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年轻漂亮又聪明,还善解人意,为何没

杨贵妃年轻漂亮又聪明,还善解人意,为何没,第1张

  关于籍贯的论订

  一、唐代遗碑

  记述杨贵妃事迹最早的是唐天宝四年四门助教许子真所写的《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据《元一统志》载:“杨妃容县碑记,在普宁县东一百二十步。”后为《永乐大典》所援引。碑文不长,现抄录如下:“杨妃,容州杨冲人也。离城一十里。小名玉娘,父维,母叶氏。维尝谓先人云:“葬其祖去此十里许,逢一术土,忘其姓名,云:‘此坟若高数尺,必出贵子;惜太低,生女亦贵’。妃母怀娠十二月始生,初诞时,满室馨香。胎衣如莲花,三日目不开。夜梦神以手拭其眼,次日目开。眸如点漆,抱出日下,目不瞬。肌白如玉,相貌绝伦。后军都督杨康见之,以财帛啖其父,求为女。妃家素窭,不得已与之。康有二子读书,妃三岁,日夜同坐,听其诵读。渐长,通《语》、《孟》,康夫妇惜如珠玉。时杨长史琰摄行帅事,闻之,左右令其母皆来。一见大奇,私谓厥妻曰:‘此女姿质异常,貌有贵相,吾二女远弗逮也。’遂给以金帛与康,求为女。康不从,乃胁取之。举家号泣送去。居无几何,长史秩满,携归长安,与二女同教。惟妃性昭慧,谙音律,明经史。后进入寿王宫。开元二十四年,明皇诏入内,号太真,大被宠遇。天宝间,册为贵妃。”(1)

  然而,有许多说法却与此不同。《旧唐书·杨贵妃传》说:“玄宗杨贵妃,高祖令本,金州刺史。父玄琰,蜀州司户。妃早孤,养于叔父河南府士曹玄璬。”(2)

没有明确提出籍贯。《新唐书·杨贵妃传》说得较清楚: “玄宗贵妃杨氏,隋梁郡通守汪四世孙,徒籍蒲州 (即永济,今山西蒲坂),遂为永乐人。”(3)

《杨太真外传》则说是“弘农华阴人,后徙居蒲州永乐之独头村。”这里说到村,算是较具体的了。后来又说到:“其父元(玄)琰蜀州司户,贵妃生于蜀。”(4)

因此后来又有杨妃是四川人之说。而《旧唐书》和《新唐书》的《杨元(玄)琰传》则说杨元(玄)琰是虢州阌乡人,即现在的河南陕县人。此外,还有说杨贵妃是湖南醴陵人的。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这种种的说法,究竟应以哪一种较为可靠呢笔者认为应以许子真的碑记为最可靠。理由有四:一、碑文内容有根有据,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而且细节翔实。文中虽有某些传奇色彩,这正同史传上的许多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的事迹,多少附带有某些传奇甚至是迷信色彩一样,不足为怪。二、碑记是杨贵妃同时代的人所撰,是此历史的权威见证。其它一切杨妃籍贯的歧说,均远后于许子真的人所作,许子真是杨贵妃生活时代最有资格的发言人。三、这是一块确确凿凿的碑文,它有着一般书本文字所没有的特殊的文献价值。这总是先有其人其事并有其缘才能有其碑,唐当代的人对于一位贵妃,是不能随便以伪说勒石铭碑的。这是人们常识以内的事。四、许子真当时任四门助教,是有地位的学门教长。四门学唐代前原为大学,隶属于国子监,以传授儒家经典为职责。到了唐朝“始合于太学”,助教为三人。据柳宗元在《四门助教壁记》中说:“四门学之制,掌国之上士中士下士凡三等,侯伯子男凡四等,其子孙之为胄子者,及庶人之子为俊士者,

使执其业而居其次,就师儒之官而考证焉。”(5)因此,许子真是当时有颇高地位的人,撰这样的碑文是要负责的,决不会凭空捏造。

  古例,生不立传,所以此碑应系作于杨妃死后。碑文体例,传后必加评赞,正文之后必勒作碑年月,此碑独无;其纪事至入宫封贵妃,亦无结束语,可见并非全文,其后必有缺佚。碑文说杨贵妃“进入寿王宫”,再“诏入内,号太真,大被宠遇。”是历史的正面记载。对杨妃入寿王邸后,成了寿王的妻子,玄宗父夺子妇,先令她出家当道士,号太真,到天宝间再册为贵妃这一**的丑行,碑文只隐约其词,没有挑明,这也是“为尊者讳”的缘故。

  至于许子真碑记之外的各种杨妃籍贯的歧说,既有北方的山西、陕西、河南的分歧,又有南方的四川、湖南等地的涉及,内容简单,毫无细节。其依据,都是沿着杨玄琰的家族一脉相承来分说,不是随从“高祖令本”而出,就是跟着杨玄琰和杨玄璬的迁居与宦游而定,莫衷一是。那一家都没有说清楚杨贵妃的具体来历。更应指出的是,这些都是后人的编述,五代刘昀编旧《唐书》时,距杨妃之世已一百八十多年;宋太宗朝乐史作《杨太真外传》时,更已在杨妃既死二百八十多年之后。年代久远,材料间接,因而各自说法混乱,根本不能同当时许子真亲身经历的实录碑文相比。就是时距杨贵妃死后五十年白居易写的《长恨歌》,以及陈鸿写的《长恨歌传》,都没有明确肯定杨贵妃的籍贯。《长恨歌》只说“杨家有女初长成”,但没有谈到这个杨家女从何而来,生父是谁,家在何方。因此,我们不能作出贵妃是杨玄琰亲生女的结论。《长恨歌传》也只说“得弘农杨玄琰女子于寿邸”(6)。实际上这个弘农(今河南灵宝县)是唐代的一个郡,

是杨玄琰被封为弘农郡公时的爵邑,并不是他的故里,以此作为杨贵妃的籍贯是错误的。

  二、后世的记载

  说杨贵妃是容县人的,并不单是许子真一家。从唐代到清代,不少文人学者加以撰述,许多史章典籍为之详加记载。自许子真碑记被作为历史文献载入元史乘类书《元一统志》与明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史乘类书《大明一统志》之后,在明代,还有曹学佺的《广西名胜志》,魏浚的《岭南琐记》,以及邝露的《赤雅》等书志,他们都有经过调查以后的发言权。曾学佺说:“杨山在县(容县)西云凌里,唐杨贵妃产于此。”(8)邝露还从他的家乡广东深入到容县去调查,在杨贵妃的出生地参观了杨妃井,并品尝了井水。在清代,有关记载也很多,有权威性的是康熙年间钦命编撰的大型丛书《古今图书集成》。书中明确肯定:“贵妃姓杨,容州云凌里人,

小名玉环。”(9)与此同时,浙江名学者曾任桂林通判的汪森,在《粤西丛载》里引用了《梧州府志》也证实杨贵妃是“容州云凌里人。”(10)汪森为了编写《粤西通载》(包括粤西文载、粤西诗载、粤西丛载,又称三载),曾经穷年累月,遍搜广西、浙江等地的文史资料,埋头研究,终于大功告成,是公认的研究广西问题的专家,有“广西通”之称。到嘉庆年间,学者董浩等更把《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收进了有影响的《全唐文》。(11)在决定收录之前,董浩曾数度与寓居北京的容县文士周耀昌面谈,得到证实后始行收录。对此,周耀昌在他的《玉峰漫笔》中说:“贵妃,亦妇人耳。嘉言懿行,书无著录,而为后世关注如此,迨亦悲其遇乎”此外,出于广西的地方志如文渊阁钦定四库全书《广西通志》和《梧州府志》,以及《容县志》等等,记述杨贵妃是容县人的,就更多了。一个有争议的历史妇女人物,得到历代这么多的重要史章典籍的纪录和权威学者的关注考订,是不多见的,也绝不是偶然的。即使其中有人受到许子真碑记的影响,但如果碑记不可靠,权威的学者是绝不会盲从的。

  三、历史的赋咏

  不仅如此,历代还有许多骚人墨客,在他们的吟咏中确认杨贵妃系生于容县。明代诗人徐棻在《梧州怀古》七律中写得好:“王孙芳草自天涯,把酒凭高眺落霞。云冷玉环妃子宅,春残金谷美人家。丹砂寂寞送瑶岛,斑竹扶疏渺翠华。惟有苍梧城上月,年年清影照凄鸦。”(12)诗中的颔联,不仅描写了生在北流江(绣江)边的杨贵妃,而且旁及了生在南流江边的梁绿珠。我国四大美人中的两个都生在广西梧州府的辖区之内。据《广舆记》载:当时的梧州府管辖苍梧、容县和玉林、博白等十个县。(13)以此,可具见此诗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和幽深的内涵。明代进士出身的浙江诗人彭清,于永乐十六年任容县知县时,曾写有《容县八景诗》,汪森的《粤西诗载》收了四首,其中的《云凌斑竹》咏的就是杨妃故里民间传说的遗迹。诗云:“云凌竹,何斑斑云是玉环幼时泪,挥洒点缀成斑斓。迩来千有百余载,犹自脍灸于人寰。天上丽质何颠倒父母生兮不自保!定将遗迹说杨家,此事朦胧莫可考。至今杨山麓,苍翠交林木。凤不下兮鸾不凄,只作琅玗耀人目。”(14)诗人悲叹杨妃的幼年被卖:“天生丽质何颠倒父母生兮不自保!”但又指出竹因杨妃洒泪成斑乃是无稽之谈:“定将遗迹说杨家,此事朦胧莫可考。”诗人说的完全正确,“云凌斑竹”无疑出于附会,但也表明了杨妃确系生于容县。因为其地要是没有杨家“天生佳丽”其人,没有“父母生兮不自保”其事,也就不会有“云凌斑竹”的传说。凡属于附会的传说,必先有所附,然后始能牵合成词。不是出于对杨妃这个本地人怀有感情,容县人大概是不会编出这个传说来的。主编《永乐大典》的解缙也写诗证实过杨贵妃出生于容县。他在《勾漏访古》中写道:“北流县下古铜州,平地山岩笼玉楼。谁为丹砂赴勾漏,人传青竹满罗浮。杨妃井塌风烟古,葛岭寺(应为葛令寺)荒草树秋。却忆故乡山更好,锦袍归去棹扁舟。”(15)解缙是受贬而到容州北流来的,他经容州时看到了已湮废的贵妃井,所以有此吟咏。现在这首诗还刻在北流县勾漏洞内。这个井是指杨贵妃故里井,在容县杨皮村饶家屋角石堆下,附近有黄皮果树,离溪边村道不远。后来由于风水先生说此井不利,村人每多口角;又谬说饮井水生美女会惹事生非,因而乡人用一大石坂把井口封盖住。

  对于杨贵妃的籍贯,在诗歌中表达得最明确的,莫过于清雍正浙江诗人商盘的《杨妃井歌》了。诗曰:“范阳战鼓边尘起,雨湿梨花葬妃子。杨氏当年掌上珠,生长容州普宁里。戚晚消亡历劫沙,行人犹自访杨家。倾域丽质归宫禁,隔代遗踪汲井华……此井炎云瘴雾中,古波不动虾蟆伏。君不见、梁家鬻女珠盈斛,坠楼不惜埋金谷。一勺泉留双角山,萋萋蔓草含情绿。”(16)这首古体诗同样拿杨贵妃来与绿珠相比,说明古代诗人对我国这两个古代美人出生在南北流二江很感兴趣,而且对其惨遭不幸深表同情。此外前人从容县这一地方落墨为杨妃题咏尚多,在此就不能—一列举了。

  四、古迹佐证

  在杨贵妃的故乡容县,不但有许多诗文的记载,而且有名胜古迹可资考证。除了上述的杨妃井和云凌斑竹之外,还有梳妆台、杨妃山和杨妃庙等。梳妆台在容县城东门外唐代遗迹经略合真武阁附近,相传那是古代容州官暑所在。杨贵妃被杨康和杨玄琰递相买养以后,都在那里住过一段时间。后人即名之曰梳妆台。可惜年代久远,加上天灾人祸,建筑物早已无踪了,但地基尚可辨认,人们的题咏尚在。清代容县诗人王维新唱道:“内殿春风扫十眉,名牵长史迹纷歧。绣江亭榭分明在,镜匣芙蓉惝怳疑。汨汨温泉无锦槛,萧萧斑竹有荒祠。书生吊古如亲见,忧化初承恩泽时。”(17)诗的第二、三、四句,乃系针对杨妃籍贯的歧说而发。说由于杨妃名义上为杨玄琰(长史)的女儿,遂至对她的踪迹(指出生地)产生了纷歧的说法。绣江旁边明明摆着她的遗迹,竟也使她的出身事迹成了疑案。诗的后半首还举出斑竹、杨妃庙两古迹为证,说使他这个本地人(书生)“吊古如亲见”,亲切之情,跃然纸上。清代江西诗人赵德湘在《容县杨妃梳妆楼》一诗的首联中,也说得很清楚:“群峰拔黛引游船,生长杨妃艳此邦。”(18)杨妃山在杨皮村附近的金牛岭上,又名狮子山。这就是碑记中杨贵妃父亲说过的那座坟山所在地。上面葬有杨贵妃的祖先,其坟叫“王母点兵”,名堂很别致。从这里可以看出,杨贵妃祖籍容县,也是无可置疑的。杨妃庙在杨皮树,保存时间最长。该庙又叫娘娘庙,规模相当可观,除了正殿还有附属廓屋,山前山后还有杨妃庙的园林地。庙的左右两厢,历代文人的题辞碑刻很多,其中一幅中间写着李白《清平调》的名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旁有一首意境绝俗,脍灸人口的联语:“莫道空山环佩寂,犹闻古井石泉香。”庙内还供有一块银牌,上面刻着杨贵妃的生卒年月。此外,庙内还保存有不同年代的石碑数幅,只因保管不得其法,碑文剥落甚多,殊为可惜。无疑地,这些古迹都自然而然成为杨贵妃出生于容县的佐证。1950年笔者在容县地委工作期间,曾听下乡到杨皮村工作的同志回来说过杨妃庙的情况。痛惜一场浩劫,现在听说已经荡然无存了!

  我国历史上的四大美人,都有著名的同她们的出生地相关联的名胜古迹。如西施的故里浙江县有浣纱石、浣纱亭和西施谷;王昭君的湖北兴山县有昭君村、昭君井、望月楼、妃台山和梳妆台;绿珠的广西博白县有绿珠井、绿珠祠和绿珠江;而杨贵妃的故乡容县也有贵妃井、杨妃山、贵妃庙、梳妆台和云凌斑竹等。杨贵妃同王昭君一样,与其相关的名胜古迹都是最多的。这都是因人而设的景物,是因人而流传下来的古迹,是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公认的佐证。“西子院遗石,贵妃生有村。香泉红泪在,曾照马嵬魂。”(19)清代湖南诗人周志勋的五绝,多少道出了这个古迹的参证价值。对此,民国初年广西诗论家梦秋,在《桂海百一诗话》中也有过肯定的论证。他在列举了绿珠、王昭君、西施和薛涛各在其家乡有其名字所冠的古迹之后,接着说:“容县有杨山、杨妃井,盖取美人出处为名。”(20)

  五、家乡的嘉果

  杨贵妃酷嗜荔枝。本来,爱吃荔枝的人,不一定就是产荔枝的岭南的土著。苏东坡、白居易都盛赞荔枝,他们就都不是岭南人。但是,也有人因四川也产荔枝(质颇差),便以此证明嗜荔枝的杨妃是四川人,所以这里也就特地说一说。而且,从前人的诗文中,也可于此窥见杨妃生于容县的端倪。荔枝是亚热带的特产,以广东、广西、福建最著名。其中尤以广州附近增城一带出产的挂绿和黑叶等品种至为名贵,这在汉晋朝代就是朝廷钦定的贡品。五代时,南汉状元梁嵩的《殿试荔枝诗》,就说明了杨贵妃与岭南荔枝的关系。诗曰:“露湿胭脂拂眼明,红袍千裹画难成。佳人胜尽盘中味,天意偏教岭外生。橘柚远惭登贡籍,盐梅应合共和羹。金门若有栽培地,须占人间第一名。”(21)梁嵩是平南县人,同杨贵妃故里毗邻。杨贵妃的家乡容县,也是产荔枝的所在,县西离现在汽车站约三公里有村名荔枝根,就是古代有名的出产荔枝的地方。杨贵妃进宫以后,唐玄宗为了取悦这位宠妃,于是下令广东进荔枝。在每年荔枝季节,便通过驿道,日夜兼程,一站一换人马,从广东远送荔枝到长安宫中。关于这件事,史学家司马光的名著《资治通鉴》写得最为确凿:“杨贵妃方有宠,每乘马则高力士执辔授鞭(高力士,广东高州人,家距容县甚近)……中外争献器服珍玩……妃欲得生荔枝,岁命岭南驿地致之。比至长安,味色不变。(22)但,历来有不少人怀疑此事是否属实。因为,荔枝一经摘下,“一日则色变,二日则香变,三日则色、香、味俱尽矣!”(白居易《荔枝图谱序》)不论如何快的驿马,不论如何日夜兼程,也决不可能在三数日内把摘下的荔枝从广东运到长安。然而,古人自有办法,故宫刊物《紫禁城》对此有档案资料。那办法很简单:把将熟的荔枝大枝大枝地斩下,以容器盛水,好似插花那样养着,然后装运。路上还要不时往叶上洒水散热,减少水份蒸发。用此办法,路上当然也还会坏掉不少,但总有一部份可以保鲜运到。当时广东曲江人唐玄宗朝宰相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章,任岭南经略使,贡荔枝就是由他筹划运送的。他因积功得加三品,并升迁为光禄大夫。就连认为“妃生于蜀”的宋代乐史,在《杨贵妃外传》中,也曾多次提到荔枝是由南方的广州送去的。说杨贵妃“尝荔枝,南海荔枝胜于蜀者,故每岁驰驿以进。”(23)杨贵妃缢死的时候,唐玄宗还叫高力士用岭南送来的荔枝祭奠。可见杨贵妃同岭南荔枝的关系是多么的深!然而苏东坡却说是由涪江送去的。他在《荔枝叹》诗中说:“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于涪。”(24)不知何据《唐诗故事》曾说:唐代的荔枝“四川产的大多是早熟种,质量最差,果肉薄而酸,即使是最佳者,也只相当于福建下等品种。”(25)既然杨贵妃爱吃“美味水果荔枝”,岭南荔枝又是历来的贡品,决没有从涪州送去“质量最差”的酸荔枝的道理。早在唐代,就有名诗人号称郑鹧鸪的江西人郑谷作过明白的解说。他在《荔枝》诗中写道:“平昔谁相爱,骊山遇贵妃。枉教生远处,愁见摘来稀。晚夺红霞色,晴欺瘴日威。南荒何所恋,为尔即忘归。”(26)诗中说的“生远处”,“瘴日威”和“南荒”、“忘归”等等,无疑地都是贵妃与荔枝同生于岭南的写照。南宋四大诗人之一,曾任广西经略安抚使的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说:“瘴,二广惟桂林无之,自是而南,皆瘴乡矣!”(27)这说明惟两广的荔枝才能“晴欺瘴日威”。清代道光年间的两广总督阮元,是江苏有名的学术权威,曾对苏东坡作过不太伤雅的嘲笑,他在《岭南荔枝词八首》的二首中写道:“岭外书传唐伯游,风枝露叶汉宫秋。如何天宝年间事,欲把涪州换广州”(28)如果苏东坡尚在,真不知作何答复。阮元接着写道:“新歌初谱荔枝香,岂独杨妃带笑尝。应是殿前高力士,最将风味念家乡。”这里不但明确地肯定了岭南荔枝为贡品,而且清楚地说明了杨贵妃和高力士这两个两广人,在贡荔问题上的密切关系。好一个“最将风味念家乡”!何止是高力士,杨贵妃更是思念着品尝家乡的风味——两广的荔枝。苏东坡后半生的最大不幸,是远贬广东的惠州和海南岛儋县以及广西的合浦。但他在不幸中却尝到了名闻天下的岭南佳果荔枝,他大快朵颐之余,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既然涪州的荔枝堪为贡品,他何不“归作涪州人”呢“最将风味念家乡”,杨贵妃之为容县人,是前人所确认的。

  六、阿蛮何所指

  杨贵妃的名字很多,她小时叫玉娘;成长后,取名为玉环;到了入宫修道,号曰太真。但在宫中,她却被呼唤为玉奴和阿蛮。唐诗人郑隅在《津阳门》长诗中说:“三郎紫笛弄烟月,怨如别鹤呼羁雌;玉奴琵琶龙女拨,倚歌促泪声娇悲。”(29)这个三郎指唐玄宗,玉奴就是杨贵妃。奴,本是女子的卑称,但在当时的宫廷内,却含有爱称的意思。这个玉奴,就是玉娘的变称。至于称呼叫阿蛮,就更说明杨贵妃是广西人的问题了。两广,古称蛮夷之地。西汉南越王赵佗,据有两广,他写信给汉文帝,就自称“蛮夷大长”。唐代光化中尚书左丞狄归昌在《题马嵬驿》一诗中说:“马嵬烟柳正依依,重见鸾舆幸蜀归。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30)就是明确地把杨贵妃称为阿蛮的。当时唐明皇宫中除了杨贵妃之外,还有一个宫女叫谢阿蛮。因为她是广东新丰县人,所以也叫阿蛮。唐明皇帝为了讨好这两个阿蛮,还在宫禁戏称自己为阿瞒,以表示谐音名字的亲昵。

  我国晚清大词人临桂的况周颐,在他的《蕙风簃二笔》一书中,对这个问题也作过了明确的论证。他在援引《鹤林玉露》所载上述狄归昌的诗以后,肯定地说:“玉环一名阿蛮,可谓粤产佐证。北人概称南省曰蛮也。”(31)接着况周颐又援引了《永乐大典》所载的许子真碑记,最后他下结论说:“许子真与妃同时所记,得诸咫闻,必无舛误,而妃为粤产无疑矣!”(32)人们称杨贵妃为阿蛮,显然是因为她来自南方。所谓“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便是。东晋范晔的《南蛮志》有过说明。在唐代也有好几个诗人写过广西是南蛮的诗,如宋之问的《过蛮洞》,刘禹锡的《蛮子歌》,以及项斯的《蛮家》等等。当然,这是大汉族主义对少数民族和僻远边民的辱称,但人们之称杨贵妃为阿蛮则与此不同,因她曾被唐明皇所宠遇,阿蛮之名又是首先从宫里叫开去的,所以辱称也就变成了爱称。

  七、辩疑驳议

  从上面所列诸多资料来看,说杨贵妃出生广西容县是有充分的事实根据的。可是光绪二十三年本《容县志》以易绍惠、王永贞等人为首的编纂者,在记载许子真碑记的同时,又在附录后对杨妃生于容县说加按语道:“其荒诞似不足深辨。”并说“题咏流传、渐成故实;作庙立祠,其惑滋甚”,(33)这是唐许子真碑记、于元代见诸典籍,杨妃生于容县的事实为人所公认后,历时五百五十余年,又第一次被人斥为荒诞。但是斥之者举不出任何荒诞之处,只含糊其词说“似不足深辨。”他们不敢碰到许子真的《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也不敢涉及历代史章典籍的记载。只死抱住《杨贵妃外传》不放,说“妃生于蜀”,并振振有词认为《杨贵妃外传》的作者乐史是“唐史官”应该没有错。对此,容县清举人刘荆山(也作京山、耕山)曾经有过评论:“其人(指上述作按语者)除帖括(应考科举的八股程式)外即不知有学问,于彭(清)、王(维新)诗乃不知所云!”(34)意谓写上述按语的人学识谫陋,连彭清的《云凌斑竹》和王维新的《梳妆台》两诗也没有读懂,以为彭、王也认为杨贵妃生于容县之说无稽、可疑,所以就发出了“其荒诞似不足深辨”、“为惑滋甚”等论调。刘荆山与编纂《容县志》诸人同代而较年轻,熟知其人及编写情况,他的话是足够说明上述按语的来由的。彭清的诗有“定将遗迹说杨家,以事朦胧莫可考”两句,县志撰人以为是说杨妃生于容县是无稽之谈,他们没有理会诗题是“云凌斑竹”,句中的“遗迹”即指此。句中的“此事”乃指杨妃洒泪于竹成斑这一传说,昧乎此,于是对诗作出了南辕北辙的理解。其实彭诗前面“天生丽质何颠倒,父母生兮不自保”两句,就是据许子真碑所载杨妃幼年被卖事,认定了杨妃系生于当地杨家了。对此他们也没有理会。王维新诗有“镜匣芙蓉惝怳疑”之句,他们以为是王维新也怀疑说杨妃生于容县,在此梳妆是否有其事。其实恰恰相反,王诗正是指斥那些杨妃生于容县以外的歧说。词的第二句“名牵长史迹分歧”即明确指出这些歧说是由于杨妃挂上了杨玄琰这个养父而产生的。接着“绣江亭榭分明在,镜匣芙蓉惝怳疑”两句对歧说作了驳斥:“杨妃的遗迹就分明摆在绣江旁边,竟也要怀疑她是否在此居住梳妆过。”彭、王两诗并不难懂,如果真如刘荆山所说“不知所云”,则其人的学问也就可想而知。最笑话的是《容县志》的撰人竟把《杨太真外传》的作者乐史说成“唐史官”!稍通文史的人也不至于闹这样的笑话。乐史,字子正,江西宜黄人,是宋太宗朝的著作佐郎,后知凌州,召为三馆编修。他是一个著作家,写过四百余卷书。名气很大。《容县志》撰人对之懵然。刘荆山说他们“除帖括外即不知有学问”,并不过份。还要指出的是,《杨太真外传》并不是史书,它是一部小说,是《顾氏文房小说》的一部份,不能作为正史,要说是史,也只能是野史。试问:有虚构成分的小说怎能拿来作为历史重要人物籍贯的依据呢据此而作出的推论,也就当然站不住脚。作为一个县志的编者,怎能够张冠李戴,轻率地去否定唐代见证人的碑记,再把宋人牵扯作唐人,奉之为权威证人呢这些编者还把苏东坡《赠川妓杨姐》的诗:“须信杨家佳丽种,洛川自有落妃池”(35)用为“妃生于蜀”的依据。这个洛川就是导江,即现在的灌县。那里是传闻有“落妃池”。即使传闻属实,那是杨妃跌落过的地,也只能说明杨妃曾随杨元琰在四川住过,并不能证明杨妃生于四川。苏东坡的诗,只是即兴赠川妓杨姐的酬酢之作,可见其中的戏谑程度。以此作为掌故,似欠严谨,也难笃信。除了苏东坡,就再也役有多少人吟咏过这件事了。就算是一个依据吧!也是仅此一端,别无佐证。比起杨贵妃出生地容县历代琳琅满目的诗文和众多的遗址古迹来,那是差得太远了!翻阅现在流行的各种辞类书,如《中国历史名人辞典》、《中国人名大辞典》、《辞海》、《辞源》和《中文大辞典》等等,也没有哪里是记载“妃生于蜀”的。这些辞类书宁可沿用各有说法的新旧唐书的观点也没有取宋乐史“妃生于蜀”的说法。因为那是出于《杨太真外传》这本小说的东西,而小说和野史都不能作为正史看待的。

  杨贵妃并不是杨玄琰的亲生女,仅是一个养女。养女隶籍于养父,则是另一个问题。但是,杨玄琰为什么讳言养女呢很明显,是因为杨贵妃生得聪明伶俐,美丽标致,既“通语孟”,又“性昭慧,谙音律,明经史”,是一宗可居的奇货,是可以换取高官厚禄的无价之宝。因为养女一旦为皇家所看中,就可以女荣父贵,全族享福无穷了。历史的发展,充分证实这一点。因此,杨玄琰一把养女杨贵妃带回了长安,就成了杨家的千金,与杨玄琰的两个亲生女等同一体,这不仅瞒过了皇家贵族,而且欺骗了唐代以后的一些史官和历史小说作者,以及一些地方志的编纂者了。但这事瞒过了别人,却是瞒不过杨贵妃的,因为她被卖时已有三岁多,卖后又在容州官署住过一段时间,长到好几岁才带去长安。入宫以后,更得到玄宗的宠爱,可以想象,她总是要说出这些心里话的。玄宗在宫中叫她为“阿蛮”,也表示他知道杨妃的来历。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能是黄山最好的宣传文字了。因为它没有功利性,可能更深入人心。

去黄山之前,虽然也读过有关黄山的一些游记,其实心中没有多少概念。旅游景点的魅力,大约只有亲自去看一看才能感觉到。文字的东西,在大自然面前总是很苍白无力的。

我们去黄山在去年的四月下旬。到达黄山后,已经是下午了。住在旅馆里,老板介绍说下午可以到翡翠沟等几个小景点看一看。明天不耽误上黄山。想着要充分利用时间,便同意了老板的建议。

旅馆老板联系了导游,是小的旅游车,可以乘六七个人。很容易就拼了一车人。去了一个什么山庄,印象不是太深。那里竹林很密,好像是《西游记》的一个拍摄景点。后来就去翡翠沟。

翡翠沟游人很多。印象中这就是一个行政村开发的景点。据导游介绍,翡翠沟又名情人沟。在文化大革命时,有三十多个上海知青到沟里游玩,迷了路。不得不在沟里呆了几天。在迷路的几天里,大家相互帮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出来后,好几对知青成了夫妻。为了纪念这件事,当地人便把翡翠沟改名叫情人沟。

翡翠沟就是一条山沟,中间有一条小溪,一直不断。往返大约需要一个多小时。景色也很不错。我们去时下着小雨,只好穿着塑料雨衣游玩了。

当天夜里,天淅淅沥沥下着小雨。但已经到了山脚下,明天无论如何也要上山的。

第二天早上,导游便带我们乘车上山。旅游车可以开到离山门很近的地方。

门票是一百二十元。购票处人很多,我们的票导游负责,倒是省了不少事。

在进门处,到处是人。进了山门,就有缆车可达半山腰。也有许多人乘缆车的,需要排队。山路上的人,一个挨一个。路较窄,小心翼翼才能超越前面的人。

因为下着小雨,每个人都有一个塑料雨衣。但雨很小,正所谓“有雨趣而无雨淋之苦”。不穿雨衣呢,衣服肯定也要淋湿啊。

在黄山旅游,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每个人手中都有一根拐杖。在其他地方登山,有拿拐杖的,但也有很多人不拿。在这里却是人手一拐。可见《卖拐》的广告做得比较好。

走一段时间,人与人之间慢慢拉开一点距离,不象刚上山时那么拥挤了。雨也基本停下来。可以脱下雨衣走路了。这可能是最令人欣喜的事情。毕竟,淋雨上山,总会让人感到一些郁闷。

山上竹子很茂密。也有很多不知名的树。许多树上挂上小牌牌,写着树名和属种。但游客还是记不住啊。风景那么多,谁记住树名了啊。

山路不算太陡。因为有雨雾的缘故,看不太远。开始,我多多少少有几分失望。我心中的黄山不是这样。

快到山顶时,雾上来了,飘飘浮浮,游弋不定。太阳也出来一点,把雾照得五光十色。远处的山峰时隐时现。有时雾就在你脚下,在你手边。我不由得感叹,来黄山几次,也不敢大言说见过黄山真面目啊。苏东坡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黄山真面目也不好见。应该说,黄山是有很多面孔的。

莲花峰是黄山的一个峰顶。据说在我们去之前的五年,只有莲花峰可上。另外一个峰顶天都峰已经封了五年。为的是恢复它的自然景观。因此,我们是幸运者。

站在莲花峰往四周看,千山万壑尽在脚下。而又云雾缭绕,是美不胜收的。

黄山有著名的迎客松。这是它的一大景观。,油画中都有它的身影。在那里,我们照了像。在那里照相的人多得很,要等很长时间才能站在那个理想的拍摄位置。

去天都峰的路要险很多。也有一段上坡路,台阶很陡。这一路的景观相当漂亮。其实上天都峰也不需要太多时间。

在天都峰最高处,立有一块石碑,上书“天都峰”三个字。因为那里地方很小,人很拥挤。我们等了很长时间,也没有单独照相的机会。没办法,只好和别人照成合影像。照片里有我们,也有其他人。实际上,在那里照相的人,几乎都要把别人照在镜头里。这样倒显得更真实。

从天都峰下来时,在一块石壁前,我跪下磕了一个头。除了在黄帝陵磕头外,便是在这里磕头了。原因呢,便是我姓黄,来到了黄山。自己感觉应该有点表示。

1、黄山有石刻,但比较少。和泰山,华山根本没法比。按说黄山自古就是名山,我不太清楚为什么题字会这么少。当然,从自然景观看,泰山,华山,嵩山都没办法和它比。

邓小平文革后复出时,在他七十五岁那年上了黄山。可见他那时身体是很好的。黄山留下有邓小平的题刻。

黄山的路标标的也很好。可以很明白看到去处和路程。整个黄山游程下来好像是五十多里路。我们共用了九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下山后还不算太劳累。

我们几个在山上开玩笑说,二十年后还来登黄山。黄山的景观,再让我看几次我也会很高兴。但是,二十年后,我们几个人还会去登黄山吗?

但愿梦想成真吧。再去了,也许是我一生中最快慰的事。

2、暑假的一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了被人们称作”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旅游。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有山峰72座。黄山自古以来就是游览胜地。明代大旅家徐霞客游览了黄山之后,对黄山推崇备至,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句话的意思是游览五岳归来,其它的山不用再看。而游罢黄山,连五岳也可以不看了。黄山的确不同寻常,它兼有泰山的雄伟,华山的峻峭,庐山的飞瀑,衡山的烟云,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黄山最高的峰是莲花峰。海拔1800多米,那耸立天外的峰顶,云雾缭绕,神秘莫测,使人感到它攀登之难难于上青天。特别是山上那些奇形怪状的岩石,似乎正在下坠,令人心惊胆颤。

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就说“仙女弹琴”吧,那美丽的仙女弹着琴,悠扬的琴声在山间久久回荡,好像在让人们评赞她的琴声。瞧,那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可爱的小狗,抬头望着月亮,好像是要到月亮上去看看吧,这就是有趣的“天狗望月”。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狮子抢球”、 “猴子观海”、“ 龟鱼对望”等,千姿百态,惟妙惟肖。

玉屏楼的附近,有几棵古老的松树,其中一棵叫迎客松,好像时刻都在欢迎游客的到来。还有棵叫送客松,它好像在说:“祝您好走,欢迎下次再来!”

黄山归来已经很多天了,但那秀丽的风景犹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仍时刻浮现在我的脑海,我想告诉大家:黄山值得一游,如果你不去,将是你终身的遗憾。

各种花茶的种类及其功效及副作用

菩提子花——传说是诸神献给维纳斯的礼物

菩提子花是治疗感冒、伤风及鼻黏膜炎的良药,也能松弛神经,同时还可治疗过于躁动的儿童。据说在法国,过于烦躁不安的孩子常被安置在这种树的树荫下喝下午茶。

 菩提子的花朵富含维他命C,用泡花的水敷脸,可防止皮肤老化、消除黑斑,干性皮肤尤其适合使用菩提子花提炼而成的乳液。

 菩提子花煮3分锺左右喝效果比较理想。

  丽春花——温情的滋养

深蓝色的丽春花,冲泡时分量不需太多就可以形成漂亮的茶汤颜色,喝起来有淡淡芳香,是壹种对皮肤很好的花料,可润肤养颜,避免皱纹产生,对干燥及敏感性皮肤大有益处,常喝还可以治疗咳嗽和气管炎。

 冲泡的时候适当加些柠檬汁,其味道会变得微酸,茶汤颜色呈紫红色,颇有另壹番风情。

  牡丹花——华美的问候

爱美的**最适合喝牡丹花了。将5、6片牡丹花瓣放入壶中,用热开水浸泡,大约1、2分锺后,花瓣舒张,茶汤颜色变深即可饮用。

  常喝牡丹花还可以阵痛、止咳、止泻、促进血液循环、防治高血压等。

玫瑰——浪漫的调理

玫瑰花的气味芬芳,总能带给人愉悦的感受。另外,玫瑰花萼中含有种类丰富的维他命,特别是维他命C含量极高。

玫瑰对于肝与胃有调理作用,还可调理忧郁的情绪,增加活力。

茉莉——芬芳的振奋

茉莉源于波斯,气味清香。国内传统的香片也是选用了茉莉。

喝茉莉花茶可以安定情绪,并且具有解除忧郁、振奋精神的功效。

迷迭香——奇香的刺激

相传因为耶酥的衣服盖在迷迭香上,壹方面给予迷迭香很多神奇的力量,另壹方面迷迭香也不能长得比耶酥高,而成为壹般的灌木。

迷迭香的功用非常多,可以消毒、驱虫,可以调味,也可以增强脑部功能、刺激神经系统、改善胃胀气。

熏衣草——紫色的舒缓

每年夏季,法国普罗旺斯与日本北海道的熏衣草田,宛如紫色的波浪,不但成为当地的旅游盛事,更是壹场浪漫的视觉与心灵飨宴。

熏衣草的主要功效是舒缓紧张情绪、镇定心神,睡前饮用,有助睡眠。不过,提醒孕妇特别注意,切记不能饮用太浓的熏衣草茶。

金盏花——艳丽的保养

橘色或**的金盏花是非常艳丽的药草,用途十分广泛。可做染料,可治皮肤病,可杀菌,可助消化。

目前部分美容保养品中,就含有金盏花的成分

草茶谱

马鞭草——清爽的安眠

在香料类的植物中,马鞭草的价值是很高的,它和薄荷、橘子花壹样,都是传统法国家庭较常用的草茶,特别是饭后和睡前,因为它具有帮助消化和镇静的作用。

  在医学上,它的使用率也很高,因为其味道芳香,所以在某些药草难以入口时,药师们都会使用马鞭草与之混合。它的味道结合了柠檬、蜜蜂花和天竺葵的香味,清淡宜人。这种清爽的香味,使它成为化妆品和香水的重要材料,传说马鞭草还可以使爱情死灰复燃呢!

  在喝法上,冲、煮皆可,味道都很不错。注:孕妇忌服。

  百里香——柔和的勇气

又名"普罗旺斯的恩惠"。希腊神话中,维纳斯因为看见特洛伊战争的残忍而落泪,她的泪珠落入凡间就成了百里香可爱的小叶子。另壹说法是特洛伊的海伦之泪壹滴滴化成了百里香,百里香的英文来自希腊,是“勇气”的意思。

百里香不但可以当作香料,而且有防腐杀菌的功能,还可以治疗呼吸系统的疾病。喉咙发炎或咳嗽时,不妨以热热的百里香作为饮料。此外还有驻颜的功效。百里香油常被用做涂敷的药剂或按摩油。

  须注意的是,药疗用百里香虽无安全之忧,但其纯发挥性油在任何浓度下都有巨毒,没有专业人员的配方请勿内服,孕妇更应避免使用。

  喝百里香时,若不习惯它强烈的青草味,可以加冰糖或蜂蜜调味。

薄荷——清凉的醒神

薄荷有很多品种,当长到壹定高度后,就像藤蔓般葡匐生长,气味不同,功能也有些许不同。

绿薄荷口感清凉,有提神醒脑的作用;胡椒薄荷则可助消化,减轻胀气。

鼠尾草——治疗与健康

鼠尾草的拉丁名称为“治疗与健康”,是女性的好伴侣,尤其对更年期症候群,可以调理身心,找回愉悦心情。

当碰上口腔喉咙痛时,可以将鼠尾草茶冲泡得浓壹些,制成漱口水来漱口。

西洋蒲公英——可爱的补钾

蒲公英叶片中含有丰富的钾,可以调节身体中的水分,利于改善水肿、排除结石。

西方人会将蒲公英的根拿去切片烘烤,然后磨成粉末,冲泡成没有咖啡因的蒲公英咖啡。

罗勒——九层的营养

罗勒就是九层塔,有“香草之王”的称号。

罗勒含有维他命A、B、C、K,并具有调经的作用,对于胃抽筋、解酒止吐也有功效。

复合式花草茶

  复合式花草茶是由几种不同口味的花草调配而成,通常依每壹种花草的保健特性,或是口味互补来选择。因此,有人将这类花草茶称为药草茶。

瘦身茶 由洋苏草、迷迭香、石南花等配制而成,对保持体形有壹定的帮助。

  消化茶 内含薄荷、柠檬草、莳萝子等,饭后饮上壹杯会有助于消化。

  入睡茶 由柑橙花苞、菩提子、茉莉等混合制成,晚间饮用,轻松睡眠就有了保证。

  清凉茶 内含薄荷、马鞭草、迷迭香等,饮上壹口,整个人都仿佛跟着静下来了。

  美容茶 由8种以上的鲜花共同调配而成,是爱美女性的好朋友。

听的懂花语的爱茶人,已经不满足于单品花草茶的单壹的味道了,他们追求的是“百花齐放”——将花草茶混合,变化出其它饮用方式,让茶的滋味更丰富。

将不同的干燥花草茶混合,可以以增强功效为目的,也可以以丰富味道为宗旨,而拼配出来的这种茶被称为“复方花草茶”。

学学前辈的经验,从今天开始,每天壹杯花草茶。

金盏花+甘草+安神菩提=舒心快乐

材料组合:甘草、金盏花、安神菩提、茴香、紫花锦葵、毛蕊草、麝香锦葵、野莓叶、药蜀葵叶、玫瑰花

甘草的甜、玫瑰的香是入口的第壹印象,因此这款复方花草茶的味道普遍受到人们的喜爱,而紫花锦葵与金盏花的色彩更丰富了整个壶,饮用时也充满视觉的享受。

材料中的金盏花可以消炎;安神菩提可以镇定解热;药蜀葵与锦葵科的植物可以减轻咳嗽、喉咙痛与气管不适等症状;玫瑰则具有养气解郁功能;还有茴香可以理气开胃。因此,如果心情不好,觉得胸口郁闷的人可以多喝这道茶。喝完之后,果然茶如其名,舒畅心胸,人也变得快乐了!

熏衣草+百里香+洋甘菊=放松减压

材料组合:甜橙叶、薄荷、熏衣草、百里香、安神菩提、马郁兰花叶、洋甘菊

这道花草茶是以熏衣草为主的复方花草茶,由于加入了其它花草,使得原本浓郁的味道中和了不少,也较为丰富。由于大部分的材料都具有放松与镇定的功用,因此适合平日工作压力大的人饮用。此外,饭后容易胀气的人也适合饮用这款茶。

忙里偷闲来杯此茶,可让身心都休息壹下。其中,百里香与薄荷的气味可提振心情,给你重新开始的动力;熏衣草有安眠与镇定的功能;洋甘菊可以消除紧张;马郁兰可以产生抗压的作用;菩提也是很好的天然镇定剂;百里香和薄荷则对呼吸道很有帮助。

玫瑰+茉莉+柠檬香茅=芳香真爱

材料组合:玫瑰、洋甘菊、茉莉、紫花锦葵、柠檬香茅

由于使用玫瑰、洋甘菊、茉莉、紫花锦葵等花瓣部分,使得这壶茶像是鲜花盛开的花园般灿烂,味道也非常丰富,壹层层不同的香味,在品尝时散发出来。其中,玫瑰可以促进气血循环;洋甘菊可以减轻生理痛、松弛身心;茉莉可提神解郁;紫花锦葵则可舒缓情绪;柠檬香茅具有滋润肌肤的功效。

这款茶可以说是专为女性拼配的,可以舒缓郁闷的情绪。

柠檬香茅+马鞭草+马郁兰=湖滨散记

材料组合:柠檬香茅、薄荷、马鞭草、马郁兰

这道茶的名字听起来就非常轻松自在,清凉的自然香气是茶汤给人的味道,就像面对着翠绿的湖水壹般,让人心神感到愉悦。

此茶给人清凉解郁的感觉,饱食后喝上壹杯,可以消除睡意,并帮助消化。其温和不夸张的味道,很受到壹般人的喜爱,也极适合男生饮用。

茶中所含柠檬香茅有健胃与滋润肌肤的功效;马鞭草可以刺激肝脏、帮助消化。

香蜂草+野蔷薇果+覆盆子=健康养生

材料组合:金盏花、香蜂草、野蔷薇果、玫瑰花、覆盆子

这道茶,虽只有简单的几种材料,却充满了蔷薇果的微酸与玫瑰、香蜂草的清香,可以充分满足饮者舌尖的需求。

这是壹款健康养生的花草茶,可增强免疫力,即使在工作中也可以饮用,绝不会让人放松到想睡觉。其中,蔷薇果含有丰富的维他命C;覆盆子、金盏花都具有消炎的功能;香蜂草对于神经紧张、肠胃不适与发烧都有缓解的作用;若怕酸的人,可以适量地添加蜂蜜,喝起来会更顺口。

柳橙花+甜橙皮+黑叶莓=水果爱恋

材料组合:柳橙花、甜橙皮、金盏花、野蔷薇果、玫瑰花、黑叶莓、安神菩提、紫花锦葵

橙花橙皮的香味壹直是芳香疗法中重要的味道,可带给人愉悦的心情。这道茶在喝之前就可以闻到橙子的香气,再加上喝起来微酸的口感,让人仿佛陶醉在恋爱中;而混合许多色彩的茶色,也像谈恋爱壹般多彩多姿。

饮用这款茶可增强抵抗力、缓解感冒症状,并帮助消化,让你拥有恋爱中的好气色。

玫瑰+洋柑橘+芙蓉=酸甜浪漫

材料组合:玫瑰、芙蓉、杜松果、蔷薇实、洋柑橘各壹茶匙;紫翼天葵两三朵

情境:下了壹场大雨。雨水打湿了头发也打湿了心情。我对你说,变换壹下心情吧。冲壹壶花果茶,让酸甜中沁出甜蜜的滋味,荡漾在我们心中。窗外的雨,不再令人心烦。

功效:富含维他命C,润喉养颜。

茉莉+马鞭草+薄荷=清爽醒神

材料组合:茉莉、马鞭草、薄荷各壹匙

情境:无瑕的的茉莉花像个羞涩又丰满甜美的乡村少女,甘甜中带着清秀,洁白中映着嫩绿。有壹种欲言又止的羞怯,以及无法抑制的青春气息。

功效:清新提神、消除疲劳、清热健胃,对干性与过敏性肌肤有益,是欧洲乡间传统饮品。

菩提+熏衣草+小甘菊=幸福好睡

材料组合:安神菩提2、3枝,紫熏衣草、小甘菊各壹匙

情境:没有恼人的事情,我们刚刚才互相轻轻说晚安。月亮轻轻地挂在天上,平静的心绪如春日的湖水。亲爱的,今晚,且让我拥着你的笑容入睡……

功效:放松神经,缓解压力,镇定情绪,帮助入睡。(尤其适用于观看足球比赛之后情绪激动时饮用)

芙蓉+蔷薇+黑莓叶=美丽佳人

材料组合:芙蓉2瓣,蔷薇实壹茶匙,覆盆子壹茶匙,黑莓叶3片

情境:你说,最爱从人群中看我,因为我的与众不同,从纷杂的人群中跳脱而出,壹如荒原中那独具风姿的美艳花朵。

功效:富含维他命B、C、D、E,有浓浓果香,能给予肌肤最佳滋润,养颜美容佳品。

柳橙花+薄荷+肉桂=清凉魔法

材料准备:柳橙花、熏衣草各壹匙,安神菩提3枝,薄荷壹匙,肉桂4片

情境:疲惫袭击着我,没有任何事情让我动心。远处传来壹阵阵干净的歌声,和着吉他,声音清远悠扬。霎时,觉得身体被高举至云端,苍穹拥抱着我,疲惫不再。

功效:镇定神经,能有效缓解神经紧张与焦虑。

你喜欢什么样的花草茶?

贴心叮咛

关于产地?由于花草茶最早由欧洲人兴起,本文介绍的花草茶,也大多产自欧洲和台湾,属舶来品,在壹些进口食品比较多的超市或茶馆里可以买到。目前,国内的茶叶市场上也有不少国产的花草茶,但在品种上有所不同,消费者在选择的时候应稍加注意。

如何选购?在选购时,要注意观察花草茶的色泽和完整性,尽量选择色泽鲜纯、不含杂质的产品。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闻壹闻,壹方面可以感受壹下是不是自己能接受的味道,另壹方面是否新鲜也可以闻得出。还有,壹定要小心受潮、发霉的产品鱼龙混珠。

跟茶叶壹起喝好不好?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花草茶不能和花茶、绿茶等混在壹起喝,但由于花草茶本身就是拒绝了咖啡因的健康饮品,若又添进茶叶,岂不浪费了它的功效?再者,传统上也没有这种习惯,所以把花草和普通茶叶混合多少就显得有点不伦不类了。

是否能长期饮用?没问题!只要你适应。

花草茶是否有季节性?任何季节都可以饮用花草茶,只是在喝法上可以略有区别,比如夏天可以喝冰茶,冬季可以可牛奶等壹起饮用。

不要随意配制复合花草茶。不同种类的花草茶没有经过专家的说明,不可以自行任意混合搭配,以免药性相克。因为每壹种花草茶都有不同的保健效果,饮用时要多了解,以免喝得时机不宜,造成需要精气十足地工作结果却呼呼大睡的相反效果。

 另外,若常期饮用过量,也会造成身体不适的情形,更不要把花草茶当成药,它只是有保健作用的饮品。

想要喝甜甜的花草茶,最好添加蜂蜜,因为蜂蜜同样属于大自然的产物,健康且与花朵的味道相搭配比较和谐。

若觉得冲泡出来的复方花草茶味道不好,可以放入壹两朵干燥的玫瑰花,玫瑰的香气可使整壶茶变得好喝起来,且因玫瑰的功效属于中性,不会跟其它花草茶相冲突。

若要招待男士饮用花草茶,而其本身对花草茶不熟悉的话,可从使用根叶的花草茶开始,像是马鞭草、薄荷、柠檬草、甘草等,比较容易被接受。

自行调配花草茶时,要注意花草的性质,如安眠作用的熏衣草,就不要与可振奋精神的迷迭香壹起冲泡。的卵,时间到

如何保存?花草茶越新鲜越好,除了购买时要注意保存期限外,买回去后的保存方式也应格外注意,以免过期或受潮变质。

确保密封。无论放在袋中或密封罐中,都要记得将袋口或罐口密封好,以免受潮。 放置阴凉干燥的地方。光线、湿气与温度都容易让花草茶变质,因此,要放置在干燥阴凉处。

  消耗速度慢时,须放在冰箱中。如果壹次购买的量要很久才能用完,最好将它放到冰箱中冷藏,可以延长保存期限。

注意小虫的侵袭。有些花草茶放久了,会出现小虫子,它们是附着在花草茶中的卵,时间到了就自动孵化出来,这些虫子并无碍饮茶,反而因为有虫子的产生,更证明花草茶没有喷洒农药,喝起来更加安心。

十二星座与花草茶

牡羊座:率真、直接、精力旺盛,活力充沛的星座但却有冲动易怒的缺点,可饮用薄荷或柠檬等清爽的饮料。

金牛座:平稳、认真,重实际也重视美感的星座,草莓、樱桃、水蜜桃等果香较重的茶,较能满足金牛座的口味。

双子座:活泼、伶俐、善变,勇于尝试新鲜事物的双子座,喜欢多变化的生活,有浓郁口感及成份多重的饮料是很适合双子座的!

巨蟹座:柔顺温和、善解人意,带着母爱光辉的巨蟹,有着极度恋家的倾向,为了填补巨蟹的不安全感,带有奶香的茶特别适合饮用。

狮子座:具有热情、胆识、讲究气派的星座,向日葵口味的果茶最适合。但若要使狮子座舒缓压力,熏衣草可算是不错的选择。

处女座:重内涵、讲求真善美,有点挑剔的处女座,带着壹股高雅的气质。紫罗兰、熏衣草及蓝莓口味的果茶,都非常适合。

天秤座:爱美,凡事追求平衡与公正,有着天生的外交本领周旋在各色人物之间,综合了所有的花草与果粒的各种花果茶,是最适合的饮料。

天蝎座:神秘诡谲,令人疑猜的星座。神秘、美丽似乎与蝎子座划上了等号,所以色泽动人、香醇浓郁的茶,例如樱桃、蓝莓等口味的果茶可吸引蝎子品尝。

射手座:喜欢梦想的射手座,像永远长不大的大小孩,热情、率真。热带水果口味,最适合射手座漂泊的心。

摩羯座:“铁杵磨成绣花针”的毅力和耐心,非摩羯莫属。摩羯壹步个壹脚印的实务作风,使得事业或爱情都能获得结果,而为了面对长期的压力与烦燥,就来点带有菩提子花及柠檬草的饮料吧!

水瓶座:水瓶座具有思想超前、理性自重、思考敏锐、反应灵巧且聪明等特质,茉莉花香淡雅细腻,香味馥郁,可以帮助水瓶座人士冷静思考。

双鱼座:天生多情、浪漫感性的双鱼座,充满了唯美的想法,粉红玫瑰再加点熏衣草淡淡的香味,更能衬托浪漫的双鱼宝宝们,而优雅的紫罗兰、柔柔的紫色带有芬芳的“感觉”。

  你好!

  一: 白菜简介:

  白菜,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苔属(Brassica)一年生、二年生草本植物。

  包括结球及不结球两大类群。原产地中海沿岸和中国。由芸苔(Bcampestris)演变而来。以柔嫩的叶球、莲座叶或花茎供食用。栽培面积和消费量在中国居各类蔬菜之首。

  历史 白菜的古名“菘”,最早见于公元 4世纪初的晋郭璞《方言注》。南宋杨万里(1124~1206)诗中始有“白菜”一名。不结球白菜南北朝时在长江流域下游已较常见;黄河流域虽有栽培,但不普遍。《唐本草》(659) 中有“牛肚菘”、“紫菘”和“白菘”。“牛肚菘”,可能是结球白菜的原始类型。明代中叶出现结球白菜,《学圃杂疏》(1578)称花心结球白菜为“黄芽菜”。清代初叶,结球白菜已有较大面积种植。现除中国外,日本、朝鲜及东南亚国家种植较多,在欧、美各国的栽培面积也有发展趋势。

  二: 白菜形态和构造:

  白菜根为浅根系,主根粗大,侧根发达,水平分布。叶片有毛或无毛,着生于短缩茎上成莲座状。除薹用和分蘖类型外,腋芽不发达。花茎从短缩茎的顶端发生,分枝1~3次。花茎上发生“茎生叶”,叶基部抱茎或不抱茎,表面有蜡粉。总状花序,花萼、花瓣均4片,花淡黄至**,基部有蜜腺。四强雄蕊。长角果,成熟时易开裂。每荚结种子10~20余粒,圆形,黄褐、红褐至深褐色。类型及品种较多,但染色体数相同(2n=20),属于一个基本染色体AA组,相互间可以杂交。栽培的白菜分别属于芸薹的2个亚种:

  结球白菜(Bcampestris ssppekinensis) 又名大白菜、黄芽菜。为中国北方各省普遍栽培的主要蔬菜。叶无明显叶柄,具叶翼,叶球白色或淡**。根据叶球抱合程度,主要分为4个变种:①散叶变种(vardissoluta),顶芽不发达,不形成叶球,以其幼苗或莲座叶为产品,抗热性和耐寒性很强,适于春夏栽培,生长期40~60天。如山东的“擘白菜”,陕西的“麻腿白菜”等。②半结球变种(varinfacta),叶球抱合不紧,呈半结球状。耐寒性较强,生长期60~80天。如辽宁“大锉菜”、山西“大毛边”等。③花心变种(varlaxa),叶球抱合较紧,但球叶顶端向外翻卷,呈“花心”状。耐热性较强。生长期60~80天。如北京“翻心白”、连云港“小狮子头”等品种。④结球变种 (varcephalata),叶球抱合坚实,是结球白菜中栽培最广泛和最主要的类型。又可分为 3个基本生态型:卵圆型的栽培中心在山东半岛,为海洋性气候生态型,生长期100~110天,少数早熟品种70~80天,如山东“福山包头”等;平头型的栽培中心在河南中部,为大陆性气候生态型,生长期100~120天,如河南郑州“黑叶”等;直筒型的栽培中心在河北东部一带,为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交叉生态型,生长期60~90天,如天津“青麻叶”等。

  http://image1wikicn/wi/2/27/Ny057277jpg

  谢谢!!

(一)关于籍贯的论订一、唐代遗碑记述杨贵妃事迹最早的是唐天宝四年四门助教许子真所写的《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据《元一统志》载:“杨妃容县碑记,在普宁县东一百二十步。”后为《永乐大典》所援引。碑文不长,现抄录如下:“杨妃,容州杨冲人也。离城一十里。小名玉娘,父维,母叶氏。维尝谓先人云:“葬其祖去此十里许,逢一术土,忘其姓名,云:‘此坟若高数尺,必出贵子;惜太低,生女亦贵’。妃母怀娠十二月始生,初诞时,满室馨香。胎衣如莲花,三日目不开。夜梦神以手拭其眼,次日目开。眸如点漆,抱出日下,目不瞬。肌白如玉,相貌绝伦。后军都督杨康见之,以财帛啖其父,求为女。妃家素窭,不得已与之。康有二子读书,妃三岁,日夜同坐,听其诵读。渐长,通《语》、《孟》,康夫妇惜如珠玉。时杨长史琰摄行帅事,闻之,左右令其母皆来。一见大奇,私谓厥妻曰:‘此女姿质异常,貌有贵相,吾二女远弗逮也。’遂给以金帛与康,求为女。康不从,乃胁取之。举家号泣送去。居无几何,长史秩满,携归长安,与二女同教。惟妃性昭慧,谙音律,明经史。后进入寿王宫。开元二十四年,明皇诏入内,号太真,大被宠遇。天宝间,册为贵妃。”(1)然而,有许多说法却与此不同。《旧唐书·杨贵妃传》说:“玄宗杨贵妃,高祖令本,金州刺史。父玄琰,蜀州司户。妃早孤,养于叔父河南府士曹玄璬。”(2) 没有明确提出籍贯。《新唐书·杨贵妃传》说得较清楚: “玄宗贵妃杨氏,隋梁郡通守汪四世孙,徒籍蒲州 (即永济,今山西蒲坂),遂为永乐人。”(3) 《杨太真外传》则说是“弘农华阴人,后徙居蒲州永乐之独头村。”这里说到村,算是较具体的了。后来又说到:“其父元(玄)琰蜀州司户,贵妃生于蜀。”(4) 因此后来又有杨妃是四川人之说。而《旧唐书》和《新唐书》的《杨元(玄)琰传》则说杨元(玄)琰是虢州阌乡人,即现在的河南陕县人。此外,还有说杨贵妃是湖南醴陵人的。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种种的说法,究竟应以哪一种较为可靠呢?笔者认为应以许子真的碑记为最可靠。理由有四:一、碑文内容有根有据,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而且细节翔实。文中虽有某些传奇色彩,这正同史传上的许多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的事迹,多少附带有某些传奇甚至是迷信色彩一样,不足为怪。二、碑记是杨贵妃同时代的人所撰,是此历史的权威见证。其它一切杨妃籍贯的歧说,均远后于许子真的人所作,许子真是杨贵妃生活时代最有资格的发言人。三、这是一块确确凿凿的碑文,它有着一般书本文字所没有的特殊的文献价值。这总是先有其人其事并有其缘才能有其碑,唐当代的人对于一位贵妃,是不能随便以伪说勒石铭碑的。这是人们常识以内的事。四、许子真当时任四门助教,是有地位的学门教长。四门学唐代前原为大学,隶属于国子监,以传授儒家经典为职责。到了唐朝“始合于太学”,助教为三人。据柳宗元在《四门助教壁记》中说:“四门学之制,掌国之上士中士下士凡三等,侯伯子男凡四等,其子孙之为胄子者,及庶人之子为俊士者, 使执其业而居其次,就师儒之官而考证焉。”(5)因此,许子真是当时有颇高地位的人,撰这样的碑文是要负责的,决不会凭空捏造。古例,生不立传,所以此碑应系作于杨妃死后。碑文体例,传后必加评赞,正文之后必勒作碑年月,此碑独无;其纪事至入宫封贵妃,亦无结束语,可见并非全文,其后必有缺佚。碑文说杨贵妃“进入寿王宫”,再“诏入内,号太真,大被宠遇。”是历史的正面记载。对杨妃入寿王邸后,成了寿王的妻子,玄宗父夺子妇,先令她出家当道士,号太真,到天宝间再册为贵妃这一**的丑行,碑文只隐约其词,没有挑明,这也是“为尊者讳”的缘故。至于许子真碑记之外的各种杨妃籍贯的歧说,既有北方的山西、陕西、河南的分歧,又有南方的四川、湖南等地的涉及,内容简单,毫无细节。其依据,都是沿着杨玄琰的家族一脉相承来分说,不是随从“高祖令本”而出,就是跟着杨玄琰和杨玄璬的迁居与宦游而定,莫衷一是。那一家都没有说清楚杨贵妃的具体来历。更应指出的是,这些都是后人的编述,五代刘昀编旧《唐书》时,距杨妃之世已一百八十多年;宋太宗朝乐史作《杨太真外传》时,更已在杨妃既死二百八十多年之后。年代久远,材料间接,因而各自说法混乱,根本不能同当时许子真亲身经历的实录碑文相比。就是时距杨贵妃死后五十年白居易写的《长恨歌》,以及陈鸿写的《长恨歌传》,都没有明确肯定杨贵妃的籍贯。《长恨歌》只说“杨家有女初长成”,但没有谈到这个杨家女从何而来,生父是谁,家在何方。因此,我们不能作出贵妃是杨玄琰亲生女的结论。《长恨歌传》也只说“得弘农杨玄琰女子于寿邸”(6)。实际上这个弘农(今河南灵宝县)是唐代的一个郡, 是杨玄琰被封为弘农郡公时的爵邑,并不是他的故里,以此作为杨贵妃的籍贯是错误的。二、后世的记载说杨贵妃是容县人的,并不单是许子真一家。从唐代到清代,不少文人学者加以撰述,许多史章典籍为之详加记载。自许子真碑记被作为历史文献载入元史乘类书《元一统志》与明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史乘类书《大明一统志》之后,在明代,还有曹学佺的《广西名胜志》,魏浚的《岭南琐记》,以及邝露的《赤雅》等书志,他们都有经过调查以后的发言权。曾学佺说:“杨山在县(容县)西云凌里,唐杨贵妃产于此。”(8)邝露还从他的家乡广东深入到容县去调查,在杨贵妃的出生地参观了杨妃井,并品尝了井水。在清代,有关记载也很多,有权威性的是康熙年间钦命编撰的大型丛书《古今图书集成》。书中明确肯定:“贵妃姓杨,容州云凌里人, 小名玉环。”(9)与此同时,浙江名学者曾任桂林通判的汪森,在《粤西丛载》里引用了《梧州府志》也证实杨贵妃是“容州云凌里人。”(10)汪森为了编写《粤西通载》(包括粤西文载、粤西诗载、粤西丛载,又称三载),曾经穷年累月,遍搜广西、浙江等地的文史资料,埋头研究,终于大功告成,是公认的研究广西问题的专家,有“广西通”之称。到嘉庆年间,学者董浩等更把《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收进了有影响的《全唐文》。(11)在决定收录之前,董浩曾数度与寓居北京的容县文士周耀昌面谈,得到证实后始行收录。对此,周耀昌在他的《玉峰漫笔》中说:“贵妃,亦妇人耳。嘉言懿行,书无著录,而为后世关注如此,迨亦悲其遇乎?”此外,出于广西的地方志如文渊阁钦定四库全书《广西通志》和《梧州府志》,以及《容县志》等等,记述杨贵妃是容县人的,就更多了。一个有争议的历史妇女人物,得到历代这么多的重要史章典籍的纪录和权威学者的关注考订,是不多见的,也绝不是偶然的。即使其中有人受到许子真碑记的影响,但如果碑记不可靠,权威的学者是绝不会盲从的。三、历史的赋咏不仅如此,历代还有许多骚人墨客,在他们的吟咏中确认杨贵妃系生于容县。明代诗人徐棻在《梧州怀古》七律中写得好:“王孙芳草自天涯,把酒凭高眺落霞。云冷玉环妃子宅,春残金谷美人家。丹砂寂寞送瑶岛,斑竹扶疏渺翠华。惟有苍梧城上月,年年清影照凄鸦。”(12)诗中的颔联,不仅描写了生在北流江(绣江)边的杨贵妃,而且旁及了生在南流江边的梁绿珠。我国四大美人中的两个都生在广西梧州府的辖区之内。据《广舆记》载:当时的梧州府管辖苍梧、容县和玉林、博白等十个县。(13)以此,可具见此诗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和幽深的内涵。明代进士出身的浙江诗人彭清,于永乐十六年任容县知县时,曾写有《容县八景诗》,汪森的《粤西诗载》收了四首,其中的《云凌斑竹》咏的就是杨妃故里民间传说的遗迹。诗云:“云凌竹,何斑斑?云是玉环幼时泪,挥洒点缀成斑斓。迩来千有百余载,犹自脍灸于人寰。天上丽质何颠倒?父母生兮不自保!定将遗迹说杨家,此事朦胧莫可考。至今杨山麓,苍翠交林木。凤不下兮鸾不凄,只作琅玗耀人目。”(14)诗人悲叹杨妃的幼年被卖:“天生丽质何颠倒?父母生兮不自保!”但又指出竹因杨妃洒泪成斑乃是无稽之谈:“定将遗迹说杨家,此事朦胧莫可考。”诗人说的完全正确,“云凌斑竹”无疑出于附会,但也表明了杨妃确系生于容县。因为其地要是没有杨家“天生佳丽”其人,没有“父母生兮不自保”其事,也就不会有“云凌斑竹”的传说。凡属于附会的传说,必先有所附,然后始能牵合成词。不是出于对杨妃这个本地人怀有感情,容县人大概是不会编出这个传说来的。主编《永乐大典》的解缙也写诗证实过杨贵妃出生于容县。他在《勾漏访古》中写道:“北流县下古铜州,平地山岩笼玉楼。谁为丹砂赴勾漏,人传青竹满罗浮。杨妃井塌风烟古,葛岭寺(应为葛令寺)荒草树秋。却忆故乡山更好,锦袍归去棹扁舟。”(15)解缙是受贬而到容州北流来的,他经容州时看到了已湮废的贵妃井,所以有此吟咏。现在这首诗还刻在北流县勾漏洞内。这个井是指杨贵妃故里井,在容县杨皮村饶家屋角石堆下,附近有黄皮果树,离溪边村道不远。后来由于风水先生说此井不利,村人每多口角;又谬说饮井水生美女会惹事生非,因而乡人用一大石坂把井口封盖住。对于杨贵妃的籍贯,在诗歌中表达得最明确的,莫过于清雍正浙江诗人商盘的《杨妃井歌》了。诗曰:“范阳战鼓边尘起,雨湿梨花葬妃子。杨氏当年掌上珠,生长容州普宁里。戚晚消亡历劫沙,行人犹自访杨家。倾域丽质归宫禁,隔代遗踪汲井华……此井炎云瘴雾中,古波不动虾蟆伏。君不见、梁家鬻女珠盈斛,坠楼不惜埋金谷。一勺泉留双角山,萋萋蔓草含情绿。”(16)这首古体诗同样拿杨贵妃来与绿珠相比,说明古代诗人对我国这两个古代美人出生在南北流二江很感兴趣,而且对其惨遭不幸深表同情。此外前人从容县这一地方落墨为杨妃题咏尚多,在此就不能—一列举了。四、古迹佐证在杨贵妃的故乡容县,不但有许多诗文的记载,而且有名胜古迹可资考证。除了上述的杨妃井和云凌斑竹之外,还有梳妆台、杨妃山和杨妃庙等。梳妆台在容县城东门外唐代遗迹经略合真武阁附近,相传那是古代容州官暑所在。杨贵妃被杨康和杨玄琰递相买养以后,都在那里住过一段时间。后人即名之曰梳妆台。可惜年代久远,加上天灾人祸,建筑物早已无踪了,但地基尚可辨认,人们的题咏尚在。清代容县诗人王维新唱道:“内殿春风扫十眉,名牵长史迹纷歧。绣江亭榭分明在,镜匣芙蓉惝怳疑。汨汨温泉无锦槛,萧萧斑竹有荒祠。书生吊古如亲见,忧化初承恩泽时。”(17)诗的第二、三、四句,乃系针对杨妃籍贯的歧说而发。说由于杨妃名义上为杨玄琰(长史)的女儿,遂至对她的踪迹(指出生地)产生了纷歧的说法。绣江旁边明明摆着她的遗迹,竟也使她的出身事迹成了疑案。诗的后半首还举出斑竹、杨妃庙两古迹为证,说使他这个本地人(书生)“吊古如亲见”,亲切之情,跃然纸上。清代江西诗人赵德湘在《容县杨妃梳妆楼》一诗的首联中,也说得很清楚:“群峰拔黛引游船,生长杨妃艳此邦。”(18)杨妃山在杨皮村附近的金牛岭上,又名狮子山。这就是碑记中杨贵妃父亲说过的那座坟山所在地。上面葬有杨贵妃的祖先,其坟叫“王母点兵”,名堂很别致。从这里可以看出,杨贵妃祖籍容县,也是无可置疑的。杨妃庙在杨皮树,保存时间最长。该庙又叫娘娘庙,规模相当可观,除了正殿还有附属廓屋,山前山后还有杨妃庙的园林地。庙的左右两厢,历代文人的题辞碑刻很多,其中一幅中间写着李白《清平调》的名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旁有一首意境绝俗,脍灸人口的联语:“莫道空山环珮寂,犹闻古井石泉香。”庙内还供有一块银牌,上面刻着杨贵妃的生卒年月。此外,庙内还保存有不同年代的石碑数幅,只因保管不得其法,碑文剥落甚多,殊为可惜。无疑地,这些古迹都自然而然成为杨贵妃出生于容县的佐证。1950年笔者在容县地委工作期间,曾听下乡到杨皮村工作的同志回来说过杨妃庙的情况。痛惜一场浩劫,现在听说已经荡然无存了!我国历史上的四大美人,都有著名的同她们的出生地相关联的名胜古迹。如西施的故里浙江县有浣纱石、浣纱亭和西施谷;王昭君的湖北兴山县有昭君村、昭君井、望月楼、妃台山和梳妆台;绿珠的广西博白县有绿珠井、绿珠祠和绿珠江;而杨贵妃的故乡容县也有贵妃井、杨妃山、贵妃庙、梳妆台和云凌斑竹等。杨贵妃同王昭君一样,与其相关的名胜古迹都是最多的。这都是因人而设的景物,是因人而流传下来的古迹,是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公认的佐证。“西子院遗石,贵妃生有村。香泉红泪在,曾照马嵬魂。”(19)清代湖南诗人周志勋的五绝,多少道出了这个古迹的参证价值。对此,民国初年广西诗论家梦秋,在《桂海百一诗话》中也有过肯定的论证。他在列举了绿珠、王昭君、西施和薛涛各在其家乡有其名字所冠的古迹之后,接着说:“容县有杨山、杨妃井,盖取美人出处为名。”(20)五、家乡的嘉果杨贵妃酷嗜荔枝。本来,爱吃荔枝的人,不一定就是产荔枝的岭南的土著。苏东坡、白居易都盛赞荔枝,他们就都不是岭南人。但是,也有人因四川也产荔枝(质颇差),便以此证明嗜荔枝的杨妃是四川人,所以这里也就特地说一说。而且,从前人的诗文中,也可于此窥见杨妃生于容县的端倪。荔枝是亚热带的特产,以广东、广西、福建最著名。其中尤以广州附近增城一带出产的挂绿和黑叶等品种至为名贵,这在汉晋朝代就是朝廷钦定的贡品。五代时,南汉状元梁嵩的《殿试荔枝诗》,就说明了杨贵妃与岭南荔枝的关系。诗曰:“露湿胭脂拂眼明,红袍千裹画难成。佳人胜尽盘中味,天意偏教岭外生。橘柚远惭登贡籍,盐梅应合共和羹。金门若有栽培地,须占人间第一名。”(21)梁嵩是平南县人,同杨贵妃故里毗邻。杨贵妃的家乡容县,也是产荔枝的所在,县西离现在汽车站约三公里有村名荔枝根,就是古代有名的出产荔枝的地方。杨贵妃进宫以后,唐玄宗为了取悦这位宠妃,于是下令广东进荔枝。在每年荔枝季节,便通过驿道,日夜兼程,一站一换人马,从广东远送荔枝到长安宫中。关于这件事,史学家司马光的名著《资治通鉴》写得最为确凿:“杨贵妃方有宠,每乘马则高力士执辔授鞭(高力士,广东高州人,家距容县甚近)……中外争献器服珍玩……妃欲得生荔枝,岁命岭南驿地致之。比至长安,味色不变。(22)但,历来有不少人怀疑此事是否属实。因为,荔枝一经摘下,“一日则色变,二日则香变,三日则色、香、味俱尽矣!”(白居易《荔枝图谱序》)不论如何快的驿马,不论如何日夜兼程,也决不可能在三数日内把摘下的荔枝从广东运到长安。然而,古人自有办法,故宫刊物《紫禁城》对此有档案资料。那办法很简单:把将熟的荔枝大枝大枝地斩下,以容器盛水,好似插花那样养着,然后装运。路上还要不时往叶上洒水散热,减少水份蒸发。用此办法,路上当然也还会坏掉不少,但总有一部份可以保鲜运到。当时广东曲江人唐玄宗朝宰相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章,任岭南经略使,贡荔枝就是由他筹划运送的。他因积功得加三品,并升迁为光禄大夫。就连认为“妃生于蜀”的宋代乐史,在《杨贵妃外传》中,也曾多次提到荔枝是由南方的广州送去的。说杨贵妃“尝荔枝,南海荔枝胜于蜀者,故每岁驰驿以进。”(23)杨贵妃缢死的时候,唐玄宗还叫高力士用岭南送来的荔枝祭奠。可见杨贵妃同岭南荔枝的关系是多么的深!然而苏东坡却说是由涪江送去的。他在《荔枝叹》诗中说:“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于涪。”(24)不知何据?《唐诗故事》曾说:唐代的荔枝“四川产的大多是早熟种,质量最差,果肉薄而酸,即使是最佳者,也只相当于福建下等品种。”(25)既然杨贵妃爱吃“美味水果荔枝”,岭南荔枝又是历来的贡品,决没有从涪州送去“质量最差”的酸荔枝的道理。早在唐代,就有名诗人号称郑鹧鸪的江西人郑谷作过明白的解说。他在《荔枝》诗中写道:“平昔谁相爱,骊山遇贵妃。枉教生远处,愁见摘来稀。晚夺红霞色,晴欺瘴日威。南荒何所恋,为尔即忘归。”(26)诗中说的“生远处”,“瘴日威”和“南荒”、“忘归”等等,无疑地都是贵妃与荔枝同生于岭南的写照。南宋四大诗人之一,曾任广西经略安抚使的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说:“瘴,二广惟桂林无之,自是而南,皆瘴乡矣!”(27)这说明惟两广的荔枝才能“晴欺瘴日威”。清代道光年间的两广总督阮元,是江苏有名的学术权威,曾对苏东坡作过不太伤雅的嘲笑,他在《岭南荔枝词八首》的二首中写道:“岭外书传唐伯游,风枝露叶汉宫秋。如何天宝年间事,欲把涪州换广州?”(28)如果苏东坡尚在,真不知作何答复。阮元接着写道:“新歌初谱荔枝香,岂独杨妃带笑尝。应是殿前高力士,最将风味念家乡。”这里不但明确地肯定了岭南荔枝为贡品,而且清楚地说明了杨贵妃和高力士这两个两广人,在贡荔问题上的密切关系。好一个“最将风味念家乡”!何止是高力士,杨贵妃更是思念着品尝家乡的风味——两广的荔枝。苏东坡后半生的最大不幸,是远贬广东的惠州和海南岛儋县以及广西的合浦。但他在不幸中却尝到了名闻天下的岭南佳果荔枝,他大快朵颐之余,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既然涪州的荔枝堪为贡品,他何不“归作涪州人”呢?“最将风味念家乡”,杨贵妃之为容县人,是前人所确认的。六、阿蛮何所指杨贵妃的名字很多,她小时叫玉娘;成长后,取名为玉环;到了入宫修道,号曰太真。但在宫中,她却被呼唤为玉奴和阿蛮。唐诗人郑隅在《津阳门》长诗中说:“三郎紫笛弄烟月,怨如别鹤呼羁雌;玉奴琵琶龙女拨,倚歌促泪声娇悲。”(29)这个三郎指唐玄宗,玉奴就是杨贵妃。奴,本是女子的卑称,但在当时的宫廷内,却含有爱称的意思。这个玉奴,就是玉娘的变称。至于称呼叫阿蛮,就更说明杨贵妃是广西人的问题了。两广,古称蛮夷之地。西汉南越王赵佗,据有两广,他写信给汉文帝,就自称“蛮夷大长”。唐代光化中尚书左丞狄归昌在《题马嵬驿》一诗中说:“马嵬烟柳正依依,重见鸾舆幸蜀归。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30)就是明确地把杨贵妃称为阿蛮的。当时唐明皇宫中除了杨贵妃之外,还有一个宫女叫谢阿蛮。因为她是广东新丰县人,所以也叫阿蛮。唐明皇帝为了讨好这两个阿蛮,还在宫禁戏称自己为阿瞒,以表示谐音名字的亲昵。我国晚清大词人临桂的况周颐,在他的《蕙风簃二笔》一书中,对这个问题也作过了明确的论证。他在援引《鹤林玉露》所载上述狄归昌的诗以后,肯定地说:“玉环一名阿蛮,可谓粤产佐证。北人概称南省曰蛮也。”(31)接着况周颐又援引了《永乐大典》所载的许子真碑记,最后他下结论说:“许子真与妃同时所记,得诸咫闻,必无舛误,而妃为粤产无疑矣!”(32)人们称杨贵妃为阿蛮,显然是因为她来自南方。所谓“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便是。东晋范晔的《南蛮志》有过说明。在唐代也有好几个诗人写过广西是南蛮的诗,如宋之问的《过蛮洞》,刘禹锡的《蛮子歌》,以及项斯的《蛮家》等等。当然,这是大汉族主义对少数民族和僻远边民的辱称,但人们之称杨贵妃为阿蛮则与此不同,因她曾被唐明皇所宠遇,阿蛮之名又是首先从宫里叫开去的,所以辱称也就变成了爱称。七、辩疑驳议从上面所列诸多资料来看,说杨贵妃出生广西容县是有充分的事实根据的。可是光绪二十三年本《容县志》以易绍惠、王永贞等人为首的编纂者,在记载许子真碑记的同时,又在附录后对杨妃生于容县说加按语道:“其荒诞似不足深辨。”并说“题咏流传、渐成故实;作庙立祠,其惑滋甚”,(33)这是唐许子真碑记、于元代见诸典籍,杨妃生于容县的事实为人所公认后,历时五百五十余年,又第一次被人斥为荒诞。但是斥之者举不出任何荒诞之处,只含糊其词说“似不足深辨。”他们不敢碰到许子真的《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也不敢涉及历代史章典籍的记载。只死抱住《杨贵妃外传》不放,说“妃生于蜀”,并振振有词认为《杨贵妃外传》的作者乐史是“唐史官”应该没有错。对此,容县清举人刘荆山(也作京山、耕山)曾经有过评论:“其人(指上述作按语者)除帖括(应考科举的八股程式)外即不知有学问,于彭(清)、王(维新)诗乃不知所云!”(34)意谓写上述按语的人学识谫陋,连彭清的《云凌斑竹》和王维新的《梳妆台》两诗也没有读懂,以为彭、王也认为杨贵妃生于容县之说无稽、可疑,所以就发出了“其荒诞似不足深辨”、“为惑滋甚”等论调。刘荆山与编纂《容县志》诸人同代而较年轻,熟知其人及编写情况,他的话是足够说明上述按语的来由的。彭清的诗有“定将遗迹说杨家,以事朦胧莫可考”两句,县志撰人以为是说杨妃生于容县是无稽之谈,他们没有理会诗题是“云凌斑竹”,句中的“遗迹”即指此。句中的“此事”乃指杨妃洒泪于竹成斑这一传说,昧乎此,于是对诗作出了南辕北辙的理解。其实彭诗前面“天生丽质何颠倒,父母生兮不自保”两句,就是据许子真碑所载杨妃幼年被卖事,认定了杨妃系生于当地杨家了。对此他们也没有理会。王维新诗有“镜匣芙蓉惝怳疑”之句,他们以为是王维新也怀疑说杨妃生于容县,在此梳妆是否有其事。其实恰恰相反,王诗正是指斥那些杨妃生于容县以外的歧说。词的第二句“名牵长史迹分歧”即明确指出这些歧说是由于杨妃挂上了杨玄琰这个养父而产生的。接着“绣江亭榭分明在,镜匣芙蓉惝怳疑”两句对歧说作了驳斥:“杨妃的遗迹就分明摆在绣江旁边,竟也要怀疑她是否在此居住梳妆过。”彭、王两诗并不难懂,如果真如刘荆山所说“不知所云”,则其人的学问也就可想而知。最笑话的是《容县志》的撰人竟把《杨太真外传》的作者乐史说成“唐史官”!稍通文史的人也不至于闹这样的笑话。乐史,字子正,江西宜黄人,是宋太宗朝的著作佐郎,后知凌州,召为三馆编修。他是一个著作家,写过四百余卷书。名气很大。《容县志》撰人对之懵然。刘荆山说他们“除帖括外即不知有学问”,并不过份。还要指出的是,《杨太真外传》并不是史书,它是一部小说,是《顾氏文房小说》的一部份,不能作为正史,要说是史,也只能是野史。试问:有虚构成分的小说怎能拿来作为历史重要人物籍贯的依据呢?据此而作出的推论,也就当然站不住脚。作为一个县志的编者,怎能够张冠李戴,轻率地去否定唐代见证人的碑记,再把宋人牵扯作唐人,奉之为权威证人呢?这些编者还把苏东坡《赠川妓杨姐》的诗:“须信杨家佳丽种,洛川自有落妃池”(35)用为“妃生于蜀”的依据。这个洛川就是导江,即现在的灌县。那里是传闻有“落妃池”。即使传闻属实,那是杨妃跌落过的地,也只能说明杨妃曾随杨元琰在四川住过,并不能证明杨妃生于四川。苏东坡的诗,只是即兴赠川妓杨姐的酬酢之作,可见其中的戏谑程度。以此作为掌故,似欠严谨,也难笃信。除了苏东坡,就再也役有多少人吟咏过这件事了。就算是一个依据吧!也是仅此一端,别无佐证。比起杨贵妃出生地容县历代琳琅满目的诗文和众多的遗址古迹来,那是差得太远了!翻阅现在流行的各种辞类书,如《中国历史名人辞典》、《中国人名大辞典》、《辞海》、《辞源》和《中文大辞典》等等,也没有哪里是记载“妃生于蜀”的。这些辞类书宁可沿用各有说法的新旧唐书的观点也没有取宋乐史“妃生于蜀”的说法。因为那是出于《杨太真外传》这本小说的东西,而小说和野史都不能作为正史看待的。杨贵妃并不是杨玄琰的亲生女,仅是一个养女。养女隶籍于养父,则是另一个问题。但是,杨玄琰为什么讳言养女呢?很明显,是因为杨贵妃生得聪明伶俐,美丽标致,既“通语孟”,又“性昭慧,谙音律,明经史”,是一宗可居的奇货,是可以换取高官厚禄的无价之宝。因为养女一旦为皇家所看中,就可以女荣父贵,全族享福无穷了。历史的发展,充分证实这一点。因此,杨玄琰一把养女杨贵妃带回了长安,就成了杨家的千金,与杨玄琰的两个亲生女等同一体,这不仅瞒过了皇家贵族,而且欺骗了唐代以后的一些史官和历史小说作者,以及一些地方志的编纂者了。但这事瞒过了别人,却是瞒不过杨贵妃的,因为她被卖时已有三岁多,卖后又在容州官署住过一段时间,长到好几岁才带去长安。入宫以后,更得到玄宗的宠爱,可以想象,她总是要说出这些心里话的。玄宗在宫中叫她为“阿蛮”,也表示他知道杨妃的来历。

平山镇,位于灵山县境的东北部,距县城24公里。地处灵山“大不过东山,高不过罗阳”这两座大山之间,东南面与佛子镇相连,东北面与石塘镇交界,西面与丰塘镇接壤,总面积144253平方公里。灵山至玉林公路穿过境内。镇人民政府驻地平山圩。平山镇地处较高丘陵山区,原农贸圩市在黄宁村的平山肚,由于此处不够中心,附近农民的经济、生活不富裕,购买力低下,上市的农副产品难以销售,后来圩市搬迁到地势较平的禾塘岭,故圩名称为平山圩,镇名也称之为平山镇。平山镇东南面有罗阳山,海拔8696米,为灵山县的最高峰;西北面是东山,海拔7149米;南面是灵东水库,中部地势较低。主要河流有清水江和平山江,均为钦江上游的支流。全镇有耕地21645亩,矿产资源有钛铁、大理石、花岗岩等。水果主要有荔枝、龙眼、柑橙、酸梅、香蕉、三华李等。

佛子镇,位于灵山县县境东部,距县城11公里,全镇总面积161500平方公里,山地面积15万亩,耕地面积29110亩,镇人民政府驻地佛子圩。佛子镇地处丘陵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除泗洲、象山外各行政村可通汽车,北海、钦州至玉林公路穿境而过,交通方便。生产以农业为主,盛产稻谷、水果、蔬菜、甘蔗、烟叶、木薯、茶叶、大蒜等。名、特、优产品四季皆有。传统特产荔枝,在清朝,三月红荔枝曾是贡品,古今饮誉全国;香荔、黑叶荔等名优产品,以色鲜、皮薄、肉脆、核小、味甜的独特风味而令远近客商青睐;所产大糯因其粒粗油润,作饭柔软香滑,隔数日仍软爽如初而驰名,逢年过节更成为市场上争购的稀有物品。近年来茶叶生产发展较快,全镇有5个生产基地,产品制作技术精湛,索条圆细,翠绿香鲜,茶汤清香浓郁,味爽甘醇,产品远销内蒙古、山东、江苏、浙江等地。还有莲藕以质松酥脆、番茄以色鲜肉厚、烟叶以薄叶柔根而闻名。此外,还有钛铁、花岗岩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立木积蓄量居全县各镇首位的森林资源。

灵山县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灵山开始建县,称南宾县,县治设在南宾寨(今旧州圩西南侧)。唐贞观十年(636)年,县治从南宾寨迁峰子岭南(今三海镇棠梨村境内)。贞元十年(794年),南宾县改名灵山县。宋治平二年(1065年),县治又从峰子岭迁石六峰东面灵城镇(今县城)。从建县至1994年,灵山县已有一千三百九十六年的历史。位于县境东北部,位居东经109°35′,北纬22°36′,地处环秀江、鸣珂江(钦江中游段)、劏狗茫三水交汇之滨,方圆10多公里内,地形开阔,田畴交错,一片碧绿,稍远西南面丘陵起伏,东北面山地连绵。灵山县城始建于明正统五年(1440年),海北道兵备副使甘泽驻节灵山,“苦于瑶民作乱”,因灵山无城,难于自守,邑人劳惠倡议筑城,以保地方平安。甘泽采纳了劳氏的倡议,于是在县治所在地建城,随即调动官军以土筑城。民国26年(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灵山县城屡遭空袭,群众只能从4个城门出入,甚为不便。民国27年秋,县府奉命把城墙拆除。解放后,灵山县人民政府重视县城建设,在旧城的基础上不断扩建,面貌焕然一新。从50年代起,先后修建了自来水厂、电厂、变电站、排水道等基础设施。灵山县城交通方便,国道209线、省道20124线和20221线均从县城通过,东西南北均有班车直通全县各镇与毗邻县市,并有直达班车通广州、顺德、中山、东莞、深圳、湛江、北海、防城港、贵港、南宁、钦州、玉林等地。名胜古迹主要有:六峰山、三海岩、环秀桥、穿镜岩、革命烈士纪念碑、马鞍山“灵山人”遗址以及龙武石山下千姿百态的溶洞等。县城是中共灵山县委员会、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新圩镇,位于县境的南部,距县城5公里,与檀圩镇、三海镇、佛子镇和浦北县北通镇相邻。全镇总面积171平方公里,属丘陵地区,有耕地48539亩。镇人民政府驻地新圩。新圩名称的由来,据传说在清朝初期,今元屋岭村刨岭屯的几户刘姓人家在该屯设些小卖点,后来当地群众经常拿竹笋到此地摆卖,形成圩场,故当时称“笋圩”。清朝中期,这个小圩场除摆卖竹笋外,还上市其它农副产品,圩场逐渐扩大,群众认为“笋圩”这个名称已不适合当时状况,就把它改名为“新圩”。该镇以种养业闻名于全县,水稻丰产稳产连年获奖,市、县两级高产试验田就设在新圩垌,每亩单产超500公斤。全镇农民还有利用晚造收割后种植蔬菜的习惯,经济效益可观。镇人民政府驻地石塘圩。

檀圩镇,位于县境中部,总面积147平方公里。该镇距县城13公里,交通十分方便,灵山至北海、灵山至钦州公路经过,每天过往班车100多班次,各行政村均通汽车。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壮、瑶、侗、京、布依、仫佬、毛南等民族。镇人民政府驻地檀圩。该镇东北是盆地,地势平坦,西南部是六炉山脉,地势较高。西北面有钦江流经境内。全镇有耕地面积49683亩,盛产荔枝、龙眼、无籽西瓜、香蕉、头菜、蒜头、凉薯、莲藕等水果蔬菜。该镇烟花炮竹生产已有300多年历史,镇花炮厂出口炮竹品种76个,烟花50多种,销往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香港、澳门等15个国家和地区。

那隆镇,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25公里,全镇总面积248754平方公里,镇人民政府驻地那隆圩。该镇境内属丘陵地带,土地肥沃,气候宜人,雨量充沛,盛产水稻、甘蔗、茶叶。四季花果飘香,素有荔枝、龙眼等水果之乡的美称。主要矿产有石膏、花岗岩(黑色)、锰、铁、钛等。境内有江3条,即钦江、西江、龙门江。小(一)型水库有3座,小(二)型水库有7座。灵东水库南北两干渠从境内经过,灌溉和人畜饮用水源十分丰富。乡镇企业发展较快,主要企业有烟花炮竹厂、纺织厂、红砖厂、食品加工厂。灵山至钦州的二级公路穿境而过,各行政村都通汽车,交通便利。境内原有圩场2个,即那隆圩和大平圩。那隆圩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那隆镇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早在1907年,同盟会领导的“三那”(那丽、那彭、那思)起义革命军就选定钟灵乡(即现在那隆大平一带)为进攻灵山县城的前哨,当时一大批钟灵民众追随革命军进攻灵山县城。1945年1月中旬,中共灵山县组织负责人陈铭金在白鸠埠小学(即灵一小学的前身)主持召开了全县党员骨干会议,传达中共广东省南路特委关于抗日武装起义的决定。2月8日,当地80多人参加了灵山抗日武装起义。在他们的影响下,当时的大埇、风门塘、庙竹坪、狮子岳、牛坪、覃屋等村庄的群众也积极配合,开展斗争,踊跃参加起义,前赴后继为革命的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解放后,那隆人民始终发扬先辈的光荣传统,辛勤耕耘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为家乡的繁荣昌盛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隆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36公里。传说过去由3户农民建房经商,后来生意兴隆发展成圩,故称“三隆圩”。全镇总面积1325平方公里,钦灵二级公路与江北公路并排贯穿全镇腹地,往南宁、钦州、北海十分便利。各行政村均通汽车。镇人民政府驻地三隆圩。该镇属丘陵地带,内有横岗岭、鸡笼山和开峡山。该镇盛产的石膏,品位高,储量大,远近闻名。荔枝、龙眼等水果甜脆可口,畅销全国。龙山圩距离三隆圩约10公里。成圩于解放前,现在每隔3天一圩,是三隆圩日的第二天。龙山圩街道全长约250米,共有70多个铺面,其中,有小卖店13个,饮食店4个。居民约有500多人,绝大多数是农村人口,多以种田为主。每逢圩期到来,赶圩的多是老年妇女,所以人称为“婆子圩”。圩日热闹的时候是中午12时至下午3时。

陆屋镇,位于县境西南面,距县城47公里,距钦州市67公里,地处东经108°56′、北纬22°16′。南面与钦南区的那思乡、钦北区的平吉镇相邻,西南面和钦北区青塘镇接壤,东面与三隆镇、伯劳镇连接,北面与旧州镇相邻。镇人民政府驻地陆屋圩。全镇总面积322667平方公里,陆屋圩位于钦灵、旧伯公路、钦陆一级公路(建设中)的交汇点及旧州江入钦江的相汇点上。圩镇三面临江。规划建设中的平陆运河将环城而过,规划建设的黎钦铁路亦将穿境而过。陆屋圩建于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由陆姓人在此建圩,故取名为陆屋圩。陆屋古属灵山县,清朝光绪十四年被强划钦州。解放前属钦县十一区管辖,到1958年11月15日复归灵山县管辖,1984年恢复陆屋镇之称。该镇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甘蔗、花生,同时盛产茶叶、水果。工副业主要有铸造、炮竹、食品加工、纺织、五金、选矿、建筑、石膏制品等。陆屋的铸管、机电壳、铁锅生产历史悠久;荔枝、龙眼、薤头罐头等畅销自治区内外;烟花龙虾火箭等品种飘洋过海,远销美国、日本、挪威等国家和地区。毛巾、蚊帐布等纺织品质优价廉,供不应求。矿产资源丰富,有石膏矿、锰矿、钛铁矿、坭兴土、陶瓷釉料土、花岗岩石、涂料等。钦江是灵山境内第一大江,从发源地平山流至陆屋经过80多公里的路程,迂回曲折,到陆屋江面80多米宽。陆屋镇是灵山第二开发区,可享受灵山县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政策。 青塘镇,位于市境东北部,东北端与灵山县接界。旧属灵山县青塘练地,清光绪十四(1888年)划人钦州直隶州。民国时始设青塘乡。解放后,1950年设青塘乡,1951年春分为6个小乡,1957年合并为青塘乡,1958年秋并入平吉大公社,1959年秋分设青塘公社,1984年9月复改为乡,乡治所在青塘圩,距钦州镇49公里。境内北部是连绵起伏的高山,南部是平缓的丘陵,总面积1238平方公里。通行新立话、汉佬话和白话(粤语)。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甘蔗、花生、茶叶、水果。由于境内地势复杂,一年之内往往旱涝交替出现。解放后,先后修建高峰、老虎坪等水库6座,有效灌溉面积22万多亩。芭蕉、芝麻分居全市二、三名。淡水养殖面积2居全市第一。矿产有石膏、钛铁、花岗岩等,其中石膏主要分布在青塘、新村、榃甫等6个村公所,储藏量42亿吨,年产量5000多吨,而且质地纯净,远销区内外和日本、东南亚各地。有钦州至灵山公路过境,下至钦州上至陆屋镇的钦江河段可通航木船。

平吉镇,位于市境东北部,东界灵山县。明、清时初属灵山县秋风乡,清光绪十四年划入钦州直隶州。民国19年始设平吉镇及平吉、广平、牛江3乡,30年调整为平吉、广平2乡。解放后,1950年设平吉、广平2乡,1951年春分为13个小乡,1957年10月合并为平吉乡,1958年秋并入平吉大公社,1959年6月分设平吉公社,1984年9月复为乡,1989年9月改为镇,镇治所在平吉圩,距钦州镇35公里。境内东、西两边为丘陵地,中部有面积20平方公里的市内第二大平原——九百垌。全镇总面积260平方公里,通行新立话、汉佬话和白话(粤语)。1990年有耕地755万亩,山地1898万亩,有林417万亩,为市内耕地最多的乡镇。农业以种植水稻、甘蔗为主。解放后修筑京塘、古隆、五星、那拉等水库,钦江沿岸修建近20座机电灌站,有效灌溉面积近5万亩。矿产有石膏、钛铁等,为广西石膏主产地。产品远销日本及东南亚各地。市办平吉糖厂、紫胶场等均在境内。钦州至灵山公路斜贯境内中部,各村公所均可通行汽车。钦江部分河段可通航木帆船。境内有隋、唐古墓2处,古城角村有南北朝宋寿县故城遗址。

久隆镇,位于城区东北侧,南北朝宋大明年间至宋开宝初,属宋寿县(后改名钦江)地;宋开宝五年(972年)至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属灵山县地。清光绪十四年十二月至清末,属钦州直隶州秋风练。民国时期分为久隆、新圩2乡。解放后,1950年分为久隆、新圩2乡,1951年春分为6个小乡,1958年秋属平吉大公社,1961年6月,分设久隆、新圩2个小公社,1963年春并人平吉公社,1966年10月分设久隆公社,1984年9月改为乡;乡治所在久隆圩,距钦州镇21公里。境内地属丘陵,总面积2229平方公里。通行灵山话和白话(粤语)。乡民以农业为主,主种水稻、甘蔗。解放后,修建大小水库21座、电机灌站12座,总有效灌溉面积达24万多亩。种蔗居全市第一。久隆良种猪,肉嫩、味鲜、瘦肉多,符合出口标准,仔猪畅销附近各县。境内有隋、唐古墓群和安州故城遗址,属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公路通往钦州、那彭和陆屋、灵山等地。 沙埠镇,位于钦州市区周围。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至清末,属钦州、钦州直隶州的城东厢与中和坊地。民国时分为附城等6乡。解放后,1950年分为水东、北营乡,1951年春分为沙埠等9乡,1957年分属附城、尖山2乡,1958年秋并入钦州大公社,1959年6月改属附城公社,1966年3月29日分设沙埠公社,1981年9月改为乡,乡治所在五里桥村,距钦州镇3公里。境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大部分地区属低洼丘陵,西部还有小片冲积平原。总面积1974平方公里。通行白话(粤语)。解放后,于乡北部修筑6座中小型水库,开挖钦江青年水闸东西两干渠和修筑河堤、海堤共34公里,加以大风江、茶山江、钦江等自北向南平行分布全乡,因而形成境内河汊密布,渠道纵横,有效灌溉面积达391万亩,为市内水利最好之乡。蔬菜产量居全市第一。木菠萝居全市第二。渔业以淡水养殖为主,海水捕捞为辅。南防铁路有火车站设在境内的北营村,南宁至北海二级公路经过境内,钦州至久隆、钦州至犀牛脚公路均汇集经过乡治五里桥村。钦江、大风江部分河段可通航小轮船或帆船,水陆交通方便。境内有冯子材墓、刘永福墓、宫保第及钦州古八景之一的“龙潭沛雨”(又名龙湾)等名胜古迹。

尖山镇,位于市境中南部,南临钦州湾。南北朝梁大同元年(535年)至明洪武七年(1374年),先后属玉山县(后改名华清)、宁海县、安京县(后改安远)地;明洪武七年至清末,先后属安远县、钦州、钦县、钦州、钦州直隶州地。民国时置孟锯乡。解放后,1950年设孟锯乡,1951年春分为3个小乡,1957年合并为尖山乡,1958年—1966年先后并人钦州、附城、康熙岭等公社,1989年11月从康熙岭乡析出复置尖山乡,乡治所在尖山三叉沟,距钦州镇2公里。乡境属钦江三角洲小平原,钦江自北向南分流于两侧,钦州湾深入境内,河网海汊密布,为市内水乡之一。总面积641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456平方公里,浅海滩涂面积37平方公里。渔业人口约占全乡人口三分之一,通行白话(粤语)。解放前,这里土地贫脊,干旱,乡民生活十分艰苦,解放后,先后兴建尖山渡槽桥和黎头咀反虹吸,并开挖钦江青年水闸尖山干渠13公里,可引灌213万亩耕地;同时,修筑海河堤共58公里和大小闸门110多座,改造大部分盐酸田,生产有很大发展。渔业以浅海捕捞为主,占全市第三。沿海滩涂发展养蚝和养鸭。向为钦州海路运输口岸的沙井港,位于乡境南端沙井村。钦州至沙井公路贯穿境内南北,水陆交通都较方便。座落乡境东北部的尖山,海拔437米,耸立于万顷田畴之中,风景秀丽,称“文峰卓笔”,属钦州古八景之一,为历代登高游览胜地。自治区钦江农场和地区海水养殖场在其境内。乡内黄坡★村,1986年被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定为全国365个农村固定观察点之一。

藤县有哪免费景点?

藤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藤县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呈马鞍形,区域总面积约3945平方公里。藤县古称藤州,较早接受中原文化,是广西历史文化积沉深厚的县份之一,为明代崇祯年间兵部尚书袁崇焕,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侍王李世贤的故里。 境内著名的自驾旅游景点有太平狮山、石表山旅游风景区、蝴蝶谷、袁崇焕故里等,看看有你喜欢的吗喜欢的不要错过了。

一、太平狮山

太平狮山位于广西梧州市藤县太平镇25公里的近郊,属山岳型自然风景区。狮山是低丘拔地而起的群山,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山脊茂林覆盖,藤萝密布,丹峰耸立,峡谷幽深,锦石奇异,峰、壁、谷、石四种不同的景观意境对比强烈,形成红岩峥嵘,既神奇秀美,又雄奇伟岸的景色。主要景观有净瓶远眺、三叉胜景、观音坐莲等,特产有八角、玉桂、无籽西瓜、江口荔枝、葛茹、太平咸酸菜、米饼等。

二、石表山旅游风景区

石表山旅游风景区位于广西东部的梧州市藤县境内,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包括原生态水域景观、沙滩景观、丹霞地貌景观、历史人文景观、田园村落景观等,是丹山、碧水、沙滩、翠竹、村落组合完美的地方,是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规划为集休闲、度假、揽胜于一体的天人合一山水诗画景区,具有较高的观赏游憩价值。

三、蝴蝶谷

蝴蝶谷位于广西梧州市藤_南镇黎寨村,景景区内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由十多处天然瀑布形成的瀑布群,以及落差最大、最刺激的深谷冲浪环境。蝴蝶谷溪水发源于藤南最高峰--尖峰顶,漂流落差230多米,全程水路38公里约25小时。分布了3米以上高度的瀑布15个,设有28个水滑道,最长的水滑道达130米。被誉为“天下最爽”的冲浪漂流。

四、袁崇焕故里

袁崇焕故里位于广西北海藤县天平镇新马村位于绿水环绕的浔江边,距南宁至梧州二级公路18公里。这个村原名叫白马莲塘村,后来为了区别平南县白马村改成新马村。有袁崇焕纪念碑、袁崇焕手植榕、宅基地、 莲花柱石墩、喂马槽、河滩跑马场,还有袁崇焕祖父袁西堂、父亲袁子鹏墓、袁妻跳江石等,以及何家祠堂、开明中学、莲花井,还有一群古色古香的建筑、青石板路面和散落房前屋后雕刻精美的石条、石墩等众多文物古迹。

藤县县城附近有没有可以旅游的景点?

藤县位于广西东南部,东连苍梧县,南毗容县、岑溪市,西靠平南县,北接昭平县、蒙山县北回归线从县城附近穿过属南亚热带季风区,全年夏长冬短,阳光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足,具有 发展亚热带名优特产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全县19个乡镇。

方言:藤县白话(属沟漏粤语),客家话

 藤县旅游资源丰富,在县城有古藤八景、东山美景,吸引了不少名人墨客到此吟诗 泗罗河上漂流,人在画中游

赋咏。重要景区包括百里浔江画廊景区、_洲岛、袁崇焕故里、太平狮山景区、石表山国家4A级风景区、明湖景区、蝴蝶谷景区、罗漫山景区、石马山等等。  藤县曾有光华亭、江月楼、孔庙、李卫公祠、水月阁等亭、楼、庙、阁30多个。 现有龙母庙、浮金亭,纪念苏东坡的访苏亭,纪念冯京的三元亭、袁崇焕宅基地和纪念碑、纪念太平天国四王的四王亭、太平镇二帝与义学庙、都坡文昌塔、福隆庄、东养民居、授三公祠、朱家宗祠、菊魁亭、山伯和英台庙等古迹。

藤县简介及详细资料

概述

藤县自古称藤州,位于珠江主干流的浔江与北流河交汇处,控三江,凌八桂,土地肥沃,景色秀丽,较早接受中原文化,是广西历史文化积沉深厚的大县之一。藤县人杰地灵,是明代崇祯年间兵部尚书袁崇焕,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侍王李世贤的故里,是琼崖纵队副司令员李振亚的故乡,也是西江流域广大民众敬仰的龙母的故乡。

自然气候 气候条件

属南亚热带季风区,全年夏长冬短,阳光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足。

自然资源

藤县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钛铁、黄金、重晶石、花岗岩、铅锌、矽等20多种,钛矿贮总储量约2150万吨,高岭土总藏量约67亿吨;森林覆盖率达703%,林木蓄积量达7398万立方米。

农副产品和畜牧产品丰富,无籽西瓜种植面积达10万亩,年产量25万吨;香芋种植面积15万亩,总产量约25万吨;粉葛种植面积16万亩,年产粉葛约3万吨。西瓜玉桂、八角、松脂、蜜柚、优质谷成为了藤县主要的农业经济支柱,全年西瓜15万吨,玉桂5万吨,名优水果55万吨,松脂35万吨,优质谷374万吨。1997年挤身于全国农业综合开发百强县之一,同时 ,又是全国商品粮食基地县,全国十大松脂生产基地,2000年荣获“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 全国绿化百佳县”称号,并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名优特经济林玉桂之乡”国家农业部授予 “全国晚熟江口荔枝生产基地”。

藤县水利资源丰富,已经拥有中小型发电站21座,装机容量3162万千瓦,年发电量12455万千瓦时。

旅游景区

藤县旅游资源丰富,在县城有古藤八景、东山美景,吸引了不少名人墨客到此吟诗赋咏。重要景区包括百里浔江画廊景区、_洲岛、袁崇焕故里、太平狮山景区、石表山国家4A级风景区、明湖景区、蝴蝶谷景区、罗漫山景区、石马山等等。 

东山

东山坐落在北流河与浔江交汇处的东岸,这里风景秀丽,是古代名人墨客爱到游览的地方。西面北流河的山腰有“访苏亭”,半山建有“浮金亭”古代山上还有广法寺、卫国公祠、慈圣寺、文昌阁等,据说这些古建筑雕梁画栋、经阁飞檐,蔚为壮观,这是藤州八景之一。山的西南修有水泥右阶直通山顶;东南壁有公路,汽车可通山顶。古时东山藤罗密布,古树参天两面沿江,一面临城景区秀美,不少名人留下赞颂隹作。苏元代黄克忠《浮金亭记》“余观古藤形胜,在东山一景。绣江经其下,镡水溱其东,春水既溢,秋波未息,自川之东望之,山势陆然如浮玻璃,苍烟乔中、斜阳古道,空实相映,过田成色者皆是也”。

太平狮山

又名狮山,位于太平镇东南5公里,面积为65平方公里,有不同形状的山峰数十个,最高峰为岑山寨,海拔519米。太平狮山主要以岩、峰峦形成不同特色的洞窟、峰模、飞禽、走兽、人物各种自然景观,千姿百态,加上山溪流水,飞瀑高悬,野果花山,终年不断,阴雨 睛雾,四时变化,加上各景点美妙神话传说,更添石山的风 采和魅力。太平狮山自治区区级首批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级森林公园。

石表山风景区

位于广西东部的梧州市藤县境内,总面积约158平方公里,旅游资源丰富,包括原生态水域景观、沙滩景观、丹霞地貌景观、历史人文景观、田园村落景观等,是丹山、碧水、沙滩、翠竹、村落组合完美的地方,是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规划为集休闲、度假、揽胜于一体的天人合一山水诗画景区,具有较高的观赏游憩价值。

景区坐落的象棋镇道家村是历史名村,隋唐以来,历朝均在此设立驿站,现村中尚存多处文物古迹,隋时护城河、唐时通济桥、清时福隆庄等仍保存良好。明澈的河水、洁净的沙滩、深幽的峡谷、青葱的竹林、神秘的山寨、鬼斧神工的丹霞景观、古朴天成的村落,融合了自然的钟秀、文化的气韵和历史的沧桑,使得整个景区独具特色,魅力无穷。

_洲岛

藤县塘步镇_洲村委会驻地,位于珠江主干流浔江上,北回归线从岛上经过。岛长5公里,宽1公里,全岛5500多人,是广西内河第二大岛。岛上四面环水,环岛皆竹,岛中央是一片片的绿色经济作物。岛北面,是一片银色的沙滩,沙滩与河水相接处,突兀著一片嶙峋的礁石。这优美的环境,令游客兴致勃勃,岛上一棵广西最大的千年木棉树,更令游客兴奋不已,他们走到树前,兴奋地拥抱这棵“英雄树”,量它的树径,在它面前合影。岛内民风淳朴,有2004年获得马来西亚云顶杯世界狮王争霸赛冠军和“东方狮王”美誉的农民舞狮队。

袁崇焕故里

位于藤县天平镇新马村位于绿水环绕的浔江边,距南宁至梧州二级公路18公里。这个村原名叫白马莲塘村,后来为了区别平南县白马村改成现在的村名。新马村榕树成荫,风光秀丽,有袁崇焕纪念碑、袁崇焕手植榕、宅基地、莲花柱石墩、喂马槽、河滩跑马场,还有袁崇焕祖父袁西堂、父亲袁子鹏墓、袁妻跳江石等,以及何家祠堂、开明中学、莲花井,还有一群古色古香的建筑、青石板路面和散落房前屋后雕刻精美的石条、石墩等众多文物古迹。

罗漫山风景区

罗漫山风景区划分为九个景区,分别为接吻石景区、狮子尾景区、云沙爽景区、王公堂景区、皇帝地坪景区、丹竹洞景区、环村景区、大浪口景区和打豹狩猎景区。是在县镇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由村民集资兴建的。成立于1997年,是以自然生态保护为特色的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游乐为一体的游览风景区。

罗漫山风景区 旅游指南 美食

猪脚粉、云吞、炒酸笋田螺鸡脚等。

特产

黑叶荔枝

又名乌叶,其粗生,叶色浓绿近黑,故称黑叶。黑叶荔枝果肉甜滑多汁,品质中上,风味佳,物美价廉,是藤县_江镇的特色农产品之一。_江镇已把健良、安和等村列为黑叶荔枝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近6000亩,品种以黑叶荔枝为主,产量近60万斤,所产的黑叶荔枝素以个大、鲜美、爽脆嫩滑、营养丰富著称,在市场上有口皆碑。

藤县玉桂

广西藤县是著名的"西江桂"主产地,有50万亩玉桂基地,年产玉桂5000吨,2000年3月被国家林业局和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玉桂之乡"。桂皮肉厚色润,味辛辣,甜中带香,享有浔江桂的美誉。

历史文化 历史发展

藤县历史悠久,1963年广西博物馆文物工作队来藤县进行田野考古,共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物10多处,证明距今约1万年至4千年前已有人类活动。

秦以前藤县属于百越地,即众多部落聚居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始划入秦朝的版图,属南海郡辖地,郡治番禹,即今广州。秦末汉初,赵陀在南方建立南越国,藤县属南越国。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平南越,置南海、苍梧等九郡,今藤县为猛陵县地,属苍梧郡。

三国时代(公元220年一280年),今藤县属吴国辖地,区城仍是苍梧郡猛陵县地。

晋穆帝升平五年(公元361年),分猛陵县地设定安沂县,后因地盈宽广,晋安帝义熙中,分安沂县地置夫宁县,同属永平郡。

南朝梁代改安沂县为安基县。当时的夫宁、安基仍在今藤县县境。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永平郡。十年(公元590年)置石州,十二年(公元的591)宁县为永平县。

十二年(公元592年)改石州为藤州,这是藤州得名之始。

十九年(元599年)增置隋安县、淳民县,均为藤州辖地。

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藤州复改为永平郡,统辖永平、安基、隋安、淳民等县,郡治永平县。

隋义宁二年(公元618年),萧铣据南方称帝,国名梁,永平郡归属梁国。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平萧铣,废永平郡复置藤州,州治永平县。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年一960年),今藤县地初属楚国,公元917年后归属南汉。藤县境内分为镡津县、义昌县、感义县、宁风县。

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废宁风、感义、义昌三县,并入镡津县,属藤州。元代,今藤县仍称镡津县,属藤州。藤州这时基本上确立了今藤县地理区域。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撤销镡津县,并入藤州。十年(公元1377年)降州为县,命名为藤县,属梧州府,这是藤县得名之始。

清代仍为藤县,属梧州府,归广西行省管辖。民国时,藤县先属苍梧道,后属梧州区。

解放后,藤县属广西省梧州专区。

1950年2月,全县划分为6个区29个乡、2个镇。

1951年2月划分为12个区。

1951年5月划糯们归岑溪。同年7月,梧、郁专区合并改名为容县专区。

1953年3月,划三堡区归岑溪县,全县设166个乡、3个镇,区为县派出机关,共10个区;乡镇为一级政权组织。

1955年5月第一至第十区依次改名为城厢、赤水、浪南、大坡、大黎、象棋、金鸡、天平、渡江、太平区。

1958年1月1日撤区并乡,全县划分为44个乡;保留大黎区(辖8个乡)、太平区(辖11个乡)。同年5月撤销区,全县调整为31个乡。

1958年7月,原梧州专区恢复,藤县属辖区内。8月撤乡镇,成立12个人民公社。

1959年4月后,分出18个人民公社,下设生产大队。

1961年5月,全县划为6个区,区辖42个公社(称中等公社),公社辖684个大队。

1962年10月,全县划为14个区、1个镇,区设乡,乡社合一,每乡一社(小公社),共200个小公社。

1968年11月改区为公社,乡改称大队。1969年8月,从城关分出白沙,金鸡分出新庆,大黎分出宁康,垠南分出同心,藤城镇改称藤城人民公社,共19个公社。1971年11月,梧州专区改称梧州地区。

1980年8月,太平公社又分出太平镇公社。1982年有125466户,672312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70人。1984年8月,南安公社分出赤水。月,各人民公社改称乡、镇。11月,白沙改称津北乡。1987年月,太平乡和太平镇合并称太平镇。1990年有人口772357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96人。1997年城关乡改称潭东镇,新庆、同心、津北、东荣乡改称镇。同年4月,隶属梧州市。(以上根据“梧州市 网站”等资料汇总)

2001年,全县辖藤城、南安、浪南、津北、金鸡、象棋、同心、岭景、新庆、天平、漾江、和平、太平、古龙、东荣、大黎、潭东17个镇,赤水、宁康、平福3个乡;行政村266个,居民委员会13个。

2002年4月,南安镇与赤水乡合并,设立塘步镇,至此,全县辖17个镇,2个乡。

2009年,藤州镇调整,至此,全县辖16个乡镇,总人口965万。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历史名人

藤县得浔江、绣江之秀,群山之灵,历来人才辈出。据统计,自隋文帝开皇七年(587年)始创科举制度起,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在这1300多年的历史中,藤县曾先后出了状元1人,进士22人。古代曾出了状元1名,进士22名,举人233名。

古代有在西江流域、粤港澳流传甚广,有功于国、有德于民,以“利泽天下”为最高理想,受万民敬仰的龙母;唐有广西第一名进士李尧臣(唐太宗赐其里门为“登俊”);五代有志气高洁的诗人陆蟾;宋代有被仁宗皇帝赐名“明教大师”的中国著名高僧契嵩、“三元及第”状元冯京;官至国子监祭酒的李用谦、李奉政叔侄,明代喻汉兄弟第次登科,明末民族英雄、爱国名将、军事家、兵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督师袁崇焕;清代有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四王李秀成、陈玉成、陆顺德、李世贤,著名诗人苏时学;现代有抗日名将石化龙、革命骁将解放军琼崖纵队副司令员李振亚、史志学家、原广西人民 副主席、广西政协副主席莫乃群等。

政治经济 行政区划

藤县共有15个镇、1个乡,27个社区、266个村委(2009年)

藤州镇(6个社区、27个村)

大东社区 东风社区 朝阳社区

城西社区 城南社区 城东社区 

胜西 白泥 东胜 潭东 礼秀

福善 四旺 纯平 三坡 新华

中和 古达 大垌 平政 积和

丽新 民生 白沙 河口 贤德

永隆 汶塘 永清 车塘 安宁

保良 谷山

塘步镇(1个社区、16个村)

南安街社区

南安 古祀 古佩 大罗 汗池

沙田 金板 _洲 龙安 塘村

石塘 大元 六坊 上赤 孔良

赤水 富藤社区

_南镇(1个社区、15个村)

地坡社区

垠南 新光 马地 双底 泗门

界垌 大_ 莫垠 杨村 界田

冼村 新勤 黎寨

同心镇(1个社区、9个村)

同心社区

真胜 同心 森塘 大梳 陈底

沙村 平顶 力冲 凤阁

金鸡镇(1个社区、20个村)

富民社区

金鸡 民乐 秀安 龙头 大坟

平山 陶塘 旺国 思善 同荣

古华 兴隆 交口 新中 镇安

胜安 同安 光华 新民 沙冲

新庆镇(1社区、11个村)

大路圩社区

新庆 均平 夏荣 中心 建新

庆旺 富荣 高田 思亥 龙山

同敏

象棋镇(1社区、15个村)

象棋社区

象棋 双荣 甘村 罗文 中信

共胜 龙凤 柏塘 同乐 留村

道家 河柳 富祝 新芹 洛塘

岭景镇(1个社区、14个村)

岭景社区

岭景 皇村 石村 和好 罗江

麦地 坡塘 都蒙 南荣 大益

新村 古罗 中村 罗算

天平镇(1个社区、20个村)

天平街社区

天平 龙胜 罗万 罗平 冷水

罗垌 新陈 新马 罗盖 民益

保燕 三益 塘冲 满村 石炉

回龙 思中 新兴 新大 富双

_江镇(2个社区、21村)

河西社区 河东社区

旺家 党洲 新安 新城 健良

江权 泗洲 安和 覃安 兴义

大德 义良 莲垌 洲祖 勒竹

彩塘 双德 共和 那塘 古兰

古厚

和平镇(1社区、17个村)

和平街社区

和平 石桥 座洞 龙塘 屯江

榄莫 双垌 平竹 陈塘 官罗

都坡 志成 木依 新良 新平

思源 新塘

太平镇(5个社区、20个村)

上元社区 正东社区 德胜社区 

泰州南社区 泰州北社区

下黎 健安 新雅 安福 浮田

七政 柴咀 良垌 大坡 木崖

古秀 陈垌 善庆 仁安 石夏

永平 罗社 金田 永良 东皇

古龙镇(1个社区、10个村)

旺龙社区

古龙 田心 中龙 合隆 金凤

德安 大村 木河 长沙 陈平

平福乡(1个社区、14个村)

平福社区

平福 社平 留利 定安 巷逢

思园 仁厚 民安 寻村 莫泗

下双 沙街 桃花 中太

东荣镇(1个社区、13个村)

东荣社区

东荣 思排 杨垌 华安 夏垌

甘塘 护安 上峡 三江 大带

坡头 昨雅 均常

大黎镇(1个社区、26村)

大黎社区

大黎 朝林 平安 国安 东安

兴安 古盘 祥江 永和 来历

和安 上荣 花洲 理答 白祝

太兴 黎田 宁康 大塘 孟塘

永太 新旺 料南 都邦 富斗

平桂

经济概况

工业属资源加工型工业,主要产品有钛白系列、林化产品系列以及陶瓷、铅锌矿、铝材、胶合板、电器等。近两三年的发展,形成了钛白、陶瓷、林化、电器、修造船五大支柱产业。其全县钛白粉35万吨,松脂35万吨,松香27万吨,松节油039万吨。钛品、松香、桂油是藤县主要出口商品。藤县工业园为自治区级A类园区。

山东省藤县属于哪个市

山东省藤县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

藤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东接苍梧县、长洲区、龙圩区,南界岑溪市、玉林市容县,西邻贵港市平南县,北与蒙山县、昭平县毗邻。

藤县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呈马鞍形。但西部高于东部,北部又高于南部。总的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平原和盆地所占比例较小。藤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短,四季分明。

藤县古称藤州,较早接受中原文化,是广西历史文化积沉深厚的县份之一,为明代崇祯年间兵部尚书袁崇焕,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侍王李世贤的故里。

扩展资料:

旅游景点介绍:

1、石表山位于藤县象棋镇道家村,地处北流河、泗罗河汇合处。道家村是古代北流河水路的驿站,山峰多属丹霞地貌。风景区集休闲度假、揽胜、礼佛于一体,包括泗罗河漂流景区、石表山寨景区和道家沙滩公园等。景区有水上乐园、橡皮艇漂流、沙滩摩托车、飞越北流河、东方狮王表演、竹林烧烤等项目。

2、蝴蝶谷生态景区位于_南镇,距离县城35公里。景区开设的项目有:深谷冲浪漂流区、瀑布观光区、生态品氧区、农业示范区、休闲度假区等。蝴蝶谷冲浪区面积800亩,河道总长25公里,其中最刺激的漂流冲浪区达2公里,落差220米,有3米以上高的15级阶梯瀑布,有28道水滑槽(最长130米)。

3、太平狮山又名太平石山,位于太平镇东面5公里处。属丹霞地貌,山峰多为砾石,呈朱红色。主要以岩石、峰峦形成不同特色的洞窟、峰模。山上动物有野猪、山羊、山兔等;植物主要有亚热带常绿针、阔叶树林,以马尾松为主,杂木有大叶栎、椎木、荷木等,属阳性植物群落。

4、罗漫山位于天平镇政府驻地与南梧二级公路连接处,山上有一小平原——罗漫村,直通罗漫村的乡村路全长35公里。。罗漫山风景区划分为九个景点,分别为接吻石、狮子尾、云沙爽、王公堂、皇帝地坪、丹竹洞、环村、大浪口和打豹狩猎。

5、袁崇焕故里座落在天平镇新马村。分别有袁崇焕故居遗址、明督师袁公崇焕故里纪念碑、以及新马村风光。目前袁崇焕故居遗址的房屋已不存在,只有地基。尚存袁崇焕使用过的喂马槽、饮用水井—莲花井等遗物、遗迹,还有袁崇焕亲手种植的榕树一棵。

-藤县

藤县打卡景点地点有哪些 藤县有哪些好玩的景点

1、太平狮山,太平狮山位于广西梧州市藤县太平镇25公里的近郊,属山岳型自然风景区。狮山是低丘拔地而起的群山,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山脊茂林覆盖,藤萝密布,丹峰耸立,峡谷幽深,锦石奇异,峰、壁、谷、石四种不同的景观意境对比强烈,形成红岩峥嵘,既神奇秀美,又雄奇伟岸的景色。主要景观有净瓶远眺、三叉胜景、观音坐莲等,特产有八角、玉桂、无籽西瓜、江口荔枝、葛茹、太平咸酸菜、米饼等。

2、石表山旅游风景区,石表山旅游风景区位于广西东部的梧州市藤县境内,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包括原生态水域景观、沙滩景观、丹霞地貌景观、历史人文景观、田园村落景观等,是丹山、碧水、沙滩、翠竹、村落组合完美的地方,是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规划为集休闲、度假、揽胜于一体的天人合一山水诗画景区,具有较高的观赏游憩价值。

3、蝴蝶谷,蝴蝶谷位于广西梧州市藤_南镇黎寨村,景景区内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由十多处天然瀑布形成的瀑布群,以及落差最大、最刺激的深谷冲浪环境。蝴蝶谷溪水发源于藤南最高峰--尖峰顶,漂流落差230多米,全程水路38公里约25小时。分布了3米以上高度的瀑布15个,设有28个水滑道,最长的水滑道达130米。被誉为“天下最爽”的冲浪漂流。

4、袁崇焕故里,袁崇焕故里位于广西北海藤县天平镇新马村位于绿水环绕的浔江边,距南宁至梧州二级公路18公里。这个村原名叫白马莲塘村,后来为了区别平南县白马村改成新马村。有袁崇焕纪念碑、袁崇焕手植榕、宅基地、 莲花柱石墩、喂马槽、河滩跑马场,还有袁崇焕祖父袁西堂、父亲袁子鹏墓、袁妻跳江石等,以及何家祠堂、开明中学、莲花井,还有一群古色古香的建筑、青石板路面和

霞洞豆饼

霞洞豆饼与它豆饼有所不同,迄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选料优良,制作精细,色鲜质嫩,清脆爽口等特点著称,是粤西著名特产之一。霞洞豆饼的来历,当地有这样的传说:隋朝,霞洞堡经常遭受外族入侵,人民群众生活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年初夏,正是豆熟时节,田野里,到处都是金灿灿一片。一天中午,群众正在地里忙着收获黄豆,只见一群恶魔气势汹而来,张牙舞爪要抢夺黄豆。正在这时,冼大夫人带领的军队来了,他们赶走了恶魔,夺回了黄豆。为了感谢冼太夫人的大恩大德,霞洞人民家家户户磨黄豆,做成一只只豆饼慰问冼太夫人的军队。从此后,霞洞的豆饼闻名天下,南来北往的客人来到霞洞,无不品尝一番。

岭南佳果—荔枝

2002年5月间,《广东科技报》以整版篇幅报道了“天下荔枝第一镇”——电白区霞洞镇的情况,向人们介绍了霞洞荔枝,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全球荔枝看广东,广东荔枝看霞洞。”

该镇荔枝主要品种有:白粮罂,白腊,黑叶,桂味,糯米糍,桂味,妃子笑等。

20世纪80年末,霞洞以百里荔林,霞飞浮山,丹荔映翠,被命名为“荔映丹霞”选“电白新八景”。 据1982年该区全区文物普查考证,电白区境内远在7000年前已有人类活动。秦汉时百越族先民在此生息繁衍。隋唐时县东部、东北部、中部一带主要是瑶族人聚居,西南部至西北沿海,沿江地区则主要是俚族和壮族人活动。

汉人最早于何时徙入已很难考证,不过汉人大批移民入境当从宋代开始。宋徽宗年间(1101-1125年)至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中原时有战乱,大批汉民从福建的莆田、晋江、闽县、福州、汀州等地和广东的东北部地区徙入。此外,还有神电卫驻军官兵(多为浙江人)的后裔及到此经商贸易的商贾人留居的,有到高、雷、廉、琼等州县任职的仕官退职后在此择居的——他们先后在此繁衍,于是境内的汉人数量越来越占优势,而原来的土著民族只得远徙广西和海南等地,部份则与汉人同化。

该镇民众少有迁出,该县各镇姓氏占全县姓氏人数比例数据中,崔、王二姓比例最高,至今保留颇有特色的二大族人与多姓氏和谐相处良好局面。 “年例”大过“年”,从有历史记录以来茂名及其所辖市县(区)乡村,大都盛行做“年例”,而且相当隆重热闹。它还让我们去追根溯源其文化与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冼太夫人的联系,而在霞洞,自大年初六起,各村陆陆续续操办自己的年例。

霞洞镇大年例

正月十七:道光《电白区志》记载,霞洞镇有一个“年例”叫“十七把人看”,即在“正月十七日”来纪念冼太夫人,活动规模大,节日气氛浓烈。每年正月从十六至十九日在看人坡按时举行。这里是一块纵横约三里面积的平原地貌,唐时是冼太夫人孙辈聚居的村庄,一年中有两次“年例”,一次是冼太夫人的生日,一次是冼太夫人的卒日,与“县志”中记载冼太夫人每逢元宵节出游的习惯和冼太夫人的忌日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见当地人把“年例”视为“元宵节”也是有它的演化痕迹可寻的。

每年二月二为霞洞社区的年例助,历年来规模较大。 隋朝谯国冼夫人,是中国古代巾帼英雄第一人。她是爱国主义典范,一生致力于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大业。她平叛乱、诛反贼,维护了岭南十余州的安定,保境安民,发展生产,有功于人民,人民崇敬她。为缅怀她的功绩,雕像建庙纪念。解放前粤西各地冼太庙有100多座,但以电白县霞洞晏公庙最为宏伟壮丽。晏公庙建在看人坡北端狮子岭向阳坡,坐北朝南,占地约1000平方米,依山势而建。分三殿,后殿地势高,有两尊泥菩萨。中殿面积最大,画栋雕梁,庄严肃穆。置两尊冼夫人身像,形神一模一样。前殿最低,临近庙门。

该庙由崔、王两姓共同建造和管理。庙前有一副对联: 左边是:合众心,奉一尊,诚可千古,敬可千古; 右边是:分法相,庇两族,王也万年,崔也万年。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七日,崔、王两姓在此庙前面三里处一个叫汉人坡的平坡搭上戏台,分别聘请两广著名的粤剧团唱大戏,相互竞赛,看谁的戏台塔得高,戏唱得响。同时举行当地人叫做“走公”的赛跑活动。每年对冼太夫人的纪念活动从正月十六日一直延续到十九日,每当这个时候,南来北往的商人、看客云集这里,看戏的,做买卖的,车水马龙,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盛极一时。一九五七年,霞洞晏公庙曾出现粤桂湘琼四省100万人到来瞻仰朝拜冼太夫人的盛况。可惜,晏公庙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所进行的“三反五反”浩劫中被烧毁,苏东坡等历代诗人的碑刻也已荡然无存。到九十年代后期当地民间自行筹资,在原址上简单地重修,由附近村民打点,香火四季不绝。

在各地活动中,以霞洞冯家村的圣诞活动,规格最大,影响最广。每年冼太夫人诞辰和忌辰县均组织相关活动,统称为电白冼太夫人文化节。 在高力士、杨贵妃之前,远嫁来霞洞作冼夫人第四代的孙媳妇,死后葬在霞洞狮子岭(现有墓为证)的顺政郡君许夫人,也许会给她的父亲,武则天时的中书令(宰相)许敬宗和皇帝捎拿过霞洞荔枝,最先开辟了荔乡霞洞至古都长安的“荔枝之路”。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相传高力士进奉给杨贵妃的家乡美味荔枝,当为浮山岭之阳的霞洞荔枝。荣夏村委会有条“进奉”(也称为“正奉”)园村,其村落周围有许多古砖残留下来。 霞洞大村一共建了三十七座堂。民间常说它有三十六间(座的意思)半,其中崔氏二十六间半,这些祠堂大多数是坐北向南(古有“顺水祠堂逆水庙”的建筑习惯)。

东面:德明公祠

中间:崔氏大宗(即长房镇符公祠),静轩公祠,允谷公祠,谦亭公祠,贞懿公祠,端凝公祠,兰室公祠,德化公祠,崔氏宗祠(即崔氏始祖九九公祠——崔氏总祠),竹轩公祠,凤基公祠。

西面:卫南公祠,深山公祠,贞霞公祠,贞纯公祠,表凡公祠,艮位公祠,靖一公祠,直源公祠,轶群公祠,思源公祠,清泉公祠,恢度公祠,白云公祠(大风吹崩半间,剩半间)

在崔氏二十几座祠堂中,七世祖以下的居多。因三房人少,祠不多,而二房只建七世祖靖一(镇助)公祠于西面田边,建八世祖贞纯(则明)公祠于艮位公祠之左上角,共占有三座。其余崔氏宗祠,为四房和长房这两房多人的房头所建。

崔氏二房的靖一(镇助)公祠,择吉于清道光丙申(1836年)、丙申月、丙申日、丙申时开工兴建,是个特色。而八世祖贞纯(则名)公祠,乃从十六世良桢、良材之蒸尝出钱建造,亦是有异于其它宗祠之处。(崔)贞懿公祠是以八世祖崔则乾的谥号为祠名,而不是以他的排行名、字、号为祠名。其它宗祠的祠名是每有这个情况。

各祠挂有进士、举人、解元等纪功名、耀祖宗的牌匾(红底金字)。清代,崔氏书法家霞法,他写的字拿到当铺典押,可得银钱。某年,有一王氏宗祠建成,但大门横额悬空,还是未有理想的字匾挂上。崔霞法中计在洒醉中挥笔,写到“祠”字的右边,还欠“司”字内的一画一口,就猛醒起来搁笔不写。其后,其他写字也略有名气的人把欠写笔画部分补上,与他写的比较,笔力各方面都有天渊之别。后来崔氏始祖祠留有崔霞法写的横额,有“星聚遗徽”、“世泽绵长”、“教侠珠池”、“位参岳牧”等,但各额的字体表面看来是不同家的。

这些独立于居室之外的祠堂,其中轴线上的一般布局为:大门——享堂——寝室。享堂亦称祭堂,是拜祭祖先神主,举行祭祀仪式及族众团聚之所;寝室为安放祖先神主之所。一些名宦世家,在祠堂前还有照壁或牌楼,画栋飞甍,煞是壮观。这些望族祠堂,往往还派专人管理。有收尝租的,有保管家谱、族谱的,有看守祠堂的,有筹备祭品的。王氏设有槐荫堂,专门办理族内人的纠纷。崔族设有董事会,亦是同类组织。祠堂的经济支柱是祭田(俗称蒸尝)。祭田是该祖祠属下全家庭的公共财产,其收入主要用于支付祠堂祭祖的各种费用以及抚恤族众,也有用于奖学和对宗族的荣光作出巨大贡献的孝子贤孙的奖励。

为什么霞洞大村在明、清时期建了这么多的祠堂?当地的一些老人说:这里东西、南北各是一公里,前面及左右两边围着许多池圹,是“仙女撒网”、“网督”的风水宝地。历代祖先都认为每在这里建多一间(座)祠堂,即又“发一发”,更兴旺,更发达。因而竞相象投资一样。以各祖的尝租或其他什么方式集资、捐资建新祠堂(分祠),并广置祭田,以祈能有新的发达。但撇开迷信色彩,透过现象向更深层次找原因,可看到它与明、清时代,宗法制度处于成熟的发展阶段,祭祀作为家庭的重要活动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祠堂成了家庭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象征,在家规族训中,“立祠堂”、“重祭祀”一类的说教占有突出位置,是很有关的。当地的崔、王两姓是名门望族,蒸尝多,富商巨贾、名儒宿宦均有,且读儒家经典、深受理学影响的上、中层人物又多。其他族人拿这么多的钱来建这么多祠堂,办不到,而霞洞崔、王两个名门望族则可以办到,亦有这个重要原因在里面。况且清政府对此更无所限制,因而,祠堂的多多营建,便成了他们全体族人共同的主导意识。从明朝中后期至有清一代,祠堂的建置遍布霞洞大村的各个角落,共建三十七座,实得三十六座半,自然成为人们可以理解的历史现象了。 传说很久以前,电白县霞洞有一年发大旱,稻谷无收,很多百姓饿得向西南逃荒而去。当时,霞洞有个林怀兰医生,吴川人氏,也随着灾民逃荒,途中为很多灾民治病。

当林医生同灾民到了交趾国(今越南北部)关口,又同关口一位将军治好了病,将军甚为感激。

在交趾国的王宫里,有个公主患病久医无效。一日,关口将军入宫禀报:“中国有一位林医生,与灾民逃荒到关口,治好了很多灾民的病,我的病也是他治好的。公主久病不愈,不妨请他看看为好。”国王想了想,令将军请林医生入宫,为公主医病。果然,公主服了林医生开的药,几天后病情好转。国王为了答谢林医生,赠送成匣金银珠宝,但林医生婉言谢绝。

国王设晏,以国宝熟番薯款待林医生,表示最高敬意。席罢,林医生问公主:“席上番薯,能否给我一条生食?”公主答允,送给林医生一条生番薯。他吃了一半,留下一半捆在头发辫子里,戴上圆瓜帽子,辞别公主,转返中国。

林医生离开王宫后不久,不知怎的,国王忽然接到禀报:国宝番薯被偷出境。国王大怒,立即派关口将军追捕。林医生到边境,坐船到了江中,这时追捕的将军划船上来拦住了林医生道:“你偷国宝番薯出境,今奉命要将你缉捕。”林医生听罢,说出了为救灾民生存,取回番薯种植的心意。将军听后,深为感动,命令士兵放行,让林医生带番薯回国,自己便投江自尽了。

林医生回到了电白霞洞,把半条番薯种植,不久长出了叶子,下了薯。这番薯能耐旱种植,迅速生长,消息传开,各乡农民纷纷前来取薯苗、薯块,广泛种植,有了番薯当杂粮充饥。从此以后,番薯便从霞洞传到广东各地,传到中国的许多省份。

乾隆年间,霞洞副榜崔腾云,为纪念林怀兰医生挽救百姓饥荒的功德,率领民众在电白霞洞圩边建立“番薯林公庙”。庙建成后,每年收番薯时,当地农民挑选大条的番薯,挂吊在庙门前,以表示感谢林医生的恩德,祈祷林公保佑风调雨顺,稻谷番薯丰收,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可惜,此庙毁于文革年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28057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13
下一篇2024-01-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