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木儿帝国于何时、何地,由何人建立?

帖木儿帝国于何时、何地,由何人建立?,第1张

由帖木儿建立。

帖木儿(1336 ~14052)

帖木儿帝国创建者,军事统帅。生于中亚谒石城(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 附近一突厥化蒙古贵族家 庭。曾任西察合台汗国大臣。14世纪60年代政局动乱时期,周旋于河中地区(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诸封建主之间。击败政敌后,于1370年杀其同盟者侯赛因,自立为大埃米尔,建都撒马尔罕。1372~1388年五次出征花剌子模,征服阿富汗、伊朗。1389~1395年三次远征金帐汗国,同时入侵伊拉克,占领巴格达;北进南高加索,夺取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并侵入俄罗斯境内。1398年进兵印度,攻陷德里。1399年西征小亚细亚。1402年7月在安哥拉之战中,打败奥斯曼土耳其军队。至此,建立起东到北印度、西达幼发拉底河、南濒阿拉伯海和波斯湾、北抵里海和咸海的大帝国。1404年率兵20万东征中国。翌年死于进军途中。

帖木儿(1335—1405年),帖木儿帝国君主(1370—1405年在位)

帖木儿,是中东历史上最有名的征服者之一。关于他的出身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他是成吉思汗的后裔,是一个突厥化的蒙古人,另一种认为他是个突厥人,只不过自封为成吉思汗的后裔。

帖木儿常以成吉思汗的业绩来勉励自己,但他终究没有成为成吉思汗二世,虽然同样是征服了许许多多的地区,同样是洗劫了不计其数的战利品,但帖木儿的战争更没有头绪,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帖木儿后代的不争气也使他的帝国成为昙花一现。帖木儿还有一点同成吉思汗不同,他是个虔诚的穆斯林,属于什叶派,但他战争面对的对手却大多也是穆斯林,反而常常是异教徒从他的战争中捞到不少好处。

帖木儿身材高大、头也大,有着褐色的皮肤。他勇敢善战,在关键时刻能以一个无畏的战士的身份冲到最前线搏杀,还有一个政治家的谋略,能通过暂时的屈服来赢取宽松的发展环境。他是个文盲,但却绝对聪明,是哲学家的好朋友。他曾在一次劫掠中被射伤了腿,因此也被后人称为“跛子”帖木儿,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位最出色的马上帝王。

孕育帖木儿帝国的地区,称为河中地区,介于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大致位于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当时属于西察哈台汗国的领域。帖木儿原是渴石城城主哈吉的侄子,被任命为千户长。在东察哈台汗国的秃忽鲁•帖木儿入侵并占领渴石之后,帖木儿投奔了他,被任命为渴石城的总督。

但随后帖木儿同秃忽鲁•帖木儿的儿子也里牙思火者翻脸,被迫同内兄侯赛因流亡波斯,正是在流亡期间,他的腿受了终生的伤。帖木儿和侯赛因经过一番卧薪尝胆之后,卷土重来,打败了也里牙思火者,赢取了整个河中地区。随后,帖木儿和侯赛因又反目成仇,帖木儿击败了侯赛因之后,成为河中地区的最高统治者,于1370年自立为埃米尔,定都撒马尔罕,初步建立了国家。帖木儿扶植了一个察合台的后裔为傀儡,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从这时起,帖木儿便不停断地向四邻伸出刀锋,扩大他的帝国。首先是攻灭了咸海边的花剌子模,然后连续五次进攻世仇东察哈台汗国,一直打到吐鲁番,迫使东察哈台汗国统治者哈马儿丁“消失在黑貂与银鼠出没之地”,从此一蹶不振。帖木儿首先解除了卧榻之侧的心腹之患,巩固了新生的国家。

接着遭殃的就是伊朗和阿富汗的人民了。旭烈兀的后继者们各据一方,互相攻击,使他们成为帖木儿最好的猎物。从1380年开始,一直到1393年,帖木儿断断续续地铲除了一个又一个的割据力量,吞并了伊朗和阿富汗地区。至此,帖木儿的帝国东至印度河,西到幼发拉底河,北达高加索,南临波斯湾。这基本就是帖木儿帝国的最大版图,帖木儿在其后所进行的征服影响虽大,但并没有在所在地区建立起稳定的统治。

帖木儿与金帐汗国的战争进行得异常艰苦,但主要不是因为对手的强大,而是因为大草原的空旷和迷离。他扶植了成吉思汗的后裔忽忽迷失,并认他为义子,但忽忽迷失在1380年夺得金帐汗之位后,被一时的辉煌冲昏了头脑,转而进攻他的义父。结果帖木儿毫不留情地回击了他,在1389—1395年三次亲征金帐汗国,三次将忽忽迷失从宝座上拖下去,其中第二次征服最为艰苦,在找不到敌方主力,又不熟悉道路的情况下,在草原中跋涉了4个多月,终于在力量耗尽之前追踪到了忽忽迷失并击溃了他。对这个地区的破坏,使横贯欧亚大陆的商道遭到了严重破坏。而帖木儿没有留下代理人便离开了这里。

入侵印度也是帖木儿一贯的目标,帖木儿以德里苏丹政权容忍它统治下存在人数众多的印度教徒为借口发兵,以此掩饰他对富庶辽阔的印度的垂涎。而德里苏丹国这时正出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同样无力抵御生机勃勃的帖木儿帝国。1398年,同历史上众多从西北渡过印度河的侵略者一样,帖木儿在朱木拿河畔战役中大败德里苏丹马茂德•沙之后(在这场决战之前,他屠杀了10万印度俘虏),昂首挺进德里的苏丹的宝座。在大肆破坏之后,扶植了印度斯坦人赛义德家族的希兹尔汗作为代理人,便一走了之。不过,从印度带来的战象在帖木儿接下来的西亚战役中发挥了作用。

1400年,帖木儿还率军攻打埃及奴隶王朝统治下的叙利亚,在攻陷并洗劫了阿勒颇和大马士革两座城市之后,便离开了它。

1402年的丘布克战役使帖木儿的军事荣誉达到了最顶点。帖木儿在此前遇到的对手大多是老朽的或陷于内乱的,但这次他遇到的是奥斯曼帝国的“雷霆”巴耶济德一世,后者因为征服了大半个巴尔干而令欧洲人谈之色变。在双方为势力范围的划分发生纠纷之后,帖木儿的大军直刺“雷霆”帝国的心脏,两位枭雄在安卡拉城外进行了决战,事实证明,帖木儿技高一筹,巴耶济德战败后被关在铁笼子里,很快忧愤而死。帖木儿的军队洗劫了小亚细亚几个大城市,包括奥斯曼帝国的都城布鲁沙,将被奥斯曼人征服的许多王公重新扶植起来。历史证明,帖木儿并没有阻止奥斯曼帝国的强大,但因其胜利使欧洲人喘了一口气,拜占庭帝国因此又延续了半个世纪的寿命。

帖木儿已经打败了亚洲几乎所有的大国,除了大陆最东端的中国。帖木儿还想恢复成吉思汗子孙的荣誉,并使中国皈依伊斯兰教。他在1405年聚集了准备东征的大军,但他的病死终于使中国成为他铁蹄下的幸免。

帖木儿虽然是被征服地区残暴的破坏者,但他将各地的瑰宝和人才聚集到首都撒马尔罕,将该城建成一个繁华的都市。他积极赞助学者和艺术家,他的时代被称为“帖木儿的文艺复兴时代”,但实际上影响范围和延续时间都很有限。

帖木儿死后不久,他的帝国就在众多子孙的争吵和争斗中分裂并衰落了,他终究没有成为成吉思汗二世,因为一代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但百余年后,他的后裔中又出了一个杰出人物——巴布尔,在印度建立了莫卧儿王朝。

帖木儿帝国,1370年~1507年,亦称“帖木儿王朝”,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儿(铁木尔)于1370年开创的一个堪与蒙古帝国、苏联、美国相媲美的超级大国,首都为撒马尔罕,后迁都赫拉特(Herat,又译哈烈、黑拉特)。鼎盛时期其疆域包括今天格鲁吉亚一直到印度的西亚、中亚、和南亚,1507年亡于突厥的乌兹别克部落。在铁木尔帝国的建立过程中,当是所有强大的帝国无一能够迎其锋芒,三十多年的征服战争,建立了一个首都是撒马尔 罕,领土从德里到大马士革,从咸海到波斯湾的大帝国。帖木儿帝国末代大汗,帖木儿五世孙巴布尔兵败逃至今天的印度,并在那里开创了莫卧儿王朝。开端

  帖木儿(Timur),生卒1336~1405,Tamerlane是西方的叫法,实际上把他的绰号“跛子”给融进去了。帖木儿出生在西察合台汗国,今天是乌兹别克斯坦,信奉伊斯兰教。有人说他是突厥人,蒙古人的血统是自称的,一般还是把他认为是蒙古人。后人所知的帖木儿大帝的传奇历史,绝大部分来自其自家自传《胜利书》、《帖木儿自传》。从其家族看在帖木儿父辈的时候这一家已经势力不小,西察合台汗国王族与他们有通婚关系。西察合台汗国内乱时帖木儿扶持与他有姻亲关系的王族侯赛因。1360年左右这段时期他们处境不太妙,势力相对弱小,帖木儿的腿就是在这段时间里被打瘸的。1364年帖木儿终于把侯赛因扶上了大汗宝座。不过,1370年帖木儿在政变中将侯赛因杀死,自己得到了梦想已久的王座,宣布自己是成吉思汗的后裔。

   帝国的形成

  从1380年开始,帖木儿帝国先后夺取了伊朗和阿富汗,进而攻占两河流域;1388年征服花刺子模;1389~1395年,多次进攻钦察汗国,毁其首都萨莱·伯克尔等城市,统治亚美尼亚和南高加索;1398年进攻图格鲁克王朝首都德里,屠杀战俘约10万人,统治北印度。曾经打败蒙古帝国西征大军的埃及马布留克王朝因为拒绝与帖木儿帝国结盟,1400进攻帖木儿率兵进攻叙利亚。苏丹法赖吉亲自率兵抵抗也无济于事,整个叙利亚的领土被占领,名城大马士革被焚毁。

  帖木儿的目的是想把分封的蒙古各汗国再度统一起来,为此还北上攻打金帐汗国。不料撒马尔罕爆发了异族的叛乱,把他的算盘打破了。这时候帖木儿意识到蒙古各汗国对他的威胁不如其他异族大,因此他掉转矛头往其他国家去,首先自然是把叛乱镇压下去,撒马尔罕又遭受了一遍彻底屠杀,以后在进攻印度的时候他也保持了屠杀的政策,打下德里,他的军队所过之处和以前的蒙古军队并无二致。

  1368年明朝建立后把元廷赶出了中原,对西亚的帖木儿帝国要求按元例进贡。帖木儿一开始并没有理会,到1388年起才开始遣使进贡。虽然在官方信件中帖木儿自称是“臣”,但他想的绝对不是奉中土为宗主,相反,通过使节他在不断了解明朝的情况和国力。1396年,帖木儿撕下脸皮,把外国使节给扣了,这其中包括中国和土耳其两个大国的。1398年他攻打印度,占领北部一些地区,1399年开始远征小亚细亚。他决定先把背后的土耳其给击败,然后腾出手去进攻明国。

   帖木儿帝国-建国者

  帖木儿(1336~1405)是其奠基人。1336年生于撒马尔罕以南的谒石(今沙赫里夏勃兹),卒于1405年2月18日。其父塔拉盖为突厥化的蒙古巴鲁拉思部首领。蒙兀儿斯坦的察合台后王秃黑鲁帖木儿在1360年平定河中,以其子也里牙思火者为河中总督。帖木儿被任命为也里牙思火者的参赞。不久,帖木儿逃走,同其姻兄、迦慈罕之孙忽辛会合,共同举兵。1362年右腿因伤致残,故又称跛子帖木儿。 1364年打败和驱逐河中的蒙兀儿统治者。1370年,帖木儿又杀其同盟者忽辛,灭西察合台汗国,成为河中的最高统治者。帖木儿称霸河中后,便进一步向周边地区扩张。1375~1379年间,帖木儿东攻察合台汗国;1388年征服花拉子模;1393年,征服伊儿汗王朝和阿富汗;而后北上进攻金帐汗国;1398年南侵印度;1399年西征小亚细亚;1402年大败奥斯曼帝国,俘其苏丹拜牙(即巴耶塞特一世)。终于建立一个仅次于蒙古的大帝国。帖木儿在世时曾将领土分给子孙,并指定其长子只罕杰儿之子皮儿·马黑麻为嗣君。帖木儿去世后,其后裔立即开始争夺王位的斗争。皮儿·马黑麻因远在阿富汗,撒马尔罕遂为帖木儿的另一孙子哈里勒所夺据。皮儿·马黑麻率军前去争位,被哈里勒打败,退回阿富汗,后被部下所杀。帖木儿第四子沙哈鲁,以为皮儿·马黑麻报仇为名,进军河中,夺取帖木儿的王位。因此,原帖木儿王朝的所有领土,除西波斯以外,都由沙哈鲁统一起来。西波斯的帖木儿后裔不久为黑羊王朝所灭,而沙哈鲁所建立的王朝则享国较久。沙哈鲁命其长子兀鲁伯驻撒马尔罕镇守河中,自己则仍以赫拉特为首府。沙哈鲁当政时,伊朗、中亚同中国明朝之间,贡使往来连年不断,官私贸易十分活跃。沙哈鲁死后,帖木儿朝大乱。在争位战争中,兀鲁伯被自己的儿子阿卜拉·拉迪卜所杀,而后者又被兀鲁伯的亲信杀死。河中的政权最后落到米兰沙之孙卜撒因的手中。而呼罗珊地区则被帖木儿次子乌马儿·沙黑·米尔扎的后裔速檀·胡先·拜卡尔所占据。沙哈鲁的帖木儿朝遂分裂为二。1494年,卜撒因第四子、统治费尔干纳的乌马尔·沙黑及其长兄,占据撒马尔罕的速檀·阿黑麻先后死去,继前者统治费尔干纳的巴布尔,继续同速檀·阿黑麻的后继者争夺撒马尔罕。最后是率乌兹别克人南下的昔班尼汗取得胜利。1501年,灭河中帖木儿朝。1507年5月,灭呼罗珊帖木儿王朝。河中地区形成由乌兹别克人建立的中亚诸汗国。

   进攻土耳其

  1402年春,帖木儿的军队进攻土耳其帝国,连下数城,兵锋直逼当时的首都安卡拉。土耳其帝国正处于上升阶段,势力不容小视,在西部前线已经把东罗马帝国逼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只要这个门户一开,基督教世界就暴露在眼前。帖木儿去进攻这样的对手还是冒了一定风险的。[9][10]他动员的军队在15万左右,有火枪手和战象部队,最主要的突击力量是骑兵。土耳其苏丹巴耶塞特绰号“闪电”,从名头上看绝非泛泛之辈。他动员了7万军队,在首都附近的林地设防,为的是削弱帖木儿骑兵的突击力量。

  7月28日,会战正式开始。帖木儿看到土耳其军占了地利,虽然自己兵力占优,也无把握直接冲那个口袋。于是他决定绕开土军防线从南方包围其首都,把土军诱到平原上决战,其军队根本不理土耳其大军,照了个面就走了。这让巴耶塞特大吃一惊,立刻拔营而起驰援首都。帖木儿很得意地撤了围,稍作后退,设立了防线等待土耳其主力部队到来。

  巴耶塞特的军队经过强行军赶到安卡拉战场,不及休整,仓促投入战斗,整7万人全部集中于中央,向帖木儿军发动进攻。帖木儿军两翼重骑兵劈波而来,持续进攻土军侧翼,[8]将土军左翼击溃,开始迂回包抄。一时间战场上铁骑飞舞,声如滚雷,双方火器发射的烟炎张天,两个同样以骑兵见长的国家以各自的君主亲自指挥,展开决战!

  面对帖木儿黑压压不断涌来的铁骑,守卫土军右翼的靼靼雇佣军近2万人突然叛变倒戈,随后安纳托立亚部队并部分土耳其亲卫队近2万人叛变,土军士气大跌,一下子少了将近4万部队,要凭3万军队抵挡帖木儿10万以上的部队,地利又失,胜算全无,终于一溃千里。苏丹巴耶塞特一世被生俘,土耳其经此一役元气大伤,间接的结果是君士坦丁堡的拜占庭帝国又苟延残喘了50多年。

  帖木儿获得大胜,但他觉得目的已经达到,把后顾之忧给剪除了,所以并没有乘胜把整个土耳其灭掉。从土耳其国境里俘获的工匠,被迁到撒马尔罕,班师回朝,他没忘记,自己的最终目的是中国。

   帖木儿战旗分裂和灭亡

  土耳其被打败之后帖木儿从探子那里不断了解明国的情况,大体得到的信息是明国的军队动员能力在110万,而且战斗力不低,城市众多,但有完善的城墙防御体系保护,不易强攻。帖木儿帝国要打这样的国家确实不太容易,像打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一样,细做准备,开始动员顷国之兵准备东征。很多史书载其动用的军队达130万,实际上真正的主力战斗部队也就70到100万左右,其他为后勤,要维持这样一支大军,以帖木儿帝国尚不太稳定的经济供应看风险比以往的冒险要高。如果不能立刻击溃明军主力获得大量补给,持久战是有问题的。

  明朝方面,虽然内乱导致国力有所损失,但军队因战乱战斗力得以保持,仍然不失为军事强国。1404年11月帖木儿挥军往东,时明朱棣夺取帝位不久,内部反对者相当多。但是,1405年2月18日帖木儿在行军途中病亡,大军未与明军发生大规模交战即停止了东征。

  帖木儿在世时曾将领土分给子孙,并指定其长孙皮儿·马黑麻(帖木儿长子只罕杰儿之子)为嗣君。帖木儿去世后,其后裔立即开始争夺王位的斗争。皮儿·马黑麻因远在阿富汗,撒马尔罕遂为帖木儿的另一孙子哈里勒所夺据自立为汗。皮儿·马黑麻率军前去争位,被哈里勒打败,退回阿富汗,后被部下所杀。帖木儿第四子沙哈鲁,以为皮儿·马黑麻报仇为名,进军河中,夺取帖木儿的王位。原帖木儿王朝的所有领土,除西波斯以外,都由沙哈鲁统一起来。与此同时,奥斯曼土耳其人、贾拉尔人、土库曼人在西部开始恢复失地。结果,西波斯的帖木儿后裔不久被土库曼的黑羊王朝所灭[1][2][3],其领土落入黑羊王朝(据有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和白羊王朝(据有迪亚巴克儿和阿塞拜疆)手中。沙哈鲁的控制区只限于河中、阿富汗斯坦和伊朗东部。

  沙哈鲁命其长子兀鲁伯驻撒马尔罕镇守河中,自己则仍以赫拉特为首府。沙哈鲁当政时,伊朗、中亚同中国明朝之间,贡使往来连年[6][7]不断,官私贸易十分活跃。但沙哈鲁死后,帝国大乱。在争位战争中,兀鲁伯被自己的儿子阿卜拉·拉迪卜所杀,而后者又被兀鲁伯的亲信杀死。 河中地区的政权最后落到米兰沙之孙卜撒因的[5]手中。[4]而呼罗珊地区则被帖木儿次子乌马儿·沙黑·米尔扎的后代速檀·胡先·拜卡尔所占据。 沙哈鲁的王朝遂一分为二。1494年,卜撒因第四子、统治费尔干纳的乌马尔·沙黑及其占据撒马尔罕的长兄---速檀·阿黑麻先后死去。乌马尔·沙黑的后继者巴布尔,继续同速檀·阿黑麻的后继者争夺撒马尔罕。1500年,术赤(成吉思汗的长子)的后裔昔班尼汗率领乌兹别克游牧部落攻占布哈拉和撒马尔罕,建立乌兹别克汗国,帖木儿帝国灭亡。1501年,乌兹别克汗国灭河中帖木儿朝;1507年5月,灭呼罗珊帖木儿王朝。河中地区形成由乌兹别克人建立的中亚诸汗国。

  但帖木儿的家族并没有因此全部消失,帖木儿的五世孙巴布尔以费尔干纳为根据地力图复辟,失败后进入印度,于1526年建立了莫卧儿王朝。莫卧尔的意思据说就是“蒙古”。莫卧尔王朝可以说是印度历史上最伟大的王朝,版图包括整个印度次大陆,具有完备行政统治,各宗教的关系以及中央与地方政权的关系较融洽,经济和文化也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帖木儿帝国,1370年~1507年,亦称“帖木儿王朝”,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儿(铁木尔)于1370年开创的一个堪与蒙古帝国、苏联、美国相媲美的超级大国,首都为撒马尔罕,后迁都赫拉特(Herat,又译哈烈、黑拉特)。鼎盛时期其疆域包括今天格鲁吉亚一直到印度的西亚、中亚、和南亚,1507年亡于突厥的乌兹别克部落。在铁木尔帝国的建立过程中,当是所有强大的帝国无一能够迎其锋芒,三十多年的征服战争,建立了一个首都是撒马尔 罕,领土从德里到大马士革,从咸海到波斯湾的大帝国。帖木儿帝国末代大汗,帖木儿五世孙巴布尔兵败逃至今天的印度,并在那里开创了莫卧儿王朝。

[编辑本段] 历史 开端 帖木儿(Timur),生卒1336~1405,Tamerlane是西方的叫法,实际上把他的绰号“跛子”给融进去了。帖木儿出生在西察合台汗国,今天是乌兹别克斯坦,信奉伊斯兰教。有人说他是突厥人,蒙古人的血统是自称的,一般还是把他认为是蒙古人。后人所知的帖木儿大帝的传奇历史,绝大部分来自其自家自传《胜利书》、《帖木儿自传》。从其家族看在帖木儿父辈的时候这一家已经势力不小,西察合台汗国王族与他们有通婚关系。西察合台汗国内乱时帖木儿扶持与他有姻亲关系的王族侯赛因。1360年左右这段时期他们处境不太妙,势力相对弱小,帖木儿的腿就是在这段时间里被打瘸的。1364年帖木儿终于把侯赛因扶上了大汗宝座。不过,1370年帖木儿在政变中将侯赛因杀死,自己得到了梦想已久的王座,宣布自己是成吉思汗的后裔。 帝国的形成 从1380年开始,帖木儿帝国先后夺取了伊朗和阿富汗,进而攻占两河流域;1388年征服花刺子模;1389~1395年,多次进攻钦察汗国,毁其首都萨莱·伯克尔等城市,统治亚美尼亚和南高加索;1398年进攻图格鲁克王朝首都德里,屠杀战俘约10万人,统治北印度。曾经打败蒙古帝国西征大军的埃及马布留克王朝因为拒绝与帖木儿帝国结盟,1400进攻帖木儿率兵进攻叙利亚。苏丹法赖吉亲自率兵抵抗也无济于事,整个叙利亚的领土被占领,名城大马士革被焚毁。 帖木儿的目的是想把分封的蒙古各汗国再度统一起来,为此还北上攻打金帐汗国。不料撒马尔罕爆发了异族的叛乱,把他的算盘打破了。这时候帖木儿意识到蒙古各汗国对他的威胁不如其他异族大,因此他掉转矛头往其他国家去,首先自然是把叛乱镇压下去,撒马尔罕又遭受了一遍彻底屠杀,以后在进攻印度的时候他也保持了屠杀的政策,打下德里,他的军队所过之处和以前的蒙古军队并无二致。 1368年明朝建立后把元廷赶出了中原,对西亚的帖木儿帝国要求按元例进贡。帖木儿一开始并没有理会,到1388年起才开始遣使进贡。虽然在官方信件中帖木儿自称是“臣”,但他想的绝对不是奉中土为宗主,相反,通过使节他在不断了解明朝的情况和国力。1396年,帖木儿撕下脸皮,把外国使节给扣了,这其中包括中国和土耳其两个大国的。1398年他攻打印度,占领北部一些地区,1399年开始远征小亚细亚。他决定先把背后的土耳其给击败,然后腾出手去进攻明国。 进攻土耳其 1402年春,帖木儿的军队进攻土耳其帝国,连下数城,兵锋直逼当时的首都安卡拉。土耳其帝国正处于上升阶段,势力不容小视,在西部前线已经把东罗马帝国逼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只要这个门户一开,基督教世界就暴露在眼前。帖木儿去进攻这样的对手还是冒了一定风险的。[9][10]他动员的军队在15万左右,有火枪手和战象部队,最主要的突击力量是骑兵。土耳其苏丹巴耶塞特绰号“闪电”,从名头上看绝非泛泛之辈。他动员了7万军队,在首都附近的林地设防,为的是削弱帖木儿骑兵的突击力量。 7月28日,会战正式开始。帖木儿看到土耳其军占了地利,虽然自己兵力占优,也无把握直接冲那个口袋。于是他决定绕开土军防线从南方包围其首都,把土军诱到平原上决战,其军队根本不理土耳其大军,照了个面就走了。这让巴耶塞特大吃一惊,立刻拔营而起驰援首都。帖木儿很得意地撤了围,稍作后退,设立了防线等待土耳其主力部队到来。 巴耶塞特的军队经过强行军赶到安卡拉战场,不及休整,仓促投入战斗,整7万人全部集中于中央,向帖木儿军发动进攻。帖木儿军两翼重骑兵劈波而来,持续进攻土军侧翼,[8]将土军左翼击溃,开始迂回包抄。一时间战场上铁骑飞舞,声如滚雷,双方火器发射的烟炎张天,两个同样以骑兵见长的国家以各自的君主亲自指挥,展开决战! 面对帖木儿黑压压不断涌来的铁骑,守卫土军右翼的靼靼雇佣军近2万人突然叛变倒戈,随后安纳托立亚部队并部分土耳其亲卫队近2万人叛变,土军士气大跌,一下子少了将近4万部队,要凭3万军队抵挡帖木儿10万以上的部队,地利又失,胜算全无,终于一溃千里。苏丹巴耶塞特一世被生俘,土耳其经此一役元气大伤,间接的结果是君士坦丁堡的拜占庭帝国又苟延残喘了50多年。 帖木儿获得大胜,但他觉得目的已经达到,把后顾之忧给剪除了,所以并没有乘胜把整个土耳其灭掉。从土耳其国境里俘获的工匠,被迁到撒马尔罕,班师回朝,他没忘记,自己的最终目的是中国。 分裂和灭亡 土耳其被打败之后帖木儿从探子那里不断了解明国的情况,大体得到的信息是明国的军队动员能力在110万,而且战斗力不低,城市众多,但有完善的城墙防御体系保护,不易强攻。帖木儿帝国要打这样的国家确实不太容易,像打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一样,细做准备,开始动员顷国之兵准备东征。很多史书载其动用的军队达130万,实际上真正的主力战斗部队也就70到100万左右,其他为后勤,要维持这样一支大军,以帖木儿帝国尚不太稳定的经济供应看风险比以往的冒险要高。如果不能立刻击溃明军主力获得大量补给,持久战是有问题的。 明朝方面,虽然内乱导致国力有所损失,但军队因战乱战斗力得以保持,仍然不失为军事强国。1404年11月帖木儿挥军往东,时明朱棣夺取帝位不久,内部反对者相当多。但是,1405年2月18日帖木儿在行军途中病亡,大军未与明军发生大规模交战即停止了东征。 帖木儿在世时曾将领土分给子孙,并指定其长孙皮儿·马黑麻(帖木儿长子只罕杰儿之子)为嗣君。帖木儿去世后,其后裔立即开始争夺王位的斗争。皮儿·马黑麻因远在阿富汗,撒马尔罕遂为帖木儿的另一孙子哈里勒所夺据自立为汗。皮儿·马黑麻率军前去争位,被哈里勒打败,退回阿富汗,后被部下所杀。帖木儿第四子沙哈鲁,以为皮儿·马黑麻报仇为名,进军河中,夺取帖木儿的王位。原帖木儿王朝的所有领土,除西波斯以外,都由沙哈鲁统一起来。与此同时,奥斯曼土耳其人、贾拉尔人、土库曼人在西部开始恢复失地。结果,西波斯的帖木儿后裔不久被土库曼的黑羊王朝所灭[1][2][3],其领土落入黑羊王朝(据有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和白羊王朝(据有迪亚巴克儿和阿塞拜疆)手中。沙哈鲁的控制区只限于河中、阿富汗斯坦和伊朗东部。

  拉妮·玛克赫吉

  性别: 女

  星座: 白羊座

  出生日期: 1978-03-21

  出生地: 印度,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

  职业: 演员

  更多外文名: Rani Mukerji / Rani Mukherji / Ranee

  个人作品

  没人会杀杰西卡 NO One Killed Jessica (2011)

  爱的魔法 Thoda Pyaar Thoda Magic (2008) 

  女人旅途Laaga Chunari Mein Daag (2007) Natasha

  再生缘 Om Shanti Om (2007) Herself

  车神一家子 Ta Ra Rum Pum (2007) Radhika Bannerjee (as Rani Mukerji)

  魔幻蓝诗 Saawariya (2007) Gulab

  巴布尔 Baabul (2006) Malvika Talwar (as Rani Mukerji)

  永不说再见 Kabhi Alvida Naa Kehna (2006) Maya Talwar

  抗暴英雄 The Rising (2005) Heera

  谜 Paheli (2005) Lachchi

  黑色的风采 Black (2005) Michelle McNally

  班迪与巴卜莉 Bunty Aur Babli (2005) Vimmi/Babli

  Yuva (2004) Sashi Biswas

  我和你 Hum Tum (2004) Rhea Prakash (as Rani Mukerji)

  爱无国界Yash Chopra's Untitled Film (2004) Saamiya Siddiqui (as Rani Mukerji)

  来来去去 Chalte Chalte (2003) Priya Chopra

  控制线上 LOC Kargil (2003) Pandey's girlfriend Hema

  爱,没有明天 Tomorrow May Never Come (2003) Special

  神秘邮件 Calcutta Mail (2003) Bulbul / Reema

  花无百日红 Saathiya (2002) Suhani Sharma (as Rani Mukerji)

  Mujhse Dosti Karoge! (2002) Pooja Sahani

  **妈妈 Chori Chori Chupke Chupke(2001)Priya

  有时快乐有时悲伤 Kabhi Khushi Kabhie Gham (2001) Naina

  大爱无痕 Chori Chori Chupke Chupke (2001) Priya

  真心英雄Nayak: The Real Hero (2001) Manjari (as Rani Mukherji)

  傻不垃圾Har Dil Jo Pyar Karega (2000) Pooja Oberoi

  嗨,拉姆! Hey Ram! (2000)

  Mann (1999) Sexy girl in song "Kali Nagin Ke"

  怦然心动Kuch Kuch Hota Hai (1998) Tina Malhotra (as

  Ghulam (1998) Alisha

从孛儿只斤·铁穆耳开始,政治就日渐十分混乱。1351年,刘福通率白莲教教众和被征挖黄河河道的河工起事,组织红巾军对抗元军,开始了红巾军起义。

1368年,朱元璋驱逐了大元,建立明朝,大蒙古对中国的统治结束,回到老家蒙古高原。蒙古高原的大蒙古国也沿用对汉人的大元国号,汉人史官史称北元,至1388年去元国号,或1402年去元国号,而结束后衍生为鞑靼和瓦剌 。

诸汗国中,窝阔台汗国的领地在1309年被蒙古察合台汗国和元帝瓜分。蒙古察合台汗国在1369年分裂,而蒙古伊儿汗国在1357年灭亡,最终均在1388年被帖木儿帝国征服。

蒙古术赤汗国到1480年或1502年之后就灭亡,裂解为的克里米亚汗国存在到1783年,至于阿斯特拉罕汗国,喀山汗国,西伯利亚汗国均最终在16世纪中被沙皇伊凡四世治下的俄罗斯沙皇国全部占领。 

帖木儿是西察合台汗国的中亚河中地区的渴石地区的突厥贵族巴鲁剌思氏的后裔,埃米尔,由于后来他迎娶了察合台汗国的公主,是铁木真的直系七世孙,于是他也宣称自己是蒙古黄金家族后裔。

他在1369年自立苏丹,发动七次征伐东察合台汗国的战争后,迫使察合台汗国臣服,和在1381年—1387年征服在1357年灭亡后的蒙古伊儿汗国的衍生的几个小汗国(卡尔提德王朝、丘拜尼王朝、莫扎法尔王朝、黑羊王朝、白羊王朝、札剌亦儿王朝)。

1391年和1394—1395年征伐术赤汗国脱脱迷失,征伐印度德里苏丹国,攻陷德里、西面击败当时如日中天的奥斯曼帝国苏丹巴耶塞特一世(安卡拉战役)和埃及马木留克王朝。

帖木儿帝国的疆土,鼎盛时东起印度德里和费尔干纳盆地,西至小亚细亚,北自咸海和锡尔河河谷,南达波斯湾。1404年帖木儿率领20万军队进攻中国明朝,结果在1405年进军途中病死。帖木儿死后,其帝国分裂,1506年亡于乌兹别克人昔班尼。

帖木儿帝国不是大蒙古国的一部分,但是属于后蒙古势力,疆土大多在原大蒙古国的地方。1506年帖木儿帝国被突厥的乌兹别克部落灭亡,后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于1526年征伐印度德里苏丹国,建立莫卧儿王朝,自称印度斯坦王,名义上存在到1857年。

扩展资料

蒙古的历史:

蒙古族的发展历史分为四个阶段:原始社会时期、民族的统一与对外征伐、元朝灭亡后的蒙古诸部和蒙古国的独立与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

1、原始社会时期

根据《史记》记载,蒙古部落最初只包括涅古斯和乞颜两个氏族,他们被其他突厥部落打败后只剩下两男两女,逃到了额尔古涅昆(额尔古纳河畔山岭)一带居住下来,公元8世纪,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不得不向外迁徙,这时已分出了70个分支了,这70个分支被称为“迭儿勒勤蒙古”。

公元前5至前3世纪,东胡各部还处于原始氏族社会发展阶段,各部落过着“俗随水草,居无常处”的生活。

4世纪中叶,生活在潢水和老哈河流域一带的鲜卑人的一支,自号“契丹”。居于兴安岭以西(今呼伦贝尔地区)的鲜卑人的一支,称为“室韦”。

6世纪以后,室韦人分为南室韦、北室韦、钵室韦、深末恒室韦、大室韦等5部,各部又分为若干分支。后来,达怛又成为蒙古诸部的总称。

12世纪时,这部分人子孙繁衍,氏族支出,渐分布于今鄂嫩河、克鲁伦河、土拉河三河上游和肯特山以东一带,组成部落集团。其中较著名的有乞颜、札答兰、泰赤乌、弘吉剌、兀良合等民族和部落。

2、民族的统一与对外征伐

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畔举行的忽里勒台(大聚会)上被推举为蒙古大汗,号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国。蒙古汗国的建立,对蒙古族的形成具有很大意义。从此,中国北方地区第一次出现了统一各个部落而组成的强大、稳定和不断发展的民族——蒙古族。

凡是这个国家统辖的漠南、漠北地区,概称为蒙古地区,此地区各个部落的居民,统称为蒙古人。蒙古族这时从辽、金时期(916~1234)被统治的民族成为统治民族。

在成吉思汗的率领下,从1219年到1260年,蒙古族三次西征,先后建立横跨欧亚的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伊儿汗国四大汗国。在西征的同时,又挥师南下。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历经70余年征战,统一了中国,建立元朝。

1368年,元朝灭亡,残余力量退居蒙古草原。

3、元朝灭亡后的蒙古诸部

元朝灭亡后,明朝在辽东西部、漠南南部、甘肃北部和哈密一带先后设置了蒙古卫所20多处,各卫所长官都是由蒙古封建领主担任。15世纪初,漠西蒙古瓦剌部和东部蒙古的鞑靼部先后向明朝称臣纳贡,建立了臣属关系。

15世纪,蒙古南北被达延汗重新统一,分东部蒙古为喀尔喀、兀良哈、鄂尔多斯、土默特、察哈尔、喀剌沁(永谢布)六部。

明末清初。蒙古处于分裂割据状态,以大漠为界,分为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漠西(厄鲁特)蒙古三部分。漠南蒙古西部的俺答汗注意与明朝修好,发展贸易关系。

明末,女真建立后金政权。1636年后金改为清,漠南蒙古各部封建主,也先后被清朝征服。1644年明朝灭亡后,清军入关统一中国,直到1757年平定准噶尔部落。

至此蒙古族完全置于清朝的统治之下。清朝为了加强对蒙古族的统治,在重新调整蒙古原来的大小封建领主的基础上,参照满族的八旗制度,在蒙古族地区建立了盟旗制度。

4、蒙古国的独立与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

沙俄在18世纪就对蒙古怀有领土野心。其官方刊物曾公开声称,俄罗斯在外蒙古有特殊使命,戈壁沙漠是帝国远东和东南部的天然边界。不过,当时沙俄的侵略重点在于鲸吞整个满洲(中国东北),对外蒙古的入侵还放在次要位置。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1860年清朝政府被英法联军打败,沙俄强迫清廷订立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从中国割占去大片的领土,并在蒙古地区攫取了许多特权。

1904—1905年,在辽东半岛爆发了日俄战争。结果沙俄在同日本争夺中国东北的战争中失败,遂与日本签订了划分南北满洲势力范围的密约,把南满让给日本,换取日本承认它在外蒙古的“特殊利益”。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继苏联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率先与新中国建交之后,蒙古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10月16日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8] 

20世纪90年代前后,受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影响,蒙古人民共和国废除马克思列宁主义,改称蒙古国。政治上开始实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市场经济,开始摆脱苏联70年的控制,人们在思想上掀起了恢复民族文化的浪潮。

-蒙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4474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6
下一篇2023-07-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