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卢遮那佛是哪们佛啊,代表什么啊!

毗卢遮那佛是哪们佛啊,代表什么啊!,第1张

毗卢遮那(梵Vairocana,藏Rnam-par-snan%-mdsad)

佛的报身或法身。音译又作毗卢舍那、毗楼遮那、吷■者那;意译为大日如来、遍照、光明遍照或净满、三业满、广博严净等。

关于毗卢遮那佛,《华严经》、《梵网经》、《观普贤经》、《大日经》等经所载,不尽相同。据旧译《华严经》卷二〈卢舍那佛品〉所述,卢舍那佛于无量劫海修功德成正觉,住莲华藏庄严世界海,放大光明照十方,由身上诸毛孔出化身云,演出无边契经海。据《梵网经》记载,此卢舍那佛于百千阿僧只劫,修行心地,成正觉,住莲华台藏世界,化现千叶百亿大小释迦,说菩萨心地法门。而《观普贤菩萨行法经》则云毗卢遮那身遍一切处,住于常乐我净四波罗蜜所摄成的常寂光土。

此‘毗卢遮那’一语,最早出现于《杂阿含经》卷二十二的‘破坏诸暗冥,光明照虚空,今毗卢遮那,清净光明显’,此中所指的‘毗卢遮那’一词,系‘太阳’之意。其次《华严经》等有‘卢舍那佛’之说;又《佛本行集经》、《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大乘四法经》等经典卷前皆有‘归命大智海毗卢遮那佛’之语;《大乘同性经》卷下又云(大正16·650b)∶‘所有声闻法,辟支佛法,菩萨法,诸佛法,如是一切诸法,皆悉流入毗卢遮那智藏大海。’其后《大日经》则以摩诃毗卢遮那(大日如来)为全法界的体性。

至于‘毗卢遮那’的语义,据《华严经探玄记》卷三所述,其意为光明遍照;《大日经疏》卷一与卷十六则以毗卢遮那为‘日’的别名;《金刚顶经义诀》卷上以毗卢遮那为‘最高显广眼藏如来’,‘毗’即为‘最高显’,‘卢舍那’为‘广眼藏’。梵语vairocana,是由‘光辉’、‘照耀’之意的ruc转化为rocana,再加上前置词vai(vi的变化)而成。意指‘附属于太阳的’或‘太阳之子’。意译遍照或光明遍照,或系依此义而来。又virocana,是在rocana之前,加上vi,有光耀之意,意指太阳或太阳神。《大日经疏》以毗卢遮那为‘日’之别名,当系依此义。总而言之,此‘毗卢遮那’一语与‘太阳’确有关联。

在大乘佛教之中,‘毗卢遮那’原是释尊的理想化,旧译《华严经》卷四〈如来名号品〉云(大正9·419a)∶‘此四天下佛号不同,或称悉达,或称满月,或称师子吼,或称释迦牟尼,或称神仙,或称卢舍那,或称瞿昙。’即将释迦牟尼比喻为太阳(卢舍那)。

中国各家在论述佛之三身时,系以毗卢遮那或卢舍那为三身之一,然于二者之所属则颇有异说。智顗《法华经文句》卷九(下)以毗卢遮那为法身如来,卢舍那佛为报身如来。此乃依据《观普贤经》叙述毗卢遮那身遍一切处,故以之为法身;《梵网经》叙述卢舍那为千叶台上之主,故以其为报身。吉藏在《三论略章真应义》中举地论师所说,而将卢舍那配为报身佛。《法华玄论》卷九以为《梵网经》的卢舍那佛是迹身。而华严家则以《华严》的卢舍那具足十身,此义大异于前说。十身是众生身、国土身、业报身、声闻身、辟支佛身、菩萨身、如来身、智身、法身、虚空身。谓毗卢舍那具有此等十身,而此十身又称为融三世间之十身,或称解境十佛。十身中的如来身,有正觉佛、愿佛、业报佛、住持佛、化佛、法界佛、心佛、三昧佛、性佛、如意佛等十身,名之为行境十佛,又称十身具足之舍那。

密教称毗卢遮那佛为摩诃毗卢遮那佛。此佛住广大金刚法界宫,为自内眷属说三密平等之法门,以理智二法身为其体。智法身住于实相之理,为自受用现三十七尊身,表金刚界之教主。理法身住于如如寂照之智,为自他受用现三重曼荼罗身,表胎藏界的教主。毗卢遮那即是此理智不二之体。但《理趣释》卷上云,毗卢遮那如来名为遍照,是报身佛,在色界顶第四禅色究竟天成等正觉,为诸菩萨说四种自证自觉的圣智。《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出生义》又云(大正18·298a)∶‘于是印成法界体性智自受用身,即塔之正中毗卢舍那如来也。’二者主要是将智法身当作报身、受用身。

此外,密教除以毗卢遮那为大日如来,单独将其刻画于金胎两部曼荼罗外,又另外别立卢舍那或毗卢舍那佛。如《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卷十五有‘毗卢遮那佛变’一语。《河洛上都龙门之阳大卢舍那像龛记》及《佛祖统纪》卷三十九等,尝记载唐高宗咸亨三年善导等人,在龙门石壁镌刻高八十五尺的卢舍那佛像。《庐山记》卷一记述庐山乾明寺供有张僧繇所绘的卢舍那佛像。《广清凉传》卷中记载,五台山瑞相殿北十三重大佛殿中安奉卢舍那佛像,其四周并雕有一万尊菩萨像。

◎附∶《佛菩萨圣德大观》〈卢舍那佛〉条

依照智者大师的《法华经文句》所说,毗卢遮那是法身如来,卢舍那是报身如来,释迦牟尼是应身如来。这里的报身如来就是通常所说的报身佛。在佛陀的三身中,报身是修集无量福慧资粮所起的无边功德,也是由因位之本愿与行持所修得之享受佛果境界的佛身。又称为受用身,或受法乐身。

据《梵网经》所载,卢舍那佛已修行过百阿僧只劫,成佛以后住在莲花台藏世界。莲花台周围有一千叶。每一叶是一个世界,千叶总共为一千世界。每一叶世界,又有百亿须弥山、百亿日月、百亿四天下、百亿南阎浮提。而有千百亿无量数释迦正在说法。这无量数释迦化身的本源,就是卢舍那佛。

六十卷《华严经》里,也曾以这样的偈颂赞叹卢舍那佛∶‘无量劫海修功德,供养十方一切佛。教化无边众生海,卢舍那佛成正觉。(中略)卢舍那佛大智海,光明普照无有量。’依《华严经》所说,佛陀报身的净土是莲华藏世界,而卢舍那佛则是莲华藏世界的教主。这与密教所供奉的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其梵语虽然同字,但所指却并不相同。因此,除了密教的大日如来像之外,显教也常单独供奉卢舍那佛。在佛教造像史上,我国龙门石壁及日本东大寺所造的卢舍那大佛像,都是脍炙人口的杰作。

〔参考资料〕 新译《华严经》卷六〈如来现相品〉;《大日经》卷一;《法苑义林章》卷六(本)、卷七(末);《法华文句》卷八(下);《法华玄义》卷六(上);《像法决疑经》;《胜鬘宝窟》卷上(本);《华严五教章》卷二;《金刚顶瑜伽略述三十七尊心要》;《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九十一;《广清凉传》卷上;《参天台五台山记》卷五;望月信亨《净土教の起原及发达》。

只要莲花就好,因为只有莲花才行,因为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是圣洁的代表,所以就是莲花台,最好是金的!看你能力了!你去庙里面看,大多数佛和菩萨都是坐链花的,因为在中国,莲花的境界是没有人能达到的! 而且,你放的位置最好是在房的正中间,佛像的台要高于桌面等等,你去问问出家师傅要注意的事项!

wēng  ā  wèi  luó ó  qū  zuǒ luò  这是八字真言。

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梵名Mañjuśrī ,音译作文殊师利、曼殊室利、满祖室哩,意译为妙德、妙吉祥、妙乐、法王子。又称文殊师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萨。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般若经典关系甚深,故称为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或谓其为已成之佛,如首楞严三昧经卷下载,过去久远劫有龙种上如来,于南方平等世界成无上正等觉,寿四百四十万岁而入涅盘,彼佛即今之文殊师利法王子。或谓其为实在人物,如文殊师利般涅盘经谓,此菩萨生于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家,生时屋宅化如莲花,由其母之右胁出生,后至释迦牟尼佛所出家学道。此外,亦有说文殊菩萨为诸佛菩萨之父母者。一般称文殊师利菩萨,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佛之胁侍,分别表示佛智、佛慧之别德。所乘之狮子,象征其威猛。文殊菩萨是如来佛祖怙恃之一。

文殊形象:

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又称文殊师利、曼殊室利、法王子,代表聪明智慧。

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左右胁侍,世称“华严三圣”。应化道场为山西五台山。

据《文殊师利般涅槃经》所记载:文殊菩萨是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之子。后来诣仙人处,求出家法,却无酬对者,乃皈依佛,出家学道,住首楞严三昧,行稀有难事,佛涅槃后四百五千岁时至雪山,为五百仙宣畅演说十二部经,后还本生地,在尼拘楼陀树下入涅槃。依照佛教典籍所载,文殊菩萨是过去世无量诸佛的老师,曾经引导无数的修行者证得佛果。在《放钵经》中,佛陀也说:今我得以成佛,都是文殊菩萨的恩德!过去无数诸佛,也都是文殊师利弟子,未来当成佛者,也都是文殊菩萨威神力所致。就好像世间的小孩有父母一样,文殊菩萨是一切众生在佛道中的父母。文殊菩萨常与普贤菩萨同侍释迦牟尼佛,是释迦牟尼佛所有菩萨弟子中的上首,所以又称为文殊师利法王子。文殊菩萨形象则为仗剑骑狮之像,代表着其法门的锐利,以右手执金刚宝剑,断一切众生的烦恼,以无畏的狮子吼震醒沉迷的众生,这是文殊菩萨的基本形象。

除此之外,文殊菩萨相应于娑婆世界有情众生的因缘,亦有种种不同形象的示现。一般文殊菩萨的尊形有僧形文殊、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六字文殊等。文殊菩萨的形象,通常是手持慧剑,骑乘狮子比喻以智慧利剑斩断烦恼,以狮吼威风震慑魔怨。文殊菩萨形象多变,依照其形象,可分为一字、五字、六字、八字文殊,其中最常见的是五髻文殊。五髻文殊是因头顶绑了五个髻而得名,这五髻代表的是五种智慧。一般右手握「智慧剑」,象征以智慧剑斩烦恼结。(或手持如意,象征智慧成就)。左手持的莲花上放置「般若经」,代表智慧的思维。智慧之利剑表示能斩断种种蠢痴,智慧犀利如剑;青莲花则代表纯洁无染,花上放有般若经,作为智慧与慈悲的象征。菩萨亦常乘坐狮子座骑,表示智慧威猛无比、所披靡、无坚不摧、战无不胜;或以莲花为台座,代表清净无染;或驾乘金色孔雀,比喻飞扬自在。

生平事迹:

文殊菩萨,生于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家族,从母亲的右文殊菩萨胁出生,身体紫金色,刚生下来就能够说话,很早就在世尊座下出家(见《文殊般涅盘经》)《首楞严三昧经》说:‘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之前,南方称为“平等”的世界,有佛名为龙种上如来,即今文殊师利菩萨是也。’《央掘魔罗经》言:‘现在北方“常喜世界”,欢喜藏摩尼宝积佛,即是文殊师利菩萨。’ 而在《悲华经》中说:‘阿弥陀佛为转轮圣王时,第三王子名叫“王众”,在宝藏佛之处,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于将来生生世世,行菩萨道,没有止尽、无有界限地庄严清净佛国世界,使三千大千世界恒河沙数般的十方国土,合为一个他所教化的世界,此世界中有无量珍宝充满其中,没有浊恶苦痛的触受,没有种种女人,甚至没有女人这个名词,也没有声闻辟支佛等未发广大菩提心的众生。一生得补佛位的等觉菩萨,充满整个世界。第三王子发愿以后,宝藏佛即命名他为“文殊师利”,授记他于未来世,南方世界名为“清净无垢宝窴”的国土,圆满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名号为“普现如来”。

《观佛三昧海经》说:当时世尊为诸大众,说观佛三昧之后,文殊菩萨接着又告诉大众说:‘在过去宝威德如来时,一位有德长者的儿子,名叫“戒护”,仍在母胎的时候,就受了三归依。到了八岁时,父母礼请世尊到长者家接受供养。那时童子见到佛陀,安详的威仪、平稳缓慢的步伐,在佛的每一步脚下生出莲华,而且身相具有广大光明。见了以后非常欢喜,向佛恭敬礼拜,礼拜之后仔细地看着世尊,眼光不曾暂时离开。一见到佛之后,即除去百万亿那由他劫生死重罪。

自从这次见佛以后,生生世世恒常遇到百亿那由他恒河沙数诸佛。如是众多的世尊们都开示这个观佛三昧,后来又遇到百万尊佛陀出世,皆是同一个名字,号为“栴檀海”。当时童子都亲自奉事供养诸佛,中间毫无遗漏空缺,既礼拜供养诸佛世尊,又合掌恭敬地观看佛的相好。由于观看佛陀身相的这种殊胜功德之因缘业力故,再一次又能亲近百万阿僧祇劫诸佛。从此以后,就获得了百万亿的念佛三昧,得百万阿僧祇的旋陀罗尼。既得此三昧及陀罗尼后,诸佛即现前为他说无相法,刹那之间就获得首楞严三昧大定。

由于最初童子受三归依,礼拜一次佛陀的缘故,又因为仔细观察如来的相好,心无懈怠疲厌。只是由于这个短暂的因缘,就能够遇到无数诸佛,更何况是一向专心系念,完整究竟地思维,观察如来色身的种种相好呢?当时的童子,难道是别人吗?那就是我文殊师利啊!’文殊师利菩萨说完之后,释迦世尊告诉阿难:‘你应当受持记忆文殊师利所说的话,普遍地告知一切大众,以及未来后世的众生,如果有人能够礼拜、能够念佛、能够观佛者,应当知道此人,与文殊师利菩萨的功德平等,没有差异。’

与普贤菩萨在《普贤行愿品》末后的偈颂大略相同,《文殊发愿经》云:‘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生彼佛国已,成满诸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严净普贤行,满足文殊愿,尽未来际劫,究竟菩萨行。’文殊、普贤,是华严会上辅佐毗卢遮那佛的两位大圣,此二大菩萨所陈述的行愿,以及他们说法度众生的内容,无不是以念佛为基础,以净土为归宿。世间有一些执著华严而却轻视净土法门的人,应当知道要明察警惕才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34076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27
下一篇2024-02-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