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确诊感染新冠病毒 详解新冠肺炎的3大检查方法

怎样才能确诊感染新冠病毒 详解新冠肺炎的3大检查方法,第1张

想判断人的身体是否患有新型冠状肺炎,但必须从个人身体出现的症状表现来判断,同时也可以通过相关的医疗技术进行诊断。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主要有血液检测法和影像学检测法等。但是,必须注意病情轻微程度的新型冠状肺炎的检查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现在新型冠状肺炎的发作和扩散,很多人感到非常恐慌。因为这种疾病本身的传染率很高,最头痛的是这种疾病的发作在初期有一定时间的潜伏期。因此,有必要知道这种疾病的诊断方法。新肺炎是如何被诊断出来的?

一、根据症状表现确诊的新冠肺炎在发作初期可能有一段时间的潜伏期,但个人身体因该病而有轻微的症状表现。例如发热和全身无力等。另外,有明显的呼吸道异常症状,如咳嗽。之后,随着病情的恶化,患者身体出现的症状特别明显,常见的症状主要有代谢性酸中毒和脓毒症休克等。但是,人体出现的具体症状表现只能作为诊断的依据之一,不能完全诊断。

二、血液检查

如果想判断人的身体是否患有新型冠状肺炎,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来确定。人体发作新型肺炎,处于疾病初期,人体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下降,体内磷细胞计数也在减少。大多数人都有反应蛋白质和血沉上升的现象,严重的人会出现二聚体上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的情况。

三、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同样是诊断人体是否发生新型冠状肺炎的常用方法之一。如果这种疾病刚刚开始发作,可以明显发现人体内有多个小斑点和间质变化,尤其是人体肺部。随着病情的加重,人体双肺有多发磨玻璃影和浸润影,严重者发生肺实变。

诊断标准

疑似病例

结合下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1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3条,同时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近期接种过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者不作为参考指标)。

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14天内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发病前14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有接触史;

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聚集性发病(2周内在小范围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场所,出现2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

临床表现

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等新冠肺炎相关临床表现;

具有上述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

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

确诊病例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未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

新冠肺炎(COVID-19,)确诊数量不断上升,目前已侵入世界六大洲,世界卫生组织(WHO)2月28日发布「世卫及中国2019年冠状病毒疾病联合专家组考察报告」(WHO-China Joint Mission on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汇整自2月16日至24日赴中国考察的成果。 报告指出,新冠肺炎病毒属于新发现的病原体,在人类冠状病毒中独一无二,具有高传播性,且人类对此没有已知的免疫力。 

发烧、干咳是新冠肺炎最常见的典型症状

目前将发烧与呼吸道症状视为初步判断是否罹患新冠肺炎的标准,而25名中外专家学者,分析55,924例实验室确诊病例后,也发现类似结果,指出患者有10项典型症状:

罹患者年龄偏高,50岁以上须特别注意肺炎感染

报告中指出,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率与年龄呈关联性,罹患重症甚至死亡风险最高的族群是60岁以上的人,其中超过80岁的患者死亡率最高。另外,高风险群还包括罹患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癌症等疾病的患者。 截至2月20日,在55,924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中位数为51岁,778%病例介于30至69岁之间,儿童病例很少且病情较轻微,19岁以下病例只占总病例24%左右。80%确诊病例为轻症至中度,患者通常在感染后5至6天后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和发烧症状。

蝙蝠是新冠肺炎病毒的源头?

许多人怀疑新冠肺炎病毒源自蝙蝠,虽然报告中尚未厘清动物来源,但经过全基因组序列比对后显示,新冠肺炎病毒与蝙蝠携带的冠状病毒关系最近,同源性高达96%,蝙蝠似乎是这项病毒的宿主,但中间宿主还未查明。 至于大家十分关心的病毒传播方式,报告表明,在武汉发现的早期病例之所以被认为是透过动物传染到人,是因为许多人报告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然而,截至2月25日都还没查到动物来源。专家推测,在疫情早期的某个时间点,部分病例间产生了人际传播,在社区传播爆发前先在湖北省武汉市扩散;再随着大规模人口流动,进一步扩大到湖北省和中国其他地区。 依据目前的观察,在无防护下,病毒透过飞沫及密切接触来传播,至于之前一度造成恐慌的「新冠肺炎会借由空气传播」之说法,目前仍未发现证据。

中国台大学者推筛检表,自己评估「加减分」快速判断流感或肺炎

在防疫上,因为新冠肺炎的症状与流感相似,因此一般人不知道如何判别;WHO公布新冠肺炎的10项典型症状之后,就有许多网友说10大症状与流感症状十分相似,学界也呼吁专家分析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情做出简易评分表,来辅助医疗院所筛检。  为了方便区分流感还是新冠,中国台大公卫学院推出「新冠肺炎危险评估分数模式」;中国台大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陈秀熙解释,自我危险评估分数的评估共有4个项目,分别是 项目 症状、慢性病 加灭分 下呼吸道症状 咳嗽 加8分 呼吸急促 加17分 慢性病 糖尿病 加10分 高血压 加10分 上呼吸道症状 鼻塞 减10分 喉咙痛 减15分 全身性症状 头痛 减10分 肌肉酸痛 减10分 陈秀熙解释,会减分的部分比较偏向是流感主要症状,会加分的部分则是新冠肺炎症状,这样简单区分可辅助医疗院所做依照症状做判断。因为目前中国台湾的确诊病例不多,因此这个模型是依据中国的病例来设计,之后可能还需要滚动修正。 陈秀熙表示,这项评估模式适用所有民众,但不同的年龄层罹患新冠肺炎的风险一定有所不同,后续还会依照更多个案的数据,找出不同年龄层的风险评估的依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3616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