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作者的资料?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作者的资料?,第1张

  马致远

  马致远生于公元1250年,约卒于公元1321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大都(今北京)人。马致远以字行于世,名不详。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曾任江浙行省务官。

  马致远著有杂剧十六种,存世的有《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半夜雷轰荐福碑》、《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开坛阐教黄梁梦》、《西华山陈抟高卧》七种。马致远的散曲作品也负盛名,现存辑本《东篱乐府》一卷,收入小令104首,套数17套。其杂剧内容以神化道士为主,剧本全都涉及全真教的故事,元末明初贾仲明在诗中说:“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姓名香贯满梨园”。

  在马致远生活的年代,蒙古统治者开始注意到“遵用汉法”和任用汉族文人,却又未能普遍实行,这给汉族文人带来一丝幻想和更多的失望。马致远早年曾有仕途上的抱负,他的一套失题的残曲中自称“写诗曾献上龙楼”,却长期毫无结果。后来担任地方小官吏,也是完全不能满意的,在职的时间大概也并不长。在这样的蹉跎经历中,他渐渐心灰意懒,一面怀着满腹牢骚,一面宣称看破了世俗名利,以隐士高人自居,同时又在道教中求解脱。

  《汉宫秋》是马致远早期的作品,也是马致远杂剧中最著名的一种,敷演王昭君出塞和亲故事。历史上的这一事件,原只是汉元帝将一名宫女嫁给内附的南匈奴单于作为笼络手段,在《汉书》中的记载也很简单。而《后汉书·南匈奴传》加上了昭君自请出塞和辞别时元帝惊其美貌、欲留而不能的情节,使之带上一种故事色彩。后世笔记小说、文人诗篇及民间讲唱文学屡屡提及此事,对历史事实多有增益改造。

  马致远的《汉宫秋》在传说的基础上再加虚构,把汉和匈奴的关系写成衰弱的汉王朝为强大的匈奴所压迫;把昭君出塞的原因,写成毛延寿求贿不遂,在画像时丑化昭君,事败后逃往匈奴,引兵来攻,强索昭君;把元帝写成一个软弱无能、为群臣所挟制而又多愁善感、深爱王昭君的皇帝;把昭君的结局,写成在汉与匈奴交界处的黑龙江投江自杀。这样,《汉宫秋》成了一种假借一定的历史背景而加以大量虚构的宫廷爱情悲剧。

  《汉宫秋》也许包含了一定的民族情绪。但是,我们要注意到马致远的基本人生态度,要么是在元朝统治下积极求取功名,要么是视一切价值标准为空幻,所以,在这方面过分强调是不适当的。这个剧本同现实生活直接相关的地方,主要是反映出在民族战争中个人的不幸。像金在蒙古压迫下曾以公主和亲,宋亡后后妃宫女都被掳去北方,这些当代史实都会给作者以较深的感受。而《汉宫秋》是一出末本戏,主要人物是汉元帝,剧中写皇帝都不能主宰自己、不能保有自己所爱的女人,那么,个人被命运所主宰、为历史的巨大变化所颠簸的这一内在情绪,也就表现得更强烈了。事实上,在马致远笔下的汉元帝,也更多地表现出普通人的情感和欲望。

  当臣下以“女色败国”的理由劝汉元帝舍弃昭君时,他忿忿地说:“虽然似昭君般成败都皆有,谁似这做天子的官差不自由!”灞桥送别时,他感慨道:“早是俺夫妻悒快,小家儿出外也摇装。”对夫妻恩爱的平民生活流露出羡慕之情。尤其第四折“孤雁惊梦”一大段凄婉哀怨的唱词,表现出汉元帝对情人的无限思恋,把剧本的悲剧气氛渲染得愈加浓郁。这里在塑造戏剧人物的同时,也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变迁、人生无常的感受。

  《荐福碑》也是马致远的早期剧作,写落魄书生张镐时运不济,一再倒霉,甚至荐福寺长老让他拓印庙中碑文,卖钱作进京赶考的盘缠,半夜里都会有雷电把碑文击毁。后时来运转,在范仲淹资助下考取状元,飞黄腾达。剧中多处表现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如:“这壁拦住贤路,那壁又挡住仕途。

  如今这越聪明越受聪明苦,越痴呆越享了痴呆福,越糊突越有了糊突富。”这个剧本集中反映了作者怀才不遇的牢骚和宿命的人生观,也反映出当代许多文人在社会地位极端低落的处境下的苦闷。

  《青衫泪》是由白居易《琵琶行》敷演而成的爱情剧,虚构白居易与妓女裴兴奴的悲欢离合故事,中间插入商人与鸨母的欺骗破坏,造成戏剧纠葛。在士人、商人、妓女构成的三角关系中,妓女终究是爱士人而不爱商人,这也是落魄文人的一种自我陶醉。

  马致远写得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剧。《岳阳楼》、《陈抟高卧》、《任风子》以及《黄粱梦》,都是演述全真教事迹,宣扬全真教教义的。这些道教神仙故事,主要倾向都是宣扬浮生若梦、富贵功名不足凭,要人们一空人我是非,摆脱家庭妻小在内的一切羁绊,在山林隐逸和寻仙访道中获得解脱与自由。剧中主张回避现实矛盾,反对人们为争取自身的现实利益而斗争,这是一种懦弱的悲观厌世的态度。但另一方面,剧中也对社会现状提出了批判,对以功名事业为核心的传统价值观提出了否定,把人生的“自适”放在更重要的地位,这也包涵着重视个体存在价值的意义,虽然作者未能找到实现个体价值的合理途径。

  在众多的元杂剧作家中,马致远的创作最集中地表现了当代文人的内心矛盾和思想苦闷,并由此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与此相关联,马致远的剧作,大抵写实的能力并不强,人物形象的塑造也不怎么突出,戏剧冲突通常缺乏紧张性,而自我表现的成分却很多。包括《汉宫秋》这样的历史题材的作品在内,剧中人物往往游离戏剧冲突,作大段的抒情,这常常是作者在借剧中人物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如《岳阳楼》中吕洞宾所唱《贺新郎》一曲:

  你看那龙争虎斗旧江山,我笑那曹操奸雄,我哭呵哀哉霸王好汉。为兴亡笑罢还悲叹,不觉的斜阳又晚。想咱这百年人,则在这捻指中间。空听得楼前茶客闹,争似江上野鸥闲,百年人光景皆虚幻。

  这实际是作者在其散曲中写过多次的一种人生感受。

  如上所述,马致远大多数杂剧的戏剧效果不是很强的。前人对他的杂剧评价很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剧中所抒发的人生情绪容易引起旧时代文人的共鸣,再就是语言艺术的高超。马致远杂剧的语言偏于典丽,但又不像《西厢记》、《梧桐雨》那样华美,而是把比较朴实自然的语句锤炼得精致而富有表现力。如《汉宫秋》中写“惊雁”的一支《尧民歌》:

  呀呀的飞过蓼花汀,孤雁儿不离了凤凰城。画檐间铁马响丁丁,宝殿中御榻冷清清。寒也波更,萧萧落叶声,烛暗长门静。

  作品风格

  豪放中显其飘逸、沉郁中见通脱之风格

  马致远杂剧的语言清丽,善于把比较朴实自然的语句锤炼得精致而富有表现力。曲文充满强烈的抒情性和主观性。

  马致远的散曲。扩大题材领域,提高艺术意境。声调和谐优美,语言疏宕豪爽,雅俗兼备

  词采清朗俊雅,而不浓艳,《太和正音谱》评为「马东篱之词,如朝阳鸣凤。其词典雅清丽,可与灵光景福两相颉颃,有振鬣长鸣万马皆瘖之意。又若神凤飞于九霄,岂可与凡鸟共语哉!宜列群英之上。

  年代:元

  作者:马致远

  作品:拨不断

  内容:

  酒杯深,故人心,

  相逢且莫推辞饮。

  君若歌时我慢斟,

  屈原清死由他恁。

  醉和醒争甚?

  散曲:

  [双调]寿阳曲 潇湘夜雨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

  [双调]寿阳曲 烟寺晚钟

  寒烟细,古寺清,近黄昏礼佛人静。顺西风晚钟三四声,怎生教老僧禅定?

  [双调]寿阳曲 山市晴岚

  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四围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

  [双调]寿阳曲 远浦帆归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著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双调]寿阳曲 渔村夕照

  鸣榔罢,闪暮光。绿杨堤数声渔唱,挂柴门几家闲晒网,都撮在捕鱼图上。

  [越调]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南吕]四块玉 天台路

  采药童,乘鸾客,怨感刘郎下天台。春风再到人何在?

  桃花又不见开,命薄的穷秀才,谁叫你回去来。

  [南吕]四块玉 浔阳江

  送客时,秋江令,商女琵琶断肠声。可知道司马和愁听。月又明,酒又醒。客乍醒。

  [南吕]四块玉 马嵬坡

  睡海棠,春交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乱。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

  [南吕]四块玉 巫山庙

  暮雨迎,朝云送,暮雨朝云去无踪。襄王谩说阳台梦。云来也是空,雨来也是空 怎捱十二峰。

  [越调]清江引 野兴

  东篱本是风月主,晚节园林趣。一枕葫芦架,几行垂杨树。是搭儿快活闲住处。

  [越调]夜行船 秋思

  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乔木查]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衷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没话说。纵荒坟横断碑,不辩龙蛇。

  [庆宣和]投至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鼎足虽坚半腰折。魏耶晋耶?

  [落梅风]天教你富,莫太奢。没多时好天良夜。富家儿更做道你心似铁,争辜负了锦堂风月。

  [风入松]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不争镜里添白雪,上床与鞋履相别。

  莫笑巢鸠计拙,葫芦提一向装呆。

  [拨不断]利名竭,是非绝。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

  [离亭宴煞]蛩吟罢一觉才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何年是彻?

  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急攘攘蝇争血。

  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分紫蟹,煮酒烧红叶。

  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人问我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天净沙秋思

  枯滕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散曲选:http://wwwlingshidaocom/gushi/mazhiyuanhtm

  小桥流水谁人家

  ——元代戏剧家马致远故居

  张宝贵

  在京西门头沟区王平镇的韭园村西落坡小山村内,有一元代古宅,村民们世代相传说这里就是马致远故居。

  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元代的戏剧可以说是灿烂辉煌的一页,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大戏剧家和很多优秀的剧本。而且很多戏剧家都是大都(北京)人,比如著名的“元曲四大家”中的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他们的剧本经常在大都西城砖塔胡同里的勾阑瓦舍中演出,有时他们还亲自粉墨登场。元代的很多剧目,像关汉卿的《窦娥冤》、《望江亭》、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即《汉明妃》或《昭君出塞》)等,现在也是久演不衰。北京可以说是我国戏剧的发祥地之一。

  元代众多戏剧家的生平资料都很少,多见于专门介绍元代戏剧家及作品的书籍《录鬼簿》、《青楼集》中。现在,惟一有线索的只有大戏剧家马致远的故居。

  故居所在的韭园村是“王平古道”的道口,“王平古道”经门头沟区王平、大台、木城涧、庄户村、千军台、张家村、七里坟等村镇,到军响乡又和京西大道会合。韭园村由韭园村、东落坡村、西落坡村和桥耳涧村四村组成。马致远故居在西落坡村,坐西朝东,是一座大四合院。故居门前是小桥流水,门前的影壁墙上写着“马致远故居”,并有马致远生平的介绍。绕过影壁就来到院子里。院子很大,西北东南四面都有房间,每面三五间。因长久没有人居住,现已破旧得很厉害,院内野草丛生,杂物满地。马致远的名曲《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不失为对京西古道沧桑的写照。

  据《中国文学史》和其它一些资料记载,马致远(1250—1324年)字千里,号东篱。大都(北京)人。有“姓名香贯满梨园”之称,是当时文学组织“贞元书会”的主要成员。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马致远因不满官场的腐败,隐居山林,过着“酒中仙、尘外客、林中友、曲中游”的生活。这山林在何处并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载。但韭园村的西落坡村村民们世世代代相传,这里就是马致远故居。由此可以看出,民众对这位大戏剧家的热爱。人们也更愿意相信他的另一首名曲《清江引·野兴》:“西村日长人事少,一个新蝉噪。恰待葵花开,又早蜂儿闹,高枕上梦随蝶去了。”写的就是西落坡村。

  马致远(约公元1250—1323年),其名不详,致远为字,号东篱。生卒年不详,只知其晚于关汉卿、白朴,而早于散曲家张可久。大都人,曾任江浙行省务官,生平事迹不详。从他的散曲作品中,约略可以知道,他年轻时热衷功名,有“佐国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但一直没能实现,在经过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后,他看透了人生的宠辱,遂有退隐林泉的念头,晚年过着“林间友”、“世外客”的闲适生活。马致远早年即参加了杂剧创作,加入过“书会”,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交往,也是当时最著名的“四大家”之一。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有“曲状元”之誉。他的作品见于着录的有15种,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青衫泪》、《陈抟高卧》、《任风子》6种,另有《黄粱梦》,是他和几位艺人合作的。

  《汉宫秋》是马致远早期的作品,也是马致远杂剧中最著名的一种,敷演王昭君出塞和亲故事。马致远的《汉宫秋》在传说的基础上再加虚构,突出了昭君出塞是在匈奴武力协迫下进行的构想,把王昭君与汉元帝之间的关系写成了爱情关系。在故事的结局处理上,他写王昭君未入匈奴境内而投江自杀,从而表现出昭君对祖国和故土的情感和眷恋。剧中把王昭君出塞的目的描述成为了汉室江山而和蕃,并借王昭君之口表现出她勇于承担大任的无私品质,赋予了王昭君以新的形像,歌颂了那种在民族矛盾中保持崇高气节的精神。

  《汉宫秋》一改史书中昭君和亲的史实,将和亲故事放在了民族矛盾十分突出的历史背景下,使故事笼罩在浓重的悲剧气氛中。这种改变,反映了作为失意的汉族知识分子的作者,对蒙古统治的怨愤,借昭君故事来抒发誓不与元统治者合作的民族情绪。从这个思想内容来看,《汉宫秋》杂剧的产生和流传,是元灭金、灭宋的历史转折时期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与民族矛盾在戏曲舞台上的集中反映,表现了爱国主义的思想倾向。第四折写汉元帝在秋夜雁声中对昭君的思念,也渗入了作者对民族矛盾中许多人家破人亡的感慨。决定于作者的历史和阶级局限,他不可能理解历史上王昭君出塞和亲的积极意义,对汉元帝过于同情和美化,感伤情调也较浓。

  《汉宫秋》曲词清丽潇洒,音律和谐华美,剧情婉转复杂,具有强烈的抒情性,文学艺术成就很高,取得了动人心弦的艺术效果。第三折通过深秋的萧瑟和深宫的冷落衬托离情别绪。第四折借长空孤雁的悲鸣,抒发元帝对王嫱(昭君)的怀念,都写得很动人。大段大段凄婉哀怨的唱词,表现出汉元帝对情人的无限思恋,把剧本的悲剧气氛渲染得愈加浓郁。这里在塑造戏剧人物的同时,也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变迁、人生无常的感受。

  《荐福碑》也是马致远的早期剧作,写落魄书生张镐时运不济,一再倒霉,甚至荐福寺长老让他拓印庙中碑文,卖钱作进京赶考的盘缠,半夜里都会有雷电把碑文击毁。后时来运转,在范仲淹资助下考取状元,飞黄腾达。剧本通过主人公的不幸遭遇,抨击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中贤愚不分、是非颠倒的丑恶现像,间接地表白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他在剧本中借主人公之口,讽刺和诅咒当时社会:“这壁拦住贤路,那壁又挡住仕途。如今这越聪明越受聪明苦,越痴呆越享了痴呆福,越糊涂越有了糊涂富。”

  《青衫泪》是由白居易《琵琶行》敷演而成的爱情剧,虚构白居易与妓女裴兴奴的悲欢离合故事。

  马致远写得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剧。这些剧作宣扬人生如梦,要人们正心诚意,修心养性,归隐山林,弃绝欲念,学仙修道。《岳阳楼》、《陈抟高卧》、《任风子》以及《黄粱梦》,都是演述全真教事迹,宣扬全真教教义的。这些道教神仙故事,主要倾向都是宣扬浮生若梦、富贵功名不足凭,要人们一空“人”“我”是非,摆脱家庭妻小在内的一切羁绊,在山林隐逸和寻仙访道中获得解脱与自由。剧中主张回避现实矛盾,反对人们为争取自身的现实利益而斗争,这是一种懦弱的悲观厌世的态度。但另一方面,剧中也对社会现状提出了批判,对以功名事业为核心的传统价值观提出了否定,把人生的“自适”放在更重要的地位,这也包涵着重视个体存在价值的意义,虽然作者未能找到实现个体价值的合理途径。

  在众多的元杂剧作家中,马致远的创作最集中地表现了当代文人的内心矛盾和思想苦闷,并由此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与此相关联,马致远的剧作,写实的能力并不强,人物形象的塑造也不怎么突出,戏剧冲突通常缺乏紧张性,而自我表现的成分却很多。马致远大多数杂剧的戏剧效果并不是很强。前人对他的杂剧评价很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剧中所抒发的人生情绪容易引起旧时代文人的共鸣,再就是语言艺术的高超。

  马致远同时是撰写散曲的高手,是元代散曲大家,今存散曲约130多首,他的写景作如《秋思》,如诗如画,余韵无穷。他的叹世之作也能挥洒淋漓地表达情性,他在元代散曲作家中,被看做是“豪放”派的主将,他虽也有清婉的作品,但以疏宕宏放为主,他的语言熔诗词与口语为一炉,创造了曲的独特意境。

  马致远的艺术才能得到后人很高的评价,元代后期的周德清尊马致远为四大家之一,明代的朱权更将马致远列于元曲家之首。总的来说,马致远擅长悲剧性的抒情,情调凄凉、悲愤,曲词老健、宏丽,是一位独具艺术特色的杂剧作家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在民间的名声是相当不错。关于他的传奇非常多,比如跟陈抟老祖下棋,输掉了华山。但最著名的恐怕就是赵匡胤千里送京娘了。

话说赵匡胤年轻时,惹是生非这种事,一天不做几次,他都觉得不自在。所以,他大闹御勾栏,硬闯御花园,成功地把自己逼成了官府通缉犯。啥也别说,逃吧!

别人逃跑,恨不得都学会隐身术。可赵匡胤逃跑,却非要处处来一笔“赵匡胤到此一游”。在关西护桥,赵匡胤杀董达,抢走了千里宝马赤麒麟。来了黄州又打死宋虎。朔州城杀李子英……

最终来到太原,藏在清油观,因为他的叔父在这里当道士。哪料,当他私游道观,来到“降魔宝殿”前时,却听到里面有女子的哭泣声。

赵匡胤怒了,原来叔父道貌岸然的外表下,竟然隐藏着如此卑鄙的心。赵匡胤对叔父怒吼。叔父很委屈,说:“我不关我事。一个多月前,有两个强盗,把这位漂亮的小娘子,寄放在这里。还说,要是丢了人,就杀我们全道观的人。”

赵匡胤根本不信,逼着叔父打开铁锁,果然里面有位漂亮的小娘子,叫赵京娘,被两位强盗劫掠而来当压寨夫人,由于一个夫人两位夫君,没法分配,这两强盗就把她寄放在这里,再抢一位娘子回来,一起脱单。

赵匡胤一棍子打烂殿门,带着京娘就走,要把她护送回家。叔父看着赵匡胤手中的盘龙棍,也不敢阻拦。

就这样,“赵匡胤千里送京娘”拉开了序幕,只见赵匡胤扛着盘龙棍前面开路,赵京娘坐在赤麒麟上后面跟随。

几天后,两人来到介县,住进了一家客店,赵匡胤霸气无限,上来就揍了店家一拳。京娘吓坏了问:“你为啥打店主?”赵匡胤说:“不打他,他怎么能知道,咱是不好惹的?”

原来这个店,是家黑店。店主挨揍后要去报告给老大,一眼看中了赵匡胤的那匹赤麒麟,就来偷马。可赵匡胤早看出了“此地有杀气”,发现了店家偷赤麒麟。赵匡胤按住店主就是一通疯狂摩擦,然后喊出京娘,一把火烧了这个黑店,继续赶路。

两人来到赤松林,一声唿哨响起,只见两位强盗带着一彪喽啰出现了。为首两人一看马上的赵京娘都大怒,指着赵匡胤说:“她是我俩的媳妇,你敢抢我俩的老婆。”

赵匡胤哈哈一笑说:“正找你俩呢。”然后手起棍落,很轻松地杀掉这两位强盗。

赵匡胤如此无敌,引得赵京娘芳心鹿撞,就开始向赵匡胤各种暗示。赵匡胤大喜道:“我也正有此意,我俩都姓赵,就结为兄妹吧!”赵京娘一头黑线,再也不管那么多,直接表白。

赵匡胤大怒:“堂堂七尺汉,盘龙棍无情,丈夫志四海,只做兄妹不夫妻。”

赵京娘这才明白,赵匡胤是一位道德高尚,武艺高强,志向高远的三高好青年,跟赵匡胤一比,自己太渺小了。

一路无话,终于赵匡胤把京娘安全送回家。京娘家人感赵匡胤大仁大义,非要把京娘嫁给他。赵匡胤不受,怒而远去。京娘家人来劝京娘:“你虽被强盗掠走,又跟赵公子孤男寡女走了千里,但我相信你是清白的。天下八条腿的蛤蟆没处找,两条腿的男人有的是,不耽误你嫁人。”

当晚赵京娘就悬梁自尽了。后来赵匡胤当了皇上后想起了京娘,得知已自尽后唏嘘非常,封其为“贞义夫人”。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基本上就是这样。但疑问却来了:京娘为啥要自尽呢?

在笔者看来,就一条:所谓人言可畏,京娘不得不自尽,她已经跳入黄河洗不清了。赵匡胤救她出苦海,却又送她上了绝路。

对这个事,专家也曾发表过看法,比如王立群曾这样解释:教化意图太过明显,它在着力突出赵匡胤行侠仗义时,是以“英雄不爱美人”为标准、为前提的。

那么赵匡胤千里送京娘,是真是假?应该有过这类事。因为《赵匡胤千里送京娘》,最早是出自赵普所写《飞龙记》,赵普也是极力表现赵匡胤的“英雄不爱美色”。

1 关于金刚的诗句

关于金刚的诗句 1 四大金刚诗句

高山流水觅知音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抚鼓琴 题诗后 [唐]贾岛 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秋。 席间咏琴客 [唐]崔珏 七条弦上五音寒, 此艺知音自古难。

唯有河南房次律, 始终怜得董庭兰。 旅中怀孙路 [唐]贯休 暮尘微雨收,蝉急楚乡秋。

一片月出海,几家人上楼。 砌香残果落,汀草宿烟浮。

唯有知音者,相思歌白头。 知音者诚希 [唐]韩愈 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

行行天未晓,携酒踏明月。 长安书怀呈知己 [唐]项斯 江湖归不易,京邑计长贫。

独夜有知己,论心无故人。 一灯愁里梦,九陌病中春。

为问清平日,无门致出身。 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

(唐)李白 投之以木瓜,抱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 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 《雁门集》 合意友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投机。

(明)冯梦龙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易系辞上》 婴其呜矣,求其友声 。

《诗经小雅》 乐莫乐兮新相知。 (战国)屈原 刎颈之交。

汉书诸葛丰传》 知音世所稀。 (唐)孟浩然 朋友切切思思。

《论语子路》 礼尚往来。 《礼记曲礼》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 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 《战国策》 夫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松柏之茂也。

《淮南子》 以权利合者,权力尽而交疏。 《史记》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曲选争报恩》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唐)张九龄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唐)王维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 交情老更亲。

(唐)杜甫 虽有兄弟,不如友生。《抱朴子交际》 君子淡如水,岁久情愈真。

小人口如蜜,转眼如仇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张九龄>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

韩愈>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祖咏> 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

贺兰进明>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杜甫> 君有奇才我不贫。

(清)郑板桥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唐)王勃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 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翁照>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清)蒲松龄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春秋)孟子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战国)庄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西晋)付玄 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 (唐)李白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春秋)子夏 布衣之交不可忘。 (唐)李延寿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

(宋)欧阳修 人生乐在相知心 。 (宋)王安石 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明)冯梦龙 于患难风豪杰。 (清)魏禧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

(清)曹雪芹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宋)顾夏 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汉书》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 鲍溶 大丈夫处世处,当交四海英雄。

《三国志蜀书刘巴传》 君子上交不诌,下交不渎。 《周易》 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

陈刚中 朋友,以义合者。 (宋)朱熹 衣不如新, 人不如故。

《汉乐府》 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 。 (宋)欧阳修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史记》 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晋)陶渊明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唐)杜甫 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 (唐)白居易 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为升沉中路分。

(唐)贺兰进明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三国)曹植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明)冯梦龙 一贵一贱交情见。 (唐)骆宾王。

2 形容“金刚”的句子有哪些

1 当太阳升起,金刚眼睛里是对命运的已知,但他仍然踞守在塔尖之上,因为这是一个“king kong”的尊严;而故事最后的一句话是卡尔说的:“不是飞机杀死了金刚,是女人杀死了金刚”。

2 不管怎样,在机枪子弹射向金刚的时候,好象也射向了我们的心脏。金刚,无论从那个角度讲,他注定是悲剧的

3 你懂什么 有些人真的会等的

4 被土著野人当作祭品的安不禁失声尖叫。尖叫声却意外引来了金刚的“关注”,这只巨大无比、连凶悍的恐龙也怕它几分的传奇猩猩,偏偏钟情于安。

5 然而,它不会知道的是,这却是它悲剧命运的开始。

6 后来金刚被抓到了城市。为保护爱人同军队战斗,金刚为了带安再看一次她曾说过美丽的日出,爬上了帝国大厦,使自己陷入困境,与人类的飞机展开了最后决战。

7 最后它摔下了帝国大厦,为自己的爱人谱写了最后的悲歌

8 有,突破了人与兽得距离,美国得文化就是厕所里得大便,你还是远离吧

9 金刚》故事背景设于1933年的美国,杰克·布莱克饰演一名勇于冒险的企业家及**制作者,率领摄制队伍到荒岛拍摄,其中包括女主角安(纳奥米·沃兹)及编剧杰克(阿德里安·布罗迪),他们遇到恐龙及当地土著的袭击,安发出的尖叫声换来金刚的回应。

10 这只巨大无比的猩猩,连凶悍的恐龙也惧怕它几分,偏偏它却钟情于安。安其后将金刚由荒岛带回纽约,但却是它悲剧命运的开始。

3 用金刚菩提子表白的诗句

1、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2、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不见白头相携老,只许与君共天明。

4、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问情人花开花落,是造化羽扇纶巾。

5、思此星晨非昨夜 为谁风露立中霄。

6、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7、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8、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9、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10、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

1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4 是填词语金刚()()

金刚怒目 释义形容面目威猛可畏出处《太平广记》卷一七四引《谈薮》:“金刚怒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用法作宾语、定语;形容面目威猛可畏 同义词张牙舞爪、青面獠牙 反义词温文尔雅、低眉俯首、眉清目秀 成语故事隋朝时期,吏部侍郎薛道衡喜欢游历名胜古迹,他在游览钟山古寺开善寺时,见寺内各种金刚与菩萨形象各异,就好奇地问小和尚为什么金刚怒目而菩萨低眉,小和尚告诉他金刚怒目是为了降妖,菩萨低眉则为了对众生世界显其慈悲 事例金刚怒目 形容面目威严,令人生畏如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不料他竟一点不窘,立刻用‘金刚怒目’式,向我大喝一声”金刚是佛寺山门的守护神,左右各一金刚头戴宝冠,裸上身,作愤怒相左金刚张口,高举金刚杵;右金刚闭口,平托金刚杵金刚又称“密迹金刚”相传密迹金刚原为勇郡王的法意太子,后归属托塔天王之下,成为护法神(见《大宝积经》卷八)关于金刚怒目的意义,见宋·庞世英《谈薮·薛道衡》:“隋吏部侍郎薛道衡尝游钟山开善寺,谓小僧曰:‘金刚何为努(怒)目?菩萨何为低眉?’小僧答曰:‘金刚努(怒)目,所以降服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道衡怃然,不能对”。

5 关于佛经的诗句

1自美三寸舌头,一日改头换面,辗转吞食,那时痛苦恨悔,无人能释。

2、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3、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4、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5、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6、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7、缘分不同,所以看法不同,有的人喜欢你,有的人不喜欢你,这都是正常的。你能左右别人吗?把自己的心管好,不要执着这些。

8、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9、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

10、真心虚灵,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纯善无恶。

6 描写十八罗汉的诗句

十八罗汉

人间弘法佛门音,尊者容颜十八嵚。

清净修身终果位,随缘渡众洗凡心。

十八罗汉是指佛教传说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罗汉者,乃断除一切烦恼,达到涅槃境界,不再受生死轮回之苦,修行圆满又具有引导众生向善的德行,堪受人天供养的圣者。十八罗汉皆身心六根清净,无明烦恼已断。已了脱生死,证入涅槃。

骑鹿罗汉:宾度罗跋罗堕阁尊者

跋罗堕阁可称豪,曾是人臣品自高。

到此红尘多济世,苍生普渡总操劳。

欢喜罗汉:迦诺迦代蹉尊者

曾是坛前一辩才,佛门论理口常开。

澄清玉宇安豺豹,法印常拈善果来。

举钵罗汉:诺迦跋哩陀尊者

心怀大法聚良缘,尊者慈悲可比天。

福德予人心内种,猿猴环伺意拳拳。

托塔罗汉:苏频陀尊者

佛祖末徒传大道,苏频陀具五神通。

威而不怒庄严相,法力超群别样功。

静坐罗汉:诺距罗尊者

神情自若力沉沉,静坐原来为静心。

极乐当然需戒杀,安详瑞庆把禅寻。

过江罗汉:跋陀罗尊者

跋陀罗树母临盆,入寺为僧仰佛尊。

应晓爪哇千万里,传经东渡志长存。

骑象罗汉:迦理迦尊者

器宇轩昂脸泛霞,灵猿作伴好安家。

无边佛法形于象,尊者名曰迦理迦。

笑狮罗汉:伐阇罗弗多罗尊者

庄严原是金刚子,慈善从来不杀生。

不死有狮常伴侧,长生妙法自然成。

开心罗汉:戍博迦尊者

不要江山不做君,中天竺国起祥云。

心中一佛分明在,王位区区值几文?

探手罗汉:半托迦尊者

半遮罗子半托迦,膝腿单盘坐式花。

神志灵通常入定,狮安自是惹人夸。

沉思罗汉:罗怙罗尊者

罗怙罗多面相殊,蚕眉秀目脸丰腴。

密行静悟超凡境,智慧咸通淡有无。

挖耳罗汉:那迦犀那尊者

半度坡山论耳根,怡神通窍净灵魂。

龙军法力闻天下,尊者无言响佛门。

布袋罗汉:因揭陀尊者(新韵)

因揭陀是捕蛇人,满面慈祥笑总温。

弥勒分身千百亿,皆知袋里有乾坤。

芭蕉罗汉:伐那婆斯尊者

芭蕉树下苦修行,鹿伴云生总不惊。

罗汉修来罗汉果,悠闲超脱有贤名。

长眉罗汉:阿氏多尊者

正果终成已烂柯,修行两世倍蹉跎。

大千通察心神会,眉白飘飘阿氏多。

看门罗汉:注茶半托迦尊者

肃然执杖将门叩,罗汉来焉勇奈何?

环上声声应震耳,从来布舍靠缘多。

降龙罗汉:迦叶尊者

七世尘缘未了情,下凡渡众止刀兵。

龙降经取妖氛散,迦叶功高博颂声。

伏虎罗汉:弥勒尊者

门前饿虎啸声声,弥勒慈悲饭食迎。

佛法应能平兽性,菩提大道向西行。

7 《金刚》中的经典台词

“当野兽看到美丽的面庞,他就停下了杀戮的手。从那一天起,他就等于死掉了。”(And lo, the beast looked upon the face of beauty And it stayed its hand from killing And from that day, it was as one dead)

“是美女杀死了野兽。”(It's the beauty killed the beast)

“你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女孩!”(you are the girl I want to find)

It was not the plane ,but the beauty killed the beast 不是飞机,而是美丽(女)杀死了野兽

8 太上老君的诗句

太清盘古圣人太上老君,简称太上老君,三清之首,创立人教,人教教主。道德天尊,玄都道祖,位居三十三天外的玄都天 -玄都洞 -兜率八景宫。对任何事情都是持任其发展的态度,即无为,又无所不为。《西游记》中太上老君被称为开天辟地之祖。《封神榜Ⅱ武王伐纣》第37集鸿钧老祖曾说:先有盘古后有天,太上更在盘古前。

与二师弟元始天尊共掌阐教 ,就连所创之人教也与元始阐教相交甚密,在封神之战时助元始阐教联合共同覆灭通天截教

别称:老子 、老君、太上老君、道德天尊、李聃

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

外在显化:老者

出身:盘古元神

性格:(傲)先天无为

身份:盘古正宗、三清之长、先天圣人、初代人教教主 、第一无量量劫七圣之首

门徒传承:玄都大法师 、上洞八仙 (吕洞宾、何仙姑(女)、张果老、曹国舅、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韩湘子 )、陈抟 、侍童(金角童子、银角童子)

宝物:太极图 、天地玄黄玲珑塔 、金刚琢 、八景宫灯 、太乙拂尘、白玉扁拐、风火蒲团 、紫金红葫芦、羊脂玉净瓶 、阳精芭蕉扇 、离地焰光旗 、混元一气太清符、兜率紫火

骑座:青牛

相关神通:太清神雷、太清仙光、一气化三清

功绩:开天辟地、创人教、教化生灵、立初三皇(即阳三皇:伏羲、神农、轩辕)、化胡为佛

出自宋代陈抟的《归隐》

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

紫绶纵荣怎及睡,朱门虽富不如贫。

愁闻剑戟扶危主,闷听笙歌聒醉人。

携取琴书归旧隐,野花鸣鸟一般春。

译文:

十年的游历惟有一处曾到过的青山,时常出现在梦中。高官厚禄金山银山都比不上安稳的睡眠和安贫乐道的生活。世间最使人发愁的莫过于打打杀杀后新立了君主,而最使人苦闷的正是那人们用来醉生梦死的笙歌。

归隐去吧,带上喜爱的古琴,和平日常读的书籍就可以了,到山间赏野花,听鸟儿自由自在的鸣叫,享有这最自然最美好的春光去吧。

扩展资料

修道的人一般讲求修心养性,与世无争。也讲因果循环,众生平等。这首作品里也有这样的观点出现。可能这正是作者隐居前最后对红尘的回顾,里面还有看破尘世的意思。

像许多隐士一样,诗人也曾远足游历,因此寻到了心中理想的隐居地点,这可能是武当山,又可能是华山。武当山是道教名山,华山上也有道观。

深山历来为修道者的所爱,因为山中就连四时也不于山外的相同,有安静的环境,又有简朴的生活必需品,如山泉、野蘑菇、山野菜、古刹遗迹也是山林里保存的最好。因此诗里最后也表示诗人最终还是要回归山林,隐居起来的。这有他自身的原因,也有时代的印记。

说他看破红尘,其实在第一句里“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中就点明了。后面的两句可以说是对这一句的补充说明,最后则是对立志归隐修道的表白。红尘游遍,唯有青山是最向往的,说明对诗人来说俗事已经是如过眼云烟般了,诗人通过十年的磨砺,终究决定归隐修道,这除了消沉,还有一种独特的清醒。

这从后面对选择归隐的解释“紫绶纵荣怎及睡,朱门虽富不如贫。愁闻剑戟扶危主,闷听笙歌聒醉人”中可以领会到。说诗人隐居有时代因素,也是因为这两句中还有对世事的一些批评。最后表露出的对自然的欣赏和喜爱似乎说明了他并非不爱热闹,繁华的世间,只不过逃避的是不该有的战乱和人祸罢了。

大自然的生机正是诗人向往的,他要远离的是腐败和颓废的环境。所以诗里就有“野花鸣鸟一般春”这样的句子。与其说诗人想弃世,不如说诗人是想洗刷自己的思想,用朴素的生活历练自己,以达到修道的本来目的。

-归隐

《归隐》

宋 陈抟

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

紫绶纵荣争及睡,朱门虽富不如贫。

愁闻剑戟扶危主,闷听笙歌聒醉人。

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

赏析:此诗首句点明主旨:看破红尘,决意归隐青山。接下来两句“紫绶纵荣争及睡,朱门虽富不如贫。愁闻剑戟扶危主,闷听笙歌聒醉人”是对第一句的补充说明——高官厚禄荣华富贵比不上舒适的睡觉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战乱人祸、歌舞升平令人“愁闷”;这两句对仗工整严谨,勘称绝对。末句则是对立志归隐修道的表白。

现在华山脚下的玉泉院内,有一尊陈抟睡像,极为雅致。神像大都正襟危坐,独陈抟为睡像,何故?——陈抟以善睡闻名,史载“每寝处多百余日不起”,有“睡仙”之称。陈抟善睡,其实是一种道家修炼之法。据传他睡功之深,已达到令世人惊叹的地步。在许多有关陈抟的记载中,都有他善睡的记述。在他自己的诗中,也处处流露出“睡意”。此诗“紫绶纵荣争及睡”一句乃其一也。

作者:陈抟 ,字图南,自号扶摇子,民间尊称他为陈抟老祖,唐末宋初之际著名道士。曾隐居于武当山九室岩,后又隐居于华山云台观修道。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著有《指元篇》、《无极图》等。

陈抟生逢晚唐五代战乱之世,又经历十年求仕的失意,终于看破红尘,决意归隐青山。《归隐》是其自述心迹的一首诗。

原文译文:十年来为了功名在红尘间游走,

回首往事惟有游历过的青山频频入梦。

当官纵然荣耀,怎比得上安稳的酣睡,

住在红漆大门里虽然富贵,不如安贫乐道的生活。

听到打打杀杀扶救君主的事我就发愁,

听到醉生梦死的笙歌我就心烦。

带着我的旧书归隐旧地,

去享受鸟语花香的春天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1299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8
下一篇2024-04-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