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王彬
中华三大祭典之一湄洲妈祖祖庙祭典的总编导。以蔡王彬为总编导创造的湄洲妈祖祭典为主要内容的《妈祖信俗》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蔡王彬为主编印的《泉港北管》与“泉州十音”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统称“泉州北管”。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民族音乐学家、二胡演奏家、文物博物鉴赏家、民间舞蹈搜集者。
中文名:蔡王彬
别名:蒲苇
国籍:中国
出生地:福建莆田
出生日期:1939年
逝世日期:2007年
职业:编导
代表作品:《妈祖祭典》
人物生平
蔡王彬,笔名蒲苇。1939-2007,福建莆田人。泉州市群众艺术馆、莆田市群众艺术馆原副馆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2009年,以蔡王彬总编导《妈祖祭典》为主要内容的《妈祖信俗》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妈祖祖庙祭典也成为了中华三大祭典之一。2006年,蔡王彬编印的《泉港北管》与“泉州十音”,在2006年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统称“泉州北管”。
主要成就
中华三大祭典之一湄洲妈祖祖庙祭典的总编导,以蔡王彬为总编导创造的湄洲妈祖祭典为主要内容的《妈祖信俗》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0年为纪念妈祖诞辰1040周年,湄洲岛举行了盛大的妈祖祭典仪式。蔡王彬为此曾数次深入湄洲岛民间采风,并考察了武汉黄鹤楼改建、曾侯乙墓编钟等,创造性的引入了妈祖祭典仪式中。最终总导演蔡王彬编导设计成场面壮观的再现皇家古乐场景。新华网记者朱力南采访祭祀仪式总导演蔡王彬,解释了其中的奥秘之处:乐工们端坐在钟鼓琴瑟等复古乐器前并不演奏,乃“作秀”之用,因为许多乐器和弹奏方式已经失传,只能用现代合成音乐代替;但乐工坐得可一点也不“杂乱”,他们都是按照“宫”字排列端坐,这可是皇家古乐场景的还原再现。
2000年4月29日,由蔡王彬总导演的纪念妈祖诞辰1040周年的妈祖祖庙祭典,在第三届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上隆重举行,这次活动以空前的规模和精密的安排,具有强烈的震撼力。此后,湄洲妈祖祖庙祭典的程式和内容基本定型,并每年依例举行春秋二祭,还应邀到香港、澳门、台湾、金门等地进行示范祭仪活动,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2000年版的湄洲妈祖祖庙祭典于2006年5月20日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9月30日,以此版的湄洲妈祖祖庙祭典为主要内容的《妈祖信俗》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此后,台湾国立大学、莆田学院等妈祖信俗所在地高校图书馆,纷纷把蔡王彬总编导的湄洲祖庙祭典:莆田音乐风光系列;福建省妈祖文化旅游节文艺集锦/蔡王彬总编导:福建省音像出版社,
2、纪念妈祖诞辰1040周年——湄洲祖庙祭典后之赘述
人物访谈
一、姓名的由来
蔡王彬自小就过继给蔡家。蔡王彬的亲生父亲刚开始的时候喜欢多几个男孩。所以,第一个生了儿子,全家开心,即以四角号码00开头取字,取名亮,亮的下面是个几字。意思有东方亮了,到底有几个男丁。老二也是男孩,就取名亭,亭的下面是个丁字,寓意又添丁。老三取名豪,豪的下面是豕,家中多了小猪崽。旧社会穷,三个男孩怎么置办家底啊,结果又来了个男孩,就取名高,高下面是一个口,瞧,又多了一个吃饭的。不料老五又出现了,就取名亨,就此了了,打住。所以,作为多了一个吃饭的(取名为高的)老四,少年时就送与蔡家,取名蔡王彬。其实,这个名字是老师给取得。老师谆谆教诲道,不可以忘记三个人:养父母和亲生母亲。养父母是蔡姓和王姓,林是亲生母亲的姓,三个人不可以忘记,所以加了三个撇,名字就出来了,蔡王彬。
二、学业的挫折
在过去,能够对名字如此讲究的,基本上都属于书香门第类型的。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受到传统知识分子家庭熏陶的蔡王彬,在念高中之时就开始崭露头角。书读的好,体育好,音乐更好。当时莆田城区一旦有文娱活动,一定就会看到他的影子。舞龙舞狮,十音八乐,准有他的份。高考的时候,第一年,蔡王彬想数理化建设祖国,就报考了理科大学,成绩优异,满以为可以念大学了。然而学校建议不予录取,让蔡王彬扫兴了一阵子。第二年高考,蔡王彬就报考了体育院校,同样是学业优异,但是,学校依然建议不予录取。第三年,蔡王彬报考音乐院校,想,这回总可以了吧。但是,依然是不予录取的建议,让他榜上无名。年轻气盛的蔡王彬这才意识到,一定是出了什么问题。于是请教了学校的教务处主任,这才得知,自己的养父是旧社会的校长,家庭成分太高,就是不能够念大学的。教务处主任建议,建设好祖国是第一的,家庭出身不好,不代表个人不能够追求进步,莆田偏僻的南日岛任教,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而且南日岛缺教语文的教师。蔡王彬这就有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南日岛小学语文教师。
三、另谋出路
经过1年的教学生涯,蔡王彬日夜煎熬。这根本不是自己需要的生活,我内心渴望的到底是什么?不能念大学,难道就得教书?经过1年的苦思,倔强的蔡王彬毅然辞去教职,从南日岛出发,回到莆田。他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工人阶级,来到自行车店铺拜师,苦练本领,学习修理自行车。然而,养父找到了这个叛逆的孩子,不无担心的对他说:“孩子啊,你这么不听话,会连累全家人的啊!”
蔡王彬痛苦不堪。莆田是不能呆了,那我就走吧。没有钱,怀揣着两个馒头,往闽南方向出发,走到哪儿算哪儿,天无绝人之路。就这么一路找活干,赚点饭吃,困了,那个主人家有挡风遮雨的地方,就借宿一宿。如果没有地方借宿,就找个角落将就一晚。即便条件如此艰苦,年轻的蔡王彬总会找到一个水源,把自己洗漱的干干净净,认真的考虑着,自己的内心到底是需要什么。
有一天,蔡王彬路过晋江地区侨乡歌剧团。这是一个刚刚组建的歌剧团,一些音乐家们正在摆弄着二胡、笛子等乐器。很久没有玩过乐器的蔡王彬心一下子就沸腾起来了。于是,蔡王彬就走了进去,问道:“能否让我也演奏一下二胡?”刚组建剧团,正缺人呢,居然有人撞上枪口,歌剧团的人员就把二胡给了蔡王彬。很快,优美的旋律就传了出来。刚开始的时候是跳跃的《赛马》,接下来,《豫北叙事曲》、《三门峡畅想曲》,一首首新曲子从蔡王彬的指尖下流淌出来。在那个时候,能够演奏《豫北》《三门峡》,那可是了不起的成就。炫技之后,接下来的是《二泉映月》,凄苦的感情就在乐声中澎湃而出。就这样,蔡王彬就成为了晋江歌剧团的一员了。很快,年轻的蔡王彬不仅在技艺上崭露头角,而且显示出来高超的协调管理能力,最后,成为了乐队长、副团长、歌剧团长。
四、人生的积累
不久之后,开始组建泉州艺校。蔡王彬就调任泉州艺校当校长。那是一个疯狂的年代。很多家庭出生不好的艺术分子,都没有办法考入大学。蔡王彬担任校长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开设了一个班级,不管你岁数大小,只要是有能力的的,就统统招入。所以,这个班级里头,有很多人岁数比当校长的蔡王彬岁数都大。我的父亲,在那个年代,用这样的办法,解决了很多人的文凭问题,也就解决了户口、粮食问题。这些问题在那个时候,可不是一件小事呢。
在蔡王彬儿子蔡鼎男的印象中,有几个事情非常的深刻。
“第一个事情,就是80年代初期,父亲已升任泉州艺术馆副馆长。有一次泉州市的王鼎南、丁聪与父亲一起到莆田出差。顺路到我家。王鼎南看到我家屋漏处的砖头坑坑洼洼,就考我一个成语:滴水穿石。我当场无法解答,揭开谜底时恍然大悟,先是开心,忽然醒悟被讥笑了,就争执说砖头不算石头,谈不上滴水穿石。长大后我才知道,那个滴水穿石事件之后,父亲自己增加了业余的工作任务,也多了些酬劳。更多的是很多学生送了大量的字画给我的父亲。“谈起这个事情的时候,蔡鼎男唏嘘不已,但是很快,他就又讲起了第二个故事。
”说起字画,我就会想起第二个事情,就是我们旧宅一副门联,这个门联非常的有意思。不是什么迎春纳福之类的字眼,而是“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这几个字古朴苍劲,很是美丽。小时候经常对着门联发呆,想象着自己如何挥毫泼墨的写下有这样意境的字体。后来我才明白,是我父亲的一个学生送的字。这个学生很有名,就是书法大家林剑朴先生。现在想起来,应该就是在艺校当校长的时候收的学生吧。”
蔡王彬正是那个时候,接触了一大批民间艺术家,保护了一大批人,也深入接触了民间音乐,完成了人生的积累。
五、民间音乐的挖掘与沉淀
大约是84年左右,蔡王彬去了一趟北京,抢救挖掘民间的《七星灯》节目参加北京汇演,这次汇演节目获得了一次一等奖。蔡鼎男这么说:"我印象中是,父亲获得了一笔奖金,我也因此放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烟花。之后,父亲常常说起在泉港地区有一个北管。具体是什么我也不是很清楚,但是我发现,经常不在家的父亲,回家之后不再象过去那样陪着我们玩,而是挑灯夜读,偶尔拍着桌子哼哼。"
我们在查询蔡王彬的著作时,才明白1989年他编印了一本《泉港北管》,而且很多现代研究北管音乐的著作,都会把蔡王彬的这篇文章列为参考文献。
“2006年,父亲生病期间,有人电话我说:《泉港北管》与“泉州十音”,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统称“泉州北管”。我转告给我的父亲,我父亲只是笑笑,并没有把这个当成重要的事情。”
蔡王彬没有把泉州北管当作非常重要的工作,是因为他在1999年退休后做了一项更为重要的工作。
六、与妈祖结缘
2000年,湄洲岛祖庙管委会的林金榜找上门来,请蔡王彬给妈祖祭奠添加色彩。“那段日子,父亲每晚都查阅了大量资料,工作到深夜。不久,又忽然不着家了。在湄洲岛采风,一去就是一周。回家的时候,总是一大篓的材料照片,然后又是宅在家中不停的写作。”蔡鼎男回忆起这段日子,总是觉得已然退休的父亲比在位时还忙活。
蔡王彬在他的文章中说:《史记·礼》是这样写的“观三代损益。”可见古人不泥古,强调制礼作仪合乎人情、人性。
就是为了尊古而不泥古,蔡王彬去一趟武汉,认真研究了曾乙候墓及其编钟的安排,考察了黄鹤楼改建过程。就这样,由蔡王彬总编导的纪念妈祖诞辰1040周年的妈祖祖庙祭典隆重举行。此后,蔡王彬受邀到香港、澳门、台湾、金门等地进行示范祭仪活动,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最终,湄洲妈祖祖庙祭典成为了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此版湄洲妈祖祖庙祭典为主要内容的《妈祖信俗》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七、音乐之外的蔡王彬
“父亲是严肃的。小时候我们很怕他。但是说来奇怪,虽然我们很怕他,却喜欢粘着他,而且,记忆中父亲从未打过我们。”蔡王彬的儿子蔡鼎男是这么回忆的。“舅父为人正直、勤恳。跟我们这些晚辈一起,那绝对是和蔼可亲,酒量不错,豪爽!”蔡王彬的外甥戴建生、戴建人这么描述。在蔡王彬的同事眼里,却是另外一番形象。“蔡王彬口才非常好。能够一语说中问题的关键所在,大家心服口服,而且还会非常愉悦的接受批评。”“蔡王彬是很有分量的一个领导,他主导的演出,基本上莆田的大角都会出来,没有人会推三阻四不来。大家都买他的帐,老前辈,有号召力,好人!”
湄洲祖庙祭典后之赘述
————原著:蔡王彬小菜一碟转
湄洲祖庙较大型的祭典活动,已成功地举办过两次。今年又逢妈祖诞辰1040周年,两千年福建妈祖文化旅游节也要在妈祖诞辰期间举办。莆田市委、市政府决定委托市文化局组成专家组,负责妈祖祭典的设计与组织,并作为本次文化旅游节的重点项目。要求办出影响,力求实效,办成妈祖信众与非妈祖信众,政府与老百姓都能通得过的祭典。要求与歌舞相结合、要求更加艺术化。时间只剩二个月,如此高标,确实困难。既然赶鸭子上架,只好勉力而为。幸好蒋维锬、周长赋始终跟班,时时为祭典绳墨,使我已跳到嗓眼的心稍稍定下。
祭典设计刚刚开始,许多好心人就向我们建议:妈祖信仰,妈祖文化覆盖面如此之广,内涵如此之丰富,一定要把妈祖祭仪规范,甚至要求办成今后祭典的蓝本、样板。
祭仪之规范,非我们能力所及,古人似乎也并未苛求。《史记·礼》是这样写的:“观三代损益。乃知缘人情而制礼,依人性而作仪,其所由来尚矣。”可见古人不泥古,强调制礼作仪合乎人情、人性。他们有一个很好的理论根据:“天道广矣、地道大矣、人道备矣。天道虽广,若不以人法之,而天道不能显著。地道虽广,若不以人则之,而地道不能成就。惟人道独能法则于天地,变化于万有,兴废于万事者,亦自此而然也。”(《道藏》第25册)可见,我们的老祖宗是非常重视人的本体作用。如果用现代语言描述,是不是可以说:天、地、人三才,人是中心,只有人才能凭借天地自然法则,让一切事物为人类服务。其中万有变化,兴废取舍,都应该随时制宜。于是我们的结论是古人允许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诚然,不泥古,并非自我作古与否定前人。反而一切好的作法,有益的经验,我们都应当认真学习,很好借鉴。基于这些认识,我们认真地考察了历史上妈祖祭祀。并观摩了前两届祭典录像资料,确定以94年的祭典为基本框架,进行了必要的补充。祭典的大体框架与指导思想基本确立之后,我们就进入各部分活动的具体设计并拟制了祭典议程明细表(附后)。兹分述如下:
祭坛的设置。妈祖封号:“天上圣母,无极元君。”封号之高已无以复加,这就说明了历史上认为妈祖功可比天,德同地厚。我们以祭天的最高形式设坛祭祀,是无可厚非的。《周礼·秋官司寇》载:“将合诸侯,则令为坛三成。”郝大通《太古集》卷三有三才象三坛之图。上坛为圆形,法天,中坛为八出,象人,下坛为方形,体地。于是我们决定设坛祭祀。负责祭坛设计的薛国平先生根据祖庙原建筑群的布局,在钟鼓楼前平台上建一个三级祭坛,下层方形,直径8米、高04米;中层八角形,直径66米、高04米,并设仿汉白玉扶栏,东南西北四门可通地坛;上层圆形,直径5米高03米。三坛制式,体现了我国古代天地人三才的哲学观念。由于祭坛是露天,这就打通了自圣旨门至朝天阁中轴的视线。祭典场地拓展了,层次更加明快。舞池、乐台、丹陛、祭坛、钟鼓楼、正殿、朝天阁依次层层拔高,全部显现在信众与观礼者面前视野,让人感到广袤、恢弘好似直接苍穹。气势更加雄伟,增强了祭典活动隆重庄严肃穆气氛。
音乐的创作。为了丰富祭典音乐多方面的表现力,歌颂妈祖昊天之德,突出妈祖故乡的地方特色,适应现代人们的欣赏要求,担任作曲的李尚清先生大胆使用了七声音阶的莆仙戏音乐《过山虎》加以发展变化。其中有节奏、节拍的放宽、压缩、变异、重组;也有音色、音区的对比、叠置、交织、追逐。特别是每献的结束乐句,总是回复到(73276|5---|73276|1---‖),以纯四度上行与五度下行形成了倒影把三献统一在一个宫调。在伴奏方面除了八音的使用外,还加进了地方乐器。改革的文枕琴(扎琴)、四胡、尺胡,以丰富乐队音色。有人说中国古代音乐是五声音阶,其实是偏见。《淮南子·天文训》中的“和”与“缪”即是“变宫”与“变徵”就是七声了。古代三分损益法已有了十二律,不过当时制式十二个不完全相等半音。到了明朝,律学家朱载_通过精确计算,确立了十二平均律。可西方到十八世纪巴赫才真正地运用到实践中。根据记载我国南宋音乐家姜白石(姜夔)创作歌曲,还喜欢用变化半音,新声变律以及五、六度跳进等手法。
至于“和声”也并非舶来品,我国古已有之。古乐府应和部分常用虚声;唐《竹枝》、《采莲子》的乐词相间和于句中或句尾,宋管弦乐的“缠声”这些都是和声手法,只不过简单稚嫩些,我的现在用较简单的民族和声配在祭乐上完全是延续古制。地方乐器的使用更无可挑剔,我们是基于强调妈祖故乡民间特色方面考虑。况且胡琴宋代早已民族化(汉)。沈括的《梦溪笔谈》“马尾胡琴随汉车”,元代胡琴琴干已经是“卷颈龙首”(见《民族音乐概论》)。我们这些补充发展不但是允许的而且是必要的,不然何以说明是莆田祖庙祭典。
“大乐稀声”、“大礼必易”是相对的,夫子闻《韶》的“稀声”赞叹其“肃雍和鸣”是相对于“郑音*志”、“宋音溺志”、“卫音烦志”、“齐音骄志”而言的。社会发展到电子数码时代的今天,对于多质体、大音量的电声乐、交响乐、爵士乐来说,我们大调式的“三献乐”简单少量的民族和声与音色、音区的对比,完全可以称得上是“稀声”“易乐”。
乐舞的设计。94年的乐舞用“八佾之舞”全由女子担任,这次我们加入了男舞生,64人的舞队男女各半。男舞生秉翟,翟有羽中旌旄之称,表现阳刚之气;女舞生执龠,龠传说是禹时乐舞《大夏》的伴奏乐器。舞蹈时时模拟龠吹奏之状,表现阴柔之美。乐舞刚柔相济以歌颂妈祖的武功文德。
为了营造妈祖降临的神秘色彩,我们在迎神时,让全场高呼“迎神”伴以迎神曲,似在天际的铿锵混响声,祭坛上烟雾升起缭绕弥漫,八位仙女手提花篮,自正殿高处款款而下,绕场一周,向全场遍洒鲜花。然后隐入烟雾之中。以此为序开始正式的祭祀活动。
祭典重点除了主祭按宗教仪轨实际的祭、献、奠、颂、祝、焚以及跪叩之外,当然重中之重还是乐舞的“三献舞”。担任舞蹈设计的余勤女士真是绞尽脑汁。既考虑保持祭祀庄严肃穆,又要考虑艺术化与可看性;既考虑乐舞本体的独立性;又要考虑与实际祭祀活动溶为一体。经过认真探讨,我们确定让“三献舞”基本舞姿贯穿始终,即男舞生正身拱手秉翟,女舞生半侧蹲正面吹龠。结合莆仙戏的“车肩”“蝶步”以保证舞蹈风格的统一与鲜明的地方特色。
为使乐舞与祭祀溶一体,我们让司礼生双手恭奉供盘穿进舞队,舞者围绕供品翩翩起舞,之后,司礼生在舞队簇拥下,冉冉步升丹陛,献上祭坛,由主祭亲手恭献。这就克服了祭者归祭、舞者自舞的缺憾,真正达到舞献一体。
此外,我们还确定三献舞蹈的各自基调和基本创意。初献(海平之乐)以宽广、深情的四拍子及虔诚肃穆外部形态与内心感情,赞颂妈祖降临使“八神既宁,万方归德”;亚献(和平之乐)用优美欢乐的三拍以及活跃抒情的舞步欢歌“南风薰兮”民财殷阜的和平幸福生活;终献(咸平之乐)以热烈恢弘四拍子男女混合轮唱。舞者把司礼生与祭品高高托举在顶。缓缓步向丹陛以祈祷“女神降止”赐福九州,把乐舞推向高潮。最后送神全体行三跪九叩大礼,是为礼成。
卤簿的设置与排练。“卤以甲为主,所以捍敌甲有先后部伍之次,皆著之簿籍按次导从,故谓之卤簿耳。按自汉以后,后、妃、太子、王公、大臣皆有卤簿。(见《辞海·语词分册》)”卤簿基本按94年制式,依次是:清道旗(2面)、开道大金(2面)、警跸牌(各1)、衔牌(1对)、升龙幡(1对)、号角(4把)、金瓜、金钺、朝天镫、幡龙棍、月牙铲、方天戟、大刀、抓印、抓笔、日月牌、凹凸杖(以上各1对并均改为铜器),封号旗(16面)、提灯(8盏)、提炉(4盏)、雉尾扇(1对)、九曲黄伞(1把)、仪卫执戈、执戟(各20把)。负责卤簿排练的何黎仙女士为了达到护卫祭典威严及卫队严肃仪表,天天带领仪仗队员在熊熊烈日下认真操演,行进执器角度的整齐统一,正步行走姿势的准确有力,这一百多人的每一招一势,不知耗费了何女士多少心血,队员多少血汗呀!预祭时,当封号旗、提灯、提炉、司礼生导引着主祭、陪祭恭奉妈祖圣疏,在日月扇、九曲黄伞遮护之下,自圣旨门缓缓穿过中场,拾级丹陛,迈向祭坛时,所有在场的观众,无一不被祭场周边虎虎生威肃立的仪仗、仪卫队员那种庄严肃穆的气氛所折服。真正达到“卤以甲为之,所以捍敌。”
祖庙妈祖1040周年诞辰祭典已宣告礼成,妈祖的传统文化精神却在不断地深化拓展。历史上是妈祖传统文化精神凝聚广大信众,团结一致,成为抗灾济众、抵拒海难,助战破蛮、降妖服怪的精神支柱和无穷力量。妈祖的昊天盛德促使儒、释、道三家无一不将这民间信仰纳入他们宗教体系。所谓“通灵贤女”、所谓“普陀大士之千亿化身”、所谓“窥井得符”以及历代王朝褒封,都对妈祖信仰、妈祖文化起着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今天,台湾同胞、海外侨胞虔诚信奉妈祖,传诵妈祖扶危济困的美好故事,这无疑地都在传递着我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我们举办祭典,这也无疑地对沟通海峡两岸同胞、海外侨胞的思想感情起着积极的作用,给妈祖信仰、妈祖文化增添了新时代的内容。我们说:妈祖无愧为海峡和平女神,无愧为世界和平女神。
20000526
湄洲祖庙祭典仪程明细表
原著:蔡王彬20004
序号1通赞唱白(5′)
各类人员活动内容及要求
1、祭坛上妈祖圣像安定,龙案供桌安放清楚,香案、祭器、供品等一切齐备(由祖庙董事会负责,以上物品应在祭典彩排前一天准备齐备)
2、各类人员祭前各项准备就绪并提前在指定位置候场(祭)
3、钟鼓楼上严鼓三通,金钟同鸣,每通由宽而紧连击36下。
4、钟鼓声中,通赞带领司礼生16人组成4人纵队,14名鸣铳手成横队自圣旨门穿过丹墀至丹陛下,通赞、司礼生升丹陛达祭坛前分别在规定位置肃立;鸣铳手向后转快速跑回圣旨门至规定的鸣铳位置准备鸣放礼炮。
(鸣炮位置另定)
音乐
序号2湄洲祖庙纪念妈祖诞辰1040周年祭典开始!
(10′)
1、鸣铳手在规定位置鸣放四门铳81响(要求能较清楚达到81响计数)
2、仪仗队按“祭典活动方位图”标示顺序依次从山门向祭坛进发,登丹陛后依次肃立于祭坛及丹陛两旁。
3、乐生、歌生由麾生带领,成4人行纵队行进至丹陛下分两边进入左右乐座(乐池)。
4、舞生由节生带领,到达丹墀(舞台)排列成8x8方队散开造型立定。
5、仪卫成4人行纵队行进,入圣旨门后分两路成单列跑步环丹墀(舞池)两边站立
6、引赞从圣旨门引主祭、陪祭分别进入中坛、下坛拜位肃立。
7、礼生一人引与祭人从左享殿进入坛下拜位肃立。
(注:以上七项均在通赞宣布“祭典开始”后同时进行)
“祭典开始”宣布后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仪仗队行进中,大锣两紧两宽连续敲打;号角长鸣,大吹持续吹奏(可以用莆仙戏之“打通”音乐)。以上声响直至所有祭典人员就位完毕后停止。
序号3通赞唱白各类人员活动内容及要求音乐
迎神!
礼生、歌生接喊
“迎神!”
(2′)
1、礼生、歌生接通赞白后高喊“迎神!”
2、全场人员翘首望苍穹双手分开沿视线前斜伸举并高喊“迎神!”随着乐声与祭坛上烟雾起,所有目光自上而下集中投向坛上妈祖神像(似见圣灵从天而至)。之后放下双手。八位仙女提花篮从正殿高处款款而下绕场一圈,遍洒鲜花而后没入烟雾之中。
3、麾生举起幡旗令乐声奏乐,歌生演唱。
4、礼生1-4人点好香,分发主祭、陪祭、与祭人每人1支,主祭等接香后捧举过额,稍顷放下,捧举于胸前肃立。
音乐:奏唱《迎神》乐章。
序号4奠帛!
读祝文!
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兴
(2′)
1、引赞引主祭至读祝位,礼生取帛,读祝生取祝版半跪于主祭人斜左位朗诵祝文,读毕,还置原处。
2、主祭人奠帛。
3、主祭等随通赞口令行三叩礼。
序号5行初献之礼奏海平之乐
(3′33′′)
1、引赞引主祭人诣洗盥所,由礼生4人司盥洗(2人司盥盂、1人司_、1人司巾)洗毕。主祭人复位。
2、麾生举幡令乐生奏乐、歌生演唱,节生升节球令舞生起舞,礼生若干奉爵盘自丹陛下拾阶而上,其余礼生围绕奉爵盘者或蹈或舞构成虔诚活跃的动感画面至主祭节接爵。
3、主祭人接爵举过额恭献后,交礼生置供案上。
4、舞生舞毕定型。
5、全体拱手加额行作揖礼或行三叩礼。
音乐奏唱《海平》乐章
序号6通赞唱白各类人员活动内容及要求音乐
行亚献之礼!奏和平之乐
(4′)
各项活动如前,舞蹈要求有所变化,节奏稍快。二献献寿桃。
奏唱《和平》乐章。
序号7行终献之礼!奏咸平之乐
(4′)
各项活动如前,乐舞要求气势恢弘,赞颂气氛浓烈。仪仗队封号旗位置攥动把祭典活动推向高潮。
三献,献寿面。
奏唱《咸平》乐章。
序号8焚祝文焚帛!送神!(行三跪九叩礼),跪!叩首、再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