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素有小朝台之称的寺院——黛螺顶

五台山素有小朝台之称的寺院——黛螺顶,第1张

黛螺顶位于五台山台怀镇寺庙群附近,是五台山东台顶延伸下来的一个小山峰,海拔1940米,垂直高度有400多米。因像一只倒扣的大海螺,夏天山上绿树成荫,青翠欲滴,因而叫黛螺顶。

寺院始名佛顶庵,后改明青峰顶。明万历二十年( 1592) 到清代乾隆十五年( 1750) ,曾名大螺顶,乾隆十五年改名为黛螺顶,一直沿用至今。明成化年间重建,明万历年间、清康熙年间、乾隆五十一年都有重修。

黛螺顶如何就成为小朝台之地呢? 相传乾隆皇帝数次登临五台山,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完成朝拜五座台顶的心愿。于是向黛螺顶的主持青云和尚说,下次来一定要让他实现朝拜五台文殊的夙愿。经过多方斟酌思虑,把五座台顶的文殊菩萨供奉在寺院一座殿宇中,来满足乾隆皇帝的要求。数年后,乾隆皇帝朝拜了黛螺顶的五方文殊殿,并题写一首流传千古的诗: 峦回谷抱自重重,螺顶左邻据别峰,云栈屈盘历霄汉,花宫独涌现芙蓉,窗前东海初升日,阶下千年不老松,供养五台曼殊像,闍黎疑未识真宗 。这首诗在五方文殊殿前的碑中。可见乾隆虽有满意,但对如此轻易就朝拜完五座台上文殊菩萨,怀疑高僧不识真宗。如今会看到好多跪拜到顶的信众,也许他们悟透了。

登临黛螺顶有三种方式:最简洁方便是坐缆车,但费钱;其二是走原来的马道,路稍宽,坡稍陡,实在不行还可以骑马。

最后一种是走“大智路”。俗话说不到黛螺顶,不算台山客,不走“大智路”,难悟朝台苦。这条路由台湾高雄宏法寺住持开证法师捐款50万元人民币,1991年建成。

“大智路”全长108米,宽22米,全部用五台山青石铺成,共有1080级台阶。这条路的名字和台阶的级数及长度,都与佛教常识有关。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文殊菩萨在诸菩萨中专管智慧,所以通往朝拜五方文殊的路为“大智路”;人生有108种烦恼;通过历艰辛破万难,走过1080级台阶的智慧路,能给人增添聪敏,消除烦恼。只有经历了,才能悟到了。

这条路有些陡峭,登临其间,可以鸟瞰四周景色,边登边歇,领略佛国风光。

带着喘息和疲惫来到山顶,可以看到一座木制牌坊,古朴斑驳的外表让人感受到它饱经风霜,历尽风雨。四柱三门,重檐顶。中门上方有三个字“大螺顶”,穿过牌坊,可以看到后方也有题字“青峰顶”。这都是黛螺顶的曾用名。

中轴线上的第一座殿宇是天王殿。石拱形门窗,红墙黛瓦,面阔三间,单檐硬山顶,门两侧有一副楹联“ 半山葱笼半山云云遮黛螺擎梵宇,五方文殊五方灵灵蕴青峰渡群生 ”。 登临云遮树挡的黛螺圣境,朝拜五方文殊,得到菩萨的加持真是殊胜无比。

天王殿的左右两侧有钟楼鼓楼,都是方形楼阁式建筑,飞檐翘角,古朴大气。

天王殿背后是护法殿,门上有一块牌匾“三洲感应”,门柱两侧有一副楹联“ 证如来地合掌度生演大乘,现将军身持杵降魔护正法 ”。南无护法韦陀尊天菩萨摩诃萨!

天王殿居中佛龛内供奉笑口长开的弥勒佛,慈眉善目,大耳垂肩,金身法相,坐于须弥座上。

弥勒佛左右两侧是四大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都手拿法器,怒目圆睁,孔武有力,镇守寺院安宁。

弥勒佛后面是韦陀菩萨,菩萨对面是 旃檀殿 。殿宇设计独特,是一座别具一格的建筑:在六边形的石砌台基上,有一个六角重檐攒尖顶的佛殿,周边有回廊,内为一室,每根脊端都雕有瑞兽。

屋檐下共悬挂两块匾额,二重檐下匾额写着“旃檀殿”,一重檐下匾额有“调御大夫”四个金色大字,门柱上有一副楹联“ 一风吹树如雷吼实乃清凉境界,四季美禽演妙音真似极乐天宫 ”,如此美不胜收的佳境,不愧是佛国净土。

殿内供奉的佛祖法相叫旃檀佛,不是通常殿宇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上的样式,而是站立的金身法相。手结佛印,慈眉垂目,法相庄严。似有万道佛光普照整个殿宇。

为何称为旃檀佛呢? 这与佛像的产生经过有关,当初由于人们对佛的敬仰,有“佛身不量”的禁忌。画像师不可以直视佛祖绘像,只好请佛祖站在河边,利用倒映在水中的影像描绘,这样当然就连水波纹也画上去了。优填王用旃檀木雕的第一尊释迦牟尼像,就是按水中的影像雕塑的,因此叫“照佛”、“旃檀佛像”。此后凡是此类佛像,不管用什么材质雕塑的,都叫旃檀佛。

旃檀殿外围的立体图画和殿内的上党堆锦,讲述了佛祖随缘应化以及佛经故事等内容。人物造像栩栩如生,十分生动。是2004年住持昌善法师与他的弟子们新添的内容。

旃檀佛的背后供奉有观世音菩萨,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上,左手托净瓶,右手施佛印,华光四射,宝像庄严。左右两侧竖立着善财童子和龙女。

观音菩萨对面的殿宇就是五方文殊殿: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四周出廊。屋檐下悬挂三块金色牌匾,居中上书“五方文殊殿”,左右两侧分别为“云封青螺”和“清凉法界”。廊柱上也挂满了金色的楹联,其中“ 香阁峙中流万众恒河自在,慈灯悬彼岸千年般若常明 ”为正门柱上所书。

殿内供奉着五尊文殊菩萨,分别为五座台顶的文殊法相, 从南到北依次为:东台聪明文殊、北台无垢文殊、中台孺童文殊、南台智慧文殊、西台狮子吼文殊。 佛像都是铜铸贴金,头戴宝冠,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座。神情慈爱,法相庄严,整座大殿充满了菩萨的加持和佛韵的光芒。

五方文殊殿的左侧是伽蓝殿,前出廊,廊柱上挂有楹联。殿宇居中供奉伽蓝菩萨,左右为周仓和关平。

右侧祖师殿,门楣上悬挂一块金匾,上书“祖印高擎”。殿宇中供奉:清凉国师、妙峰祖师和立禅和尚。

中轴线上最后一座殿宇是大雄宝殿。殿前有两颗高大挺拔的千年松柏,历经沧桑,见证了黛螺顶的风风雨雨,灵气十足。殿宇的门柱上有一副楹联: 山青云白随处可通觉路,松风花语此地尽是禅机 。看来是拜对地方了,参禅悟道的风水宝地哇。

殿内供奉有三世佛(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东方琉璃世界药师佛),都是金身法相,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上,神态祥和,慈眉垂目,俯瞰芸芸众生。左右两侧还有十八罗汉的金身塑像。整座殿宇佛光普照,灵气徐徐。

大雄宝殿的左侧是观音殿。殿内供奉观世音菩萨,半跏趺坐于宝座上,左手持柳枝,右手的净瓶遍洒甘露沁禅心。这是一尊很少见的男身观世音菩萨造像。

大雄宝殿的右侧是地藏殿。殿内供奉男身的地藏王菩萨法相,半跏趺坐于宝座上,左手托着法器,右手结佛印,法相庄严。左右两侧分别竖立着闵公和道明的塑像。

来五台山朝拜,如果没有机缘和时间大朝台(到五座台顶朝拜文殊菩萨),那么来黛螺顶小朝台也是不错的选择。

石经寺求姻缘相当灵。

成都石经寺拥有千年的历史,这里据说是川地最知名和最灵验的寺庙,供奉了诸多佛陀以及菩萨,每天都会吸引大量的善男信女以及游客前来观光膜拜,时间是求姻缘比较名言,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求取,被称为成都十大相亲圣地。

四川成都的石经寺。它历经千年,石经寺系川西五大佛教林之一,藏黄教法王宗喀巴大师由嫡传汉区第一个密宗道场即设于此,在成都市龙泉驿区茶店乡石经村境内。它是一座千年古刹,有600年肉身和尚庙,寺庙中有着高僧坐镇,院落林荫掩映,素有“万木蔽天”、“遥望石经半天紫”的神奇景观。

石经寺简介

石经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山泉镇古驿社区,始建于东汉末年。石经寺为川西著名五大丛林之一。石经寺主要建筑有照壁山门、天王殿、塔林、大雄宝殿、三圣殿、祖师殿、方丈院、藏经楼、五观堂等。石经寺是四川地区重要的佛教寺院古建筑群,对于研究川西地区官式建筑型制风格具有重要意义。

石经寺藏经楼是寺院讲经说法藏经的场所,有三块牌匾,中间写着“藏经楼”,两边是“禅密源渊”和“登狮子座”。石经寺三圣殿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殿内供奉三尊佛像,正中是无量寿佛像,两侧为观世音、大势至二菩萨像,合称“西方三圣”。

以上内容参考-石经寺

从2007年初至2010年,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对南京大报恩寺遗址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古发掘,先后发现并清理了属于明代大报恩寺的香水河桥,中轴线主干道、天王殿、大殿、观音殿、法堂,以及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的长干寺真身塔地宫和北侧的画廊基础等重要遗迹,出土了以七宝阿育王塔、金棺银椁为代表的一大批珍贵文物,获得了极为重要的考古收获。截至2010年中,油库、画廊、伽蓝殿等建筑遗迹仍在清理发掘之中。

大报恩寺的南区与北区的建筑格局完全不同,它不是按照中轴线一字排开,而是分成四个相对独立的院落,分别承担不同的功能。其西部是贮藏经书、经板的场所,名为藏经殿,收藏了全套《永乐南藏》的大藏经板。中部分布了两个院落,偏北的院落是寺院管理机构的所在地,主要包括了方丈室、库房等。偏南的院落名为三藏殿,是僧人习法、参禅的地方。供奉玄奘法师顶骨舍利的三藏塔即位于这一区域。最东部名为“旃檀林”,是僧人就餐、休息的场所。

在大报恩寺中,琉璃塔是最著名的单体建筑,它九级八面,高达78米,是当时全国最高的建筑,而且遍体以五彩琉璃为装饰,有“天下第一塔”的美誉。

1、香水河桥

香水河桥为石拱桥,桥面总宽745厘米,通厚65厘米,七层,砌筑于石板桥底上。

2、香水河河道

香水河桥之下即是香水河河道。河道横贯南北,河道的两岸与底部皆用长方形青条石铺砌。

3、中轴线主干道

在香水河桥和天王殿之间,沿着中轴线,发现了以长方形青石板铺砌的主干道。路面宽255厘米,残长2375米,厚16-20厘米。

4、天王殿

天王殿为带有前廊与月台的五开间、三进深的大型建筑,整体呈“双凸字形”。它座落于夯土台基之上。

5、大殿

大报恩寺大殿俗称硕妃殿,其中供奉有硕妃的碑位,每年由礼部按时祭祀,除此之外终年封闭,不许人进入。

大殿位于北区正中心的位置。底部设置大型夯土台基,残存的高度约为52米。外围围绕一周宽度约为12米的基槽。殿内共发现两排6个大型石柱础。据文献记载,该殿“高七丈一尺五寸、深十一丈四尺三寸、长十六丈七尺五寸”,按照现代尺寸换算就是高2267米、深3623米、长531米。其长宽数据与我们此次发掘的实际状况基本吻合。

6、塔基

塔基位于大殿之后,与大殿皆位于大报恩寺遗址北区的中轴线上,距离大殿东侧基槽12米。平面呈正八边形,最大对径约为25米。从外至内分为五层结构,中心部为地宫,圆形地宫直径22米。地宫未遭盗掘,保存较好。

7、观音殿

观音殿位于塔基东侧,为夯土台基式建筑。为三开间三进深的高台式建筑。

8、法堂

法堂位于北区中轴线最东端,为夯土台基式建筑。为一三进深的建筑。

9、御碑亭基址

御碑亭基址共两座,分处中轴线南北两侧,南部为永乐所立御碑。北部为宣德年间所立御碑。

10、琉璃宝塔

位于大殿后的大报恩寺琉璃塔建造于永乐十年(1412年),宣德三年(1428年)竣工,九层八面,高达782米,甚至数十里外长江上也可望见。塔身白瓷贴面,拱门琉璃门券。底层建有回廊(即宋代的“副阶周匝”)。塔室为方形,塔檐、斗拱、平坐、栏杆饰有狮子、白象、飞羊等佛教题材的五色琉璃砖。由于各层传递,所以使用的砖瓦尺寸不一。

建造大报恩寺花了17年时间,而同时期工程量数倍于它的北京紫禁城,用时不过3年半。大报恩寺工程如此费时,主要因为琉璃塔的建设难度极大,不得不屡屡延期。据后人估算,仅修建琉璃塔一项所耗用的钱粮,折合白银就高达248万余两。

明成祖朱棣给琉璃塔御赐了“第一塔”的塔名,其特点可以归纳为“三绝”:

第一绝:巨构殊形,高耸云日。琉璃塔是有确切记载的中国古代最高的建筑之一。塔为八边形,共9层,通高7802米,相当于26层楼房的高度。

琉璃塔最顶部是用纯金制成的宝珠,直径约为4米,据说重达2000余两,每层的檐角下都悬挂铜制的风铃,从上至下共152只,即使在轻轻的微风之中,清脆的铃声也可声闻数里。9层内外共设篝灯146盏,每盏芯粗1寸左右。

第二绝,通体琉璃,独步古今。琉璃塔的主体为砖砌,除了塔顶有一根“管心木”之外,整个建筑当中“不施寸木”。其内、外表层全部用各种造型、各种颜色的琉璃构件榫合而成。这种独特的装饰艺术让琉璃塔赢得了“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的美誉。

琉璃塔所用的各种琉璃构件几乎每件的形状、尺寸、颜色和纹饰都有差异,因而制作和烧制极为不易。这是琉璃塔建设时间长达17年的重要原因。据史书记载,建造此塔烧制的琉璃瓦、琉璃构件和白瓷砖,都是一式三份,建塔用去一份,其余两份编号埋入地下,以备有缺损时,上报工部,照号配件修补。建国以后,南京的窑岗村、眼香庙一带,先后出土过大量的与琉璃塔有关的琉璃构件,背后大都有墨书的编号和标记,证明了历史记载的可靠。

第三绝,长夜深沉,佛灯永明。每当暮色来临之时,琉璃塔上就会点燃144盏如火炬般明亮的油灯,彻夜不熄。无论是月落星稀的傍晚,还是风雨如注的黑夜,无论是在钟山脚下的丛林之中,还是大江之上的渔舟之内,人们都能够看见这座高塔上永不熄灭的灯光。

九层琉璃塔的每一面墙壁之上,都有2扇窗户,共计144扇。这些窗户全部用磨制得极薄的蚌壳进行封闭,144盏油灯就分别安置在窗户之内。这些蚌壳制成的窗罩名叫“明瓦”,是平板玻璃引进之前中国最好的建筑采光材料。自宣德三年琉璃塔建成之日起,大报恩寺就安排了100名僧人轮流值班,负责给油灯添油、剪芯,擦拭明瓦,确保夜夜塔灯通明。在琉璃塔旁边,建造了一座油库,用于储存燃灯所需的灯油。根据一份明代官员向皇帝提交的账单记载,琉璃塔上每盏油灯每夜所需的灯油为六两四钱,整个琉璃塔每月所耗用的灯油总量为1530斤。

11、地宫

地宫为圆形竖井式,从原始山体中垂直下挖而成。地宫之内,从上至下以一层石块,一层夯土的方式有规律的填充、夯筑,共39层。在距离地表42米处,发现一块边长约09米、厚约025米的方形覆石,位于地宫中心。覆石提取后,其下露出了方柱状的石函。石函高度达15米,边长072米,由上部盖板、底部垫板和四周四块壁板拼合而成。其中北壁石板镌刻长篇铭文,题为“金陵长干寺真身塔藏舍利石函记”,介绍了大中祥符四年,金陵长干寺住持演化大师可政和守滑州助教王文等人,得到宋真宗的允许,修建九层宝塔之事,塔高“二百尺”,而塔内地宫中藏有“感应舍利十颗,并佛顶真骨,洎诸圣舍利,内用金棺,周以银椁,并七宝造成阿育王塔,以铁函安置”。考古所见与碑文的记载完全一致。在石函内发现有一座铁函,高13米、宽05米。这是中国从佛塔地宫中发现的最大的铁函。铁函顶部放置大量的铜钱,以及水晶球、玛瑙珠、串珠、鎏金银凤等供养器物。在石函下,还有一个小型埋藏坑,其内出土白瓷、青瓷碗各1件,青瓷壶1件。地宫从现存地表开口至埋藏坑底部共深达674米。这是中国发现的最深的佛塔地宫。

1、仰神寺和栖隐寺的关系2、去宜春仰山西隐禅寺大概要开多久的盘山公路能到3、北京徒步登山:门头沟滴水岩-栖隐寺(下),规模宏大却烂尾寺庙4、去仰山寺需要准备什么仰神寺和栖隐寺的关系

仰神寺又名仰山寺,原名栖隐寺。

仰山栖隐寺位于江西宜春城南20多公里的明月山集云峰下,由慧寂禅师亲手建于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兴起于宣宗元年,由当时的宰相裴休和江西观察使韦宙大力支持营建,原寺额“栖隐寺”三字为唐宣宗亲笔题赐。

全寺包括大雄宝殿、天王殿、珈蓝殿、聚贤阁、观音阁、藏经阁、钟楼等设施,寺后立有祖师塔墓。寺院的整体风格为明清建筑样式,室外全是花岗岩石板,室内地面全是金砖铺地,加上青瓦黄墙,与四周幽静竹林环抱的自然山水融为一体。精心的布局使得寺院空间开阔宏大,高低自由错落,建筑有横有竖,屋檐有高有低,廊墙有进有退,院落有分有合,界面有实有虚,空间体量大小合宜,通过廊庑的联结,组成了宁静、亲切的闭合空间,加上钟鼓安置得体,香炉点缀有致。意向构成极为丰富,节奏感大然而生。建筑组群的内部和庭院空间钟叠山灵,莳木栽花引进自然景色,而整个寺院都融化在大自然的山泉丘壑之间,成为特定风光的重要组成,加上风声雨声、钟声鼓声、日影月影还有朗_的诵经声和袅袅的香火,使得建筑美、自然美、人文美融为一体,渗透着山水诗、山水画、山水散文的意趣。

宋代著名文人黄庭坚、范成大、辛弃疾、朱熹等等赵炅简介,也都慕名造访过该寺。

去宜春仰山西隐禅寺大概要开多久的盘山公路能到

9个小时。盘山公路的地理位置位于广东省深圳市,根据查询百度地图显示从盘山公路前往仰山栖隐禅寺是需要用9个小时的。仰山栖隐禅寺的地理位置位于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明月山洪江镇仰山村。

北京徒步登山:门头沟滴水岩-栖隐寺(下),规模宏大却烂尾寺庙

2022年2月7日,周一

栖隐寺在樱桃沟村后面的仰山上,网上说他的前身为北魏太和年间的隆寿寺,距今1500多年。但现在的栖隐寺已经没有隆寿寺的半点痕迹,能见到的遗迹都是辽代及辽以后的。金朝的时候最为鼎盛,为金章宗八大水院之一的灵水院。元明清及民国时期都曾多次修缮。最终毁于战火。2006年,计划原址复建栖隐寺,2010年,计划当年五一对外开放,但开放落空,并开始了更大规模的破坏性过度复建,在2013年左右工程被有关部门叫停,现在成了北京最大的烂尾寺庙。当年复建时候的宣传资料都是以“京西紫禁城”“京西小故宫”这样的名号来称呼它的,可见规模不小。

接上篇,看完天泉寺滴水岩回到台阶步道的岔路口,沿小土路往前走。这段就是纯山野土路,路比较窄,灰也很大,灌木枝刮人,爬升特别大。中间有岔路跟着彩带走就行,路线还是非常清晰的。

土路上走2公里,我们用时大概1小时40分钟,看到电线杆就到公路上了。从公路对面的土路开始下山。

下山这一路风景特别美,是一段积雪的山林土路。

土路下坡走大概700米,到公路,往左前方拐弯处切小路继续下山。

这段土路也是走大概700米左右到公里,然后往右沿公路下行。

沿公路走300米左右,就能看到一个小木屋,木屋和松树中间有条上山的小土路,这里就是去栖隐寺的登山入口。

如果不是从滴水岩穿越过来,想单独去看栖隐寺的话,可以用高德导航“妙峰山镇森林防火站”,到达目的地后往前开一两百米就能到小木屋这里了,木屋旁可以免费停车。看完然后原路返回取车即可。

这段路就前面一小段有些爬升,后面都挺好走的,路线也清晰。不过灰依然大,灌木依然扎人。

在快到栖隐寺的时候,土路边上有段残墙,残墙旁多出一岔路,我们就先往里面探了探。

里面有一颗古松树和造型奇特的树枝,地上散落以前的石件,雕刻精美。里面还能看到几段残墙。应该也是一个寺院遗址,就是不知道它曾经是一个单独的寺院还是说是栖隐寺的一部分,毕竟以前的栖隐寺面积非常大。

看完不知名字的寺院遗址,回到小路上,继续往前走。

从小木屋公路入口大概走35公里,就到栖隐寺西侧的一个院落了。我们就从这里逛过去。

这是一个只有外观内部未建好的院落,殿里的地上还散落着建筑工具和材料。

往院子前面的步道下去,穿过有两金刚雕像的殿,前面荒地上就是塔林。据说以前古塔有上百座,后为修梯田,将古塔炸毁。现在仅存两座古塔,其他塔都是在旧塔基上重建的。

不过台阶部分已塌陷,从这里下到塔林要小心。

穿过塔林,到寺院的中轴线上,在中轴线上看到的殿阁总共有8座,我们出来到的是药师佛殿,是第六座殿。后面两座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去(要爬比较高),不知道名字。最高的那一座,旁边的阁楼连外框都还没有修好就停工了。复建的时候就是拆除了北部的老墙和一座古塔,垫平沟谷向北扩建直至半山坡。

上来就能感受到这个寺庙规模的宏大,如今烂尾,鲜有人迹,站在这里,感到无比空旷和荒凉。想当年,这里香火鼎盛,僧人最多的时候,达到上万余名。

接着我们从寺院后面往前走:第五座伽(qié)蓝殿 第四座文殊殿 残存的古墙 第三座千手观音殿 第二座大雄宝殿(主殿供的释迦牟尼佛) 第一座天王殿(供的是弥勒佛和四大天王) 山门。

千手观音殿前面有个石槽,是以前的遗迹,石槽上面刻有“金灯圣会”四个字。

天王殿前面一边是两块新立的还没来得及刻字的石碑,另一边是倒在地上的古碑和碑趺。此为明代碑,碑首刻有:仰山栖隐寺重修碑。碑文为明正统年间进士成化年文渊阁、工部右侍郎、翰林院学士刘定之撰文,记录金代仰山五峰八亭及明代太监王振等捐资修建过程。

天王殿东侧角落还散落着一碑首和一碑身 。

碑首刻有:祖师辩公大和尚开山道行碑。辩公即希辩禅师,辽金时期著名高僧。

碑身第一行刻的是:仰山栖隐寺第二十六代后面看不太清了。

新修的碑好好地竖立在门前,这些有价值的遗迹却被丢弃散落在地,它们扛过了岁月的摧残,却没躲过人类的轻视。

新修的山门还是非常有气势的,台阶很高,中间大门上雕刻的是如来和十八罗汉,两边小门上刻的有花和龙。雕刻看着还是不错的。

出山门后往右前方的小土路走,土路上能俯瞰樱桃沟村。

小土路走几十米,左拐下一个很宽的陡坡到台阶步道上。台阶石柱上雕刻的有石狮子,据说每个表情都不一样。这个想法不错,但狮子雕刻的着实粗糙,有的根本就不像狮子。吐槽这似狗似猴的石狮子倒成了走我们这一路台阶的乐趣。

狮子台阶走完就到公路上,从山门到公路这段大概15公里左右。

然后沿着公路下山,走不远会有个锁上的小木门,这里需要麻烦值守的大爷帮忙开门。

后面的路就可以步行导航“南庄桥”回到停车位置取车。从下完石狮子台阶到停车的地方大概三四公里。

去仰山寺需要准备什么

去仰山寺需要准备背包、便携气筒、山地车维修工具、雨衣、食品饮料、衣服等。

 四大天王是佛教的护法天神,俗称“四大金刚”。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四天王,是佛教二十诸天中的四位天神,位于第一重天,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通常分列在净土佛寺的第一重殿的两侧,天王殿因此得名。相传四大天王住在须弥山山腰上的四座山峰。四大天王分别是:

  东方持国天王多罗吒,持琵琶,住东胜神洲

  南方增长天王毗琉璃,持宝剑,住南赡部洲

  西方广目天王留博叉,持蛇(赤龙),住西牛贺洲

  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持宝伞,住北俱卢洲,中国神话中托塔李天王李靖就是从多闻天王演化而来

  四大天王也被称为“风调雨顺”。中国佛教徒认为南方增长天王持剑,司风;东方持国天王拿琵琶,司调;北方多闻天王执伞,司雨;西方广目天王持蛇,司顺。组合起来便成了“风调雨顺”。

香港娱乐圈最大的成就是捧出了以张学友、刘德华、黎明、郭富城为首的“四大天王”

院落式的寺院布局,一般是座北面南,从山门(寺院正门)起沿一条南北向中轴线,由南向北每隔一定距离布置一座殿堂,周围用廊屋或楼阁把它围绕起来。中轴线上由南向北的主要建筑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殿之后是法堂或藏经楼(阁)或毗卢阁、观音殿。大雄宝殿前,左右配殿有枷蓝殿、祖师堂(或观音殿、药师殿等)相对。寺院的主要生活区常集中在主轴线东侧,包括僧房(居室)、香积厨(厨房)、斋堂(饭堂)、职事堂(库房)、荣堂(接待室)等。接待四方之来者的客房特设在中轴线西侧。

山门

佛寺的大门称为“山门”。由于“天下名山僧占多”,寺院多在山林之处,所以得名。山门一般有三个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中间一座常建成殿堂式。叫山门殿或三门殿。殿内塑两大金刚力士像,如同两个门卫护持寺院。

天王殿

进了山门往北,第一重殿是天王殿。在天王殿前两侧有钟楼和鼓楼。天王殿中间供坐北面南的大肚弥勒佛。东西两旁分塑四大天王像,弥勒佛背后神龛内供韦驮菩萨像。

大殿

天王再往北是“大雄宝殿”,俗称“大殿”,为寺庙的主殿、正殿。“大雄”是梵文筏那摩那的汉译,是对佛祖释迹牟尼的尊称,指佛有大力,能伏“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天子魔”等四魔。

常见的供奉释迦牟尼佛有三种姿势:一种称“成道像”,结跏趺坐(两腿交叉,双脚放在相对的大腿上,足心向上),左手横放在左脚上,名为“定印”,表示禅定的意思;右手直伸下垂,名为“触地印”,表示释迦成道前,为了众生而牺牲自己,这一切唯有大地能够证明。再一种为“说法像”,结跏趺坐,左手横放在左脚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环形,名为“说法印”。还有一种立像,左手下垂,名“与愿印”,表示能满足众生愿望;右手屈臂向上伸,名“施无畏印”,表示能解除众生苦难。

还有的是“三佛同殿”。一种是供“三身佛”,“三身”指三种佛身。中尊为“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指体现了佛法的佛本身。左尊为“报身佛”,名“卢舍那佛”,指经过修习而获得佛果之身。右尊为“应身佛”,即是释迦牟尼佛,指佛为度脱世间众生需要而现之身,特指释迦的生身。

又一种为供“横三世佛”。这里的“世”指三个空间世界,以其同时存在,所以叫“横三世”。正中为本尊释迦牟尼佛;左侧为左手持钵(表示盛甘露),右手持药丸的药师佛;右侧为阿弥陀佛。

另一种为供“竖三世佛”。这里的“世”、指因果轮回迁流不断的个体一生中存在的时间。三世指过去(前世、前生)、现生(现世、现生)、未来(来世、来生)三世。在佛像中的位置是:正中为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左侧为过去佛,即燃灯佛。佛经说他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故得名。亦说释迦未成佛时,燃灯佛曾为他“授记”,预言将来成佛的事。右侧为未来佛,即弥勒佛。弥勒是释迦之后将为佛。佛经讲他将继承释迦的佛位而成佛,所以叫未来佛。

佛殿两侧各九尊罗汉。佛坛背后是观音菩萨手持杨枝净瓶,立于普陀洛枷山海之间。

配殿

大殿的东西两侧配殿是枷蓝殿与祖师殿。

伽蓝是“僧伽蓝摩”的简称。是“僧园”之意。这里的伽蓝特指“祗树给孤独园”,是释伽在舍卫国居住说法的场所。

伽蓝殿供波斯匿王和他的太子祗陀,还有给孤独长者。相传“祗树给孤独园”是给孤独长者用金钱购置波斯匿王太子祗陀的花园,建筑了“祗园精舍”,释迦说法的道场。除了这三位护持佛法建立枷蓝的善士外,殿内两侧还有供美音、梵音、天鼓等十八位枷蓝神的,他们是寺院的守护神。

法堂

大殿的后面为法堂,也叫讲堂,是演说佛法皈戒集会的地方,它是佛寺中仅次于大雄宝殿的主要建筑。法堂也供佛像,但主要设法座。法座亦称狮子座,堂中设高台,中置坐椅,供法师演说佛法之用。法座后挂象征释迦说法传道的图像。法座前置讲台,台上供小佛像。下设香案,供置香花,两侧列置听法席位。

藏经阁

法堂之后是藏经阁,藏大量书籍,一般不对外开放。

庄严与供具

寺院殿堂布置除各类佛像外,还有一些比较固定的庄严和供具。所谓庄严就是以示庄重严肃的装饰。中国佛殿之庄严主要为宝盖、幢、幡、欢门等。

宝盖又称天盖。殿堂所供本尊佛像有宝盖,佛经称华盖。一般以木材、金属或丝织之材料制成。

幢,又称宝幢,为佛、菩萨的庄严标帜。用以表麾众生,制魔众。一般以绢、布等制成。幢身周围置八个或十个间隔,下附四垂帛,或绣宝生如来、地藏菩萨等像,或加彩画,头上安宝珠。每一佛前多置四柱宝幢,或绕宝盖而悬置。

幡,又称胜幡。为表佛世尊威德所作之庄严,它犹如大将的旌旗。幢下长帛下垂者曰幡,而以幢竿垂幢日幛幡。幡有多种颜色和制法,以平绢制成的叫平幡,束丝制成的叫丝幡,以金属玉石联结制作的叫玉幡。旗竿头安宝珠的称云幢旗,幢竿头置龙头的叫金刚幡。幡上多书佛号或经偈,悬挂于佛像前。

欢门,是悬于佛像前的大幔帐,上面用彩丝绣成飞天、莲花、瑞兽、珍禽之类。飞天是西

七夕升官考运求魁星秘法 七月初七日『七夕』,一个有着凄美传说的民俗节日,大家通常只知道这天要祈巧或是拜七娘妈,但是都忽略了这天可是想求考运或是求升官的关键日子。本文特别介绍七月七魁星生日的特色,以及如何在这一天向魁星祈求升官发财、考运文昌加分的秘法。 阴历七月七日是「魁星爷」的生日,就是那位『魁星点斗、独占鳌头』掌管文运及升迁运的魁星爷。一年内有几个可以祈求考运与官运的大日子,「七月七魁星生日」就是其中之一。「魁星主文事」,为五文昌神之一,读书人对文昌神的尊崇,自然不在话下。 自古以来,不管是参加科考祈求上榜或是寻求出仕升官,七月七日都是不可放过的大好日子;古代科举取士,中状元的人被称为「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民间兴建之「魁星楼」亦遍布各地。 那么,在这一天该怎么拜魁星,才能得到魁星爷的帮助呢? 古时在七月七日祭拜魁星的方法比较复杂,必须准备一张魁星图,茶、酒、金纸、鞭炮以及三盘干果,三盘干果通常是桂圆、榛子与花生,代表古时的状元、榜眼、探花。然后朝着北斗星的方向祭拜,因为「魁星」是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祭拜仪式完成后,将金纸与魁星图像一起焚化,然后再放鞭炮仪式就算完成。 现代社会大家一切讲求简便确实,但是又要保留古法的精神,所以很多人会选择到文昌庙里,祭拜魁星帮其庆生,祈求魁星庇佑自己念书考试顺利、工作可以升官发财。去庙里拜拜前,可以准备一张魁星图,或是一张小张绘有魁星图像的魁星点斗符,加上一支沾过朱砂墨的文昌笔。然后,在祭拜魁星时,将魁星图或魁星符与文昌笔拿出来,在大炉过火熏香、祈求魁星爷神力加持。回家后,将魁星图挂在书房或客厅吉方位,魁星符可以在考试念书或是升官面试时随身携带。另外,文昌笔可以放在书桌前,增强官运与文昌运。魁星爷右手所持「点斗」之笔,就是文昌笔,朱砂墨点过、过火加持的文昌笔灵力就会倍增。 七月七是很重要的民俗节日,又是魁星爷的生日,想升官发财的上班族,或是想替孩子们祈求文昌运的家长们,以及即将在年底或是来年初参加考试的考生们,不妨好好把握这个一年一度的大日子,天助自助,诚心祈求必有灵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31354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08
下一篇2024-0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