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生日:719年6月1日
生平简介
杨玉环(719——756),号太真,蒲州永乐(今山西省永济)人,蜀州司户杨玄琰的女儿。唐玄宗李隆基的贵妃。
杨氏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734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纳为玄宗第十八子寿王李瑁的王妃,时杨氏年16岁,李瑁也年约16岁。737年,玄宗宠爱的武惠妃死,后宫数千宫娥,无一能使玄宗满意。高力士为了讨玄宗的欢心,向玄宗推荐了寿王妃杨玉环。740年,玄宗幸温泉宫,使高力士至寿王宫召杨氏,令其出家,号太真,住于太真宫。745年,另立左卫中郎将韦昭训的女儿为寿王妃,玄宗册封杨氏为贵妃,“父夺子妻”,成为唐朝宫闱的一大怪闻。
玄宗亲谱《霓裳羽衣曲》,召见杨贵妃时,令乐工奏此新乐,赐杨氏以金钗钿合,并亲自插在杨氏鬓发上。玄宗对后宫人说:“朕得杨贵妃,如得至宝也”(《古今宫闱秘记》卷三)复制新曲《得宝子》,足见宠幸之隆。时宫中未立新皇后,宫人皆呼杨氏为“娘子”,实居后位。郑处诲讲了一个故事,说在杨玉环晋为贵妃之后,岭南贡上一只白鹦鹉,能模仿人语,玄宗和杨贵妃十分喜欢,称它为“雪花女”,宫中左右则称它为“雪花娘”。玄宗令词臣教以诗篇,数遍之后,这只白鹦鹉就能吟颂出来,逗人喜爱。玄宗每与杨贵妃下棋,如果局面对玄宗不利,侍从的宦官怕玄宗输了棋,就叫声“雪花娘”,这只鹦鹉便飞入棋盘,张翼拍翅,“以乱其行列,或啄嫔御及诸王手,使不能争道。”(《明皇杂录》)后来这只可爱的“雪花娘”被老鹰啄死,玄宗与杨贵妃十分伤心,将它葬于御苑中,称为“鹦鹉冢”。元朝诗人杨维桢《无题效商隐体诗》云:“金埒近收青海骏,锦笼初放雪衣娘。”(《铁崖集》)就是咏及玄宗与杨贵妃的宠物白鹦鹉的。玄宗对宠物白鹦鹉尚且如此珍惜,其对杨贵妃的厚宠更不待言了。
杨贵妃有三位姐姐,皆国色,也应召人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每月各赠脂粉费十万钱。虢国夫人排行第三,以天生丽质自美,不假脂粉。杜甫《虢国夫人》诗云:“虢国夫人承主思,平明上马入金门。却嫌脂粉宛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杜诗详注》卷二)乃为事实之写照。
由于杨贵妃得到重宠,她的兄弟均赠高官,甚至远房兄弟杨钊,原为市井无赖,因善计筹,玄宗与杨氏诸姐妹赌博,令杨钊计算赌账,赐名国忠,身兼支部郎中等十余职,操纵朝政。玄宗游幸华清池,以杨氏五家为扈从,每家一队,穿一色衣,五家合队,五彩缤纷。沿途掉落首饰遍地,闪闪生光,其奢侈无以复加。杨家一族,娶了两位公主,两位郡主,玄宗还亲为杨氏御撰和彻书家庙碑。
有一次,杨贵妃恃宠骄纵,得罪了玄宗,被玄宗谴归娘家。可是,贵妃出宫后,玄宗饮食不进,高力土只得又把她召回来。750年,贵妃偷了二十五郎(分阝)的紫玉笛,独吹自娱。事发,以忤旨又被送出宫外。贵妃出宫后,剪下一绺青丝,托中使张韬光带给玄宗,玄宗大骇,又令高力士把她召回。张祜《分王小管》诗云:“金舆还幸无人见,偷把分王小管吹。”(《中晚唐诗叩弹集》卷五)就是咏此事的。杨贵妃知道玄宗没有她,便寝食不安,更为骄纵,杨家“出入禁门不问,京师长吏为之侧目”。时人有“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之谣。(《杨太真外传)))李肇说:“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唐国史补》卷上)杜牧《过华清宫》诗云:
长安回望绣城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关,无人知是荔枝来
(《中晚唐诗叩弹集》卷六)
就是咏岭南贡荔之事,后世岭南荔枝有“妃子笑”者,据说得名于此。
天宝中年,范阳节度使安禄山立过边功,深得玄宗宠信,令杨氏姐妹与禄山结为兄妹,杨贵妃则认禄山为干儿子。禄山以入宫谒见干娘为名,竟明目张胆地调戏起杨贵妃来。
杨贵妃在长安庆祝最后一次生日,是755年六月一日于华清宫,玄宗令梨园置乐,于长生殿奏新曲,未有曲名,适广东南海进荔枝到,遂以《荔枝香》为曲名。同年十一月,安禄山反,玄宗仓皇入川,次年途经马嵬驿(今陕西省兴平县西),军队哗变,逼玄宗诛杨国忠,赐杨贵妃自尽,时年38岁。白居易的《长恨歌》,就是叙玄宗与贵妃的悲剧故事。
杨贵妃何罪之有
中国的历史很有趣,一但江山移主,朝廷动乱,一切的罪孽都归女人的身上。历朝历代那个记载历史的人为了讨好当今的圣上,总是把应有的罪名加在一些善良的女性身上。
照古代的皇帝拥有无上的权力,就利用权力将天下美色困在深宫院子里,怕这些女人又和别的男人沾染,于是建三宫六院给个名份把这些女人都锁在里面。意思就是说现在这些女人都是寡人的了,要是谁去染指,就是跟寡人过不去,知道了,轻者人头落地,重者满门抄斩,诛灭九族。那个男人吃了雄心豹子胆敢去沾染,所以大部进宫廷得不到皇帝宠爱的女人都一边叹红颜老去,一直到老死在里面。或则按照皇族的安排进尼姑庵伴青灯木鱼为一生。
依天涯看皇帝老儿就算是一天换一个,每一个都轮遍,人生暂短的几十年光阴也就过去了。所以在宫廷里生活的皇后、嫔妃、娘娘、才人等众女子都在为一个男人相互争风吃醋,勾心斗角,暗渡陈仓。妨是有利益自己接近臭皇帝的都不惜一切手段,处于宫廷中女子大多数进去的时候都是善良的,只因环境改变了她们的良心,换一句话说,这一切罪孽都是皇帝老儿和当初那些人拍的皇帝老儿高兴所立的规矩造成的。如果换成现代人的婚姻法,那个女人愿意和别的女人共享一夫呢?任你是皇帝老儿,还是玉皇大帝,姑奶奶我难道就找不到别的男人了。
唐明皇对杨贵妃也可谓是三千宠爱于一身了,这是生活在宫廷里众女子无上的荣誉。可自从拥有美人之后,他老人家整日沉醉在美色之中,连早朝也懒的上。倒置了后来的安史之乱,内部又引起兵变,一切把矛头都指向了杨贵妃身上,好象引起这场叛乱的罪魁祸首就是她一人。将杨贵妃活活吊死在马嵬坡,至于有人说她逃到日本去了,这一些反正都已成历史,你爱怎么看都成。
杨贵妃被吊死了,安史之乱平息了。也没人敢说唐明皇好色,反正就算是好色,那也是理所当然的了。修史的大概也是为了讨好皇族,顺其自然的把一切的罪名都加在杨贵妃的身上,反正历史上有关“红颜祸水”之说又不是第一例,多一例又有何妨,天下有谁敢说修史的胡言乱话,那简直就是跟大唐过不去,逆臣贼子,人人得已诛之!在各方面支持下,杨贵妃也就顺理成章的背上了“红颜祸水”的罪名。依这些人说,能背上这个罪名的女人大都是非等闲之辈,一般女人想背还背不上呢?呵呵,看来杨贵妃泉下有知也该谢谢这帮人了。
后人有很多诗文骂杨贵妃,也有很多诗文为她喊冤。骂杨贵妃的大都是痛恨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的行为,为她喊冤的大都是她倾城倾国的容貌惋惜。后来到了唐朝末代那个说自己打球的技巧可以考状元的僖宗皇帝,为避黄巢之乱,也逃到了马嵬坡。有人便在马嵬坡的驿馆题了一首诗,至于是谁题的,有人说是罗隐,反正不管是谁,这人题诗的目的好象是在为杨贵鸣不平。这首诗:马嵬烟柳正依依,重见銮舆幸蜀归。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贵妃。大概的意思就是说这一回你们的后人逃到马嵬坡,不能再埋怨杨贵妃了吧!也算是为杨贵妃洗脱了一番罪名。
参考资料:
短暂的隋朝迅速灭亡后,给新兴的唐朝以深刻的启示和影响。唐太宗即位后,深刻体会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和“欲为君,必先存民”的深刻道理,于是采取了一系列改良政策,缓和阶级矛盾,刺激生产,提高农民地位。打败外来突厥,扩大唐帝国对周边国家的政治文化影响,使唐朝成为继汉朝之后最大的朝代,在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盛唐是中国封建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涌现出无数文学家和艺术家,也涌现出无数千古不朽的作品。
音乐的发展和其他领域一样迅猛。具体来说,这一时期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宫廷音乐和音乐教育机构的建立、燕乐艺人的创作和贡献,乐器的制作,音乐形式的改革,音乐理论和音乐观念等。他们远远领先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唐朝的首都长安已经成为音乐中心的“维也纳”城市和世界文化交流的中心。艺术高度发展和繁荣的原因与这位44岁的皇帝唐玄宗有直接关系。
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位政治家、思想家和多才多艺的音乐家。他“多才多艺,尤以性情见长”,“性情豪迈,善骑射,精通性情和历法文献”。他对音乐的贡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唐玄宗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玄宗创作了40多首新歌和新乐谱"他不仅十分重视民族音乐的发展,而且在此基础上吸收了其他新的因素,并将其融入自己的创作中。创作数量也非常可观。羯鼓录甚至拥有由他创作的92只废鼓的创作权。玄宗的许多音乐作品至今仍回荡在中外音乐舞台上。
唐玄宗是一个表演者。“上得洞来,知音律,天垂。任何丝管都会让它变得美妙无比。”他精通乐理,才华超群。他能用任何乐器演奏出非常美妙的声音。他对乐器的兴趣几乎如胶似漆,甚至“坐在庭上,恐忘了,故怀了玉帝,手到擒来寻去,也不放心。”朝臣们在议军务时,他在殿中心不在焉,用手指摸着龙袍上的玉帝洞寻找音乐。这个“皇帝”真不愧是“乐迷”。
唐玄宗是一位音乐教育家。唐代音乐教育机构建设全面,各机构专业分类详细。“达乐部”是太常寺下属的一个音乐组织。里面有很多音乐家。主要作为乐手和乐手的培训和考试,也管理乐手的考核。乐师、乐师、乐师根据不同专业的学习、教学年限,规定考试的内容、程度、次数。按照旧唐书卷44职官志和新唐书卷48百官志,考试中升职加薪,从不及格名单转入其他学习或开除。可见“大音乐系”的教学活动组织得很好,教学内容丰富,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更为严格。这说明当局对音乐的标准很高,态度很重要。
“宣传科”也是太常寺的下属之一。顾名思义,宣传科是管理鼓乐的单位,负责cere中使用的鼓乐
“教学工场”一般指管理教学音乐和领导教学人员的机构。更确切地说,它是指在唐至清之间,对宫廷所用的流行音乐进行传承和管理的机构。焦芳的教学任务很重,教学内容也很丰富。有歌、舞、乐器和“三乐”。学生来自广泛的来源,包括贫困家庭和富裕的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们进行业务考核,根据成绩进行分级。女艺人不仅要技艺精湛,还要容貌出众,才能进入宜春书院。在重要的礼仪活动中,他们与许多一般的“官员”和“@谭佳”共同表演,但那些“妻子”扮演了主要角色。
可见,“焦芳”不仅仅是一个教授音乐和舞蹈技巧的地方,更是一个重要的表演任务。在中国古代音乐教育史上,音乐家所学的技艺能够付诸实践是极其罕见的,而且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音乐教育机构,是多专业、多层次、有组织、有领导的。
“梨园”有内梨园和外梨园两种,都是培养选拔音乐人才的教育机构。故宫梨园是唐玄宗教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教梨园艺人学习法语歌曲。据新唐书礼乐志,“玄宗不仅知曲,而且爱曲。他挑选了300名在职艺妓的儿子在梨园教书。如果声音有错,皇帝会觉得对,做皇帝梨园的弟子。宫中有百位夫人,也是李渊的弟子,住在宜春北苑。”梨园出了一大批水平很高的音乐家,如、黄、永新等,都是梨园艺人。这些人成为民族音乐事业的国粹,对唐代音乐的高度繁荣和乐师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唐玄宗为了进一步提高乐师、乐工的音乐素养和技艺,使音乐人才源源不断,在梨园法部设立了——人的音乐“子弟班”。“小部门,立院法务部,30人,都在15岁以下。”为唐代音乐艺术的稳步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才基础。这种针对儿童的早期启蒙音乐教育尝试,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罕见的。
用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历史,既要肯定统治阶级或个别统治者对艺术发展的有益影响和贡献,同时也要看到唐玄宗及其统治阶级在唐代音乐生活中所暴露出来的残暴的阶级性和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从国史林、唐语林等诸多史料记载中可以看出,唐玄宗对待乐师就像对待奴隶一样。作为一个会发单词的工具,他可以随意“一个一个拖出来,设置在棍子里杀”。所以有无数的“下等人”,——个乐师、乐师、散曲师,他们和玄宗一起,写下了中国古代音乐史上最辉煌的一页。
唐玄宗非常重视音乐,其主要目的是利用音乐作为一种有效的艺术手段,实现杀君、杀臣、杀将、杀士的政治野心,对内“以歌舞媾和”,对外“与民媾和”。可见,唐玄宗不仅是剥削阶级的最高代表,也是一个善于用精神武器掌握天下的统治者。从建国初期到“黄金时代”并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有他本人的功绩,也有唐政府一系列改革政策的作用
玄宗对音乐的贡献是巨大的。他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和教育家,在中国音乐史和中国教育史上理应占有一席之地。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皇帝也是如此,中国的皇帝,文治武功业绩突出的,大多个人修养差。而才学出众、技艺超群的,却又多半政绩不佳。前者如秦皇汉武,成吉思汗,明祖清宗之类,只会弯弓射大雕,与之谈论诗词歌赋,无异于对牛弹琴;后者如南唐后主李煜,北宋宋徽宗,书画俱佳,通晓音律,成为艺术家、书法家实在当之无愧。只可惜政绩上不敢恭维,都是亡国之君。综观中国历史,既有辉煌政绩,又有才能技艺的双料皇帝只有一位唐玄宗能算得上,虽然他也未能善始善终,但总算差强人意
唐明皇是位多才多艺之君。史书上说他性英武,善骑射。通音律、历象之学,性英断多艺,尤知音律,善八分书
李隆基的艺术细胞似乎与生俱来,他自幼酷爱音乐。6岁能歌舞,显露出音乐资质,在武则天执政初的一次宫廷舞会上,年仅六岁的李隆基就曾登台演出,男扮女妆,表演了一曲古代舞剧长命西河女,博得满堂喝彩。少年时在府中自蓄散乐一部以自娱。唐玄宗在登基之前,常常将自己爱好音乐活动作为政治斗争的策略工具。在唐中宗后期,面对后武则天时期韦武势力乱政的严峻形势,李隆基决心铲除异姓势力,彻底恢复李唐政权。如其在担任潞州别驾期间,有意识地利用当时贵族士大夫普遍好乐的社会风尚以及自己在音乐方面的特长,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广泛结交能人志士,提高政治实力,麻癖政敌。诛杀太平公主后,由其总揽朝政,即位之初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也非常重视音乐的礼教功能
继位之后,李隆基进一步扩充了皇家乐署管理机构。除了太常寺设立鼓吹署与大乐署之外,又增加了梨园、教坊,使之与鼓吹署与大乐署并存。特别是在东西京两都各设左右二教坊,由宫廷直接管理,从而大大提高了俗乐的地位
大唐六典卷十四记载,唐玄宗开元后期大乐署的人员管理编制超过了前代,其中有令1人,丞1人,府3人,史6人,乐正8人,典事8人,掌固6人,文舞二舞郎140人。合计有管理人员19人,乐工人140人。鼓吹署编制令1人,丞1人,府3人,史6人,乐正4人,典事4人,掌固4人。共计管理官吏19名
与此同时,又设梨园,选乐工三百及宫女数百学习音乐歌曲,亲自教习梨园弟子,号为皇帝梨园弟子。其一位于长安光化门北禁苑中,备有大型广场,兼可拔河、打球;其二位于蓬莱宫侧宜春院,分设男女二部。资治通鉴的记载:旧制,雅俗之乐,皆隶太常。上精晓音律,以太常礼乐之司,不应典倡优杂伎;乃更置左右教坊以教俗乐,命右骁卫将军范及为之使。又选乐工数百人,自教法曲于梨园,谓之‘皇帝梨园弟子’。又教宫女使习之。又选伎女,置宜春院,给赐其家。梨园中,李隆基以九五之尊作皇家戏班的班主,闲暇之余,他经常到梨园去指挥乐人的排练,因为他音乐造诣极高,音响齐发,有一声误,玄宗必觉而正之。对子弟演练不时加以教正,乐此不疲,因此,戏曲界奉其为祖师爷
由于他的爱好和提倡,唐之盛时,凡乐人、音声人、太常杂户口子弟隶太常及鼓吹署总号音声人,至数万人
唐玄宗还对唐代音乐制度做了多次重大改革,最著名的是调整了原来的九部乐,改十部乐为坐部伎、立部伎及雅乐部。若常享宴会,先一日具坐,立部乐名封上,请所奏御注而下。及会,先奏坐部伎,次奏立部伎,次奏碟马,次奏散乐而毕矣。立部伎的规模较大,人数较多,多达一百数十人,甚至上千人。坐部伎则人数较少三到十几人
李隆基精通多种乐器,琵琶、二胡、笛子、羯鼓,无一不晓。最擅长的是羯鼓和玉笛
羯鼓也是他非常偏爱的。鼓南北朝时传入的,到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已经极为流行。演奏羯鼓等于是指挥乐队,那时的李隆基对羯鼓的演奏有十分高超的技术他的宰相宋说他演奏时头如青山峰,手如白雨点,也就是说唐玄宗的头像山峰一样纹丝不动,而鼓槌似雨点般地击向鼓面
他还是不同凡响的音乐创作人,擅长谱曲,在8世纪上半叶,就世界音乐范围而言,李隆基堪称是一位少有的作曲大师。有很多作曲天才的李隆基,史书中有很多的记载:上洞晓音律,由之天纵,凡是丝管,必造其妙。若制作诸曲,随意即成,不立章度,取适短长,应指散声,皆中点拍。至于清浊变转,律吕呼召,君臣事物,迭相制使,虽古之夔、旷,不能过也。创作的数量也非常可观,羯鼓录甚至把92首竭鼓曲的创作权,全归他所有,玄宗又制新曲四十余,又新制乐谱
其代表作有霓裳羽衣曲、小破阵乐、春光好与秋风高等百余首乐曲。闻名遐尔的霓裳羽衣曲,由36段组成,分散序、中序和入破三部分。传说它是开元年间唐玄宗李隆基的创作,它的内容描写了唐玄宗响往神仙而去月宫见到仙女的神话,舞者不着人家俗衣服。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缨累累佩珊珊,俨然是一副道家仙女的打扮。其舞姿也是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抑无力,斜曳裙时云欲生,烟蛾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这样看来其意境与月宫的神话是差不多的
他对艺曲的迷恋,招致礼部侍郎张廷等大臣的劝谏:上春秋鼎盛,宜崇经术,迩端士,尚朴素,深以悦郑声,好游猎为戒。劝谕皇帝远离声色犬马的上疏,显然并不奏效,上虽不能用,欲开言路,咸嘉赏之。但在天宝年间以后,唐玄宗在长期升平殷富的盛世中逐渐发生变化,而自以为天下无可复忧,深居禁中,怠问政事,专以声色为娱,终于酿成安史之乱
多才多艺的李隆基,亦十分喜爱书法,玄宗书法与太宗齐名。其书法丰厚腴美,给人行行淳厚之感。唐窦述书赋云:开元应乾,神武聪明,风骨巨丽,碑版峥嵘,思如泉而吐风,笔为海而吞鲸。黄山谷称:玄宗书斑斑犹有祖父之风。古今法书苑云:唐明皇工八分章草,丰茂英特。传世的碑刻有纪泰山铭、庆唐观纪圣铭、石台孝经,楷书有赐虞正道,行书有盖州刺史张敬忠书与墨迹颂等。
史上最和睦的兄弟,哥哥把皇位让给弟弟,弟弟追封哥哥为君王,他们就是李宪和李隆基,皇位在古代可以说是最具诱惑力的位置了,因为得到了这个位置就意味着会拥有至高的权力,这种诱惑一般人都是无法抵挡的,所以为了争夺皇位手足相残,父子反目,历史上这样的事情有很多,但李宪和李隆基却是一个特例。
李宪和李隆基都是李旦的儿子,李宪是长子,李隆基是三子,按照唐朝的规定正常是应该由长子来继位的,只要这个长子没有犯过大错,所以按理来说李宪才应该是太子,但李宪觉得自己能力不如自己的弟弟,所以就主动向李旦请求让位,如果李旦不同意的话就只能选择一死了,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李隆基就成为了太子。
不得不说李隆基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也称得上是一代明君,唐朝从武则天之后就开始变得动荡不安,李隆基的继位很快就稳定了大局,所以说李宪让位李隆基这绝对是一个正确的决定,李隆基继位之后也是非常敬重自己的兄长,他们的感情也是非常地好,两人经常会相聚在一起,即使有人跟李隆基说李宪的坏话,李隆基也是从来都不相信的,这足以看出他们之间感情的深厚。
每次李宪生日的时候,李隆基都会亲自前往祝贺,李宪生病的时候,李隆基也会派自己的御医过去,李宪去世的时候李隆基也是非常难过,还因此一连三日都没有上早朝,之后还给李宪追封了谥号“让皇帝”,总之李宪和李隆基绝对称得上是史上最和睦的兄弟。
唐代李隆基王子恒力生平简介
是恒力唐玄宗李隆基和皇后杨生生的第三个儿子。他从小就比较聪明,后来被封为太子。在安史之乱期间,王子李享以唐肃宗的身份登上了王位。李湘生于公元711年,最终于公元762年去世,享年51岁。
当恒力还是王子的时候,可以说他非常胆小。首先,他的父亲对他很保护,在帝王家没有亲情。恒力王子的父亲非常害怕他会羽翼丰满地夺取他的王位,所以他非常不高兴。即使在那时,李也处处反对他,李也经常在朝廷上咒骂。尽管这严重损害了皇室的面子,唐玄宗还是不和恒力说话。
后来,在李死后,另一个杨来了。那时候的唐玄宗已经不那么英明神武了,很少管国家大事,所以朝廷上的事情基本都是杨说了算。此外,后宫中还有一个杨玉环,他们兄妹把持朝政。基本上,没有什么留给恒力王子,所以可以理解,他想杀死他们的弟弟和妹妹时,马卫坡在法庭上。安史之乱后,他愚蠢的父亲拒绝听取大臣的建议,执意投靠四川钟书,这导致了当时中原的分裂。大臣们力劝恒力王子继续掌管大局,于是恒力被父亲抛弃了。
总之,恒力王子相当胆小,但他的贡献也是不可磨灭的。父亲迷茫的时候,他扛着保家卫国的大旗,值得尊敬。
唐肃宗是怎么死的?
生于公元711年,在唐朝安史之乱时登基,是唐玄宗和唐皇后杨的第三子。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在悲伤中度过的。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作为唐朝的子弟,肩负着挽救唐朝统治的重任。因此,恒力在历史上还是有所作为的。
唐肃宗一生都没有过平静的生活。当他还是太子的时候,他防备着李。当时,李最担心的是在法庭上大骂,而他的父亲却不出面制止。当然,唐玄宗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不希望儿子的羽翼丰满威胁到自己的王位,所以对这件事视而不见。然而,当安史之乱来临时,他把儿子恒力留在了皇城。当然,这与部长的要求有关,但更多的是唐玄宗自身的因素。所有这些事情都让恒力感到沮丧。
恒力当皇帝的时候,并不是特别顺利。他提拔了当时的宦官李,最终导致了李对皇军的统治。最后,这个唐肃宗也被他的宠臣活活吓死了。甚至在他死后,尸体被长期留在仙人宫,这是做皇帝的悲哀。
唐肃宗在历史上仍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死后一年,安史之乱被平定,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唐朝的稳定,促进了唐朝的经济政治发展。
为什么唐肃宗不篡夺王位?
恒力,即唐肃宗,生活在唐朝盛衰的时代,为挽救唐朝的统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历史上大多数人认为恒力登基不是篡位,那么为什么恒力不是篡位呢?
恒力的生活并不顺利。他作为王子并没有享受到太多的财富,但作为皇室中间人却承担了太多的责任。事实上,恒力不能被视为篡位者。首先主观上他不想逼父亲登上王位,然后自己坐上去。一切只能归咎于当时的政治形势。当时唐玄宗李隆基在安史之乱时,想在四川中部一个安全的角落避难,但如果这样,安史之乱必然瓜分中原。这样唐朝就不是唐朝了,所以大臣们不同意。在李隆基的坚持下,大臣们终于松口,皇帝可以离开太子,所以恒力留下来指挥整个宫廷。当时形势非常危急,朝廷不能群龙无首,于是推太子登基,尊李隆基为帝。如果他的父亲唐玄宗李隆基当时不是太糊涂,也许恒力就不会登上皇位。可以说,恒力从未想过要逼父亲退位,自己登上王位。一切都是形势所迫,他也不愿意登基。
这就是为什么恒力没有篡夺王位。这绝对是形势所迫,也是部长们所迫。在恒力统治期间,他工作非常努力,并任命郭子仪将军来镇压叛乱。他死后一年,安史之乱被平定。
谁是唐肃宗的儿子?
唐肃宗,这位恒力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享年51岁。他活着的时候没有几天无忧无虑,一辈子都在担心。太子挡路的时候,有李,然后有杨,等他登基的时候,又有自己最喜欢的李。
恒力一生有很多孩子,其中下一任皇帝李煜是最著名的一个。李煜,又名李_,是恒力的长子。据传说,这个儿子非常聪明,受到唐肃宗的喜爱。可惜这个李煜也过得不太好,主要是因为他的后母张皇后想让自己的儿子登基,于是的存在就成了绊脚石。如果齐王的死没有唤醒唐肃宗,估计他很快就会被自己的父亲杀死。然而,最终,在与皇后张闹翻后,李转而支持李煜当皇帝。但实际上,对李并不是很感兴趣。
更有名的是齐王李灌。这个太子的性格很老实很坦白,属于宁死不屈的那种,不能委屈。他很受唐肃宗的赏识。如果他没死,很可能唐肃宗会把王位传给他。他想去当元帅,但李和张皇后都不愿意他去,所以他们阻止了他。这使李习安非常沮丧,他威胁要杀死一个君主。皇帝很郁闷,想尽一切办法杀死自己的弟弟弟弟,可是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呢?再加上皇后张的唆使,终于被皇帝杀死了。
据说这两个是恒力最有能力、最有才华的儿子,其他的暂时可以视为陪衬。
唐肃宗之后的皇帝是谁?
唐朝衰落时期的皇帝恒力在安史之乱期间登基,减缓了唐朝的衰落。那么谁是恒力之后的皇帝呢?哪个儿子是恒力?
因为是被他的宠臣李电死的,而当时的太子又是被李杀死的,所以李扶持了,也就是李煜当了皇帝。
李煜,出生于公元726年,汉族,唐肃宗的长子,是唐朝除武则天之外的第八位皇帝。他在位17年。虽然支持当皇帝,但对很不满。原因是他曾经杀死了他的弟弟李灌。可以说是被李和张皇后杀死的。李玉非常喜欢他的弟弟。他们从小一起长大,感情很深。如果李习安晚一点被处决,他可能会得救。
李煜在继位后,李自觉而傲慢。他经常告诉人们如何处理国家事务,这直接影响了李煜在唐代宗对国家的管理。大事小事都找他商量,基本上是抬高皇帝的权利,这让李煜很生气。于是李煜让人装成小偷,杀了李,又假装不知道,走到门口安抚他。唐代宗很迷信,导致寺院不断占用田地,人民生活悲惨。
之后,恒力的皇帝是唐代宗,他最大的功绩是收复了长安。他任命郭子仪为统帅,将吐蕃侵略者赶出长安,维护了唐朝的利益和声誉。
唐肃宗生平简介
唐肃宗,原名李佑,唐玄宗第三子,唐朝第七任皇帝。他从756年到762年在位。先来看看李享的简介,了解一下这个对平安之乱至关重要,但在历史上只是过客的唐太宗。
的生母杨是的妾。嫔妃在宫中的地位远不如太子妃王。当时,王还没有孩子,这使得杨不敢独自享受母亲的幸福,所以在他出生后被送到了王的地方。王对他疼爱有加,视如己出。公元738年,太子李瑛被废,恒力被立为太子。公元746年,对恒力来说是多事之秋。在这一年里,谨小慎微的恒力没有逃脱宫廷中激烈的政治斗争,并且深陷其中。她经历了和杜两个大案,为了自保与韦伯斯特和杜良迪离婚。结果韦伯斯特不得不剪发结婚。杜良棣被迁离东宫,弃世为庶人,杜氏家族的处境十分悲惨。这对他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创伤,极大地刺激了他的精神。公元756年,恒力在灵武即位,公元757年6月和10月先后收复长安和洛阳。恒力郭子仪和李光弼奉命平定安史之乱,使唐朝危在旦夕而又死灰复燃。公元762年,死于宫廷政变。
总的来说,恒力是乱世中的天子。他一生致力于平定叛乱,也不忘努力解决政治、经济上的各种问题,为以后唐朝的基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他的主要精力放在平叛上,无法制约后宫和宦官的扩张,反而为安史之乱后的重建留下了隐患。这是他个人的不幸,也是唐朝的悲哀,让人扼腕叹息!看过李享的简介后,你认为他是什么样的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