦程度可想而知。诰命夫人的压力同样不小。贵州遵义曾出土明代播州土司夫人的凤冠,冠上的珠宝在出土时曾遭到哄抢,但剩下的部件仍有近2千克。

浙江女子尽封王

皇室的后妃和各个等级的诰命夫人,加起来在全国的女性人口中也只占了很小的比例。对于那些底层的普通女性来说,不仅与凤冠无缘,翟冠也是无望的。她们的凤冠梦又该如何寄托

在浙东沿海一带,流传着一个“浙江女子尽封王”的故事。在民间婚俗中,新娘可以头戴凤冠、坐八抬大轿,如皇家之礼,不算逾制。

据传说,靖康之难后,康王赵构骑着白马一路南逃到了宁海,后面的金兵仍在穷追不舍。千钧一发之际,赵构遇到了一名正在晒谷的村姑,姑娘灵机一动,把他藏在了装谷子的箩筐里,然后在白马后腿上拍了一掌,白马飞奔而去。金兵追到后,姑娘往白马飞奔的方向一指,骗走了金兵,赵构这才得救。为了报答这位姑娘的救命之恩,赵构许下承诺:若能登基称帝,这位姑娘在出嫁时可以享受戴凤冠、坐花轿的殊荣。后来,赵构果然当了皇帝,遂下旨赏赐。这位村姑戴着华丽的凤冠,在婚礼上大大风光了一把。乡里的新娘们纷纷效仿,于是这种风俗很快遍及浙江各地。

故事是虚构的,但新婚女子在婚礼上穿戴凤冠霞帔的习俗,却是真实存在的。这种习俗的真正起源,可能与明太祖朱元璋的妻子马皇后有关。据《清稗类钞》记载,凤冠在古时仅作为后妃之服,而“其平民嫁女,亦有假用凤冠者,相传谓出于明初马后之特典”。马氏出身平民,却翻身成为一国之母,这让家乡的姐妹们羡慕不已。于是,马皇后奏请老公允许民女在出嫁时佩戴凤冠霞帔。朱元璋对妻子一向敬重,便答应了这个请求。就这样,凤冠逐渐成了婚服的标配,这也是很多女子一生只得一次的荣耀。新娘无论地位高低,“必用凤冠霞帔,以表示其为妻而非妾也”。

到了清代,传统汉族后妃的服饰均已消亡,只有凤冠保留在婚服中,成了古代衣冠的一抹残象。

随着清代后妃的发式逐步加宽加大,装饰用的簪、花等饰物越来越多,于是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冠状头饰,在清代中期开始流行。如果把历代皇帝后妃的冠饰都纳入“凤冠”的范畴,那么钿子可以说是最新款的“凤冠”。

古装剧《如懿传》中钿子的使用尤其多。

1落盏梨花,温纸作画,你可还是经年狠辣,舍弃我的深情无话。     

                                                    —— 白羊座

2花下饮茶,镜前遗留的是谁的白发,梦里却再无她,入土为安也罢,弹指一过一霎!

                                                      —— 金牛座

3红尘画卷,画的是谁的生死之恋?最后却只能,守着那不变的容颜,一守就是千年。

                                                        —— 双子座

4忧悒清远的气韵,是遥远的不可触及的忧伤,如微云孤月,只能遥望那天涯的距离。

                                                        —— 巨蟹座

5谁说这一季花期晚,谁说花燃了白驼山,谁说那些过往已笑忘,谁在黄沙满天的时候向西眺望,守着一个人的地老天荒。

                                                      —— 巨蟹座

6夜冷梦长,长不过人海茫茫;人走茶凉,凉不过青丝成霜。

                                                      —— 处女座

7十几年相思加两斤黄酒,才把这句喜欢说出口,明日可愿随我柳下走,满头杨花共白首。

                                                        —— 天秤座

8我名满天下,换不回小城烟花,你说独爱蒹葭,我便踏遍天涯,却忘往事已成沙。

                                                        —— 天蝎座

9相思欲写相思意,相思泪滴相思字。眉间心上,脉脉此情谁寄?

                                                          —— 射手座

10我愿把半生浮华换做渔火人家,披一缕薄暮烟霞,看一生相思如画。

                                                        —— 摩羯座

11若我长发及腰,十里红妆,凤冠霞帔,惟愿执子之手,与卿相濡以沫。

                                                          —— 水瓶座

12浮生幻化,犹记当年月下,红线千匝,眉眼朱砂。如今,别后她嫁。

                                                          —— 双鱼座

凤冠,古代皇帝后妃的冠饰,其上饰有凤凰样珠宝。明清时一般女子盛饰所用彩冠也叫凤冠,多用于婚礼时。冠上饰件以龙凤为主,龙用金丝堆累工艺焊接,呈镂空状,富有立体感;凤用翠鸟毛粘贴,色彩经久艳丽。

京剧凤冠用,点翠是在金银胎上粘上翠鸟的羽毛,其次是点绸就是在铜镀银胎上粘上特制的蓝色绸,最次品的是点蓝,是在纸胎上画上蓝色的颜料或者油漆,上面的珠子一般是用蜡,玻璃,或者塑料做的,排穗最好使用丝线,较差有用尼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4731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8
下一篇2023-07-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