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县是杨贵妃的故乡吗?

容县是杨贵妃的故乡吗?,第1张

 (一)关于籍贯的论订

  一、唐代遗碑

  记述杨贵妃事迹最早的是唐天宝四年四门助教许子真所写的《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据《元一统志》载:“杨妃容县碑记,在普宁县东一百二十步。”后为《永乐大典》所援引。碑文不长,现抄录如下:“杨妃,容州杨冲人也。离城一十里。小名玉娘,父维,母叶氏。维尝谓先人云:“葬其祖去此十里许,逢一术土,忘其姓名,云:‘此坟若高数尺,必出贵子;惜太低,生女亦贵’。妃母怀娠十二月始生,初诞时,满室馨香。胎衣如莲花,三日目不开。夜梦神以手拭其眼,次日目开。眸如点漆,抱出日下,目不瞬。肌白如玉,相貌绝伦。后军都督杨康见之,以财帛啖其父,求为女。妃家素窭,不得已与之。康有二子读书,妃三岁,日夜同坐,听其诵读。渐长,通《语》、《孟》,康夫妇惜如珠玉。时杨长史琰摄行帅事,闻之,左右令其母皆来。一见大奇,私谓厥妻曰:‘此女姿质异常,貌有贵相,吾二女远弗逮也。’遂给以金帛与康,求为女。康不从,乃胁取之。举家号泣送去。居无几何,长史秩满,携归长安,与二女同教。惟妃性昭慧,谙音律,明经史。后进入寿王宫。开元二十四年,明皇诏入内,号太真,大被宠遇。天宝间,册为贵妃。”(1)

  然而,有许多说法却与此不同。《旧唐书·杨贵妃传》说:“玄宗杨贵妃,高祖令本,金州刺史。父玄琰,蜀州司户。妃早孤,养于叔父河南府士曹玄璬。”(2) 没有明确提出籍贯。《新唐书·杨贵妃传》说得较清楚: “玄宗贵妃杨氏,隋梁郡通守汪四世孙,徒籍蒲州 (即永济,今山西蒲坂),遂为永乐人。”(3) 《杨太真外传》则说是“弘农华阴人,后徙居蒲州永乐之独头村。”这里说到村,算是较具体的了。后来又说到:“其父元(玄)琰蜀州司户,贵妃生于蜀。”(4) 因此后来又有杨妃是四川人之说。而《旧唐书》和《新唐书》的《杨元(玄)琰传》则说杨元(玄)琰是虢州阌乡人,即现在的河南陕县人。此外,还有说杨贵妃是湖南醴陵人的。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这种种的说法,究竟应以哪一种较为可靠呢?笔者认为应以许子真的碑记为最可靠。理由有四:一、碑文内容有根有据,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而且细节翔实。文中虽有某些传奇色彩,这正同史传上的许多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的事迹,多少附带有某些传奇甚至是迷信色彩一样,不足为怪。二、碑记是杨贵妃同时代的人所撰,是此历史的权威见证。其它一切杨妃籍贯的歧说,均远后于许子真的人所作,许子真是杨贵妃生活时代最有资格的发言人。三、这是一块确确凿凿的碑文,它有着一般书本文字所没有的特殊的文献价值。这总是先有其人其事并有其缘才能有其碑,唐当代的人对于一位贵妃,是不能随便以伪说勒石铭碑的。这是人们常识以内的事。四、许子真当时任四门助教,是有地位的学门教长。四门学唐代前原为大学,隶属于国子监,以传授儒家经典为职责。到了唐朝“始合于太学”,助教为三人。据柳宗元在《四门助教壁记》中说:“四门学之制,掌国之上士中士下士凡三等,侯伯子男凡四等,其子孙之为胄子者,及庶人之子为俊士者, 使执其业而居其次,就师儒之官而考证焉。”(5)因此,许子真是当时有颇高地位的人,撰这样的碑文是要负责的,决不会凭空捏造。

  古例,生不立传,所以此碑应系作于杨妃死后。碑文体例,传后必加评赞,正文之后必勒作碑年月,此碑独无;其纪事至入宫封贵妃,亦无结束语,可见并非全文,其后必有缺佚。碑文说杨贵妃“进入寿王宫”,再“诏入内,号太真,大被宠遇。”是历史的正面记载。对杨妃入寿王邸后,成了寿王的妻子,玄宗父夺子妇,先令她出家当道士,号太真,到天宝间再册为贵妃这一**的丑行,碑文只隐约其词,没有挑明,这也是“为尊者讳”的缘故。

  至于许子真碑记之外的各种杨妃籍贯的歧说,既有北方的山西、陕西、河南的分歧,又有南方的四川、湖南等地的涉及,内容简单,毫无细节。其依据,都是沿着杨玄琰的家族一脉相承来分说,不是随从“高祖令本”而出,就是跟着杨玄琰和杨玄璬的迁居与宦游而定,莫衷一是。那一家都没有说清楚杨贵妃的具体来历。更应指出的是,这些都是后人的编述,五代刘昀编旧《唐书》时,距杨妃之世已一百八十多年;宋太宗朝乐史作《杨太真外传》时,更已在杨妃既死二百八十多年之后。年代久远,材料间接,因而各自说法混乱,根本不能同当时许子真亲身经历的实录碑文相比。就是时距杨贵妃死后五十年白居易写的《长恨歌》,以及陈鸿写的《长恨歌传》,都没有明确肯定杨贵妃的籍贯。《长恨歌》只说“杨家有女初长成”,但没有谈到这个杨家女从何而来,生父是谁,家在何方。因此,我们不能作出贵妃是杨玄琰亲生女的结论。《长恨歌传》也只说“得弘农杨玄琰女子于寿邸”(6)。实际上这个弘农(今河南灵宝县)是唐代的一个郡, 是杨玄琰被封为弘农郡公时的爵邑,并不是他的故里,以此作为杨贵妃的籍贯是错误的。

  二、后世的记载

  许子真在碑记中所说的容州普宁县是什么地方呢?据《读史方舆与纪要》载:“普宁废县,今县治,唐初属容州,州盖治北流县。开元中,升州为都督府。”(7)这里所说的县、府、州,均同碑记相符。这就是现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地区容县。北流县与容县毗连,亦容州所治。

  说杨贵妃是容县人的,并不单是许子真一家。从唐代到清代,不少文人学者加以撰述,许多史章典籍为之详加记载。自许子真碑记被作为历史文献载入元史乘类书《元一统志》与明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史乘类书《大明一统志》之后,在明代,还有曹学佺的《广西名胜志》,魏浚的《岭南琐记》,以及邝露的《赤雅》等书志,他们都有经过调查以后的发言权。曾学佺说:“杨山在县(容县)西云凌里,唐杨贵妃产于此。”(8)邝露还从他的家乡广东深入到容县去调查,在杨贵妃的出生地参观了杨妃井,并品尝了井水。在清代,有关记载也很多,有权威性的是康熙年间钦命编撰的大型丛书《古今图书集成》。书中明确肯定:“贵妃姓杨,容州云凌里人, 小名玉环。”(9)与此同时,浙江名学者曾任桂林通判的汪森,在《粤西丛载》里引用了《梧州府志》也证实杨贵妃是“容州云凌里人。”(10)汪森为了编写《粤西通载》(包括粤西文载、粤西诗载、粤西丛载,又称三载),曾经穷年累月,遍搜广西、浙江等地的文史资料,埋头研究,终于大功告成,是公认的研究广西问题的专家,有“广西通”之称。到嘉庆年间,学者董浩等更把《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收进了有影响的《全唐文》。(11)在决定收录之前,董浩曾数度与寓居北京的容县文士周耀昌面谈,得到证实后始行收录。对此,周耀昌在他的《玉峰漫笔》中说:“贵妃,亦妇人耳。嘉言懿行,书无著录,而为后世关注如此,迨亦悲其遇乎?”此外,出于广西的地方志如文渊阁钦定四库全书《广西通志》和《梧州府志》,以及《容县志》等等,记述杨贵妃是容县人的,就更多了。一个有争议的历史妇女人物,得到历代这么多的重要史章典籍的纪录和权威学者的关注考订,是不多见的,也绝不是偶然的。即使其中有人受到许子真碑记的影响,但如果碑记不可靠,权威的学者是绝不会盲从的。

  三、历史的赋咏

  不仅如此,历代还有许多骚人墨客,在他们的吟咏中确认杨贵妃系生于容县。明代诗人徐棻在《梧州怀古》七律中写得好:“王孙芳草自天涯,把酒凭高眺落霞。云冷玉环妃子宅,春残金谷美人家。丹砂寂寞送瑶岛,斑竹扶疏渺翠华。惟有苍梧城上月,年年清影照凄鸦。”(12)诗中的颔联,不仅描写了生在北流江(绣江)边的杨贵妃,而且旁及了生在南流江边的梁绿珠。我国四大美人中的两个都生在广西梧州府的辖区之内。据《广舆记》载:当时的梧州府管辖苍梧、容县和玉林、博白等十个县。(13)以此,可具见此诗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和幽深的内涵。明代进士出身的浙江诗人彭清,于永乐十六年任容县知县时,曾写有《容县八景诗》,汪森的《粤西诗载》收了四首,其中的《云凌斑竹》咏的就是杨妃故里民间传说的遗迹。诗云:“云凌竹,何斑斑?云是玉环幼时泪,挥洒点缀成斑斓。迩来千有百余载,犹自脍灸于人寰。天上丽质何颠倒?父母生兮不自保!定将遗迹说杨家,此事朦胧莫可考。至今杨山麓,苍翠交林木。凤不下兮鸾不凄,只作琅玗耀人目。”(14)诗人悲叹杨妃的幼年被卖:“天生丽质何颠倒?父母生兮不自保!”但又指出竹因杨妃洒泪成斑乃是无稽之谈:“定将遗迹说杨家,此事朦胧莫可考。”诗人说的完全正确,“云凌斑竹”无疑出于附会,但也表明了杨妃确系生于容县。因为其地要是没有杨家“天生佳丽”其人,没有“父母生兮不自保”其事,也就不会有“云凌斑竹”的传说。凡属于附会的传说,必先有所附,然后始能牵合成词。不是出于对杨妃这个本地人怀有感情,容县人大概是不会编出这个传说来的。主编《永乐大典》的解缙也写诗证实过杨贵妃出生于容县。他在《勾漏访古》中写道:“北流县下古铜州,平地山岩笼玉楼。谁为丹砂赴勾漏,人传青竹满罗浮。杨妃井塌风烟古,葛岭寺(应为葛令寺)荒草树秋。却忆故乡山更好,锦袍归去棹扁舟。”(15)解缙是受贬而到容州北流来的,他经容州时看到了已湮废的贵妃井,所以有此吟咏。现在这首诗还刻在北流县勾漏洞内。这个井是指杨贵妃故里井,在容县杨皮村饶家屋角石堆下,附近有黄皮果树,离溪边村道不远。后来由于风水先生说此井不利,村人每多口角;又谬说饮井水生美女会惹事生非,因而乡人用一大石坂把井口封盖住。

  对于杨贵妃的籍贯,在诗歌中表达得最明确的,莫过于清雍正浙江诗人商盘的《杨妃井歌》了。诗曰:“范阳战鼓边尘起,雨湿梨花葬妃子。杨氏当年掌上珠,生长容州普宁里。戚晚消亡历劫沙,行人犹自访杨家。倾域丽质归宫禁,隔代遗踪汲井华……此井炎云瘴雾中,古波不动虾蟆伏。君不见、梁家鬻女珠盈斛,坠楼不惜埋金谷。一勺泉留双角山,萋萋蔓草含情绿。”(16)这首古体诗同样拿杨贵妃来与绿珠相比,说明古代诗人对我国这两个古代美人出生在南北流二江很感兴趣,而且对其惨遭不幸深表同情。此外前人从容县这一地方落墨为杨妃题咏尚多,在此就不能—一列举了。

  四、古迹佐证

  在杨贵妃的故乡容县,不但有许多诗文的记载,而且有名胜古迹可资考证。除了上述的杨妃井和云凌斑竹之外,还有梳妆台、杨妃山和杨妃庙等。梳妆台在容县城东门外唐代遗迹经略合真武阁附近,相传那是古代容州官暑所在。杨贵妃被杨康和杨玄琰递相买养以后,都在那里住过一段时间。后人即名之曰梳妆台。可惜年代久远,加上天灾人祸,建筑物早已无踪了,但地基尚可辨认,人们的题咏尚在。清代容县诗人王维新唱道:“内殿春风扫十眉,名牵长史迹纷歧。绣江亭榭分明在,镜匣芙蓉惝怳疑。汨汨温泉无锦槛,萧萧斑竹有荒祠。书生吊古如亲见,忧化初承恩泽时。”(17)诗的第二、三、四句,乃系针对杨妃籍贯的歧说而发。说由于杨妃名义上为杨玄琰(长史)的女儿,遂至对她的踪迹(指出生地)产生了纷歧的说法。绣江旁边明明摆着她的遗迹,竟也使她的出身事迹成了疑案。诗的后半首还举出斑竹、杨妃庙两古迹为证,说使他这个本地人(书生)“吊古如亲见”,亲切之情,跃然纸上。清代江西诗人赵德湘在《容县杨妃梳妆楼》一诗的首联中,也说得很清楚:“群峰拔黛引游船,生长杨妃艳此邦。”(18)杨妃山在杨皮村附近的金牛岭上,又名狮子山。这就是碑记中杨贵妃父亲说过的那座坟山所在地。上面葬有杨贵妃的祖先,其坟叫“王母点兵”,名堂很别致。从这里可以看出,杨贵妃祖籍容县,也是无可置疑的。杨妃庙在杨皮树,保存时间最长。该庙又叫娘娘庙,规模相当可观,除了正殿还有附属廓屋,山前山后还有杨妃庙的园林地。庙的左右两厢,历代文人的题辞碑刻很多,其中一幅中间写着李白《清平调》的名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旁有一首意境绝俗,脍灸人口的联语:“莫道空山环佩寂,犹闻古井石泉香。”庙内还供有一块银牌,上面刻着杨贵妃的生卒年月。此外,庙内还保存有不同年代的石碑数幅,只因保管不得其法,碑文剥落甚多,殊为可惜。无疑地,这些古迹都自然而然成为杨贵妃出生于容县的佐证。1950年笔者在容县地委工作期间,曾听下乡到杨皮村工作的同志回来说过杨妃庙的情况。痛惜一场浩劫,现在听说已经荡然无存了!

  我国历史上的四大美人,都有著名的同她们的出生地相关联的名胜古迹。如西施的故里浙江县有浣纱石、浣纱亭和西施谷;王昭君的湖北兴山县有昭君村、昭君井、望月楼、妃台山和梳妆台;绿珠的广西博白县有绿珠井、绿珠祠和绿珠江;而杨贵妃的故乡容县也有贵妃井、杨妃山、贵妃庙、梳妆台和云凌斑竹等。杨贵妃同王昭君一样,与其相关的名胜古迹都是最多的。这都是因人而设的景物,是因人而流传下来的古迹,是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公认的佐证。“西子院遗石,贵妃生有村。香泉红泪在,曾照马嵬魂。”(19)清代湖南诗人周志勋的五绝,多少道出了这个古迹的参证价值。对此,民国初年广西诗论家梦秋,在《桂海百一诗话》中也有过肯定的论证。他在列举了绿珠、王昭君、西施和薛涛各在其家乡有其名字所冠的古迹之后,接着说:“容县有杨山、杨妃井,盖取美人出处为名。”

  中文名称: 杨贵妃

  又名: 杨玉环

  性别: 女

  民族: 汉族

  生卒年: 719—756年

  年代: 唐朝

  职务: 贵妃

  洲: 亚洲

  国别: 中国

  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

  杨贵妃

  韦湘秋

  杨贵妃到底是哪里人?她的为人怎样?一千多年来,史论家见仁见智,还没有定论。这里,从历代的碑文诗词、史章典籍的记述,以及地方的名胜古迹,民间传唱等方面,加以一一考证论述,以就正干高明。

  (一)关于籍贯的论订

  一、唐代遗碑

  记述杨贵妃事迹最早的是唐天宝四年四门助教许子真所写的《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据《元一统志》载:“杨妃容县碑记,在普宁县东一百二十步。”后为《永乐大典》所援引。碑文不长,现抄录如下:“杨妃,容州杨冲人也。离城一十里。小名玉娘,父维,母叶氏。维尝谓先人云:“葬其祖去此十里许,逢一术土,忘其姓名,云:‘此坟若高数尺,必出贵子;惜太低,生女亦贵’。妃母怀娠十二月始生,初诞时,满室馨香。胎衣如莲花,三日目不开。夜梦神以手拭其眼,次日目开。眸如点漆,抱出日下,目不瞬。肌白如玉,相貌绝伦。后军都督杨康见之,以财帛啖其父,求为女。妃家素窭,不得已与之。康有二子读书,妃三岁,日夜同坐,听其诵读。渐长,通《语》、《孟》,康夫妇惜如珠玉。时杨长史琰摄行帅事,闻之,左右令其母皆来。一见大奇,私谓厥妻曰:‘此女姿质异常,貌有贵相,吾二女远弗逮也。’遂给以金帛与康,求为女。康不从,乃胁取之。举家号泣送去。居无几何,长史秩满,携归长安,与二女同教。惟妃性昭慧,谙音律,明经史。后进入寿王宫。开元二十四年,明皇诏入内,号太真,大被宠遇。天宝间,册为贵妃。”(1)

  然而,有许多说法却与此不同。《旧唐书·杨贵妃传》说:“玄宗杨贵妃,高祖令本,金州刺史。父玄琰,蜀州司户。妃早孤,养于叔父河南府士曹玄璬。”(2) 没有明确提出籍贯。《新唐书·杨贵妃传》说得较清楚: “玄宗贵妃杨氏,隋梁郡通守汪四世孙,徒籍蒲州 (即永济,今山西蒲坂),遂为永乐人。”(3) 《杨太真外传》则说是“弘农华阴人,后徙居蒲州永乐之独头村。”这里说到村,算是较具体的了。后来又说到:“其父元(玄)琰蜀州司户,贵妃生于蜀。”(4) 因此后来又有杨妃是四川人之说。而《旧唐书》和《新唐书》的《杨元(玄)琰传》则说杨元(玄)琰是虢州阌乡人,即现在的河南陕县人。此外,还有说杨贵妃是湖南醴陵人的。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这种种的说法,究竟应以哪一种较为可靠呢?笔者认为应以许子真的碑记为最可靠。理由有四:一、碑文内容有根有据,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而且细节翔实。文中虽有某些传奇色彩,这正同史传上的许多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的事迹,多少附带有某些传奇甚至是迷信色彩一样,不足为怪。二、碑记是杨贵妃同时代的人所撰,是此历史的权威见证。其它一切杨妃籍贯的歧说,均远后于许子真的人所作,许子真是杨贵妃生活时代最有资格的发言人。三、这是一块确确凿凿的碑文,它有着一般书本文字所没有的特殊的文献价值。这总是先有其人其事并有其缘才能有其碑,唐当代的人对于一位贵妃,是不能随便以伪说勒石铭碑的。这是人们常识以内的事。四、许子真当时任四门助教,是有地位的学门教长。四门学唐代前原为大学,隶属于国子监,以传授儒家经典为职责。到了唐朝“始合于太学”,助教为三人。据柳宗元在《四门助教壁记》中说:“四门学之制,掌国之上士中士下士凡三等,侯伯子男凡四等,其子孙之为胄子者,及庶人之子为俊士者, 使执其业而居其次,就师儒之官而考证焉。”(5)因此,许子真是当时有颇高地位的人,撰这样的碑文是要负责的,决不会凭空捏造。

  古例,生不立传,所以此碑应系作于杨妃死后。碑文体例,传后必加评赞,正文之后必勒作碑年月,此碑独无;其纪事至入宫封贵妃,亦无结束语,可见并非全文,其后必有缺佚。碑文说杨贵妃“进入寿王宫”,再“诏入内,号太真,大被宠遇。”是历史的正面记载。对杨妃入寿王邸后,成了寿王的妻子,玄宗父夺子妇,先令她出家当道士,号太真,到天宝间再册为贵妃这一**的丑行,碑文只隐约其词,没有挑明,这也是“为尊者讳”的缘故。

  至于许子真碑记之外的各种杨妃籍贯的歧说,既有北方的山西、陕西、河南的分歧,又有南方的四川、湖南等地的涉及,内容简单,毫无细节。其依据,都是沿着杨玄琰的家族一脉相承来分说,不是随从“高祖令本”而出,就是跟着杨玄琰和杨玄璬的迁居与宦游而定,莫衷一是。那一家都没有说清楚杨贵妃的具体来历。更应指出的是,这些都是后人的编述,五代刘昀编旧《唐书》时,距杨妃之世已一百八十多年;宋太宗朝乐史作《杨太真外传》时,更已在杨妃既死二百八十多年之后。年代久远,材料间接,因而各自说法混乱,根本不能同当时许子真亲身经历的实录碑文相比。就是时距杨贵妃死后五十年白居易写的《长恨歌》,以及陈鸿写的《长恨歌传》,都没有明确肯定杨贵妃的籍贯。《长恨歌》只说“杨家有女初长成”,但没有谈到这个杨家女从何而来,生父是谁,家在何方。因此,我们不能作出贵妃是杨玄琰亲生女的结论。《长恨歌传》也只说“得弘农杨玄琰女子于寿邸”(6)。实际上这个弘农(今河南灵宝县)是唐代的一个郡, 是杨玄琰被封为弘农郡公时的爵邑,并不是他的故里,以此作为杨贵妃的籍贯是错误的。

  二、后世的记载

  许子真在碑记中所说的容州普宁县是什么地方呢?据《读史方舆与纪要》载:“普宁废县,今县治,唐初属容州,州盖治北流县。开元中,升州为都督府。”(7)这里所说的县、府、州,均同碑记相符。这就是现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地区容县。北流县与容县毗连,亦容州所治。

  说杨贵妃是容县人的,并不单是许子真一家。从唐代到清代,不少文人学者加以撰述,许多史章典籍为之详加记载。自许子真碑记被作为历史文献载入元史乘类书《元一统志》与明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史乘类书《大明一统志》之后,在明代,还有曹学佺的《广西名胜志》,魏浚的《岭南琐记》,以及邝露的《赤雅》等书志,他们都有经过调查以后的发言权。曾学佺说:“杨山在县(容县)西云凌里,唐杨贵妃产于此。”(8)邝露还从他的家乡广东深入到容县去调查,在杨贵妃的出生地参观了杨妃井,并品尝了井水。在清代,有关记载也很多,有权威性的是康熙年间钦命编撰的大型丛书《古今图书集成》。书中明确肯定:“贵妃姓杨,容州云凌里人, 小名玉环。”(9)与此同时,浙江名学者曾任桂林通判的汪森,在《粤西丛载》里引用了《梧州府志》也证实杨贵妃是“容州云凌里人。”(10)汪森为了编写《粤西通载》(包括粤西文载、粤西诗载、粤西丛载,又称三载),曾经穷年累月,遍搜广西、浙江等地的文史资料,埋头研究,终于大功告成,是公认的研究广西问题的专家,有“广西通”之称。到嘉庆年间,学者董浩等更把《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收进了有影响的《全唐文》。(11)在决定收录之前,董浩曾数度与寓居北京的容县文士周耀昌面谈,得到证实后始行收录。对此,周耀昌在他的《玉峰漫笔》中说:“贵妃,亦妇人耳。嘉言懿行,书无著录,而为后世关注如此,迨亦悲其遇乎?”此外,出于广西的地方志如文渊阁钦定四库全书《广西通志》和《梧州府志》,以及《容县志》等等,记述杨贵妃是容县人的,就更多了。一个有争议的历史妇女人物,得到历代这么多的重要史章典籍的纪录和权威学者的关注考订,是不多见的,也绝不是偶然的。即使其中有人受到许子真碑记的影响,但如果碑记不可靠,权威的学者是绝不会盲从的。

  三、历史的赋咏

  不仅如此,历代还有许多骚人墨客,在他们的吟咏中确认杨贵妃系生于容县。明代诗人徐棻在《梧州怀古》七律中写得好:“王孙芳草自天涯,把酒凭高眺落霞。云冷玉环妃子宅,春残金谷美人家。丹砂寂寞送瑶岛,斑竹扶疏渺翠华。惟有苍梧城上月,年年清影照凄鸦。”(12)诗中的颔联,不仅描写了生在北流江(绣江)边的杨贵妃,而且旁及了生在南流江边的梁绿珠。我国四大美人中的两个都生在广西梧州府的辖区之内。据《广舆记》载:当时的梧州府管辖苍梧、容县和玉林、博白等十个县。(13)以此,可具见此诗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和幽深的内涵。明代进士出身的浙江诗人彭清,于永乐十六年任容县知县时,曾写有《容县八景诗》,汪森的《粤西诗载》收了四首,其中的《云凌斑竹》咏的就是杨妃故里民间传说的遗迹。诗云:“云凌竹,何斑斑?云是玉环幼时泪,挥洒点缀成斑斓。迩来千有百余载,犹自脍灸于人寰。天上丽质何颠倒?父母生兮不自保!定将遗迹说杨家,此事朦胧莫可考。至今杨山麓,苍翠交林木。凤不下兮鸾不凄,只作琅玗耀人目。”(14)诗人悲叹杨妃的幼年被卖:“天生丽质何颠倒?父母生兮不自保!”但又指出竹因杨妃洒泪成斑乃是无稽之谈:“定将遗迹说杨家,此事朦胧莫可考。”诗人说的完全正确,“云凌斑竹”无疑出于附会,但也表明了杨妃确系生于容县。因为其地要是没有杨家“天生佳丽”其人,没有“父母生兮不自保”其事,也就不会有“云凌斑竹”的传说。凡属于附会的传说,必先有所附,然后始能牵合成词。不是出于对杨妃这个本地人怀有感情,容县人大概是不会编出这个传说来的。主编《永乐大典》的解缙也写诗证实过杨贵妃出生于容县。他在《勾漏访古》中写道:“北流县下古铜州,平地山岩笼玉楼。谁为丹砂赴勾漏,人传青竹满罗浮。杨妃井塌风烟古,葛岭寺(应为葛令寺)荒草树秋。却忆故乡山更好,锦袍归去棹扁舟。”(15)解缙是受贬而到容州北流来的,他经容州时看到了已湮废的贵妃井,所以有此吟咏。现在这首诗还刻在北流县勾漏洞内。这个井是指杨贵妃故里井,在容县杨皮村饶家屋角石堆下,附近有黄皮果树,离溪边村道不远。后来由于风水先生说此井不利,村人每多口角;又谬说饮井水生美女会惹事生非,因而乡人用一大石坂把井口封盖住。

  对于杨贵妃的籍贯,在诗歌中表达得最明确的,莫过于清雍正浙江诗人商盘的《杨妃井歌》了。诗曰:“范阳战鼓边尘起,雨湿梨花葬妃子。杨氏当年掌上珠,生长容州普宁里。戚晚消亡历劫沙,行人犹自访杨家。倾域丽质归宫禁,隔代遗踪汲井华……此井炎云瘴雾中,古波不动虾蟆伏。君不见、梁家鬻女珠盈斛,坠楼不惜埋金谷。一勺泉留双角山,萋萋蔓草含情绿。”(16)这首古体诗同样拿杨贵妃来与绿珠相比,说明古代诗人对我国这两个古代美人出生在南北流二江很感兴趣,而且对其惨遭不幸深表同情。此外前人从容县这一地方落墨为杨妃题咏尚多,在此就不能—一列举了。

  四、古迹佐证

  在杨贵妃的故乡容县,不但有许多诗文的记载,而且有名胜古迹可资考证。除了上述的杨妃井和云凌斑竹之外,还有梳妆台、杨妃山和杨妃庙等。梳妆台在容县城东门外唐代遗迹经略合真武阁附近,相传那是古代容州官暑所在。杨贵妃被杨康和杨玄琰递相买养以后,都在那里住过一段时间。后人即名之曰梳妆台。可惜年代久远,加上天灾人祸,建筑物早已无踪了,但地基尚可辨认,人们的题咏尚在。清代容县诗人王维新唱道:“内殿春风扫十眉,名牵长史迹纷歧。绣江亭榭分明在,镜匣芙蓉惝怳疑。汨汨温泉无锦槛,萧萧斑竹有荒祠。书生吊古如亲见,忧化初承恩泽时。”(17)诗的第二、三、四句,乃系针对杨妃籍贯的歧说而发。说由于杨妃名义上为杨玄琰(长史)的女儿,遂至对她的踪迹(指出生地)产生了纷歧的说法。绣江旁边明明摆着她的遗迹,竟也使她的出身事迹成了疑案。诗的后半首还举出斑竹、杨妃庙两古迹为证,说使他这个本地人(书生)“吊古如亲见”,亲切之情,跃然纸上。清代江西诗人赵德湘在《容县杨妃梳妆楼》一诗的首联中,也说得很清楚:“群峰拔黛引游船,生长杨妃艳此邦。”(18)杨妃山在杨皮村附近的金牛岭上,又名狮子山。这就是碑记中杨贵妃父亲说过的那座坟山所在地。上面葬有杨贵妃的祖先,其坟叫“王母点兵”,名堂很别致。从这里可以看出,杨贵妃祖籍容县,也是无可置疑的。杨妃庙在杨皮树,保存时间最长。该庙又叫娘娘庙,规模相当可观,除了正殿还有附属廓屋,山前山后还有杨妃庙的园林地。庙的左右两厢,历代文人的题辞碑刻很多,其中一幅中间写着李白《清平调》的名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旁有一首意境绝俗,脍灸人口的联语:“莫道空山环佩寂,犹闻古井石泉香。”庙内还供有一块银牌,上面刻着杨贵妃的生卒年月。此外,庙内还保存有不同年代的石碑数幅,只因保管不得其法,碑文剥落甚多,殊为可惜。无疑地,这些古迹都自然而然成为杨贵妃出生于容县的佐证。1950年笔者在容县地委工作期间,曾听下乡到杨皮村工作的同志回来说过杨妃庙的情况。痛惜一场浩劫,现在听说已经荡然无存了!

  我国历史上的四大美人,都有著名的同她们的出生地相关联的名胜古迹。如西施的故里浙江县有浣纱石、浣纱亭和西施谷;王昭君的湖北兴山县有昭君村、昭君井、望月楼、妃台山和梳妆台;绿珠的广西博白县有绿珠井、绿珠祠和绿珠江;而杨贵妃的故乡容县也有贵妃井、杨妃山、贵妃庙、梳妆台和云凌斑竹等。杨贵妃同王昭君一样,与其相关的名胜古迹都是最多的。这都是因人而设的景物,是因人而流传下来的古迹,是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公认的佐证。“西子院遗石,贵妃生有村。香泉红泪在,曾照马嵬魂。”(19)清代湖南诗人周志勋的五绝,多少道出了这个古迹的参证价值。对此,民国初年广西诗论家梦秋,在《桂海百一诗话》中也有过肯定的论证。他在列举了绿珠、王昭君、西施和薛涛各在其家乡有其名字所冠的古迹之后,接着说:“容县有杨山、杨妃井,盖取美人出处为名。”(20)

1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学常识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学常识 17年级语文人教版文学常识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 上册 1 《在山的那边》——《长江文艺》——王家新 2 《走一步,再走一步》——《当代少年》——莫顿·亨特——美国作家 3 《生命 生命》——《杏林子作品精选》——杏林子——女作家 4 《紫藤萝瀑布》——《铁箫人语》——宗璞 5 《童趣》——《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沈复——清代文学家 6 《理想》——《流沙河诗集》——流沙河 7 《短文两篇》 《行道树》——《张晓风选集》——张晓风 《第一次真好》——《无言歌》——周素珊 8 《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周国平文集》——周国平 9 《我的信念》——《现代人的智慧》——玛丽·居里——居里夫人,波兰人,著名科学家,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10 《〈论语〉十则》:孔子——春秋时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11 《春》——《朱自清全集》——朱自清 12《济南的冬天》——《老舍文集》——老舍——舒庆春,北京人,著名作家 13 《山中访友》——《散文》——李汉荣 14《秋天》——《预言》——何其芳——现代诗人、评论家 15 《古代诗歌五首》 《观沧海》——《乐府诗集》——曹操——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次北固山下》——《全唐诗》——王湾——唐代诗人 《钱塘湖春行》——《白氏长庆集》——白居易——唐代大诗人 《西江月》——《稼轩长短句》——辛弃疾——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天净沙 秋思》——《全元散曲》——马致远——元朝著名戏曲作家 16 《化石吟》——《科学24小时》——张锋 17《看云识天气》——^-^ 18《绿色蝈蝈》——《昆虫的故事》——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 19 《月亮上的足迹》——《20世纪科学发现纵横谈》——朱长超 20 《山市》——《聊斋志异》——蒲松龄——清代文学家 21 《风筝》——《野草》——鲁迅 22 《羚羊木雕》——《东方少年》——张之路 23 《散步》——《北京青年报》——莫怀戚 24 《诗两首》 《金色花》——《泰戈尔诗选》——泰戈尔——印度文学家 《纸船 寄母亲》——《繁星》——冰心——谢婉莹,诗人、作家 25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余嘉锡《世说新语笺舒》——刘义庆——南朝人 26 《皇帝的新装》——《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安徒生——丹麦著名童话作家 27 《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郭沫若全集》——郭沫若——郭开贞,诗人、学者 28 《女娲造人》——《神话故事新编》——袁珂 29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金波作品精选》——金波 30 《寓言四则》 《赫耳墨斯和雕刻者》《蚊子和狮子》——《伊索寓言》——伊索——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智子疑邻》——《韩非子·说难》——韩非——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 《塞翁失马》——《淮南子·人间训》(《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等编著七年级下文学常识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 俄国 (国别)诗人 普希金 ,代表作有《自由颂》 , 《致大海》等。

2、《未选择的路》的作者是 美国 (国别)诗人 弗罗斯特 。 3、《最后一课》的作者是 法国 (国别)作家 都德 。

4、《邓稼先》的作者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杨振宁 ,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5、《丑小鸭》的作者是 丹麦(国别)著名童话作家 安徒生,代表作有《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 , 《小锡兵》等。

6,《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作者是 法国 (国别)作家 莫泊桑 ,被称为 “短篇小说巨匠” ,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7,《伟大的悲剧》的作者 茨威格 是 奥地利 作家,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 传记文学 和 小说创作 两方面。

课文题目解析: A、悲剧在于其结局;B、伟大在于探险过程中所体现的人格和精神魅力。 8,《荒岛余生》节选自《鲁滨孙漂流记》,作者是 英国 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 笛福 。

9,《真正的英雄》是一篇 演讲词 ,作者 里根 。 10,《马》的作者 布封 是 法国 博物学家、作家。

代表作是36卷博物志《自然史》 。 11,《华南虎》作者 牛汉 ,原名 史成汉 。

12,《斑羚飞渡》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 沈石溪 原名 沈一鸣 ,代表作有《和乌鸦作邻居》 ,《混血豺王》等。 13,《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选自《山海经》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

14,《口技》选自《虞初新志》,作者是 清 朝 林嗣环 ;《虞初新志》是 清 朝 张潮 编选的笔记小说 。 15,《竹影》作者 丰子恺 ,浙江崇德人,现代散文家、画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

16、《观舞记》选自 《冰心全集》,作者 冰心,原名 谢婉莹 ,我国著名 诗人 、作家 代表作有 《繁星》 、《寄小读者》 、《春水》 等。 17、《安塞腰鼓》的作者是 刘成章 ,代表作《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讯文学奖。

18、《社戏》选自小说集《呐喊》,作者 鲁迅 , 文学 家、思想 家、革命 家,原名 周树人 ,浙江绍兴 人,代表作有小说《阿Q正传》、小说集《彷徨》等。 19、《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它是 司马光 主持编纂的一部 编年体通史 ,记载了从战国大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

司马光,字 君实 , 北宋 (朝代) 政治 家、史学 家。 2。

2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测试姓名

1、《夸父逐日》选自《 史记》,是一篇神话故事 ;《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淮南字》,是一篇民间传说2、《木兰诗》是 (南北朝) (叙事诗)它与《孔雀东南飞 》合称古代叙事诗的“双璧”3、《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 》,这部书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 ,司马光,字君实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4、《伤仲永》的作者是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5、《口技》节选自《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这部书是 清代 张潮编选的 作者林嗣环 ,字铁崖 ,清 代人6、《狼》选自 集《聊斋志异 》,作者蒲松龄 ,字留仙 ,世称“聊斋先生”,清代 家二、字词整理(10分) 1、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 帖 通 贴,粘贴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 通 攀,牵,引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 通 耶,语气词满坐寂然 坐 通 座,座位 止有剩骨 止 通 只,只有不好意思!尽力了,后面的都不太会~。

3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下册文学常识

1、选出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

A争妍(yan)斗艳忍俊不禁(jin)融融泄泄(yi)络绎(yi)不绝 B凝眸(mou)剽悍(piaohan)绮(qi)丽蜿蜒(wanyan) C春光煦煦(xu)岑(cen)静不胜(sheng)其烦窥视(kuisi) D叫嚣(xiao)麒麟(qilin)蹇(jian)劣轻飔(si)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误并改正。 安普刺金礨壁易觳纹憩息猥劣 错字 改正 3、选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小燕子在海面上斜掠着,着。

它们果是我们故乡的小燕子么? A休憩B憩息C栖息D浮憩 4、连线题,给下面的文学常识连线。 郭沫若日本人 郑振铎《女神》 丰子恺《山中避雨》 江口涣福建长乐人 5、写出下列事物所寄托的作者的感情或理想。

石榴 小燕子 鹤 6、下列修辞手法与其余三项不同的是: A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剌变为中国式的金罍。 B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了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

C它会笑你呢。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 露出一口的皓齿。

D此情此景多么壮丽啊!上百只鹤恰似飘摇于飓风中的鸿毛,轻盈飞扬;又如海中的巨大漩涡,缓缓升腾。 请你帮帮忙 7、下列句子均有一定的语病,试用正确的修改符号加以改正,三题中任选两题即可。

①许多附近的居民都去观看演出了。 ②能否认真听讲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

③通过老师的批评教育,使小明改正了错误。 8、口语交际。

小明刚刚学会拉小提琴,很有兴趣,常常拉琴至深夜。张大爷一早看见他就说:“小明,你学琴可太刻苦了。”

你听出张大爷的言外之意是:`(10字以内) 9、运用想象,把下列成语构成生动的画面,并用文字表达出来。(3个可任选2个组合;50字以内) a、忙忙b、眉飞色舞c、精神抖擞10、看下面一则广告,判断厂商做这则广告的真正意图是什么?()(4分) 西安无线电厂研制生产的速效自动止痛器----“东方魔针”,曾荣获比利时第38届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金奖,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及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产品适用于高血压急慢性胃炎及头痛牙痛等多种疾病,止痛效果明显,能在数分钟内有明显疗效欢迎广大顾客踊跃购买。

A宣传“东方魔针”获奖多 B宣传“东方魔针”疗效好 C向顾客推销“东方魔针” 美文共欣赏 (一)鹅的叫声,与鸭的叫声大体相似,都是“轧轧”然的。但音调上大不相同。

鸭的“轧轧”,其音调琐碎而愉快,有小心翼翼的意味;鹅的“轧轧”其音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

后来我看到,果然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其叫声的严厉,不亚于狗的狂吠。狗的狂吠,是专对生客或宵小用的;见了主人,狗会摇头摆尾,呜呜地乞怜。

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要求饲食时的叫声,也好像大爷嫌饭迟而怒骂小使一样。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

这在大体上也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

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象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这正是它的傲慢的性格的表现。

我们走近鸡或鸭,这鸡或鸭一定让步逃走。这是表示对人惧怕。

所以我们要捉住鸡或鸭,颇不容易,那鹅就不然:它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简直不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这表示它不怕人,看不起人。

但这傲慢终归是狂妄的。我们一伸手,就可一把抓住它的项颈,而任意处置它。

家禽之中,最傲人的无过于鹅,同时最容易捉住的也无过于鹅。 1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①叫嚣②引吭 ③局促 12选文分别从和两个方面具体展现白鹅的之气。

主要运用的写法。展示白鹅的与众不同的特点。

(4分) 13与鸭子和狗相比,白鹅的叫声有什么特点?结合选文进行简单分析。(6分) 14与鸭子相比,白鹅的步态又有什么特点?(4分) - 15选文第二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京剧里的角色行当,除了净角,你还知道哪些?(5分)(二)鸬 鹚郭沫若 鸬鹚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是很适宜。 白鹤大大而嫌生硬,可不用说,既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鸬鹚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别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有心人为鸬鹚设计出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嗜好。

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鸬鹚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着美中的不足,鸬鸥不会唱歌,但是鸬鹚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大铿锵了。 鸬鹚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6、选文突出了鸬鹚的什么特点? 17、从文中可以看出。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什么即景作文4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什么即景作文400字1

 一天快结束了,转眼间从下午到了傍晚。

 我走在江边,听着风吹过芦苇丛的声音,看着一只只白鹭飞向远方,闻着乡下人家的饭香味,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

 太阳逐渐从天空中慢慢滑下,而我划着小船向太阳驶去。划着划着,我便停了下来,因为我看到太阳正在缓缓下降。

 太阳慢慢爬下山去,天空的颜色也随之变化:先是金灿灿的金**,再是鲜艳的红色,然后是淡淡的黑色,最后是浓浓重重的墨黑色。

 太阳上方也有颜色:先是一道像月亮一般的血红色的道儿,再是黄澄澄的道儿,然后是绿色、青色、蓝色等五颜六色的颜色。

 太阳的形状也在慢慢的变化:先由一个完整而大的圆,到半圆,再到一条细细的线。直到太阳离开我的眼睛。

 太阳下山后,我便划着小船往回走。所有的东西在太阳下山的一瞬间变得漆黑,只有那发光为人们照明的路灯还在亮着。

 夜晚比傍晚美多了。随意路过一处,就有数十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

 在江边真好!

什么即景作文400字2

 傍晚时分,原先亮得刺眼的太阳渐渐收敛了逼人的光芒,犹如略施粉黛的少女,款款地向西山移去。

 天空不再是蔚蓝色,变成了鲜红中带一点黄,金黄中又透出淡红的神秘色彩。

 太阳继续西斜,整个世界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金纱。一座座青山、一片片丛林、一簇簇花草、一幢幢房屋全都镀上了一层靓丽的颜色,就连河面的波光也泛起了阵阵金黄。它如同一个顽皮的孩子,打破了黄昏的平静,在天空肆意挥舞着画笔。

 过了一会儿,太阳的颜色变得更加火红了,此时的它比白天还要美上几分。瞧,它正为身边的云朵妹妹穿上自己亲手绣制的彩色锦衣呢!白云妹妹穿上这身衣裳,浑身上下都成了金红色,给天空又增添了几分色彩。

 半晌,夕阳渐渐西沉,光芒也随之黯淡。这时的太阳好像一个又红又黑的小皮球。我睁大眼睛专注地去看它,生怕那个“小皮球”被某个调皮的孩子抱走了。

 美丽的夕阳最终还是落下了山。夜幕降临,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往巢里飞去。早已等候在天边的月亮渐渐放射光芒,为大地带来另一种光亮。调皮的星星在天幕上不停地眨眼,这场景着实迷人。

 此情此景,我不禁想起了李商隐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啊,落日是多么精彩、多么美妙啊!

什么即景作文400字3

 夕阳西下,太阳正在把它最后的的光辉洒满人间。大地就像披上了一件金色纱衣。

 太阳把自己的白云棉衣染成橘红色。天空有几只鸟儿飞过,它们唱着优美的歌儿,像是在为太阳送行。小溪水也变成了橙色,闪闪发光。水中,不时有几条鱼儿腾跃而起。它们的鳞片也像金子一样金光闪闪。溅起的水花足有半米高了吧!这溪水中的一切都令人赏心悦目。

 大树似乎也在吸收太阳给它们的最后温暖。瞧,树叶上那闪闪发光的光芒不正是太阳的光芒吗?

 这时,吹来一阵微风,还带点儿甜甜的香气。是什么花儿在散发着如此迷人的香气呢?

 我走着走着,走到了一大片菊花跟前。香气更加浓郁了。原来是菊花的香气啊!此时,白色菊花变成了**菊花,**菊花变成了橙色菊花,粉色菊花变成了橘红色菊花。

 我伸出手,想要抓住太阳留下的这最后一缕金色光辉。我知道我这样做太傻。可是我只是想留住这一缕的美好、金色的光辉罢了。

 夕阳伴着一缕彩霞缓缓西沉。太阳的光芒消失不见了。我相信,明天夕阳一定会更加美丽!

什么即景作文400字4

 傍晚时分,森林上方出现了一大片黑压压的云,闷热的'天气忽然变得又潮又冷。狂风猛得在上空怒号起来,随之树木也开始大肆喧哗。

 过了一会儿,天空中忽然出现一道闪电,雷声传开了,下起了倾盆大雨,大颗大颗的雨点凶猛地敲打着树叶。太阳落下去了,周围一片阴暗。忽然,有几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让周围的景象有了色彩。

 雨越下越大,地面一直传来“滴答”“滴答”的声音。远处,树叶被打得毫无抵抗力,而树干却坚韧不拔,就像一个巨人,在顽强的抗争着雨的攻击。

 远处的湖水波光粼粼,在雨的拍打下显得更加幽美了。忽然,湖面上出现了一道浓浓的雾它迅速散开了,给森林围上了一道神秘的白纱。

 雨下了一整夜,清晨,雨小了,森林里传来清脆的滴答声,小草上沾满了清晨的水珠,水雾即迟迟没有散。

 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早晨已经开始了,还没有一处照着朝霞的日光,可是东方已经开始发白,雾散了,周围的一切都看得见了,虽然仍有点模糊。灰白色的天空渐渐变亮、变白、变蓝了。太阳出来了,早晨的微风已在大地上四处漫游闲荡,茂盛的树林经过一个晚上的冲刷下焕然一新。

什么即景作文400字5

 此时此刻,世界是寂静的,抬头看,一朵朵乌云在天空中一掠而过,是不是在乌云间闪过几道白光,也许是闪电吧。

 过了一会儿,似乎是几滴雨点落了下来,打破了刚刚的寂静,整个世界也被披上了朦胧的白纱,几栋大楼在迷雾中若隐若现,太阳也害羞得躲了起来,一直不肯露面。湖面中,几滴水掉落到水面,水面便沸腾起来,泛起层层波纹,清波荡漾,透过水面,又看到那灰沉沉的天空。

 慢慢地,天空越发沉重,最后,顷刻间,雨如同伤心的孩子把泪水像泉水一般,一涌如下,声音是那么宏亮!雨水是那么猛烈!这时,风也过来看热闹,把风一吹,雨滴在空中一会往左一会往右,地上的树也摇拽起来。整个世界也变得跟加猛烈了,令人感受到毛骨悚然。不知何时,楼下已经积满了小水洼,汽车碾过,溅起无数的水浪。

 不知过了多久,雨渐渐停了,叶子上滑落,树叶变得多么翠绿!经过太阳的反射,树顶像戴了一顶闪光的帽子——看!红、橙、黄、绿、青、蓝、紫,多么美丽啊!彩虹上一定有许多小朋友在玩,放风筝!这个世界也变得欢乐,许多人都下来观赏这美丽的彩虹。

什么即景作文400字6

 早晨,我缓缓地走在蜿蜒的小路上,那是一条通往森林的小路。

 我的眼前出现了一条银色的丝带,蜿蜒的流向远方,那是一条清澈的小河,河里小鱼游来游去。岸边垂柳随风依依。

 远处太阳从东方慢慢的走上天空。开始,蓝色天空中出现了一条金色的光环。过了一会儿,太阳露出了半边的脸,一刹那间,周围的云霞都上了金边,突然,太阳升起来了,将它全部的光绽放起来了。

 林中起初是寂静的,忽然听见了一声鸟叫,那是一根细细的鸟声。我抬头一看,原来是一只小鸟。站在树枝上兴奋地唱歌,接着一只大鸟飞了上去。他应该是小鸟的母亲吧,可能是怕我把小鸟抓走。就站在小鸟旁边监视着我呢。

 我向前走了几步,便看见几步前的土地上开满了鲜花,黄的,红的,蓝的,白的,金的,各种颜色都集中在这儿。五颜六色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飞舞,蜜蜂们在花丛中忙得不亦乐乎呢。

 清晨的森林可真美呀,花丛,鸟叫,太阳小溪都是我感到在仙境中。离开时我感到恋恋不舍。

什么即景作文400字7

 日落,是一个美妙的,自然的景象,今天我就带你们来看看。

 黄昏时刻,我早早守候在阳台,不要以为我在发呆哦,白天的晴空万里,势必会有美丽的日落,耐心的等待中。

 天空渐渐染成了**,由白变黄,再慢慢的变红,此刻幸福的味道,温暖的感觉油然而生。逐渐出现了红晕,日落就要来了。那个镶嵌在空中的大火球出现了!火一样的云彩,肆无忌惮的展现出它耀眼的光辉,照射着我这颗充满好奇的心。

 “大火球”像一位温柔的母亲,照在一座座房子上,树上,马路上……抚摸着它大地上的儿女们。它给心爱的云宝宝穿上各式各样的衣服,有的像小乌龟,有的像小鸟儿,有的像棉花糖,有的像饼干……让我陶醉在美食当中,天啦!是不是我太贪吃了,可是真的太像啦!

 “大火球“慢慢的下落,先是上身,接着是下身,我知道太阳要带着它的儿女们去睡觉了,最后只剩下一道光,柔柔的,暖暖的,让我依依不舍。正如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歌钟不尽意,白日落昆明”。当你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的美丽。

 “歌钟不尽意,白日落昆明“。没错,白天的太阳终究是会落下去的,夜晚也会如期而至,尊重大自然的美丽,大自然之歌,和谐之歌。感受大自然的爱,并融入爱,去享受爱!

什么即景作文400字8

 清晨,太阳还没有升起,天边是浅浅的淡蓝色,周围一片寂静。

 眼前大雾弥漫,在雾中,一切都显得更加朦胧了,地平线上已有了一丝朝霞红。过了一会儿,起风了,大雾迅速散开,才发现太阳已经升起了。森林已有了阳光的照耀,变得更加翠绿了。风渐渐的大了,树叶“沙沙”,“沙沙”地响起来,远处的湖面在太阳的照耀下清波漾漾,波光粼粼。

 风越来越大,湖面上也起了层层波纹,树木似乎变得更加噪动了,树枝猛烈地摇晃,而草地上的小草也被吹向一边。

 近处,树木和草地被风刮着,湖边的小石子也似乎快被风吹跑了,湖面泛着层层波纹,一眼望云,美丽极了。

 远处,高山上的大树依旧是那么挺拔,感觉丝毫都不会被风刮走。太阳渐渐地爬的高了,影子也越来越小了,雾也消失的无影无踪。

 刹那间,风停了。而那树,那草,那湖,也就自然而然的平静了。周围又开始了一片沉寂。太阳越来越热了,树叶在阳光的照耀下,更苍翠欲滴了。

 一切都显得更加寂静了,可我还沉醉在这景色中。

什么即景作文400字9

 美丽的秋姐姐赶走了调皮的夏天弟弟。推开房门,眼前依旧是那条熟悉的小路,一条种满枫树的小路,一天比一天美丽灿烂。

 金黄的叶子像一个个小巴掌,挂在树上。一阵温柔的秋风拂来,一个个小巴掌向我招手示好,发出沙沙的声音,啪~,吓了我一跳,回头看一个小巴掌拍在地上。

 一阵大风狠狠的拍了我的脸,有些许小巴掌被拍在了地上,发出的声音巨大。不知是风欺负小巴掌们,还是小巴掌们欺负风,风来报仇。还有些小巴掌们飘在空中,像几只蝴蝶在空中偏偏飞舞,舞后又降落在地上。满地的小巴掌飞落在路上,从远看如同一条金**的地毯。小巴掌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许凌乱,一直延伸道路的尽头。

 我继续向前走,越走越发觉得背后凉飕飕的,枫树上的叶子也越来越少,有些甚至没有叶子,也越来越少,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像极了一个个年老而又强壮的战士,它们好似在守护路中间的那颗狗尾巴草。

 这条枫路就像人生,有年轻时,也有衰老时。

孝庄皇后姓博尔济古特,名布木布泰,公元1613年3月28日出生于蒙古科尔沁贵族世家,是“黄金家族”成吉思汗的后裔。13岁那年,嫁给了后金国的四贝勒皇太极。皇太极称帝后,她被封为庄妃。顺治、康熙时,她被尊为皇太后、太皇太后。1688年1月27日病逝,享年75岁。后人称为孝庄皇后。

孝康章皇后,佟佳氏,顺治皇帝皇妃,千古一帝康熙皇帝的生母。康熙元年(1662年),她被尊封为慈和皇太后,正所谓母以子贵,在封建社会,一个女人的命运,特别是一个宫廷女人的命运,也许永远是这样的。

一、天生丽质、可惜英年香消玉陨

关于佟佳氏,在东北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有一天,顺治皇帝做了一个梦,梦见关外辽西方向松岭山脉的龙脉影壁山附近有一小镇,小镇内有一棵梧桐树发出霞光万道,仔细看时,原来有个绝世佳人站在梧桐树下,他正要起身相迎,那美人却一闪而去,随即消失在一户人家里。第二天清晨,皇上就把这件事告诉了青天鉴的主事(清朝的官名),青天鉴主事见皇上诉说此事,随即回答道:“陛下,微臣昨晚观天相,也观看到辽西方向星相不一般,在星光笼罩下,有一座酷似卧龙的山峦,那里一定是娘娘所在之地,这是国运亨昌啊!圣上何不早日请入宫中,以结圣缘呢!”顺治帝听罢龙颜大悦,即刻传下圣旨,命青天鉴前去访寻。

再说在关外辽西龙脉影壁山脚下的连山镇乌金朝哈拉屯,驻守着一位定南大将军,名叫佟图赖,祖籍在佟佳。曾是当年皇太极手下大将,他膝下有两子一女,女儿年方一十三岁,长的天生丽质、亭亭玉立,是附近有名的绝世佳人。寻妃的官兵长途跋涉、舟车劳顿,来到关外辽西影壁山脚下的连山镇,按照皇上梦中所指的地点来找,找到门前栽有梧桐树住户的佟府,寻到定南大将军佟图赖,传下圣旨,佟公便把女儿引见到青天鉴近前,青天鉴一看,真是国色天香,就把她带回京城的宫中,顺治帝一看其容貌出众、气质非凡,龙颜大悦,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佟氏女被册封为妃,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佟妃15岁时生下爱新觉罗·玄烨,就是后来清圣祖康熙。

当然,这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而已,事实不可能是这样的,因为在清代,皇帝选妃子是有严格的程序的。清朝的皇帝选妃,第一步是选秀女,每3年由户部主持选阅驻防八旗和外任旗员之女。有的秀女配近支宗室或皇子、皇孙。至于皇后,一般先由太后从近支王公大臣的女儿中挑选,由皇帝册封。日后,皇帝不喜欢还可以撤换。

可见,皇帝选妃是非常严肃的,绝不可能凭皇帝的一个梦就把一个女子纳为妃子的。事实上,佟佳氏幼年入宫,成为顺治皇帝的妃子,本来就是一个普通的后妃,名不见经传。顺治十一年(1654年)生下皇三子玄烨。由于当时顺治皇帝正在和董鄂妃热恋,皇帝宠爱的是董鄂妃而不是佟佳氏,所以只有17岁的她一直被冷落,直到顺治皇帝去世,情况也没有改观。按照皇宫的规矩,后妃生下皇子就被奶妈抱走抚养,作为亲生母亲根本见不到自己的亲生骨肉。即便是偶尔见到孩子,也只能是母子匆匆相见,像作贼一样,还来不急多抱一会自己的孩子,就被奶妈抱走了。

被丈夫冷落,见不到自己的孩子,每晚只能独守空闱、以泪洗面了,也许正是这种经历,使得她身体孱弱。直到玄烨即位,她的地位才青云直上,与孝惠章皇后并称两宫皇太后。然而,还没有等到自己的孩子报答养育之恩,她就于康熙二年(1663年)撒手人寰,年仅24岁。距她康熙元年(1662年)十月被正式尊称慈和皇太后只有短短4个月的时间。相对而言,从玄烨即位到她病故,正是她和儿子接触最多的时期,在她患病期间,玄烨日夜在身边服侍,亲自为她尝药,甚至忘记了自己吃饭和睡觉。据康熙皇帝后来回忆,他本来对母后并没有过深的印象,也难怪,幼年的他和母后没有过多的接触。偶尔见到母后,只能从她黯然的眼神中看到无限的忧伤。只有在他继承大统之后,他们母子才可以毫无障碍地相见,此时,她们母子的感情正处在上升的阶段。然而,命运确对佟佳氏是如此不公,也许这正是大多数顺治朝后宫中嫔妃不幸遭遇的缩影。

康熙二年(1663年)六月,佟佳氏与世祖福临合葬清孝陵,谥号为: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温穆端靖崇天育圣章皇后。

二、显赫的家族

满族有佟、关、马、索、齐、富、那、郎“八大姓”之说,而佟佳氏之佟姓位列八大姓之首。俗言清代官员佟氏占“佟半朝”。经考证,包括皇后、妃嫔在内,佟佳氏在清廷任职者108人,任职府、知县者577人,说“佟半朝”,确实名不虚传。

满族的佟佳氏人丁兴旺、人才辈出,是满族大姓旺族。佟佳氏先祖本属于满族的前身女真族人,世居辽东佟佳江一带。佟氏的始祖名叫达尔汉,从事贸易开始寓居开原,后来迁移至明朝的抚顺关,遂定居于此。佟图赖13岁那一年。也就是后金天命三年(1618)三月,太祖努尔哈赤挥师攻下抚顺,佟图赖的父亲佟养正带领全家老小主动归附。在佟佳氏家族中,佟图赖的族叔佟养性在后金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的人物,家财万贯且学富五车,归顺后金后得到努尔哈赤极高礼遇,不仅委以重任,而且娶后金宗室爱新觉罗家族的女儿为妻,在后金国中他被尊称为“石乌礼额驸”。

康熙皇帝在位60年,曾经两度废立太子胤礽。而这位命运多舛的胤礽的生母,就是康熙皇帝的元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赫舍里氏,生于顺治十年(1653年)十月初七日,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康熙四年(1665年)被册立为皇后,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英年早逝,她生育了两位皇子,一个是四岁就不幸夭折的承祜,另一个就是前面提到的胤礽。

英年早世、香消玉陨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日,青春年少的顺治皇帝突然去世,年仅8岁的皇三子玄烨即位,是为康熙皇帝。本来,按照大清国的传统旧制度,皇帝年幼,国家政务应该由一两位宗室的亲王摄政,但由于顺治朝多尔衮擅权对皇权构成极大威胁的前车之鉴,孝庄皇太后决定不依旧制,而是改由异姓大臣来共同辅政,确立了四辅臣制。这样,在同多尔衮斗争中有功的重臣元老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成为辅政大臣,其中索尼为首辅大臣。四大臣本着协商一致的原则共同辅佐幼主,最初还相安无事,然而随着四辅政大臣内部势力的变化,本来位居末位的鳌拜的势力日益扩大,鳌拜是一个权利欲极强的人,他仗着年轻气盛,结党营私,专横跋扈,根本不把年幼的皇帝和其他辅政大臣放在眼里。而此时历经三朝,经历多次宫廷斗争的索尼,以年老多病为由,采取以退为进的,不与鳌拜发生冲突的回避态度。眼看鳌拜权倾朝野,太皇太后(孝庄)为达到遏制鳌拜的目的,转而笼络了索尼父子,一改太宗、世祖两朝均在蒙古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家族中择后的传统,册立索尼孙女赫舍里氏为皇后。索尼果然不负太皇太后所望,为康熙皇帝的亲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种背景,康熙皇帝迎娶赫舍里氏皇后,完全是一场政治婚姻,但所幸的是她与康熙皇帝的感情非常恩爱。

康熙四年(1665年)九月初八,遵照皇祖母孝庄太皇太后懿旨,12岁的康熙皇帝和13岁的赫舍里氏皇后举行了大婚典礼。“绕床弄青梅”、“羞颜尚不开”,少年初成的康熙皇帝和情窦初开的赫舍里氏皇后这对小夫妻婚后恩爱甜蜜,生活非常和谐,彼此感情颇深。他们是一对幸福的夫妻,同时他们又是一对患难夫妻,他们共同度过了鳌拜专权的日日夜夜。在他们共同生活的岁月里,赫舍里氏以自己“宫闱式化、淑德彰闻”的得力辅佐,把后宫治理得井井有条,使得康熙皇帝无后顾之忧,能够集中精力料理国政,顺利度过了他即位的早期阶段,为日后建立康、雍、乾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赫舍里氏皇后不愧为康熙皇帝的贤内助。

康熙八年(1669年)十二月底,赫舍里氏皇后为他生了一个聪明乖巧、活泼可爱的小皇子承祜。此时的康熙皇帝,刚刚清除了鳌拜集团,如今又有娇妻宠儿相伴,可谓家庭事业一帆风顺。这也是康熙皇帝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他是多么希望这种感觉能一直伴随着他啊!然而,接下来的命运安排确使康熙皇帝再也无法享受这样的天伦之乐了,他和赫舍里氏皇后的爱情结晶承祜不到四岁就不幸夭折。康熙皇帝为此多日郁闷难解。而承祜的死受打击最大的当然是赫舍里氏皇后,这毕竟是她第一个孩子,由于忧伤过度,她的身体变得孱弱多病,康熙皇帝对她更加关爱有加,康熙十一年(1672年)十月,赫舍里氏皇后在京生病,康熙皇帝正陪同祖母孝庄太皇太后在遵化汤泉疗养,闻知此信,征得祖母同意,即刻飞骑进京探望。直到皇后病情好转,方才放下心来。

康熙十三年(1674)五月初二,赫舍里氏皇后第二次临盆,此时的坤宁宫内外一片忙碌,准备迎接新皇子的到来。念喜歌的两位接生麽麽早已等候在一旁,掩埋小皇子胎盘的“喜坑”也挖好,并把寓意皇后快生贵子的筷子和红绸、金、银、八宝等物安放在喜坑内,只等赫舍里氏皇后顺利生产。左等右等,大家盼望的皇子终于在第二天上午10时出生。康熙皇帝见皇后终于又诞育了健康的皇子,异常高兴,当即取一个乳名叫保成,祝愿他能够平安成长。然而皇后却因难产导致昏迷不醒,几个时辰不见转机,尽管御医使尽浑身解数,仍无法挽救渐渐逝去的皇后生命,年仅22岁的赫舍里氏皇后于当日下午四时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坤宁宫里的气氛一下子由开始的喜悦骤变成悲伤!仅仅几个时辰的时间,康熙皇帝就经历了再得嫡子和痛失爱妻的大喜大悲,巨大的痛苦之中又夹杂少许欣慰,这种悲喜交加的滋味,恐怕只有当事人自己才能体会得清楚。

孝圣宪皇后

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镶黄旗满洲人,为四品典仪官凌柱的女儿,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出生,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入侍雍王府邸,名号格格。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生下后来的乾隆皇帝弘历。雍正元年(1723年),册封为熹贵妃。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弘历即位,尊封为皇太后,住慈宁宫。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正月二十三卒,享年86岁,葬泰东陵。谥: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纯禧恭懿安祺宁豫孝圣宪皇后 。

一、出身名门

孝圣宪皇后的父亲是四品典仪官、加封一等承恩公凌柱。她与康熙朝四大辅臣遏必隆是一个曾祖。而大清王朝的满洲开国五大臣之一、后金第一将巴图鲁额亦都是她的曾祖父。额亦都(1562年-1621年)自幼归附努尔哈赤,太祖建立八旗制度后,隶属满洲镶黄旗,在清初参加了讨尼堪外兰、取色克济等城、取巴尔达城、败萨克察人入扰、拿尼玛兰、章嘉、索尔瑚等城寨、击败叶赫九部联军、破扈伦四部等等重大战役,可谓是身经百战,累立战功,先后授一等大臣、总兵官等。额亦都的儿子是遏必隆,此人与康熙朝的鳌拜、索尼、苏克萨哈同是四大辅臣,遏必隆一生没有自己的主见,属于墙头草的类型,但是他的官运最长,随着其他三大辅臣死后,他更是百官之首了。而到了凌柱这里就没什么官位了,所以钮祜禄氏当时是被作为秀女指婚给当时的胤禛的,钮祜禄氏刚到藩府的时候地位不是很高,只是格格身份。但是钮祜禄氏为人贤惠勤劳,康熙对这个儿媳妇很是夸赞,到了后来她为康熙生了一个弘历这个皇孙之后更是专门召见了她。弘历身受康熙的宠爱,被接到了皇宫抚养,自此钮祜禄氏的地位也大为提升。

钮祜禄氏家族在大清朝可是大姓,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钮祜禄,满语“狼”。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主要分布在松花江流域、牡丹江流域、长白山区。满语"钮祜禄"汉译"狼"之意。"狼"是满族先世女真的图腾之一,女真人出于对"狼"的崇拜,而以其为姓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钮祜禄"这个姓氏的称谓曾几度变化:辽代称"敌烈氏",金代称"女奚列氏",元代称"亦气烈氏",明代称"钮祜禄氏"。满洲氏族"钮祜禄"氏,冠以汉字姓称"钮"姓,也有的冠以汉字姓称"郎"姓。"钮祜禄"氏是典型的"一氏冠两姓"的满洲氏族。详见《满族八大姓》。

二、嫁入雍贝勒府

钮祜禄氏在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被指婚给当时还是雍贝勒的胤禛时才11岁,由于其父亲凌柱身份官位不高,而当时胤禛的封爵是贝勒(仅次于王爵),所以当时钮祜禄氏的身份是格格身份,这一身份直到弘历的降生才得以改变。

这里特别说明一下,直到今天,关于弘历的身世和他的出生地一直说法不一。在小说、野史等记载中,说弘历并非钮祜禄氏所亲生,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关于弘历的身世,不管后人如何猜疑,如何写进小说、拍成电视剧,都不能当成历史事实来相信。弘历的生母究竟是谁,只要看一看《玉牒》和弘历时期的《实录》及《圣训》,问题就一清二楚了。

在《玉牒》和生卒记录底稿上,都清楚地写着: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诞弘历于雍和宫。在《实录》和《圣训》中也有同样记载。

弘历十分孝顺,他在慈宁宫为母亲60岁诞辰举行盛大寿宴。他曾侍奉母亲三上泰山,四下江南,多次到避暑山庄。弘历还用3000多两黄金做了一个金塔,专门用来存放供奉母亲梳头时掉下来的头发,所以叫金发塔。由此看来,弘历对生母的感情很深。

弘历认为自己出生在雍和宫。雍和宫坐落在北京城东北,是著名的喇嘛庙。在康熙时代这里是雍亲王府,也就是雍正做皇子时的王爷府。弘历登基后,把父亲雍正的画像供奉在雍和宫的神御殿,派喇嘛每天念经,他在每年正月初七都要到雍和宫祭拜。弘历曾多次以诗表明自己生在雍和宫。一次他到雍和宫瞻仰祭拜后,做诗说:“来瞻值人日,吾亦念初生。”“人日”是古人对正月初七的叫法。弘历诗的意思是,在正月初七那天到雍和宫祭拜,我总是念念不忘当初就是生在这里。在另一首诗中,弘历更明确地表明:“斋阁东厢胥熟路,忆亲唯念我初生。”这里,弘历不仅认定自己诞生在雍和宫,而且还点出了具体的出生地点,就在雍和宫的东厢房。

可是,就在弘历还在位的时候,就有人对他的出生地有不同议论。当时朝中有一个官员叫管世铭,他随弘历到避暑山庄时曾赋诗30首,其中一首就涉及到弘历的出生地:“年年讳日行香去,狮子园边感圣衷。”诗后小注说,“狮子园是弘历的诞生地,因此弘历常常在先帝雍正驾崩的忌日到那里小住几天。”狮子园是承德避暑山庄外的一座园林,康熙到热河避暑时,雍正随驾,狮子园便是雍亲王一家在热河的住处。大概弘历对自己出生地的流言有所耳闻,他在72岁那年正月到雍和宫拜佛后写诗作注说:我确实是在康熙辛卯年生在这雍和宫的。弘历79岁那年正月,到雍和宫拜完佛,又写下一首七律《雍和宫瞻礼》,在注释中他再次重申,他的确是在康熙五十年生于雍和宫,而且在那里生活了12年。

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乾隆原配皇后,一等承恩公李荣保之女。康熙五十一年二月二十二日(1712年)生。 乾隆十三年(1748年)正月随驾东巡,三月十一日,于返回途中死于德州舟次,时年36岁。 乾隆十七年(1752年)十月二十七日奉安于胜水峪地宫。 谥:孝贤诚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顺辅天昌圣纯皇后。

一、显赫的家世

要说孝贤纯皇后,不能不提她这个大家族。富察氏是以地命名的姓氏。是满洲八大姓的佟、关、马、索、赫、富、那、郎中的第六个。

《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又作“傅察”,“富尔察”。女真最古老的姓氏,唐末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蒲察。金旧姓“蒲察”,以部为氏。蒲察,乃辽代女真旧部,势力强大。金朝时期,为女真黑号之姓第二姓,与皇室世代姻亲。金元时,曾冠汉字姓李。

该族世居沙济(辽宁省新宾)、界凡、叶赫、蜚优城、额宜湖(待考)、扎库塔、长白山、讷殷等地。所冠汉字姓富、傅、礼、石、谭、马、沙、付、庆、宁、李等。其中,世居沙济的汉字姓“沙”;世居讷殷的汉字姓“傅”。

在《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有记载: “富察,本系地名,因以为氏。其氏族甚繁,散处于沙济、叶赫……长白山及各地方。”“富察氏先世旺吉努,满洲镶黄旗人,世居沙济地方,后金初年率族众投归,清太祖努尔哈赤将族众编为半个佐领,由其统领。”族众在女真各部的统一战争中,多有业绩,史料中立传之人达十数人之多。

注:佐领即牛录,为八旗的军事编制,早先女真人打猎的时候,十个人一个小组,每人一支箭,其中有一个人拿大箭,满语叫牛录。这十个人得有一个领导,这个领导满语叫额真,这个十人长就叫做牛录额真。努尔哈赤兴起之后,借用了女真人打猎的时候这个牛录组织,加以改造,加以扩编。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整编成四旗,每三百人设一个牛录,每五个牛录设一个甲喇,每五个甲喇设一个固山,三级组织,首领叫做就是固山额真,甲喇额真,牛录额真,这是满语,后来就把它翻译成汉语名字了,牛录额真叫佐领,甲山额真叫参领,固山额真叫都统,就是都统、参领、佐领,三级组织。一个牛录大约三百人,所以当时半个佐领相当于150多人。

富察氏的祖先名叫旺吉努,带着这150多人起家,历经太祖、太宗、顺治、康熙、雍正各朝。如此的一个大家族后来位居显赫、人才辈出,为大清朝的建立、繁荣建立了不朽功勋。

富察氏早在金朝就有很多著名人物:金肃宗靖宣皇后、睿宗钦慈皇后,兰陵郡王、东京留守、太祖驸马蒲察石家奴,平章政事蒲察通,参知政事兼左副元帅蒲察官奴。

富察氏在清朝著名人物有:太祖继妃,乾隆孝贤纯皇后,乾隆哲悯皇贵妃,乾隆太妃,同治淑慎皇贵妃,内务府总管、户部尚书、议政大臣米思翰,孝贤纯皇后之父察哈尔总管李荣保、傅恒、福灵安、福隆安、福康安、福长安,都为一时炙手可热的人物。“龙翰福先生”傅敏家族,大学士阿兰泰家族,都极有名望。

二、雍正亲自指婚给弘历

孝贤纯皇后的父亲是察哈尔总管、大学士李荣保的女儿,她的哥哥是大学士傅恒。在这样的显赫的家族中绝对算是名门望族之女,如此的家庭环境自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在雍正五年(1727年),富察氏16岁时被雍正指婚给当时的皇四子弘历。当时的弘历已经17岁了,早在4年前的雍正元年八月(1723年)弘历13岁的时候就被雍正秘密立储了。当时的弘历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被立为后任皇帝,但是在雍正眼中,弘历的嫡福晋就是以后的一国之母、统领六宫的皇后,所以富察氏实际上是雍正精心为他这个接班人精心挑选的,这是非常富有政治色彩的。

满人的这个传统和汉人很不一样的。汉人传位立储是立长子,而满人传位立储是选贤能之子。汉人选后是看美貌,而满人还是选贤能。因而历史上很多汉人皇帝重美色而轻社稷,就是这个原因。而我们今天看到有些清末的清宫照片上的妃子皇后不是很美貌的缘故,除了现在和当时审美观不一样,其中主要还是满人立贤能的传统。

按照清朝皇子的婚礼制度,嫡福晋是指婚的,而富察氏就是嫡福晋。因而她的父亲李荣保在指婚那天,要到乾清门前,面向北方听传旨大臣的传旨:“今以富察氏李荣保之女作配皇子弘历为嫡福晋”,在三拜九叩谢过皇恩之后,就要选择良辰吉日等待弘历率领大臣、侍卫到她家行文定礼(民间称方定),在完婚前一天,富察氏的妆奁(奁:音莲。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由她的额娘都送到了弘历的住所去了。次日,就是雍正五年(1727年)七月十八日,在紫禁城内的乾西二所(今天的故宫西北侧的重华宫,一部分是现在漱芳斋)与弘历成婚,史称“赐成大婚礼”,至此富察氏正式成为弘历的嫡福晋。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十二月,大行皇帝雍正去世27个月孝期已满,而弘历已成为了大清国第六任皇帝——乾隆皇帝,富察氏隆重举行了册立皇后大典,开始了他的皇后生涯。

(一)关于籍贯的论订一、唐代遗碑记述杨贵妃事迹最早的是唐天宝四年四门助教许子真所写的《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据《元一统志》载:“杨妃容县碑记,在普宁县东一百二十步。”后为《永乐大典》所援引。碑文不长,现抄录如下:“杨妃,容州杨冲人也。离城一十里。小名玉娘,父维,母叶氏。维尝谓先人云:“葬其祖去此十里许,逢一术土,忘其姓名,云:‘此坟若高数尺,必出贵子;惜太低,生女亦贵’。妃母怀娠十二月始生,初诞时,满室馨香。胎衣如莲花,三日目不开。夜梦神以手拭其眼,次日目开。眸如点漆,抱出日下,目不瞬。肌白如玉,相貌绝伦。后军都督杨康见之,以财帛啖其父,求为女。妃家素窭,不得已与之。康有二子读书,妃三岁,日夜同坐,听其诵读。渐长,通《语》、《孟》,康夫妇惜如珠玉。时杨长史琰摄行帅事,闻之,左右令其母皆来。一见大奇,私谓厥妻曰:‘此女姿质异常,貌有贵相,吾二女远弗逮也。’遂给以金帛与康,求为女。康不从,乃胁取之。举家号泣送去。居无几何,长史秩满,携归长安,与二女同教。惟妃性昭慧,谙音律,明经史。后进入寿王宫。开元二十四年,明皇诏入内,号太真,大被宠遇。天宝间,册为贵妃。”(1)然而,有许多说法却与此不同。《旧唐书·杨贵妃传》说:“玄宗杨贵妃,高祖令本,金州刺史。父玄琰,蜀州司户。妃早孤,养于叔父河南府士曹玄璬。”(2) 没有明确提出籍贯。《新唐书·杨贵妃传》说得较清楚: “玄宗贵妃杨氏,隋梁郡通守汪四世孙,徒籍蒲州 (即永济,今山西蒲坂),遂为永乐人。”(3) 《杨太真外传》则说是“弘农华阴人,后徙居蒲州永乐之独头村。”这里说到村,算是较具体的了。后来又说到:“其父元(玄)琰蜀州司户,贵妃生于蜀。”(4) 因此后来又有杨妃是四川人之说。而《旧唐书》和《新唐书》的《杨元(玄)琰传》则说杨元(玄)琰是虢州阌乡人,即现在的河南陕县人。此外,还有说杨贵妃是湖南醴陵人的。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种种的说法,究竟应以哪一种较为可靠呢?笔者认为应以许子真的碑记为最可靠。理由有四:一、碑文内容有根有据,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而且细节翔实。文中虽有某些传奇色彩,这正同史传上的许多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的事迹,多少附带有某些传奇甚至是迷信色彩一样,不足为怪。二、碑记是杨贵妃同时代的人所撰,是此历史的权威见证。其它一切杨妃籍贯的歧说,均远后于许子真的人所作,许子真是杨贵妃生活时代最有资格的发言人。三、这是一块确确凿凿的碑文,它有着一般书本文字所没有的特殊的文献价值。这总是先有其人其事并有其缘才能有其碑,唐当代的人对于一位贵妃,是不能随便以伪说勒石铭碑的。这是人们常识以内的事。四、许子真当时任四门助教,是有地位的学门教长。四门学唐代前原为大学,隶属于国子监,以传授儒家经典为职责。到了唐朝“始合于太学”,助教为三人。据柳宗元在《四门助教壁记》中说:“四门学之制,掌国之上士中士下士凡三等,侯伯子男凡四等,其子孙之为胄子者,及庶人之子为俊士者, 使执其业而居其次,就师儒之官而考证焉。”(5)因此,许子真是当时有颇高地位的人,撰这样的碑文是要负责的,决不会凭空捏造。古例,生不立传,所以此碑应系作于杨妃死后。碑文体例,传后必加评赞,正文之后必勒作碑年月,此碑独无;其纪事至入宫封贵妃,亦无结束语,可见并非全文,其后必有缺佚。碑文说杨贵妃“进入寿王宫”,再“诏入内,号太真,大被宠遇。”是历史的正面记载。对杨妃入寿王邸后,成了寿王的妻子,玄宗父夺子妇,先令她出家当道士,号太真,到天宝间再册为贵妃这一**的丑行,碑文只隐约其词,没有挑明,这也是“为尊者讳”的缘故。至于许子真碑记之外的各种杨妃籍贯的歧说,既有北方的山西、陕西、河南的分歧,又有南方的四川、湖南等地的涉及,内容简单,毫无细节。其依据,都是沿着杨玄琰的家族一脉相承来分说,不是随从“高祖令本”而出,就是跟着杨玄琰和杨玄璬的迁居与宦游而定,莫衷一是。那一家都没有说清楚杨贵妃的具体来历。更应指出的是,这些都是后人的编述,五代刘昀编旧《唐书》时,距杨妃之世已一百八十多年;宋太宗朝乐史作《杨太真外传》时,更已在杨妃既死二百八十多年之后。年代久远,材料间接,因而各自说法混乱,根本不能同当时许子真亲身经历的实录碑文相比。就是时距杨贵妃死后五十年白居易写的《长恨歌》,以及陈鸿写的《长恨歌传》,都没有明确肯定杨贵妃的籍贯。《长恨歌》只说“杨家有女初长成”,但没有谈到这个杨家女从何而来,生父是谁,家在何方。因此,我们不能作出贵妃是杨玄琰亲生女的结论。《长恨歌传》也只说“得弘农杨玄琰女子于寿邸”(6)。实际上这个弘农(今河南灵宝县)是唐代的一个郡, 是杨玄琰被封为弘农郡公时的爵邑,并不是他的故里,以此作为杨贵妃的籍贯是错误的。二、后世的记载说杨贵妃是容县人的,并不单是许子真一家。从唐代到清代,不少文人学者加以撰述,许多史章典籍为之详加记载。自许子真碑记被作为历史文献载入元史乘类书《元一统志》与明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史乘类书《大明一统志》之后,在明代,还有曹学佺的《广西名胜志》,魏浚的《岭南琐记》,以及邝露的《赤雅》等书志,他们都有经过调查以后的发言权。曾学佺说:“杨山在县(容县)西云凌里,唐杨贵妃产于此。”(8)邝露还从他的家乡广东深入到容县去调查,在杨贵妃的出生地参观了杨妃井,并品尝了井水。在清代,有关记载也很多,有权威性的是康熙年间钦命编撰的大型丛书《古今图书集成》。书中明确肯定:“贵妃姓杨,容州云凌里人, 小名玉环。”(9)与此同时,浙江名学者曾任桂林通判的汪森,在《粤西丛载》里引用了《梧州府志》也证实杨贵妃是“容州云凌里人。”(10)汪森为了编写《粤西通载》(包括粤西文载、粤西诗载、粤西丛载,又称三载),曾经穷年累月,遍搜广西、浙江等地的文史资料,埋头研究,终于大功告成,是公认的研究广西问题的专家,有“广西通”之称。到嘉庆年间,学者董浩等更把《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收进了有影响的《全唐文》。(11)在决定收录之前,董浩曾数度与寓居北京的容县文士周耀昌面谈,得到证实后始行收录。对此,周耀昌在他的《玉峰漫笔》中说:“贵妃,亦妇人耳。嘉言懿行,书无著录,而为后世关注如此,迨亦悲其遇乎?”此外,出于广西的地方志如文渊阁钦定四库全书《广西通志》和《梧州府志》,以及《容县志》等等,记述杨贵妃是容县人的,就更多了。一个有争议的历史妇女人物,得到历代这么多的重要史章典籍的纪录和权威学者的关注考订,是不多见的,也绝不是偶然的。即使其中有人受到许子真碑记的影响,但如果碑记不可靠,权威的学者是绝不会盲从的。三、历史的赋咏不仅如此,历代还有许多骚人墨客,在他们的吟咏中确认杨贵妃系生于容县。明代诗人徐棻在《梧州怀古》七律中写得好:“王孙芳草自天涯,把酒凭高眺落霞。云冷玉环妃子宅,春残金谷美人家。丹砂寂寞送瑶岛,斑竹扶疏渺翠华。惟有苍梧城上月,年年清影照凄鸦。”(12)诗中的颔联,不仅描写了生在北流江(绣江)边的杨贵妃,而且旁及了生在南流江边的梁绿珠。我国四大美人中的两个都生在广西梧州府的辖区之内。据《广舆记》载:当时的梧州府管辖苍梧、容县和玉林、博白等十个县。(13)以此,可具见此诗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和幽深的内涵。明代进士出身的浙江诗人彭清,于永乐十六年任容县知县时,曾写有《容县八景诗》,汪森的《粤西诗载》收了四首,其中的《云凌斑竹》咏的就是杨妃故里民间传说的遗迹。诗云:“云凌竹,何斑斑?云是玉环幼时泪,挥洒点缀成斑斓。迩来千有百余载,犹自脍灸于人寰。天上丽质何颠倒?父母生兮不自保!定将遗迹说杨家,此事朦胧莫可考。至今杨山麓,苍翠交林木。凤不下兮鸾不凄,只作琅玗耀人目。”(14)诗人悲叹杨妃的幼年被卖:“天生丽质何颠倒?父母生兮不自保!”但又指出竹因杨妃洒泪成斑乃是无稽之谈:“定将遗迹说杨家,此事朦胧莫可考。”诗人说的完全正确,“云凌斑竹”无疑出于附会,但也表明了杨妃确系生于容县。因为其地要是没有杨家“天生佳丽”其人,没有“父母生兮不自保”其事,也就不会有“云凌斑竹”的传说。凡属于附会的传说,必先有所附,然后始能牵合成词。不是出于对杨妃这个本地人怀有感情,容县人大概是不会编出这个传说来的。主编《永乐大典》的解缙也写诗证实过杨贵妃出生于容县。他在《勾漏访古》中写道:“北流县下古铜州,平地山岩笼玉楼。谁为丹砂赴勾漏,人传青竹满罗浮。杨妃井塌风烟古,葛岭寺(应为葛令寺)荒草树秋。却忆故乡山更好,锦袍归去棹扁舟。”(15)解缙是受贬而到容州北流来的,他经容州时看到了已湮废的贵妃井,所以有此吟咏。现在这首诗还刻在北流县勾漏洞内。这个井是指杨贵妃故里井,在容县杨皮村饶家屋角石堆下,附近有黄皮果树,离溪边村道不远。后来由于风水先生说此井不利,村人每多口角;又谬说饮井水生美女会惹事生非,因而乡人用一大石坂把井口封盖住。对于杨贵妃的籍贯,在诗歌中表达得最明确的,莫过于清雍正浙江诗人商盘的《杨妃井歌》了。诗曰:“范阳战鼓边尘起,雨湿梨花葬妃子。杨氏当年掌上珠,生长容州普宁里。戚晚消亡历劫沙,行人犹自访杨家。倾域丽质归宫禁,隔代遗踪汲井华……此井炎云瘴雾中,古波不动虾蟆伏。君不见、梁家鬻女珠盈斛,坠楼不惜埋金谷。一勺泉留双角山,萋萋蔓草含情绿。”(16)这首古体诗同样拿杨贵妃来与绿珠相比,说明古代诗人对我国这两个古代美人出生在南北流二江很感兴趣,而且对其惨遭不幸深表同情。此外前人从容县这一地方落墨为杨妃题咏尚多,在此就不能—一列举了。四、古迹佐证在杨贵妃的故乡容县,不但有许多诗文的记载,而且有名胜古迹可资考证。除了上述的杨妃井和云凌斑竹之外,还有梳妆台、杨妃山和杨妃庙等。梳妆台在容县城东门外唐代遗迹经略合真武阁附近,相传那是古代容州官暑所在。杨贵妃被杨康和杨玄琰递相买养以后,都在那里住过一段时间。后人即名之曰梳妆台。可惜年代久远,加上天灾人祸,建筑物早已无踪了,但地基尚可辨认,人们的题咏尚在。清代容县诗人王维新唱道:“内殿春风扫十眉,名牵长史迹纷歧。绣江亭榭分明在,镜匣芙蓉惝怳疑。汨汨温泉无锦槛,萧萧斑竹有荒祠。书生吊古如亲见,忧化初承恩泽时。”(17)诗的第二、三、四句,乃系针对杨妃籍贯的歧说而发。说由于杨妃名义上为杨玄琰(长史)的女儿,遂至对她的踪迹(指出生地)产生了纷歧的说法。绣江旁边明明摆着她的遗迹,竟也使她的出身事迹成了疑案。诗的后半首还举出斑竹、杨妃庙两古迹为证,说使他这个本地人(书生)“吊古如亲见”,亲切之情,跃然纸上。清代江西诗人赵德湘在《容县杨妃梳妆楼》一诗的首联中,也说得很清楚:“群峰拔黛引游船,生长杨妃艳此邦。”(18)杨妃山在杨皮村附近的金牛岭上,又名狮子山。这就是碑记中杨贵妃父亲说过的那座坟山所在地。上面葬有杨贵妃的祖先,其坟叫“王母点兵”,名堂很别致。从这里可以看出,杨贵妃祖籍容县,也是无可置疑的。杨妃庙在杨皮树,保存时间最长。该庙又叫娘娘庙,规模相当可观,除了正殿还有附属廓屋,山前山后还有杨妃庙的园林地。庙的左右两厢,历代文人的题辞碑刻很多,其中一幅中间写着李白《清平调》的名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旁有一首意境绝俗,脍灸人口的联语:“莫道空山环珮寂,犹闻古井石泉香。”庙内还供有一块银牌,上面刻着杨贵妃的生卒年月。此外,庙内还保存有不同年代的石碑数幅,只因保管不得其法,碑文剥落甚多,殊为可惜。无疑地,这些古迹都自然而然成为杨贵妃出生于容县的佐证。1950年笔者在容县地委工作期间,曾听下乡到杨皮村工作的同志回来说过杨妃庙的情况。痛惜一场浩劫,现在听说已经荡然无存了!我国历史上的四大美人,都有著名的同她们的出生地相关联的名胜古迹。如西施的故里浙江县有浣纱石、浣纱亭和西施谷;王昭君的湖北兴山县有昭君村、昭君井、望月楼、妃台山和梳妆台;绿珠的广西博白县有绿珠井、绿珠祠和绿珠江;而杨贵妃的故乡容县也有贵妃井、杨妃山、贵妃庙、梳妆台和云凌斑竹等。杨贵妃同王昭君一样,与其相关的名胜古迹都是最多的。这都是因人而设的景物,是因人而流传下来的古迹,是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公认的佐证。“西子院遗石,贵妃生有村。香泉红泪在,曾照马嵬魂。”(19)清代湖南诗人周志勋的五绝,多少道出了这个古迹的参证价值。对此,民国初年广西诗论家梦秋,在《桂海百一诗话》中也有过肯定的论证。他在列举了绿珠、王昭君、西施和薛涛各在其家乡有其名字所冠的古迹之后,接着说:“容县有杨山、杨妃井,盖取美人出处为名。”(20)五、家乡的嘉果杨贵妃酷嗜荔枝。本来,爱吃荔枝的人,不一定就是产荔枝的岭南的土著。苏东坡、白居易都盛赞荔枝,他们就都不是岭南人。但是,也有人因四川也产荔枝(质颇差),便以此证明嗜荔枝的杨妃是四川人,所以这里也就特地说一说。而且,从前人的诗文中,也可于此窥见杨妃生于容县的端倪。荔枝是亚热带的特产,以广东、广西、福建最著名。其中尤以广州附近增城一带出产的挂绿和黑叶等品种至为名贵,这在汉晋朝代就是朝廷钦定的贡品。五代时,南汉状元梁嵩的《殿试荔枝诗》,就说明了杨贵妃与岭南荔枝的关系。诗曰:“露湿胭脂拂眼明,红袍千裹画难成。佳人胜尽盘中味,天意偏教岭外生。橘柚远惭登贡籍,盐梅应合共和羹。金门若有栽培地,须占人间第一名。”(21)梁嵩是平南县人,同杨贵妃故里毗邻。杨贵妃的家乡容县,也是产荔枝的所在,县西离现在汽车站约三公里有村名荔枝根,就是古代有名的出产荔枝的地方。杨贵妃进宫以后,唐玄宗为了取悦这位宠妃,于是下令广东进荔枝。在每年荔枝季节,便通过驿道,日夜兼程,一站一换人马,从广东远送荔枝到长安宫中。关于这件事,史学家司马光的名著《资治通鉴》写得最为确凿:“杨贵妃方有宠,每乘马则高力士执辔授鞭(高力士,广东高州人,家距容县甚近)……中外争献器服珍玩……妃欲得生荔枝,岁命岭南驿地致之。比至长安,味色不变。(22)但,历来有不少人怀疑此事是否属实。因为,荔枝一经摘下,“一日则色变,二日则香变,三日则色、香、味俱尽矣!”(白居易《荔枝图谱序》)不论如何快的驿马,不论如何日夜兼程,也决不可能在三数日内把摘下的荔枝从广东运到长安。然而,古人自有办法,故宫刊物《紫禁城》对此有档案资料。那办法很简单:把将熟的荔枝大枝大枝地斩下,以容器盛水,好似插花那样养着,然后装运。路上还要不时往叶上洒水散热,减少水份蒸发。用此办法,路上当然也还会坏掉不少,但总有一部份可以保鲜运到。当时广东曲江人唐玄宗朝宰相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章,任岭南经略使,贡荔枝就是由他筹划运送的。他因积功得加三品,并升迁为光禄大夫。就连认为“妃生于蜀”的宋代乐史,在《杨贵妃外传》中,也曾多次提到荔枝是由南方的广州送去的。说杨贵妃“尝荔枝,南海荔枝胜于蜀者,故每岁驰驿以进。”(23)杨贵妃缢死的时候,唐玄宗还叫高力士用岭南送来的荔枝祭奠。可见杨贵妃同岭南荔枝的关系是多么的深!然而苏东坡却说是由涪江送去的。他在《荔枝叹》诗中说:“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于涪。”(24)不知何据?《唐诗故事》曾说:唐代的荔枝“四川产的大多是早熟种,质量最差,果肉薄而酸,即使是最佳者,也只相当于福建下等品种。”(25)既然杨贵妃爱吃“美味水果荔枝”,岭南荔枝又是历来的贡品,决没有从涪州送去“质量最差”的酸荔枝的道理。早在唐代,就有名诗人号称郑鹧鸪的江西人郑谷作过明白的解说。他在《荔枝》诗中写道:“平昔谁相爱,骊山遇贵妃。枉教生远处,愁见摘来稀。晚夺红霞色,晴欺瘴日威。南荒何所恋,为尔即忘归。”(26)诗中说的“生远处”,“瘴日威”和“南荒”、“忘归”等等,无疑地都是贵妃与荔枝同生于岭南的写照。南宋四大诗人之一,曾任广西经略安抚使的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说:“瘴,二广惟桂林无之,自是而南,皆瘴乡矣!”(27)这说明惟两广的荔枝才能“晴欺瘴日威”。清代道光年间的两广总督阮元,是江苏有名的学术权威,曾对苏东坡作过不太伤雅的嘲笑,他在《岭南荔枝词八首》的二首中写道:“岭外书传唐伯游,风枝露叶汉宫秋。如何天宝年间事,欲把涪州换广州?”(28)如果苏东坡尚在,真不知作何答复。阮元接着写道:“新歌初谱荔枝香,岂独杨妃带笑尝。应是殿前高力士,最将风味念家乡。”这里不但明确地肯定了岭南荔枝为贡品,而且清楚地说明了杨贵妃和高力士这两个两广人,在贡荔问题上的密切关系。好一个“最将风味念家乡”!何止是高力士,杨贵妃更是思念着品尝家乡的风味——两广的荔枝。苏东坡后半生的最大不幸,是远贬广东的惠州和海南岛儋县以及广西的合浦。但他在不幸中却尝到了名闻天下的岭南佳果荔枝,他大快朵颐之余,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既然涪州的荔枝堪为贡品,他何不“归作涪州人”呢?“最将风味念家乡”,杨贵妃之为容县人,是前人所确认的。六、阿蛮何所指杨贵妃的名字很多,她小时叫玉娘;成长后,取名为玉环;到了入宫修道,号曰太真。但在宫中,她却被呼唤为玉奴和阿蛮。唐诗人郑隅在《津阳门》长诗中说:“三郎紫笛弄烟月,怨如别鹤呼羁雌;玉奴琵琶龙女拨,倚歌促泪声娇悲。”(29)这个三郎指唐玄宗,玉奴就是杨贵妃。奴,本是女子的卑称,但在当时的宫廷内,却含有爱称的意思。这个玉奴,就是玉娘的变称。至于称呼叫阿蛮,就更说明杨贵妃是广西人的问题了。两广,古称蛮夷之地。西汉南越王赵佗,据有两广,他写信给汉文帝,就自称“蛮夷大长”。唐代光化中尚书左丞狄归昌在《题马嵬驿》一诗中说:“马嵬烟柳正依依,重见鸾舆幸蜀归。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30)就是明确地把杨贵妃称为阿蛮的。当时唐明皇宫中除了杨贵妃之外,还有一个宫女叫谢阿蛮。因为她是广东新丰县人,所以也叫阿蛮。唐明皇帝为了讨好这两个阿蛮,还在宫禁戏称自己为阿瞒,以表示谐音名字的亲昵。我国晚清大词人临桂的况周颐,在他的《蕙风簃二笔》一书中,对这个问题也作过了明确的论证。他在援引《鹤林玉露》所载上述狄归昌的诗以后,肯定地说:“玉环一名阿蛮,可谓粤产佐证。北人概称南省曰蛮也。”(31)接着况周颐又援引了《永乐大典》所载的许子真碑记,最后他下结论说:“许子真与妃同时所记,得诸咫闻,必无舛误,而妃为粤产无疑矣!”(32)人们称杨贵妃为阿蛮,显然是因为她来自南方。所谓“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便是。东晋范晔的《南蛮志》有过说明。在唐代也有好几个诗人写过广西是南蛮的诗,如宋之问的《过蛮洞》,刘禹锡的《蛮子歌》,以及项斯的《蛮家》等等。当然,这是大汉族主义对少数民族和僻远边民的辱称,但人们之称杨贵妃为阿蛮则与此不同,因她曾被唐明皇所宠遇,阿蛮之名又是首先从宫里叫开去的,所以辱称也就变成了爱称。七、辩疑驳议从上面所列诸多资料来看,说杨贵妃出生广西容县是有充分的事实根据的。可是光绪二十三年本《容县志》以易绍惠、王永贞等人为首的编纂者,在记载许子真碑记的同时,又在附录后对杨妃生于容县说加按语道:“其荒诞似不足深辨。”并说“题咏流传、渐成故实;作庙立祠,其惑滋甚”,(33)这是唐许子真碑记、于元代见诸典籍,杨妃生于容县的事实为人所公认后,历时五百五十余年,又第一次被人斥为荒诞。但是斥之者举不出任何荒诞之处,只含糊其词说“似不足深辨。”他们不敢碰到许子真的《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也不敢涉及历代史章典籍的记载。只死抱住《杨贵妃外传》不放,说“妃生于蜀”,并振振有词认为《杨贵妃外传》的作者乐史是“唐史官”应该没有错。对此,容县清举人刘荆山(也作京山、耕山)曾经有过评论:“其人(指上述作按语者)除帖括(应考科举的八股程式)外即不知有学问,于彭(清)、王(维新)诗乃不知所云!”(34)意谓写上述按语的人学识谫陋,连彭清的《云凌斑竹》和王维新的《梳妆台》两诗也没有读懂,以为彭、王也认为杨贵妃生于容县之说无稽、可疑,所以就发出了“其荒诞似不足深辨”、“为惑滋甚”等论调。刘荆山与编纂《容县志》诸人同代而较年轻,熟知其人及编写情况,他的话是足够说明上述按语的来由的。彭清的诗有“定将遗迹说杨家,以事朦胧莫可考”两句,县志撰人以为是说杨妃生于容县是无稽之谈,他们没有理会诗题是“云凌斑竹”,句中的“遗迹”即指此。句中的“此事”乃指杨妃洒泪于竹成斑这一传说,昧乎此,于是对诗作出了南辕北辙的理解。其实彭诗前面“天生丽质何颠倒,父母生兮不自保”两句,就是据许子真碑所载杨妃幼年被卖事,认定了杨妃系生于当地杨家了。对此他们也没有理会。王维新诗有“镜匣芙蓉惝怳疑”之句,他们以为是王维新也怀疑说杨妃生于容县,在此梳妆是否有其事。其实恰恰相反,王诗正是指斥那些杨妃生于容县以外的歧说。词的第二句“名牵长史迹分歧”即明确指出这些歧说是由于杨妃挂上了杨玄琰这个养父而产生的。接着“绣江亭榭分明在,镜匣芙蓉惝怳疑”两句对歧说作了驳斥:“杨妃的遗迹就分明摆在绣江旁边,竟也要怀疑她是否在此居住梳妆过。”彭、王两诗并不难懂,如果真如刘荆山所说“不知所云”,则其人的学问也就可想而知。最笑话的是《容县志》的撰人竟把《杨太真外传》的作者乐史说成“唐史官”!稍通文史的人也不至于闹这样的笑话。乐史,字子正,江西宜黄人,是宋太宗朝的著作佐郎,后知凌州,召为三馆编修。他是一个著作家,写过四百余卷书。名气很大。《容县志》撰人对之懵然。刘荆山说他们“除帖括外即不知有学问”,并不过份。还要指出的是,《杨太真外传》并不是史书,它是一部小说,是《顾氏文房小说》的一部份,不能作为正史,要说是史,也只能是野史。试问:有虚构成分的小说怎能拿来作为历史重要人物籍贯的依据呢?据此而作出的推论,也就当然站不住脚。作为一个县志的编者,怎能够张冠李戴,轻率地去否定唐代见证人的碑记,再把宋人牵扯作唐人,奉之为权威证人呢?这些编者还把苏东坡《赠川妓杨姐》的诗:“须信杨家佳丽种,洛川自有落妃池”(35)用为“妃生于蜀”的依据。这个洛川就是导江,即现在的灌县。那里是传闻有“落妃池”。即使传闻属实,那是杨妃跌落过的地,也只能说明杨妃曾随杨元琰在四川住过,并不能证明杨妃生于四川。苏东坡的诗,只是即兴赠川妓杨姐的酬酢之作,可见其中的戏谑程度。以此作为掌故,似欠严谨,也难笃信。除了苏东坡,就再也役有多少人吟咏过这件事了。就算是一个依据吧!也是仅此一端,别无佐证。比起杨贵妃出生地容县历代琳琅满目的诗文和众多的遗址古迹来,那是差得太远了!翻阅现在流行的各种辞类书,如《中国历史名人辞典》、《中国人名大辞典》、《辞海》、《辞源》和《中文大辞典》等等,也没有哪里是记载“妃生于蜀”的。这些辞类书宁可沿用各有说法的新旧唐书的观点也没有取宋乐史“妃生于蜀”的说法。因为那是出于《杨太真外传》这本小说的东西,而小说和野史都不能作为正史看待的。杨贵妃并不是杨玄琰的亲生女,仅是一个养女。养女隶籍于养父,则是另一个问题。但是,杨玄琰为什么讳言养女呢?很明显,是因为杨贵妃生得聪明伶俐,美丽标致,既“通语孟”,又“性昭慧,谙音律,明经史”,是一宗可居的奇货,是可以换取高官厚禄的无价之宝。因为养女一旦为皇家所看中,就可以女荣父贵,全族享福无穷了。历史的发展,充分证实这一点。因此,杨玄琰一把养女杨贵妃带回了长安,就成了杨家的千金,与杨玄琰的两个亲生女等同一体,这不仅瞒过了皇家贵族,而且欺骗了唐代以后的一些史官和历史小说作者,以及一些地方志的编纂者了。但这事瞒过了别人,却是瞒不过杨贵妃的,因为她被卖时已有三岁多,卖后又在容州官署住过一段时间,长到好几岁才带去长安。入宫以后,更得到玄宗的宠爱,可以想象,她总是要说出这些心里话的。玄宗在宫中叫她为“阿蛮”,也表示他知道杨妃的来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28461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16
下一篇2024-01-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