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文,拉丁文有什么内在关系,拉丁一词的出处又是哪里?

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文,拉丁文有什么内在关系,拉丁一词的出处又是哪里?,第1张

拉丁语(lingua Latina)是欧洲的一种古典语言,它属于印欧语系的诸多语族(斯拉夫、希腊、日耳曼、凯尔特等)中的罗曼语族。它本是古代意大利诸多方言的一种,其使用地在古罗马及其周边叫Latium的地区。随着罗马的强大,古罗马人也把拉丁语向意大利以外的地区转播。同时,他们也吸收其它语言的元素,特别是古希腊语。现在西欧通行的字母表,虽然叫做拉丁字母,但其来源还是古希腊语。

现在已没有地区通用。

古罗马人用拉丁语 罗马帝国分裂之后日常拉丁语逐渐分化为意大利语

西班牙语

葡萄牙语

法语

罗马尼亚语等 (均属于印欧语系罗曼语族) 因此拉丁语是罗曼语族的鼻祖 从古罗马一直到中世纪结束乃至文艺复兴时期拉丁语都是西欧的通用语言 现在的各种西欧语言均深受其影响

拉丁语原本是意大利中部拉提姆地方(Latium,意大利语为Lazio)的方言,后来则因为发源于此地的罗马帝国势力扩张而将拉丁语广泛流传于帝国境内,并定拉丁文为官方语言。而基督教普遍流传于欧洲后,拉丁语更加深其影响力,从欧洲中世纪至20世纪初叶的罗马天主教为公用语,学术上论文也大多数由拉丁语写成。现在虽然只有梵蒂冈尚在使用拉丁语,但是一些学术的词汇或文章例如生物分类法的命名规则等尚使用拉丁语。

西班牙语属印欧语系/罗曼语族(拉丁语)/西罗曼支。

在世界其它地区也较为普遍的被使用:在拉丁美洲(除巴西和海地外)的十九个国家中使用;美国有四个州也使用西班牙语作为常用语言。

葡萄牙语是罗曼语系(同样是拉丁语系)的一种语言。

意大利语是一种罗曼语(拉丁语系)。它比任何其它罗曼语都更接近于原来的拉丁语。

由于意大利语保留了很多拉丁语的词汇,因此懂意大利语的人在看到其他印欧语系语言中从拉丁语中借来的学术名词时都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法语属印欧语系—罗曼语族(拉丁语族),起源自拉丁文。

下面给你解释它发音形成差异的原因

在罗马人征服与拉丁文引进之前,高卢似乎一直是讲塞尔特语的地区。高卢语系也成为塞尔特语族的第三分支,与戈伊迪利语系(爱尔兰语、苏格兰盖尔语、曼克斯语)及布里索尼语系(威尔士语、康瓦尔语、布里坦尼语)并列。

阿尔卑斯山外的高卢(及今东普罗文斯区)在西元前二世纪末落入罗马统治,恺撒于西元前51年完全统一高卢。高卢人逐渐放弃其塞尔特语,而学习统治者使用的拉丁文。这些高卢人就是后来所知的高卢-罗马人,它们所说的拉丁语和意大利语稍有不同。

罗马人带给高卢的拉丁文和当时罗马大作家所用的文言拉丁文稍有不同。前者是一种相当普遍、有点俚语化的拉丁文,现今只有少许文字记录保留。法语和其它所有罗曼诸语就是从这种军队和贩夫走卒使用之通俗拉丁文起源的。这种通俗拉丁文在高卢被征服之前,已受到非拉丁语言的影响。基督教由帝国东部向西传播,增加更多的外来成分,尤其深受用来书写新约圣经的希腊文影响。

在同时,已经普及于西方的通俗拉丁文发生了音韵和构词上的变化,其中主要有一重音规律。将重音的元音延长,非重音的元音及某些子音缩短并减弱,此种变化最后导致拉丁语音体系完全重整。此种语言本身内部所发生的变化很可能因日耳曼人在西元五世纪的入侵而加强,此次入侵将操日耳曼语的哥德人和法兰克人带入西罗马帝国,而强烈的重音正是这些语言的特色。虽然入侵的日耳曼人几乎普遍采用帝国所使用的通俗拉丁文,但它们也大量注入单字,甚至带来句法上的重新调整。日耳曼人所带来的这些影响,有的成为单独几个罗曼语系的区域特色,有些则被普遍采用。被普遍采用的有罗盘上的指标--nord(北)sud(南)est(东)ouest(西)。

所有迹象指出,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所保留下来的通俗拉丁文仍保有完整体系,并且分散进入经济或政治上的独立单位。然而,也有迹象显示,语言变化在不同新兴国家内的进行速度逐渐不同,而事实上,法国(即取代高卢的新"法兰克王国")至少在音变方面,是语言演变上的先驱。

法国是第一个自觉在教堂礼拜及官方文件中使用的拉丁文与群众使用的新语言间有明显差距的罗曼语系国家。查里曼大帝于西元813年明确划分拉丁语和通俗罗曼语,并促使教堂在礼拜中使用后者,方便民众了解。西元842年,第一部以法语书写的文件"斯特拉斯堡宣誓"出现(西班牙文和意大利文直到百年之后才有成文作品出现)。

以印欧语系的第一人称的演化为例

拉丁语:Ego,意大利语:Io,西班牙语:Yo,葡萄牙语:Eu,法语:Je

其实这些罗马字母语言,不论是日尔曼语系还是拉丁语系都有很多共同之处:比如说法语,论语法它和西班牙语同属于拉丁语系,但它象是以英语为代表的日尔曼语系和拉丁语系的过度语言。

下面的例子

我有一本大字典。英、法、西

I have a big dictionary

J'ai un grand dictionnaire

(Yo)Tengo un grande diccionario

通过此例可以看出,在罗马字母语言中有很多词汇都看起来差不多,像hospital-hôpital-hospital, oral-oral(e)-oral, mountain-montagne-montaña……而且,以上这三种语言的语序在这句话中也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是在拉丁语系中有很多形容词做定语是放在名词后面的,例如Shakira有一张专辑,英文版叫Oral Fixation, 而她的母语西班牙语版就叫Fijación Oral,同样如果翻译成法语就是Fixation Orale。还有在拉丁语系中,名词和形容词之间有性、数配合(性之阴阳性,数指单复数),也就是说形容词也要变复数,加s。还是那句话:(变复数,我有一些……)

I have some big dictionaries

J'ai des grands dictionnaires

(Yo)Tengo unos grandes diccionarios

数的配合一目了然,而“字典”一词在法语和西语里都是阳性,所以形容词也都用阳性。在就是在拉丁语系中所有的代词一般都在动词前,但由于比较复杂,就不在这说了。

拉丁语系和英语最大的不同体现在动词变位,每一个动词的要根据主语的不同作出相应的变化,英语有时也得变,但不是所有人称都要变。例如:

I am Je suis Yo estoy

You are Tu es Tu estás

He(She) is Il(Elle) est Él(Ella) está

We are Nous somme Nosotros(as) estamos

You are Vous êtes Vosotros(as) estaís

They are Ils(Elles) sont Ellos(Ellas) están

正是因为这样,在西语中,动词在不同主语下的词形和词音都不同,所以说话时,主语可以省略。

  莎拉·布莱曼

  个人资料

  生日 1960年8月14日

  出生地 英国,伦敦,檏次茅斯 (England, London, Berkhampstead)

  母亲 Paula Hernyhough Brightman (Paula Hall)(现住在西班牙)

  父亲 Grenville Brightman (一氧化碳中毒自杀身亡)

  弟妹 Sarah是六姐弟中最大的一个,其他的弟妹分别是

  Nichola (出生地为Hemel Hempstead,1963年)

  Claudia (出生地为Hemel Hempstead,1965年)

  Jay Grenville (出生地为Berkhamstead,1969年)

  Joel Grenville (出生地为Dacorum,1974年)

  Amelia (Violet) (出生地为Dacorum,1979年)

  身高 5' 5½" (166 米)

  眼睛的颜色 这个问题似乎很难讲,因为连Sarah自己都说不清楚哦,还是让我们看看Sarah是怎么说的吧——TALK QUOTE (March 13, 1998), "Sometimes they're grey/green, sometimes they're grey, and some people think they are blue So, I can't tell you!"

  曾经就读过的学校 Elmhurst Ballet School, Arts Educational School, The Royal College of Music

  首次登台表演 13岁时在John Schlesinger的作品"I and Albert"中扮演维多利亚女王(Queen Victoria)最大的女儿Vicky,伦敦皮卡迪利(Piccadilly Theatre)剧院

  居住地 伦敦、米兰、西班牙

  收藏 Sarah拥有近8000张CD收藏

  偶像 Jessie Matthews

  最喜欢的歌手 David Bowie

  生平购买的第一张专辑 David Bowie《Space Oddity》

  最喜欢的作家 Anita Brookner

  最喜欢的食物 印度菜

  宗教信仰 卡巴拉教

  婚姻状况 与Andrew Graham-Stewart,1978年结婚,1983年9月离婚

  与Andrew Lloyd Webber,1984年3月22日结婚,1990年6月离婚

  目前单身,男朋友是Frank Perterson

  演唱歌曲的语言 英语(English),法语(French),德语(German),拉丁语(Latin),

  俄语(Russian) ,意大利语(Italian),西班牙语(Spanish),

  加泰罗尼亚语(西班牙)(Catalan) ,阿拉伯语(Arabic),印地语(Hindi)

  Wishing You Were Somehow Here Again 这是一首Sarah Brightman每次开演唱会都必唱的曲目,据说是为了纪念她的父亲

  Sarah Brightman

  独一无二的美妙歌声罕见地跨越流行、古典和舞台剧三大领域,绚丽多彩的美丽造型带人们进入如痴如醉的梦幻世界,不论在音乐上还是在视觉艺术上,莎拉•布莱曼都达到了别人无法达到的极致……

  歌声跨越三个领域

  流行音乐、古典音乐和舞台剧原本是无法融合甚至对立的音乐空间,但是莎拉的歌声却极具创造性地将它们结合在了一起,她用极为难得的艺术手法将所演唱的音乐表现出来,而且仍能不损其原味。

  作为一位歌唱家,少有人能像莎拉•布莱曼这样,如此的才华横溢,如此的风格惟一。那极具个人气质的歌声,虚幻、空灵、纯净,时而清新甜美、时而高亢震撼,营造出无边无际的空间幻觉,令她直入云霄的高音不仅不会刺耳,反而抹上一层天籁色彩,让人充满迷惑与想象,就像航行在海上孤寂的水手听见美人鱼的吟唱般,成为一种方向感的皈依,一种心灵折服的美声女神。每当她的歌声响起,在那些残阳如血的黄昏,人们总是不可救药地迷失在那柔情美声里。就像是在逃离烦闷躁动的心路上,莎拉的歌声是最好的御花园。

  而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莎拉的歌声能够极具创造性地将流行音乐、舞台剧和古典音乐结合在一起,用一种极为难得的艺术手法将所演唱的音乐表现出来,且总能不损其原味。在本月底的北京演唱会上,尽管主题围绕新唱片《一千零一夜》进行,但演唱的作品还是涵盖了她多年的成名作,包括音乐剧《歌剧院幽灵》、《艾薇塔》唱段、歌剧《图兰朵》选段《今夜无人入睡》的女声版以及流传全世界的那首《告别的时刻》等,依旧涉及到流行、古典和摇滚三大音乐类型。

  如果你看过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MTV的话,相信你一定记得那位与卡雷拉斯对唱的女声,她迷人的嗓音让人过耳难忘,此人就是来自英国的女歌手——Sarah Brightman。莎拉在欧美已走红多年,她主演的那些音乐剧,诸如《歌剧魅影》 、《猫》、《歌与舞》的主题曲和剧中的歌曲不胫而走,广为传唱,莎拉也被誉为“歌舞剧皇后”。但国内乐迷结识莎拉只是近一两年的事,因为莎拉的唱片进入国内市场的极少, 目前能见到的有《Time to say goodbye》 、《Eden》 、《莎拉•布莱曼演唱的韦伯音乐剧金曲》 、《The trees they grow so high》。 一般来说歌星或歌唱家都能根据其发声方法将其归入相应的演唱类别 ,或美声,或通俗。但莎拉•布莱曼是个例外,你很难将其归入到某一种唱法之中,因为她既能唱美声也能唱流行歌曲,而且这两种唱法听来都很有魅力,因此喜爱她的歌的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可以说莎拉•布莱曼跨越了流行与古典为雅俗所共赏。

  专辑的同名曲《TIME TO SAY GOODBYE》是由莎拉和盲人男歌手 ANDREA BOCELLI合唱的,整首歌曲旋律优美,演绎经典,男女声的配合浑然一体,令人神魂颠倒;《Only an ocean away》是其中最出挑的作品,全曲以交响乐开头突然转变为极具未来曲风的电子乐,曲中 Sarah分别运用了美声和流行唱法进行不同的演绎,听起来就像美声歌唱家和通俗歌手的联合演唱,这可真称得上她Brightman的绝技!Sarah以勤奋、聪慧和天赋让世界为之倾倒,她不愧为“音乐剧皇后”。

  作为韦伯的第二个妻子,莎拉•布莱曼演唱的"安魂曲"中的流行单曲,进入英国前10名排行榜。2001英国高收入妇女中莎拉布莱曼名列第十。

  曲折而丰富的音乐历程

  这也正是她之所以能够极具创造性地将美声与流行唱法绝佳融合的原因。

  21岁那年,莎拉前往伦敦应征出演使之后来名扬天下的音乐剧《猫》,不仅夺得女主角的位置,还俘获了该剧的作曲家、大名鼎鼎的安德鲁•洛依德•韦伯的心,从此成为这位音乐剧大师作品中的女主角,并在他的指导下开始演唱古典作品。

  1988年,她首次登上美国百老汇的舞台,以《歌剧院幽灵》名满天下,从此奠定了世界级音乐巨星的地位。不幸的是,1990年,莎拉与韦伯劳燕分飞,几经辗转后,走出感情阴影的莎拉,确定了发展“歌手”的路线。

  1993年,《谜》合唱团的创始团员弗兰克•彼得森开始担任她的唱片制作人,标志莎拉重新寻回辉煌事业的时刻即将来临。弗兰克•彼得森为她制作了一系列风格崭新的专辑,其中一曲兼具古典与流行唱法的《告别时刻》,让人在撼动心魄的旋律与高亢起伏的歌声中感受到情和爱的深情对话、天人合一的极致风华。至此,莎拉凭着自己充满能量的绝美歌声向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并发,她以流行唱法唱中低音域,而用美声唱法演绎高音区,以此取得的流行与古典之间的平衡,听起来别具风韵。这张专辑在1997年全球狂卖250万张,再度缔造了莎拉音乐事业的辉煌时刻,使之成功地以一个音乐剧天后的身份跨过古典和流行之间的藩篱,精彩地转变为一个全方位的歌唱家。

  造型轻灵蛊惑

  过腰的蛇发、临水的美人鱼,披挂一身月光般莹亮的水晶……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造型好像总是最适合她,轻灵蛊惑的衣饰,时而幽婉、时而柔媚,永远不会让人厌倦,永远让人远离俗念地走至陶醉……

  莎拉是游走在流行与古典边缘的月光女神,是伊甸园里的仙女,天籁的歌喉与美艳的外表竟然同时眷顾了她。大多数人会认为,唱古典音乐的人,无论男女,大多是大腹便便的。但是光彩照人的莎拉,告诉我们上帝有时是多么的不公平!他在给予某些人无与伦比的天赋的同时,也给予她无与伦比的美貌。

  摄人心魄的嗓音、美丽冷艳的外表,再加上轻灵蛊惑的衣饰,时而幽婉、时而柔媚、时而俏皮、时而高雅,将无数人痴痴然带入沉醉的梦幻世界……

  为了打造莎拉的新形象,她的世界巡演经纪公司为她在世界的85场巡演制作了两套相同的豪华舞台。这些舞台设备将用两架波音777货机空运到中国,在即将演出的城市搭建一个半月形的豪华舞台,舞台正中向场地延伸的“天桥”连接一个巨大星状舞台,届时莎拉将在这“星月之间”亮出清澈的歌喉,而她美妙的歌声将同星月一起闪烁辉煌。

  莎拉说,关于表演时的自我形象,她是坚持一切从音乐出发———通常是根据音乐的感觉来决定具体的细节,包括形象的处理、声音的控制和情绪的表达。那些有着夺目光彩的美丽造型,并非是很刻意地去打造什么,而是一种自然的流露。

  大事记

  ●1960年8月14日出生于英国伦敦,为六个孩子中的长女。

  ●三岁始学跳舞,曾就读Elmhurst芭蕾学校及伦敦艺术教育学院。

  ●十三岁便在伦敦的皮卡迪利(Picadilly)剧院,参加了戏剧“Iand Albert”的演出。

  ●十六岁时曾经在电视节目《Pan's people》中担任舞群之一。

  ●十八岁是加入Aroene Phillops的舞团Hot Gossip,并以由她担任主唱的“Ilost my heart to a starship Troop”获得她生平第一张全英Top l0单曲。

  ●1981年,莎拉参加了著名音乐剧《猫》的首演。

  ●1982年,她参与制作并主演了一部颇受好评的儿童歌剧《夜莺》。

  ●1984年,她再度参演安德鲁•洛伊韦伯的音乐剧《歌剧院幽灵》。

  ●1985年,她先后在伦敦、纽约担任安德鲁洛伊韦伯古典音乐《安魂曲》的首演及录音,与她一同单纲的男主唱则是当今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多明戈。她同时因为这个演出获得葛来美奖《最佳古典新艺人》的提名。这一年她与洛伊丰伯结婚。

  ●1986年,伦敦的“女王陛下剧院”推出了堪称本世纪最著名音乐剧之一的作品《歌剧院幽灵》,莎拉主演了历任中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女主角克莉丝汀。这个演出将她的演艺生涯推上了第一个高峰。

  ●1988年1月,《歌剧院幽灵》首度于美国百老汇演出,莎拉的魅力继而征服了新大陆。她因此被Drama Desk大奖提名为最佳女演员,同年她为EMI古典录制了一张艺术歌曲专辑《天籁森林》演唱英国作曲家布瑞顿所改编整理的英国民谣,这张专辑为她进一步的古典声乐演唱赢得相当的好评。

  ●1989年录制专辑《The Song That Got Away》。

  ●1990年,录制专辑《As I Came 0f Age》。同年,她主演了这年十二月推出的洛伊韦伯的新作〈爱的观点〉,同时参加了一直持续到次年的“洛伊韦伯音乐作品”美国巡回演出。

  ●1992年,参加“洛伊韦伯音乐作品”日本巡回演出。同年,与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卡雷拉斯合唱了当年巴塞罗那奥运的闭幕主题曲“永远的朋友”。

  ●1993年,发行了专辑《Dive》。

  ●1994年,赴日与多明戈共同举行演唱会。

  ●1996年,录制专辑《飞翔》(FLY),同年底,受邀去德国参加重量级拳王马斯克的退休演唱会。

  ●1997年,专辑《永志不渝》与同名单曲《告别时刻》同时横扫全球唱片市场,创下超过250万张的惊人销售记录。

  ●1998年12月,个人专辑《重返伊甸园》(EDEN)在台湾上市,为欧洲以外的地区世界首卖。发行两周,台湾地区销售量已逼近白金唱片。

  ●2000年4月,大碟《月光女神》(La luna)发行。同名的全球巡演展开。随着新专辑《月亮女神》的发行,莎拉布莱曼(Sarah Brightman)的名字再次横扫世界乐坛,荣登Billboard古典跨界排行冠军和单曲榜TOP 20。

  ●2001年岁末发行的[金选—莎拉布莱曼Sarah Brightman Classics]新歌加精选,是莎拉布莱曼音乐生涯的极致颂扬,收录4首全新单曲。

  ●2003年5月,发行最新专辑《一千零一夜》(Harem)。Harem是以中东传说为基底所编织而成的一次音乐奇想之旅,整张专辑呈现出来的是广袤沙漠、无垠空间以及那种平和与充满灵性的感觉,这张专辑可能是莎拉布莱曼到目前为止最独特且最具个人特色的作品,不但展现了她在作曲方面的才华,她充满热情的创意构思以及举世无双的天籁歌声也都在其中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

  ●2008年1月,发行最新专辑《真爱传奇》:《Symphony》翻唱自德国 Silbermond 乐队《Verschwende Deine Zeit》专辑中的《Symphonie》;《Canto Della Terra》是与跨界男高音 Andrea Bocelli 的再度合作;《Sanvean》翻唱自暗潮团体 Dead Can Dance 的《Sanvean (I'm Your Shadow)》;《I Will Be With You (Where The Lost Ones Go)》翻唱自 Sissel 的同名曲,在单曲碟(西尔德斯神话已有推荐)里面是与 Chris Thompson 合作的,而本专辑是与 Kiss 的主唱 Paul Stanley 重新录制了一个版本;《Schwere Trume》改编自奥地利作曲家和指挥家 Mahler 的作品;《Sarai Qui》翻唱自 Faith Hill 演唱的**《珍珠港》主题曲《There You'll Be》,与意大利男高音 Alessandro Safina 合唱;《Storia D'amore》貌似来自意大利的同名**;《Let It Rain》确非是翻唱曲目;《Attesa》则是一首从 Pietro Mascagni 的《Cavalleria Rusticana》中得到灵感的作品;《Pasión》源自墨西哥电视剧《Pasión》的主题曲,一首西班牙语情歌,与 Fernando Lima 合作演绎;《Running》这个单曲改编自 Holst 的《The Planets》Sarah Brightman 莎拉·布莱曼 的声线始终是如此出类拔萃,除了赞叹,唯有倾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35018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04
下一篇2024-03-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