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中的主人公是______?

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中的主人公是______?,第1张

天净沙①·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②,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③。夕阳西下,断肠人④在天涯⑤。

注释

①《天净沙》:曲牌名。元代散曲小令和套数之分,小令只有一曲子,套数由同一宫词中两支以上的曲子组成。这首《天净沙》是小令。

②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③瘦马:瘦的马。马因长途跋涉而累瘦。

④断肠人:悲哀、伤心极度者。

⑤天涯:天边。涯,边际。

古曲大意

枯藤伴着老树,黄昏时树上落着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住着人家,古道荒凉,西风起,一年将尽,我骑着瘦马,远离家乡到处飘泊。夕阳西下时,思念家乡心情惆怅的人浪迹在天涯。</PGN0375TXT/PGN>

作者简介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11世纪后半期至12世纪初。早年曾热衷于功名,但未得志,漂泊二十余年后才进入仕途。官场的黑暗及元蒙统治集团推行的种族歧视政策,使他不满现实,并接受了道教思想的影响,走上了消极避世的道路,五十岁时就离开官场,隐居山林。

马致远生活在杂剧创作最兴盛的时期,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后世把他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其杂剧多逃避现实,向往仙道之作,也流露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散曲大多抒写个人怀才不遇的悲哀及消极避世的情怀,也有描写自然风光及愤世嫉俗之作,其中描绘景物的作品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格调流畅自然,为世人所称道。

著有《汉宫秋》等杂剧十五种,今存六种;散曲有近人任讷所辑《东篱乐府》一卷传世,凡小令一百零四支,套数十七套。

导读

这是马致远小令中最著名的一只,被称为“秋思之祖”(周德清《中原音韵》),它以郊野日暮的秋景为衬托,抒写了作者深沉的愁思。这支散曲凝聚着作者长期的人生体验,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失意知识分子所共有的寂寞愁苦的情怀,千百年来传诵不衰。

作品中的抒情主人公,是那个骑着瘦马漂泊天涯的征人。</PGN0376TXT/PGN>此时,他正迎着寒凉的秋风行走在荒僻的古道上。“枯藤老树昏鸦”的荒凉景象,“小桥流水人家”的温暖气氛,从正反两个方面牵动着游子的愁肠,引起他无限乡思。“断肠人在天涯”是全曲的点睛之笔,有了它,各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整体上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一切景物也都有了着落。

这支小令最大的艺术特点是借景抒情,以景达情。全部思乡之情都通过一组组景物组成的画面来表达。作者把愁思融进门面,甚至把抒情主人公及其坐骑瘦马组成黄昏行旅的画面,从而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孤寂的心境,企望的目光,并且可以使人透视到马背上主人公疲惫憔悴的身影。作品的主题就通过这样一幅秋郊日暮羁旅图展现出来了。散曲的语言凝炼自然,明白如话,而内涵丰富,意境深远。特别是开头三个“鼎足对”,由九个名词、九种景物组成,毫无雕琢,也不用动词和关联词语加以连接,而意境自现。构成了一幅幅可资想象的画面,视觉形象特别鲜明。

万中无一。

马致远

两首《秋思》是最有名的代表作。

第一首:[双调•夜行船]《秋思》。这首曲被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称为“万中无一”。按其思想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曲《夜行船》为第一部分,这是全曲的主题,是总起之笔:人生无常,仿佛梦幻一场;人生短促,犹如花开即落,春来即去,因此,人生在世,应及时行乐。不要等到夜残灯灭,万事俱罢,就晚了。

第二部分包括中间五支曲子,是对首曲题旨的进一部阐发。前三曲和后二曲又自然形成两个段落。前三曲分别从帝王、豪杰、富人、落笔,说明死后前事皆空,不如生前尽享眼前风月。后二曲折回自身,抒写作者的人生哲学。光阴如梭,如同飞车下坡;人生易老,一夜间就添了白发,不要笑话鸠占鹊巢,人生在世最大的聪明就在于一辈子装糊涂,为人处事论什么是和非,争什么名和利,绿树青山,竹篱劳舍,红尘不到,乐得逍遥。

尾曲为第三部分,是全曲的总结,作者对两类人的人生态度,加以生动描绘,形成鲜明对比。

由以上内容看出,这套曲子显示了作者复杂的思想:对历史上帝王将相的功绩,作者视为虚幻无常,流露了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对世俗社会争名逐利的现实十分反感,并对那些热衷功名利禄的人加以丑化;同时又大力美化了农村自然环境和隐居生活,赞美了陶渊明等人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精神。

《秋思》艺术上的特色是:

①全以形象表达感情。

②语言有雅、有俗、雅俗共赏。

③语言形式鼎足对。

最能代表其成就的是被前人称为“秋兴之祖”的[越调•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

人称"曲状元",早年在大都度过,曾热衷于功名,中年做过江浙行省务官,可官运不通之后经历了一段四处漂泊的生涯, 他自言"人间宠辱都参破",《天净沙·秋思》应该是他这段时间的作品

作者当时正值人生失意,板荡漂泊之际,恰于某个秋天的黄昏,走到一处枯藤栖昏鸦,小桥流水伴人家的江南一隅,勾起了他天涯游子的孤思,写下了那篇被誉为"秋思之祖"的[越凋·天净沙](秋思)其一

白朴

(1226~1306以后)

元代戏曲作家、词人。字太素,号兰谷。初名恒,字仁甫。山西河曲人,客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父白华为金枢密院判官。白朴幼年蒙古军攻占南京(今开封),父母离散,曾由元好问照料。蒙古灭金后,白朴终生不仕。后移居金陵(今江苏南京),与诸遗老诗酒往还。

一生作杂剧16种,今存《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三种,而以《梧桐雨》为代表作。

《梧桐雨》取材于唐代陈鸿《长恨歌传》,以李隆基、杨玉环二人爱情为主线,反映了安史之乱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李、杨二人既有同情又有批判,主题思想较复杂,艺术表现亦较成功,对清代的传奇戏曲《长生殿》有重大影响。

白朴也是元代有成就的散曲作家之一。散曲内容大多是叹世、咏景和闺怨之作。曲词秀丽清新,有些小令颇有民歌特点。白朴的词流传至今100余首,大多为怀古、闲适、咏物与应酬之作,豪放婉约兼而有之,不少怀古之作,寄托了故国之思。今存《天籁集》词2卷。散曲存小令37首,套曲4首,今人隋树森《全元散曲》收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33895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26
下一篇2024-02-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